⑴ 西安歷史文化題庫
*A 河北 B 河南 C 湖北 D 山東 E 山西
「出生未捷身先死」這是用來描述誰的
A 項羽 B 關羽 *C 諸葛亮 D 岳飛 E 文天祥
在斟酒倒茶時為向對方表示感謝人們常回彎取手指扣向飯桌這來
源於
A 朋友間的見面禮 B 官員間上下級之禮 C 過年時祭祀之禮 *D 君臣之禮
人們經常說到的「EQ」是指
A 智商 *B 情商
故事《佐羅》中敘述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洲
A 歐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亞洲
圍棋棋子的標准數量是白棋多還是黑棋多
A 白棋多 *B 黑棋多 C 一樣多
「烏托邦」一詞的原意是
*A 沒有的地方 B 夢想的地方 C 世外桃源
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所進口的CD盤其激光防偽標簽上中央的一個大寫
字母是
A 字母「T」 B 字母「F」 C 字母「S」 *D 字母「M」 E 字母「C」
我國古代所說的「銅壺滴漏」是用來做什麼的
A 計算重量 *B 計算時間 C 計算容量
國際象棋共有多少個棋子
*A 32個 B 34個 C 36個 D 38個
我國將在什麼時候建立「綠卡」在華永久居留證件制度
*A 2003年以前 B 2004年以前 C 2005年以前
我國從哪個時期開始出現了凳椅
A 春秋 *B 晉朝 C 三國
將一套有紀念意義的郵票全部印在一張紙上叫
A 小型張 *B 小全張 C 小本票 D 小版張
高爾夫球類似於我國古代哪項游戲
A 擊鞠 *B 捶丸 C 蹴鞠
在報刊雜志上經常可以見到「生活小貼士」其中的「貼士」現在的意思
是
A 小費 *B 提示 C 常識
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都是12月14日下午430舉行這個時間是
A 諾貝爾的誕生時間 *B 諾貝爾的逝世時間 C 第一枚爆炸的時間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A 漢語 B 英語
蒙古族同胞喝的蒙古奶茶的味道一般是
A、甜的 *B、鹹的
《吉尼斯世界紀錄》中的「吉尼斯」是
A、地名 *B、酒廠的名字 C、作者的名字 D、首屈一指的意思 E、一座山峰的名
字
享有「黃金水道」之譽的河流是
*A、長江 B、黃河 C、珠江
「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說的是哪個地區的情形
⑵ 歷史題(文化)
寫意為主
一般實景並非為主要的體現手法,講究將某一物放在一個大環境中的融合感或者是反襯以反映主體
用小處來體現大處,稱之為以小見大
像是人的五官,並非追求每個都好看,但是追求拼湊起來的和諧感和協調性
⑶ 有關中國的 歷史文化題目還有答案
西部歷史文化:西部各民族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水乳交融,共同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
民俗風情:豪放、熱性、勤勞勇敢是西部人最突出的性格特徵,
西部大開發建設:把西部建設成為國家戰略大後方和重要資源基地,是中國二十一世紀的重要國策。
=========================================
新疆:樓蘭古城、維族大小部落的演變、絲綢之路
西藏:農奴制度下的王權統治、與中原王朝的聯系(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宋代的吐蕃國、清朝的宗教分化、清廷對藏的管理。喇嘛教文化 )
雲南:宋朝時的雲南大理國(元代又並入統一的國家版圖) 、少數民族的土司制度、雲南與緬甸、泰國的雙邊關系
貴州:夜郎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自治
四川:三星堆遺址、蜀巴文明、宜賓等地的酒文化、歷史遺跡(都江堰)
甘肅:長城文化、敦煌、絲綢之路
寧夏:西夏文明、絲綢之路
陝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漢、唐的國都)、先秦及封建社會早期的黃河流域文明
==========================================
西部文化和西部開發
①中國西部是什麼概念?中國西部通常是指黃河與秦嶺相連一線以西,包括我國西北和西南的12個省市、自治區。這片廣袤的土地面積為54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57%;人口2.8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3%。
②西部是華夏文明的源頭。華夏祖先的腳步是順著水邊走的。長江上游出土過元謀人牙齒化石,距今約170萬年;黃河中游出土過藍田人頭蓋骨;距今約70萬年。這兩處古人類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約50萬年)的資格更老。
③西部地區不僅有廣闊的地域和悠久的歷史,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
④西部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秦皇漢武以後,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從而有了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佛隴深寺的暮鼓晨鍾。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它在繼承漢晉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氣度,展現出__________的藝術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內涵。秦始皇陵兵馬俑、西夏王陵、樓蘭古國、布達拉宮、三星堆、大足石刻等歷史文化遺產,同樣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象徵。
⑤西部地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發祥地。遵義、延安、紅岩村等革命聖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統。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成為革命文藝發展的一面旗幟。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在短短的幾年裡,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這些寶貴的財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堅實基礎。
⑤西部地區又是我國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這里生活著50多個少數民族,幾乎包括了我國所有的少數民族。在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落後和交通的閉塞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貧困,卻也使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遠時代的藝術品種,成為珍貴的"活化石",如納西古樂、戲曲、剪紙、刺綉、岩畫等民間藝術和宗教藝術。它們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猶如一個巨大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寶庫。
⑦西部地區擁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充分重視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加強對它們的搶救、保護、涵養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間文化生態環境,為推進西部大開發作出貢獻。
===========================================
我國的西部民族眾多、地域廣袤,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孕育了燦爛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態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西部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抓住有利機遇,不斷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資源,對於推動西部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意義的西部
從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時代,無論西北還是西南,都與中原地區有著密切的交往。從西漢起,西部已進入中國歷史的視野。唐代,西部的概念進一步擴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雲貴高原、北方草原、遼闊的西域,甚至沿絲綢之路越過帕米爾高原。漢唐兩朝眾多的公主遠嫁烏孫、吐谷渾、契丹、突厥、回紇、南詔等地和親,使神奇的西部文化與內地的聯系進一步加深。
在漫長的歷史中,西部地區相繼建立了一系列邦國性質的地方政權或酋長性質的土司政權,如西夏、吐谷渾、大理、「西域三十六國」等,它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明顯的特殊性,在創造自己歷史的同時,形成了眾多的民族。幾千年來,經過不斷地遷徙、分化、融合、發展,作為獨立的族群,許多原生民族雖然已經消失了,但我們從今天眾多的少數民族以及漢族中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這些民族大多在發展和形成過程中與其他民族融合,並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顯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個突出特點。在目前我國已認定的55個少數民族中,有將近50個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區。在西部,除了五個民族自治區,其餘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數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區域,以青海省為例,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區域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98%。在雲南省生活著25個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個民族是雲南獨有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西部與眾不同的民俗民風,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於西部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形成了其別具一格的西部文化。從地域和文化個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劃分為幾個大的文化圈:黃河流域為中心的黃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區的伊斯蘭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為主體的藏文化圈,長江三峽流域和四川盆地連為一體的巴蜀文化圈,雲貴高原及向東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對明顯的個性或風格。黃土高原文化悠遠古樸,伊斯蘭文化充滿異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熱情奔放,西域文化顯出東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於人性化的歡樂。這種多樣性的文化形態與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觀念、習俗、宗教、藝術以及悠久歷史、生存環境緊密相聯,是一種廣義的文化集合體。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徵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徵。
地域性。西部地理復雜多樣,西北地區遼闊無垠,西南地區山水切割,青藏高原嚴寒高拔。西部文化在這里也表現出了鮮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區歷史悠久、地域廣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質朴中藏著博大;西南地區民族眾多,山川縱橫,這里的文化顯得細膩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嚴靜穆,它的文化則處處透著神秘和誘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並形成了包括語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舞蹈、節目、服飾、建築、手工藝、禮儀習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產方式等在內的民族文化。這些內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則相去甚遠。即便是同一民族因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許多方面也有很大差異,民族文化由此更顯豐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種完全封閉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將許多外來文化的因素轉化吸納為自己的成分,從而變得生機勃勃。歷史上有三條重要通道貫穿西部,將西部向東與中原地區緊密相連,向西同更加廣闊的地域溝通。一條是穿越大西北並一直延伸至歐洲地中海沿岸的古絲綢之路,一條是貫通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條是穿過西南雲貴高原並經青藏高原通往尼泊爾、印度甚至更遠方的茶馬古道。這三大道路除了帶來了貿易和人民之間的交往,更傳播了文化。中原漢文化源源不斷傳入西部,古歐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亞文化等等也紛紛匯集這里。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在西部的發展就是由此而來,其中最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傳佛教。
活態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濃厚的鄉土氣息活躍在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並不是一座荒蕪廢棄的跡址,而是數萬人生息的家園;流傳千年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依舊在藏族民間傳頌;古老的歌舞、服飾仍在質朴地表達著對生活的嚮往;現代文明的傳播與擴張並沒有使這種古老的文化遠離人們的生活,而是代代傳承,綻放異彩。西部文化所表現出的活形態,或者是原生態的特點,具有濃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個特徵。地域性造成的相對封閉與分割,制約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體發展。地域廣闊、交通不便、人口相對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環境形成了小范圍、小規模文化發展狀態。另外,西部少數民族大多沒有文字,文化的傳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缺少文字記載的穩定性,不利於對外傳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異彩紛呈的文化資源寶庫,它所包涵的內容極其豐富,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它不僅為研究文化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生態文化學等學科提供了寶貴財富,也為文化產業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對我們今天的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推進西部民族文化產業進程
如前所述,中國西部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地域特色濃郁,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形態多姿多彩,獨具魅力,開發潛力巨大。如何使西部寶貴的民族文化資源在深入的開發和挖掘中形成品牌,形成規模、形成產業,走出西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已成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觀念。由於諸多原因,西部民族地區對文化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樹立文化經濟的新理念,把文化作為產業來發展的意識還比較淡薄。推進西部民族文化產業必須沖破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從傳統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創新思路,著眼於市場需求,把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納入全國、全世界的格局中去思考;把珍貴的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結合起來,在繼承中創新,使豐富的文化產品轉化為文化商品;把西部民族文化的價值觀、審美觀傳播出去,展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二、創新機制。建立富有活力的民族文化生產經營機制,是發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必須在文化建設中引入產業機制,實現文化的自我積累和長期穩定發展。要注重抓好總體規劃,按照不同文化類別制定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的地區間合作規劃,要從不同的類型著眼,打破省際界限,根據各民族的特點,以「大文化圈」為前提,按照產業的要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產業投入機制,理順政府與產業的關系,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要鼓勵、支持各類文化團體和個人拓展文化市場;要創新用人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要結合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結構調整步伐,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要有緊迫感和前瞻性,力求在機制創新上有新思維、新辦法、新措施。
三、規劃項目。深入挖掘西部文化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就必須選准項目,確定項目,加快項目建設。要認真研究和分析西部民族文化的特點、價值、優勢及發展前景,以創新的精神,搞好項目規劃,找准發展民族文化的切入點,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配置,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重復和類同,集中精力開發優勢項目,創造區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打造品牌。要經過挖掘和加工,顯示出文化品位和價值,只有把文化資源打造成品牌,將民族文化推向市場,民族文化產業才能形成和發展。因此,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視民族文化的「打造」和「加工」,不斷創新品牌,不斷提高文化品牌在國內外的競爭力,爭取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加大投入。實現民族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資金投入上需要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兩個積極性。(社會資本包括個體、民營資本及外資)。西部地區必須改革投入模式,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資本運營水平,探索建立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投資體制。既要從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又要結合西部地區經濟及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時應將政府的投入重點放在對民族文化產業前期發展的扶持上來,提供並創造必要的發展條件和環境。社會資本的利用要堅持用市場經濟的辦法運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廣泛地吸納社會資本的進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團體、個人依法投入文化產業。
六、優化環境。優化環境是西部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提。這種環境的優化既有硬環境的要求,也有軟環境的要求。要注重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辦文化向政府管文化(服務)的方向轉移,不斷強化服務手段,改進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要致力於依法管理文化,創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環境,加強宏觀調控,建立健全地方性文化法規及政策;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打破傳統觀念,真正把文化作為產業來認識、來發展;要創造優良的社會環境,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中保持穩定、和諧、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要建立有利於文化消費的市場環境,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完善文化市場運行機制及管理體制。
西部民族文化的對外交流,目光不僅要投向國際市場,還應注重國內及港澳台地區。在交流的內容上要力爭體現民族特色和區域特徵。在交流的方法上既要運用傳統的方法,如演出、展覽、文化活動等,又要創新思路,引入市場機制,採取網路、影像等現代手段。總之,要通過多種形式、採取靈活的方法,在國際和國內充分展示中國西部神奇的民族文化,樹立「文化大西部」的形象。
==========================================
⑷ 關於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題目(帶答案)
老兄,你想問什麼?能不能說的具體一些,你這樣漫天撒網,我就是想回答,也不好說呀,比如關於哪一方面的?或者把時間限定一下.
⑸ 中國歷史文化概論考題
漢魏六朝書法美學思想的發展受時代精神和哲學風尚的影響,呈現出自身的時代特色。儒家的「中庸」觀、道家的「自然」觀、佛家的「意境」說、玄學的「言意之辨」都對當時書家的書學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正是這各種因素的影響,才使漢魏六朝的書法美學思想達到自覺和成熟的高度。 關鍵詞:漢魏六朝;儒道佛玄;書法;美學思想 法國十九世紀的批評家丹納認為:「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家,必須正確設想它們所屬的時代的精神和風格概況。」[1]「要了解作品,這里比別的場合更需要研究製造作品的民族,啟發作品的風俗習慣,產生作品的環境。」[2]在漢魏六朝以前,中國沒有專門的系統的文藝理論和美學,只有一些零星片斷的美學思想散見於先秦諸子著作,主要是儒道兩家的哲學著作中,到漢魏六朝卻出現了大量的專門的藝術理論著作,這固然與藝術和美學自身的發展有關,但細想開來,卻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哲學風尚、文化審美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大抵有基方築室,未聞無址忽成岑」(陸象山),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東漢道教的興起,佛教的傳入和興盛,魏晉玄學之風的盛行,都對當時的藝術和審美產生了重要影響,也可以說,漢魏六朝的文學、音樂、繪畫、書法、雕塑等藝術形式的審美風尚是建基於當時的這些時代背景和哲學風尚上的。正如宗白華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論文中指出的:「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3]然而,漢魏六朝審美的興盛與社會的動盪、人生的遭際、儒佛道玄等各種觀念的影響卻是互為因果的。正是這種密切的因果聯系,形成了一系列衣被後世的美學范疇,如神思、虛靜、隱秀、頓悟、氣韻、風骨、意象等。對於書法美學而言,一系列書法美學范疇、書法美學思想也都與這一時期的儒佛道玄、人物品藻等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書學上的「骨」論、「勢」論、「古質今妍」說、「意在筆先」說、「天然功夫」說、「形神」觀、自然觀、中庸觀等。可以說,脫離漢魏六朝的時代背景和哲學風尚,就很難對當時各種藝術和美學思想的全貌與底蘊做出正確的評價。漢魏六朝的士人將人生的遭際、各種哲學風尚影響下形成的宇宙觀與自己的審美理想相結合,創造了浩博深邃的審美文化。其中書法作為當時異常引人注目的一種藝術形式,更能體現出這種影響。正如金開誠先生所說:「通過書法藝術,可以看到傳統文化的種種精神和實質。」[4]然而,影響包括書法在內的美學思想邏輯發展的因素又不是獨立的起作用的,而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某一時期的書法美學思想,總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滲透。 一「肥瘦相合,骨力相稱」——儒家思想的影響 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它自上而下的灌輸、滲透到社會意識形態的各個領域。盡管魏晉六朝時期,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原因,儒家的獨尊地位曾一度動搖,但儒家的藝術精神作為中國書法藝術創作和書法賞評的重要美學原則,其流變仍然對當時的藝術審美包括書法美學思想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歷史的看來,儒家思想的社會地位及其影響隨朝代的更替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儒學思想的沉浮、民族意識形態的變化,使書法的發展也呈現出相應的態勢。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社會安定,國家繁榮昌盛,漢代藝術也沉雄氣厚,反映了朝氣蓬勃的大一統氣象。書法風格上則是隸書對法度的強化和對沉厚飛動之勢的追求,隸書在漢代達到鼎盛。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儒家美學思想,力倡儒家「中庸」、「中和」之說,認為:「中者,天下之所始終也;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中者,天地之美達理也,聖人之所保守也」,「和者,天地之正也,陰陽之平也」,「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地之功也。舉天地之道美於和」。[5]指出天地之美就在於陰陽二氣的融合、和諧、協調。這種「中庸」思想作為儒學藝術精神的要義也成為書法審美的指導准則。作為「天下之大本」、「天下之達道」(《論語•中庸》)的中庸思想滲透在書法審美中,就表現出不激不厲的創作個性,志氣平和的創作心態和規矩從容的創作手段。書法美學思想的發展受儒學中庸思想的支配,強調政治功利性,講究形式上的法度、氣勢和組織的和諧。漢代趙壹的《非草書》一文,就反映了儒學的中庸思想對書法的干預和滲透。在該文中,趙壹站在正統儒學的地位上,對「離經叛道」的草書大加抨擊指責。認為書法是「王政之始,經典之本」,是聖人載道的工具,直接關乎王政禮樂的盛衰,而對草書的耽迷只能被棄正道,誤入歧途。其《非草書》便旨在本著中庸之道使「士子就有道而正焉」,平息社會熱衷草書的狂熱情緒,從而倡導發揚一種不激不厲的創作個性。正如陳振濂所說:「趙壹《非草書》在書法批評史上的理論價值不在於他對書法合乎藝術規律的審美接受,而在於它站在儒學立場的反書法傾向,這個傾向從反面強調了書法的文化價值,並直接將書法納入儒學的價值體系之中」。[6]趙壹站在儒學衛道者的立場,在東漢草書藝術浪潮對儒家審美理想構成沖擊的情況下,力倡書法對儒學的尊崇,力倡儒學的中庸審美理想,開啟了書法藝術與儒學融合的歷史源流。從本質上說,書法美學思想,並不僅僅是書法審美主體、形式自律構成的,其中長久的儒家文化積淀也是一個重要內容。魏晉南北朝時,戰亂頻仍,社會動盪,佛教、道教興起,儒學漸趨式微。許多書家修身養性得益於佛道諸家,但其中也融匯著儒家思想,正如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所評羲之:「右軍筆法如孟子言性,莊周探自然,縱說橫說,無不如意,非復可以常理待之。」可以看出,書家的美學思想同其藝術風格一樣,同樣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其中,也反映著儒學的博大精深。晉尚韻,其韻,崇尚風流蘊籍,體現了寬和、涵容與適度之美。與韻相映生輝者是度,即具體的技巧、法度。只有韻而乏度,則意境空洞,只有度而欠韻,則為下品。即所謂「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7]而二王書法則韻度兼備,體現了儒家中庸理想,「在書法藝術的領域內最為完美的體現了魏晉風度,又末流於疏狂,合乎儒家所要求的『文質彬彬』和『中和』的審美理想。」[8]所以說「右軍父子拔其萃耳」。[9]王羲之更是在其美學思想上強調中庸,他把創作心態概括為:「貴乎沉靜,意在筆前」,認為在技法上應該「書字貴平正安穩」(《書論》),「分間布白,上下齊平,……大字促之貴小,小字寬之貴大。」(《筆勢論》),只有講求中庸適度,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南朝梁武帝蕭衍更是極倡中庸,在其《答陶隱居論書》中,他認為「純骨無媚,純肉無力,少墨浮澀,多墨笨拙」,只有遵循中庸之道,使書法創作「揚波折節,中規和矩,分間下注,穠纖有方,肥瘦相和,骨力相稱」,「適眼合心」,才「為甲科」。這些觀點也影響到對書學風骨論的看法。由上可見儒家思想對漢魏六朝書法美學思想的影響。 二「自然」、「妙意」、「書道」——道家思想的影響 道家作為哲學體系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不及儒家,但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在文化藝術中的作用卻比儒家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老莊著作所嚮往的人生境界中蘊含的藝術精神,對於中國文化的藝術精神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從書法風格來看,西漢以來,隸書在「獨尊儒術」的儒家思想保護下得到極好的發展並最終達到完全的成熟。隸書的規整、平正、開闊、雍容且整體風格統一,正代表著儒家理智、嚴謹、平實、中和的典型風貌。書法形象開始成為明確的「有意味的形式」,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逐漸形成自覺,但藝術主體自覺的過程,同時也是主體接受儒家約束的過程。藝術家逐漸陷入無法安頓豐富感情生命的過程。這里,我們看到道家思維對藝術發展的重要作用。西漢竹簡筆法、結體上的放逸、誇張,可以說是道家自然適意思想支配下不自覺地流露,這種不自覺地流露所顯示的藝術本性便不斷的刺激著道家思維的自覺。於是「方不中規,圓不中矩」(崔瑗《草書勢》)的草書逐漸受到青睞並迅速發展為今草,儒道兩種思維的斗爭漸趨明朗化,趙壹的《非草書》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 魏晉南北朝時期,包括書法在內的各門藝術奇跡般的在這個災難深重的時期取得巨大成功。魏晉書風及書法美學思想千百年來始終為我們所景仰。它在藝術精神的自覺、自由,特別是在表現主體生命體驗上受到老莊道家式思維的影響極深,藝術思維中儒家的束縛相對減少,使此期已經完全成熟的書法藝術朝著表現主體真情實感方向迅速發展。於是鍾繇書不事雕琢,自然天成;造像、墓碑、摩崖更是因時因地因事而自然變化,整個書法莫不以體現「道」的境界和主體生命意識為旨歸。鍾繇說:「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從天地來講書法藝術的創造,其中包含強調「天然」的意思。南朝庾肩吾的《書品》一卷,從功夫和天然兩個方面來品評書法,且其功夫的最高境界是「善射之不注,妙斫輪之不傳」,十分清楚地反映出這一時代老莊循序漸進以體「道」,來達到藝術自由解脫的典型思維方式。所以,魏晉南北朝書法是道家的書法,它在我國儒道互補的思維史上,是最完整體現書法藝術性的時期,也是書法最受人熱愛,最能表現主體精神的時期。道家的藝術精神注入其中,使魏晉南北朝的書法美學思想也呈現出鮮明的特色。如衛夫人《筆陣圖》就闡發了道與技的關系。她說:「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凡學書字,先學執筆」,「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強調了用筆的重要性、執筆的方法和運筆的力度,表明了對「技」的重視,同時,掌握了此「技」,方能達到妙境,窮盡書道:
⑹ 幾題歷史文化常識
1.秦始皇嬴政 漢世宗劉徹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趙匡胤 元太祖鐵木真
2.建康 汴京 開封
3.論語 儒
4.上、中、下。左、中、右 中軍 擊鼓 鳴金
5.弦樂器 管樂器
⑺ 歷史文化題目還中國傳統文化怎麼寫有答案
傳統文化一般都是歷史,大多出現在書籍上面。如果是讓小朋友,就這么看文字有的字可內能不認識,還有就是內容容比較枯燥乏味。我建議如果是家長喜歡休閑時間旅遊的話,那麼可以帶上小朋友一起去文化古跡之類,一般傳統文化有的是國學,游學。如果是跟旅遊搭邊的,那應該是游學。可以報一些國學培訓,文化旅遊,根源游學等等。
⑻ 關於歷史文化史的一道題,求詳細解析
選A
通過作者的復話可以得制出史料有兩種:1實物史料,比如歷史遺跡,2文字史料,比如史書。
文字史料是由人書寫的,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個人價值觀、感情因素等影響,書寫的史料帶有個人的主觀因素,有時候並不能真實的反映歷史事實。而實物史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人不能改變,往往能反映歷史真相。
BD錯在太絕對化,C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反映,不僅僅是心理的反映
⑼ 歷史文化題
我認為應該為b
a選項,體質融合,當時人口交流沒有那麼頻繁
c選項,漢朝以前就有了記載
d選項,這件事並不能奠定基礎
⑽ 一道歷史題(文化)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認為無論貴賤都應受教育。周禮(奴隸社會的等級回制度)孔子答主張恢復周朝的等級名份制度,實質上是力圖維護奴隸制。在春秋末年奴隸制正在走向滅亡的背景下,他的這一思想顯然落後於歷史發展的潮流。主張「禮」維護等級差別,主張貴賤有序,維護西周的等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