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G20和世界貿易組織標志歷史作文
世界貿易組織(英語: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世貿組織(WTO),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專織,總部設在瑞士屬日內瓦,其基本原則是通過實施市場開放、非歧視和公平貿易等原則,來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有「經濟聯合國」之稱
Ⅱ G20峰會是如何產生的
G20峰會是一復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制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餘十二個重要經濟體組成。G20金融峰會旨在推動以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按照以往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
可以簡單說成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為了更好地交流合作所促成的產物
Ⅲ G20具體是哪些國家怎樣形成的
G20(Group of 20,也有人稱為G21、G22及G20+)是在2003年8月20日確立的發展中國家的集體性稱呼,這個集團是在第五次的部長級世界貿易組織(WTO)會議時首次出現,該次會議在墨西哥的坎昆(Cancún)召開,日期為2003年9月10日—2003年9月14日。
此一詞創的淵源可回溯到2003年6月,來自巴西、印度及南非的外交部長共同簽署了一份聲明,即《巴西利亞聲明》,該聲明中表示:「…主要的貿易夥伴仍必須卸除他們國家中較弱競爭項的貿易保護顧慮…並強調這對現有回合的貿易協商談判來說將極為重要,尤其是對推翻貿易保護政策及貿易扭曲實施…此外巴西、印度及南非也決議推行他們所提倡的貿易自由化。」
雖然如此,但G-20一詞的「正式」出現是在2003年8月13日的一份文字發表回應中,這是一份由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ies,EC)與美國針對坎昆與會的部長所提出的農產品共同提案。到了2003年8月20日,一份由20個國家所簽署的文件,之後並重新發布,成為9月4日的昆坎部長及文件,此 份文件針對之前歐盟與美國的農產品提案提出另一個可行的替換框架(Framework),此文件標示著是由G-20所訂立。
集團的最初是以2003年8月20日在文件上簽署的國家為主,之後又有許多次變動,也因此產生了G-21或G-22等其他稱詞,一直到最後才定為G-20,以文件制訂當日為依據。
在貿易協商中,這個集團催促富有國家終止對農場主的補貼,並且在他們所屬的農業項目上反對自由化。G-20擁有全球65%的人口、72%的農場主以及22%的農作物輸出。
自從該次的提創,團體的會員也有所變動,之前的會員有: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秘魯、土耳其。
此外,G-20的核心會員主要有四個國家:中國、印度、巴西、以及南非,此也經常合稱為G4集團(G4 bloc)。
二十國集團由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
Ⅳ G20分別是哪20個國家
G20成員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內西亞、義大利、日本、韓國容、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美國、英國和歐盟的20個國家和組織。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G20僅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就國際金融貨幣政策、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世界經濟發展等問題交換看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美國倡議下,G20提升為領導人峰會。
成立背景
二十國集團建立最初由美國等七個工業化國家的財政部長於1999年6月在德國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
二十國集團會議當時只是由各國財長和各國中央銀行行長參加,自2008年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金融體系成為全球的焦點,開始舉行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擴大各個國家的發言權,這取代之前的八國首腦會議或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
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二十國集團的GDP總量約佔世界的90%,人口約為40億。
Ⅳ G20國峰會歷史意義及其重要的作用
G20杭州峰會具有深刻的意義。這次會議是在以下背景中召開的:第一,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恢復和增長乏力。比如,美國的經濟增長稍有起色,但仍然不夠穩定;歐盟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比較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債務危機的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難民和恐怖襲擊也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日本經濟一直在恢復增長和衰退之間掙扎,雖然日本民眾對安倍經濟學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日本實際的經濟增長率卻令人失望,一直處於低位徘徊。
第二,由於各國的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一些國家企圖借用所謂公平貿易、綠色環保、保護知識產權等名目扼殺自由貿易的原則,不斷通過各種方式,保護並封閉自己的市場,打擊對方國家貿易的進展。這種情況如果不遏制,新的貿易壁壘將不斷以變種的形式出現,也會危害到整個世界貿易的局勢,導致世界貿易總量下降。
第三,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石油、煤炭、鋼鐵、天然氣、糧食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普遍下滑,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新興工業國家也面臨國內經濟結構的改善和調整,對於世界經濟發展的引領能力和貢獻度正在下降,後續的增長動力嚴重不足。
在這種背景下,世界對本次G20杭州峰會充滿期待。世界經濟面臨一系列問題,需要採取對策解決,需要提振信心,而這恰恰是G20杭州峰會的優勢所在。第一,分享經驗,提振信心。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長期較快增長,中國本身的成功經驗有利於提振人們對世界經濟的信心,中國可以通過G20峰會,分享這些有益的經驗,促進全世界人民提高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
第二,制定務實、宏大的經濟發展計劃。中方正在同各方一道,力爭打造G20杭州峰會十大成果,即制定創新增長藍圖,制定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制定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深化國際金融架構改革,創立三位一體的反腐敗合作,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制定創業行動計劃,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盡早生效。這樣的增長思路和計劃,有助於得到各國的普遍理解,更有助於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穩定發展。其中的增長藍圖,貿易增長戰略和國際金融改革,都有助於釋放現有的經濟能量,採取更開放的原則,促進世界經濟整體的增長。
第三,G20杭州峰會「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抓住了當前世界經濟的要害,如果能夠落到實處,不僅是對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一種指導,也是促進未來5到10年間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務實的路線圖。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亟需創新經濟的引領。這就需要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在改革創新中釋放活力。聯動是指首先要進行各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海運和河流運輸、航空運輸、油氣管線、電力輸送、海底電纜和通訊系統等,並在此基礎上,實現體制和政策的互聯互通,這樣才能極大地縮減經濟的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經濟增長。包容是指讓世界經濟的增長,惠及到各種各樣的國家,惠及到各個層面的人民大眾,促進公平公正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Ⅵ g20的20個國傢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
美國:來華盛頓、林肯、羅斯自福
日本:德川家康、武田信玄、織田信長
德國:俾斯麥、希特勒、弗洛伊德
法國:拿破崙、貞德、戴高樂
英國:丘吉爾、莎士比亞、伊麗莎白一世
義大利:加里波第、但丁、墨索里尼
加拿大:約翰.A.麥克唐納、皮埃爾.特魯多
俄羅斯:列寧、彼得大帝、普希金
澳大利亞:班卓·帕特森、陸克文
中國:孔子、嬴政、楊廣
南非:曼德拉、德克勒克
阿根廷:博爾赫斯、艾薇塔·貝隆
巴西: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貝利
印度:甘地、尼赫魯、泰戈爾
印度尼西亞:蘇哈托
墨西哥:米格爾·伊達爾戈·伊·科斯蒂利亞
沙烏地阿拉伯:穆罕默德、伊本·沙特
土耳其:凱末爾
韓國:金庾信、李舜臣、朴正熙
歐盟(不是一個國家)
Ⅶ 諾曼底登陸與G20峰會的關系歷史小作文
這個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一個是二戰軍事行動,一個是現代經濟峰會,不應該聯系在一起吧?如果非要聯系,也可能單設專題研討。
Ⅷ 請分別簡述三次G20峰會的內容及其意義。
[編輯本段]首次金融峰會
08.11美國華盛頓 各國領導親自參與--論壇 升級為 峰會 主要 議題 包括 評估 國際社會 在 應對 當前 金融危機方面 取得 的 進展 討論 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共商 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舉措 探討 加強國際金融領域監管規范 推進金融體系改革等問題
[編輯本段]二次金融峰會
09.4.2 倫敦 各國領導人 提出雄心勃勃的 全球金融體系 改革 加強金融監管 及 擯棄 貿易保護主義 等主張---但未很好貫徹
[編輯本段]歐盟特別峰會
2009.9.17召開---為 9.24 "全球金融峰會"做"預熱" 歐盟成員在布魯塞爾以工作晚餐形式舉行首腦會議,協調應對全球金融經濟危機 問題的內部立場。本會被認為是歐盟在全球金融峰會前的一次預熱。在目前全球金融經濟復甦步伐加快的關鍵時刻,歐盟將以何種姿態出現在匹茲堡尤為引人關注。 歐盟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不少歐盟成員國將參加「匹茲堡全球金融峰會」,本次歐盟特別峰會是在法國總統薩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倡議下召開的,會議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協調歐盟各國在匹茲堡全球金融峰會上的立場。歐盟在峰會上的代表權相當充分,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四大國以及作為一個經濟體的歐盟本身都將以二十國集團成員的身份與會。 荷蘭、西班牙等 歐盟成員國 也將 列席 匹茲堡第三次全球金融峰會 歐盟(27國)領導人認為: "全球峰會"已成為應對全球經濟危機和氣候變化的重要論壇,歐盟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並且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領頭羊如果各成員國在「全球金融峰會」上能用「一個聲音」說話,對上述問題就有更大分量,對全球經濟發展的 影響也將更大。 歐盟領導人9.17以工作晚餐的形式 舉行特別峰會以統一立場,會後發表:"全球匹茲堡峰會統一口徑"聯合聲明--形成一致聲音
[編輯本段]三次金融峰會
09.9.24美國東海岸賓夕法尼亞州第2大城市匹茲堡 預期展望 全球經濟協同 及 復甦走向 的方式策略 成為 各方 關注焦點 中國 與發展國 特別期待 第三次金融峰會 取得 四方面 成果 一 繼續 加強 宏觀經濟 政策協調,推動 世界經濟 迅速復甦 二 推進國際金融機構結構改革,增加 發展國的發言權代表性 三 促進共同發展,關注發展國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問題 四 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 多哈回合談判 取得全面平衡成果 中日領導人 將提出 共建 東亞共同體乃至亞洲共同體 的論題 美國 將推進 金融監管體系改革 並 希望 各國政府 展開合作
Ⅸ 20國集團的發展歷史
20國集團建立最初由美國等七個工業化國家的財政部長於1999年6月在德國科隆提出的,目專的是防屬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20國集團會議當時只是由各國財長和各國中央銀行行長參加,自2008年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金融體系成為全球的焦點,開始舉行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擴大各個國家的發言權,這取代之前的八國首腦會議或20國集團財長會議。
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20國集團的GDP總量約佔世界的90%,人口約為40億。中國經濟網專門開設了「G20財經要聞精萃」專欄 ,每日報道G20各國財經要聞。
Ⅹ g20是哪幾個國家啊,詳細
【成員】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韓國、印尼、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歐盟和布雷頓森林機構。
成員人口佔全球人口的2/3,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90%,貿易佔80%,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所佔的股權份額約65%。集團在全球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成立經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國際社會認識到,國際金融問題的解決除西方發達國家外,還需要有影響的發展中國家參與。1999年9月,西方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華盛頓發表聲明表示,同意建立由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二十國集團就改革國際金融問題進行磋商。
1999年9月25日,八國集團的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二十國集團(G20)。這個國際論壇是由歐盟、布雷頓森林機構和來自19個國家的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組成。
【宗旨】G20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新機制,推動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
【組織機構】G20以非正式的部長級會議形式運行,不設常設秘書處,主席採取輪換制。G20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每年舉行一次會議、一至兩次副手級會議。每年的部長級例會一般與七國集團財長會議相銜接,通常在每年年末舉行。會議由主席國及一些國際機構(如世行和基金)和外部專家提供相應秘書服務和支持,並可根據需要成立工作小組,就一些重大問題進行評審和提出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