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產業發展歷史

產業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1 11:18:08

❶ 中國的不銹鋼產業發展歷史

中國不銹鋼的發展歷史
1、從「一九九七年由當時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冶金工業部」組成聯合調研組進行調研,就促進我國不銹鋼發展並制定長遠規劃起,至今已有十個年頭了,十年中我國不銹鋼產業得到飛速的發展,特別是近五年,年增長速度超過30%, 2006年我國產不銹鋼561萬t,鋼材644萬t,表觀消費量達到711萬t 左右。 我國已是世界上第一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2006年全世界不銹鋼產量估計在2600萬t,我國的產量佔了1/4。特別是2006年又是近幾年我國不銹鋼增幅最大的一年,從2005年的370萬t增到561萬t,凈增近200萬噸,其中太鋼和上鋼一廠增產75萬t,太鋼由92.5萬t達到110.9萬t,上鋼一廠由56萬t達到113萬t。
張家港浦項當年投產即產鋼23萬t,酒鋼2006年進入正常生產,產鋼17萬t ;此外原有上鋼五廠、東北特鋼集團、長城、西寧等特殊鋼廠也比2005年增產15%,僅就上述重點國營企業不銹鋼的增產即達120萬t,至於民營不銹鋼企業遠不止增產70萬t,所以2006年全國不銹鋼增產近200萬t數字統計偏低,尤其是民營企業,也就是說2006年全國生產不銹鋼遠不止560萬t,大概在560-600萬t之間。2006年我國不銹鋼的大增產從根本上扭轉了我國不銹鋼消費以進口鋼材為主的局面。

2、一大批現代化的不銹鋼企業建成投產。由於我國不銹鋼產業基礎薄弱,長期以來僅有太鋼及幾個老的特殊鋼廠生產少量不銹鋼,數量品種都不能滿足需要,主要用在軍工及化工等方面,使用范圍也很有限。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供需矛盾越來越大,國內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不得不大量依靠進口解決,特別是板材,在近15年的不銹鋼材進口統計中,板帶材的比例一直達到80%以上,2005年進口不銹鋼材達到了創紀錄的305萬t。(當然其中包括了部分國內合資、獨資企業生產冷軋板進口的熱軋原板在內)。 為了擺脫長期依賴進口不銹鋼解決國內需求的被動局面,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冶金工業部,通過調研製定了鼓勵發展我國不銹鋼產業的政策,並在1999年起的具體建設項目安排上支持了太鋼、上鋼一廠兩個國內重點不銹鋼企業,隨著當時國內不銹鋼市場需求的不斷上漲和不銹鋼產品的高效益,同時吸引了不少國內資金投入到不銹鋼建設中,先後有上海克虜伯、張家港浦項、寶新、聯眾、酒鋼等建成了一批有一定規模的不銹鋼廠,這批企業以板材為主,從冶煉到冷軋,設備先進,工藝完整,可以說配置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技術,這批企業今年即將建成,總能力超過700萬t。它們的建成投產將基本上解決我國不銹鋼板材數量和品種問題。特別是一些高質量、高檔次的光亮板、拋光板、花紋板以及特殊用途的板材等等。由於這些企業工藝裝備配套完整,除生產300系列產品外將會大大提高我國400系列及雙相不銹鋼材品種的比例。廣州聯眾的冶煉部分在試生產中,酒鋼的熱軋、冷軋不銹鋼板酸洗退火線今年建成。

3、民營不銹鋼企業在我國一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受市場的刺激,近幾年它的發展非常快,應該說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由於民營機制的靈活性已走在了大企業的前面,在上述幾個以板材為主的大企業建成之前,民營不銹鋼產量基本上保持在全國產量50%的比例。市場急需不銹鋼,國營大廠項目遲遲上不來,民營廠抓住機遇,先以窄帶鋼、無縫管、焊管等品種佔領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取得了豐厚的利潤,反過來又促進自身的滾動發展和產品工藝裝備的升級換代。我們不能求全責備民營不銹鋼企業落後,應該說在我國不銹鋼快速發展中,民營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先解決有無,再進一步提高質量。

4、原材料漲價,加大了不銹鋼的生產成本,致使不銹鋼企業在品種開發和原料來源上另闢蹊徑。
隨著世界不銹鋼產量的不斷增長,特別是近幾年中國不銹鋼的飛速發展,在去年世界不銹鋼增產的大約200多萬噸中,中國增產量最少佔8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鎳、鉻、不銹鋼廢鋼等生產不銹鋼原料供需緊張的情況,除人為的市場炒作因素外,資源短缺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國生產不銹鋼的鎳、鉻資源有限,主要依靠進口,2006年進口鉻礦432萬t,鉻鐵25萬t,鎳鐵6.05萬t,進口金屬鎳超過10萬t,而世界原有生產硫化鎳礦石為主的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生產的金屬鎳年產量約在120-130萬t,而近期沒有新的礦石生產能力投產。而以不銹鋼廢鋼為主要原料的歐美國家(國外一般占原料用量40%,日本、歐洲為50-60%)隨著自身不銹鋼的增產,已沒有更多不銹鋼廢鋼可供出口,按海關統計,2006年進口的不銹鋼廢料僅21.8萬t,另有鋼錠、鋼坯21.86萬t,我國不銹鋼廢鋼供應緊缺的原因除社會積累少外,不像國外有正常規范的回收渠道,生產企業和消費企業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保證了不銹鋼數量、質量成分的穩定。再者有些生產偽劣產品的不銹鋼小廠直接通過感應爐熔化不銹鋼廢鋼,浪費了不少寶貴的資源。

5、加強對不銹鋼品種開發、生產工藝、市場營銷等問題的引導。我國大量使用和生產不銹鋼還是近幾年的事,無論是企業還是廣大消費者對不銹鋼還有個認識的過程;在不銹鋼生產技術、產品開發、產品合理使用方面和國外比均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❷ 簡述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歷史

1、1978—1999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預熱期。

這一階段,我國政界、學界和企業界對文化產業展開了熱烈討論,討論的焦點是文化可不可以產業化、文化能不能夠產業化、文化與經濟的關系、文化是否構成生產力等問題。

2、2000—2005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初創期。

在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黨的十六大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作為相互關聯的兩個重要概念提了出來,強調:「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

3、2006—2011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改革攻堅期。

這一階段,我國基本完成了出版、影視製作、發行、廣電傳輸、一般國有文藝院團、首批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等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政企、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離逐步推進。

(2)產業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的未來趨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對於我國文化產業來說,新時代意味著我國文化產業將從粗放的鋪攤子式的發展模式向高質量、高層次、精細化發展模式轉變。

這就要求文化產業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好未來發展藍圖;突出創新、創意、創造性發明和原創知識產權掌控,堅持內容為王;推動互聯網、數字技術、人工智慧等與文化、審美、藝術的高度融合,大力培育文化創意產業新業態;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跨界運行,創造出一批適應市場化運行的新形式;注重以文化產業新業態、新形式催生文化消費新模式。

❸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歷程

相對其他產業而言,中國的製造業是發展較快、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門類,也是加入世貿組織後受益可能性較大的部門。中國製造業得以快速發展、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的基本經驗有二:一是較早和較大程度的對外開放。中國多年來一直是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外商直接投資中超過70%的份額投入到了製造業領域。對外商開放投資,開放市場,中國的製造業不僅並未因此而萎縮,而且通過與外商在合作中學習,在競爭中提高,產業的規模、水平和競爭力不斷擴張、提升和增強,許多產品產銷量位居世界前茅,工業製成品占出口總額的比例達到90%。二是較深層次、較大范圍的市場化改革。改革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放鬆或放開市場准入管制,鼓勵和促進市場公平、有效的競爭,煥發了企業微觀主體的活力,尤其是民營經濟的進入與發展,在許多行業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在競爭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純粹的國有企業占製造業產出的比例已從1980年的76%,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30%。體制改革帶來的「內生增長效應」在製造業領域得到很大程度地體現。 中國製造業的比較優勢是明顯的(盡管在不同產業的表現有所不同甚至有較大差異),並處在較大程度的動態轉換中。這種比較優勢不僅體現在數量龐大、供給源源不斷的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方面,而且更多地體現於不斷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級的大規模加工組裝業優勢,以及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國內市場規模和潛力等方面。這些比較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國際競爭優勢,在國際分工中已經並將繼續爭取到比較有利的地位。如果說,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對外開放和市場化改革,那麼加入世貿組織後,在更加開放和市場化的環境中,將促成中國製造業比較優勢更為充分和有效地發揮,在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獲得更大利益。 當然,在製造業領域中,不同產業的成熟度、開放度和比較優勢存在較大差異,加入世貿組織對這些產業的影響是不均衡的。從長期來看,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依託於資源稟賦和要素成本的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s),它具有長期性和基礎性特徵,決定產業國際分工、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的長期趨勢和基本格局;二是依託於競爭戰略和制度條件的競爭優勢 (competitive advantages),它具有明顯的戰略性和選擇性。中國正處於經濟體制、工業化進程、供給與需求結構等因素劇烈變動的時期,影響中國產業競爭力特別是動態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因素十分復雜和易變。從加入世貿組織這個大背景來看,產業國際化和全球化趨勢、市場化程度、對外開放程度、產業成熟度、國內需求潛力和動態比較優勢等因素,對於產業發展前景和競爭優勢的影響將更為直接和明顯。因此從這些影響因素出發,我們試圖建立一個加入世貿組織背景下中國產業發展前景的評估方法,以此全面評價加入世貿組織對各製造業部門的近期和中長期的影響。其要點包括:一是尋求構建一個普遍適用於工業部門的統一的世貿組織背景下產業發展前景的評估方法,使得所有工業部門能夠放在一個坐標繫上進行橫向對比;二是將短期對策研究與長期趨勢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放寬研究視野,以求准確把握加入世貿組織後各行業發展的長期方向;三是通過世貿組織背景下產業發展前景的評價,廓清今後一個時期政府政策調整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❹ ic產業的發展歷程

一、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結構的變化及其發展歷程
回顧集成電路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自發明集成電路至今40多年以來,從電路集成到系統集成這句話是對IC產品從小規模集成電路(SSI)到今天特大規模集成電路(ULSI)發展過程的最好總結,即整個集成電路產品的發展經歷了從傳統的板上系統(System-on-board)到片上系統(System-on-a-chip)的過程。在這歷史過程中,世界IC產業為適應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其產業結構經歷了三次變革。
第一次變革:以加工製造為主導的IC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
70年代,集成電路的主流產品是微處理器、存儲器以及標准通用邏輯電路。這一時期IC製造商(IDM)在IC市場中充當主要角色,IC設計只作為附屬部門而存在。這時的IC設計和半導體工藝密切相關。IC設計主要以人工為主,CAD系統僅作為數據處理和圖形編程之用。IC產業僅處在以生產為導向的初級階段。
第二次變革:Foundry公司與IC設計公司的崛起。
80年代,集成電路的主流產品為微處理器(MPU)、微控制器(MCU)及專用IC(ASIC)。這時,無生產線的IC設計公司(Fabless)與標准工藝加工線(Foundry)相結合的方式開始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隨著微處理器和PC機的廣泛應用和普及(特別是在通信、工業控制、消費電子等領域),IC產業已開始進入以客戶為導向的階段。一方面標准化功能的 IC已難以滿足整機客戶對系統成本、可靠性等要求,同時整機客戶則要求不斷增加IC的集成度,提高保密性,減小晶元面積使系統的體積縮小,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性能價格比,從而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得到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更豐厚的利潤;另一方面,由於IC微細加工技術的進步,軟體的硬體化已成為可能,為了改善系統的速度和簡化程序,故各種硬體結構的ASIC如門陣列、可編程邏輯器件(包括FPGA)、標准單元、全定製電路等應運而生,其比例在整個IC銷售額中 1982年已佔12%;其三是隨著EDA工具(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的發展,PCB設計方法引入IC設計之中,如庫的概念、工藝模擬參數及其模擬概念等,設計開始進入抽象化階段,使設計過程可以獨立於生產工藝而存在。有遠見的整機廠商和創業者包括風險投資基金(VC)看到ASIC的市場和發展前景,紛紛開始成立專業設計公司和IC設計部門,一種無生產線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Fabless)或設計部門紛紛建立起來並得到迅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標准工藝加工線(Foundry)的崛起。全球第一個Foundry工廠是1987年成立的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它的創始人張忠謀也被譽為晶晶元加工之父。
第三次變革:四業分離的IC產業
90年代,隨著INTERNET的興起,IC產業跨入以競爭為導向的高級階段,國際競爭由原來的資源競爭、價格競爭轉向人才知識競爭、密集資本競爭。以DRAM為中心來擴大設備投資的競爭方式已成為過去。如1990年,美國以Intel為代表,為抗爭日本躍居世界半導體榜首之威脅,主動放棄 DRAM市場,大搞CPU,對半導體工業作了重大結構調整,又重新奪回了世界半導體霸主地位。這使人們認識到,越來越龐大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並不有利於整個IC產業發展,分才能精,整合才成優勢。於是,IC產業結構向高度專業化轉化成為一種趨勢,開始形成了設計業、製造業、封裝業、測試業獨立成行的局面(如下圖所示),近年來,全球IC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顯示出這種結構的優勢。如台灣IC業正是由於以中小企業為主,比較好地形成了高度分工的產業結構,故自1996年,受亞洲經濟危機的波及,全球半導體產業出現生產過剩、效益下滑,而IC設計業卻獲得持續的增長。
特別是96、97、98年持續三年的DRAM的跌價、MPU的下滑,世界半導體工業的增長速度已遠達不到從前17%的增長值,若再依靠高投入提升技術,追求大尺寸矽片、追求微細加工,從大生產中來降低成本,推動其增長,將難以為繼。而IC設計企業更接近市場和了解市場,通過創新開發出高附加值的產品,直接推動著電子系統的更新換代;同時,在創新中獲取利潤,在快速、協調發展的基礎上積累資本,帶動半導體設備的更新和新的投入;IC設計業作為集成電路產業的龍頭,為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的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❺ 世界電子產業的發展歷程和特徵

1人類對科技發展的需求。
2在200年前的美國瓦特,牛頓,至今的比爾蓋茨。
3簡單了人了的勞動力。
4太多每個國家都類同、生產、合資、進口。
5科技、高、精、尖。

❻ 城市發展歷程與產業發展形態有什麼關系

加快城市化抄發展是襲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亦是文化界和經濟界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然而,長期以來,兩者往往被當作各自單行獨立的過程,文化產業發展與城市化發展之間密切的內在互動聯系沒有得到理論界應有的重視。從文化產業發展一端來說,文化產業化進程更多地被看作是文化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要求與結果,或者被看成是政治文化意識形態與市場經濟接軌的產物。而城市的發展更多地只是被賦予經濟的內涵,在某種意義上被當作工商產業擴張的容器。這種二元分離的理論研究與現實發展傾向,有可能導致以下一些有害的結果:一是城市的文化產業功能被忽視,在城市規模擴張過程中,不能為文化產業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二是文化產業的經濟社會功能被減縮,文化產業發展對城市發展的積極促動效應難以有效發揮。因此,有必要重新調整理論和發展視角,把文化產業和城市納入一個統一的發展框架中加以考察,了解它們的相關互動作用與相得益彰影響。

❼ 現代產業體系的歷史淵源

現代產業體系,20世紀80年代在發達國家首先興起,即伴隨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虛擬經濟的成功,使傳統意義上的產業發展出現了新的更加具有戰略意義的盈利點,而且盈利能力非常強,從而使產業經濟學高度關注該方面的研究。
受虛擬經濟為支撐的服務業高速發展的影響,一時間,區域發展中提高GDP中服務業的比重成為衡量經濟發達與否的標志。很多發達國家均先後出台重大戰略舉措,設法鼓勵發展現代服務業,以促進產業體系的現代化。至21世紀初期,發達國家基本上全部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服務化,現代服務業成為GDP的中堅力量。
在跨國公司發展中,特別是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中,提高公司服務業占銷售收入中的比重,也成為競相發展的熱點。像美國GE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努力,在「數一數二戰略」框架內,把原有沒有在全球做到前兩名的分支機構全部逐步出售或整合,而把整個公司發展的重點由著名製造業巨頭轉移到服務業為主的狀態,實現了所謂「服務化」的整體轉型。受其影響,很多公司發起企業兼並浪潮,企圖通過兼並,實現低成本擴張和高收益化,加快發展步伐,進入世界500強行列。其實,企業發展有自己的規律性,確實有部分企業在實現服務化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每一個企業家在擁有獨特優勢的同時,往往也有自己的劣勢,而且事業成功者,往往由於輿論的關系,會放大自己的優勢,掩蓋自己的劣勢,所以不少企業在實現服務化的路途上並不是一帆風順,也有很多企業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並沒有成功。特別是美國2007年10月爆發金融危機以後,過分追求虛擬經濟的不少企業,由於泡沫吹得太多,遇到資金鏈條困難時,就無法運轉,導致一批原來世界著名的企業先後倒閉,或者瀕臨破產。因此,這一次世界金融危機為發達國家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發出了警鍾,以虛擬經濟為支撐的發達國家的現代產業體系需要重新審視。
發展中國家,一直都以實現現代化為發展的重要目標,而現代化在產業方面的重要體現之一就是產業結構的現代化,核心是服務業佔GDP得比重和服務業就業人口所佔比重。因此,發展中國家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甚至模仿發達國家的做法,積極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科技含量高的現代服務業,促進現代產業體系的形成。至21世紀初期,發展中國家中,有一批特大型城市進入服務業為主的發展階段,服務業為傳統產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金支持、技術支持和全球化的市場支持,也為經濟全球化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2007年,發源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影響之深出乎意料,為現代服務業,特別是以虛擬經濟為代表的金融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蒙上了陰影。因此,當代產業經濟學開始高度重視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平衡問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產業平衡問題。以發展中國家為代表的制度經濟學家,則從制度的角度研究建立新的體制架構問題,包括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加發展中國家發言權等敏感問題。

❽ 工業發展的歷史進程

工業發展的進程相對說這個工業發展進程還是特別大的。我覺得因為這個工業發展相對來說也特別可以張照正

閱讀全文

與產業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