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黨在發展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
1、「大躍進」運動
「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極「左」路線的運動,是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及其以後不斷地錯誤批判1956年反冒進的基礎上發動起來的,是「左」傾冒進的產物。
「大躍進」打亂了國民經濟秩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受到重大損失。從1958年11月開始,中共中央開始糾正「大躍進」運動中的問題。中央多次提出調整經濟指標,「壓縮空氣」,並著手解決經濟工作中的問題。
2、人民公社化運動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在五十年代後期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中,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作的一項重大決策。它違背了生產關系要與生產力相適應的關系。
由於在合作化運動的後期已出現了過急過猛的問題,所以人民公社化運動也出現了急於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情況,颳起了「一平二調三收款」的「共產風」。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開始逐步糾正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
3、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全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毛澤東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在這場所謂的「大革命」中,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內的大批中央黨政軍領導幹部、民主黨派負責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眾受到誣陷和迫害。黨和政府的各級機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組織,長期陷於癱瘓和不正常狀態。公安、檢察、司法等專政機關和維護社會秩序的機關都被搞亂了。
(1)從黨的發展歷史汲取擴展閱讀
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進行「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政治大革命,既沒有經濟基礎,也沒有政治基礎。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② 黨的發展歷程
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九十年光輝的歷程。九十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的成就。
根據《中國共產黨簡史》2001年版本資料簡介,中共建黨90多年來共經歷了如下十個主要階段:
1、大革命階段
2、土地革命階段
3、抗戰階段
4、民主革命階段
5、新民主主義階段
6、社會主義建設階段
7、文化大革命階段
8、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
9、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
10、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中共黨史是政黨史,是專史,它研究建國後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歷史。其主要內容,一是怎樣執政,即怎樣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一方面通過憲法和法律把它們變成國家的意志,貫徹到國家生活的各個領域。
一方面通過其各級組織、各級幹部,團結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運用廣泛的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宏偉的社會主義建設目標。二是執政黨自身的建設,包括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黨的隊伍的發展、壯大,黨的幹部的培養教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繼承、發展,黨紀黨規的確立和監督、檢查,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系,等等。
③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與建設歷程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與建設歷程:
一、黨的一大:中國共產黨誕生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二、黨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2年在上海召開。
1922年,中共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現階段的革命綱領即最低綱領是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二大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三、黨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3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1923年,黨的三大召開,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思想、組織上的獨立性。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義,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黨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5年四大召開,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
四大的缺點和不足是:雖然提出了領導權的問題,但對於如何爭取領導權,缺乏具體明確的方針,只講對群眾運動的領導權,而完全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提出了農民是革命同盟軍的問題,但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思想。
五、黨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7年五大召開,大會雖然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但對爭奪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改造武漢國民黨、改造武漢國民政府、組織和擴大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等問題,均未做出切合實際的回答。
大會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實質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認識。五大實際上並未解決挽救時局的問題。
六、黨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開,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確的,對後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但這次會議也存在著缺點,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仍舊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這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七、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七大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大會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八、黨的八大: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1948年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後,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開,大會正確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由於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八大是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九、黨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會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鄭重地向全國人民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1969年九大召開,九大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使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十、黨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會
1973年黨的十大召開,繼續了九大的「左」傾的錯誤。
十一、黨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後的首次大會
1974 年,中國趕走南越侵略軍,收復西沙群島。
1975 年的全面整頓工作由鄧小平主持進行。
1977年黨的十一大召開,雖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將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從而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十二、黨的十二大: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1979年3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理論工作務實會上作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講話。
1982年十二大召開,鄧小平在這次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十三、黨的十三大: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987年十三大召開,十三大第一次系統地闡明了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大會還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經濟發展分三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並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1988年9月,鄧小平同志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和現狀告訴我們,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生產力諸要素全面滲透,同它們融合。
十四、黨的十四大: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後,為黨的十四大召開作了充分的理論准備,1992年10月十四大召開,這次大會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
一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二是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三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十五、黨的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1997年黨的十五大召開,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大會指出,中國共產黨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十六、黨的十六大:與時俱進的大會
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這次大會是我們黨新世紀乘勝前進,規劃制定新世紀中國發展重大戰略的會議,也是與時俱進,為指導思想增添理論新成果的代表大會,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三個代表」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實現了我們黨承前啟後,完成整體性新老交替的任務。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十七、黨的十七大: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的大會
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黨的十七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爭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十八、黨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實踐,回顧總結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
全面審視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對全面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戰略部署,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繼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3)從黨的發展歷史汲取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簡稱。
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是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1日成立以來整個發展過程的全部歷史。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歷次代表大會的情況、黨章的不斷完善過程、黨在各個不同時期的組織建設和發展狀況、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歷程和全部史實的記載。
根據《中國共產黨簡史》2001年版本資料簡介,中共建黨90多年來共經歷了如下十個主要階段:
一、大革命階段 ;
二、土地革命階段 ;
三、抗戰階段 ;
四、民主革命階段;
五、新民主主義階段;
六、社會主義建設階段 ;
七、文化大革命階段;
八、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
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 ;
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④ 你認為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在以後的革命實踐中汲取哪些經驗
歷史,是一個綿延不斷的過程,是不能割斷的。歷史承載著我們的過去,蘊含這對於未來的啟迪,中國人民正在從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就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這個歷史過程既有階段性,又有繼承性。過去的90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前仆後繼,勇於開拓,不斷探索,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巨大成就,積累了正反倆方面的豐富經驗,這是完美的一筆寶貴財富。尤其是其中帶規律性的東西,將作用於長遠,值得我們倍加珍惜。「回頭看」,並不是對於過去作簡單的回顧,而要求對經驗作認真的總結,由於社會主義仍在實踐探索中,過去的90年我們有成功也有失誤,有順利也有曲折,有經驗也有教訓,這一切都必須認真加以總結,總結,要提倡實事求是的態度,即冷靜的看待過去,客觀的評估的是,辯證的判斷是非;只有堅持這樣的「回頭看」。方能顯出總結歷史經驗的意義和作用,總結,又要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既往的時間進行認真的審視,思考,分析,下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真功夫,努力探索一切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的內在規律,這樣,才能有助於我們吸取歷史的養分,提高認識能力和時間能力,在今後工作中增強自覺性,預見性和主動性。
⑤ 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和祖國的巨大變化我從中感悟到哪些道理
每個人的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我們需要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⑥ 學習了黨的發展歷史,有什麼感觸
在中國共產黨80年的奮斗歷程中,創造了無數驚天動地的輝煌業績,最根本的一條經驗,就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走中國自己的道路,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總結歷史經驗結合自己的認識,這也是學好黨的基本理論的一條重要經驗。認真研究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經驗,對我們深入學習在這一結合過程中創立的兩大理論成果——毛 澤東思想和鄧 小平理論,進一步提高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自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從一成立,就堅定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努力把馬列主義運用於中國實際,有力地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正如毛 澤東所說:「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但是,當時的中國共產黨畢竟還處在幼年時期,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還沒有完整的、統一的了解,對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都還懂得不多,還不善於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因此,黨內不可避免地接連出現了「左」的和右的錯誤,使中國革命走過了曲折的道路 。
特別是在20年代後期和30年代前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包括中國共產黨黨內,盛行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者極力鼓吹「百分之百地絕對忠實於共產國際的列寧主義總路線」,只知生吞活剝地背誦馬列書本上的個別詞句,照搬照抄蘇聯的革命經驗和模式,攻擊以毛 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主張是「狹隘經驗論」,說什麼「山溝里出不了馬列主義」。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那些動輒引經據典、自詡為「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的教條主義者們,曾使中國革命幾乎陷於絕境,而恰恰是在中國革命實踐中產生的「山溝里的馬列主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唯一正確的勝利之路。
我們黨歷來反對離開中國歷史、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抽象地空洞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他認為,黨的正確的路線和策略,只有在群眾斗爭的實踐過程中才能產生。任何正確的理論,如果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為了徹底打破教條主義對黨內思想的束縛,切實端正人們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毛 澤東在1941年5月向全黨發出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號召。他嚴肅地批評了那種只會片面地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個別詞句,不注重研究中國現實,不注重研究中國歷史,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應用的惡劣學風,提出「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
我們要把學習和研究中國歷史、中國近百年史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作為沖破教條主義思想束縛,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重要基礎。要提高我們的思想理論水平和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自覺性。
鄧 小平同志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也十分重視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反復強調要用中國歷史特別是黨的歷史教育黨員和青年一代,把加強中國歷史和黨的歷史的學習、教育,看作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他在新的歷史時期正確地解決了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相互聯系的兩個重大歷史課題,作出了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兩大歷史性貢獻——科學地評價毛 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 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創立和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都離不開對黨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
與此同時,以鄧 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的實踐經驗,著手解決另一個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這就是繼續探索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道路。自50年代以來,我們黨就開始進行這一探索,其間歷經磨難,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的教訓,曲曲折折,反反復復。鄧 小平同志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把對毛 澤東思想的繼承、堅持同發展、創新統一起來,以開辟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氣和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巨大理論勇氣,集中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智慧,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1982年,鄧 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總結和概括了我們黨長期以來的歷史經驗,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開辟新道路、創立新理論的科學命題。他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隨著實踐的發展,鄧 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得到不斷的豐富、完善和發展,並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
⑦ 求文檔,600字左右。從建黨90年的歷程中,大學生從中能汲取一些什麼職業發展的思想觀念和方法論原則
毛澤東思想高在其人民性,毛澤東思想把人民放在制高點上,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不等於媚俗,媚俗要放棄原則,媚俗是迎合民眾,而民眾未必掌握真理。一旦媚俗,真理性反倒可能喪失了。「藏富於民」是媚俗,人民聽了都喜歡,但最後藏到富的是民嗎?毛澤東思想高在其專政性,以清醒的暴力反對剝削階級。注意,我說的是剝削階級,而不是統治階級。統治是政治方法,統治階級未必是剝削階級。用人民民主專政來克制共產黨墮落,用無產階級專政來制約剝削階級的再生,是毛澤東思想的大發明。西方的平等是資本控盤下的假平等,而毛澤東的平等則是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的真平等。毛澤東思想高在國家性,國家是為人民服務的,似乎人民性高於國家性,其實不然。只要國家存在,國家就是不同國家之間以及不同國家統治階級之間競爭的組織工具,毛澤東重視人民性,又實行高積累,為什麼?是方法論。以國家的方式提高人民長遠利益的速度最快,否則自身斗做一團,再被列強滅掉,還發展個屁?
毛澤東思想高在創新性,毛澤東是很古典的一個人,但又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人。毛澤東總能發現中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並將之明確下來,組織化,付諸實施。比如國有化運動,比如工業行動化運動,比如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運動,比如改造思想和文化的運動,都是前無古人的創舉!有無不足且不論,史無前例就是創舉嘛。 毛澤東思想高在方法論,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如果在明朝開始搞資本主義自然好,但到1949年再搞就晚了。人家殖民地都搞過了,你去哪裡搞殖民地?你去哪個大陸搶佔一個中國出來?制度選擇與時態有關,社會主義是後發情況下整個一切資源,實現飛速追趕的最佳選擇。社會主義才是最厲害的創新。
⑧ 需求一篇關於黨90周年的風雨歷程,你從中汲取指導自己職業發展的思想觀念和方法論原則不少於600字
你是哪個系哪個班的?你學號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