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短發發展歷史

短發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1 10:23:51

❶ 發式是如何變遷的

古人講,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發型是人體儀表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人身上最能表現個性的地方之一. 縱觀整個人類文化發展史,發式的造型是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各種發式無不深受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域之間千差萬別的影響。發式的歷史沿革及其演變的過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一個民族的形象水平。
那麼,中國人的發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而頭發到底對人有些什麼樣的影響?從這些發型的變遷中,我們又可以得到哪些有關中國社會變遷的認識呢?
1. 原始社會至辛亥革命(舊石器時期至1911年)
中華民族繁衍千百萬年以來,造就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而享有「文明古國」的美譽。極為豐富且具有悠久傳統的中國歷代發式,在整個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據著閃光的一頁。暢翔於我國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有關發式及其裝飾品的記載,簡直不計其數、浩如煙海。這一切為我們今天研究和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發式造型及發式演變,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
遠古的舊石器時代,人類還過著極為簡陋原始的穴居生活,其生活的目標只是最為基本的吃飽肚子。由於當時沒有發明銳利的器具所以當時的人類都是留著長發,任其自然生長,十分零亂,出於勞動和生活的方便,把長長的頭發,用石頭相對砸斷、變短,保持自然垂落狀態。到新石器時期,人類掌握了生產工具的製作和使用。至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人民已經趨向於較為穩定的定居生活。此時的人類,也許是出於勞動時較為方便的需要,將一貫的披發過渡到了挽髻。以後又出於交際和審美的意識,開始懂得了梳理頭發。近年我們從山東大漢口墓葬中的象於梳等文物中所見到的梳發工具,就是歷史的佐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自夏、商起至西周時期,統治階級已經基本完善了一整套的冠服制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水平的提高。由於統治階級也愈益注重自身的儀容。而發式及其裝飾則更是其中最為顯著,最為重要的部分。及至春秋戰國時間,諸子興起,百家爭鳴,社會思潮趨於活躍,衣冠服飾亦呈百花齊放之態。
秦漢時期,國家統一,內外交流進一步加強,各類發式及其裝飾日趨講究。到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隋唐年代,政治開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民族融洽,生活充裕。此時的婦女發式及裝飾可謂達到了歷史上的登峰造極之勢。
清朝在入關以後,就強迫百姓剃頭,尤其是男士,剃頭,剃頭怎麼剃,就是把周圍剃掉,留中央,所謂的就叫剃四周,保中央,就是說,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把腦袋周圍的頭發剃掉,前面露出腦心,把後面的頭發編成辮子,這就是當時效忠大清皇帝的統一發式。在「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嚴厲威脅下,男子不得已改變了幾千年來的發髻,開始梳起了長辮。從此,剃頭便成了一個新的行當,走街串巷的買賣人中出現了擔著剃頭挑子的剃頭匠。
自 1840 年鴉片戰爭起,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風漸進,延續二千餘年的封建習俗受到了很大的挑戰。而辮子則在辛亥革命前後,革命者首先剪掉了頭上的辮子,表示與清王朝徹底決裂.隨著辛亥革命的到來,封建統治的清王朝也即將毀滅了.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個朝代發型的發展是與統治階級的統治息息相關的.在春秋戰國時代以及隋唐這樣的思想開放的時代,人們的發型自然也是豐富多彩的.相反像在清朝這樣一個封建保守時代,男人們都只能以留辮子來留命,可見當時的保守程度不是一般.
2. 民國初年至新中國成立前(1912年至1949年)
國初年,封建社會走向瓦解,西洋文化藝術逐步滲透,民間的發式及裝飾受其影響,向著明快、簡潔的方向發展。
清末民初,當時領導中國新時尚的地方上海流行的發髻式樣較多,有愛司髻(∽)、盤香髻、墜馬髻、風涼髻等,髻上多插珠翠花飾。年輕婦女除部分保留傳統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額前覆一綹短發,時稱「前劉海」。前劉海:如追宗溯源的話,出自於古代雛發覆額發式。到清光緒庚子年後,則不論是年長年幼都時興起此種發式了,此發式最顯著的特徵是前額的一綹短發,只因為這一綹短發的不同變化,還在一個不太長的流行時期中,經歷了自一字式、垂釣式、燕尾式直至滿天星式的演變過程。因此還被冠之為「美人髦」。當時上海婦女中就有少數效仿西人而燙發者。當時多用火鉗燙發,追求時髦者需要一定的勇氣。
辛亥革命以後,各種西式的東西紛紛湧入中國, 很多年輕人為了趕時髦,追求時尚,大家已經開始不留辮子了,需要剪成像這種歐洲西方社會的那種簡潔明快的發式。剪發又稱直發發型,常以自然直發經過修剪而成。其特點是簡潔大方,梳理方便,形成格調高雅的風格. 當末代皇帝溥儀親手剪掉自己辮子的時候,男子剪發已經相當普遍了,而女子剪發卻很少見。一九二零年末,重慶有幾位女學生受新思潮的影響,去男士理發店剪掉了長發,此事居然引起了軒然大波。結果,學校以傷風敗俗為由開除了她們的學籍。然而,女子剪發的風潮卻很快流行了起來。當時,有一款短發發型極具代表性,那便是剪著齊刷刷的發沿和劉海。民國9年,上海的一樂也理發店曾設計出劉海式剪發發型,月牙形式,文靜秀麗,風靡一時。與此同時,上海租界中開始有外商以西洋電燙機為上海婦女燙發,燙一次需要銀洋20元,非富家女子難以承擔。其後,上海華人理發商店也掌握了電燙技術,收費下降,燙發開始推廣。30年代,隨著國外吹風等電器工具和盤卷、吹風做頭發(又稱水燙)等新技術傳入,上海各種檔次的理發店大批開設,使上海婦女的燙發發型有了新的發展,又受美國好萊塢電影明星發型的影響,燙發主要以波浪式為主,有長波浪、中長波浪、油條式、卷式等多種。不同階層的上海女性對燙發有不同的要求,新穎發型不斷出現。平民女子要求燙發發型整潔、大方、持久,燙一次最好能維持三至六個月。一般舞女則在理發店長期包月,天天去梳頭做發。當時上海郊區婦女則仍少有燙發的。此後, 追逐發型的潮流,女性始終站在了最前沿。頭頂三七分路,額前沒有劉海,直發中帶著捲曲的波浪,而造就這款經典發型的,便是傳入中國不久的燙發。
3. 建國初(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
一九四九年,伴隨著五星紅旗的升起,新中國誕生了。喜悅、樂觀、向上的精神氛圍影響了每一個人,年輕的姑娘編起了辮子,或剪成了短發,這是那時的「解放形象」。許多理發店也配上了電燙機,燙發已經不再是少部分人的時尚了,普通群眾也開始用上了時髦的燙發。
1950年後, 中青年婦女流行剪發,很少梳髻,少數老年婦女主要梳圓髻,或梳簡便的道士髻。此外,還流行波浪式長發盤梳的幾何形花紋的風涼髻。辮子式樣比較單一,以樸素為美。女孩常把頭發分成兩束於腦後,形似發辮。而剪發方面, 直發配人民裝,成為女性"革命化"的新形象。後來剪發發型時有創新,如學生式、游泳式等。但此發型終因受傳統的平直、弧形輪廓之限制,沒有大的發展。男士發型開始了根本的轉變是興起了三七、四六、中分、等分縫發型,使中國的男士有了新的形象.
五六十年代發型非常單調,時尚不但沒有流行起來,反而漸漸放慢了腳步.人們到了發廊里邊,都是長發剪短發,以整潔為主,長了剪剪短,凌亂的頭發搞搞整齊,發型師操作也是比較簡單的,他沒有什麼其他工具,那時候都是一個手推剪,大部分是用手推剪。而到了六十年代中期, 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發型更趨簡單化,連燙發都取消了.七十年代的現代京戲《杜鵑山》中女主角梳理的"柯湘式"發型,在女青年中流行一時。她的發型,有點類似這幾年風行、由沙宣在上世紀60年代創立的層次修剪的直發式,長度在耳朵以下、肩膀以上;頭頂二八分路,不作其他任何修飾,用電吹風吹出自然的蓬鬆感,頭發垂直地掛下來。
4. 改革開發至今(約1980年到2007年)
80 年代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形式的展開,經濟發展起來,發式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人們對發式開始了新的追求,時尚發型由此時產生了。 影響最大的是吹發,男士吹發三七、四六、中分、老闆頭(沈陽勒子頭),女人吹晚裝、高劉海、菊花頭、燙爆炸式、剪長碎發.一時間,發廊群起,人們的情緒高漲。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的美發進入了演變、改革、繁榮、進步的時期。
發髻式樣有了大的發展,有造型精美的傳統式,有簡便時髦的新潮式,有風格別致的西洋式,有與華麗禮服相配的晚會式等。在國外發型潮流的影響下,辮子式樣有了發展和變化,一般比較鬆散自然,有些似傳統毛辮。有時在女孩中流行將頭發梳成一股分段束扎,別具風格。在西洋格式的發辮影響下,不少女孩先將頭發燙好,再梳發辮,流行百腳辮、小發辮;頭飾多樣,發夾與束花風行。束發方面,常見的有一側束發、兩側束發、頭頂束發、腦後束發等多種流行式樣;發型既有直發束扎,也有卷皮束扎,其發梢形式有馬尾形、波浪形、卷形等變化。配以各式彩色頭飾,增添魅力。剪發方面, 1980年以後,剪發發型輪廓突破了舊傳統,創造了前短後長的角型新形式,那些精心修剪的短發型,富有青春活力與女性美感。1980年中期,剪發由長趨短,出現了超短發型,後又出現長、短發並存的現象。但短發在青年女性中仍為主流,簡潔自然,無論初春仲夏,都能給人以灑脫清麗之感。隨著時代發展,上海女性剪發造型新款迭出,除角形輪廓外,還有男童化而又具女性魅力的超短發式、額前呈花球形短發劉海新"五四式"、圓球形輪廓的蘑菇式、兩側發長不等的不對稱型及富有動感的飄逸式等發型。還有先燙後剪的剪發發型,融合燙發與剪發的優點。燙發方面, 女權運動的興起深刻影響女性生活的各個方面,女性更有意識地藉助外在形象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燙發達到高峰,無論頭發長短。化燙(冷燙)逐步普及,因其操作方便,家庭也能使用。隨著燙發工具的改進和工藝的進步,燙發式樣日趨多樣化、個性化。較為流行的有夏季式、風菱式、花辮式、青年式、波浪式、波紋式、波卷式等。一般要求線條簡潔、發絲自然、造型優美、便於梳理,並與化妝、服飾、個性結合,富有整體之美感。燙發式樣既有時代性,也有循環性,一些50年代和70年代流行的發型,運用新技術,以嶄新的格調再度流行.
經濟好起來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慢慢提高了,於是開始有不同的追求, 關於頭發,同時也引進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染發。在染發當中,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還是比較傳統的染發,就是蓋白發.真正的潮流顏色,當時還是不怎麼流行. 九十年代中期以後,許多人尤其是年輕的女性不再滿意亘古不變的黑發了,開始追逐頭頂上不斷變化的流行色彩。走進發廊,你可以挑上一款時尚而富於個性的色彩,染發劑會讓你的頭發經歷一次色彩大轉換。把頭發中原有的顏色漂淺,並同時補充上新的色彩,這便是染發的原理。如今,色彩已不再局限於服飾和化妝品,它已經越過了我們的衣服和臉龐,一路飆升到了頭頂之上。追逐時尚永遠是少女們熱衷的生活內容.在最近的網路調查中顯示:在被調查的2600多人中,染過發的人佔到了90%以上,更有近四成的人經常染發,而且30歲以前開始染發的人佔到了被調查者的半數左右。
進入二十一世紀, 發型的變化就快了也多了,各種各樣的發型真是數不勝數了,每年都有流行的發型出來. 在這多元化的年代裡美發時尚不再為某一種潮流所主宰,以往每個年代曾經流行過的元素,經過富有創意的排列組合,都在這個年代以新的姿態重新上演。挑染技術和定型技術的日益成熟又帶來前所未有的美發新樂趣。如燙發方面,2001年-2002年離子燙開始反開整個發型潮流市場;2003年-2004年空氣靈感燙也同樣;2005年就是以熱燙為主,另外還有SPA燙.熱能燙,陶瓷燙,還有煙花燙;2006年生花燙. 如果讓時間倒退,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的老祖宗們絕對不會想到,他們的後代也就是今天的我們,會把頭發經常會變化各種發型,染成五顏六色,另外,弄彎弄直地來回折騰,這點是他們肯定想不到的。
據一份大學校園2007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學校園內女老師頭發弄過效果(包括拉直,電卷,染色)的就將近三分之一.而學生,女生超過半數頭發做過效果,發型多以拉直,電卷,染色為主;男生也有五分之一做過頭發效果,多以燙發為主.
正像那句話所說的,燦爛之極歸於平淡,那麼這種喧囂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肯定會慢慢地平息下來,在經過了大把玩各種各樣的發型和色彩之後,我們現在發現,人們對於發型的種種設計已不再像過去那種簡單地追求時髦和流行的時尚了。現在,人們對於自己發型的考慮,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對於自我的一種體現,另外,就是追求一種自然和健康的感受,所以在今天,雖然我們的發型還依然在千變萬化,雖然我們的色彩搭配得是越來越炫,越來越酷,但是不管怎麼說,人們在關注發型的同時,還在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頭發的健康。
一個健康人通常會有10萬根頭發,它們每年可長15厘米。頭發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能,那首先第一點,就是緩沖外力的沖擊,起到保護大腦的作用,那麼另外還有禦寒、防紫外線,加速汗液的蒸發等等很多種功能。並且頭發是第二性特徵. 頭發護理專家Philip Kingsley說,「正是對展示生殖器的忌諱賦予了頭發威力,因為它成了人體少數幾個可以肆意炫耀的部分之一。」因此,一個女人對頭發不自信會導致對自己的不滿意,便是很自然的道理了。頭發其實是關乎心理的,它總是展現著女人特有的柔美。而哈佛心理學家Nancy Etcoff也在她的著作《Survival of the Prettiest》中寫道,當一個女人撥弄她的頭發時,她正在發出性興趣的信號。在一次調查中,有過半數的女性同意這樣的說法:「如果我的頭發看上去很美,那麼無論穿著和外表如何,我都會覺得自己很有吸引力;相反,如果頭發很糟,那就再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感覺良好的了。」所以就是說,當我們擁有一頭秀發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給它以用心的呵護,為什麼呢,一方面它是我們美麗、健康的表現,同時,它也是我們健康的需求。那麼,今天人們在追求各種發型的同時,應該不忘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要把時尚和健康結合在一起。

❷ 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留短發的

1911年武昌起義後就開始留短發。
武昌起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版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武權昌起義軍事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總理為劉公。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辛亥革命。武漢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現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❸ 誰知道外國男人何時開始剪短發,具體是什麼事件,不需要跟我講中國男人的短發史,謝謝

文藝復興時期,來歐洲男人源流行戴假發(夠娘~~~笑),當時和女人的一樣。1509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即位,就決定在人的頭發上改革,以示區別。下令男人一律剪短發,女人則一律留長發;詹姆斯一世登基之後,又恢復了男人留長發的習俗。法國路易十四時代,所有的男人都戴假發,而且假發越長越好,還要燙許多花里胡哨的發卷兒。直到19世紀以後,才形成男人留短發、女人留長發的風俗。

❹ 男人剪短發的由來是怎樣的

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在過去的歷史時期,男人的頭發同女人的頭發是一樣長的版,只是梳頭盤發的方式有區別。權
那時區別男女的方式是靠「鬍子」。歐洲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男人流行戴假發,那些假發同女人的頭發長度一樣。
1509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登位,他在頭發上作重要改革,下令男人一律剪短頭發,女人一律留長頭發,不過男人可以留鬍子。詹姆斯一世登基以後,恢復男人留長頭發的習慣。法國路易十四時代,所有的男人都戴假發,而且假發越長越好,還要燙許多發卷兒。
在19世紀以前,發型總是變來變去,仍有許多人留長發,比如《共產黨宣言》的作者馬克思。
直到19世紀以後,才形成男人留短發、女人留長發的風俗。就是今天,英國的法官在法庭的時候還要戴上長長的假發,以示他們早日的威嚴。
中國留短發是在辛亥革命以後,那時認為男人剪掉滿清的長辮子是「革命」。故而有「留頭不留命,留命不留頭」的說法。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就有生動的描述。

❺ 美發的發展史

中國美發發展史 中華民族繁衍千百萬年以來,造就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而享有「文明古國」的美譽。極為豐富且具有悠久傳統的中國歷代發式,在整個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據著閃光的一頁。暢翔於我國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有關發式及其裝飾品的記載,簡直不計其數。這一切為我們今天研究和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發式造型及發式演變,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 遠古的舊石器時代,人類還過著極為簡陋,原始的穴居生活,其生活的目標只是最為基本的吃飽肚子。由於當時沒有發明銳利的器具.所以當時的人類都是留著長發,任其自然生長,十分零亂,出於勞動和生活的方便,把長長的頭發,用石頭砸斷、整短,保持自然垂落狀態。 到新石器時期,人類掌握了生產工具的製作和使用。至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人類已經趨向於較為穩定的定居生活。此時的人類,也許是出於勞動時較為方便的需要,將一貫的披發過渡到了挽髻。以後又出於交際和審美的意識,開始懂得了梳理頭發。近年我們從山東大漢口墓葬中的象牙梳等文物中所見到的梳發工具,就是歷史的佐證。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自夏、商起至西周時期,統治階級已經基本完善了一整套的冠服制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水平。 由於統治階級也日益注重自身的儀容,而發式及其裝飾則更是其中最為顯著、最為重要的部分,因此,及至春秋戰國時期,諸子興起。百家爭鳴,社會思潮趨於活躍,衣冠服飾亦呈百花齊放之態。 秦漢時期,國家統一,內外交流進一步加強,各類發式及其裝飾日趨講究。到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隋唐年代,政治開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生活富裕。此時的婦女發式及裝飾可謂達到了歷史上的登峰造極之勢。 自宋明始,社會發展步入低谷,人們的思想漸趨保守,發式及裝飾也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自1 840年鴉片戰爭起,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風漸進,延續二千餘年的封建習俗受到了很大的挑戰。辛亥革命後。封建統治被一舉推翻,各種束縛人們的禁錮被逐步解開,民風民俗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人們的發式妝飾也隨之變化和開放。 待到清末民國初年,封建社會走向瓦解,西洋文化藝術逐步滲透,民間的發式及裝飾受其影響,朝著明快、簡潔的方向發展。年輕婦女除部分保留傳統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額前覆一綹短發,時稱「前劉海」。 前劉海,如追宗溯源的話,出白於古代雛發覆額發式。到清光緒庚子年後,則不論是年長年幼都時興起此種發式了。此發式最顯著的特徵是前額留一綹短發。因為這一綹短發的不同變化,還在一個不太長的流行時期中,經歷了白一字式、垂釣式、燕尾式直至滿天星式的演變過程,因此還被冠之為「美人髦」。 辛亥革命以後,時興剪發。約在上世紀30年代,國外婦女的燙發經沿海幾個通商口岸傳入國內,由一少部分達官貴人為代表的追求西方燙發而產生了時髦發式,一時間,人們的發式妝飾大多崇尚西洋,群起仿效,這一時期中國的美發受到了新的影響,從而也改變了以往民族的傳統。 隨著辛亥革命後的民族起義,中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國民的發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傳統的挽髻向簡潔的方向過渡演變。 建國時期,那時的人們受政治影響,發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男士發型根本的轉變是興起了三七、四六、中分等分縫發型,使中國的男士有了新的形象,而女士的三齊發型也相繼誕生。

採納哦

❻ 中國古代一個留短發的也沒嗎

沒有,俗話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怎能輕易剪發。國家刑罰中的剃發、剃須也具有刑罰的實際效果,而普通人剪掉他人的頭發或胡須在當時被視為是一種犯罪行為。

(6)短發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留發的起源

現代人很難想像,春秋時期的先民為何如此執著於頭發 ,以至於在我們看來達到一種病態的程度。當時的人們對人的體毛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歸類,漢朝時整理的《說文解字》記載了九千三百五十三個字,歸結為五百四十個部首。

其中關於人體毛的部首就有五個:表現長毛的「髟」、表現顎須的「須」、表現眉毛的「眉」、表現「腮須」的「而」、表現下垂腮須的「垂」。就「髟」部里,從形容頭發長、頭發多、頭發美等狀態,到描述頭發綰結方法、對頭發的動作加起來就有四十一個字。

光形容頭發長就有四個專門的字,每一個字都有微妙的區別比較頭發的長短。而在甲骨文當中,「長」這個字本來就是長發的意思,以後才演變成長短的長。

春秋時期的先民每日梳頭,每隔三日後洗發,成人後不再剪發,而且成年男性還用假發補充頭發。當時的人們很看重濃密的頭發,使用假發就是為了在視覺上增加頭發的分量。頭發的多少,也被視為衡量一個人賢良的尺度。

《國語·晉語九》記載的判斷優秀貴族繼承人標準的」五賢「,最重要的是」美鬢長大「,就是說長發美髯,身材高大,而非折沖樽俎,運籌帷幄。一個好的國君賢臣,比如周文王管夷吾,必須須發茂密,而他的身邊總是圍繞著長鬢美髦的君子。

對當時人來說,喪失須發與肉刑喪失手足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前者是精神上的痛苦,後者是肉體上的痛苦,人們對失去須發存有畏懼感。

為了保衛頭發,他們用布將頭包起來避免頭發裸露。呂思勉在《先秦史》中反復強調,當時人認為頭發是不能給別人看的。古人被披頭散發,某種意義上就像阿拉伯婦女被扒掉面巾,朝鮮女性被扒去褲子。

古人掌握的知識是相當稀少的,而為了便捷的解釋世界,往往是將已知世界與未知世界牽強類比。

古人留長發的直接原因,便是因為頭發與生命具有某種相似性,於是認為頭發與人的生命力有某種未知的聯系。


❼ 沙宣的發展歷程

倫敦沙宣美發學院創辦人維達·沙宣(VidalSassoon)於1928年出生於倫敦,是在逆境中奮斗而美夢成真的傳奇人物。生於倫敦市的狹小巷弄中,他的童年顛沛流離,父母無力扶養他們,後來他和弟弟被送到猶太孤兒院,十四歲時由於無法負擔學費他開始了學徒的生涯,到當時倫敦頂尖的發型師葛恩教授那裡學習發藝。從此打開了他發型設計生涯之門。當時葛恩教授還免收了他一百英鎊的學費。在30歲時維達沙宣開設了首家個人大型沙龍,他劃世紀的創意與才華更徹底改變了人們的造型。
1958年沙宣首先發明了「造型剪」的技巧(TheShape),依據個人特有的頭骨結構及其與幾何形狀的配合觀念來剪發。他嚴謹的造型搭配起精準的線條,能讓婦女由日常沉悶而費時的整發過程中解放出來。自此,維達·沙宣更不斷地超越自我,創造出許多輝煌的紀錄,因此能在本世紀競爭激烈的時尚工業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六十年代是一個充滿刺激與創造力的時代,當時的倫敦,出現了如披頭士樂隊(Beatles,又稱甲殼蟲樂隊)和設計師瑪麗·關一批崇尚激情創造的群體人物。
維達·沙宣亦是其中的佼佼者。一九六三年,瑪麗·關邀請維達·沙宣為她的模特兒設計全新發型,要求既不能掩蓋服裝的優點,又要設計獨特、充滿時代感、維達·沙宣富於創意地根據個別模特兒的不同輪廓,配合幾何形狀的線條,設計出造型簡單別致的沙宣短發。香港著名女演員關南施(NancyKwan)是首位沙宣短發的模特兒。
這個大膽創新的發型設計轟動了時裝界和傳媒。女士們蜂擁而至邦德街的沙宣發廊。維達·沙宣和他旗下天才橫溢的發型師們不斷地創造出突破性的發型,例如不對稱式、五點剪式和希臘女神發型。每個人都對維達·沙宣的發型設計趨之若鶩,被稱作經典之作的沙宣剪發技術(SassoonCut)以其細致的造型和利落的線條,徹底將女士們從當時單調、呆板的發型束縛中解脫了出來。
維達·沙宣的名字和他的名人顧客都蜚聲全球。無論是搖滾歌星還是政界名流,如今都對發型設計越來越重視,維達·沙宣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維達·沙宣對美發界的貢獻,就好像披頭士帶動流行音樂熱潮那樣舉足輕重。維達·沙宣的創意在美發界及時裝界帶動了無窮動力,他應業內人士和顧客的要求,研製成VidalSassoon沙宣美發產品系列,並於一九七四年推出。該套產品結合了專業發型設計師的實際經驗和科學家們的先進科技成果。一九八三年,維達·沙宣將其公司的產品部售予Richardson-Vicks。兩年後,該公司被寶潔(Procter&Gamble)公司收購。維達·沙宣現任寶潔公司的顧問,積極參與產品發展和市場推廣各方面的工作,從構思、配方研製、產品試驗、包裝設計到廣告推廣的形象,他都不斷地提供意見。維達·沙宣的親身參與,確保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產品能夠充分體現其個人
理念和哲學的精粹。
維達·沙宣所發展的事業如今已成為跨國企業,因而所接觸的社會階層也比以往更廣泛,但維達·沙宣的精神始終不變,那就是推行教育、忠誠服務、追求創意及卓越品質、注重造型的實用性、擺脫冗贅的枷鎖、達到簡潔就是高雅的最高境界。

❽ 美發行業起源於什麼時候

美發是由清朝的剃頭 ,到現代的理發 ,理容 , 發型設計演變到現代的美發。
我們再看看中國美發發展史,也許對美發的含義就會比較清楚了。
中華民族繁衍千百萬年以來,造就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而享有「文明古國」的美譽。極為豐富且具有悠久傳統的中國歷代發式,在整個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據著閃光的一頁。暢翔於我國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有關發式及其裝飾品的記載,簡直不計其數。這一切為我們今天研究和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發式造型及發式演變,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
遠古的舊石器時代,人類還過著極為簡陋,原始的穴居生活,其生活的目標只是最為基本的吃飽肚子。由於當時沒有發明銳利的器具.所以當時的人類都是留著長發,任其自然生長,十分零亂,出於勞動和生活的方便,把長長的頭發,用石頭砸斷、整短,保持自然垂落狀態。
到新石器時期,人類掌握了生產工具的製作和使用。至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人類已經趨向於較為穩定的定居生活。此時的人類,也許是出於勞動時較為方便的需要,將一貫的披發過渡到了挽髻。以後又出於交際和審美的意識,開始懂得了梳理頭發。近年我們從山東大漢口墓葬中的象牙梳等文物中所見到的梳發工具,就是歷史的佐證。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自夏、商起至西周時期,統治階級已經基本完善了一整套的冠服制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水平。
由於統治階級也日益注重自身的儀容,而發式及其裝飾則更是其中最為顯著、最為重要的部分,因此,及至春秋戰國時期,諸子興起。百家爭鳴,社會思潮趨於活躍,衣冠服飾亦呈百花齊放之態。
秦漢時期,國家統一,內外交流進一步加強,各類發式及其裝飾日趨講究。到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隋唐年代,政治開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生活富裕。此時的婦女發式及裝飾可謂達到了歷史上的登峰造極之勢。
自宋明始,社會發展步入低谷,人們的思想漸趨保守,發式及裝飾也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自1 840年鴉片戰爭起,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風漸進,延續二千餘年的封建習俗受到了很大的挑戰。辛亥革命後。封建統治被一舉推翻,各種束縛人們的禁錮被逐步解開,民風民俗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人們的發式妝飾也隨之變化和開放。
待到清末民國初年,封建社會走向瓦解,西洋文化藝術逐步滲透,民間的發式及裝飾受其影響,朝著明快、簡潔的方向發展。年輕婦女除部分保留傳統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額前覆一綹短發,時稱「前劉海」。
前劉海,如追宗溯源的話,出白於古代雛發覆額發式。到清光緒庚子年後,則不論是年長年幼都時興起此種發式了。此發式最顯著的特徵是前額留一綹短發。因為這一綹短發的不同變化,還在一個不太長的流行時期中,經歷了白一字式、垂釣式、燕尾式直至滿天星式的演變過程,因此還被冠之為「美人髦」。
辛亥革命以後,時興剪發。約在上世紀30年代,國外婦女的燙發經沿海幾個通商口岸傳入國內,由一少部分達官貴人為代表的追求西方燙發而產生了時髦發式,一時間,人們的發式妝飾大多崇尚西洋,群起仿效,這一時期中國的美發受到了新的影響,從而也改變了以往民族的傳統。
隨著辛亥革命後的民族起義,中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國民的發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傳統的挽髻向簡潔的方向過渡演變。
建國時期,那時的人們受政治影響,發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男士發型根本的轉變是興起了三七、四六、中分等分縫發型,使中國的男士有了新的形象,而女士的三齊發型也相繼誕生。
60年代,由於我國的經濟還很落後,發式一直沒有什麼突破性的轉變。
70年代後,上海和全國各大城市開始興起了燙發,使中國的發式又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80年代,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形勢的展開,發式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人們對發式開始了新的追求,時尚發型由此時產生了。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吹發。男士吹發三七、四六、中分、老闆頭(沈陽勒子頭);女人吹晚裝、高劉海、菊花頭.燙爆炸式、剪長碎發。一時間,發廊群起.人們的情緒高漲。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的美發進入了演變、改革、繁榮、進步的時期。之後隨著西方的影響,染發也再度興起。開始流行黃色(漂染頭發)。2000年至2003年,還是受西方影響,燙發、染發逐步盛行。
好多學校去國外請來美發師表演。效仿、出國學習,引進產品、設備,這無疑對中國的美發起到了帶動作用。從國外的一些如標榜、沙宣的教育,進入中國,讓我們意識到國外美發界在美發方面取得的成就。從專科學校的課程看到了扎實的基礎和專業的知識,從西方人思想的開放、大膽的創新,看到了西方美發發展所付出的努力和喜人的收獲。
但是我們將永遠跟著西方的腳步走下去嗎?
但是我們的發達程度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審美意識也不同,模仿到最後是什麼結果呢?
中國有中國的文化傳統和歷史背景,國情不同,種族不同,人體特徵不同,就該有區別於西方而有適合於我們國情的新人類發型。
後語
縱觀我們整個人類文化發展史,發式的造型是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各種發式無不深受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域之間千差萬別的影響。
發式的歷史變革及其演變的過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一個民族的形象水平。因此我們說發式在人類發展史上,始終反映著社會的更替與發展,進步與繁榮。
發式在人類生活中占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和和不可磨滅的功績。現代生活中的發式,已不僅僅是人類出於勞動、生活以及社交禮儀等方面的需要,而將頭發梳理成各類需要的某種樣式。現代的發型而是人們根據不同的需求和願望為了達到特定的效果,體現不同的個性和不同的審美標准,用我們的話說,就是要提高中國男人的氣質和尊嚴,提高中國女人的形象和魅力。這就給我們中國的美發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只有設計出更多的適合中國人的發型,才能改變中國人的整體形象。
歷史的長河,蘊育了中國民間的美發藝術。多少年來。祖國各地也都不約而同地涌現出了許多民間的優秀美發師。他們針對中國人體特徵、發質和審美意識,塑造了當地人們認可的各具特色的代表性形象和表現技巧。但由於保守的思想束縛及和外界接觸的封閉,大多沒能發揚光大,使之技藝如曇花一放。
如今中國進入了新的世紀,和國際接軌。美發也是一樣,應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屬於我們中國自己發展的道路來。
結才有力量,願我們祖國各地的同行能在共謀發展的道路上為中國美發事業作些貢獻吧。讓我們全國各地具有一技之長的同行,放棄個人保守主義,把集體的智慧匯集到一起吧。讓我們共同譜寫中國美發現代史。讓我們共同創建中國特色的美發理論和技術,用我們這代人的努力創造明天的歷史。

❾ 發型發展歷史

據考證:遠在西周時期,人們就已經使用「 發器」來梳理頭發,其功能與當今所用的木梳相等同
中國歷史上經歷了奴隸制的形成、發展,直至逐步走向衰退、瓦解的全部過程。人類發式在這一時期,已經從原始時期的披頭散發,逐步演變到梳辮、挽髻的階段。發式的妝飾品也隨即出現.據考證:遠在西周時期,人們就已經使用「 發器」來梳理頭發,其功能與當今所用的木梳相等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歷經戰亂,終於達到了「六王畢而四海一」的目的,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偉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綜合各國文化,化異為同,為今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礎。漢承秦後,基本沿襲了秦代的體制,廢除了秦末的苛政,以農業、手工業為主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中國社會出現了繁榮昌盛得景象,封建社會的經濟和文化都有了初步的發展和提高。
漢王朝的政治進步、經濟繁榮又促進了與外國和少數民族政權的交流,社會風尚也發生較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修養也日趨提高,發式妝飾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宮廷貴族的發式妝飾則更是奢侈,華麗。
據迄今為止的文物史料所表明,秦漢時期大多流行平髻,日常生活中,髻上不梳裹加飾,以頂發向左右平分式較為普遍。高髻只是見諸於少數貴族女子的一種發式。秦有望仙九鬟髻、凌雲髻、垂雲髻等。漢有墜馬髻、盤桓髻、分髾髻、百合髻等。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發式妝飾也已日趨流行。
九鬟仙髻:自秦代開始在貴族女子中盛行。鬟意為環形發髻、九鬟之意是指環環相扣、以多為貴。仙髻之名則來自於神話傳說,漢武帝時王母下凡,頭飾仙髻,其美艷超群。故這種美與仙所結合的產物,自然為當時的貴婦所青睞,奉之為高貴華麗的發式之一。
墜馬髻:「墜馬髻者,側在一邊」。「髻式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狀,墜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惑。」古人描繪此種發髻既有嫵媚之色,又具嬌柔之態。其式樣如同騎馬墜落之態,故名之墜馬髻。這是當時最具特色,且歷史上最富生命力的一種發式。自漢始,直至清代亦有之,只是歷代的形式略有不同而已。如今我們在西安任家坡西漢墓出土陶俑中,湖北江陵鳳凰山出土彩繪木俑上就能見到漢墜馬髻的形象。
分髾髻:此種發式形近垂雲髻,始於漢代。在髻尾留髾或結辮式,並加裝飾帶。梳分髾髻行走時,左右晃動,上下跳躍加之於裝飾帶似錦上添花,確實活潑可愛。現時一般認為此發式可能是受少數民族辮發的影響,並佩上裝飾帶來進一步強調該發式的個性美。
在同一時期,與發式相配套的各種妝飾也開始流行開來。「步搖」乃是一種附在簪釵上的裝飾物。《拜名》:「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由此而得名。今天我們可以從一些漢代石刻及帛畫中一睹其風采。「步搖」一經出現就風行開來,直至唐代貴婦仍偏愛將步搖作美發的裝飾物,而且其華麗程度大有發展。
「巾幗」是當時的另一類型裝飾物,是用假發編製成為形似發髻的頭套。使用時只需直接將其套在頭上即可。現今從廣州市郊東漢墓出土陶俑上就能見到「巾幗」。

唐代是女子發型是歷代變化最多,樣式最豐富的。不管以婚的婦女還是圍婚的年輕女子,一般都是將頭發全部梳到頭上,做成各種造型,如果不夠的話還可以用假發來點綴。每一種造型都有好聽的名字。如魏晉時期的「雙鬟」 到了唐代不僅得到充足發展,而且完善的更加俏麗美觀,另外一些極賦藝術感的造型。「雲髻,醉髻,蟬翼,螓首,蓮花,慵妝,玉環。。」造型樣式層出不窮,現在日本傳統的女子發式,就是學自唐式發型的一種。
宋人開始崇尚純朴淡雅之美。女性美從華麗開放走向了清雅、內斂。宋代婦女發式多承晚唐五代遺風,亦以高髻為尚.宋代發式仍可謂豐富多彩,無奇不有,亦頗具特性。
到了元朝時期,元代雖與金代同好辮發,但辮發樣式則大相徑庭,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梳理成一種名為「婆焦」的發式。
明從蒙古族統治的元朝奪取政權後,注重對不符合漢族習俗的禮儀進行了整治,多採用和恢復了唐宋時期的制度和習俗。明代婦女的發式,雖不及唐宋時期豐富多樣,但也具有其本時代的一些特色。
清初婦女發式及妝飾還各自保留本民族的特點,以後逐步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發髻上的裝飾物,多用珠翠,中期崇尚高髻,此髻老少皆宜,一改高髻風俗。頭發裝飾亦有特色含蓄內斂之美,仍然是女性美的基礎。清朝文人張潮在其著作《幽夢影》中,也提到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這種審美意識一直保持到民國。
民國初年,年輕婦女除部分保留傳統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額前一綹短發,時稱「前劉海」。辛亥革命以後,時興剪發。約在本世紀30年代,國外婦女的燙發經沿海幾個通商口岸傳入國內,一時間,人們的發式妝飾大多崇尚西洋、群起仿效,染發也一時成為達官貴人所追求的時髦方式。
20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發型以傳統發型為主.女性常見的發型有齊耳短發、扎小辮、長發結辮,青年女性中有部分復古卷發,令人耳目一新。自然的翹發讓整個發型隨意、自然。90年代初,城市美發業的蓬勃發展,青年人的發型日趨新潮,女性青年中長發垂肩,離子燙流行,如今美發在個人訴求多元化,形象個性化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發型是生活至關重要的環節,發型千姿百態,顏色爭奇斗艷,而這種美發新時尚,無疑將被帶到這個世紀 .發型最終將作為一種新的藝術門類。

在網路上也有一些介紹
http://ke..com/view/436686.htm

❿ 燙發歷史

婦女 為了 追求美麗 燙發的 燙發的歷史

對於愛美的女士來說,1906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因為有來自德國黑森地區托特瑙市的卡爾·內斯勒(Karl Nessler,1872—1951)和他的燙發機。1906年10月8日,在英國倫敦牛津大街的一個發藝沙龍里,內斯勒首次公開展示了他的新技術——第一台燙發機。這種利用電熱燙發的器材體積龐大無比,燙發者須頭頂一打以上、重達兩磅、黃銅制的燙發夾,枯坐6小時以上,耗時費錢,才能擁有美麗的卷發,但仕女名媛仍趨之若鶩。人們尊稱他為「燙發之父」,巴黎的女人為獲得一頭內斯勒親手燙的卷發甚至不惜代價。

據說,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燙發的地方。那時,婦女把頭發卷在木棒上,塗上含有大量硼砂的鹼性泥,在日光下曬干,然後把泥洗掉,頭發便出現美麗的渦卷。古埃及人用烙鐵來使頭發和胡須捲曲,希臘人則用鐵和土色布的發卷,羅馬的有錢人使用中間插入熱棍子的空筒來卷頭發……這些都成為「燙發」的起源。

在內斯勒的發明面世之前,人們已經能夠利用卷發技術做假發了,但因為假發使用的化學葯品太具有腐蝕性,女士們脆弱的頭發和皮膚根本無法承受。自1896年以來,內斯勒一直在思索如何做出漂亮的卷發。他發明了螺旋加熱法:顧客的頭發被卷在棍子的螺紋上,塗上氫氧化鈉之類的鹼性糊膏,再置於有鉗子般手柄的熱氣鐵管內,用電流加熱,直到熱氣熏蒸好頭發為止。內斯勒用鉤子把強鹼糊膏和電熱棒鉤在一個樹形裝飾燈上來保證正常通電,也使得高溫金屬棒不會接觸頭皮,從而避免了燙傷。

然而這一發明的首個試驗者——他的妻子,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在試驗的過程中,內斯勒兩次燒焦妻子的頭發,並燒傷她的頭皮。不久後,內斯勒完善了燙發法,他的燙發機1909年在倫敦獲得專利,隨後被廣泛地使用,由此開啟了一場席捲世界的時尚浪潮。

卡爾·內斯勒出生於德國黑森地區。一戰期間,他為了躲避戰亂,1915年利用假名坐輪船逃到美國紐約。在那裡,他發現街上有數百個他的燙發機的復製品,但絕大部分都沒有得到很好的使用,也並不安全。內斯勒在紐約東49街開了一間店鋪,很快把他的美發沙龍開到了芝加哥、底特律、棕櫚灘、佛羅里達和費城。內斯勒還發明了一種價值15美元、可供家庭使用的燙發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短發成為時尚,而內斯勒的燙發法並不適合短發。女士們紛紛模仿美國演員路易斯·布魯克,渴望擁有一頭順滑的短發。直到1951年1月22日,78歲高齡的卡爾·內斯勒去世時,時尚世界還是短發的天下,家庭主婦們依然把自己的頭發打理得乖巧有致。

20世紀60年代之後,燙發才隨著嬉皮士的興起重新回到世界時尚的中心舞台,在80年代,甚至出現了燙發狂潮,那是燙發最鼎盛的時代。但無論燙發方式如何改進,燙發技術仍然無法完全解決最初問題:在燙發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作用,人們的發質會受到嚴重損害。

盡管越來越多的人呼籲人們減少或不燙發,但「燙發之父」將永不會被忘記。為了讓後人記住這位時尚先驅,托特瑙市在內斯勒發明燙發一百年的時候,建了一座博物館來紀念他的成就——博物館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個美發沙龍。這個博物館里存放有內斯勒最初發明燙發機的制圖文獻和早期的燙發造型圖,還有一台早期的內斯勒燙發機——在托特瑙市,他依然是當地人尊重的英雄

閱讀全文

與短發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