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晉南朝歷史文化的各種書籍推薦!謝謝
除了二十四史裡面的十本史書外加資治通鑒裡面正史,古人寫的關乎這個時期的還有:
《華陽國志》(晉)常璩 記載各郡縣地理歷史民俗等,時間上是從設郡到作者生活的年代。
《晉五胡指掌》(明)張大齡 主要記載五胡的,不是南朝。
《水經注》 (北魏)酈道元 這個不用我說了,地理方面的,南北俱有。
《鄴中記》 晉·陸翙 講鄴這個地方的
《十六國春秋別傳》(北魏)崔鴻 與東晉同期的十六國
風土記(晉)周處 很短
荊楚歲時記(南朝梁)宗懍
南方草木狀(晉)嵇含
佛教方面的,《洛陽珈藍記》(魏)楊炫之 北朝的
《佛國記》(東晉)法顯
《高僧傳》
魏晉筆記
笑林(三國魏)邯鄲淳 廣志(晉)郭義恭
關中記(晉)潘岳 宜都記(晉)袁山松
洛陽記(晉)陸機 潯陽記( 東晉)張僧鑒
會稽記(晉)孔曄 南康記(晉)鄧德明
綠珠傳(晉)樂史 交州記(晉)劉欣期
廣州記(晉)顧微 荊州記(晉)盛弘之
晉後略(西晉)荀綽 魏晉世語(晉)郭頒
南雍州記(晉)王韶
俗說(南朝梁)沈約
梁州記(南朝宋)劉澄之 齊諧記(南朝宋)東陽無疑
鄱陽記(南朝宋)劉澄之 還冤記(北齊)顏之推
冥通記(南朝梁)陶弘景 始興記(南朝宋)王韶之
嘉郡記(南朝宋)鄭輯之
處世懸鏡(南北朝)傅昭 續晉陽秋(南朝宋)檀道鸞
殷芸小說(南朝梁)殷芸 晉中興書(南朝宋)何法盛
袁忠憲集(南朝宋)袁淑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像什麼搜神記文選玉台新詠名家詩集著作等等等等,有佚有存,多如牛毛,如果不是專門研究這個的,還真沒功夫看完啊啊啊啊啊
2. 了解中華文化與歷史必讀的書
諸子百家就不用說了吧,以下可供朋友參考:
《中華文明五千年》(視頻版也有內的)
《刀容鋒上的文明------ 宋遼金西夏的另類歷史》
《中國古代文化史》
《中國通史》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
《劍橋插圖中國史》
《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
......
3. 中國有著厚重歷史文化底蘊,你了解歷史文化的意義嗎
古代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創於隋朝,完善於唐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各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做過一些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調整和補充。
(3)歷史文化文選擴展閱讀
古代的中央六部分別對應現在的什麼部門
六部的名稱出現的比較晚,但是實質上的機能與機構初現於周時的「六官」,秦漢時有「九卿」。朝廷的職務由這些首腦們分管。到了魏晉時,改稱「曹」,尚書分曹執事,而曹逐漸演化成為步。到了隋唐時始確定六部分屬於尚書省。
到了元時,尚書省分管六部,統領國家大事。而明朱元璋殺胡惟庸之後廢中書省,直接由皇帝統管六部,此時共有「吏、兵、禮、刑、工、戶」六部。
到了明代,六部官職分別有:尚書(共1人),左、右侍郎(共2人,相當於尚書的副手),郎中、員外郎等若幹人。
1、吏部
相當於今天的人事部,而吏部尚書就等同於人事部部長。吏部尚書在古時稱為「天官」或者是「文官之首」,可見其地位之高。原因很簡單,無論你平常貪廉忠奸,到年底了不還是得過我吏部的考核來進行升降獎懲么?
2、兵部
這個就是相當於現在國防部、武裝部等一切跟武裝斗爭有關的部門的總和。在古時的和平年代,兵部的地位不如其他部門的高,但是如果到了戰爭年代,那麼兵部的地位就凸顯出來了。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這個時候是你兵部尚書輝煌騰達的時候,打了勝仗還好,吃了敗仗的話,你就洗把臉等著唾沫星子,輕則革職,重則丟掉身家性命。
3、禮部
放在今天,禮部的涵蓋面也很廣。包括教育部、文化部等。禮部的事多卻不雜,包括接待外國君臣的相關事務,本國的各類禮儀事件等。
比如如果你是禮部官員,你發現某個王爺坐的車逾越了他的身份,那麼這就是你的本職工作該管的事。明朝嘉靖年間著名的「爭爹」事件就是一件禮儀上的事。
4、刑部
刑部主司刑法牢獄,基本上等同於今天的「公檢法」,並且是一條龍服務。古代的刑部還有制定修改法律的權利,這一點又比現在的一些部門要高。
5、工部
相當於今天的建築部等,雖然主管營造工程等事項,但是具體工作是個比較雜的部門。比如給皇帝修新居、哪的河堤決口修築防禦工事、皇親國戚的陵寢選地,選材,修建等,同時還掌管天下山河大川。
毫無疑問工部是六部之中最有錢的部門。比如明朝權奸嚴嵩自己是吏部尚書,兒子嚴世蕃是工部左侍郎。一個掌管人事,一個是全國最大的包工頭,貪污程度可見一斑。
6、戶部
古時的戶部主管財政,人員和土地。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另外還做一下國土資源和人口普查等工作。雖然工部管的是錢,但是錢是國家的錢,l六部的各類經費都得往戶部報,如果國力強盛,事務還算輕閑,如果整個國家沒錢,基本上戶部尚書每天都是苦大頭。
4. 歷史文選和歷史文獻有什麼區別
文選復
[解釋]:總集名。南朝制梁蕭統(昭明太子)編選,世稱《昭明文選》。三十卷(後李善注析為六十卷)。分三十八類,選錄先秦至梁代的詩文辭賦及較有文採的史論傳贊等共七百餘首(篇),收錄作家一百三十餘家,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
[參考詞典]
漢語大詞典
文獻
[解釋]:原義指同歷史、文化有關的典籍和人物。今指用文字、圖像、符號、聲頻、視頻等手段記錄人類知識的各種載體。
[參考詞典]
漢語大詞典
5. 歷史書籍
極力推薦<中國人史綱>,比任何歷史書都好看,絕對不無聊,也不是很深,但是很全面很有意思,我看過了電子書還特地買了書,收起來,
6. 有什麼歷史專業的經典書籍
中國:翦伯贊《中國歷史綱要》
張豈之《中國歷史》(沒有共和國史)
錢穆《國版史大綱》
司馬遷權《史記》
呂思勉《呂著中國通史》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朱紹侯《中國古代史》
張傳璽《中國史綱》
周谷城《中國通史》
白壽彝《中國通史》
內藤湖南《中國史通論》
世界:吳於廑、齊世榮《世界史》(6冊)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湯因比《歷史研究》
阿爾德伯特《歐洲史》
藍勇《歷史地理學》(今天剛從老師那裡借到了史念海的《中國歷史地理綱要》)
周予同《中國歷史文選》
王力《古代漢語》
專門史:《中國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中國經濟史》、《世界經濟史》、《宗教史概論》、《中國政治制度史》、《世界政治制度史》(均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
強烈建議《資治通鑒》
1、是中國最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2、本書同樣還是全世界有文字記載以來的第一部《管理典籍》。教育部曾有意將其納為「管理」專業的必讀,MBA、EBA必修課。
3、既古老又現代,篇幅不大,適合時間緊迫的應試。
7. 中國歷史文選考試都考什麼啊
是不是題型跟下面的一樣?2004年社會學院考試題目: 二00四年中國歷史文選考題: 一,名詞解釋30分,每題名分) 1,<牧誓> 2,<三國志> 3,劉知己 4,紀事本末體 5,章學誠 6,<海國圖志> 二,簡答題(30分,每題15分) 1,試述顧炎武的史學思想 2,試評<新史學> 二,交下列引文譯成現代漢語,並解釋加橫線的字或詞,(90分,每題15分) (說明:原文不必加標點,但譯成現代漢語後必須加標點.) 1 大夫文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有執其手而與之謀(國語.越王勾踐來吳) 資 苟 2 此時魯促連適游趙(會)秦國..........吾請為君責而歸之 (戰國策.秦圍趙之邯鄲) 會 帝 3 丞相綰等言...........皆以為便........(這原題上也用的省略號)始皇曰天下共苦戰斗.....廷尉議是(史記.秦史皇本紀) 填 樹 4 ......後魏明帝永興有水旱.........自是人皆力勤歲數豐穰畜牧滋息(通典.食貨門) 熟 簡 5 謝安得驛書........不覺屐齒之折(資治通鑒.秦晉淝水之戰) 徐 戶限 6 先是京師百物......物價則取辦焉(宋史紀事本末.王安石變法) 行 禁中 後面單個的字就是劃橫線需要解釋的字 中國通史(古代部分) 一名解(每詞5分) 1.平王東遷 2.五斗米道 3.三玄 4.改土歸流 5.尼不楚條約 二簡答每題10分) 1.簡述西漢\"文景之治\"的主要內容和影響. 2.簡述隋唐科舉制度的基本內容和歷史作用. 3.簡述\"地丁合一\"制度歷史意義. 三論述題(20分) 試述北宋時期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主要內容和影響. (近現代部分) 一名解25分 1.蒲安臣8分 2.二次北伐8分 3.抗戰建國綱領9分 二問答題 1.1930年前後,上海\\東京等地創辦了一批宣傳革命的報刊.請舉出十種報刊的名稱.10分 2.試述抗戰勝利後中間路線的主張及其命運.10分 三論述30分 1.評述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15分 2結合歷史史實,評述國民政府初期的內外政策。15分
8. 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
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是《尚書》。
《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 「尚」即「上版」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8)歷史文化文選擴展閱讀:
相傳《尚書》為孔子編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將上古時期的堯舜一直到春秋時期秦穆公時期的各種重要文獻資料匯集在一起,經過認真編選,選出100篇,這就是百篇《尚書》的由來。相傳孔子編成《尚書》後,曾把它用作教育學生的教材。
在儒家思想中,《尚書》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實際上西漢學者用二十八宿比喻伏生今文《尚書》二十八篇,《尚書》百篇之說乃後起。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布《焚書令》,禁止民間收藏圖書,凡是民間收藏的《詩》、《書》及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燒毀。秦代的焚書給《尚書》的流傳帶來毀滅性打擊,原有的《尚書》抄本幾乎全部被焚毀。
9. 歷史著作
二十五史:《
史記
》(漢·司馬遷)
《
漢書
》(漢·班固)
《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
《
三國志
》(晉·陳壽)
《
晉書
》(唐·房玄齡等)
《
宋書
》(南朝梁·沈約)
《
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
梁書
》(唐·姚思廉)
《
陳書
》(唐·姚思廉)
《
魏書
》(北齊·魏收)
《
北齊書
》(唐·李百葯)
《
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
隋書
》(唐·魏徵等)
《
南史
》(唐·李延壽)
《
北史
》(唐·李延壽)
《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
《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
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
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
宋史
》(元·脫脫等)
《
遼史
》(元·脫脫等)
《
金史
》(元·脫脫等)
《
元史
》(明·宋濂等)
《
明史
》(清·張廷玉等)
《
新元史
》(清末民初·柯劭忞)
四書五經,清有「六經皆史」之說:《
論語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詩經
》《
尚書
》《
禮記
》《
周易
》《
春秋
》
當然,除了「二十五史」紀傳體正史之外,還有其他的:
編年體史書:《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長編
》等;
實錄體
史書:《
清實錄
》《
明實錄
》等;
紀事本末體
史書:《
通鑒紀事本末
》《
宋史紀事本末
》《
明史紀事本末
》《
聖武記
》等;
典志體史書:「十通」《
通典
》《
通志
》《
文獻通考
》《
續通典
》《
續通志
》《
續文獻通考
》《
清通典
》《
清通志
》《
清文獻通考
》《
清朝續文獻通考
》等;
會要體史書(當然也可歸為典志體):《
唐會要
》《
宋會要輯稿
》《
元典章
》等;
史評史考類史書:《
史通
》《
文史通義
》《
宋論
》《
讀通鑒論
》《
日知錄
》「清三史」《
廿二史考異
》《
廿二史札記
》《
十七史商榷
》等;
學術史類史書:《
明儒學案
》《
宋元學案
》《
清儒學案
》等;
方誌地理類史書:《
山海經
》《
水經注
》《
華陽國志
》《
元和郡縣圖志
》《
大唐西域記
》《
洛陽珈藍記
》等;
筆記文集類史書:《
世說新語
》《
夢溪筆談
》《
南村輟耕錄
》《
潛研堂文集
》等;
類書目錄類史書:《
太平御覽
》《
冊府元龜
》《
永樂大典
》《
古今圖書集成
》《
郡齋讀書志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等都可以看……
放心這些就夠了,一輩子都看不完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巨大財富。
PS:如《
紅樓夢
》《
西遊記
》《
水滸傳
》《
三國演義
》《
隋唐演義
》《
清史演義
》等小說不是史書,但可以作為興趣參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