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E-commerce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史
1993-1997年,政府領導組織開展「三金工程」階段,為電子商務發展期打下堅實基礎。
1993年成立國務院副總理為主席的國民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及其辦公室,相繼組織了金關、金卡、金稅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進展。
1996年1月成立國務院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副總理任組長,20多個部委參加,統一領導組織我國信息化建設。
1996年,全橋網與網際網路正式開通。
1997年,信息辦組織有關部門起草編制我國信息化規劃
1997年4月在深圳召開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各省市地區相繼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各省開始制訂本省包含電子商務在內的信息化建設規劃。
1997年,廣告主開始使用網路廣告。
1997年4月以來,中國商品訂貨系統(CGOS)開始運行。 1998-2000年,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階段。
1998年3月,我國第一筆互聯網網上交易成功。
1998年10月,國家經貿委與信息產業部聯合宣布啟動以電子貿易為主要內容的「金貿工程」,它是一項推廣網路化應用、開發電子商務在經貿流通領域的大型應用試點工程.。
1999年3月8848等B2C網站正式開通,網上購物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1999年興起政府上網、企業上網,電子政務(政府上網工程)、網上納稅、網上教育(湖南大學、浙江大學網上大學),遠程診斷(北京、上海的大醫院)等廣義電子商務開始啟動,並已有試點,並進入實際試用階段。 3G的蓬勃發展促使全網全程的電子商務V5時代成型。
❷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歷史的讀書筆記2000字左右
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Internet)、企業內部網(Intranet)和增值網(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信息化。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各國政府、學者、企業界人士根據自己所處的地位和對電子商務參與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給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電子商務分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 等。
同時網路營銷也是電子商務的一種產物,而且對於網路營銷來說,在做之前要先做好網路營銷方案,那樣才有便於計劃的實施。
電子商務是利用微電腦技術和網路通訊技術進行的商務活動。各國政府、學者、企業界人士根據自己所處的地位和對電子商務參與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給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但是,電子商務不等同於商務電子化。
電子商務即使在各國或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定義,但其關鍵依然是依靠著電子設備和網路技術進行的商業模式,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它已不僅僅包括其購物的主要內涵,還應包括了物流配送等附帶服務。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市場、網路營銷、在線事務處理、電子數據交換(EDI)、存貨管理和自動數據收集系統。在此過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術包括:互聯網、外聯網、電子郵件、資料庫、電子目錄和行動電話。
首先將電子商務劃分為廣義和狹義的電子商務。廣義的電子商務定義為,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活動;狹義電子商務定義為,主要利用 Internet從事商務或活動。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電子商務的概念,電子商務都涵蓋了兩個方面:一是離不開互聯網這個平台,沒有了網路,就稱不上為電子商務;二是通過互聯網完成的是一種商務活動。
狹義上講,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簡稱 EC)是指:通過使用互聯網等電子工具(這些工具包括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計算機、計算機網路、移動通信等)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商務貿易活動。是以計算機網路為基礎所進行的各種商務活動,包括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廣告商、消費者、中介商等有關各方行為的總和。人們一般理解的電子商務是指狹義上的電子商務。
廣義上講,電子商務一詞源自於Electronic Business,就是通過電子手段進行的商業事務活動。通過使用互聯網等電子工具,使公司內部、供應商、客戶和合作夥伴之間,利用電子業務共享信息,實現企業間業務流程的電子化,配合企業內部的電子化生產管理系統,提高企業的生產、庫存、流通和資金等各個環節的效率。
聯合國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組對電子商務的定義是:採用電子形式開展商務活動,它包括在供應商、客戶、政府及其他參與方之間通過任何電子工具。如EDI、Web技術、電子郵件等共享非結構化商務信息,並管理和完成在商務活動、管理活動和消費活動中的各種交易。
電子商務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實現電子化、數字化和網路化,商務化的整個商務過程。
電子商務是以商務活動為主體,以計算機網路為基礎,以電子化方式為手段,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所進行的商務活動交易過程。
電子商務是運用數字信息技術,對企業的各項活動進行持續優化的過程。
Commerce (E-Commerce) 的概念,到了1997年,該公司又提出了 Electronic Business (E-Business) 的概念。E-Commerce 集中於電子交易,強調企業與外部的交易與合作,而 E-Business 則把涵蓋范圍擴大了很多。廣義上指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或活動。狹義上指利用 Internet 從事商務的活動。
❸ 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
(1)1993-1998年起步階段
1993年成立國務院副總理為主席的國民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及其辦公室,相繼組織了金關、金卡、金稅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進展。1996年,全橋網與網際網路正式開通。1997年,信息辦組織有關部門起草編制中國信息化規劃。同樣是在1997年,中國第一家垂直互聯網公司誕生——浙江網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中國第一筆互聯網網上交易成功。
(2)1999-2002年初步發展階段。
1999年3月8848等B2C網站正式開通,網上購物進入實際應用階段。同年興起政府上網、企業上網,電子政務、網上納稅、網上教育,遠程診斷等廣義電子商務開始啟動,並已有試點,並進入實際試用階段。這個階段里中國的網民數量相比起今天是在是少得可憐,根據2000年年中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網民僅1000萬。而且這個階段,網民的網路生活方式還僅僅停留於電子郵件和新聞瀏覽的階段。網民未成熟,市場未成熟,以8848為代表的B2C電子商務站點能說得上是當時最閃耀的亮點。這個階段要發展電子商務難度相當大。
(3)2003-2006年高速增長階段
在這一階段,當當、卓越、阿里巴巴、慧聰、全球采購、淘寶,這幾個響當當的名字成了互聯網江湖裡的熱點。這些生在網路長在網路的企業,在短短的數年內崛起,和網游、SP企業等一起攪翻了整個通信和網路世界。這個階段對電子商務來說最大的變化有三個:大批的網民逐步接受了網路購物的生活方式,而且這個規模還在高速的擴張;眾多的中小型企業從B2B電子商務中獲得了訂單,獲得了銷售機會「網商」的概念深入商家之心;電子商務基礎環境不斷成熟,物流、支付、誠信瓶頸得到基本解決,在B2B、B2C、C2C領域里,都有不少的網路商家迅速的成長,積累了大量的電子商務運營管理經驗和資金。
(4)2007年以後電子商務縱深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電子商務已經不僅僅是互聯網企業的天下。數不清的傳統企業和資金流入電子商務領域,使得電子商務世界變得異彩紛呈。B2B領域的阿里巴巴、網盛上市標志著發展步入了規范化、穩步發展的階段;淘寶的戰略調整,網路的試水意味著C2C市場不斷的優化和細分;PPG、紅孩子、京東商城的火爆,不僅引爆了整個B2C領域,更讓眾多傳統商家按耐不住紛紛跟進。
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將達到新的高度。雖然還不至於會顛覆人們的生活習慣,我們一定會看到更為精彩絕倫的新鮮事,會看到一個現實社會與虛擬社會不斷融合發展的新時代。
❹ 簡述電子商務的發展歷史
1、起步期
1990-1993年,電子數據交換時代,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起步期。
2、雛形期
1993-1997年,政府領導組織開展「三金工程」階段,為電子商務發展期打下堅實基礎。
1993年成立了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為主席的國民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及其辦公室,相繼組織了金關、金卡、金稅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進展。
1996年1月成立國務院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副總理任組長,20多個部委參加,統一領導組織中國信息化建設。
1996年,金橋網與網際網路正式開通。
1997年,信息辦組織有關部門起草編制中國信息化規劃。
1997年4月在深圳召開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各省市地區相繼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各省開始制訂本省包含電子商務在內的信息化建設規劃。
1997年,廣告主開始使用網路廣告。
1997年4月以來,中國商品訂貨系統(CGOS)開始運行。
3、發展期
1998-2000年,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階段。
1998年3月,中國第一筆互聯網網上交易成功。
1998年10月,國家經貿委與信息產業部聯合宣布啟動以電子貿易為主要內容的"金貿工程",它是一項推廣網路化應用、開發電子商務在經貿流通領域的大型應用試點工程.。
1999年3月8848等B2C網站正式開通,網上購物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1999年興起政府上網、企業上網,電子政務(政府上網工程)、網上納稅、網上教育(湖南大學、浙江大學網上大學),遠程診斷(北京、上海的大醫院)等廣義電子商務開始啟動,並已有試點,並進入實際試用階段。
4、穩定期
2000-2009年,電子商務逐漸以從傳統產業B2B為主體,標志著電子商務已經進入可持續性發展的穩定期。
5、成熟期
3G的蓬勃發展促使全網全程的電子商務V5時代成型,電子商務已經受到國家高層的重視,並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一、簡介
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和增值網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信息化。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各國政府、學者、企業界人士根據自己所處的地位和對電子商務參與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給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電子商務分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O2O等。
❺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概況
我自認為中國電子商務現在最不成熟的地方表現在:
誠信體系不成熟,支付安全存在缺陷,社會規范和法律制約不完善
最重要的是電子商務的教育還不夠系統,尤其是現在許多大專院校設置的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分配不合理,導致畢業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但我認為任何新事物的興起總有一個磨練的階段。中國的市場大,自然有潛力
以下是我轉載的一部分關於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概括的內容
3月9日朗絡與太平洋北京公司合作,開通了《網神》,推出了30餘個險種,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保險網上營銷。當月保費達到99萬元。事實使人們看到了網上保險的潛力。保險企業紛紛觸網。
當前,我國已有近80家保險網站。經營險種函蓋了人籌保險,財產保險,意外傷害保險,旅遊交通保險等近100個險種。不僅可以網上投保,而且可以實時核保,實時認證,在線支付,還開展了保險代理等業務。
8月16日太平洋保險公司www.cpic.com.cn網站開通。這是我國保險業第一個慣通全國,聯接全球的電子商務網站。首批網上銷售的險種有:安居綜合家財險、航空旅客人身險、電腦保險,企業財產基本險,機動車輛險,航空貨物運輸險、航空旅客人身險和太平盛世終合系列保險。
我國保險已進入快速發展期。去年保費總收入達1247億。年增長率為39%。但是,由於傳統保險營銷的人海戰術,給人以膩凡感,沒有充分發掘市場潛能。今後網路保險必將扮演重要角色。
開拓保險市場,應引進整合理念。讓網上拓展和網下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探索投保的市場拓展,也應注重理陪的連網管理。據介紹,應用計算機對實時理陪進行前瞻性管理,可下降管理費用的20%。可見創效增收的潛力很大。
值得指出的是,美國最大的保險企業已進入中國,歐洲三家最大的保險公司,也意欲進軍中國的保險市場。中國年輕的網上保險業應有迎戰的准備。
(10)資本市場
發展電子商務必須有資金支持。因此,建立完善的資本市場勢在必行。自1998年下半年,國際風險資本開始把觸角伸向中國,進行「火力偵察」。隨後 一年半時間里,局面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一百多家風險投資商,看好中國市場,國際風險資本開始或准備進入中國網路業。
與此同時,國內的風險投資商們,也開始涌動。民間資本開始向互聯網集結。上海創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經對2130個項目進行了篩選,選定了十五個項目進行了風險投資,其中10個項目為信息業。
國際風險資本的進入和國內風險資本的啟動,理應是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推動力。然而,隨著中國網路股新浪、網易、搜狐等在華爾街遭到狂跌,已給中國網路企業的海外融資蒙上了陰影。
華爾街雖不再是中國網路企業的天堂,但國際風險資本進入中國電子商務的大門依然敞開著。
由於中國市場巨大,美國等國際風險資本依然把電子商務作為在中國搶灘的突破口。互聯網業依然成為外資捷足先登和追求投資最大化,尋求管理控制權的制高點。
盡管新浪等在NASDAQ股市狂跌,這只會使國際風險資本變得謹慎和冷靜。《攜程商務網》最近獲得一千二百萬美元融資就是一個例證。
第二部分:問題與對策
1、創新問題
創新是電子商務的靈魂和核心,也是電子商務生命力的體現。
當前,各種商業網站,必須解決好一次創業時形成的慣性思維,與二次創業需要繼續創新之間的矛盾;必須跟上全國電子商務認知上的進步和發展。
從「做電子商務不必贏利」,「創造眼球吸引力」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從「網路高手講故事」然後「上市圈錢」玩「大手筆」的套路中清醒過來。重新進行發展定位和競爭態勢研究。重新審視和利用好自身的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區域優勢。
特別是當前,股市走低,網站瘦員,網站的並購和整合加快。似乎整個互聯網業進入了陰冷的冬天。一些人開始質疑互聯網有無經濟支點;一些人開始唉嘆電子商務網站能否繼續生存?
其實,大可不必質疑和唉嘆!更無需落下一滴雨點就預言來了寒流。網路經濟的發展歷程和以上十二個市場的分析表明:中國電子商務的起步是健康的!
突破克隆模式圍城而獲得的思想解放;
突破燒錢、圈錢思路所獲得的認知上進步;
突破不講戰略思考,戰術設計而實施的內部調整和戰略整合;
正是一次新的發展前的蓄勢和能量累積!
是中國電子商務增強了市場機制,增強了抗風險能力,快速反應能力的一種表現,一種反映,一種進步。
實踐已經證明,洋教師教我們的電子商務之路,不能完全適合我國的國情。把由摸式出發,變成從國情出發;把由網站一相情願出發,變成從網民需求實際出發;把網站自己憋寶探索,變成按市場需求去進行探索;把排斥傳統產業,變成依託和引領傳統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就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我國情的、創新的、發展電子商務之路。
中國需要創新的電子商務基礎技術。需要提升電子商務的綜合實力。需要對現有的數據網,電話網,電視網,無線網分散資源的整合,和淺在價值的再開發。需要上網快捷,交易便捷的適於大量中小企業上網的適宜技術和利於網路生活化,生活網路化的創新技術。
同樣,我們在經營理念,服務理念上,也應有新的舉措和突破。電子商務是實物。它雖然實現了買家和賣家的最短路經連接,和最快速度成交。但不會自然成交。信息的溝通和買、賣的對接;真心實意地為網民服務。應該成為商務網站工作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只有這樣才能開創電子商務的新局面。
2、人才問題
網路企業應警惕人才風險。當前主要的人才風險是:無聲走失風險;無形資產流失風險;竟爭戰略外泄風險。
據統計,當前網路人才的需求空缺,達到了三萬五千人。超量的市場需求,使人才的高消費堂而皇之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盲目地網路人才的高消費,不僅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埋下了人才風險的種子。網人跳槽的例子難到還少嗎?
網路企業的無形資產,很大一部分,是由人才頭腦中的無形資產集合而成的。
不懂得在企業迅速地擴大構架,進行企業再造的時候,需要對人力資源進行重新配置和合理調整;不注重在網站面對困難的時候,切實加強凝聚力;不注意認真解決員工的期權面臨打水漂的危險,所引起的心裡震盪,勢必會造成不穩定因素。這是比來自竟爭對手的、更大更可怕的危險。
電子商務的新發展,給網站的人才結構提出了新要求:
理論人才應快速介入。互聯網經濟和電子商務理論的超前研究,十分必要。日本在發展電子商務的進程中,並沒有因襲美國建立龐大配送系統的經驗。其戰略分析人員,較早地提出了以遍布全國的五萬家便民店為支點,實行就近配送的原則,走了一條快捷的路。這些經驗值得我們重視。
戰略分析人才應得到重用。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急需前瞻型、復合型的戰略分析人才。在美國,他們以十二萬美元的年薪,高居互聯網相關職位的榜首。成了最搶手的資源型人才,復合型人才。我們說的復合,是一種多元的復合,它包栝:知識和能力的復合;技術和品質的復合;高智商和高商智的復合。
管理人才應得到加強。當前IT業急需的3.5萬人中,尚空缺的部門副經理以上職位的人員就達2938人。近8.2%的管理人員空缺。說明我們相當一部分網路企業,管理弱化。這種狀況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調整和改善,就會形成管理上的黑洞,難以完成企業再造和吸納資本,開拓市場的多重任務。
4、 法制環境問題
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建全的法律制度,寬松的法律環境。
今年以來國家相繼出台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等相關法規。近日高法又就網路著作權糾紛相關法律作出解釋。所有這一切對規范電子商務的行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和網路經濟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當前,電子商務數字合同、數字簽名的法律問題;交易人的身份認證問題,數據電文的可接受性和證據力問題;商務資料庫的保護問題;原始作品和匯編作品的版權整合問題;注冊商標在數字化了以後的法律保護問題;數字化商標的淡化問題;網站之間的對注冊商標的超文本鏈接問題: 消費者的個人隱私及權益保護問題,及網路運輸單據的確認和合法化問題,市場准入問題等,都需要電子商務法盡快加以明確和規范。
5、 信息的價值開發問題。
網上的信息是資源、是財富。但是,網上的大量信息是未被開採的原礦。需要對信息價值進行深層次開發,才能在信息的淺在價值中,開發出信息的顯在價值。
「滑鼠一點,上網掙錢」只是一句誘人的廣告詞。給了客戶一個搜索引擎,等於給了客戶一把鐵鍬,叫客戶自己上網刨食吃。
盡管今年下半年以來,新浪,網易,搜狐,賽迪網,星雲科技,貿易動力等網站開展了無聲的搜索引擎大比拼,但終究沒有大的突破。在這一點上《阿里巴巴》的定製信息有所進步。
郵件列表是信息價值的淺層開發。是一種對信息的平行歸納,同類歸納。當前相當一批商業網站,連這一點也作不到。嚴重影響了網上商務的成交量。以郵件列表形式編成的電子雜志其發行量達八十萬份,說明了網民對信息價值深層次開發的期待和歡迎。
要從淺在價值中開發出顯在價值,是一件開拓性工作。需要我們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當前,很有一些人,咬文嚼字地在模式和花稍的圍城裡轉來轉去。卻聽任大量的信息資源白白地浪費了。不如在開發信息資源上做一點實事。
沒有新意的理論研討會,推磨式地重復易地召開,不如研究和總結一點深入開發信息資源的實踐經驗。
5、竟爭戰略問題
當前,網站的爆炸式增長和網站的無效益落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場網路企業的淘汰賽已經開始。因此,認真研究電子商務中的竟爭戰略問題,已十分必要了。
建站定位戰略。由於受「五分鍾建個網站」的鼓惑,許多人在沒有戰略思考和充分准備的情況下就盲目建站,用技術上的可能性,代替了經濟上的可行性。已至不少網站建在沙灘上,「糊里糊塗成立」,「迷迷糊糊關閉」,玩了回「過把癮」。
因此,建站定位研究已迫在眉捷。綜合性網站的過多過濫,重復性網站的重復出現,建站不久的頻頻改版,均出於缺少一個冷靜地、深刻地戰略思考和定位分析。
發展戰略。發展是硬道理,發展也是難事情。一次創業,要解決的是基本生存問題。二次創業,要解決的是持續穩定地發展問題。必須有一個戰略布局,必須有一個整體思考和全面安排。
從大局出發,還要從運營入手。網站維持運營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新浪》,《所有網》的當天信息當天上,《無憂工作網》的每三小時更換信息,都很難能可貴。
竟爭戰略。當前,可供選擇的竟爭戰略很多。搶占快車道戰略,專一化戰略;人才風險戰略;從不定式中尋找定式戰略;隱形進攻戰略等。市場經濟的大潮,並不照一種定式發展。我們必須把創新思維和理論升華結合起來。找到一種適合自已的商業摸式和竟爭戰略。
6、虧損問題
前一段,有的網站「玩大手筆」,搞「賭博經營」。自恃才氣過人,整天幹些拿錢砍鴨子腦袋的事,揮金炒作轟動效應,以致安於網站長期虧損;還有的網站,搞「網路高手講故事」去釣金龜。無奈,中國的企業家和老百姓是現實的。釣金龜的結果,未必能釣回一根竿錢。
實踐證明:不講效益是不對的,安於負債是危險的。當年巨人集團的底氣,恐怕比我們的一些網路企業足。但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一個浪頭,幾口水,便沉沒了的教訓,值得深思。
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是一切經濟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網路公司也必須貫徹落實。眼下,網站大量虧損,成了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瓶頸。網站扭虧為盈的道路還很漫長。靠創新要效益,靠技術要效益,靠管理要效益,靠服務要效益。決不是過時的陳詞,而是辦好網路企業的真經。
懂得掙錢還要會掙錢。有的網站搞「夾縫瀏覽策略」,想讓網民留下買路錢。無奈,無人買賬。倒把大批網民拒之網外。與之相反,《阿里巴巴》,等一批網站,開門辦網,不僅提供了大量含金量高的信息,而且還負責把反饋信息轉發給客戶。他們的路子會越走越寬。
第三部分:發展前景
今後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的總體趨勢是:
1、專一化趨勢。 由於專一化網站的不可替代性,及較穩定的網民基礎,個性特點很強的專一化網站將會大量增加。並將會和若干大型綜合性網站一起渡過一個並存期。
專一化網站之所以能得到較快的發展,是由於它把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社會的觀注力,企業的潛在力,集聚在某一方面,力求從某一局部,某一專業,進行滲透和突破,形成和突現出局部優勢。進而通過局部優勢的能量累積,爭得竟爭中全局的主動地位和有利形勢。
因此它比較好地滿足了上網者的個性化方面的深層要求。所以會得到人們的歡迎。
今後電子商務網站,將從六大方面滿足網民個性化要求: 制定信息的個性化要求;選擇商品的個性化要求;發揮潛在能力的個性化要求;參與品評和發表見解的個性化要求;業務擴展中的個性化要求;深度服務的個性化要求。
人們將真正嘗到電子化給網民帶來的福音和實惠。在這方面發展較快的空車配貨網已經嘗到了甜頭。
2、融合化趨勢。網站建設的專業化和網民要求的個性化使任何一個網站也不可能滿足網民全方位,多層次的的個性化要求,都會遇到資源的空缺與內容的貧乏,因此,勢必感受到融合的重要性,因為只有融合,才能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這種融合首先反映在信息的融合上。為網民對信息更新的及時性要求,會和各網站捕捉信息,更新信息,採集信息形成巨大的斷層。不克服這個信息的斷層,一周之內信息無更新,網民就會有一種膩煩感,訪問量立時會銳減。
維持信息日復一日的更新,比構建網站要難得多。這會促使許多網站的整合觀發生新的變化。會由擴充期兼並式的整合觀,躍升為互補式的整合觀,雙方和多方,發現所長,發展所長,穩定所長,互補所短,互通有無地融合在一起,以求得共同的發展。
新浪和3721共推強力搜索引擎;啟迪網共推網上招生; 與中國頻道共推企業上網,就是一種融合和互補。
這種融合還反映在工作上。一種以方便客戶為原則,以共同利益為紐帶的,以多方協同完成同一商務運作為目的的垂直型網站。將得到迅猛發展。
融合的深度發展,必然是市場的擴展和網站服務領域的延伸。
3、區域化趨勢。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地區自然條件的差異性,生活水平的差異性,網民結構的差異性,文化風俗的差異性,必將在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中表現出區域差異。
一種以發達經濟帶為基礎而形成的、有區域經濟特點的、信息產業群,網站建設群,將很快在京津及東南沿海地區出現。中關村已初具規摸,東大阿爾派已經起步,廣洲信息產業園已有1000家企業進入。
中間城市有可能出現分站區和以配送為特點的網站商務傳輸體系。有區域經濟特點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一批小型網站,在西部將得到快速發展。
形成區域特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受區域文化的影響和制約。網站建設的深層發展必然在欄目建設上,及銷售物品上反映這一特色,並形成自已的區域文化特色和相對穩定的客戶群。
想一個網站獨霸天下,怕只是自家的一個美夢罷了。
4大眾化趨勢。大眾化趨勢是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要求。
網路知識必將從深宅大院走向平民和普及。網址和域名的難記,必將以中文網址成為打主;聊天室中語言的怪僻,必將逐步為大眾語言所取代。隨著網費的下降和大量傻瓜型軟體的上市,上網會進一步普及和便捷。
不僅如此,一大批類似北京大柵欄網,天津和平區社區服務網的真正意義上的社區網站,將遍布各地。虛擬社區,將向真實社區發展和延伸。
個人網站,電子商務代辦點和網路中間體將得到發展。中小城市,條件教好的農貿市場和農村集鎮,將出現網吧式電子商務代辦處。網路將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2000年已有500多所學校建立了校園區域網。今後小區區域網,各地開發區區域網將得到發展。隨著智能化住宅的出現,將開辟新的服務領域。
只有大眾化之日,才是電子商務的黃金時代到來之時!
5、延伸化趨勢。延伸化趨勢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電子商務生命力的體現。這種延伸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向電子商務實務擴展和延伸。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個性化服務的優勢將越來越充分地顯示出來。人們不僅可以享受到購物送貨的方便,還將享受多種延伸服務。比如,隨著智能化住宅的出現,遠程水表,遠程電表將普及到千家萬戶。用量考核,查表收費,也必將成為電子商務的內容。
與此同時,信息將進一步商品化。收集和人工採集信息的方法將有所創新。定製信息將受到企業家的歡迎。反聵轉發和一網多發信息將得到發展。
向產業化擴展和延伸。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影響和帶動結算業,包裝業,配送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還將激活和延伸帶動起許多關聯的產業。
比如電子地圖技術,初期發展並不快,電子商務將它激活了。使人們看到了它的連鎖採用,會形成一種增質效益。於是廣闊的產業化前景出現了。
向技術管理的新需求擴展和延伸。十億農民的廣闊市場,將通過網路提出需求。遠程教學,遠程會診,遠程技術服務,遠程科普教育,都將得到大的發展。有可能出現一種網路中間體,成為連接邊際地區和發達經濟帶,連接無網路地區和網路中心的橋梁和紐帶。
6、國際化趨勢
電子商務的國際化趨勢是歷史的必然。國際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的巨商們早就看中了中國的潛在市場和無限商機。網路必將成為跨國集團和國外企業的首選目標,投資熱點和開發熱點。日本軟庫總裁孫正義12月1日表示,他看好200家中國網路公司,要投資10億美元。就是一個例證。
國外資本的注入,將進一步地改善和加強國外新技術的介入。寬頻技術,交易安全技術等支撐技術,將更快地進入中國。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的整體實力以及技術水平,裝備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國際市場對接的進程將加快。
大量外國資本和外國企業的入市,必將沖擊我們現有的電子商務市場。現有的電子商務企業的競爭態勢和排位格局將被打破;整合的速度加快,內容擴展。競爭的殘酷和資本的凌歷,將使國人得以眼見和品嘗。
一批網路公司掘起,一批既無客源基礎,又無物流基礎,建在沙灘上的網站和定位相近,內容趨同的毫無特色的網站將很快倒閉。
這種國際化的趨勢,使市場開放度加大,貿易機會增多。給中國的商家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特別是給中小企業提供了展示自已形象的廣闊空間和表現自已的平等舞台。 中國電子商務將很快地走向世界。
❻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簡史
一、電子商務發展總體情況
電子商務代表著未來貿易方式的發展方向,其應用和推廣將給社會和經濟帶來極大的效益。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現代電子交易手段已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發達國家已紛紛制定政策,發展中國家正在加緊制定總體發展戰略,大力促進電子商務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應用,力爭在新一輪國際分工中佔領制高點,贏得新的競爭優勢。
我們來看幾組數據,全球互聯網用戶1996年不足0.4億,到2000年6月已經達到2.6億以上,並且仍在不斷增長,預測今後4年內全球上網人數將增至10億,平均每個月增加100萬戶。
1994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為12億美元,1997年達到26億美元,增長了一倍多,1998年銷售額達500億美元,比1997年增長近20倍。聯合國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表明,2000年全球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將達到3770億美元,2010年可達1萬億美元,未來10年三分之一的全球國際貿易將以網路貿易的形式來完成。由此可見,電子商務有著巨大的市場與無限的商業機遇,孕含著現實和潛在的豐厚商業利潤。
二、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1.中國電子商務總體發展情況和特點
(1)總體發展情況
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近兩年我國電子商務獲得了迅速發展,從以下數據即可看出:1996年中國互聯網用戶為10萬,1999年互聯網用戶為400萬,增長了40倍,2000年達到2225萬,增長了200多倍。
截止到2001年1月,我國電子商務網站數量已達1500餘家,其中網上零售商600餘家,拍賣類網站100家左右,遠程教育網站180家,遠程醫療網站20家。網上中文站點1.5萬個。ISP620家,ICP1000餘家。B2C網站有667家,B2B網站370家。2000年互聯網服務市場總體規模為53億元人民幣,其中接入市場48.9億元人民幣,撥號接入市場為28.4億元人民幣,專線接入市場為9.8億元人民幣;虛擬主機市場3.2億元人民幣;主機託管市場為6.56億元人民幣;域名注冊市場為0.97億元人民幣。撥號及專線接入占接入市場總規模的近80%,主機託管收入隨著上網企業的增加,銷售額在迅速提升。
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為771.6億元人民幣,其中B2C電子商務交易額為3.9億元人民幣,B2B電子商務交易額為767.7億元人民幣。
經權威機構調查,我國信息產業總規模已超過14000億元人民幣,電信業務年均增長率為33%,信息產品製造業年均增長率已大於30%。中國電子商務正由起步邁入繁榮階段。
(2)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特點
由熱浮躁到冷思索,加強理性,轉變發展戰略。
大型傳統產業紛紛涉足電子商務,實業網站開始崛起。
網站建設發展迅速,大眾化程度明顯提高。
2.基礎環境建設情況
(1)基礎設施情況
我國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過去的一年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現在國內主幹網帶寬有了較大的擴展,個人和企業上網費用已經開始下調;網民和企業對網路環境已經從改變速度慢和價格高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到要求保障服務質量,對於網路服務已經開始進入更具體和更務實的發展階段。
(2)網路建設連接情況
1994年9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建設啟動,同年10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啟動。1995年1月,中國電信開始向社會提供Internet接入服務,同年4月,中國科學院啟動百所聯網工程。在此基礎上,網路不斷擴展,形成了中國科技網(CSTNET)。1996年1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全國骨幹網建成並正式開通,同年9月,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向社會提供Internet接入服務。
1997年,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中國科技網(CSTNT)、中國教育計算機網(CER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實現了互連互通。
(3)立法情況
我國在研究國際先進經驗的同時,結合中國國情,在立法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初步制定了一套有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法規:
1996年2月,國務院第195號令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1997年5月,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1999年8月,信息產業部發布《電信網間互聯管理暫行規定》;同年,《國家電子商務發展總體框架(初稿)》擬就,報國務院審批;2000年9月25日,國務院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3.電子商務模式
電子商務模式逐漸趨向多樣化,目前主要有企業對企業(B2B)、企業對消費者(B2C)(由於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詳述)。
三、中國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電子商務起步晚,發展程度低,目前處於初級階段。
1.發展戰略問題
網站的爆炸式增長和網站的無效益落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網路公司為了創造所謂的「品牌」效應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2.意識和觀念問題
中國購物習慣和方式比較保守和陳舊,不肯輕易相信網上的「花言巧語」。
3.國內計算機信息網路運行質量問題
網路技術、網路管理、信息內容、技術標准、資費水平、通信速度、安全和保密條件等各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這些都影響了網路的繼續擴大。
4.企業信息化普及率低
在15000家左右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大約有10%左右的企業基本上實現了企業信息化,有70%左右的企業擁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著手向實現企業信息化的方向努力,有20%的企業只有少量的計算機,但除了用作財務、打字機外很少有其它應用。
5.金融體系支撐不足
目前,我國金融服務水平和電子化程度不高,網上支付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進程。
6.社會化信用體系不健全
目前中國的社會化信用體系很不健全,信用心理不健康。交易行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嚴厲的社會監督。
7.語言障礙問題
由於網上的信息絕大多數是英文信息,語言上的障礙成為制約他們進行企業信息化和發展電子商務的主要問題。
8.商業模式的創新問題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處於對傳統商業模式和海外先進經營模式的抄襲、模仿的水平上,很少有結合我國國情的創新模式。
9.管理體制問題
現行管理體制基本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條塊分割,設置不合理,協調性不夠,辦事效率低下,對新經濟適應性較差。
四、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
1.積極參與國際對話,以便建立一個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電子商務框架
2.突出重點,由點帶面
首先,在一些管理和經營的特點比較適合電子商務發揮長處的領域中推行電子商務,例如銀行、民航、證券、外貿、連鎖店、軟體、出版物和影視產品等。其次,對那些經濟比較發達、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對電子商務有需求和有效益的地區,特別是一些有條件的沿海省市,以及內地的少數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應不失時機地發展各種方式的電子商務。第三,採取在電子商務和傳統商務的結合中逐步擴大電子商務比重的做法。
3.加強標准制定、安全技術研究,加快法律法規建設
4.大力推動企業信息化進程,搞好計算機信息網路建設
5.加強宣傳教育,普及電子商務常識,提高全民族電子商務意識
❼ 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歷史以及市場趨勢
http://wenku..com/view/5d1c5d1dfc4ffe473368ab7f.html
我不是專門搞這方面的,這個講的挺全版的,可以看權看
❽ 電子商務的發展歷史
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Internet)、企業內部網(Intranet)和增值網(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信息化。
發展歷史
起步期
1990-1993年,電子數據交換時代,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起步期。
雛形期
1993-1997年,政府領導組織開展「三金工程」階段,為電子商務發展期打下堅實基礎。
1993年成立了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為主席的國民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及其辦公室,相繼組織了金關、金卡、金稅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進展。
1996年1月成立國務院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副總理任組長,20多個部委參加,統一領導組織中國信息化建設。
1996年,金橋網與網際網路正式開通。
1997年,信息辦組織有關部門起草編制中國信息化規劃。
1997年4月在深圳召開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各省市地區相繼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各省開始制訂本省包含電子商務在內的信息化建設規劃。
1997年,廣告主開始使用網路廣告。
1997年4月以來,中國商品訂貨系統(CGOS)開始運行。
發展期
1998-2000年,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階段。
1998年3月,中國第一筆互聯網網上交易成功。
1998年10月,國家經貿委與信息產業部聯合宣布啟動以電子貿易為主要內容的"金貿工程",它是一項推廣網路化應用、開發電子商務在經貿流通領域的大型應用試點工程.。
1999年3月8848等B2C網站正式開通,網上購物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1999年興起政府上網、企業上網,電子政務(政府上網工程)、網上納稅、網上教育(湖南大學、浙江大學網上大學),遠程診斷(北京、上海的大醫院)等廣義電子商務開始啟動,並已有試點,並進入實際試用階段。
穩定期
2000-2009年,電子商務逐漸以從傳統產業B2B為主體,標志著電子商務已經進入可持續性發展的穩定期。
成熟期
3G的蓬勃發展促使全網全程的電子商務V5時代成型,電子商務已經受到國家高層的重視,並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
電子郵件階段。這個階段可以認為是從70年代開始,平均的通訊量以每年幾倍的速度增長。
第二階段
信息發布階段。從1995年起,以Web技術為代表的信息發布系統,爆炸式地成長起來,成為Internet的主要應用。中小企業如何把握好從「粗放型」到「精準型」營銷時代的電子商務。
第三階段
EC (Electronic Commerce),即電子商務階段。EC在 美國也才剛剛開始,之所以把 EC 列為一個劃時代的東西,是因為 Internet 的最終主要商業用途,就是電子商務。同時反過來也可以說,若干年後的商業信息,主要是通過 Internet 傳遞。Internet 即將成為我們這個商業信息社會的神經系統。1997 年底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第五次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首腦會議(APEC)上美國總統柯林頓提出敦促各國共同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議案,其引起了全球首腦的關注,IBM、HP 和 Sun 等國際著名的信息技術廠商已經宣布 1998 年為電子商務年。
第四階段
全程電子商務階段。隨著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服務模式的出現,軟體紛紛登陸互聯網,延長了電子商務鏈條,形成了當下最新的「全程電子商務」概念模式。
第五階段
智慧階段。2011年,互聯網信息碎片化以及雲計算技術愈發成熟,主動互聯網營銷模式出現,i-Commerce(indivial Commerce)順勢而出,電子商務擺脫傳統銷售模式生搬上互聯網的現狀,以主動、互動、用戶關懷等多角度與用戶進行深層次溝通。其中以 IZP 科技集團提出的 ICE 最具有代表性。
❾ 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
【歷史發展】[編輯本段]以歐美國家為例,可以說電子商務業務開發的如火如荼。在法、德等歐洲國家,電子商務所產生的營業額已佔商務總額的1/4,在美國則已高達1/3以上,而歐美國家電子商務的開展也不過才十幾年的時間。在美國,美國在線(AOL)、雅虎、電子港灣等著名的電子商務公司在1995年前後開始賺錢,到2000年創造了7.8億美元,IBM、亞馬遜書城、戴爾電腦、沃爾瑪超市等電子商務公司在各自的領域更是取得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巨額利潤。歐美國家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 歐美國家擁有電腦的家庭,企業眾多,網民人數占總人口的2/3以上,尤其是青少年,幾乎都是網民,優裕的經濟條件和龐大的網民群體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2. 歐美國家普遍實行信用卡消費制度,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信用保障體系,這為電子商務的網上支付問題解決了出路。細致說來,歐美國家的信用保證業務已開展有80年的時間。在歐美國家,人們可自由流動,不用像中國一樣受戶口的限制,為方便生活起居,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不能偽造並伴隨終生的信用代碼,持此信用卡進行消費,發卡銀行允許持卡人大額度透支,但持卡人需在規定時間內將所借款項歸還,如果某企業或個人惡意透支後不還款,那也就意識著以後他無論走到何地,他的信用記錄上都會有此污點,不論他想貸款買房,購車或辦公司,銀行都不會貸款給他,這在貸款成風的西方世界是及其可怕的!因此,西方人普遍將信用看作自己的第二生命,誰也不願意貪小利失大義,當在網上購物時,他們會在點擊物品直接輸入密碼,將信用卡中的電子貨幣劃撥到網站上,商務網站在確認款到後,立即組織送貨上門。 ★3. 歐美國家的物流配送體系相當完善,正規,其是近年來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出現,使的不同地區的眾多網民,往往能在點擊購物的當天或轉天就可收到自己所需的產品。這要得益於歐美國家近百年的倉儲運輸體系的發展史。以美國為例,第二次世界大站後,許多企業將軍隊後勤保障體系的運做模式有效地加以改造運用到物資流通領域中來,逐漸在全國各地設立了星羅棋布,無孔不入的物流配送網路。即使在電子商務業務還未廣泛開展的十多年前,只要客戶打電話通知要貨,幾乎都可以享受免費的送貨家政服務。美國聯邦快遞,UPS(聯邦包裹快遞)等是大型物流公司的典範,專門負責為各個商家把產品送到顧客手中,有了這樣龐大的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當電子商務時代到來後,美國只需將各個配送點用電腦連接起來,即順理成章的完成了傳統配送向電子商務時代配送的過度,電子商務活動中最重要最復雜的環節——物流配送問題就是這樣輕而易舉的解決了。 【中國狀況】[編輯本段]中國電子商務始於1997年。如果說美國電子商務是「商務推動型」,那麼中國電子商務則更多的是「技術拉動型」,這是在發展模式上中國電子商務與美國電子商務的最大不同。在美國,電子商務實踐早於電子商務概念,企業的商務需求「推動」了網路和電子商務技術的進步,並促成電子商務概念的形成。當Internet時代到來的時候,美國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先進和發達的電子商務基礎。在中國,電子商務概念先於電子商務應用與發展,「啟蒙者」是IBM等IT廠商,網路和電子商務技術需要不斷「拉動」企業的商務需求,進而引致中國電子商務的應用與發展。了解這一不同點是很重要的,這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特點,也是理解中國電子商務應用與發展的一把鑰匙。 在1997年和1998年,中國電子商務的主體正是一些IT廠商和媒體,它們以各種方式進行電子商務的「啟蒙教育」,激發和引導人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興趣和需求。經過這一階段,在1999年和2000年,以網站為主要特徵的電子商務服務商在風險資本的介入下成為中國電子商務最早的應用者,成為這一階段中國電子商務的主體。隨著電子商務應用與發展的深化,隨著資本市場泡沫的破滅,網站電子商務開始跌入低谷,而企業特別是傳統卻開始大規模進入電子商務領域,中國電子商務從2001年開始進入第三個階段,企業電子商務成為中國電子商務新的主體。 這一變化是深刻的,然而也引發了對中國電子商務形勢的一些不正確看法。人們已經習慣以網站電子商務,特別是以一些「熱點」網站電子商務作為了解和判斷電子商務形勢的重要甚至唯一的依據。因此,一些「熱點」網站電子商務的衰落,導致不少媒體和專業人士作出了中國電子商務處於低谷、走向衰退或者乾脆從此一蹶不振的判斷,許多人因此對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產生極大的懷疑,對電子商務的優越性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負面的、否定性的意見。 這是看法可以理解但並不正確。事實上,與表面情形相反,中國電子商務正在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總的態勢是健康的。電子商務的主體正在由IT廠商、媒體和電子商務服務商轉換為企業,傳統企業正在大規模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其特點是堅定、有效但不太吸引「注意力」。企業電子商務是今後觀察和判斷電子商務形勢的主要視角。 未來電子商務展望[編輯本段]盡管近來對於互聯網零售公司的風險投資基金已經明顯減少,但北美互聯網零售市場的總銷售額在2000年仍然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9.3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了75個百分點。這是從Gartner Group Inc.公司最近關於互聯網業界研究報告中所得到的消息。Gartner Group Inc.是主要從事於互聯網技術研究以及業界咨詢的公司。該公司的這份報告中還提到在1999年北美互聯網零售市場的總收入是16.8億美元,而較1998年則增長了157%。據Gartner的分析家介紹,隨著該市場的逐漸成熟,該領域內的一些實力雄厚的零售商也開始嶄露頭角,他們將來有可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領導者。 Gartner公司電子商務服務部門的主要分析家Robert Labatt說:「一些具有知名品牌以及雄厚客源支持的在線銷售公司將在以後的大合並浪潮中佔得先機,而一部分小型零售商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發展能夠獲得收益的戰略夥伴關系。」 「而對於目前市場的領導者而言,現在正是獵取利潤的大好時機。因為他們與那些相同弱小的商業夥伴相比,他們具有雄厚的人才團體、技術及客戶基礎等多個優勢,只要他們與這些弱小的商業夥伴達成協議,他們將肯定獲得更多的利益,至少可以減少更多的商業成本,」Robert Labatt說。「為了生存,這些互聯網零售商除了在短期內向人們展示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得到所預期的利潤之外別無他法。」 在1999年,北美零售市場中在線購物活動的發生額還不到用戶總銷售額的1%,而Gartner預計,到2004年,在線購物整個銷售市場中所佔的份額將達到5%至7%左右,其中計算機軟/硬體以及家庭消費電器的銷售將是在線購物活動中的主要領導產品,預計這類產品的銷售額將從1999年的7.5億美元在2004年猛增到59.7億美元。 「盡管看似這類產品擁有很好的銷售背景,但事實上這類產品的銷售商多是採取薄利多銷的銷售策略,特別是與那些從事在線銀行服務的互聯網公司來看,更是如此,」Labatt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