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南通的歷史文化

南通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1 03:08:25

『壹』 請問 南通的歷史

江蘇南通歷史悠久,約在多年以前,南通市海安縣西部、如皋市西北部即已成陸。1973年在海安縣沙崗公社青墩大隊發現大量新石器時代遺物,1984年又在海安縣隆政鄉吉家墩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說明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一地區生息活動。 南通成陸圖 清墩遺址出土:中華第一斧 ==秦以前== 先秦稱海陽,南通境內海安縣歷史悠久,是南通(江海)文化的源頭。 周朝初年,周武王封子姬叔於邗。邗國北與淮河下游的嬴姓小國淮夷接壤,東臨黃海,南隔長江與吳國相望,西與宗、「群舒」、六、英、夢等(今安徽舒城、六安、霍邱一帶)為鄰。南通一帶屬邗國(當時的南通除了海安,其他絕大部分地區未形成陸地,仍在海中)。 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吳王夫差滅邗國,「北霸中原,封其民江淮間(《國語·吳語》)」,地屬吳國。 春秋時期魯哀公十二年(前483年),魯哀公和衛出公、宋國大夫皇瑗在吳國的鄖(今海安縣立發鄉)商談魯、衛、宋3國結盟之事,「秋,公會衛侯、宋皇瑗於鄖(《左傳·哀公十二年》)」。 周元王五年(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地屬越國。 周顯王三十七年(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地屬楚國。 ==秦漢== 秦初地屬東海郡, 秦始皇 曾屯兵於境內 軍山|象山 (今軍山)。 漢高祖 初年,地屬東陽郡。 漢高祖 五年( 前202年 ),地屬 楚國(西漢諸侯國)|楚國 。 漢高祖 六年( 前201年 ),地屬 荊國(西漢諸侯國)|荊國 。 漢高祖 十二年( 前195年 ),封侄 劉濞 為吳王,地屬 吳國(西漢諸侯國)|吳國 。劉濞在封國內大量鑄錢、煮鹽,並招納工商和「 任俠奸人 」,以擴張割據勢力。 漢景帝 三年( 前154年 ),平定 七國之亂|吳楚七國之亂 後,國除,地屬 江都國(西漢諸侯國)|江都國 。 漢武帝 元狩 六年( 前117年 ),置海陵縣,地屬臨淮郡。 漢武帝 元封 五年( 前106年 ),地屬徐州臨淮郡。 新朝|新莽時期 ( 8年 — 23年 ),改海陵為亭間,地屬淮平郡。 東漢 復置海陵縣,地屬徐州廣陵郡。 ==魏晉南北朝== 三國 時先屬 曹魏|魏 , 曹操 「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徵令內移,民轉相驚…(《 三國志 ·魏志·蔣濟傳》)」,強令徙民,為隙地,海陵縣廢。 吳大帝 赤烏 四年( 241年 ),郡人 呂岱 招撫鄉民回歸。 晉武帝 太康 元年( 280年 ),復置海陵縣,地屬徐州廣陵郡。 晉懷帝 永嘉 五年( 311年 ), 永嘉之亂 後北方地區人口避戰亂大舉南遷,部分遷至海陵。 晉安帝 義熙 七年( 411年 ),分廣陵境置海陵郡,地屬南兗州。 南朝 宋明帝 泰始 七年( 471年 ),分寧海縣西境置海安縣(因海水常浸淹農田,遂取名海安,為「永不揚波」之意),後並入寧海縣,地屬新平郡。 南朝 梁武帝 年間( 502年 — 549年 ),長江口出現了一塊較大的沙洲——胡逗洲(又作壺豆洲,今南通市區)。 南朝 梁元帝 承聖 六年( 552年 ),亂將 侯景 兵敗而曾企圖占據壺豆洲,後為 王僧辯 所獲。 ==隋唐五代== Image:鑒真和尚.jpg|thumb|150px|鑒真和尚 隋文帝 年間( 581年 — 604年 ),地屬揚州總管府。 隋煬帝 大業 元年( 605年 ),廢揚州總管府,置江都郡,地屬江都郡。 唐高祖 武德 元年( 618年 ),胡逗洲為鹽亭場。「胡逗洲上多流人,以煮鹽為業(《 太平寰宇記 》)」,地屬揚州廣陵郡。 唐玄宗 開元 十年( 722年 ),設置鹽官,地屬揚州海陵縣,隸屬淮南道。 天寶 七年( 748年 ), 鑒真|鑒真和尚 第五次東渡日本時「發自崇福寺,至揚州新河乘舟,下至常州界狼山(《 大唐和上東征記 》)」。此時的胡逗洲已是一塊東西80里、南北35里的大沙洲(唐時1里相當於0.56公里)。 唐僖宗 乾符 二年( 875年 ),狼山為浙江西道節度使管轄,狼山北的胡逗洲亦為浙江西道常州的轄地了。 唐哀帝 天佑 四年( 907年 ),吳(十國)|吳國 姚存制據胡逗、東布二洲,任東洲靜海都鎮遏使,後子姚廷珪任東洲靜海軍使。 10世紀初,胡逗洲與另一個沙洲—南布洲連成一片,整個沙洲的范圍向東擴展到了大致今 海門市 包場鎮一帶。 南唐烈祖 升元 元年( 937年 ), 南唐 代吳(十國)|吳國 ,立 靜海 都鎮制置院,取「海疆平靜」之意,姚存制孫姚彥洪任靜海都鎮遏使及靜海制置使,置如皋縣,地屬泰州。 後周世宗 顯德 三年( 956年 ), 後周 引兵取 南唐 長江以北地。 顯德 五年( 958年 ),升靜海都鎮為靜海軍,地屬 揚州 ,旋改 通州 ,意為水上交通方便之意,轄靜海、海門2縣,州治靜海;同年,後周靜海制置巡檢副使王德麟在通州築城「立四門,周六里七十步。 顯德 六年( 959年 ),甃以陶甓,以北門地僻多盜,立壯健營鎮之。」這是南通正式建城的開始。 ==宋元明清== 宋仁宗 天聖 元年( 1023年 ),通州一度因避諱而改稱崇州,別稱 崇川 。 明道 二年( 1033年 ),復稱通州,隸屬淮南東路,領靜海、海門兩縣。 慶歷 年間( 1041年 — 1048年 ),東布洲(海門島)又與陸地連成一片。狼山亦已漸與陸地相連,今南通的大部分土地均已成陸。隸屬淮南東路。 嘉佑 五年( 1060年 ),教育家、理學先聲、郡人 胡瑗 逝世。 宋徽宗 政和 年間( 1111年 — 1118年 ),「知州郭凝塞北門,改壯健營為玄武廟」。 宣和 元年( 1119年 ),郡人 王俊乂 以太學上舍擢第一(狀元)。 政和 七年( 1117年 ),通州一度升為靜海郡,不久復名通州,隸屬揚州。 宋度宗 咸淳 五年( 1269年 ),兩淮制置使 李庭芝 鑿河40里入金沙、余慶場,以省車運。 南宋 末,通州一度治於 金、元 之手,飽受蹂躪,特別是第二次蒙古人入城,屠殺酷烈。 宋恭帝 德佑 二年( 1276年 ),元軍東下, 文天祥 被派往元營中談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與其客杜滸、金應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復由海路南下,路過南通,寫下'''「自海陵來向海安,分明如度鬼門關。若將九折回車看,倦鳥何年可得還。(《發海陵》)」'''的千古名句。 元初仍設通州,隸屬揚州路。 元世祖 至元 十五年( 1278年 ),升為通州路,設總管府,隸屬江北淮東道廉訪司,並設萬戶府,鎮守其地。 至元 二十一年( 1284年 ),復為通州,屬揚州路,隸江北淮東道廉訪司。 元順帝 至正 十三年( 1353年 )五月, 大豐 鹽丁 張士誠 起兵,佔領泰州、通州。 至正 二十七年( 1367年 )七月, 朱元璋 派 徐達 攻克通州。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設守御千戶所,廢靜海縣,通州直管靜海本土,領海門、崇明兩縣,屬揚州府。 洪武九年(1376年)劃崇明縣歸蘇州府,通州僅領海門一縣。 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倭始犯通州。 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七月,河北劉宸、齊彥明率qi yi軍浮江東下,舟泊狼山港。總督都御使陸完派兵與義軍戰於狼山,齊彥明戰死,劉宸落水而亡。 明世宗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通州除州城外,分6鄉6場。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倭圍通州,為參將解明道率眾擊退。揚州千戶洪岱、文昌齡,泰州千戶王烈率兵支援通州抗倭,殉難。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倭犯通州,狼山巡檢尹鼐御敵殉難,淮揚兵備副使張景賢率兵敗倭於州城南,殲20餘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三次犯通州,先後為知州喻南、淮揚兵備副使馬慎率眾擊退。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倭由掘港入寇,掠白蒲鎮。馬慎督所部圍倭於陳家莊。二日,倭奔。郡人曹頂追擊,至單家店(平潮鎮),因天雨路滑,戰馬失蹄,殉難。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四月,倭竄犯通州,狼山副總兵鄧城御賊失敗。倭進至白蒲,取道如皋謀取揚州。淮揚兵備副使劉景韶、游擊邱升率兵三戰三捷,倭回竄通州,被剿滅。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知州王之城以軍山、劍山之石,代磚築新城,南以望江樓為門,北連舊城,使成唇齒之勢,新舊兩城似葫蘆,故又有葫蘆城之稱。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兵部尚書、薊遼督師、郡人顧養謙逝世。 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年),隸屬江南省揚州府。是年閏六月十五日(8月6日),星隕如寸。次日,州民蘇如徹、明萬里等殺知州李喬以抗拒清廷推行剃發令。七月,清兵臨境,蘇、明被害。 順治三年(1646年),州治置副將(從二品)鎮守。 順治十年(年)七月,州民復發難,以白布纏頭為號,遭知州錢國琦、守備韓可桂鎮壓。 順治十八年(1661年),改副將為鎮守狼山總兵官(正二品)鎮守。 清聖祖康熙六年(1667年),屬江蘇省揚州府。 康熙十一年(1672年),因江岸坍沒,海門廢縣為鄉,並入通州。康熙以後,新城年久失修,逐漸荒廢,但新城之外護城河猶存其形。 康熙十五年(1676年),說書藝人祖師爺、郡人柳敬亭逝世。 康熙十九年(1680年),文學家、戲曲家、郡人李漁逝世。 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為直隸州,為別於直隸順天府的通州,故稱南通州,屬江蘇布政使司,下轄如皋、泰興二縣。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年),「揚州八怪」之一、郡人李方膺逝世。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隸江寧布政使司。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郡人胡長齡中一甲一名狀元。 清宣宗道光二年(1822年),內閣學士、兵部尚書、郡人戴聯奎逝世。 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郡人盛廣大等響應太平軍,於軍山謀取義旗,事泄,遭官兵鎮壓。 同治五年(1866年)五月,灶民開墾盪地,與鹽商發生沖突。總兵鄧龍彪派兵緝捕灶民,遭到反抗,官兵大敗後謊報「灶民造反,將乘虛攻城」,兩江總督李鴻章派兵剿捕,灶民死難者2000餘人。 清德宗光緒二十年(1894年),郡人張謇中一甲一名狀元。 清恭宗宣統元年(1909年),設定3市區、10鎮區、8鄉區。 宣統二年(1910年),市區、鎮區改為市,鄉區改為鄉。

『貳』 江蘇南通的歷史開始於哪個朝代

我也是南通人
江蘇南通歷史悠久,約在6500多年以前,南通市海安縣西部、如皋市西北部即已成陸。1973年在海安縣沙崗公社青墩大隊發現大量新石器時代遺物,1984年又在海安縣隆政鄉吉家墩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說明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一地區生息活動。

南通成陸圖

清墩遺址出土:中華第一斧

==秦以前==
先秦稱海陽,南通境內海安縣歷史悠久,是南通(江海)文化的源頭。

周朝初年,周武王封子姬叔於邗。邗國北與淮河下游的嬴姓小國淮夷接壤,東臨黃海,南隔長江與吳國相望,西與宗、「群舒」、六、英、夢等(今安徽舒城、六安、霍邱一帶)為鄰。南通一帶屬邗國(當時的南通除了海安,其他絕大部分地區未形成陸地,仍在海中)。

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吳王夫差滅邗國,「北霸中原,封其民江淮間(《國語·吳語》)」,地屬吳國。

春秋時期魯哀公十二年(前483年),魯哀公和衛出公、宋國大夫皇瑗在吳國的鄖(今海安縣立發鄉)商談魯、衛、宋3國結盟之事,「秋,公會衛侯、宋皇瑗於鄖(《左傳·哀公十二年》)」。

周元王五年(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地屬越國。

周顯王三十七年(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地屬楚國。

==秦漢==
秦初地屬東海郡, 秦始皇 曾屯兵於境內 軍山|象山 (今軍山)。

漢高祖 初年,地屬東陽郡。

漢高祖 五年( 前202年 ),地屬 楚國(西漢諸侯國)|楚國 。

漢高祖 六年( 前201年 ),地屬 荊國(西漢諸侯國)|荊國 。

漢高祖 十二年( 前195年 ),封侄 劉濞 為吳王,地屬 吳國(西漢諸侯國)|吳國 。劉濞在封國內大量鑄錢、煮鹽,並招納工商和「 任俠奸人 」,以擴張割據勢力。

漢景帝 三年( 前154年 ),平定 七國之亂|吳楚七國之亂 後,國除,地屬 江都國(西漢諸侯國)|江都國 。

漢武帝 元狩 六年( 前117年 ),置海陵縣,地屬臨淮郡。

漢武帝 元封 五年( 前106年 ),地屬徐州臨淮郡。

新朝|新莽時期 ( 8年 — 23年 ),改海陵為亭間,地屬淮平郡。

東漢 復置海陵縣,地屬徐州廣陵郡。

==魏晉南北朝==

三國 時先屬 曹魏|魏 , 曹操 「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徵令內移,民轉相驚…(《 三國志 ·魏志·蔣濟傳》)」,強令徙民,為隙地,海陵縣廢。

吳大帝 赤烏 四年( 241年 ),郡人 呂岱 招撫鄉民回歸。

晉武帝 太康 元年( 280年 ),復置海陵縣,地屬徐州廣陵郡。

晉懷帝 永嘉 五年( 311年 ), 永嘉之亂 後北方地區人口避戰亂大舉南遷,部分遷至海陵。

晉安帝 義熙 七年( 411年 ),分廣陵境置海陵郡,地屬南兗州。

南朝 宋明帝 泰始 七年( 471年 ),分寧海縣西境置海安縣(因海水常浸淹農田,遂取名海安,為「永不揚波」之意),後並入寧海縣,地屬新平郡。

南朝 梁武帝 年間( 502年 — 549年 ),長江口出現了一塊較大的沙洲——胡逗洲(又作壺豆洲,今南通市區)。

南朝 梁元帝 承聖 六年( 552年 ),亂將 侯景 兵敗而曾企圖占據壺豆洲,後為 王僧辯 所獲。

==隋唐五代==
Image:鑒真和尚.jpg|thumb|150px|鑒真和尚
隋文帝 年間( 581年 — 604年 ),地屬揚州總管府。

隋煬帝 大業 元年( 605年 ),廢揚州總管府,置江都郡,地屬江都郡。

唐高祖 武德 元年( 618年 ),胡逗洲為鹽亭場。「胡逗洲上多流人,以煮鹽為業(《 太平寰宇記 》)」,地屬揚州廣陵郡。

唐玄宗 開元 十年( 722年 ),設置鹽官,地屬揚州海陵縣,隸屬淮南道。

天寶 七年( 748年 ), 鑒真|鑒真和尚 第五次東渡日本時「發自崇福寺,至揚州新河乘舟,下至常州界狼山(《 大唐和上東征記 》)」。此時的胡逗洲已是一塊東西80里、南北35里的大沙洲(唐時1里相當於0.56公里)。

唐僖宗 乾符 二年( 875年 ),狼山為浙江西道節度使管轄,狼山北的胡逗洲亦為浙江西道常州的轄地了。

唐哀帝 天佑 四年( 907年 ), 吳(十國)|吳國 姚存制據胡逗、東布二洲,任東洲靜海都鎮遏使,後子姚廷珪任東洲靜海軍使。

10世紀初,胡逗洲與另一個沙洲—南布洲連成一片,整個沙洲的范圍向東擴展到了大致今 海門市 包場鎮一帶。

南唐烈祖 升元 元年( 937年 ), 南唐 代 吳(十國)|吳國 ,立 靜海 都鎮制置院,取「海疆平靜」之意,姚存制孫姚彥洪任靜海都鎮遏使及靜海制置使,置如皋縣,地屬泰州。

後周世宗 顯德 三年( 956年 ), 後周 引兵取 南唐 長江以北地。

顯德 五年( 958年 ),升靜海都鎮為靜海軍,地屬 揚州 ,旋改 通州 ,意為水上交通方便之意,轄靜海、海門2縣,州治靜海;同年,後周靜海制置巡檢副使王德麟在通州築城「立四門,周六里七十步。

顯德 六年( 959年 ),甃以陶甓,以北門地僻多盜,立壯健營鎮之。」這是南通正式建城的開始。

==宋元明清==

宋仁宗 天聖 元年( 1023年 ),通州一度因避諱而改稱崇州,別稱 崇川 。

明道 二年( 1033年 ),復稱通州,隸屬淮南東路,領靜海、海門兩縣。

慶歷 年間( 1041年 — 1048年 ),東布洲(海門島)又與陸地連成一片。狼山亦已漸與陸地相連,今南通的大部分土地均已成陸。隸屬淮南東路。

嘉佑 五年( 1060年 ),教育家、理學先聲、郡人 胡瑗 逝世。

宋徽宗 政和 年間( 1111年 — 1118年 ),「知州郭凝塞北門,改壯健營為玄武廟」。

宣和 元年( 1119年 ),郡人 王俊乂 以太學上舍擢第一(狀元)。

政和 七年( 1117年 ),通州一度升為靜海郡,不久復名通州,隸屬揚州。

宋度宗 咸淳 五年( 1269年 ),兩淮制置使 李庭芝 鑿河40里入金沙、余慶場,以省車運。

南宋 末,通州一度治於 金 、 元 之手,飽受蹂躪,特別是第二次蒙古人入城,屠殺酷烈。

宋恭帝 德佑 二年( 1276年 ),元軍東下, 文天祥 被派往元營中談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與其客杜滸、金應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復由海路南下,路過南通,寫下'''「自海陵來向海安,分明如度鬼門關。若將九折回車看,倦鳥何年可得還。(《發海陵》)」'''的千古名句。

元初仍設通州,隸屬揚州路。

元世祖 至元 十五年( 1278年 ),升為通州路,設總管府,隸屬江北淮東道廉訪司,並設萬戶府,鎮守其地。

至元 二十一年( 1284年 ),復為通州,屬揚州路,隸江北淮東道廉訪司。

元順帝 至正 十三年( 1353年 )五月, 大豐 鹽丁 張士誠 起兵,佔領泰州、通州。

至正 二十七年( 1367年 )七月, 朱元璋 派 徐達 攻克通州。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設守御千戶所,廢靜海縣,通州直管靜海本土,領海門、崇明兩縣,屬揚州府。

洪武九年(1376年)劃崇明縣歸蘇州府,通州僅領海門一縣。

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倭始犯通州。

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七月,河北劉宸、齊彥明率qi yi軍浮江東下,舟泊狼山港。總督都御使陸完派兵與義軍戰於狼山,齊彥明戰死,劉宸落水而亡。

明世宗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通州除州城外,分6鄉6場。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倭圍通州,為參將解明道率眾擊退。揚州千戶洪岱、文昌齡,泰州千戶王烈率兵支援通州抗倭,殉難。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倭犯通州,狼山巡檢尹鼐御敵殉難,淮揚兵備副使張景賢率兵敗倭於州城南,殲20餘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三次犯通州,先後為知州喻南、淮揚兵備副使馬慎率眾擊退。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倭由掘港入寇,掠白蒲鎮。馬慎督所部圍倭於陳家莊。二日,倭奔。郡人曹頂追擊,至單家店(平潮鎮),因天雨路滑,戰馬失蹄,殉難。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四月,倭竄犯通州,狼山副總兵鄧城御賊失敗。倭進至白蒲,取道如皋謀取揚州。淮揚兵備副使劉景韶、游擊邱升率兵三戰三捷,倭回竄通州,被剿滅。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知州王之城以軍山、劍山之石,代磚築新城,南以望江樓為門,北連舊城,使成唇齒之勢,新舊兩城似葫蘆,故又有葫蘆城之稱。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兵部尚書、薊遼督師、郡人顧養謙逝世。

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年),隸屬江南省揚州府。是年閏六月十五日(8月6日),星隕如寸。次日,州民蘇如徹、明萬里等殺知州李喬以抗拒清廷推行剃發令。七月,清兵臨境,蘇、明被害。

順治三年(1646年),州治置副將(從二品)鎮守。

順治十年(年)七月,州民復發難,以白布纏頭為號,遭知州錢國琦、守備韓可桂鎮壓。

順治十八年(1661年),改副將為鎮守狼山總兵官(正二品)鎮守。

清聖祖康熙六年(1667年),屬江蘇省揚州府。

康熙十一年(1672年),因江岸坍沒,海門廢縣為鄉,並入通州。康熙以後,新城年久失修,逐漸荒廢,但新城之外護城河猶存其形。

康熙十五年(1676年),說書藝人祖師爺、郡人柳敬亭逝世。

康熙十九年(1680年),文學家、戲曲家、郡人李漁逝世。

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為直隸州,為別於直隸順天府的通州,故稱南通州,屬江蘇布政使司,下轄如皋、泰興二縣。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年),「揚州八怪」之一、郡人李方膺逝世。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隸江寧布政使司。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郡人胡長齡中一甲一名狀元。

清宣宗道光二年(1822年),內閣學士、兵部尚書、郡人戴聯奎逝世。

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郡人盛廣大等響應太平軍,於軍山謀取義旗,事泄,遭官兵鎮壓。

同治五年(1866年)五月,灶民開墾盪地,與鹽商發生沖突。總兵鄧龍彪派兵緝捕灶民,遭到反抗,官兵大敗後謊報「灶民造反,將乘虛攻城」,兩江總督李鴻章派兵剿捕,灶民死難者2000餘人。

清德宗光緒二十年(1894年),郡人張謇中一甲一名狀元。

清恭宗宣統元年(1909年),設定3市區、10鎮區、8鄉區。

宣統二年(1910年),市區、鎮區改為市,鄉區改為鄉。

==民國==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qi yi爆發後,吳淞水師參將許宏恩(字敬五,任過狼山鎮右營游擊)由滬抵通,於11月8日在城內東大街總兵衙門舉行光復儀式並成立軍政府,張詧任南通軍政府總司令兼民政長。

1912年,通州改縣,為與河北的通縣相區別,改名南通縣,設「南通縣公署」。

'''清末狀元、實業家、教育家張謇開風氣之先,在南通創辦通州師范學校|中國第一所師范學校、南通博物苑|中國第一座國人自辦博物館、南通紡織專門學校|中國第一所紡織學校、女紅傳習所|中國第一所刺綉學校、伶工學社|中國第一所戲劇學校、盲啞學校|中國第一所盲啞學校和軍山氣象台|中國第一所國人自辦氣象台;並按照近代城市理念全面規劃建設南通,因此南通被譽為「近代第一城|中國近代第一城」。'''

1914年—1927年,南通、如皋、靖江、泰興等縣為蘇常道轄,海門、崇明等歸滬海道轄。

1930年4月3日,江蘇境內唯一的紅軍武裝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在南通宣布成立。

1934年,設立南通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轄南通、崇明、啟東、海門、如皋、靖江六縣。

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3月在南通縣北興橋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解放戰爭期間,設通東、通海、通西、通如行署,在如東掘港建立蘇中第四行政區專員公署,曾改建蘇皖(華中)一、九行政區。

==建國後==

1949年2月,南通全境解放後,設立南通市歸蘇北行政公署管轄,葉胥朝為首任市長。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設南通專區。南通專區轄通州|南通、如皋、如東、海安、啟東、崇明、海門等7縣,專署駐南通市。

1958年,原由江蘇省轄的南通市,劃歸南通專署領導。崇明縣劃歸上海市。南通專署轄1市6縣。

1962年,改為省轄市,並脫離南通專區。

1970年,全省又統一改專區為地區,專署駐南通市。轄南通、如皋、如東、海安、啟東、海門6縣。

1983年,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南通地區的南通、如皋、如東、海安、啟東、海門6縣劃歸南通市領導,南通市區設城區、郊區,南通市共轄6縣2區。

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南通成為沿海開放城市|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1989年11月起,經國務院批准,啟東、海門、如皋、南通先後撤縣建市,仍由南通市管理。其中南通縣改稱通州市。

1991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南通市城區更名為崇川區,郊區更名為港閘區。

1997年南通市下轄啟東市、如皋市、通州市、海門市、海安縣、如東縣、崇川區、港閘區等四市二縣二區。

作為一個南通人 我無比自豪!

『叄』 南通的文化習俗

南通文化底蘊
南通文化中那種較為深厚的底蘊,決不僅僅來自青墩文化遺址那神秘的墓葬,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唐初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之墓,以及因「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被傳頌千古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通州秘密之行,在某種程度上還因了文化世家的緣故。南通地區的文化世家雖比不上江南的大家,但也有范家、冒家、保家等,他們深厚的家學淵源和宗族文化,為南通歷史文化增添了絢爛的色彩。
南通市從寺街向北,一條長街,直至天寧寺,寺院西側有條東西向的塞巷子,只有三四十米長,巷子盡頭有座大門堂,庭院有明代古井一口,井水清冽沁人,那就是南通范氏故居。這座一進三堂(即正屋、穿堂及北屋)並不寬闊的住宅自明代中期開始,至今四百餘年,一直由范姓家人世代居住著,不僅如此,自明代萬曆年間的范應龍始,延綿13代,代代都出詩人,而且都有名氣,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以詩傳家的詩人家族。
據范家第九代詩人范伯子自敘,通州范氏乃宋代傑出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之次子范純仁的後裔,但時代邈遠,無法詳考。范氏第一代詩人范應龍,字雲從,其子范鳳翼,字異羽,子孫稱之為勛卿公,中進士,歷官至吏部文選司,有《范勛卿詩集》,是范氏家族中唯一的富裕詩人。他的兒子范國祿,字十山,是一位很有名望,但遭受迫害,過著流亡生活的大詩人,有《十山樓稿》。范國祿有位兄弟范國祐,也是詩人。范國祿的兒子范濂夫,名遇,縣丞,有一《陶園存今詩選》。濂夫之子夢熊,字君宰,諸生,君宰之子兆虞,字韶亭,諸生名《列通州志文苑傳》。兆虞之子崇簡,字完初,自號懶中,諸生,有《懶牛詩抄》。崇簡之子持信,字靜齋,諸生,是范當世的祖父。范當世除了保存了祖先的詩集外,將各代的詩稿,加以考證疏理,合為《通州范氏詩抄》五百十四篇。據他自述,「蓋自我之有家於通州於今五百年,一顯於明季,入國朝(按,指清朝)遂無復有位於朝列者,乃世貧賤以著書自興,歷年既多,雖無喪亂寇燹之災,散失亦略盡,其僅存者猶百數十卷。」(《范伯子文集·通州范氏詩抄序》),正因為如此,有張謇當年贈范當世之子蝸牛舍詩人范罕(字彥殊)「九代詩人八代窮」之詩句:
九代詩人八代窮,郎君十代衍家風。
懶牛尚遜蝸牛貴,三范憑開一范雄。
未肯台中依使相,卻來床下拜村翁。
杖藜屬葯終相待,勝日清尊且偶同。

『肆』 江蘇南通市有那些人文古跡和風景名勝

觀光游覽
http://ke..com/view/122339.htm
清末狀元張謇為代表的近代南通人開風氣之先,創造性地開展城市建設,使南通成為中國人最早按照先進理念規劃和建設的城市典範,15個全國第一造就了「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美稱。
截至2010年底,共有星級飯店97家,總量佔全省十分之一強;旅行社105家,A級景區31個,總量佔全省7.6%。全市現共有4A級景區五家,分別為: 南通濠河風景區、南通狼山風景區、南通博物院苑、南通珠算博物館、如皋水繪園。
濠河風景區
江風海韻,風光綺麗。30華里的濠河環抱古城,被國內外遊人譽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項鏈",正在規劃、開發的沿濠河博物館群將賦予通城更深的文化內涵。
狼山風景區
位於市區南郊的狼山風景區同樣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是江蘇省六大自然風景區之一,狼山列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自初唐擴建廣教寺以來,一直香火旺盛,聲名遠播。被稱為江海第一山,山高106.94米。狼山是佛教西方三聖之一的大勢至菩薩的道場,山上還供奉著惟一身披龍袍的大聖菩薩。位於狼山兩側的劍山、軍山、馬鞍山、黃泥山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新添了不少景點。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江蘇省南通城東南濠河之濱,由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晚清狀元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建成之初佔地35畝,藏品分天產、歷史、美術、教育四部,主要陳列於南館、北館等展館內,而大型文物標本則展示於室外。苑中廣植花草樹木、養殖珍禽鳥獸,與室內展品呼應,另有各種園林設施點綴其間,由此營造成一種高雅精緻而又輕松閑適的氛圍。這種館園結合的特色反映著創始者獨到的博物館理念。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通珠算博物館
南通珠算博物館坐落在風光綺麗的濠河之畔。博物館佔地30畝,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館藏珠算文物6000餘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珠算專題博物館。博物館主體建築新穎獨特、錯落有致,分博古鑒今館(展廳)、開心啟智園(少兒珠心算學校)和濱河風情區(景觀)三個部分。
如皋水繪園
300多年前,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與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在水繪園演繹了浪漫的愛情故事,到南通可別忘了去如皋觀賞徽派園林孤本——水繪園,品嘗董小宛親手創制的董糖。
百里縣區不乏尋幽探勝之地。海安的青墩文化遺址,如皋的水繪園和定慧寺,通州的文天祥南歸渡海亭,如東的"海上迪斯科"(踩文蛤)和"空中交響樂"(海濱放風箏),啟東的圓陀角觀日亭等名聞遐邇。
此外,南通海底世界也於2007年與大眾見面,獨特的海底風光,見證了江蘇第三個擁有海底世界城市的誕生。我市旅遊產品開發也取得長足進步,自駕車旅遊基地、休閑農庄數量增多,旅遊度假區初具規模,「河豚美食節」、「江海旅遊節」影響力日益擴大,旅遊產品體系更加豐富。
南通一流品質和美觀形態的人居及旅遊環境,位於市中心的濠河獨具城抱水、水擁城的絢麗風貌,獲「2005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伍』 南通有哪些歷史典故

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據古文化遺址考證,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境內海安青墩地區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今市區一帶,五代設郡,稱靜海。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築城,定名通州。宋天聖元年(1023年)改稱崇州,又名崇川。辛亥革命後,廢州設縣,稱南通縣,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1949年2月南通全境解放後,劃城區、狼山、天生港一帶建南通市,先後為蘇北行署、南通地區專署所轄,1962年改為省轄市。1983年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
人文薈萃,名賢輩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諸多名家在南通留下傳世之作和軼聞逸事。三國名臣呂岱、宋代傑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醫陳實功、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名人為南通歷史增色添彩。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以創辦第一所師范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綉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而佔有重要地位。江海大地還孕育了當代表演藝術家趙丹、國畫大師王個簃、著名數學家楊樂及20多位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
江風海韻,風光綺麗。市中心的濠河風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30華里的濠河環抱古城,被國內外遊人譽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項鏈」,正在規劃、開發的沿濠河博物館群將賦予通城更深的文化內涵。位於市區南郊的狼山風景區同樣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是江蘇省六大自然風景區之一,狼山列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自初唐擴建廣教寺以來,一直香火旺盛,聲名遠播。位於狼山兩側的劍山、軍山、馬鞍山、黃泥山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新添了不少景點。百里縣區不乏尋幽探勝之地。海安的青墩文化遺址,如皋的水繪園和定慧寺,通州的文天祥南歸渡海亭,如東的「海上迪斯科」(踩文蛤)和「空中交響樂」(海濱放風箏),啟東的圓陀角觀日亭等名聞遐邇。

雖然南通只有一千多年的建城史,但鹽業厚利卻促進了城市繁榮,城市規模也日益擴大,至明代時已成為蘇北的重要城市,後因隨著海灘淤漲,海岸線東移,海鹽業才開始衰落,但代之而起的植棉業的發展和家庭手工土布業的興盛,又使此地很快成了大宗棉花土布的集散中心,逐步成為一個重要的商業城市。1895年,清末狀元張謇回家鄉興辦大生紡織廠和大生企業集團,南通又成為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成為聞名遐邇的紡織城。現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家紡城!
南通現有我國最早創辦的師范學校(1902年)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通博物館(1905年),城周濠河環繞,狼山風景區主要由狼山、軍山、劍山等五山組成,沿江綿延近4公里,是中國八小佛教名山之一,是江蘇著名的旅遊觀光、休閑度假之地。名勝古跡有通州三塔、水繪園等。

南通風景名勝精選:

>>>狼山風景區<<<
在長江入海口的北岸邊,在一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狼山、劍山、軍山、馬鞍山、黃泥山濱江而立,五山秀麗多姿。站在五山之首的狼山上,舉目眺望,莽莽長江,霧靄茫茫,此為長江最寬處,北岸至南岸,江水寬約八九公里,宛如浩瀚大海,無邊無際。狼山,東西走向,北幽南暢,北麓沿邊懸崖峻壁,難以攀登;南坡平緩,易於上行。
古代,狼山原是長江入海口江水中的一個孤島,長年的泥沙淤積,便與江北岸連為一體。但山腳下依然留存下一條環山的清澈的「護山河」,並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玉帶河」,為狼山增添了一景。山上寺廟里有一副對聯:「江束四圍圓,潮平兩岸闊」。這有力地證實了此山原為「江心島」。古人巧喻此江心島之狼山為「美女梳頭」、「老衲坐禪」。真是詩韻優美,寓意深遠……
狼山景區有個迎客宗旨:先照遠,後照近。即先盛迎遠方貴客,爾後接待近處嘉賓。可見,狼山胸懷天下,先人後己,乃有聖賢之心。
寬大為懷的狼山,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代,此山有一隻白狼精,佔山為王,無惡不作,把個風光優美的青山糟蹋成荒山野嶺。一天,一位遠方雲游的年輕和尚累了,想藉此地歇歇。「這有何難?」白狼精心想,一個座位之地能有多大,便輕狂地瞟了和尚一眼,「你要借多大地方?」「不大,不大。有個袈裟大小的地方就可以。」「無妨,無妨。」白狼精見那袈裟不過三五尺大小,便爽快答應了。「老衲這里有禮,謝謝施主。」只見那雲游和尚揮起袈裟,往天上一撒,不料,那袈裟頓時飄飄灑灑散擴開去。如同一張無邊無際的大網,從天而降,把整個山全都罩在網內……白狼精見,慌了手腳,知道遇到法力無邊的仙人了,立即拜倒在地:「聖賢在上,受小人一拜!」白狼精算是知趣,自個兒捲起鋪蓋,讓出狼山。臨走,白狼精跪求道:「能否將此山叫狼山,也算給小人留個思念?」「老衲答應你。」
這位慈悲為懷的和尚,便是後來讓狼山興盛起來的大聖菩薩。由此,當地便留下了一句幽默有趣的後話:「大聖菩薩借狼山,有借無還。」
狼山頂上的廣教寺,寺門兩邊粗大的黑色圓柱上,書寫了一副氣吞山河的對聯:「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可見狼山氣勢之非凡。
步入寺院,登上大聖寶殿。大聖菩薩端坐堂上。大殿黑亮的圓柱上,可讀到詩聯一對:開門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大聖菩薩胸襟之大,如汪洋,似蒼穹……
千年古剎的廣教寺,殿宇雄麗,氣勢恢弘。環繞廣教寺的眾多景點,更是多姿多彩。北麓園內,山石奇絕,峰、岩、洞、石,頗負盛名。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墓、鑒真和尚遇難紀念塔、清康熙御書亭、摩崖石刻、平倭碑亭、軍山飛瀑、張謇銅像、三仙祠、關帝廟……風景萬千,令人心馳神往。怪不得,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於狼山留連忘返。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贊嘆道:「遨遊半是江湖裡,始覺今朝眼界開。」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游罷狼山,心潮澎湃,欣然揮毫:第一山。
這個聞名於世的狼山,其實高度並不高,只有海拔106.94米。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中國有四座佛教聖山:五台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另有八座佛象小名山,狼山即為八大佛教小名山之首,可與四大佛教聖山比名……站在狼山峰巔,眺望南通市。陽光下,城池璀璨耀眼,熠熠閃光。南通市不僅擁有「江海第一山」,還擁有「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美譽。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南通籍的清朝狀元張謇激於義憤,為挽救於危難中的中國,滿懷抱負,返回故里,興辦實業,創建學校;大搞文化、水利、交通建設,為今天的南通留下了近現代城市建設的科學格局。為此,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吳良鏞驚嘆南通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濠河風景區<<<
環繞南通城的濠河,被譽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項鏈」,是南通的驕傲。南通人民為有這一條歷史悠久、風景優美、國內現已罕見的濠河而自豪。
濠河 即古護城河、位於市區中心。濠河曲水回環,繞城而流,水面70萬平方米,景觀豐富,林木蔥郁。亭台橋榭掩映其間,畫舫遊艇盪漾水中。濠河周圍景緻薈萃。東南之濱有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還有南通三塔之冠文峰塔,登其高眺遠,可俯瞰南通全城。文峰塔院是市文聯,書畫院,藝術館所在地。與塔院毗鄰有南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專業研製刺綉等民間工藝品。與文峰塔一河之隔有我國第一座紡織專業博物館:紡織大觀園。三元橋畔新建的文峰公園,以自然風光與天然野趣倍受遊客青睞。西南濠河風景區,以原五公園為基礎興建,這里河面寬闊,碧波盪漾,是南通市的文化娛樂區。北首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寧寺、光孝塔。民謠"南通有三塔,角分四六八;兩塔平地起,一塔雲中插",所稱八角之塔即光孝塔。
>>>濱江公園風景區<<<
濱江公園總投入達1.8億元。南接龍爪園,緊靠長江,總佔地面積約375畝,是長江岸線上不可多得的天然景觀帶。根據規劃,整個公園由港口風情區、沿江風光區、休閑新天地、市井傳統文化區等四個區域組成。經過拋石護岸吹填土,將形成200畝腹地,向東南延伸至黃泥山、馬鞍山,與「山水間」體育公園接壤,形成壯闊的沿江新景觀。濱江公園是一處集觀光、游覽、休憩的臨江生態公園,遊客在此可以充分親近江水,體驗長江雄姿,觀賞山水田園風光。此處景點增強了五山風景區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創造了景區中央核心廣場和綠色活動走廊,同時,還增強了「生態原貌」資源,使得這一景區地帶形成為一個整體的臨江生態公園保護區。該公園包括港口風情區、江岸風光區、碧水金灘區、休閑新天地、濕地生態區、龍爪礁石區等
>>>蠣岈山<<<
座落在東灶港東北側的蠣岈山是一個天然兩棲生物島,因盛產牡蠣而聞名,據中科院、南師大科學家考察後認為淤泥質海岸出現如此規模生物礁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實屬罕見,為研究近二萬年以來中緯度古海洋提供了難得的,甚至是地球上唯一的觀照體。地理專家對其體表牡蠣殼測定證實它已有1540—1946年的歷史,其固著基及造礁可達數千年,甚至上萬年。整個蠣岈山似山非山,似島非島,由黃泥灶、泓西堆、大馬鞍、扁擔頭、十八跳等大小不等的60餘個牡蠣堆坨積而成,方圓6600畝,沙丘起伏,島上資源豐富,別有天地,整個蠣岈山奇觀可謂世上一奇。蠣岈山真奇妙,可謂:是山非山潮落登山天下奇景撲面來,有島無島汐潮離島海上壯觀踏浪去。在島上你可盡情飽覽大海風光,和大海零距離對話,任你在金沙灘上奔跑;若你躺在沙灘上休閑觀海、悠然自得、盡享自然風光,漁港觀光、海上休閑、蠣山探密、快艇擊浪、海上日出、灘塗采蛤、騾馬彩車等無不令你心馳神往。
>>>水繪園<<<
繪園位於如皋城東北隅,是國內著名的古園林之一。其特色「南北東西皆水繪其中,秋巒葩卉,一一掩映,若繪畫然」。加之明末才子冒襄(字辟疆)與金陵名妓董小宛的愛情故事在海內外廣為流傳,水繪園亦名聲遠播。1981年,我國著名古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來如皋水繪園游覽,即興填了《憶江南》詞一首「如皋好,信步冒家橋,流水幾灣縈客夢,樓台隔院似聞簫,往事溯前朝。」
>>>文峰公園<<<
三元橋東,文峰塔南,有一座以田園神韻取勝的公園,這就是1989年建成的文峰公園(原名長春園)。此園三面臨水,東邊與紡織博物館相連。佔地近10公頃,除園畔流過的濠河外,園內與濠河相通的河面就有3.3公頃,可謂「水包園,園包水」。文峰公園受人喜愛,不但是由於地理位置正處於「半村半廓」的濠河東南風景區,而且它本身造園藝術具有魅力,故而能吸引四方遊人,給人以美的享受。
>>>南通「園博園」<<<
「園博園」位於狼山與馬鞍山、黃泥山之間的長江邊,佔地達49公頃,總投資4.2億元,分江海風景區、靈山聖景區、西山懷古區、梅嶺攬勝區和園藝集萃區。第五屆省園博會於2007年9月20日在南通「園博園」開幕,本屆省園博會的主題為:「山水神韻江海風」,將展示13個省轄市經典景觀,包括南京的「梅林花雨」、南通的「映山澤鏡」、無錫的「泉月賞心」、常州的「聞香尋芳」、蘇州的「楓橋夜泊」、揚州的「三月煙花」、徐州的「西溪探源」、宿遷的「林靄秋雨」、淮安的「桑田村廬」、連雲港的「松石水灘」、鎮江的「西山徑幽」、鹽城的「澤地仙灘」和泰州的「翠園綠坡」,大多以各市知名景點為原型,結合「園博園」的地型地貌而構思建造的。
>>>體育會展中心<<<
南通體育會展中心工程是南通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設計功能最全、建設標准最高的現代化體育會展設施,總佔地6000畝,建築面積達150萬平方米。建成後,它將成為一座集各類競技體育比賽、全民健身休閑、商貿旅遊會展、大型文藝演出於一體的多功能體育會展中心。
該中心工程位於南通市新城區中心軸線南端、工農南路與平嗇園路交接處,緊鄰狼山風景區與在建的南通大學城。工程包括國內第一個可開閉頂體育場、具備體育比賽與會展雙重功能的體育館以及現代化的游泳館。
據悉,由日本全日新設計公司和同濟大學共同設計的開閉頂體育場擁有3萬個座位,所開啟面積為105米×1900米,這比2108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鳥巢方案」所開啟面積還要大三分之一,堪稱全國第一。同時擁有60000個座位和10000個展位的體育館,採用具有飄逸感的多曲線屋面,更增添了體育中心的現代氣息。位於體育館東側的游泳館共800個座位,可承擔國內國際的各類大型比賽。

南通名人簡介:
歷代人文薈萃,名賢輩出。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文學家在南通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和軼聞逸事。
三國名臣呂岱、明代名醫陳實功、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歷史名人均為南通籍人士。
當代表演藝術家趙丹、國畫大師王個簃、蛇葯專家季德勝以及數學家楊樂等20多位兩院院士也出自南通。
體育事業備受矚目,先後為國家輸送了林莉、趙劍華、張潔雲、周天華、葛菲、李菊、黃旭等一批體育名將,被國家體育總局譽為"世界冠軍的搖籃"。

今天,在全國中型城市中,南通更有許許多多的「第一」:二十多位院士、好幾位聞名的大畫家(袁運生、袁運甫兄弟等等)、二十多個世界冠軍、主跨橋長達1088米的世界最大最長的鋼索斜拉橋――蘇通大橋……屈指一數,在全國地縣級市中,在各個行業里,南通居然擁有70多個全國第一,有的甚至是世界第一。真是奇跡的「故鄉」!尤其令人振奮的是「百歲老人之最」。據說,全國有4000多位百歲老人,南通居然擁有400多人。
南通為長江金三角的北角。南通大橋通車後,可與大上海連為一體,只需一個多小時便可到達。如今,上海與崇明島之間,已在長江江底開鑿江底隧道。而南通與崇明島之間也正在計劃架設長江大橋……明天,這個流金淌銀的南通市,將是座開掘不盡的金山……

南通江海交匯的壯觀,長壽健身的神奇,花園城市的幽雅,江海河鮮的美味,無不傳遞著春的信息;南通近期推出了「江海之旅、文博之旅、冠軍之旅、教育之旅、長壽之旅」五條特色旅遊線路,歡迎您來品味南通。

『陸』 南通有哪些著名文化遺產

南通市是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地區之一,傳統美術和傳統手工技藝類的刺綉、扎染、藍印花布、色織土布、紅木雕刻、板鷂風箏等一大批非遺項目,在全省乃至全國獨樹一幟、影響深遠。5月26日,「五月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暨江蘇省工藝美術「藝博杯」大獎賽在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拉開帷幕,一批列入國家和江蘇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作品在該校藝術展廳集中展出。其中,絲毯、緙絲、扎染、刺綉、藍印花布、絲綢剪貼等傳統紡織工藝品令人嘆為觀止。
南通藍印花布是全國首批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它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工藝保存完善,技術水平高超,社會影響范圍甚廣。南通有手紡手織布十分著名,又有江海平原盛產藍草,故許多農戶備有「小青缸」,自我染布備用。南通藍衣花布以青白著稱,近代以通州二甲保留較好。它以花紋精美,又富有民俗文化內容名揚四方。由於眾多藍衣花布藝人不斷創新,現代藍衣花布更加精美,製成的旅遊工藝品設計巧妙,製作工藝精細,包裝也十分精美,故受到社會各界歡迎。

緙絲是中華民族最傳統的一種經緯交織的特種工藝品,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南通緙絲的出現也有千年歷史,比蘇州緙絲還要早幾百年。緙絲的經典工藝就是通經斷緯,實質上就是在經面上用各種色塊進行有機的填補,並用幾種特殊技法如戧、搭梭等把各種色塊鏈接起來,形成一副完美的作品,緙絲融絲織工藝技巧於一身,榮稱「織中之聖」。
南通是亞洲著名的扎染之鄉,其扎染工藝豐富精彩為世人羨慕。其防染色結扎方法有數十種之多,有鉤針結扎、手縫結扎、手捏結扎和機械結扎等不同工藝。染色方法亦各有巧妙,有冷染、熱染、吊染等多種技法。故扎染製成品上圖花紋千變萬化各不相同。特別富有詩意。其色彩斑斕多姿的艷麗圖紋,最適宜女子製作高檔時裝禮服、旅遊工藝品和家庭裝飾用品。扎染染色的燃料選擇很廣,其中還有高檔產品不用化學染料的染色。它單獨使用傳統的草木和天然礦物質製成燃料,它染色既鮮艷又環保,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產品在日本、韓國、東南亞最受歡迎。

南通手織壁掛絲毯產地如皋,絲毯織造工藝精緻至極,其圖案精美,色彩層次豐富,色間過渡微妙,故織成的圖案美麗飽滿,又由於它的圖案紋樣常採用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所以藝術價值更高,深受國內外各界人士青睞,許多珍貴作品在國外藝術大賽中榮獲大獎,有些還被國際組織和著名博物館收藏。如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就收藏了一副長沙娜創作的《和平之春》絲毯。
絲綢剪貼是南通特產,它是在傳統的絨貼畫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間貼採用了絲綢錦緞為原料,根據作品內容,從許多不同的絲織錦緞面料中,去尋找合適的一塊塊面料,將其剪下拼貼成畫面。由於其剪貼精微細致,絲綢織錦中的圖案又豐富了作品內容,故作品如刺綉般高貴。南通絲綢剪貼一問世,就受到工藝美術界重視,多次在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中獲獎,不少作品曾被送到國外巡迴展出,受到世界人民贊譽。

『柒』 南通的歷史有多長時間

5000餘年前就有人類氏族部落,南通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

南通境內成陸最早的西北部為揚泰崗地外緣,5000餘年前就有人類氏族部落,南通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其餘大部分區域為近2000年間海中沙洲逐步漲接而成。

隋以前,今南通市區一帶逐漸成洲,始稱「壺豆」(後又稱胡逗洲),洲上多流人,以煮鹽為業。稍東有南布洲,東北方向有扶海洲,各大沙洲均為海陵(今泰州)屬地。

東晉義熙七年(411),在今海安、如皋一帶置寧海、如皋、臨江、蒲濤4縣,屬南兗州(今揚州)。南朝宋泰始七年(471),析寧海縣西部另立海安縣,不久撤銷,轄境復歸寧海縣,後並入海陵縣。

五代十國時期,今南通一帶為割據政權南唐控制。南唐保大十年(952),升海陵縣如皋場為如皋縣。後周顯德五年(958),設置靜海軍,後改通州,始築州城,時領靜海、海門2縣。

宋代,通州一度稱崇州、崇川,隸屬淮南東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通州升為通州路;至元二十二年(1285),恢復為州,屬揚州路,領靜海、海門2縣。

1949年1月,海門、啟東全境解放;2月2日,南通全境解放;2月3日,南通市人民政府成立,駐建設路1號辦公。1953年1月,重建江蘇省,南通市改為省轄市,同時建有南通區。1983年3月,南通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原行署所轄6縣統一由南通市領導,實行市管縣體制。

(7)南通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南通,位於中國東部海岸線與長江交匯處,長江入海口北翼,與上海市隔江相望,是江蘇唯一同時擁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線城市。陸域面積8001平方千米,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處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山水旅遊城市,以「中國近代第一城」著稱的歷史文化名城。

下轄如東縣,海安、如皋、啟東、海門4市,崇川、港閘、通州3區及富民港辦事處(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全國 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沿海城市之一,為全國有影響力「紡織之鄉」「建築之鄉」「教育之鄉」「體育之鄉」「文博之鄉」「長壽之鄉」「平安之鄉」「新僑之鄉」。

先後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中國服務外包風采城市等榮譽。2017年,南通市常住人口 730.5萬人。

『捌』 南通是歷史文化名城么

歷史文化名城,起碼有兩個要求:1、有一定歷史淵源;2、在歷史上對中國文化有一定貢獻。所以南通是算不上的,而只能稱為近代城市。但再過多少年,她就是了。

『玖』 南通的家鄉歷史

南通,簡稱「通」來,古自稱通州,別稱靜海、崇州、崇川,江蘇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1],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現代化港口城市[2]。截至2020年7月,全市轄3個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總面積800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31.8萬人,城鎮人口498.4萬人,城鎮化率67.1%。[3][4]
南通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蘇東南部,東抵黃海、南瀕長江[5],是揚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門戶城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6],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千米,「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7]」,被譽為「北上海」 。
南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師范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綉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8]

閱讀全文

與南通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