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冉氏發展歷史

冉氏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0 23:59:11

1. 冉姓的由來

冉姓主要出自姬姓,羋姓,以及高辛氏,另有羌族改姓的一部分冉氏和土家族的冉氏。

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後裔。

文王第十子季載,武王封之於聃(今河南新鄭,一說為四川茂縣),稱聃季載,其後世子孫以封邑名為姓,去耳旁為冉姓。

2、源於羋姓。

羋姓來源有兩支。

其中一支出自,出自楚國叔山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後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祖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另一支出自戰國時期秦國太後羋八子之弟魏冉,魏冉亦稱秦穰侯,是秦國宣太後羋八子的異父弟弟。

在魏冉的後裔子孫中,有冉氏、魏氏、羋氏、陶氏等,以先祖名字或封邑名稱為姓氏的,都世代相傳至今。

3、傳自高辛氏(即帝嚳)。

《元和姓纂》記載,帝嚳當時是炎帝部落聯盟首領,由八個大部落組成了屬下聯盟,冉氏部落也是其中之一。冉氏部落族人世代為冉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4、源於羌族,來自漢朝西南方位的夷冉國。

據《漢書·顏師古注》所載,唐時四川夔州(今重慶奉節)、開州(今重慶開縣)土著多此姓,皆冉 種(冉 為漢時西夷所建古國,其後或以冉為姓)。

5、源於土家族。

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曾經推行過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土家族一部分人流改為漢姓冉氏,也有漢族人融入土家族時帶入冉姓,世代相傳至今,今鄂、川、湘交界地域的土家族中多有冉氏。

(1)冉氏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冉姓的名人有很多。

1、孔子的弟子。

孔子的弟子冉求,字子有,春秋時魯國陶(今山東定陶)人,有治政之術,列政事科,曾為季氏宰。孔子的弟子冉季,字子產,春秋時魯國陶(今山東定陶)人。孔子弟子冉孺,字子魯,唐贈紀伯,宋封臨沂侯。

2、十六國時後趙大臣冉瞻。魏郡內黃(今屬河南)人,石虎養子。有勇力,驍猛善戰,以功累遷為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

3、十六國時冉魏建立者冉閔。

冉閔幼果銳,善謀策,勇力絕人。穆帝永和五年,季龍死,他利用石氏內亂,奪取後趙政權,建立魏國,史稱冉魏,冉氏唯一皇帝。三年後,為前燕所敗,被俘而死。

4、清朝冉覲祖。

冉覲祖字永光,清朝時中牟人,康熙舉人,是清初著名作家,對理學有深刻研究。在主持嵩陽書院期間,講解他自己所作的《為學大指》以及《天理主敬圖》,學者雲集。後以進士授檢討,歸主請見書院,卒年82歲。著有《五經四書評說》、《詩文雜著》等20餘。

5、清朝冉楠

冉楠,字行雲,生卒年不詳。相傳唐朝貞觀年間人,是古代罕有的探險家,少年曾游歷阿拉伯,高麗等國,中年後,組織一百多人駕船沿印度洋環游諸國。

據說曾達到今天的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等地,曾著書《行雲西遊記》,後在日本海遭遇大風暴,無人知其所終。

6、清四川白蓮教義軍首領之冉天元。

冉天元通江縣人。綽號「掃地王」,嘉慶元年(1796年)隨其叔冉文儔在通江王家寨舉義,嘉慶四年,冉文儔犧牲,繼任元帥。嘉慶五年在江油被俘,死於成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冉姓

2. 冉姓起源於什麼

一、 姓氏起源 1、 出自高陽氏,是帝嚳之後,帝嚳為炎帝部落首領,其下由八個部落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文王第十子季載,武王封之於聃(今河南新鄭,一說為四川茂縣),稱聃季載,以有令名於天下而輔佐成王。其後世子孫以封邑名為姓,去耳旁為冉姓。 3、 出自楚國叔山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後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祖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二、 郡望堂號 【郡望】 武陵郡:漢高帝置,治所義陵,在今湖南省漵浦縣南。 魏郡:漢高帝置,治所鄴縣,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 【堂號】 "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氣量寬宏,沉默重厚,孔子誇他有人君風度,"可使南面"。 "迎聖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謙遜,多才多藝,知兵,任左統帥,大敗齊師,將流亡在外14年的孔子迎回魯國。 三、 歷史名人 冉季載: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弟季載於聃。因他有馴行,周公就舉他為周司空,輔佐周成王,有令名於天下。 冉耕:孔子弟子,字伯牛,唐贈鄆侯,宋封東平侯,加封鄆公。 冉雍:孔子弟子,字仲弓,唐贈薛侯,宋封下邳公,改封薛公。 冉求:孔子弟子,字子有,即冉有,春秋時魯國人,唐贈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因為冉求做了季孫氏的家臣,幫助季孫氏發展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所以孔子對他極其不滿,聲稱冉求不再是他的學生,要他的學生"鳴鼓而攻之"。 冉孺:孔子弟子,字子魯,唐贈紀伯,宋封臨沂侯。 冉季:孔子弟子,字子產,一字子達,魯人。唐贈東平伯,宋封諸城侯。 冉閔:魏郡內黃(今屬河南)人,字永曾,小字棘奴,晉朝將軍。以善戰著名。他父親冉瞻就是當時有名的將軍,勇猛善戰,沖鋒在前。冉閔除繼承父親勇猛的武藝外,還善用計策,智勇雙全,曾任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季龍敗於昌黎,閔軍獨全。及敗梁犢後,威名彌振。永和六年(350年)自立為王,改元永興,國號魏,史稱冉魏,公元350—352年在位。在位兩年多,為慕容恪所擒,誅死。時有羯胡暴孽,殘害漢民,先有驅數十萬漢丁修林苑甲兵,死傷遍野之舉(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後有奪漢女四萬入後宮肆意凌辱之行。漢兒冉閔為羯主石虎之義子,忍辱偷生三十載,一朝得機,旦夕間盡滅羯胡二十餘萬,及至遭群胡圍攻,其首戰以一千漢騎破胡騎七萬,再戰以漢軍八萬破眾胡聯軍十二萬,三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三萬,四戰又有以步卒八千敵慕容鮮卑鐵騎十萬竟十戰十捷之績!廉台決戰,冉閔騎朱龍,持矛戟,沖入鮮卑重軍,手刃三百餘人,及至馬倒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其後鮮卑王慕容俊斬閔首於遏陘山,慕容俊遣使祭祀,追謚閔為武悼天王。 冉覲祖:字永光,清朝中牟人,康熙舉人,是清初著名作家,尤對理學有深刻研究。在主持嵩陽書院期間,講解他自己所作的《為學大指》以及《天理主敬圖》,學者雲集。後以進士授檢討,歸主請見書院,卒年82歲。著有《五經四書評說》、《詩文雜著》等20餘種。 冉楠:字行雲,生卒年不詳。相傳唐朝貞觀年間人,是古代罕有的探險家,少年曾游歷阿拉伯,高麗等國,中年後,組織一百多人駕船沿印度洋環游諸國。據說曾達到今天的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等地,曾著書《行雲西遊記》,後在日本海遭遇大風暴,無人知其所終!

3. 冉姓的歷史悠久嗎

埃及和中國都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中國有5000多年度文明
埃及的話也應該差不多

4. 冉姓氏的來源

來源 冉姓來源有五:1、出自姬姓。據《姓氏考略》、《姓氏尋源》等所載,周文王第十子季載,封於冉(一作聃,故城在今湖北荊口縣那口城),春秋時滅於鄭,子孫以國為氏,或說聃去耳為冉。2、據《元和姓纂》所載,相傳高辛氏(即帝嚳)之後有冉姓。3、據《元和姓纂》所載,春秋時楚大夫叔山冉之後,以名為氏。4、據《漢書·顏師古注》所載,唐時四川夔州(今重慶奉節)、開州(今重慶開縣)土著多此姓,皆冉 種(冉 為漢時西夷所建古國,其後或以冉為姓)。5、出自他族。漢時西夷冉 族,居於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一帶,其族人以族名為姓;今鄂川湘交界地域之土家有此姓。 歷史 得姓始祖 冉季載。名載,字季。西周王族,周文王第十子,武王同母弟,最少。武王克商滅紂後,大封諸侯,將其少弟封於冉。因季載有善行,成王時被舉為司空,主管軍事,成為周王室的重臣,他輔佐成王,廣有令名,是周初著名的王室領導。他的後代,以其封國為氏,稱冉姓,並尊冉季載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古冉國所在地有眾多版本,有說在今湖北荊口,有說在今湖北荊門,也有河南平輿、河南開封、四川茂縣之說。雖眾說紛紜,但我們通過冉姓在周初得姓之後的當時史料判斷,整個冉姓家族卻主要是活動於現在的山東境內。在春秋時代,至聖先師孔子的眾多弟子中,就有五名冉姓弟子,並稱聖門五賢。他們是:冉求、冉孺、冉雍、冉耕、冉季,個個出類拔萃,千古流芳,而且他們五人統統都是魯國人,是故後世冉姓郡望有東魯之說。歷秦漢以降,冉姓人逐漸由山東播遷於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等北方大地,並有一支山東冉氏家族播遷到湖南的漵浦等地繁衍,後昌盛為當地大族,古代此地屬武陵郡,故後世冉姓有以武陵為其郡望堂號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繁衍於今河北臨漳的冉姓也呈現出族大人眾的興旺局面,昌盛為冉姓魏郡郡望。其中在十六國時期建立過魏國的冉閔便是此一郡望之傑出代表。另據《華陽國志校注》所載,夔州、開州西南夷首領多冉姓。唐宋之際,還有夔州雲安(今重慶雲陽)人冉實、冉祖雍父子以及巴東(今重慶奉節)人冉安昌見諸史冊。唐末五代時,有重慶之冉姓播遷貴州。宋末元初,北方冉姓已播遷於今安徽、江蘇、江西、湖北、湖南等長江中下游省份。明初,山西冉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南、湖北、陝西、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地。明末滿清軍隊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銳減,以後的湖廣填四川,有湖北、湖南之地的冉姓遷於今四川、重慶。清康乾年間以後,有河北、河南、山東之冉姓闖關東進入東北。 如今,冉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重慶兩地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冉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另貴州、河北亦多此姓,上述四地之冉姓約佔全國漢族冉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九。 [編輯本段]郡望堂號 冉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東魯郡,泛指今山東濟南、泰安、兗州等地;2、武陵郡,漢代置郡,治所在義陵(故城在今湖南漵浦南),轄境相當今湖北長陽、五峰、鶴峰、來鳳等縣,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貴州東部及廣西三江,龍勝等地;3、魏郡,漢代置郡,治所在鄴縣(故城在今河北臨漳西南),轄境相當今河北武安以南,涉縣以東,山東冠縣以西,河南滑縣以北地區。 [編輯本段]堂號 堂號:「南面」、「武陵」、「迎聖」等。 宗族特徵 1、冉姓分出了沈姓,沈姓又分出葉姓。2、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所載,明清兩代冉姓進士共計十四名,其中四川、重慶兩地有六名,河北三名,貴州兩名,河南三人均為中牟人,這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當今冉姓分布之特徵。 名人精粹 冉求: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有治政之術,列政事科,曾為季氏宰。冉季:字子產,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以德行稱,後得惡疾而亡。冉雍:字仲弓,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出身貧寒,有德行。孔子以為可任諸侯治民之官,後曾為季氏宰。冉孺:一作冉儒,字子魯,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敏於學。勤於問。冉瞻:魏郡內黃(今屬河南)人,十六國時後趙大臣,石虎養子。有勇力,驍猛善戰,以功累遷為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冉閔:冉瞻子,十六國時冉魏建立者。幼果銳,善謀策,勇力絕人。穆帝永和五年,季龍死,他利用石氏內亂,奪取後趙政權,建立魏國,史稱冉魏。三年後,為前燕所敗,被俘而死。冉安昌:巴東(今重慶奉節)人,唐代大臣。隋末據巴東,高祖初歸唐,為招尉使,官至潭州都督。冉實:夔州雲安(今重慶雲陽)人,唐代官吏。弱冠登進士第,累遷並府參軍。中八科舉,授綿州司戶,轉揚府倉曹。又舉四科,除益州導江令。所任有能名,官至河州刺史。其子冉祖雍亦出身進士,官至刑部侍郎,後因倡飲省中,被賜死。冉琎、冉璞,播州(今貴州遵義)人,宋代名士。兄弟二人同俱文武才,辟召不起。余玠安撫四川,築招賢館以禮士,兄弟倆遂去進見,為畫築城釣魚山之策,後果賴之。冉通:四川萬縣(今重慶萬州區)人,明代官吏。洪武三十年二甲第三名進士,官兵科都給事中。面折廷諍,頗有直聲。好學問,讀書不輟。冉覲祖:河南中牟人,清代學者。康熙二年鄉試第一,康熙三十年三甲第十三名進士,授檢討。有《四書五經詳說》、《陽明疑案》、《正蒙補訓》等。冉文儔:四川通江人,清代白蓮教徒。嘉慶元年起事,聚眾數萬,為通江藍號元帥,轉戰川東、北。三年後,在一次突圍中陣亡。其侄冉天元繼為元帥,繼續反清,部眾盛時達十萬以上,攻殺清軍猛將朱射斗,與諸部首領大會南充,威震一時,後在江油被德楞泰所擒,遇害於成都。

5. 哪位曉得「冉」姓的來歷呀曉得家譜的更好!謝謝了喲!

一、姓氏源流
冉(Rǎn)姓源出有三:
1、出自高辛氏,是帝告之後,帝告為炎帝部落首領,其下由八個部落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以邑名為氏。據《姓氏尋源》記載,文王第十子季戴,武王封之於[冉阝](Nuó 音挪,在今湖北省荊門縣一帶)邑,稱[冉阝]季戴,以有令名於天下而輔佐成王。其後世子孫以封邑名「冉阝」為姓,後去邑旁為冉姓。
3、出自楚國叔山氏,以父名為氏。據《元和姓纂》記載,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後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父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父名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得姓始祖:季載。據《姓氏尋源》記載,周文王的兒子季載被封於[冉阝Nuó]邑,他的子孫後代以地名去邑旁為氏,稱為冉氏。而《元和姓纂》則記載說,冉氏是春秋時期楚國大夫叔山冉的後代。我國公認的冉氏家族的始祖,就是周文王的第十位王子冉季載。根據史書的記載,武王駕崩,年幼的成王繼位,輔政周公就把弟弟季載舉為司空,同心協力輔佐年幼的侄子,冉季載的賢名傳遍天下。冉氏於周朝初年得姓以後,主要活動於琅琊一帶,即現在的山東省境內。春秋時代就有許多姓冉的人出於魯國。望族居於武陵郡,就是現在的湖南省漵浦縣南。故季載是冉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冉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冉姓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第十個兒子名叫季載,是個很有才乾的人。他的哥哥周武王打敗紂王,建立西周以後分封天下各路諸侯,將他封在[冉阝]邑(亦做冉,在今湖北省荊門縣一帶),稱為冉季載。冉季載的後代就以封地名[冉阝]去邑旁作為姓氏,稱為冉氏,世代相傳,是今天冉姓的最早起源。春秋時候楚國有個人叫叔山冉,在朝廷裡面做官,家族很昌盛,他的後代中有的以叔山為姓氏,有的以他的名冉字為姓氏,這是今天冉姓的又一起源。

三、歷史名人
冉 求:中國儒學者,即冉有,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是孔子的學生,少於孔子29歲,列孔門政事科。因為冉求做了季孫氏的家臣,幫助季孫氏發展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所以孔子對他極其不滿,稱為:「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賦。」又說「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聲稱冉求不再是他的學生,要他的學生「鳴鼓而攻之」。唐開元年間封「徐侯」,宋又封「彭城公」,後又改稱「徐公」。
冉 雍:中國儒學者,孔子弟子。字仲弓,春秋魯人,列於孔門德行科。父為賤人,但雍極有德行,孔子稱為「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孔子極稱雍曰:「雍也可使南面。」唐開元年間封「薛侯」,宋隔又封「下邳公」,後又改稱「薛公」。
冉 耕:字伯牛。春秋莫魯國人,孔子弟子。唐開元年間封「鄆侯」,宋追封為「東平公」,後又改稱「鄆公」。
冉 孺:孔子弟子。姓冉,名孺,字子魯,春秋末魯國人。少孔子50歲。唐開元年間封「紀伯」,宋又封「臨沂侯」。
冉 季:孔子弟子。姓冉,名季,字子產,春秋末魯國人。唐開元年間封「東平伯」,宋又封「諸城侯」。
冉 閔:字永曾,東晉十六國晉朝將軍,魏國(公元350-352年)的建立者。他父親冉瞻就是當時有名的將軍,勇猛善戰,沖鋒在前。冉閔除繼承父親勇猛的武藝外,還善用計策,智勇雙全,曾任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季龍敗於昌黎,閔軍獨全。及敗梁犢後,威名彌振。永和六年(350年)自立為王,改元永興,國號魏,史稱「冉魏」。在位兩年多,為慕容恪所擒,誅死。
冉 澤:四川省江北縣(現重慶市江北區)人,1912年出生。父親是貧苦農民,他7歲開始打豬草、喂豬 、拾柴、挖樹根、采野菜。8歲父親到重慶一家小飯店當燒火工,冉澤和母親也到了重慶,他白天拾破爛,晚上跟父親學做篾製品。 13歲時,他在中共辦的一間貧民夜校讀了兩年書。後來冉澤在一家鞋店當學徒,因不堪師傅的欺辱,離開了鞋店。他向親戚借了些錢,當上了走鄉串鎮的貨郎。1933年,他在賣貨的路上,遇到紅9軍和四川軍閥打仗,他扔下貨物,和紅軍戰士一起沖進敵陣,憑一根扁擔,繳獲了一支步槍,參加了紅軍,在紅9軍27師81團3營當戰士。冉澤歷任排長、中隊長、營長、團長、作戰科長、軍分區參謀長。1943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圍攻長春時,他是東野獨立9師的參謀長,作為我方代表之一,兩次和長春守敵代表談判,終於兵不刃血。他後來擔任42軍155師參謀長 。建國後,冉澤任廣西軍區後勤部長,他曾到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班學習,1954年畢業後,擔任41軍副軍長、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冉澤1964年晉為少將。獲叄級八一勛章、叄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冉季載: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弟季載於冉。因他有馴行,周公就舉他為周司空,輔佐周成王,有令名於天下。
冉覲祖:字永光,清朝中牟人,康熙舉人,是清初著名作家,尤對理學有深刻研究。在主持嵩陽書院期間,講解他自己所作的《為學大指》以及《天理主敬圖》,學者雲集。後以進士授檢討,歸主請見書院,卒年82歲。著有《五經四書評說》、《詩文雜著》等20餘種。
此外,冉姓名人還有:春秋時代孔子的眾多弟子中,就有冉姓弟子,像冉求、冉季、冉耕、冉雍等人。除孔子弟子之外。清代有經學家冉永光……等,都是出類拔粹的。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武陵郡:漢高帝置,治所義陵,在今湖南省漵浦縣南。
魏 郡:漢高帝置,治所鄴縣,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當於今天山東省東南部諳城、臨沂、膠南一帶。
2、堂號
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氣量寬宏,沉默重厚,孔子誇他有人君風度,「可使南面」。
迎聖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謙遜,多才多藝,知兵,任左統帥,大敗齊師,將流亡在外14年的孔子迎回魯國。

============================================================

【冉姓宗祠通用對聯】

〖冉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帝嚳;
望出武陵。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冉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勤學好問;
多藝博聞。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冉孺,字子魯,孔子弟子,少孔子50歲,以勤學好問聞名。下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居政事科。孔子曾說他:「冉求多才多藝,管理政事有什麼困難呢?」後做大夫季氏的家宰。

讜篪奏響;
惡畫圖形。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宋代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俱有文才,朝廷屢次徵召,都不願做官。後來,余玠任四川安撫使,築招賢館以禮賢下士,兄弟二人前往拜謁,被任為郎官,為余玠所信任、依賴。「篪」(Chí 音池),古管樂器名,用竹子製成,單管橫吹,用於雅樂。

-----------------------------------------------------------------

〖冉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聖門五賢士;
蜀郡兩郎官。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冉雍、冉孺、冉耕、冉季、冉求,都是孔子弟子(見上題頭《三、歷史名人》介紹)。下聯典指宋代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事典(見上一聯聯釋)。

鳴琴答空谷;
散步卧松林。
——清·冉正岳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詩人冉正岳《清溪納涼》詩集句聯。冉正岳,四川酉陽人。

-----------------------------------------------------------------

〖冉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通毅謀深,威望彌振;
政通人和,頌聲懋奕。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游擊將軍冉閔,字永曾,善謀策,通力絕人。歷位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屢立戰功,威聲彌振。宿將莫不憚之。下聯典指宋代內江令冉虛中,取前令善政次第舉行之。政通人和,頌聲懋奕。

爾公爾侯,濟濟聖門高弟;
允文允武,彬彬賢館異才。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有冉雍等聖五賢。皆孔子的得意門生。下聯典指宋代播州才人冉琎、冉璞兄弟二人,俱有文武才,辟召不起。余玠安撫四川,築招賢館以禮士,琎兄弟聞之,謁玠,為畫築城釣魚山之策,後果賴之。

拜將封侯,父子韜略齊備;
獻策不仕,兄弟文武雙全。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都督冉瞻,驍猛多力,歷官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其子冉閔,位游擊將軍,見注1。下聯典指宋代播州才人冉琎、冉璞兄弟二人事典。

============================================================

附錄一:【冉氏家規】

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義,有傷風化。
祠宇整修,春秋祭祀,毋致失期廢弛,有違祖訓。
各宗墳墓,山林界止,毋致缺祀失管,有被占據。
讀書尚禮,交財尚義,毋致驕慢嗇吝,有玷家聲。
富勿自驕,貧勿自賤,毋致恃富疾病,有失大禮。
婚姻擇配,朋友擇交,毋致貪慕富豪,有辱宗親。
周窮恤匱,濟物利人,毋致慳吝不為,有乖禮體。
珍玩廳巧,喪家斧斤,毋致貪愛蓄藏,有遺後患。
冠婚講禮,稱家有無,毋致襲俗浮奢,有乖家禮。
房舍如式,服飾從儉,毋致僭侈繁華,有於例禁。

凡我族,如有不肖子孫玷辱祖宗,必須公同告廟出族,以全清白家風。然系萬不得已之事,須鄭重,慎經率。各 開後:
大不孝者,出。如罵詈父母、奪產、養之類 大不悌者,出。如罵伯叔、毆辱兄嫂、凌虐弟侄之類為盜賊者,出。 為奴僕者,出。 為優伶者,出。 為皂錄者,出。妻女淫亂不制者,出。 盜賣祭產者,出。 盜賣蔭樹墳石者,出。
以上十有犯者,族長傳單通知合族會集,告於祖廟,吊齊各譜,削去名字,祠墓不得與祭。但須確有實據,眾論僉同,方准出族。如其傳影響,總宜容隱。所謂罪疑惟輕,以存厚道。凡有過失,另當酌其輕重,以示罰。

-----------------------------------------------------------------

附錄二:【冉氏族規十條】

以下十條,不過僅舉大略。教家之道,千條萬緒,非言語文字能罄述。然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為父兄者不可不知,欲求好子孫,末有不自賢父兄培植而來者也。教子之方,莫要於讀書。必能讀書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進取成名。登科、發甲,固視乎命運。然超瓊所識科甲中人,其家三世讀書而發始達者,十居八九;若先世目不識丁,而其身崛起田間,至登甲、乙榜者,百中僅一二焉。俗語所以胡「書讀三世發「之言也。茲所定族規十條,皆幼時聞於吾祖、吾父,所以教吾兄弟者之言。即族祖南村公、族叔宇喧公平日所以教族人者,亦末嘗不同。故纂而存之,刊之於譜,願與族之子弟,世世共遵守之。或有遺漏及應添立規條,異日重重刻時,固可增入。

奉祖先
水源木本,理不可忘。但思身所自來,則由吾父而吾祖,一一追溯,雖十世、百世固不得以為遠也。奉先思孝,古訓昭垂,帝王且然,況大夫、士庶哉。吾家自遠祖以來所立家規:凡先世考妣生日、忌辰,家中必當設祭之禮歲首、歲除、端午、中秋亦如之。新歲暨清明,必相率掃墓,古人所謂上冢也。各家無論老幼,必當親詣墓前,行三叩首禮。雖大風雨雪,不得憚勞。此鄉族所同,子孫宜永永循守。庶幾因時感慕,不至忘春露、秋霜、之恩乎。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但有心知,亦可共明此理也。

孝父母
屬毛離里,懷抱恩深;擇傅延師,劬勞念切。苟或不孝,禽獸何別。但不孝匪一端,如《孟子》言,世俗所謂不孝者五,大略該之。而好貨才防、私妻子,尤為鄉俗通弊,不可不以為切戒。至於違犯教令,律有明條。凡子孫於父母及父母,罵者罪即絞決;毆則斬決;殺者凌遲處死。例禁森嚴,雖下愚亦當知畏。苟念生我、鞠我、撫我、育我之德,則服勞、致敬、就養,無方天性所流,自有不能已者,何至尚有忤逆哉。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須預為教戒,俾知悛改。庶免釀成梟 ,貽累族人。

和兄弟
長枕大被,天子且然;讓棗推梨。昔人稱美。但人家兄弟,當幼小時無不十分友愛。其後之不睦者,大抵因 妻子、爭財產而已。抑或此貧彼富,有求莫應,若秦、越人之相視 。同氣參商,半皆由此。夫一父之子,即非同胎共乳,有前後嫡庶之別,亦屬一氣所生。骨肉至親,尚成嫌隙,子孫尤而效之,有不破家者乎?堂從兄弟,尚宜和睦,況在同氣乎?族中宜互相教戒,共篤友於,則出入怡怡,家風不隕,亦同宗之光矣。

睦宗族
貴貴賢賢,義無偏詘親親長長,分有常伸。凡子姓之分支,皆祖宗之一脈。尊卑之分,軼然不淆。長幼之情,藹然相浹。喜則相慶,憂則相吊。貧弱之一,富實者宜時周恤之。愚魯之徒,賢智者時教導之。總以相扶、相助為念。至干尊長,尤不得與卑幼戲謔,致為有識者所笑。此吾鄉之陋俗,不可不切戒矣。

和鄉鄰
歲時款洽,誼篤比鄰;患難扶持,世稱會里。我先世以忠厚傳家,凡屬子孫,務必謙虛樂易,與人無爭。不得恃血氣以凌人,逞奸詐以滋事,徒害鄰里,終累身家。若有不肖子弟,恃強恃詐,或倚仗族人之勢,欺侮鄉黨者長輩亟戒責。尤宜念睦 任恤之風,實為古道,待人務從乎厚,處世毋涉乎驕。至於修橋、補路、拯溺、救飢、恤寡、 孤、勸善、教不能諸事,凡有益於桑梓者,量力行之。生長聚族之邦,其亦共有所賴也夫。

教子弟
子弟以讀書明理上。為父兄者必延聘名師,慎擇益友,俾得朝夕漸摩,學問有所成就。遇則掇科取第,不遇亦不不失為通人。光前裕後之圖,計莫逾此。其有資質不能讀,及力不能讀者,則為農、為工、為商,即佣雇營生,亦屬正業。總當責以勤儉,教以安分,令其學為好人,切不可任令游手好閑,習致敗壞家聲。至於富貴之家子弟,性質即 有琰劉,亦當以師為約束 ,切鐵驕養溺愛,終受必家之富。所謂子孫雖愚,經書不可讀也。

戒習染
習俗之壞人子弟,事不一端。其顯者則嫖也、賭也、灑也、煙也、而近年尤有入會、結盟等惡習也。江湖無賴隨處煽誘,年輕子弟每為所牽。輕則有玷行為,重則顯干法紀,其禍不可勝言。 即 輕薄之行,狷利之語,戲謔、罵詈、欺誕 、狂佻,市井 惡少情形,為大雅所深鄙,亦 當引為切戒。至於干預詞訟,習以為能,亦非立身之道,歇若不人公門之為愈乎。又隸卒賤役,例不準其子孫與考,凡族中子弟雖至貧困,應不準當差。違者黜之勿齒。

獎名節
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潛德幽光,豈容湮沒.族中如有孝子、悌弟 、義夫、節婦,確有實跡 未經旌獎者,應由族人備錄行狀,會眾覆實,聯名舉報,或請匾額,或請旌表。斯亦一族與有榮焉之事,不可不知。

慎婚嫁
玉潔冰清,固稱佳偶;荊釵布裙,不失良姻。凡族姓為男配,為女擇婚,必須清白之家,門戶相當者,方許聯姻。不得貪圖財物,輕信冰人,不辨薰蕕,苟且作合。萬一誤結朱陳,使日後兒女竟不齒於鄉曲,深為可惜。嗣後,如有不分良賤,不論可否,與奴隸娼優等為姻者,合族公屏之,不復與齒。

急賦稅
踐土食毛,自應輸賦;急公好義,豈許逋糧。況國家惟正之供,按季徵收,如額而止,先後不免。何苦延挨觀望,伺候公庭 ,自取鞭撲耶?凡吾族於本戶地丁漕糧各項,須依期投納。即近年籌餉捐輸,亦朝廷萬不得已之舉,亦不可逾延拖欠。庶催科不擾,門戶晏如,豈非樂事?至佃田耕種,亦宜早納年租。荒歉求減,必須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勸導,諭以急公。此所謂國課早完,自得至於樂者也。

-----------------------------------------------------------------

附錄三:【冉氏族禁六條】

以下六條,僅就其大者言之,皆斷斷不可有之事。又如族中婦女,不幸夫故孀居,自宜以守節為貴。然此非可強自他人,惟既經改醮,即非本族之婦,古人所謂「出則與廟絕者」也。雖有子孫,譜中必削其名氏。續修之日,概不許刊入。其餘亦概以族禁為准。至於亂宗一事,關系尤重。查《例》載:「無子者,許令同宗昭穆相當之侄承繼.先盡同父周親,次及大功、小功、緦麻。如俱無,許擇立遠房為嗣。」又有「於昭穆相當親族內,擇賢擇愛,聽從其便」之例。是立嗣,總以同宗為准。其乞養異姓義子,以亂宗族者,有「杖六十、其子歸宗」之律。吾族二百餘年以來,尚末聞有此弊端,自當永遠為法。如有螟蛉乞養、出自異姓者,雖不能絕其往來,而其名及所後子孫,則概不入譜。嗣後修譜時,務當嚴守勿易。倘徇情遷就,即屬不肖子孫,必遭祖宗陰殛。慎之,志之。

禁當差
皂、快、壯各班,門子、禁、卒、捕投、仟作、皆統名之曰「隸」,例不準考,本族子孫不得充當。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為匪
盜必干誅,竊亦罹罪,誘拐等事,均犯科條,辱宗甚大。族中子孫,不得有犯。違者,預行逐出,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入會
哥老、添弟等名,及江湖放飄、結盟、拈香,皆匪徒所為,顯干法紀。族中子孫,不得聽其引誘,致罹重咎。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從教
白蓮、聞香、燈花等名目,屢奉嚴禁,皆系妖言,近年尤實繁有徒。或傳自遠方,或起自內地,總之不可學習、信從。族中子孫,惟宜守孔孟之規,勿為邪說所誘。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出家
釋老之宗,流傳雖久,而為僧、為道,則已棄父母,何論祖宗。族中子孫,不得甘於削發、易服。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自賤
優伶等諸樂戶、生、旦、凈、丑、末,均系下流,而娼妓更無論矣。族中子孫,宜世保清白,不得自甘下賤。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輩分:
永裕廣禎瑞,崇隆啟懋光。

(註:也有的排作「文武正大瑞,崇興啟錫光」)

毅胤晉恆泰,開元衍慶長。

朝廷順有志,國家英勤堂。

(註:「家」也有排作「位」)

祖德流芳遠,文武世代揚。

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75032

冉氏宗祠
http://xz8.2000y.net/mb/2/ReadNews.asp?NewsID=356358

6. 冉這個姓氏的起源

一、 姓氏起源
1、 出自高陽氏,是帝嚳之後,帝嚳為炎帝部落首領,其下由八個部落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文王第十子季載,武王封之於聃(今河南新鄭,一說為四川茂縣),稱聃季載,以有令名於天下而輔佐成王。其後世子孫以封邑名為姓,去耳旁為冉姓。
3、 出自楚國叔山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後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祖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二、 郡望堂號
【郡望】
武陵郡:漢高帝置,治所義陵,在今湖南省漵浦縣南。
魏郡:漢高帝置,治所鄴縣,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
【堂號】
"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氣量寬宏,沉默重厚,孔子誇他有人君風度,"可使南面"。
"迎聖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謙遜,多才多藝,知兵,任左統帥,大敗齊師,將流亡在外14年的孔子迎回魯國。

三、 歷史名人
冉季載: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弟季載於聃。因他有馴行,周公就舉他為周司空,輔佐周成王,有令名於天下。

冉耕:孔子弟子,字伯牛,唐贈鄆侯,宋封東平侯,加封鄆公。

冉雍:孔子弟子,字仲弓,唐贈薛侯,宋封下邳公,改封薛公。

冉求:孔子弟子,字子有,即冉有,春秋時魯國人,唐贈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因為冉求做了季孫氏的家臣,幫助季孫氏發展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所以孔子對他極其不滿,聲稱冉求不再是他的學生,要他的學生"鳴鼓而攻之"。

冉孺:孔子弟子,字子魯,唐贈紀伯,宋封臨沂侯。
冉季:孔子弟子,字子產,一字子達,魯人。唐贈東平伯,宋封諸城侯。

冉閔:魏郡內黃(今屬河南)人,字永曾,小字棘奴,晉朝將軍。以善戰著名。他父親冉瞻就是當時有名的將軍,勇猛善戰,沖鋒在前。冉閔除繼承父親勇猛的武藝外,還善用計策,智勇雙全,曾任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季龍敗於昌黎,閔軍獨全。及敗梁犢後,威名彌振。永和六年(350年)自立為王,改元永興,國號魏,史稱冉魏,公元350—352年在位。在位兩年多,為慕容恪所擒,誅死。時有羯胡暴孽,殘害漢民,先有驅數十萬漢丁修林苑甲兵,死傷遍野之舉(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後有奪漢女四萬入後宮肆意凌辱之行。漢兒冉閔為羯主石虎之義子,忍辱偷生三十載,一朝得機,旦夕間盡滅羯胡二十餘萬,及至遭群胡圍攻,其首戰以一千漢騎破胡騎七萬,再戰以漢軍八萬破眾胡聯軍十二萬,三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三萬,四戰又有以步卒八千敵慕容鮮卑鐵騎十萬竟十戰十捷之績!廉台決戰,冉閔騎朱龍,持矛戟,沖入鮮卑重軍,手刃三百餘人,及至馬倒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其後鮮卑王慕容俊斬閔首於遏陘山,慕容俊遣使祭祀,追謚閔為武悼天王。
冉覲祖:字永光,清朝中牟人,康熙舉人,是清初著名作家,尤對理學有深刻研究。在主持嵩陽書院期間,講解他自己所作的《為學大指》以及《天理主敬圖》,學者雲集。後以進士授檢討,歸主請見書院,卒年82歲。著有《五經四書評說》、《詩文雜著》等20餘種。
冉楠:字行雲,生卒年不詳。相傳唐朝貞觀年間人,是古代罕有的探險家,少年曾游歷阿拉伯,高麗等國,中年後,組織一百多人駕船沿印度洋環游諸國。據說曾達到今天的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等地,曾著書《行雲西遊記》,後在日本海遭遇大風暴,無人知其所終!

冉子耕

7. 冉氏的由來

8. 冉姓的歷史淵源有誰知道


一、 姓氏起源來
1、 出自源高陽氏,是帝嚳之後,帝嚳為炎帝部落首領,其下由八個部落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文王第十子季載,武王封之於聃(今河南新鄭,一說為四川茂縣),稱聃季載,以有令名於天下而輔佐成王。其後世子孫以封邑名為姓,去耳旁為冉姓。
3、 出自楚國叔山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後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祖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4、按史冉本鳳姓,顓頊生稱,稱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吳回。重為高辛氏火政,是謂祝融以罪誅其弟,吳回復為火政。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曰樊,曰惠連,曰錢,曰來言,曰安季,曰季連。六人皆有後,各分為數姓。安季為曹姓,曹挾於邾,為邾附庸,其支食邑於冉,遂為冉氏。魯穆公改邾為鄒,遂為魯之鄒人。故山東渭河實發跡之所,陝西京兆乃住止之區,而黃之麻城孝感又其官寄遷寓之地耳。

9. 冉氏家族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冉(Rǎn)姓源出有三:
1、出自高辛氏,是帝告之後,帝告為炎帝部落首領,其下由八個部落組成,其中有冉姓。世代姓冉。
2、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裔,以邑名為氏。據《姓氏尋源》記載,文王第十子季戴,武王封之於[冉阝](Nuó 音挪,在今湖北省荊門縣一帶)邑,稱[冉阝]季戴,以有令名於天下而輔佐成王。其後世子孫以封邑名「冉阝」為姓,後去邑旁為冉姓。
3、出自楚國叔山氏,以父名為氏。據《元和姓纂》記載,春秋時期,楚國有大夫叔山冉,其後代形成兩支,一支仍以父姓為叔山氏,一支以父名為姓,稱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得姓始祖:季載。據《姓氏尋源》記載,周文王的兒子季載被封於[冉阝Nuó]邑,他的子孫後代以地名去邑旁為氏,稱為冉氏。而《元和姓纂》則記載說,冉氏是春秋時期楚國大夫叔山冉的後代。我國公認的冉氏家族的始祖,就是周文王的第十位王子冉季載。根據史書的記載,武王駕崩,年幼的成王繼位,輔政周公就把弟弟季載舉為司空,同心協力輔佐年幼的侄子,冉季載的賢名傳遍天下。冉氏於周朝初年得姓以後,主要活動於琅琊一帶,即現在的山東省境內。春秋時代就有許多姓冉的人出於魯國。望族居於武陵郡,就是現在的湖南省漵浦縣南。故季載是冉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冉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冉姓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第十個兒子名叫季載,是個很有才乾的人。他的哥哥周武王打敗紂王,建立西周以後分封天下各路諸侯,將他封在[冉阝]邑(亦做冉,在今湖北省荊門縣一帶),稱為冉季載。冉季載的後代就以封地名[冉阝]去邑旁作為姓氏,稱為冉氏,世代相傳,是今天冉姓的最早起源。春秋時候楚國有個人叫叔山冉,在朝廷裡面做官,家族很昌盛,他的後代中有的以叔山為姓氏,有的以他的名冉字為姓氏,這是今天冉姓的又一起源。
三、歷史名人
冉 求:中國儒學者,即冉有,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是孔子的學生,少於孔子29歲,列孔門政事科。因為冉求做了季孫氏的家臣,幫助季孫氏發展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所以孔子對他極其不滿,稱為:「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賦。」又說「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聲稱冉求不再是他的學生,要他的學生「鳴鼓而攻之」。唐開元年間封「徐侯」,宋又封「彭城公」,後又改稱「徐公」。
冉 雍:中國儒學者,孔子弟子。字仲弓,春秋魯人,列於孔門德行科。父為賤人,但雍極有德行,孔子稱為「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孔子極稱雍曰:「雍也可使南面。」唐開元年間封「薛侯」,宋隔又封「下邳公」,後又改稱「薛公」。
冉 耕:字伯牛。春秋莫魯國人,孔子弟子。唐開元年間封「鄆侯」,宋追封為「東平公」,後又改稱「鄆公」。
冉 孺:孔子弟子。姓冉,名孺,字子魯,春秋末魯國人。少孔子50歲。唐開元年間封「紀伯」,宋又封「臨沂侯」。
冉 季:孔子弟子。姓冉,名季,字子產,春秋末魯國人。唐開元年間封「東平伯」,宋又封「諸城侯」。
冉 閔:字永曾,東晉十六國晉朝將軍,魏國(公元350-352年)的建立者。他父親冉瞻就是當時有名的將軍,勇猛善戰,沖鋒在前。冉閔除繼承父親勇猛的武藝外,還善用計策,智勇雙全,曾任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季龍敗於昌黎,閔軍獨全。及敗梁犢後,威名彌振。永和六年(350年)自立為王,改元永興,國號魏,史稱「冉魏」。在位兩年多,為慕容恪所擒,誅死。
冉 澤:四川省江北縣(現重慶市江北區)人,1912年出生。父親是貧苦農民,他7歲開始打豬草、喂豬 、拾柴、挖樹根、采野菜。8歲父親到重慶一家小飯店當燒火工,冉澤和母親也到了重慶,他白天拾破爛,晚上跟父親學做篾製品。 13歲時,他在中共辦的一間貧民夜校讀了兩年書。後來冉澤在一家鞋店當學徒,因不堪師傅的欺辱,離開了鞋店。他向親戚借了些錢,當上了走鄉串鎮的貨郎。1933年,他在賣貨的路上,遇到紅9軍和四川軍閥打仗,他扔下貨物,和紅軍戰士一起沖進敵陣,憑一根扁擔,繳獲了一支步槍,參加了紅軍,在紅9軍27師81團3營當戰士。冉澤歷任排長、中隊長、營長、團長、作戰科長、軍分區參謀長。1943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圍攻長春時,他是東野獨立9師的參謀長,作為我方代表之一,兩次和長春守敵代表談判,終於兵不刃血。他後來擔任42軍155師參謀長 。建國後,冉澤任廣西軍區後勤部長,他曾到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班學習,1954年畢業後,擔任41軍副軍長、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冉澤1964年晉為少將。獲叄級八一勛章、叄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冉季載: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弟季載於冉。因他有馴行,周公就舉他為周司空,輔佐周成王,有令名於天下。
冉覲祖:字永光,清朝中牟人,康熙舉人,是清初著名作家,尤對理學有深刻研究。在主持嵩陽書院期間,講解他自己所作的《為學大指》以及《天理主敬圖》,學者雲集。後以進士授檢討,歸主請見書院,卒年82歲。著有《五經四書評說》、《詩文雜著》等20餘種。
此外,冉姓名人還有:春秋時代孔子的眾多弟子中,就有冉姓弟子,像冉求、冉季、冉耕、冉雍等人。除孔子弟子之外。清代有經學家冉永光……等,都是出類拔粹的。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武陵郡:漢高帝置,治所義陵,在今湖南省漵浦縣南。
魏 郡:漢高帝置,治所鄴縣,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當於今天山東省東南部諳城、臨沂、膠南一帶。
2、堂號
南面堂:孔子弟子冉雍,氣量寬宏,沉默重厚,孔子誇他有人君風度,「可使南面」。
迎聖堂:孔子弟子冉求,性謙遜,多才多藝,知兵,任左統帥,大敗齊師,將流亡在外14年的孔子迎回魯國。
============================================================
【冉姓宗祠通用對聯】
〖冉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帝嚳;
望出武陵。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冉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勤學好問;
多藝博聞。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冉孺,字子魯,孔子弟子,少孔子50歲,以勤學好問聞名。下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居政事科。孔子曾說他:「冉求多才多藝,管理政事有什麼困難呢?」後做大夫季氏的家宰。
讜篪奏響;
惡畫圖形。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宋代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俱有文才,朝廷屢次徵召,都不願做官。後來,余玠任四川安撫使,築招賢館以禮賢下士,兄弟二人前往拜謁,被任為郎官,為余玠所信任、依賴。「篪」(Chí 音池),古管樂器名,用竹子製成,單管橫吹,用於雅樂。
-----------------------------------------------------------------
〖冉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聖門五賢士;
蜀郡兩郎官。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人冉雍、冉孺、冉耕、冉季、冉求,都是孔子弟子(見上題頭《三、歷史名人》介紹)。下聯典指宋代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事典(見上一聯聯釋)。
鳴琴答空谷;
散步卧松林。
——清·冉正岳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詩人冉正岳《清溪納涼》詩集句聯。冉正岳,四川酉陽人。
-----------------------------------------------------------------
〖冉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通毅謀深,威望彌振;
政通人和,頌聲懋奕。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游擊將軍冉閔,字永曾,善謀策,通力絕人。歷位北中郎將游擊將軍,屢立戰功,威聲彌振。宿將莫不憚之。下聯典指宋代內江令冉虛中,取前令善政次第舉行之。政通人和,頌聲懋奕。
爾公爾侯,濟濟聖門高弟;
允文允武,彬彬賢館異才。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有冉雍等聖五賢。皆孔子的得意門生。下聯典指宋代播州才人冉琎、冉璞兄弟二人,俱有文武才,辟召不起。余玠安撫四川,築招賢館以禮士,琎兄弟聞之,謁玠,為畫築城釣魚山之策,後果賴之。
拜將封侯,父子韜略齊備;
獻策不仕,兄弟文武雙全。
——佚名撰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都督冉瞻,驍猛多力,歷官左積射將軍,封西華侯。其子冉閔,位游擊將軍,見注1。下聯典指宋代播州才人冉琎、冉璞兄弟二人事典。
============================================================
附錄一:【冉氏家規】
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義,有傷風化。
祠宇整修,春秋祭祀,毋致失期廢弛,有違祖訓。
各宗墳墓,山林界止,毋致缺祀失管,有被占據。
讀書尚禮,交財尚義,毋致驕慢嗇吝,有玷家聲。
富勿自驕,貧勿自賤,毋致恃富疾病,有失大禮。
婚姻擇配,朋友擇交,毋致貪慕富豪,有辱宗親。
周窮恤匱,濟物利人,毋致慳吝不為,有乖禮體。
珍玩廳巧,喪家斧斤,毋致貪愛蓄藏,有遺後患。
冠婚講禮,稱家有無,毋致襲俗浮奢,有乖家禮。
房舍如式,服飾從儉,毋致僭侈繁華,有於例禁。
凡我族,如有不肖子孫玷辱祖宗,必須公同告廟出族,以全清白家風。然系萬不得已之事,須鄭重,慎經率。各 開後:
大不孝者,出。如罵詈父母、奪產、養之類 大不悌者,出。如罵伯叔、毆辱兄嫂、凌虐弟侄之類為盜賊者,出。 為奴僕者,出。 為優伶者,出。 為皂錄者,出。妻女淫亂不制者,出。 盜賣祭產者,出。 盜賣蔭樹墳石者,出。
以上十有犯者,族長傳單通知合族會集,告於祖廟,吊齊各譜,削去名字,祠墓不得與祭。但須確有實據,眾論僉同,方准出族。如其傳影響,總宜容隱。所謂罪疑惟輕,以存厚道。凡有過失,另當酌其輕重,以示罰。
-----------------------------------------------------------------
附錄二:【冉氏族規十條】
以下十條,不過僅舉大略。教家之道,千條萬緒,非言語文字能罄述。然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為父兄者不可不知,欲求好子孫,末有不自賢父兄培植而來者也。教子之方,莫要於讀書。必能讀書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進取成名。登科、發甲,固視乎命運。然超瓊所識科甲中人,其家三世讀書而發始達者,十居八九;若先世目不識丁,而其身崛起田間,至登甲、乙榜者,百中僅一二焉。俗語所以胡「書讀三世發「之言也。茲所定族規十條,皆幼時聞於吾祖、吾父,所以教吾兄弟者之言。即族祖南村公、族叔宇喧公平日所以教族人者,亦末嘗不同。故纂而存之,刊之於譜,願與族之子弟,世世共遵守之。或有遺漏及應添立規條,異日重重刻時,固可增入。
奉祖先、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和鄉鄰、教子弟、戒習染、獎名節、慎婚嫁、急賦稅
-----------------------------------------------------------------
附錄三:【冉氏族禁六條】
以下六條,僅就其大者言之,皆斷斷不可有之事。又如族中婦女,不幸夫故孀居,自宜以守節為貴。然此非可強自他人,惟既經改醮,即非本族之婦,古人所謂「出則與廟絕者」也。雖有子孫,譜中必削其名氏。續修之日,概不許刊入。其餘亦概以族禁為准。至於亂宗一事,關系尤重。查《例》載:「無子者,許令同宗昭穆相當之侄承繼.先盡同父周親,次及大功、小功、緦麻。如俱無,許擇立遠房為嗣。」又有「於昭穆相當親族內,擇賢擇愛,聽從其便」之例。是立嗣,總以同宗為准。其乞養異姓義子,以亂宗族者,有「杖六十、其子歸宗」之律。吾族二百餘年以來,尚末聞有此弊端,自當永遠為法。如有螟蛉乞養、出自異姓者,雖不能絕其往來,而其名及所後子孫,則概不入譜。嗣後修譜時,務當嚴守勿易。倘徇情遷就,即屬不肖子孫,必遭祖宗陰殛。慎之,志之。
禁當差
皂、快、壯各班,門子、禁、卒、捕投、仟作、皆統名之曰「隸」,例不準考,本族子孫不得充當。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為匪
盜必干誅,竊亦罹罪,誘拐等事,均犯科條,辱宗甚大。族中子孫,不得有犯。違者,預行逐出,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入會
哥老、添弟等名,及江湖放飄、結盟、拈香,皆匪徒所為,顯干法紀。族中子孫,不得聽其引誘,致罹重咎。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從教
白蓮、聞香、燈花等名目,屢奉嚴禁,皆系妖言,近年尤實繁有徒。或傳自遠方,或起自內地,總之不可學習、信從。族中子孫,惟宜守孔孟之規,勿為邪說所誘。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出家
釋老之宗,流傳雖久,而為僧、為道,則已棄父母,何論祖宗。族中子孫,不得甘於削發、易服。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禁自賤
優伶等諸樂戶、生、旦、凈、丑、末,均系下流,而娼妓更無論矣。族中子孫,宜世保清白,不得自甘下賤。違者,屏勿齒,譜削其名。
★冉氏家族簡介
中國歷史上,一個本來應該被重重描上一筆的家族——冉氏家族卻由於諸多方面的歷史原因幾將被歷史淹沒了,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作為冉氏後人不僅對此感到悲哀,也更被一種沉重的責任感壓得幾乎喘不出氣來,不是拿自己曾經輝煌的先祖們在人們面前炫耀藉此沾光,也不是為了編造一段子虛烏有的家族史為自己貼金,我僅想在此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多年來家族史研究方面所獲取的點滴知識讓大家有所了解。
冉氏家族在歷史上的貢獻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在春秋戰國時代,冉氏先祖在儒學方面的貢獻。其二,中國歷史上最豪勇最傑出的英雄--北魏皇帝冉閔,在漢民族最黑暗的歷史時期--東晉末年,漢族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對漢民族的延續作出的歷史貢獻。雖然第二個貢獻最大,但是由於冉閔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漢民族被一些兇悍的少數民族殘殺到無法生存(包括江南東晉統治區),人員大幅度減少,幾乎過半,北方和中原地區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人淪為奴隸,土地被掠奪,家園被毀的情況下,採取了極端的手段--民族韌殺政策,讓整個最強悍的中原地區勢力最強大的胡羯民族在歷史上消失,使得他在中國歷史上成了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原因是他先隨父親被後趙的石勒俘虜暫獲生存積蓄力量有違中華民族正史上虛偽的節烈宣教,又被那些虛榮的歷史學家以不迎合所謂的漢民族固有的寬容性列入另類;還因為他出生低微,又是敢於背叛最高統治者的代表人物,以後的中國歷史上那些忘本的統治階層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採取愚民政策對他不僅不加褒揚,還對他採取醜化和弱化影響的手段,以至於在中國歷史上少了他應有的幾頁,僅僅作了一些簡單介紹,關於這些,我計劃將來搜集夠充分的資料,專門寫一本書詳細介紹,在這里,先介紹第一個方面。
冉氏家族
如果上溯冉氏起源,據說源自周文王十子,從姬姓,傳十七代,封為曹叔(負責治理今山東菏澤地區的行政長官,有待考證),封地在冉,自此取冉為姓。
春秋末年,冉氏父子兄弟十多人師從孔子,最著名的五人,他們分別是冉耕(字伯牛、長門祖)、冉雍(字仲弓、二門祖)、冉求(字子有、三門祖)、冉孺(字子孺、冉求之長子)、冉季(字子產,冉雍次子,筆者二世祖),另外還有冉孟(一說冉猛、冉雍長子)、冉烈等,他們為儒家學說的創立和儒家學派的發展壯大作出了相當的貢獻,自此,與孔氏家族和儒家學派結緣。在過去,人們根據儒家典籍和有關歷史記載,將儒家學派的先人這樣描述:最高層次:孔子;第二層次:四聖,顏曾思孟(其中,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孟子是子思的學生);第三層次:十二哲,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冉仲弓、宰我、子貢、冉子有、季路、子游、子夏、曾參、子張,十二哲包括四聖中二聖,其實是孔子學生中最出色的,他們是儒家諸多典籍編寫的主要參與者。他們在過去文廟中列孔子左右。第三層次:二十四賢,也就是比較著名的儒家弟子,對儒家學說和儒家學派的發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分別被後世統治者追封過先賢某子的,比如子孺和子產被封為先賢冉子。這些人多被後世統治者追封為侯,比如,子孺被唐代追封為臨沂侯,明代追封為公爵。他們位列十二哲之後,居文廟東西廡。第五層次:有名者七十二人,其實近百人,分別在典籍中或歷史資料中提到名字的,其中包括四配和十二哲,冉氏家族中有冉耕、冉雍、冉求、冉猛、冉烈等五人。所以,冉氏家族的祖廟中多有這樣的對聯:一門五子從聖,十哲三賢列科。
冉氏族譜跟孔氏族譜一樣,是至今保留最為完好的族譜之一,每一代男性後裔全部入譜,除了少數因戰亂遷徙或者因災避難無法取得聯系的之外,沒有任何的間隔和遺漏,輩分一點不亂,並且明確規定冉姓後裔決不允許通婚,包括冉姓子孫因出繼他人而改姓的都有詳細記載。據我們的家的家譜記載,我們是二門冉雍的後代,因有典籍中寫有這樣一句:子曰:雍者,簡也。所以,我們的堂號叫「敬簡堂」,一方面表示我們這些後世子孫要崇尚節約,也表示我們是二門冉雍的後代。據記載我們的六十五世(到我為七十五世,到現在已有八十三世人出生)之前多為儒生(從教)和從政,也算是儒學傳家吧。
因與孔氏家族和儒家學派的源緣,冉姓各堂長門多次隨孔孟曾顏幾大家族被統治冊封,到清代為世襲五經博士、翰林學士,至今我們河南夏邑一支還保留有皇帝封贈的杏黃旗一面,出視該旗可以免徵皇糧和不拉兵車、不出徭役,據說在解放前還可以用呢,就是那些強梁好漢見了我們的旗子也不敢下手,在民國初期,我們這一帶土匪橫行,到現在流傳著其他姓氏「借旗」之說。我們二門冉姓跟山東曲阜孔家和山東鄒城孟家一樣,我們有我們的冉府、冉林、冉廟,在山東菏澤西南十五華里有仲公廟,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保存完好;山東菏澤城郊有冉府遺跡,毀壞時間較早;山東定陶(屬荷澤地區)有冉林,多次遭戰火和人禍破壞,文革中被挖掘,現在比較荒涼,保護不好。
冉氏後人在全國任何一個省份都有,其中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天津、四川最多,長門冉伯牛後裔多南遷,四川冉姓為巴南八大姓之一,人口眾多;二門冉仲弓之後多在山東、河南、安徽、河北;三門冉子有後裔多在山東、河北、天津、山西等地方最多;不過,由於太多原因,冉姓各堂子孫散居全國各地很多,也有很多已經說不清自己的堂號和世系,最近一個多世紀,海外冉姓後裔也不少。
冉姓子孫為了保持姓氏的純正,冉姓所用任何雜役僕人一律不象其他姓氏一樣隨冉姓,所以,冉姓不象其他姓氏一樣有太多的雜支。在歷史上,冉姓曾遭兩次重創,其一,由於冉姓後裔多為儒生,曾遭到秦始皇的大肆迫害;其二,冉閔所帥部隊多為家鄉子弟兵,而且在那個時代姓氏的號召力相當重要,冉姓子弟參軍太多,失敗後自然遭到殺戮過多。由於以上兩個原因,冉氏後裔總人數不是太多,近一百萬人。
冉氏家族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但是,元明以後沒有多少人因在政治和學術上有一定成就而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可是,不甘寂寞勇於進取的冉姓子孫們在努力著奮進著。
冉氏家族和孔氏家族
同為敗落貴族後裔,同是魯國人,為冉氏父子跟孔子歷史性的結合提供了條件,冉伯牛和冉仲弓應該跟孔子年齡幾乎同齡,學術上的差別讓他們走進孔子學生的行列,兩人性情敦厚謙遜,虛心好學,修為高,所以,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他們兩人比較被看重,所以在十二哲排位也很可前,眾多文獻典籍的記載中,孔子很少把他們當學生看,對他們的一些學術見解很尊重。冉子有稍小一些,在眾多弟子中間學術造詣很高,這是歷史記載中認定了的,而且,孔子讓他主持政事科(孔子把學術分為四科),足見孔子對他的器重。子孺和子產作為三兄弟的後輩,自然比孔子小許多,但是,由於他們的學術成就和品行,他們也成為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至於他們的交往,我略舉一些事例如下:
典籍載: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斯人而有斯疾耶?斯人而有斯疾也!(看重)
典籍載:子曰:雍者,簡也。(褒揚)冉姓二門稱為「敬簡堂」。
典籍載:孔子把學術分為四科,冉子有主政事科,政事問答子有最佳。(曲阜孔子精華苑有載)
典籍載:顏子可以舉一反十,子孺可以舉一反三,樊遲只能舉三反一,由於子孺天資聰慧,又愛好睡覺,就出現了一個故事: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孺子不可教也。
曲阜孔廟孔子一生活動簡介石碑栽:子產是一個很有作為的政治家,博學多聞,品德高尚,威信相當高,人們很尊重他,雖然他是孔子的學生,孔子很尊重他,由於他三十多歲就死了,孔子很悲傷,親自撰文和主持儀式祭奠他,並且傷心和痛苦很長時間。
論語和其他典籍中,冉氏父子五人的名字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幾個之一。
冉氏先人的妻子姓氏中,曾、顏、孟、孔出現頻率相當高。
在清朝乾隆皇帝賜予孔姓三十輩輩分之後,曾、顏、孟、冉也先後被同樣賜予相同的輩分(希言公彥承,宏文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凡祥,令德惟純佑,欽紹念顯揚),只是同樣的輩分這幾姓要低於孔姓的輩分,幾家被同樣賞賜世襲五經博士、翰林學士。
各地文廟的塑像中的十二哲塑像中冉耕(字伯牛、長門祖)、冉雍(字仲弓、二門祖、筆者正祖)、冉求(字子有、三門祖)和二十四賢塑像中子孺、子產的存在。
冉姓祖廟上的對聯大多為:一門五子從聖,十哲三賢列科。
……
可以這樣說,冉氏家族和孔氏家族在孔子那個時代關系相當密切,否則,他們不會父子十多人師從孔子,並且在眾多著述中多次提到他們的名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冉氏家族也因為世代業儒和從政跟孔氏家族和儒家學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並且一辱俱辱,一榮俱榮,冉氏家族也以有這些聯系而感到自豪。可是,不知道當今的文獻中很少提及兩個家族的關系,包括我曾經去曲阜拜謁三孔的時候,孔氏後人居然對此一無所知,甚至在孔子七十七代孫女孔德懋女士的孔氏家族介紹文章中,整整一本書提到了四聖卻沒有提及冉氏家族一個字,孔子精華苑中的介紹中僅僅提到了冉求,跟孔氏家族有牽連的名人介紹中一些歷史上不太知名沒有多少建樹的曾顏孟家族中人都有所介紹,卻沒有冉氏家族一人,當時,我沉默了,或許由於冉氏家族的敗落,或許由於孔氏家族的院牆越來越高阻隔了他們與外界的聯系?當我游完三孔,隔著大成殿的窗戶向里翹望三位祖先的塑像時,我著實有了一種羞辱感,難道冉氏家族自豪了七十多代人的東西僅僅是自我安慰的默默自語,難道冉氏家族因為沒有值得榮耀的祖先而自攀高門?多年來的聖潔感沒有了,原來聖人門前也是講究勢利的,沒有「勢」和「利」是什麼都不必講的,可是,我又沒有什麼辦法把那些典籍中帶有我祖先名字和我們姓氏的文字摳掉,也無法把自己的祖宗從大成殿和各地的文廟中請回家裡去,我內疚自己讓祖先們在那裡受屈辱卻無能為力,只好在背後悄悄告訴冉姓後裔們:清醒一點吧,別再抱著聖人的大腿不放了,該大家奮發了。

10. 關於冉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的作文

關於齊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我們班有個姓齊的人叫做齊宏碩,在生活中,也有許多姓齊的人。學了第6單元,我們想姓氏是一門文化,於是我們就為他的姓做了一次調查。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齊姓的書籍和報刊,上網瀏覽。
2.通過網路,搜集齊姓的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體內容
上網齊姓的來源出自姜姓,以國名為氏春秋時衛國有大夫名齊子,本為姬姓,其名不可考,齊子為其字。其子孫以祖父之字命姓,成為齊姓一支。歷史上武都氏族有齊氏,如齊萬年即是。
上網歷史上的齊姓名人有齊白石,齊牧冬,齊明,齊天覺,齊季若,齊唐齊泰齊已,齊明……
上網齊姓的人口數量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上網齊姓的故事齊白石的故事:一次,齊白石精心畫了兩幅畫:一幅是《耕牛圖》,意思是像牛一樣老老實實耕讀在硯池裡;一幅是《蘭竹園》,蘭氣飄溢,意思是虛心學習永不驕傲。他將這兩幅畫掛在室內,又寫了一個條幅,上面寫著「甑zeng屋」兩個大字。意思是說可以吃得飽了,不像以前那樣鍋里總是空空的了,心裡也踏實了。齊白石61歲定居北京後,為了永遠不忘這段艱辛學畫生涯,他又在自己的住處布置了一間屋,取名「甑屋」,在匾額上寫著:「余未成年時喜寫字,祖母嘗太息曰:『汝好學,惜來時走錯了人家。俗語雲:三日風,四日雨,哪見文章鍋里煮!明朝無米,吾兒奈何!』後二十年,余嘗得寫真潤金買柴米,祖母又曰:『哪知今日鍋里煮吾兒之畫也。』匆匆餘六十一矣,猶賣畫於京華,畫屋懸畫於四壁,因名其屋為甑,其畫作為熟飯以活余年,痛祖母不能同餐也。」這是齊白石賣畫養家的真實寫照。

閱讀全文

與冉氏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