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文化發展歷史

文化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0 09:28:04

① 企業文化發展歷程

實際上,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思想發展的衍生品,是經濟學家與管理學家對企業現存的管理意識,理念,哲學,價值現等實踐活動進行概括,總結與分析,從而高度理論化,系統化,然後再用於指導企業實踐活動,因而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思想,理念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為此,我們研究企業文化就必須深入研究企業管理思想與理論的發展脈絡。 歷史上工業革命興起並濫觴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而我國五千年的封建文化都對工業與商業採取壓制與貶抑狀態,企業管理理論與思想幾乎是空白;所以,本章研究管理思想以西方國家管理理論與實踐為基礎,大致可以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分工與優勢」決定階段企業文化特點——「皮鞭加飢餓」 該階段是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理論發展階段,時間跨度是從十八世紀下半葉到二十世紀初期,在該階段,資本主義進入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生產也從手工作坊想機器生產過度;由於相當多的工人在一起進行大規模生產,勞動分工與協作得到了較大發展: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對企業的這種現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總結,寫出《國富論》這一巨著,對分工協作產生效益的現象以及其中的運作機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但是由於斯密時代基本上還是處於機器設備稀缺、人力(尤其是低廉勞動力)過剩的要素供給時代,企業管理主要還是靠資本家以及代理人的經驗和判斷,主要管理手段是皮鞭加飢餓,增加贏利的途徑還是靠增加勞動強度和延長勞動時間, 因此,此時資本家與企業員工之間的矛盾異常尖銳, 斗爭非常激烈(馬克思主義正是順應這一時代要求的產物),企業的管理理念基本上是以「機器設備為本」的「科學管理階段」 企業文化的特點——「胡蘿卜加大棒」 這一階段是以泰羅等人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階段,時間跨度大約從二十世紀初期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十九世紀末,資本主義生產迅速發展,生產規模擴大,勞動力緊張;同時由於資本家與工人的長期對抗性矛盾,企業的勞動效率低下;這個時期在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方面較有影響的是企業家福特和管理學家泰羅:福特的貢獻是成功的在企業中實施,「效率工資」(效率與工資掛鉤的一種薪酬制度)與「流水線」作業方法,從而將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數倍,並在短短的十幾年間使得企業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龍頭,而且一度超過通用公司成為龍頭老大.管理學家泰羅通過對工人的勞動工作和勞動時間的研究,總結出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並於1911年發表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其基本精神是:只要通過精確地研究工人的操作動作,按照最經濟合理的原則,科學地劃分工種,規定出標准勞動方法及時間定額,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度,達到標準定額者獎勵,達不到者或罰款或淘汰,如此就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這種管理辦法引導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增量效益的產生上,側重 點在將「蛋糕做大」面不是拘泥於「將蛋糕平均分配」上,曾經收到過一定效果,使得企業效率有一定的提高;(現在許多老總在談到企業發展時經常掛在嘴迫的一句話就是:要把蛋糕做大?其實這里是西方100年前的提法.)但是由於該理論還是將工人純粹看作是機械,沒有考慮到工人的感受與反應,在實踐中激起了工人的強烈反抗,使得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難以繼續。 「人際關系理論階段』企業文化特點——「金錢加感情」 這一階段是以梅奧等人為代表的人際關系理論階段,它興起於20世紀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不斷發展,直到現在仍然在指導著企業的管理工作。當泰羅的「科學控制理論」難以繼續奏效時,美國壟斷資本家及其學者認識到工人的心理狀態及合作態度對企業的高效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對工人的心理進行了研究,從而產生了人際關系理論,後改稱為行為科學;行為科學理論否定了工人是「經濟人」的傳統觀點,指出人的社會性,是「社會人」,工人是處於復雜社會系統中的成員,他們除了追求金錢收入以外,還有社會,心理方面的需求,即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安全感、歸屬感、受人尊敬等感覺,並且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工人的積極性和企業的生產效率。因此,行為科學主張用社會和心理方面的因素來激勵人們提高生產效率.在此之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更加豐富了行為科學對社會人間題的研究,美國管理學家麥格雷戈則在《企業的人事方面》一書中,從「人性」的角度發展了上述思想,並以企業管理中的人性為價值尺度,稱以「工人輔助機器生產」為特徵的古典管理理論為 X理論,該理論的出發點是「工人是懶惰的、被動的」,因此管理的核心是督促、監督與鞭撻; 而行為科學理論針鋒相對的提出「Y」理論,認為人不是被動的,人的行為受動機的支配,從人的本性中誘導和激發出動力才能提高效率.故管理的重點在於創造一定的條件來滿足人們多層次需要,協調企業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提高生產效率.行為科學理論的深刻意義在於:它使人走進了管理的核心,從而也為企業文化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全面質量控制階段」企業文化特點——「質量與控制」 全面質量控制這一概念是美國管理學家戴明提出的,同時他也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最著名和最有影響的倡導者。但是戴明的這一理論最先在美國幾乎不為人知,但是其觀念與精髓卻在日本得到了發揚和光大,受到熱烈擁護,在20世紀50?60年代,日本工業界普遍設立了統計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並早在1951年就設立了戴明獎,從而使得日本的工業產品質量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而日本經濟從廢墟中迅速崛起過程中,戴明的理論作用不可低估;該理論核心是認為工業上的問題歸咎於管理者在消除浪費方面和製造過程中的差異的失敗;為此,他的方法依賴於顧客導向,消除製造和服務方面的控制,重視團隊協作和增加對工人的尊重來實現.很顯然,這是一種較為先進的管理思想,它融合了「科學管理」與「人本主義」的管理思想的優點,較好地將企業中人的因素與制度因素結合起來; 當它與日本的團隊文化、忠誠合作精神以及終身僱傭制、 員工持股等制度因素結合起來以後,就產生了無與倫比的驚人效果.綜觀日本戰後崛起的過程,盡管還有教育、人口素質等因素的作用,但是全面質量管理這一制度安排所起的作用的確不可低估。 「滿足個性需求階段」企業文化特點——「突破與創新」 個性需求理論只是初見端倪,目前並未形成成熟化的理論,但是當20世紀90年代初由DELL公司提出並很好的加以貫徹以後,這種新思想迅速傳播;尤其在世紀末的互聯網迅猛發展所帶來的電子商務熱潮中,這一概念得到了空前的推崇,在企業界引起巨大反響。這種企業經營理念的核心是迅速便捷的迎合和滿足顧客的獨特需求.在全球化的市場經濟背景下,企業進入傳統企業在運作過程中,面對的是一個群體市場,大部分企業基於企業自身利益的本位主義交易觀念,只是簡單地根據市場上的大眾需求,來經營自己的產品.企業一旦發現產品滯銷,首先考慮的是如何用促銷手段,而忽略了從消費者的個性需求中尋找突破。但資料表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時,將能否滿足個性需求當作首要前提,那種僅僅適應大眾人群的產品竟有近八成無人問津!全球經濟一體化使商品能夠在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賣方市場的膨脹使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有了極大餘地,「個性化」和「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及消費需求,促使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時將個性化需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這種背景下,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的企業文化應運而生;相應的,企業的經營理念與思路也處於深刻變革期,這正如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指出:「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時期,對社會改革具有決定性的兩個因素,即新的價值觀和新的經濟需要已經出現.」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這種經營理念與文化將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企業文化。

② 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

漢唐時期,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思想以及文字、繪畫、建築、雕刻等等,傳入了日本、朝鮮等國,譬如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在日本的傳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學、陽明學。

唐鑒真東渡,中國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傳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備真備、高僧空海、阿倍仲麻呂等到中國研習中國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築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在明清之際,通過西方耶穌會士,通過東學西漸,還傳播到了歐洲一些國家。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先後傳入西方後,對於促進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文化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的精髓: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禮」乃中國文化的精髓。古代的「禮射」不僅貫穿與融合了華夏數千年璀璨的歷史文明,而且深度影響了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為維系和發展優良的社會秩序與生態和諧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禮」和「射」分別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包括「禮、樂、射、御、書、數」。

古代中國的《禮記·射義》思想傳入江戶時代的日本,孕育了日本江戶時期射箭中的「文射」儀禮。日本現代的弓道正是將《禮記·射義》和江戶時代的《射法訓》一道兒奉為國之經典的。

《禮記·射義》中對射禮的性質、目的、做法之規定,就是以文射為指導思想的。

網路-中國文化

③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

中華文化大致上經歷了三個時期,上古三皇五帝身先士卒保衛領地,應該是一種推選強者,造福蒼生的弱肉強食文化,我們的祖宗為我們創造了語言文字文化,為我們創造了家園飲食文化,母系向父系轉變的社會秩序結構等文化。這是一種高度自由競爭的時期,發展到後期已經相對成熟,百家爭鳴!第二時期秦皇漢武為中國選擇了獨尊儒家,孔子設計了這個封建家天下的孝道文化!這就確立了東方和西方文化發展的分道揚鑣,中國重政治人文精神世界的開發,西方重物理,因為西方文明的起源在尼羅河流域,每年洪水沖刷大地需要丈量界限,也出重金懸賞航海導航技術,這種社會需要造就了物理技術的蓬勃發展!他們對物質世界的了解開發日益發達!中國祖先改善了生態環境適宜居住,所以安居樂業提高了產量養活了更多族群,也並不是沒有物理發展,墨家就精通機關,還有魯班書,做的機械鳥可以飛起來!這是什麼概念?可惜被壓制消滅了!封建地主為了穩定,廢除了民間甚至全社會的科技,選擇了精神方面的治理技術,所以整個封建時期科技上極大的落後了!當代文化是毛澤東選擇的社會主義文化,現在還在融合形成,但是鄧小平等革命家是從西方學習的,毛澤東是在中國學習的,擅長的手段就有明顯的方法論的區別,無法判斷對錯,歷史本來就是辯證輪回發展的,所以為什麼外國技術上封鎖,但是留學生洗腦就很高興,這是文化的爭奪!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什麼呢?我希望是包容並蓄,順其自然,讓造福蒼生者掌權力,讓科技者受尊榮,這不就是社會主義文化嗎

④ 中國文化發展史

1、原始社會基本抄沒有文化可言。
2、原始社會末期,開始出現了早期的文化:近似文字的刻劃符號;舞蹈和音樂(包括樂器);城市建築;禮儀;美術等
3、奴隸社會(夏商西周),神權至上,青銅器文化高度發展,成熟的文字出現了
4、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華文化體系形成。
5、秦漢時期,佛教、道教出現,儒家學說確立統治地位,法家學說成為帝王專制統治的實際工具,國立教育體系在全國建立起來,文字統一,紙發明,中華文化大發展。
6、三國兩晉南北朝,文化受戰火摧殘,但也出現了新文化,如玄學。
7、隋唐時期,中華文化達到繁盛的巔峰,傲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8、宋朝時中華文化最發達、由盛轉衰的時期。理學出現,後來確立了其統治地位。
9、元朝中華文化本身受嚴重摧殘,但對外交流大大加強。
10、明清時期,中華文化固步自封,再難有發展。
11、清末以來,中華文化受西方文化強烈影響,思想活躍,但破壞嚴重,思潮奔涌

⑤ 簡述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

一、中國文學思想的發源——泛文學時代(春秋戰國)

1、代表人物:孔子(儒)、老子(道)專、墨子(墨屬)、韓非子(法)

2、主要特點:多元性、原創性、綜合性,哲學與文學並重。

二、從廣義向狹義文學的過渡——經學時代(兩漢)

獨尚儒家,罷拙其它,以儒家經典為唯一範本,只對經典進行闡釋,皇帝掌握闡釋權,不作發展,為統治者服務。董仲舒倡議,漢武帝施行。

三、中國文學思想的獨立和成型——文學的審美自覺時代(魏晉南北朝)

1、代表人物:曹丕、陸機、劉勰、鍾嶸等。

2、主要特點:玄學創立。去經學之繁瑣,重抽象之思辯。

四、中國文學思想的繁盛——文化和文學的高峰(隋唐宋)

1、代表人物:韓愈、柳宗元、杜甫、蘇軾、程顥、程頤、朱熹等。

2、主要特點:詩詞散文的鼎盛,宋理學創立。

五、中國古代文學思想的轉折——文體大變革(元、明、清前中期)

1、代表人物:關漢卿、袁宏道、金聖嘆、王陽明、曹雪芹等。

2、主要特點:轉折點,文體大變,敘事、戲劇、白話的興起,從上層文學到大眾文學。明心學創立。四大名著誕生。

六、中國古代文學思想的新潮——思想轉型(晚清至五四)

1、代表人物:梁啟超、王國維、魯訊、胡適等。

2、主要特點:新文化的啟蒙。

⑥ 簡述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歷史

1、1978—1999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預熱期。

這一階段,我國政界、學界和企業界對文化產業展開了熱烈討論,討論的焦點是文化可不可以產業化、文化能不能夠產業化、文化與經濟的關系、文化是否構成生產力等問題。

2、2000—2005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初創期。

在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黨的十六大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作為相互關聯的兩個重要概念提了出來,強調:「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

3、2006—2011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改革攻堅期。

這一階段,我國基本完成了出版、影視製作、發行、廣電傳輸、一般國有文藝院團、首批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等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的轉企改制,政企、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離逐步推進。

(6)文化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的未來趨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對於我國文化產業來說,新時代意味著我國文化產業將從粗放的鋪攤子式的發展模式向高質量、高層次、精細化發展模式轉變。

這就要求文化產業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好未來發展藍圖;突出創新、創意、創造性發明和原創知識產權掌控,堅持內容為王;推動互聯網、數字技術、人工智慧等與文化、審美、藝術的高度融合,大力培育文化創意產業新業態;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跨界運行,創造出一批適應市場化運行的新形式;注重以文化產業新業態、新形式催生文化消費新模式。

⑦ 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史

一、綜述
(一)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
國家統一、政權鞏固、社會安定、疆域遼闊為文化繁榮發達創造了必要的前提。
經濟的發展,為科學技術的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
統治者實行開明的對外政策,有利於我國科技文化正常發展;統治者對外來宗教採取「兼容並包」,促進了我國文化的豐富多彩;
民族觸合,加強了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交流與發展;
統治者採取的開明的政策;
前代科技文化成就,為後代科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繼承性)
我國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創造了大量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思考:用系統論的方法從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統治者的政策、勞動人民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各個時期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

(二)古代文化發展的主要階段特徵
古代各個歷史階段,因不同的經濟政治發展水平,造就了各具時代特徵的文化成就。
1、春秋戰國:伴隨著社會大變革,科技繁榮,學術思想活躍,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為後世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2、秦漢:國家統一,生產發展,各族政治經濟聯系加強,科技文化進一步發展。思想上「焚書坑儒」與「獨尊儒術」取代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造紙術發明,天文、歷法、醫學成就顯著。
特點:①統一與多樣化有機結合;②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頻繁;③水平居世界先進行列;④氣勢恢弘
3、三國兩晉南北朝:封建國家分裂,民族大融合時期。佛教盛行,宗教畫流行,石窟藝術發展,范縝《神滅論》、北方《齊民要術》和少數民族的民歌都體現了這一階段的特徵。
4、隋唐:封建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達到當時世界最高水平,許多方面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如趙州橋、雕版印刷術、測量子午線、唐本草等等。不僅影響到亞洲的文化發展,而且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步,形成「中華文化圈」。
5、宋元:封建經濟繼續發展,三大發明開始運用,科技文化繼續領先世界。
6、明清:傳統科技繼續發展,出現了總結性的科學巨著,但繼而轉為停滯。伴隨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反封建民主思想誕生了。
來源:http://www.zgdod.com/bbs/viewthread.php?tid=192546

⑧ 文化變遷的發展歷程

從人類學誕生以來,各個學派都講社會文化變遷。 早期進化學派用文化進化理論來說明文化發展的普遍性,認為人類文化普遍地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發展進化,形成一個發展順序。涉及的主要是歷史上的文化變遷,當然重建人類的過去也是為了了解如今的情況,但他們不大重視民族之間的文化接觸,以及正在發生的文化變遷過程。
傳播學派側重於進化論所忽視的文化的地理、空間和地方性變異,著重研究文化的橫向散布,認為文化的變遷過程就是傳播過程,文化主要在傳播過程中發生變遷。但是,他們忽視人類創造文化的能力,對文化變遷的過程或傳播時間順序的解釋就缺乏說服力。
功能學派雖著重於社會文化的功能、結構的研究,講文化現象的變化著重講它的功能的變化、消失與替代,但也注意研究在調查中所發現的文化變遷。拉德克利夫一布朗論述了文化接觸產生的相互作用,認為研究文化變遷的過程,共時性研究優於歷時性研究,但同時也必須進行歷時性研究,才能發現文化變遷的規律。馬林諾夫斯基寫了《文化變遷的動力》,對文化變遷作了具體的論述。
美國歷史學家博厄斯強調每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特殊性,認為這種特殊性—方面取決於社會的內部發展,另—方面取決於外部的影響。這既考慮到獨立發明,也考慮到傳播的作用。他們強調傳播,也反對極端傳播論。早在1920年博厄斯便指出美國學者開始對文化變遷的動態現象感興趣,1932年在《人類學研究的目的》一文中說,「人類學必須研究文化現象的相互依賴,必須通過對現存社會的研究取得資料」,「我們不僅要知道現存社會的動力,還要知道它們如何變成這樣」,他認為應研究不同文化接觸所產生的影響。研究文化的涵化,只研究文化分布不研究社會文化變遷則不完全,「總之,我們試圖開展的方法建立在現時可以觀察得到的社會動態變化的研究上。他強調要作詳盡的描述性的民族學調查,雖因其忽視理論的傾向而受到批評,但細致的調查可以使研究者從中觀察到文化變遷的過程。
赫斯科維茨等從30 年代開始便把文化變遷作為專門的研究課題。美國人類學家著重研究印第安人與白人文化接觸所引起的變遷,赫斯科維茨說文化的變遷的研究起源於美國歷史學派。與此同時,英國人類學家著重研究殖民地土著居民與白人文化接觸所引起的變遷。二次大戰以後,第三世界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問題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促使人類學家更多地研究文化變遷。文化變遷研究仍然是研究的熱門課題。
巴尼特(H.G.Barnett)的《創新:文化變遷的基礎》1953年被認為是研究文化變遷的基本著作。他得出了創新是所有文化變遷的基礎的結論,指出「創新應被界定為任何在實質上不同於固有形式的新思想、新行為和新事物。嚴格說來,每一個創新是一種或一群觀念;但有些創新僅存於心理組織中,而有些則有明顯的和有形表現形式。」。創新包括進化、發明和發現、傳播或借用。
進化、發明、發現、傳播或借用,是文化變遷的過程或途徑。進化是社會內部發展引起的,如生產技術由低級發展到高級,社會組織由簡單發展到復雜。文化的進化自然地引起文化變遷,進化的過程就是變遷的過程。發現是使某些已存在的過去不為人所了解的事物變得為人所知。發明是對先前的材料、條件進行新的綜合,從而產生出一種新的東西。有些發現和發明是無意識的、偶然的,如古人發現用火燒陶土可使之堅硬從而發明制陶;有些發現和發明是有意識的革新,如紡紗機、蒸汽機的發明。當社會接受了發現和發明並有規律地加以運用時就引起文化變遷,比如歐洲工業革命、當代的科技革命。發現和發明可以在—個社會內部產生,也可以在外部產生而被—個社會所接受。傳播是文化變遷過程的重要內容,創新的普遍形式。早期進化論者不僅強調發明和發現。也指出了傳播的作用,摩爾根說「所有的重大發明和發現都會自行向四方傳播」,泰勒也講「文化的傳播法則」。馬林諾夫斯基認為,社區內部所引起的文化變遷是由於獨立進化,不同文化接觸產生的文化變遷則由於傳播。他甚至把借用看作與其他的文化創新形式一樣具有創造性。
傳播和借用有幾個特點:
1.傳播是一選擇的過程 文化特質和文化叢體被接受或抗拒,視其對接受—方的效用和適應性而異。傳播的速度各不相同,A.M.羅傑斯等認為,對某一特定的 創新所採用的速度,決定於創新在接受一方文化中的相對優越性、適應性、復雜性、可行性和可鑒性。即新的文化特質與舊特質 相比的優越程度,與現存的價值觀念、經驗和需要的適應程度,被 理解和應用的難易程度,能夠進行試驗的范圍大小,其結果的可 見程度等。
2、 傳播是互相的、雙向進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相接觸,文化的傳播一般是相互的、雙向進行的,他們選擇地互相採納對方的文化特質和文化叢體。
3、 文化傳播的范圍或借用的程度決定於兩個民族之間接觸的持續時間和密切程度。
4.相似文化的群體容易相互適應和借用量大具有相似文化的群體,由於有相似的文化特質和文化叢體,比較容易互相適應,文化的互相借用數量大。
5. 重新解釋(Reinterpretation) 指接受的一方對新引進的文化特質和文化叢體在形式、功能和意義上的改變,以適應自己的需要。
6.變遷的主要原因 人類學家們對於哪一個領域更易於引起變遷的問題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技術先於意識形態;一說意識形態更為根本;米德等則認為越早學到的東西越難改變。第二種觀點以L.A.懷特為代表,認為在整個文化系統中,技術系統引起社會系統的變化。而技術社會系統又引起意識形態系統的變化。這個看法符合生產力是生產中最活躍的因素的唯物主義觀點。
7、文化系統的變遷 文化系統中其一部分的變遷,引起其他部分的相應變遷,巴尼特稱為連鎖反應效應。因為文化是一個整體,文化的一個部分發生變遷,必然引起整體中互相關聯的部分的反應,最先改變的起著決定性的制約作用。

⑨ 在中國文化發展演變的悠久歷史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著深遠歷史悠久的文化,從史前時代到清末,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隨著代代人的努力在不斷的進步,才成就今天的中國。

中國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這古老的歲月本身就具有無盡的財富。然而中國的先哲們給後人留下了豐美的歷史寶藏的同時,也留下了沉重的歷史包袱。

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國這片土地之上的,中國的一切現代文明都只能在這棵大樹上進行嫁接而成;考慮中國的任何事情,都離不開歷史這個無形的手對現實的影響。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文明的東方大國,文化源遠流長,走向世界的腳步卻剛剛開始,中國5000年歷史文化要"走出去"的路還很長。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儒家文化又以倫理道德為主體。倫理道德與詩詞歌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兩條主線。

倫理道德注重社會關系的協調,詩詞歌賦注重情感的宣洩,因此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和性格中,自古重人文、重情感。 中國漢族占總人口的90%以上,其他55個少數民族在膚色、人種上也與漢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單一人種和單一文化的國家。

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國文化的主體,尤其是儒家文化,對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佔有統治地位。中國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自古以來,穩定和統一一直是中國歷史上的兩件大事。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古代社會上層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上層建築中的政權統治形成相輔相承之勢。

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關於教育統治者施仁政和教育百姓遵守倫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學。中國古代社會一直重農輕商,重文輕商,科舉制度使文化與政治密切相連,文化中帶有很強的政治陸。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儒家文化又以倫理道德為主體。倫理道德與詩詞歌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兩條主線。

倫理道德注重社會關系的協調,詩詞歌賦注重情感的宣洩,因此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和性格中,自古重人文、重情感。

中國今天的進步,是古代人人一點一點小的成就所取得的。人的技術發展是如此,人類的精神財富亦是如此。這些技術和精神的大部分都是從先人那裡一點一點積累的。

閱讀全文

與文化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