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姜姓的歷史資料
姜姓與姬姓、媙姓等二十個古姓均起源於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至今近5000年,是中國最古早的姓氏之一,是中國四大古姓之一。
起源一:源於烈山氏,出自炎帝神農氏出生地姜水,屬於以居邑名為姓。任姒,少典正妃,名女登(癸),感神龍首爾生炎帝。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即呂尚,齊國的創建者,因輔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於呂,所以才從封地為姓 。戰國時期,姜姓齊國被田和所滅,呂尚的後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呂姓者,也有姓姜姓者。
起源二:源於「癸」。癸+女=姜。「姜」姓本意女癸所生,女癸之後代(有些史籍誤作「女登」,當為「女癸」)。有人皇部落,居任,任有女癸。女癸,嫁給帝,其所生子皆賜姓曰「姜」。癸+女=姜。女癸享大鼎祭祀,廟號「母癸」。姜姓後人絕大部分都是女癸之後。另據甲骨文字義,姜是癸女合體字,即癸女所生之意。癸+女=姜。壬娶女丁,產生了皇,皇族逐漸強大,又產生了帝族(戊娶癸)。女癸嫁給帝,所生的後代就是姜姓。
姜姓源自炎帝神農氏,因炎帝生於姜水(今寶雞市境內),故以姜為姓。因此,炎帝的出生地就是姜氏的發源地。姜姓族人共尊炎帝為得姓始祖。
姜姓是中國呂姓、丘姓、許姓、章姓、謝姓、齊姓、高姓、蘆姓、盧姓、崔姓、甫申氏、紀姓、向姓等102個氏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中國分布廣泛,中國北方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山東省為多,約佔全國姜姓人口的10%以上。姜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32位,在2007年中國百家姓氏排行第26位。
⑵ 姜氏的起源
姜姓源出神農氏,炎帝生於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
秦漢時,姜姓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廣泛分布於中、朝、韓、菲、泰和印尼等國。
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4%。據考證,從齊國第一代國君姜太公起到現在。
共有102個姓氏由姜姓繁衍而來,包括呂、許、謝、紀、丘、盧等64個單姓和淳於、東郭、高堂、子雅、雍門、公牛等38個復姓。
(2)姜氏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姜姓名人:
1、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末周初軍事家,齊國開國君主。
姜子牙後輔佐了西周王,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牧野之戰紂兵大敗,紂王登台自焚而死,從此商亡周立。
2、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
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
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
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3、姜夔
姜夔(kuí) (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
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
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游、節序、交遊、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
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雲野鶴般的個性。
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⑶ 姜氏家族歷史的根源
姜姓與姬抄姓、媙姓等二襲十個古姓均起源於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至今近5000年,是中國最古早的姓氏之一,是中國四大古姓之一。
姜姓源自炎帝神農氏,因炎帝生於姜水(今寶雞市境內),故以姜為姓。因此,炎帝的出生地就是姜氏的發源地。姜姓族人共尊炎帝為得姓始祖。
姜姓是中國呂姓、丘姓、許姓、章姓、謝姓、齊姓、高姓、蘆姓、盧姓、崔姓、甫申氏、紀姓、向姓等102個氏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中國分布廣泛,中國北方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山東省為多,約佔全國姜姓人口的10%以上。姜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32位,在2007年中國百家姓氏排行第26位。
⑷ 歷史上 姜 姓的演變及名家
姜氏
歷史來源 「姜」源出 ;
姜氏為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姓之一,炎帝就是姓「姜」。
一 ; 以地名為氏。據《說文解字》及《元和姓纂》所載,神農 ( 炎帝 ) 生於姜水,故以為姓。姜太公 ( 姜尚 ) ,封於齊國,後為田和所滅,子孫分散,逐為「姜」氏。
二 ; 據《詩經》所載,相傳周族始祖後稷之母為「姜嫄」,乃姜姓有邰氏之女。
家族名人 姜嫄
傳為有邰氏之女,「帝嚳」妃,周始祖後稷之母。於野外踐踏巨人足跡而生稷。見《史記˙卷四˙周本紀》。或作姜原。
姜維 (202~264)
字伯約,三國蜀漢天水冀縣人。本為魏將,後歸附蜀,為諸葛亮重用,任征西將軍。諸葛亮死後,繼領其軍。魏軍攻蜀,後主劉禪降魏,姜維被迫投降。後欲謀復國,事敗被亂軍所殺。
姜夔 (1155~1221)
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宋鄱陽人。終生未出仕,常往來於鄂、贛、皖、浙、蘇之間,後病死於杭州。姜氏精通音律,常自度曲,工詩,詞尤精。夔詞以句琢字煉、清麗婉約見勝。在白石道人歌曲六卷中,有十七首詞曲均有古工尺字旁譜,為研究詞樂的重要資料。寧宗廣元三年進大樂議一卷及琴瑟考古圖一卷,論評古今的樂制問題,建議整理宮廷音樂,但未被採納,今已失傳。著有白石道人詩集、詞集、歌曲等。
地望分布 甘肅水郡
⑸ 姜姓的歷史發展
先秦時期,姜抄姓活襲動的地區主要是甘肅和山東。炎帝生於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姜姓的歷史在5000年以上,作為氏則始於齊國滅亡之後,至少也有2300年。
秦漢時,姜姓在河南靈寶的函谷關以東已經發展為大族,遂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三國和南北朝時,姜姓已經在秦川隴、魯皖蘇浙地區蔓延開來,但其人口中心仍在陝西和山東。
唐宋時期,姜姓進入閩粵地區。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
清朝時東北地區由於山東的移民和滿洲八旗的全面漢化以及漢姓的使用,東北地區姜姓發展迅猛。清滿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分集體改姓為姜。
⑹ 姜氏演變而來多少個姓氏!
經考證,從姜尚起到如今,歷史上共有102個氏都是從姜姓繁衍而來,有的姓氏還有別的起源,但是姜姓卻是他們最初或最重要的起源。
姜太公後裔姓氏:
單姓(64個):
姜、呂、丘、丁、許、謝、紀、崔、高、章、賀、柯、盧、薄、賴、連、饒、厲、聶、王、解、陸、岳、谷、譚、覃、焦、芮、柴、浦、申、向、宇、卞;
佘、艾、安、彥、晏、年、齊、文、駱、國、蓋、蒲、尚、楂、易、欒、慶、甫、閭、儲、左、右、北、癸、壬、旦、門、井、牙、角、蛇、掌、亘、麻、竹、棠、析、桓、檀、茶、萊、苑、畫;
弦、旗、禚、指、琅、酈、省、汲、溪、景、劇、闞、青、鈄、鐸、姁、組、鄲、郵、隰、裔、我、氏、是、其、及、並、即、盍、望、朋、士、營、坴、戎、充、捷、強、禮、孝、懿、威、奕、富、明、紹、靈、暢、平、襄、逄、共、勵、封、略、獻、旅、醮、率、襲、射、移、聊、克、晢。
復姓(38)個:
太公、翰公、閭公、旗公、牛公、牽公、丙公、邴公、公牛、公旗、公牽、公紀、公晢、公翰、東郭、南郭、西郭、北郭、東宮、南史、西乞、左子、右子、子襄、子雅、子尾、子旗、子泉、子乾、子工、子公、子夏、子韓、子剡、丁若、於陵;
於盧、淳於、梁丘、閭丘、左丘、余丘、虞丘、佘丘、蛇丘、咸丘、廩丘、組丘、籍丘、淄丘、呂相、閭葵、若閭、齊季、臼季、臼乙、申屠、申章、申叔、申解、蒲盧、盧蒲、盧薄、盧門、雍門、車門、仲長、仲孫、大陸、大野、大卞、將具、將其、將鉅;
志張、志章、章仇、宇文、尹文、姜林、高棠、許靈、賀止、士強、樂利、容城、百里、三苗、苴人、慶父、諸兒、福子、唐孫、錫戎、浩羊、灌檀、焉瓦、葯羅、毋知、無知、無幸。
(6)姜氏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姜姓源出神農氏,炎帝生於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
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4%。
姜姓的歷史發展軌跡:
1、先秦時期,姜姓活動的地區主要是甘肅和山東。炎帝生於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姜姓的歷史在5000年以上,作為氏則始於齊國滅亡之後,至少也有2300年。
2、秦漢時,姜姓在河南靈寶的函谷關以東已經發展為大族,遂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3、三國和南北朝時,姜姓已經在秦川隴、魯皖蘇浙地區蔓延開來,但其人口中心仍在陝西和山西。
4、唐宋時期,姜姓進入閩粵地區。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
5、清朝時東北地區由於山東的移民和滿洲八旗的全面漢化以及漢姓的使用,東北地區姜姓發展迅猛。清滿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分集體改姓為姜。
參考資料:網路-姜姓
⑺ 關於姜氏的歷史的研究報告400字
起源一:源於烈山氏,出自炎帝神農氏出生地姜水,屬於以居邑名為姓。任姒專,少典正妃,屬名女登(癸),感神龍首爾生炎帝。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即呂尚,齊國的創建者,因輔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於呂,所以才從封地為姓 。戰國時期,姜姓齊國被田和所滅,呂尚的後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呂姓者,也有姓姜姓者。
起源二:源於「癸」。癸+女=姜。「姜」姓本意女癸所生,女癸之後代(有些史籍誤作「女登」,當為「女癸」)。有人皇部落,居任,任有女癸。女癸,嫁給帝,其所生子皆賜姓曰「姜」。癸+女=姜。女癸享大鼎祭祀,廟號「母癸」。姜姓後人絕大部分都是女癸之後。另據甲骨文字義,姜是癸女合體字,即癸女所生之意。癸+女=姜。壬娶女丁,產生了皇,皇族逐漸強大,又產生了帝族(戊娶癸)。女癸嫁給帝,所生的後代就是姜姓。
⑻ 姜氏齊國的歷史
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昭烈武成王」姜子牙
據史書記載,姜太公生於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公元前 1211 年),卒於周康王六年(公元前 1072 年),一共活了139 歲。
姜太公在我國歷史上是一位高壽的人,姜太公死後,返周而葬,葬於文王、武王的陵墓旁。當時周朝規定,姜太公五世之內皆反周而葬,五世之後才能葬於齊地。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封為"武聖",唐肅宗封姜太公為"武成王",宋真宗時,又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對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封神演義》小說,從此,姜太公由人變成了神,並且為民間廣為信奉.
姜太公的姜姓就是其先族因居姜水而得姓的。
姜氏。其姓氏起源前面我們已經談到。姜太公封齊國後,其子孫中有以姜為氏的。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齊,姜氏子孫便四處分散。
姜氏齊國: 1.太公尚(前1039—前1015)25年
2.丁公伋(前1015—前989)26年
3.乙公得(前989—前964)25年
4.癸公慈母(前964—前898)66年
5.哀公不辰(前898—前884)14年
6.胡公靜(前884—前880)4年
7.獻公山(前880—前851)29年
8.武公壽(前851—前825)26年
9.厲公無忌(前825—前816)9年
10.文公赤(前816—前804)12年
11.成公說(前804—前795)9年
12.庄公購(前795—前731)64年
13.僖公祿甫(前731—前698)33年
14.襄公諸兒(前698—前686)12年
15.無知(前686.11—前685.2)3月
16.桓公小白(前685—前643)43年
17.無虧(前643.12—前642.3)3月
18.孝公昭(前642—前633)10年
19.昭公潘(前633—前613)20年
20.舍(前613.5—7)3月
21.懿公商人(前613—前609)4年
22.惠公元(前609—前599)10年
23.頃公無野(前599—前582)17年
24.靈公環(前582—前554)28年
25.殤公光(前554—前548)6年
26.景公杵臼(前548—前490)58年
27.宴孺子荼(前490—前489)1年
28.悼公陽生(前489—前485)4年
29.簡公壬(前485—前481)4年
30.平公驁(前481—前456)25年
31.宣公積(前456—前405)51年
32.康公貸(前405—前391)14年
⑼ 姜氏的起源在哪裡
姜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四。
尋根溯源
姜姓起源有三:
1、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以居地姜為姓。
2、出自桓氏改姓。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唐代上元時有桓姓者改為姜姓。
3、出自其他民族改姓。據《宋書·吐谷渾傳》所載,宋時有羌人改姜姓;另有清滿八旗姜佳氏改為姜姓;除此以外,今滿、侗、瑤、彝、蒙古、土家、保安、白、俄羅斯、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炎帝。姜姓出自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今陝西省渭河支流的岐水,在今陝西岐山之東,源出岐山),以居地命姓為姜。炎帝是姜姓的受姓始祖。虞、夏之際,炎帝裔孫、四岳始祖伯夷,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今河南省南陽縣西),建立呂國,再次被賜以祖姓,以續炎帝的香火。春秋時的齊國,其創立者是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由伯夷建立的呂國,在公元前六七八年被楚國所滅,由姜尚建立的齊國,在公元前二二一年被秦國所滅,在呂齊兩國被滅亡後,其子孫都有以姜為姓的,他們尊炎帝為姜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姜姓,自夏商以來,分為齊、許、申、甫四國,世有顯諸侯,其居戎狄者為姜戎氏,系古戎人一支,為姜姓,原在瓜州(今甘肅敦煌西),逐漸東移入陝,公元前六三八年,為秦所迫,遷至晉南。幾千年前炎帝出生的姜水,為中國眾多姓氏的發源地,而姜姓得姓則是在今河南南陽一帶。姜尚建立的齊國,表明姜姓又發源於山東淄博一帶,田和滅齊後,姜子牙的後代子孫散居各地。漢初,居住在河南、山東的姜姓發展為關東大族,時劉邦採納婁敬建議,遷六國貴族後裔的關東豪族於關中,姜姓被迫徙關中,遂居天水,此際,姜姓還有播遷於江蘇、四川等地者。東漢末及三國,有姜維盛於甘肅天水,姜肱盛於江蘇沛縣,天水一支的姜詩盛於廣漢(今四川謝洪南),姜維降蜀後,其後裔居川。兩晉南北朝時期,有姜姓為避戰亂而從中原徙居江南各地。但由於天水遠隔中原,故歷千餘年長盛不衰,代有顯官,直至唐代,天水仍是姜姓的發展繁衍中心,並從中派生出九真(今廣西、越南清化省清化一帶)姜姓,此支姜姓系天水分支,出自唐舒州刺史姜神翊。姜神翊嫡孫姜公輔在唐德宗時任宰相,後貶為泉州刺史,當是姜姓最早入閩者。有資料表明,唐宋時期姜姓還分布於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東及廣東瓊山。明朝洪武年間,姜世良先遷至福建泉州龍溪縣紅豆鄉,並於此發跡,其後世子孫又有由此移居於廣東陸豐鹽墩鄉,在廣東繼續繁榮滋長,其十一世孫姜朝鳳於清乾隆二年(一七三七)移居台灣,此期姜姓紛紛向中國南部閩、粵遷徙,而渡海到台灣者,又以來自粵籍居多。當然不乏移居海外者。如今,姜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北方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山東省為多,約佔全國漢族姜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三。
郡望堂號
姜姓在長期的發展繁衍過程中,形成的郡望有:
1、天水郡,西漢置郡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西晉移治上圭阝(今甘肅省天水市);
2、廣漢郡,西漢治所在乘鄉(今四川金堂東),東漢移治雒縣(今四川廣漢北)。
堂號:姜姓以「天水」、「龍泰」、「稼穡」、「渭濱」、「敬睦」、「雲磬」、「森陽」等為其堂號。
⑽ 關於姜氏的歷史名人
姜維。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1]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