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湛江特色民俗,歷史淵源,發展歷程和未來情景,要1500字以上,謝謝!
赤坎,一座歷史悠久而又充滿生機活力的城區,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古埠赤坎煥發出勃勃生機,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當前,湛江進入了千載難逢的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機遇期,站在歷史的新起點,赤坎又邁出了鏗鏘有力的步伐,朝著科學發展的目標闊步前行。
「舞鷹雄」流傳於赤坎已幾百年,「舞鷹雄」以高難度著稱。
「舞鷹雄」的起源,有一個傳說。從前有座大山,山上飛禽走獸眾多,其中鷹和雄常一起嬉戲覓食,甚是有趣。又傳說鷹、雄能驅邪鎮妖,給人們帶來如意吉祥,因而每逢新春佳節或喜慶節日,村村戶戶都渴望著能有鷹、雄的出現。於是人們就模擬它們嬉戲相鬥的情景,創造了「舞鷹雄」這種舞蹈形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當地一種傳統的民俗活動。
「舞鷹雄」屬大道具類舞蹈,鷹的造型特徵是尖嘴、寬翅、利爪,機靈而勇猛。雄做成龍頭鳳尾,金錢豹身,麒麟角,顯得強悍威武。表演的套路大致為「醒鷹雄」、「格鬥四門」、「洗臉漱口」、「過橋」、「采地青」和「采天青」等,其中「采天青」動作驚險,難度最大,是整個舞的高潮。據竹園村年將九旬的老人陳兆明(舞蹈隊中年紀最大者)介紹:大約在清朝咸豐年間,這一帶就有「舞鷹雄」的活動了,但一直只能局限在地面舞蹈。傳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已故的老人梁榮章,在原有的基礎上,製作了一支4米高的木桿,把鷹的表演者頂上空中,在沒有任何保險措施的情況下,肚頂木桿,做高空平衡旋轉和采青的高難動作,大大提高了鷹雄舞的表演水平。
3月26日是湛江市麻章區太平鎮麒麟村每年一次的「年例」。上午十時,在歡快的嗩吶、鑼鼓、鞭炮聲中,36名青少年光腳裸掌從21米高綁有36把鋒利閃亮鋼刀的刀梯上依次爬上。他們手抓刀刃,腳踩青鋒,快步登上刀梯頂部然後手抓粗繩滑下,鋼刀鋒利無比,而表演者卻手腳絲毫無損。近萬人現場參加和觀看了這一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盛會。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一種古老的民族民俗活動,流傳在湛江市麻章區太平鎮麒麟村,旨盼驅邪消災,祈福平安。每年農歷二月十一、十二日為年例,主要內容有游神、走轎、爬刀梯、過火海等。其中「爬刀梯」是一種獨特的項目,即在平地上豎起高18米的對稱木梯,36把鋒利閃亮的鋼刀分別斜綁在木梯二側,謂之「刀梯」。光腳裸掌的表演者在歡快的嗩吶、鑼鼓、鞭炮聲中,手抓刀刃,腳踩青鋒,一步步攀登上刀梯頂部。鋼刀鋒利無比,而表演者卻手腳絲毫無損。
「爬刀梯」這種「年例」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相會約2000年前,傳說有位名叫張興武的大將軍,為了除暴安良,到淮南術山拜師,刻苦修練「三山功」(過刀山、火山、棘山)。農歷二月十二日,智勇雙全的張興武率兵攻打羅漢城鬼門關,由於城牆又高又厚,強攻屢敗。張興武便令36名中將赤手光腳搭成人梯,再由108名小將手持鋼刀踏著人梯攀越入城內,里應外合,斬除妖魔,百姓從此安寧。張興武英名廣傳,為民敬仰,麒麟村民逐步把他攻城的武藝「36個人的梯演變成36把刀的梯」,作為每年農歷二月十一至十二日的年例「爬刀梯」這一民俗。
「爬刀梯」是當地民眾祭祀儀式中庄嚴神聖的內容之一,充分表現祭祀祖先時心靈的虔誠和向祖先祈禱時感情的真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爬刀梯」成為一項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觀賞性藝術,當地民眾每年都把這項活動搞得熱烈、隆重、精彩,遠近聞名。「爬刀梯」是民眾為了弘揚先人為民除暴,敢於「上刀山下火海」無所畏懼的精神而逐步演化而成的一種民俗。今天,當地農民群眾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活動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祖輩那種團結、愛村、進取的優良傳統,激發子孫後代關心家鄉、團結互助、積極進取、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
赤坎是歷史上著名的商埠,早在晚清年間就呈現出「商旅攘熙,舟車輻輳」的繁榮景象。近年來,赤坎區委、區政府結合中心城區的特點和優勢,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力促第三產業加快發展。2008年赤坎第三產業增加值68.59億元,同比增長13.2%,佔全區GDP的58.2%。經多年發展,今天的赤坎區已成為湛江市乃至粵西地區服務業的成熟城區。
近年來,隨著湛江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作為湛江市的中心城區,赤坎的現代物流業應運而生,並持續快速發展。湛江公路主樞紐雲頭橋貨運站依託周邊物流倉儲基地和距離火車北站僅3公里,緊靠赤坎、麻章兩區,交通便利等優勢,2006年開始試業,如今入站經營的物流貨代商戶已達70多家,貨車100多輛,倉儲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粵西地區規模最大、功能較完善的公用型物流中心和全國公路主樞紐貨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了物資、資金、信息和人員在赤坎加速流動。
10年前,赤坎海田片還是一片荒蕪的海灘,今日的海田,五金機電、飲料副食品、鋼材、建築裝飾材料、水果、傢具、布藝、花鳥八大批發市場連接成片,佔地面積達53.5萬平方米。市場貨物種類齊全、管理配套、交通便利、交易活躍,目前已擁有商戶3000多戶,年銷售額50多億元,上繳稅費4000多萬元。市場群還吸引了20多家物流公司進場,每天24小時不停運轉,貨物發往全國各地,成為粵西地區規模最大、檔次最高、配套最完善的物流集散中心。此外,沃爾瑪、好又多、屈臣氏、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商家也紛紛搶灘進駐,增強了赤坎商貿物流業的發展優勢。赤坎還建成了粵西地區規模最大、功能齊全的湛江車城,34個品牌汽車在區內設銷售點,同時擁有4S汽車專營店12間,2008年銷售汽車12791輛,銷售額達16.76億元,成為粵西地區汽車銷售和服務中心。飲食業是赤坎的傳統優勢產業,目前區內有大小酒家食肆40多家,在大天然海鮮美食的品牌效應帶動下,「食在赤坎」的品牌越做越大,2008年餐飲業零售額26.29億元,比上年增長19.9%。
現代新城初具規模
中央商務區呼之欲出
當前,湛江進入了千載難逢的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機遇期。我市兩年來在赤坎投入市政建設資金約5億元,佔全市城建經費的60%以上。目前,體育南路、北路與人民大道、海濱大道、椹川大道形成三縱兩橫的交通網,北站路、站前路建成通車,湛江北出口改造和325國道改線等工程相繼展開,赤坎城區交通更加暢順,發展空間也隨之拓展。
2008年,我市又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把海濱大道海灣大橋路段至赤坎舊「大天然」一帶定位為湛江的城市商務中心區,民大海景酒店、金沙灣廣場等五星級酒店正加緊建設,君臨海岸、金沙灣、麗灣名邸、觀海一號、御景名城等一批名優樓盤相繼開盤,加上該區域內已投入使用的會展中心、廣電中心、通信中心、體育中心、圖書館和眾多行政單位等已有條件,赤坎區作為湛江城市中心區的區位優勢更加突出。當前,隨著海濱大道整治和濱湖公園建設工程的全面鋪開,赤坎成為湛江市中央商務區已經漸行漸近。
生態城區顯山露水
創業居住湛江首選
過去,湛江市民中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赤坎就像一個小城鎮,要住得舒適、有「身份」還是選擇霞山。但是,隨著城區環境的不斷改善,赤坎正日益成為房地產開發商投資的熱土、湛江人創業居住的首選。
近年來,我市加大對赤坎市政建設的投入。目前,赤坎江整治一期工程已完成,北橋河兩岸舊貌換新顏,獨具湛江海濱風情特色的赤坎金沙灣觀海長廊延綿2.65公里,佔地64公頃的城市「綠心」——南國熱帶花園以及城區內大大小小的街心公園、小游園宛若顆顆綠翡翠交相輝映,基本實現了居民步行15分鍾可到一個公園游園的目標,綠化覆蓋率達43%,人均公共綠地10.3平方米。在赤坎,天藍水碧、草綠花香,成為湛江市最吸引人的「宜居城區」。有關數字顯示,2008年,赤坎房地產開發投資13.75億元,完成開發土地面積25.9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4.04萬平方米,銷售額5.25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479.3%、87.4%、19.5%和132.2%。2006至2008年,赤坎區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達26.17億元,超過了2005年之前的累計投資額。2009年,赤坎區房地產業發展勢頭更加強勁。1-8月份累計,房地產開發投資額12.2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1%;商品房銷售面積19.04萬平方米,銷售額9.14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49.2%和208.0%。
在建設好新城區的同時,赤坎區還堅持做到保護性修復改造好老城區。多年來,赤坎區堅持每年改造小街小巷10-20條,並寫入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作為督辦事項落實到位,同時深入推進城鄉清潔工程,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排水排污、綠化美化、體育休閑設施等公眾設施的建設和改造,確保了老城區街潔、路平、燈亮,群眾生活便捷、舒適。
「我們平時老講GDP增長了多少,財政增收了多少,但是如果老百姓門前的路不平、燈不亮,就業難、看病難,財產和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他們怎麼能感受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實惠?怎麼談得上共享發展成果,有什麼幸福可言?」談及百姓的幸福感,赤坎區長陳雲如是說。多年來,赤坎區著力實施四大民心工程,統籌城鄉發展,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實施平安爭先工程。赤坎區探索並完善了「軍警民多方聯動,五道防線保平安」的社會治安防控模式,建立起社會力量參與治安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2006年來,全區刑事立案年平均下降13%,2008年全區立刑案數較2005年下降36.8%,並創下累計85天「雙搶」報案零發案紀錄。今年4月,省綜治考評組通報,省城調隊暗訪赤坎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為91.0分,名列全省第二,赤坎區連續6年被評為湛江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區,並被評為全國2005年——2008年度平安建設先進區。
——實施教育強區工程。赤坎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保證區公共財政對教育的投入持續增長。2006年來,在市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擴建學校5間,擴充校園面積43760平方米,新增優質學位2500個,有效緩解了中小學班額大、學位缺的問題,學校環境得到了改善。為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赤坎區試點城鄉學校捆綁教學,推動5間省、市一級學校和5間農村小學合並。今年教師節前夕,赤坎區2084名中小學教師全部落實績效工資,實現了工資福利待遇與本區公務員相當。
——實施就業保障工程。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積極拓寬就業空間,創建充分就業社區。2006年來,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889人,城鎮新增就業崗位21682個,目前城鎮登記失業率僅為2.8%。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100%,積極開展送醫、送葯到基層和「三平」活動,3年來減輕群眾醫葯負擔235萬元。
——實施文體興區工程。為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赤坎區大力發展社區文化、廣場文化、特色文化,2006年來共組織廣場文藝演出近500場,送戲送電影下鄉300多場。加快體育事業發展,為國家、省、市輸送了勞麗詩、何沖等一批優秀人才,赤坎區獲得「廣東省體育貢獻獎」,區業余體校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國家奧林匹克後備人才基地」。2005年以來,赤坎區還以和諧、友愛、互助為主要內容,每年舉辦一屆全區性「鄰居節」,評選出「好鄰居」、「文明家庭」、「文明樓院」等道德模範。
思路決定出路。只有理清思路、准確定位,才能找准自己現在與未來的坐標。為了准確定位,連日來,剛到任赤坎區委書記的陳志雄忙著在基層調研。當前,赤坎商貿流通服務業興旺發達,工業發展受限於土地,農村人口少、面積小,農業比例輕。2008年,赤坎區三次產業的比例為1.1:40.7:58.2,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佔了「半壁江山」。「我認為赤坎未來要謀求大的發展,必然是走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壯大第三產業之路。赤坎當前要緊緊抓住中科煉化和鋼鐵項目選址湛江這個重大機遇,致力建設『都市型產業發達區、生態宜居新城區、民生殷實首善區』,爭當湛江市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陳志雄對赤坎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具體來說,赤坎區從三個方面著手推進各項工作:一是抓好現代服務業,打造中央商務區。發揮赤坎在區位、資本、人才、環境及城市輻射力等優勢,全面提升商貿流通、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物流業、現代金融業,有序發展房地產業,做強文化產業,培育會展、科技、信息等新興服務業,全面構建優勢明顯、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繁榮發達的現代表服務體系。以中科煉化、湛江鋼鐵等重大項目選址湛江為契機,積極研究鋼鐵、石化產業上下游產業對接,側重引進金融、商務、信息技術及研發、服務外包等服務項目,吸引國內外大中型企業的區域總部、辦事處等輔助性機構進駐,加快湛江市城市商務中心區建設。二是抓好城中村改造,營造宜居宜業環境。繼續全力配合市抓好市政建設,深化「城鄉清潔工程」,統籌城鄉規劃建設,按照「適度超前、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段實施」的原則,大力推進舊「大天然」片、文保北村和調順村「城中村」改造,整合利用好城中村土地資源,加快城市化進程,為中央商務區建設提供空間。三是抓好民心工程,確保群眾安居樂業。統籌城鄉發展,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解決好就業、醫療、教育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生產、生活問題,關心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高群眾的幸福感。
從上屆民俗學代表大會四年以來國家發展的大視野,看未來30年中國民俗學面臨的挑戰,傳統民俗學賴以生存的田野急劇消失,將造成民俗學前所未有的危機.面對危機,民俗學應重新定位,認真制訂30年發展規劃,抓住歷史的機遇:1、加速進行傳統民俗學工作,加大對傳統民俗文化搶救保存的力度和效度;2、大力開拓新民俗學,積極投身於民俗與經濟發展、民俗與社會發展、民俗與文化發展的事業之中;3、勇於承擔重塑民族魂的歷史使命,投入復興民族文化精神的大業;4、促進中國民俗的國際化傳播、開辟世界華人民俗學.從根本上改變中國民俗學的態度、立場和定位,進而建立積極入世、服務時代、兼容並蓄、和而不同的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民俗文化。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⑵ 面對湛江歷史變遷
面對湛江一幅幅迷人多彩的畫面。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母親般溫馨的愛撫,心中湧起天翻地覆的深情,如伊甸園的音樂那麼慈祥。一款明亮的月光避開了一條閃著銀光的路,讓湛江絢麗的憧憬繫上了高高的藍天。
淅淅瀝瀝,細雨灑了整整一夜。圪塄上,坡底溝壕里皆是那綠綠瑩瑩、軟綿綿的綠海之戀。這……這是什麼?這就是一個擅抖的生機,既能從火海中奮斗出來的湛江。它煥然一新,拼出了奇跡般的恩賜,還是無私地不思索取,願將大地的乳汁留著讓茁壯的樹苗吸吮,使樹苗闖出青春,獲得健康。處處花季年齡,彩虹下的生活讓綠帶尋覓生命中最絢麗的色彩打扮自己,實際上無時無刻地添加著這無私的母親——湛江。
從新石器時代起,人們就在這塊光禿禿、險惡的土地上定居下來。辛勤勞作、繁衍生息,使湛江地域納入中華版圖,構成了一隻有氣概的雄雞。目光也在雄雞般的輪廓上定格,一支深情的歌自心底靜靜流淌……這片南疆邊陲之地創造出輝煌的成就。可見淳樸中隱著智慧,荒古中透著俊秀,再也找不到那貧賤不堪的足印,再也聽不到那血凝結的嘆息。齒輪構築的太陽伸出金色的臂膀擎著一片晴空逶迤而來,像盤旋的蒼鷹,升起來了直沖雲天的衛星、羊群綻開潔白的花朵、紅柳茂盛的塞北,正醞釀著蜜一樣甘醇的生活……呵!湛江,多年的磨煉,你已經磨礪出熠熠動人的光彩,你的青春的生命里正充溢著勃勃生機。聞一多先生說:生命是張沒有價值的紙,自從綠給了我發展,紅給了我熱情,黃教我以忠義,藍教我以高潔,粉紅賜給我以希望,灰白賜我以悲哀。構成了生機勃勃的色彩。啊!湛江,你變了,你變得如此美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有色彩力,構成了一幅完美多彩的圖畫。
面對湛江的文化古博,我的血液在奔涌,思緒在沸騰,理想的根須在土裡扎得更深。面對它,我已把自己深入母親炙熱的胸襟中……我愛湛江文化古博,因為湛江民俗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文化豐富多彩,富有雅緻的情感,把人們引惑到到幻景,為人們紡織著美麗的夢。
湛江的文化就是與人眾不同。如飄色巡遊、東海人龍舞、遂溪醒獅、雷州歌、雷州石狗傳說等事例,都是湛江文化取得輝煌成就的見證人,具有獨一無二的民俗,都給人們一種飄逸空靈的神奇美感。湛江各有擅長,它征服了我,不,是偉大的成就征服了我,是它的寬廣、博大的胸懷沖擊了我軟弱的靈魂。它那種奇特變化精神感召了我。
我發現我被俘虜了,成了文化島中的小島,正在湛江母親無比博大的知識海洋中嬉戲,正在紡織著美麗的微邏七色網。
湛江的變遷感觸了我的如初,我靈魂的纖繩,永系向你風帆的桅桿。我手中的彩筆,永繪寫你壯美的風姿。湛江,我愛你的變遷。
⑶ 從1840~2015的湛江歷史變化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專學科。
屬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⑷ 湛江市的歷史
據考證,今湛江轄地遠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約夏、商之間),就有人類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今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聞、海康、遂溪三縣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兩縣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至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統管雷州半島三縣,直至清代;北部兩縣先後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1911年10月起,五縣先後屬廣東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區、南區善後委員會公署、南區綏靖公署;民國25年(1936年)起,南部三縣先後屬廣東省第八 區、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吳川縣先後屬第七區、第十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續解放湛江全境。此後,五縣先後屬廣東省南路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高雷區專員公署、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區與湛江市合並,五縣劃歸湛江市。
湛江市區歷史上屬遂溪、吳川兩縣。隋至唐初,郊區湖光鎮舊縣村曾先後為鐵耙縣、遂溪縣縣治;南寧景炎三年(1278年),寧帝禺即位於市區硇州島,升硇州為翔龍縣;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曾先後在市郊舊縣村和東海島設置椹川巡檢司。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國脅迫清 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范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民國32年(1943年)2月,復為日本侵略軍所佔,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民國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國收回,以廣州灣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為省轄市,並隸 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十四區行政督 察專員署;公署設於湛江。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1952年11月起,先後歸屬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9月地區與市合並為湛江市,為省直轄市。現湛江市共轄二縣:遂溪縣、徐聞縣,四區: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坡頭區,代管三個縣級市:吳川市、廉江市、雷州市。
⑸ 問問湛江的歷史
樓主您好!
--------------------------------------------------------------------------------------------------------------------------------------------
1899年,雷州府遂溪縣東部沿海(今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當時名字叫「廣州灣」,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
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佔領。
1945年日本投降後,於9月21日從日本侵略軍和法國殖民者手中接收廣州灣,以原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因歷史上曾屬椹川縣,境內東海島曾設椹川巡檢司,因而得名。
據現存的地方誌記載,古「椹川」亦有稱為「湛川」的。今湛江轄地遠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約夏、商之間),就有人類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今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聞、海康、遂溪三縣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兩縣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
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至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統管雷州半島三縣,直至清代;北部兩縣先後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1911年10月起,五縣先後屬廣東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區、南區善後委員會公署、南區綏靖公署;民國25年(1936年)起,南部三縣先後屬廣東省第八 區、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吳川縣先後屬第七區、第十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續解放湛江全境。此後,五縣先後屬廣東省南路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高雷區專員公署、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區與湛江市合並,五縣劃歸湛江市。
湛江市區歷史上屬遂溪、吳川兩縣。隋至唐初,郊區湖光鎮舊縣村曾先後為鐵耙縣、遂溪縣縣治;南寧景炎三年(1278年),寧帝禺即位於市區硇洲島,升硇洲為翔龍縣;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曾先後在市郊舊縣村和東海島設置椹川巡檢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歷史事件
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國脅迫清 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范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
民國32年(1943年)2月,復為日本侵略軍所佔,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
民國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國收回,以廣州灣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為省轄市,並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十四區行政督 察專員署;公署設於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
1952年11月起,先後歸屬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
1983年9月地區與市合並為湛江市,為省直轄市。
現湛江市共轄二縣:遂溪縣、徐聞縣,四區: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坡頭區,代管三個縣級市:吳川市、廉江市、雷州市。
望採納
⑹ 急求。。廣東省湛江市的歷史成就
今湛江轄地遠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約夏、商之間),已有人類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時,今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代,設徐聞縣轄整個雷州半島,並為合浦郡治。唐代,「徙閩民於合州」(即雷州半島),至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統管雷州半島三縣,直至清代。南宋末年,元兵南進,閩、潮沿海大批居民從海路南遷,老市區赤坎開始成埠,元以後,沿海制鹽業頗興。明清兩代,手工業有較大發展,尤以葛布著名。1898年起今市區范圍為法國租借,時名「廣州灣」。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港口相繼淪陷,作為法國租借地的廣州灣(今湛江市區)偏安一隅,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繁盛一時。1943年,日軍佔領後廣州灣日漸衰落。抗戰勝利後廣州灣回歸,以原范圍劃設市治,因歷史上曾屬椹川縣,境內東海島曾設椹川巡檢司,定名「湛江市」(據現存的地方誌記載,古「椹川」亦有稱為「湛川」的)。1911年10月起,湛江先後屬廣東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區、南區善後委員會公署、南區綏靖公署;民國25年(1936年)起,南部三縣先後屬廣東省第八區、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吳川縣先後屬第七區、第十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1952年11月起,先後歸屬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區與湛江市合並為湛江市,為省直轄市。湛江的特色文化資源主要有以流放文化、清官文化、抗戰文化、石狗文化、古商貿文化等。
⑺ 湛江歷史文化多久
雷州「石狗」天下絕 湛江這個地方,一般人不一定很熟悉。但說到因多雷暴而得名的中國三大半島之一的雷州半島,則是海內外共知的,湛江市就位於雷州半島。這是一個特別的地理概念,因為這里是中國大陸陸地的最南端,堪稱「地之角」,歷史上一度被稱為「南蠻之地」,這樣的邊緣地帶,能有多深厚的文化?我有點懷疑。湛江的市容印象:一進湛江市區,四處都是美麗而修長的棕櫚科植物,那亞熱帶城市的優美風情處處呈現。我們住的海濱花園,到處都是鬱郁蔥蔥的奇花異樹,香氣撲鼻。而不遠處,就是優美的海港,空中彌漫的是海的氣息。走在林蔭小道上,花香鳥語夾雜著海浪的聲音,使整天工作在喧囂的北京、灰霧蒙罩著生活的我,心情是無比歡暢,愜意的很。湛江真好休閑!
不過幾天行走下來,我發現湛江不但是休閑的城市,更是人文歷史悠久的地方。雷州西湖「十賢」祠,雷州石狗,遂縣醒獅,海上絲綢之路——漢徐聞古港遺址,等湛江獨特的歷史人文與民間文化,一時漫溢在我的腦海,「文明之光輝耀千秋,偏遠之地鍾靈毓秀」,用這句話來概述我對湛江的感受,很恰當。
西湖「十賢」人文重
史載,「秦朝時期湛江轄地歸屬象郡。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名雷州,統管雷州半島三縣。」當時,居住在雷州半島的主要是百越族,文化生態還是原始的俚僚文化,故有「南蠻之地」稱謂。這種地方,人跡罕至,地處中原文化圈的人士是不願意來的,不過這邊遠之地常被朝廷用來流放不聽話的臣子。書上說,僅唐宋兩代,被貶謫到湛江或在湛江逗留的名人就不下20人。寇準、李綱、蘇軾、蘇轍、秦觀、湯顯祖等名臣賢相和大文豪們先後接踵而至。
在雷州的著名景點之一西湖,我們瞻仰到保存很好的這些先賢的遺跡。杭州有西湖,為何此處也叫西湖?正詫異間,聽當地文化局同志介紹,雷州西湖原名羅湖,始建於北宋,自從大文豪蘇軾兄弟在此醉游之後,羅湖更名為西湖。
當年蘇軾被貶謫期間,曾兩次在雷州逗留,一是被貶途中,一是赦歸途中。在被貶海南途經雷州時,與謫居當地的胞弟蘇轍邂逅。為消除謫居悲苦,他們常遊玩羅湖。後蒙赦歸,又特意在雷州逗留,常在羅湖吟詩會友。不長的時間內,他在此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篇章及寶貴的墨跡,而在與鄉人的接觸中,蘇公無意中又成了中原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為當地的文明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於是後來的雷州人為了紀念蘇公,遂易羅湖名為「西湖」,並於明嘉靖年間在西湖公園內為蘇軾專門修建了蘇公亭,亭前有一蘇軾石像,昂首挺立,雙眸眺望北方,表現出他身在偏地,仍翹首中原的愛國情懷。
西湖北側有宋園,內有十賢祠,是雷州人為紀念宋代丞相寇準、學士蘇軾、侍郎蘇轍、正字秦觀、樞密王岩叟、正言任伯雨、丞相李綱、趙鼎以及參政李光、編修胡詮等十位先賢修建的。這「十賢」可謂是「賢」中的代表人物,其人品高尚,正氣凜然,學識淵博,政績卓越,而不是阿諛奉承,為五斗米而折腰之輩。把他們列為「十賢」是反映雷州民眾的意願。入祠內,右側一方大型石刻《雷州十賢堂記》首先映入眼裡,這是奉祀過宋代「十賢」的故址,它始建於宋咸淳十年(1274年)。祠中,還有一方較小的《十賢堂記》石碑,是屢經刀兵浩劫倖存的珍貴文物,碑文由南宋名相文天祥揮淚撰寫。據說原稿收藏在「十賢」之一秦觀後裔處,直到500多年後的清嘉慶九年(18O4年)才由廣東學使、狀元姚文田書寫刻石,人們喻此碑銘為《正氣歌》的姐妹篇。
宋園內還有寇公祠,據載,一代名相寇準終老雷州,他一生的最後18個月都在雷州度過。寇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一度任北宋真宗時宰相,自宋乾興元年(1022年)貶雷州當個小小司戶,不到兩年,就於天聖元年與世長辭了。雷州,成為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後的歸宿點。寇準在雷州的職位雖然不高,但勤政愛民,積極傳播中原文化。後來他的遺體運回西京安葬,而雷州人深感他的忠義,為了緬懷他,於是在他寄居過的寓所「西館」立祠奉祀。宋紹興五年(1135年)宋高宗又賜「族忠祠」匾額,至今猶在。「寇公祠」內幾幅圖畫也記載了他在雷州的業績:修建真武堂,教書傳藝,使鄉民的子孫也能讀書;講授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說;傳授先進生產技術,促進經濟發展;傳播中原文化,向當地人傳授中州音,促進了當地人與中原的交流。
可以說,古代官吏的流放史,其實也是一部先進的中原文明在中國四處傳播的文明進化史。先賢們個人命運的悲劇,卻成為湛江的福音。他們的努力使這片洪荒之地,成了鍾靈毓秀的沃土。「十賢」雖早已作古,西湖公園內的古跡也歷經千百年滄桑,時興時衰,但先賢的文化遺留卻一直潤養著後人,成為今日雷州半島最精粹的文化之重要成份。今日的雷州,已經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廣州西部唯一的一座。
雷州「石狗」天下絕
湛江不僅擁有如此深厚的歷史人文,當地的各種民間文化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雷州石狗就堪稱「天下一絕」。在雷州,所到之處,無論是博物館、村口、古道、巷口、門口、水口或古墓祠前,都能看到一尊尊或坐、或蹲、或伏的石狗雕像,可以說,只要有建築、有門的地方就有石狗雕像。我們知道,忠實的狗雖常被用來看家護院,但守護神以石獅最為常見,以石狗取代的少見,然而在雷州,清一色的石狗駐守門戶,實在罕見。
據說雷州石狗的起源,約在殷周年代,從黃河中下游南遷的俚、僚、瑤、僮等少數民族是聚居在雷州較早的先民,由於文明程度與生產力的落後,雷州先民需要依託某物種作為圖騰祈求庇護,而當時的瑤族信奉「狗」當始祖,「石狗」成為圖騰標志,直至後來瑤漢同化,也一直沿襲下來,雷州石狗於是成為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
在雷州石狗陳列館,我們看到了從民間徵集到的200多隻不同年代的石狗,造型千姿百態,風格各異。由於長久受風雨剝蝕,它們或是灰暗色,或呈青黛色,但依然栩栩如生。據館長介紹,目前發現最早的石狗是先秦時期的。自秦漢始,各個朝代的石狗都有出土。
據說,雷州境內現存有1.5萬至2.5萬只古石狗,被稱為散布民間的「雷州兵馬俑」。雷州石狗不僅數量多,而且類別多,有地域型,時代型與時代的地域型;有原始類,抽象類,具象類,人格化類;有文象武象之分。不同時代的石狗各具特色,特徵鮮明,從簡單到粗獷、古樸典雅到雍容華貴,造型的演變與發展,反映了一個時代雷州的社會文明與人們對德福的崇尚。譬如秦時石狗,輪廓粗獷,方方圓圓,反映出當時人們認同天圓地方說。漢朝石狗,及其簡約,十分抽象,表明人們對自然的敬畏。
雷州石狗是古代雕刻藝術的瑰寶。對於這一份厚重的民間文化遺產,雷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級文化部門都高度重視,積極做好各項保護工作,不僅廣為徵集遺落民間的石狗,還組織專家研究整理相關文獻,使石狗文化在雷州大放異彩。2004年,雷州石狗被列入第一批中國民族民間保護工程18個試點項目中。目前,一座大型的石狗園林展示館正在修建之中。屆時,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湛江,就可以觀賞到完整的雷州石狗文化。
遂溪「醒獅」驚世界
看完雷州石狗後,我們驅車前往湛江市徐聞縣——祖國大陸的真正最南端,前去一睹佐證了「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的漢徐聞古港遺址。途徑遂溪縣,有幸觀賞到名揚海內外的「遂溪醒獅」表演。
說起遂溪縣民間醒獅表演活動,那可真是歷史悠久。早從明、清開始,就形成了習俗,後在民間廣為傳承,不斷被創新繁榮,加上近年來,政府大力發展民間醒獅文化,醒獅藝術於是成為當地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品牌。2003年12月,遂溪被中國民間文藝協會命名為「中國醒獅之鄉」。
據介紹,目前當地民間醒獅團已發展到255個,參加表演的超過1萬人。其中尤以文車、許屋、龍灣、等醒獅團的水平最高。我們觀賞的正是文車醒獅團的高樁獅表演。
文車醒獅屬南獅,其造型身披麟甲,色彩五彩繽紛。表演時突出喜、怒、疑、驚、睡、醒等感情變化。鑼鼓聲中,驕陽下,只見一頭懶洋洋的獅子,始是伏地打盹,繼而隨著鼓點做出各種姿態。不久獅子醒來,開始出洞,窺測方向,突然間,鼓聲急促起來,面對10多米高的梅花樁,「醒獅」一躍而起、探樁、上樁、飛樁、采青、回樁……,實在是驚險刺激、扣人心弦;那獅子在高樁上,還隨著鼓點的輕、重、緩、急,做出千姿百態的動作與喜、怒、哀、樂的表情,把醒獅的神態表現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舞獅能到如此境地,黃飛鴻再世也不過如此!
我在旁看的是眼花繚亂,膽戰心驚,這個高樁表演,無論從藝術、套路及難度上,都可用「新、高、難、險」四個字來描繪。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曾用「民族之魂在醒獅,醒獅之鄉在遂溪」來評價遂溪醒獅藝術,雖說有點爭議,但「遂溪醒獅」實在堪稱一絕!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應該有「遂溪醒獅」表演項目,讓世界都驚喜一把。
海上絲綢源徐聞
接下來的一路,一直沉浸在「遂溪醒獅」的驚險里,我不斷觀看著自己拍攝下來的表演場面,直到徐聞。徐聞的點燈樓角,是中國大陸的最南端。這里還有馳名中外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徐聞古港。於是好奇心重新轉移。
不過,在徐聞感受最深的,是這里的乾旱。我們到徐聞的時候,正感上徐聞遭遇百年未見的大旱,已經整整245天沒下過雨,地上早就龜裂的可以掉進一頭大象。當地有句俗語:「徐聞十年九旱」,水是這里最稀缺的資源,連我們住在縣政府的招待所里都不能供應水。如此炎熱的夏天,一路風塵僕僕,本想安頓後能先沖個涼,結果滴水沒有,感受可想而知。最後大家跑到外面的賓館開房,輪流沖涼,成為湛江之行中難忘的一幕插曲。
當時我們還不知道這里的旱情,難免有點怨言,第二天,了解到情況後,頓時釋然,不由轉而為徐聞的旱情憂心。回來後,看報道說,徐聞終於下了透雨,旱情得到緩解,心裡還暗暗高興。
我們參觀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漢徐聞古港遺址。據《漢書·地理志》記載,中國出口船舶「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開航」,這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記載。而史料上的「徐聞」,據考證就是今天的徐聞。在漢徐聞古港遺址一帶,挖掘出大量漢代遺址,包括漢磚、瓦片、萬歲瓦當、漢代私印等,專家通過考古、考察遺址和文物及多學科的論證,一致認為徐聞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之一。據說,在那裡,現在還隨處可以挖掘到漢磚漢瓦。因為已沒有多少考古價值,當地政府准備將此作為一個旅遊項目來開發,外地遊客自己去挖掘漢磚漢瓦,挖到都可以帶走,讓人怦然心動。
由於時間的原因,沒有能踏上祖國大陸最南端的點燈樓角,也沒有能一睹那中國大陸架面積最大、保護最完整的珊瑚礁群,這是很遺憾的事。也許,這是美麗的湛江要給我們留點白,喚起我們終生的牽掛。有機會,一定要再去徐聞,感觸那大陸最南端的歷史文化。
⑻ 湛江站的歷史沿革
湛江站始建於1955年。
⑼ 湛江的歷史文化。
湛江歷史文化:湛江轄地遠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今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代,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
⑽ 湛江特色民俗,歷史淵源,發展歷程和未來情景,要1500字以上
1899年,法國強租當時名曰「廣州灣」的雷州府遂溪縣東部沿海(今湛江市區)法國人則稱為「白雅特堡」
(Fort Bayard),而此湛江對外貿易盛極一時。1943年,日軍侵略者從法國人手中接管「廣州灣」,到45年日本投降後,民國政府於當年9月21日光復廣州灣,以原范圍劃設市治,因史上曾屬椹川縣,境內東海島曾設椹川巡檢司,古「椹川」亦有稱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據悉,廣州灣(湛江)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在廣州灣同盟會的領導下,南路、高雷地區也掀起了革命的浪潮。當年,廣州灣、南路、高雷地區有許多愛國志士追隨孫中山先生,拋頭顱、灑熱血,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作出巨大貢獻。民國建立之初,孫中山主持制定的《建國方略》,就提出建設獨立自主的鐵路和港口部署,更明確提出在湛江興建南方大港和修築連貫西南鐵路以及粵海鐵路大通道。今天,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湛江人民的努力下,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湛江港已建設成為現代化大港口,邁進了億噸大港的行列,湛江通往全國各地的鐵路已建設,孫中山先生建設南方大港的願望得以實現。悠久的歷史據出土文物考證,今湛江轄地遠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約4000年前夏、商之間)便有了人煙。秦皇統一中國後,今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聞、海康、遂溪三縣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兩縣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至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統管雷州半島三縣,直至清代;北部兩縣先後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1899年,晚清政府與法國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被強租法國。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寫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 廣州灣 九龍 旅順大連等七處「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廣州灣」湛江。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陸續解放湛江全境。此後,五縣先後屬廣東省南路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高雷區專員公署、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區與湛江市合並,五縣劃歸湛江市。湛江市區歷史上屬遂溪、吳川兩縣。隋至唐初,郊區湖光鎮舊縣村曾先後為鐵耙縣、遂溪縣縣治;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昺即位於市區硇洲島,升硇洲為翔龍縣;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曾先後在市郊舊縣村和東海島設置椹川巡檢司。歷史事件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國脅迫清 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范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民國32年(1943年)2月,復為日本侵略軍所佔,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民國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國收回,以廣州灣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為省轄市,並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十四區行政督 察專員署;公署設於湛江。1945年,中國政府收回廣州灣,並改名為湛江市[1]。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1952年11月起,先後歸屬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9月地區與市合並為湛江市,為省直轄市。註:法國不等兩國官員會勘,擅自派軍艦駛進廣州灣,強行登陸,佔領炮台,製造事端,任意擴大租借地范圍。由於法國故意拖延,直到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11月16日,中法才正式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這個條約共有7款,主要內容有:1.中國允許將廣州灣租與法國,租期99年。2.法國所租之地,全歸法國一國管轄,中國不得過問。法國可制定章程徵收進口船舶的入港費;可在租借地內駐扎軍隊,修築炮台及各種軍事設施。3.中國船隻駛入廣州灣須向法國交納各項稅鈔。4.法國有權修築自廣州灣至安鋪的鐵路,敷設電線[2]。廣東是孫中山先生長期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辛亥革命前後,廣東的革命活動非常活躍,廣州灣(湛江前稱)也成了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在廣州灣同盟會的領導下,南路、高雷地區也掀起了革命的浪潮,為辛亥革命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898年,法帝入侵廣州灣(湛江前稱),與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中法互訂廣州灣條約》,設立法租界,獨偏一隅的廣州灣淪為法國殖民地。因當時清朝閉關鎖國,而廣州灣作為通商口岸,對外貿易和商業經濟發展繁盛一時,走私猖獗,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發展,成為富甲一方的地方,而此時,各地革命黨人紛紛起來要推翻腐敗的政府,建立民主共和。革命活動需要籌集大量經費,而當時的廣州灣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正有利於革命黨人籌措經費。同時,廣州灣由法國人統治,革命黨人在廣州灣開展活動、發展革命人士加入同盟會,可以避免清軍的監視,清兵難以捕抓。而且廣州灣位於粵桂兩省的交界處,發展武裝力量可以滲透西南腹地。 湛江是我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城市,國家一類大市,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
1991年時獲得 「綠化達標城市」榮譽。1999年以來,先後獲得「廣東省衛生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綠化達標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休閑城市」等榮譽稱號。「湛江海上國際龍舟邀請賽」(2007年創辦至今,全國唯一殊榮)2010年湛江市被正式授予為「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稱號,成為全國首個獲得這一殊榮的城市。2010年7月3日,湛江榮獲「中國城鄉建設範例城市」。2010年11月11日,榮獲「中國對蝦之都」。2010年12月12日,榮獲「中國十佳綠色城市」。2007 ~ 2010年連續榮獲兩屆「中國十大休閑城市」。(三年一屆)2010第37屆世界旅遊小姐(廣東湛江)全球總決賽。2010"廣東省首屆海洋經濟博覽會暨第一屆湛江海洋節"承辦城市2011年9月7日,湛江榮獲「中國十佳低碳生態城市」。2015年第十四屆「廣東省運動會舉辦城市」。2012獲得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稱號 民俗文化年例是粵西嶺南這一帶獨特的節日,它不比春節、中秋等全國性的節日范圍之廣,但它們又有相似之處,都是傳統的習俗。就像傣族的潑水節,年例是當地獨有的,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和鄉土氣息。至於慶祝的形式,也表現出了鄉村人的淳樸、厚道、熱情、樂觀的精神狀態。年例的獨特性也增強了當地人的一種鄉土優越感,擁有著獨一無二的節日,無疑是值得自豪的。年例中的爬刀梯、下火海、翻刺床、穿令箭、殷屋舞鷹雄等極具特色。雷劇 廣東省的一個地方劇種,也是一個僅僅流行於雷州半島雷州話方言區的獨特的劇種,具有濃郁而鮮明的地方特色,從雷州歌、「姑娘歌班」、雷州歌班逐漸過渡發展而來。湛江,是雷劇的故鄉。飄色 在雷州半島上,正月舉行游神活動時,會讓兒童扮演各路神仙,坐在高高的架子上,孩子們的長衫會把架子遮擋住,看上去就像飄在空中一般,這就叫「飄色」。飄色的風俗在雷州存在已久,孩子的選擇很有講究:2至12歲之間,必須父母健在,家庭幸福。每年村裡都會將選中的孩子寫入紅榜貼在當眼處,這對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種光榮。人龍舞 流行於湛江市郊東海島地區。人龍舞是由人穿著特別的服裝,組成巨龍的形狀表演的一種傳統舞蹈。每逢中秋佳節,當地百姓就會自發的組織人龍舞,配合著鑼、錢、鼓等敲擊樂器的節奏,人們各司其職,緊密配合,深刻體現了龍的威猛與大氣,規模宏大、精彩異常。安鋪八音 流行於湛江市安鋪地區。安鋪八音以手鈴、小扣鑼、橫蕭、洞蕭、二弦、三弦等21件樂器為主,組成樂隊,表演當地的《報春來》、《小桃紅》、《浪淘沙》等傳統民間音樂。每年的元宵、端午佳節,樂隊都會走上街頭,為人們表演。本地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並存。民間多信仰媽祖(即天後)、海山公、關公等。在農村,初一十五、初二十六都要祭祖先敬神靈 承接去年經濟發展企穩回升的勢頭,湛江市經濟發展明顯提速。2010年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26.87億元,同比增長12.6%,高於預期目標0.6個百分點,創15年來同期新高。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4%、17.0%和11.3%。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在先進製造業、優勢傳統產業和服務業快速增長帶動下,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由去年底的20.7︰43.1︰36.2調整到今年上半年的18.6︰44.5︰36.9,呈現出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和第三產業比重穩步提高的良好態勢。國內生產總值:全市生產總值175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3041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