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美關系改善歷史意義

中美關系改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0 07:52:57

A. 《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有何歷史意義.

《中美建交聯合公報》-建交意義
中美外交關系的建立,
《中美建交聯合回公報》為兩國間答的交入和合作開辟了道路。30年來,中美關系雖然經歷了不少曲折和起伏,但總體上是向前發展的。中美保持了領導人的互訪和高級官員的磋商,兩國在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軍事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不斷取得進展。
①結束了長期的對抗,開始了兩國關系的新階段。
②提高了兩國的戰略地位,改變了國際戰略格局,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重大的意義。
③有利於兩國的經濟、貿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與發展。
④中國處於美蘇之間的關鍵性制衡地位,使中國戰略地位空前提高。
⑤尼克松訪華,促使西方國家同中國建交,形成中國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B. 尼克松促進中美建交有何歷史意義

1972年尼克松訪華,簽定上抄海《中美聯合公報》;1978年發表《建交公報》;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意義:結束了中美兩國長達二十二年的敵對狀態,使我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聯系加強,關系得到改善,為以後的改革開放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當時使我國不再處於兩個拳頭打人的不利局面,與蘇東國家的距離進一步拉開,在實際上結束了以往的以意識形態決定對外政策的指導方針。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八十年代末蘇東波對我國的影響。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在哪一年中美關系的改善有何歷史意義

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意義:結束了中美兩國長達二十二年的敵對狀態,使我內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容的聯系加強,關系得到改善,為以後的改革開放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當時使我國不再處於兩個拳頭打人的不利局面,與蘇東國家的距離進一步拉開,在實際上結束了以往的以意識形態決定對外政策的指導方針。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八十年代末蘇東波對我國的影響。

希望對你有幫助~

D. 中美關系的改善有何歷史意義記住,是歷史意義,請各位高手解答。 9點半之前,請解答,謝謝各位,嗚嗚

結束了長達25年的僵局,中美開始了交流與溝通,中美呈現出共同合作,共同進步的新局面。

E. 中美關系歷史發展與趨勢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說起吧,由於冷戰反共中美整體處於敵對狀態。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因美蘇冷戰及中蘇關系的惡化,雙方都希望緩和關系,中美建交。

建交後雙方關系大體融洽,但依然摩擦不斷,概括說來主要有這幾個事件使雙方關系出現降溫,美方對台問題,如美對台軍售等;北約轟炸南聯盟,炸毀我大使館;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近兩年來看,有美重返亞太,插手東海、南海事物。

向後看幾年,中國持有大量美債,美借美日同盟,插手釣魚島,及南海問起,對台問題,等都會影響中美關系。但中美合作事歷史的必然。

(5)中美關系改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中美外交史

20世紀之所以常常被稱為「美國世紀」,自然和美國的「全球化進程」有密切關聯。對美國而言,兩次世界大戰既是災難,又是極難得的機遇——對任何其他國家,它們都只是災難。因為美國在戰爭中的決定性力量,它有兩次機會按自己的意願把這個世界塑造成它喜歡的樣子。

第一次它失敗了。威爾遜提出號稱「世界和平綱領」的「十四點計劃」,倡議為永保和平而建立國聯,結果先被歐洲權力政治大打折扣,後被自己的人民否決。

首倡國聯的美國反而沒加入國聯。美國人似乎還沒做好「達則兼善天下」的准備,不肯為大西洋彼岸的安全問題多操心。10年後,經濟危機(1929年至1933年)更使其連「獨善其身」也不可得。

第二次它成功了。與上一次不同,美國人沒有再規避責任,決心領導世界。雄才大略的羅斯福將美國對戰後世界秩序承擔主要責任視為理所當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關貿總協定、重建的歐洲和日本見證了一個美國經濟資源和價值觀念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被接受的世界,尤其在數十年後蘇聯解體時。

這么說也許沒錯:在美國的世界秩序構想中,中國的位置一直在變化。中美關系對兩國來說一開始並不那麼重要,但它的重要性不斷遞增,越到後來越是重要。到二戰時已對雙方都有重要意義。

F. 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談談中美建交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1)材料一中的三幅圖片分別代表了我國古代的哪三大發明?
(2)根據材料二,回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答這三大發明有何重大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科學技術的認識。
答案
(1)圖一:活字印刷術(或印刷術) 圖二:指南針 圖三:火葯
(2)預兆了資產階級社會的到來;推功了科學的發展和創新;是我國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任意答兩點即可)
(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等。(言之成理即可)

G. 中美關系正常化有什麼意義...

原因:
(1)美國方面:美國孤立中國的計劃失敗,美蘇爭霸在70年代美國處於守勢,並且中蘇關系破裂,美國開始考慮改善通中國的關系。
(2)中國方面:蘇聯陳兵北方邊境,構成對中國安全的威脅,美國在亞洲地區屬於戰略收縮和保守的傾向,改善中美關系,對改善中國國際地位,對付蘇聯的威脅,對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有重用作用。
過程:
(1)1971年,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
(2)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雙方在上海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結束了20多年代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的一部分。
延伸:中美關系正常化重要事件

尼克松訪華:
文革後期,中共開始考慮緩和與西方的關系,中美之間展開秘密談判。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抵達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等中國領導人的歡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宣布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的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美上海聯合公報:
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來中國訪問於2月28日中美雙方簽訂的友好聲明,內容是:1.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2.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沖突的危險;3.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4.任何一方不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議和諒解。台灣問題:中國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解放台灣是中國的內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必須從台灣撤走,中國反對「兩個中國」。美國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聯合公報》的發表標志著兩國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為以後中美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和發展打下了基礎。

H. 中美建交的影響及意義

中美建交的意義及影響:

一、結束了長期的對峙,開始了兩國關系的新階段。

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 中蘇之間的裂痕加大。從美方來說,美國經過二十幾年對新中國的孤立政策,逐漸意識到外交政策的失敗,而當時美蘇爭霸中,美國處於劣勢,不得不考慮改善中美關系。

中美建交,使兩國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美國在與蘇聯爭霸的同時,少了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競爭對手,減輕了美國的爭霸壓力。

二、提高了兩國的戰略地位,改變了國際戰略格局,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重大的意義。

中國是亞洲太平洋地區的一個大國,美國與中國建交,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極大地促進了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三、有利於兩國的經濟、貿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與發展。

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而美國是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大的發達國家,經濟與科技等方面等方面都全方位領先於世界。兩國的合作與建交,能夠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貿易、科技、文化、金融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四、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掀起了各國與中國的建交熱潮。

自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後,中國重新得到了國際特別是西方各國的認識,中國成為了各國眼中的潛力大國,掀起了各國與中國的建交熱潮。

(8)中美關系改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2019年1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互致賀信,熱烈祝賀兩國建交40周年。

2019年5月17日,中國旅遊文化周暨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圖片展在美國西部城市洛杉磯開幕。開幕式上,洛杉磯南海岸廣場旅遊市場總監全泓康表示,南海岸廣場能與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共同舉辦中國旅遊文化周暨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圖片展讓他們感動非常榮幸。

展覽期間,觀眾會看到24幅極具代表性的精彩圖片,時間從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到現在2019年,包括尼克松訪問中國、鄧小平訪問美國、中國參加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等珍貴畫面,從多方面反映了中美兩國關系不斷發展的歷史。

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紀念圖片展到2019年5月26日結束,展覽期間,中國傳統手工藝人也一展身手,水墨畫家、書法家、麵塑家、草編藝人、剪紙藝人等都將在現場表演,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圖片展期間,還有一系列活動在洛杉磯都市區舉行。5月18至19日,在洛杉磯環球影城步行街舉辦中國味道—中國美食公眾體驗活動; 5月19日,舉辦「中國美食」專項活動,並在活動現場播放「超乎想像的中國」宣傳片;5月22日至24日,在漢庭頓圖書館舉辦中國世界遺產圖片展等。

I. 中美關系轉變的歷史原因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倆國利益發展的需要,中美關系的正常化
(1)20世紀70年代,美國為了其全球戰略的利益,主張逐步結束中美對抗的局面,著手調整對華政策;中國政府為了抵禦來自蘇聯的威脅,減少解決台灣問題的障礙,也准備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美國改善關系。
(2)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在上海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從此,中美兩國結束了20多年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3)1978年美國同意在台灣間題上的"斷交、撤軍、廢約"三原則,中美發表建交聯合公報。(4)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關系。
3.中美關系的曲折發展
(1)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偏祖台灣,妄圖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阻礙中國和平統一的進程,這嚴重地影響了中美關系的正常發展。
(2)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用導彈襲擊中國駐南聯盟使館,使中美關系一度降至最低點。
(3)2001年4月1日,美國軍用飛機在中國東南沿海撞毀中國軍用飛機,使中美關系、一度惡化。
(4)2005年4月,日美《安全保障協議》把台海局勢列為軍事合作的內容。……
長期的歷史發展表明,只要美國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只要美國尊重中國的主權和中國人民的感情,中美關系就會得到健康的發展。而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對中美雙方是雙贏的,對世界的和平發展也是有益的。
三、中美關系的階段特徵
(1)追隨英法,染指中國。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美國追隨英法加入侵略中國的行列。向中國走私鴉片,強迫清政府簽訂《中美望廈條約》,以攫取侵華特權。19世紀60年代覬覦我國領土台灣。
原因:羽翼未豐,經濟軍事實力還不是英法的對手; 致力於西部領土的開發; 忙於解決國內南北經濟制度的矛盾。
(2)「門戶開放」獨立侵華。為加深和擴大美國在華侵略權益,1899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即在承認列強在華侵略權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這一政策的提出,標志著美國有了獨立的侵華政策。
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工業產值世界第一,美國實力上升;美西戰爭結束,使美國獲得了侵略中國的基地.
(3)扶黎扶蔣,控制中國。辛亥革命失敗後,中國進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帝國主義各國紛紛尋找在中國的代理人。 "一戰"期間美國扶植黎元洪,20年代後期積極扶植蔣介石政權,從而實現了控制中國(20餘年)的目的。在此期間美國對華商品輸出(1931年)躍居第一位。
(4)「二戰」期間,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卷人戰爭。為打敗共同敵人,中美建立起合作關系。美國從軍事、經濟等方面援助中國的抗戰,中國戰場的抗戰有力配合著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日軍的作戰
(5)扶蔣反共,控制中國。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大為增強,憑借強大的實力,美國力圖稱霸世界。為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美國實行扶蔣反共政策,出錢出槍援助蔣介石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1950年派遣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阻撓我國對台灣的解放。
原因:美國實力進一步增強,在全球推行霸權主義;為了遏止共產黨在中國的發展壯大;
(6)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走向對抗。1949年新申國成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拒絕承認,並對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軍事包圍,外交孤立,經濟封鎖,致使中美關系走向全面對抗。
原因:國際背景冷戰爆發 美蘇爭霸;中國一邊倒政策;美國全球擴張遏制戰略。
(7)走向和解、中美建交;前進道路,一波三折。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中美簽訂上海公報,結束了20多年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美國同意在台灣間題上的"斷交、撤軍、廢約"三原則,中美發表建交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關系。
原因:改善中美關系是中美兩國的共同要求
美國方面:a、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美國再也不能不承認新中國的發展和在國際事務中的巨大作用,美國孤立中國的政策失敗b、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於守勢,考慮改善對華關系對美國有利
中國方面:a、改善中美關系,對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對付來自蘇聯的威脅十分有利b、改善中美關系,對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也有重要作用。
(8)九十年代,兩國摩擦不斷。中美正式建交後,雙方在廣泛的領域開始了合作關系,對中美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諸多矛盾沖突。美國始終末放棄霸權政策,在中美關繫上圍繞著台灣問題、人權問題等百般刁難中國,致使中美關系的發展呈現出一波三折的特點。尤其是台灣問題成為中美關系的焦點
四、美帝國主義侵華政策與其全球戰略的關系
(1)19世紀上半期,美國對外戰略擴張著眼於在美洲擴張,以「門羅主義」為其基本政策,獨立後不久的美國也無力與歐洲列強爭雄,所以在侵華問題上只能是追隨於西方列強。
(2)1 9世紀晚期,美國對外戰略是確立西半球霸權。同時積極參與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活動,為此提出了「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對華政策,力圖在中國與列強分享權益。
(3)「一戰」後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支配世界事務,在全球推行「金元外交」,在侵華政策上,重彈門戶開放的老凋,「門戶開放」政策實質是其金元外交政策在中國的具體運用。
(4)「二戰」後美國推行全球霸權政策,力圖主宰世界,為此在中國推行「扶蔣反共」政策。力圖控制中國。
五、美國霸權主義的新發展
(1)推行新干涉主義:所謂「新干涉主義」是指,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出現的一種以人道主義和捍衛西方共同的價值觀為借口,以武力干涉別國內政為手段,以推行霸權主義和構築有利於西方的國際關系新秩序為目標的思想和政策主張。其實質就是借口「人道主義干涉」來推行美國主導全球的戰略。
(2)在世界各地進行擴張:①在歐洲,美國通過北約東擴,推出戰略新概念,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逐步將前華約地區「收編」到美國主導的西方勢力范圍內;通過科索沃戰爭,想除掉南聯盟領導者,控制巴爾干,削弱俄羅斯,同時進一步加強對西歐的控制。②在亞太地區,通過加強美日軍事同盟,將美日軍事同盟,將美日軍事合作的范圍擴大到包括我國台灣在內的整個亞太地區,還與日本合作開發「戰區導彈防禦體系」(TMD),甚至妄圖使之覆蓋台灣,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國。③在中東,一是借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將大量軍事力量運往該地區,增強這里的軍事存在,二是利用「和平夥伴計劃」和獲得石油開采權,向高加索一裏海一中亞地區進行政治、經濟和軍事滲透。

J. 民間交往對中美關系發展具有什麼歷史和現實意義

歷史意義:民間的交往打破了中美在政治上的一些分歧,在中國根蘇聯交惡的情況下,版推動了中美關系的權緩和,穩定了世界的和平,蘇聯失去了最大的盟友,更加孤立,間接地導致了蘇聯的解體。現實:民間的交往,互動了中美的很多方面,中國更加了解了一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為後來的改革開放帶來了一定基礎,帶動了中國經濟在70年代的騰飛。

閱讀全文

與中美關系改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