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經歷史發展

經歷史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10 07:50:16

⑴ 中國的歷史發展軌跡

1.中國(China),位於東亞,是一個以華夏文明為主體、中華文化為基礎,以漢族為主要民族的統專一多民族國家屬,通用漢語。中國疆域內的各個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2.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成國家和朝代,後歷經多次演變和朝代更迭,持續時間較長的朝代有夏、商、周、漢、晉、唐、宋、元、明、清等。中原王朝歷史上不斷與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戰,眾多民族融合成為中華民族。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中國的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體。
3.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中國有著多彩的民俗文化,傳統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和國畫等,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⑵ 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史

一、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1.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入 鴉片戰爭後,列強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輸出商品,並在東南沿海地區創辦了一些船塢和工廠 這是中國境內最早的近代經濟成分。
2.自然經濟的解體 (1)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入侵。(2)表現:東南沿海一些地區「紡織」「耕織」分離,手工業者大批破產,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發展 (3)實質:中國逐漸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
3.洋務運動(官僚資本的產生)
(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科技,維護清朝統治。
(2)內容:①自強、求富—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②籌劃海防。③培養人才—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3)結果:甲午戰爭失敗,洋務運動破產。
(4)實質: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
(5)評價:積極作用:洋務派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興辦了一批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局限性:只學習西方的科技,不改變中國的制度。說明「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不可能使中國走向富強
二、民族工業的發展
1.晚清民族工業的興起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①自然經濟日益解體;外商企業刺激;洋務運動誘導。②概況: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投資創辦近代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2)初步發展(甲午戰爭後):①原因:甲午戰爭後,列強向中國輸出資本,進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困難,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②影響: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發起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倡導實業救國論
2.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民國初期的短暫春天:①原因:辛亥革命影響;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促進;實業救國思潮影響;一戰的影響。②特點: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區);部門不平衡(輕工業發展迅速);短暫。③影響:為新文化運動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提供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 (2)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曲折發展:①1927—1936年較快發展,國民政府基本實現全國統一,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推出一些有利於發展的經濟和政治措施,民族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 ②抗日戰爭時期遭受沉重打擊 (淪陷區日軍的吞並、擠壓;國統區的戰時體制;官僚資本的壓榨等因素影響)③抗戰勝利後走向萎縮;民族工業陷入絕境。(美國商品排擠、官僚資本擠壓、苛捐雜稅、通貨膨脹等因素)④新中國成立後獲得新生,三大改造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一部分
3.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
(1)中國近代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民族資本主義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多重壓迫。(2)國內政局和國際環境 (3)政府的政策措施。(4)民族資本主義自身因素:民族資本的獨立性與依賴性,民族資產階級的進步性與局限性等。
4.民族資本主義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引進先進的生產方式,代表近代經濟發展方向,有利於經濟的近代化。(2)為資產階級維新變法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提供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的逐漸發展使無產階級隊伍逐步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階級基礎 (3)民族資產階級倡導的立憲改良、民主共和、民主科學等主張,既推動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發展,也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4)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多重擠壓,始終未獲得獨立發展,沒能成長為中國經濟的主導成分。

⑶ 求世界經濟發展史

一、工場手工業時期

⒈14世紀前後,地中海區域城市工商業和工場手工業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萌芽。

⒉15-16世紀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開始繁榮起來,封建經濟開始衰落,資本主義發展。

⒊17-18世紀下半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統治阻礙,因此英法美諸國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和獨立戰爭,建立資產階級政權。新社會制度的確立,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工場手工業是這一時期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

二、蒸汽時代

⒈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但資本主義工業生產卻以工場手工業為主要形式,難以滿足廣大市場的需要。資本主義制度已經確立,又擁有廣大殖民地市場的英國率先開始了一場以大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工場的變革———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從機器的發明和使用開始,以大機器生產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結束。大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為資本主義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⒉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歐美日開始了新一輪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資本主義經濟戰勝封建經濟,資本主義發展成為主流。

三、電氣時代

前期: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

19世紀最後30年到20世紀初,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產的高漲,被稱為近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在這一時期里,一些發達國家的工業總產值,超過農業總產值;工業重心由輕紡工業轉為重工業,出現了電氣、化學、石油等新興工業。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特徵,人類進入電氣時代,資本主義出現飛躍式發展。

在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美德後來居上,英法相對落後發展緩慢,日本開始崛起,俄國有所發展。

後期:兩次世界大戰期間。

一戰期間,英國受戰爭破壞,經濟衰退,開始失去世界經濟霸權,世界經濟中心從此轉移到紐約;美國大發戰爭橫財,實力大增。國際經濟力量對比發生變化。

戰後尤其是1924到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相對穩定,出現一時繁榮。

1929到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空前經濟危機,為擺脫危機資本主義國家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具有民主傳統的英法美等國採取國家干預的方式擺脫危機,以美國的羅斯福新政最為典型。具有專制主義特點的日本、德國則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法西斯道路,義大利則加強了法西斯專政。

四、電子信息時代

時間:二戰以後到20世紀90年代

美國:二戰後成為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利用高新技術成果,經濟持續發展。

日本和西歐:在美國扶持下憑借較好的科技實力,利用最新科技革命成果,經濟迅速恢復發展,其崛起沖擊了美國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日本和聯邦德國發展尤為突出,20世紀60年代,歐洲國家為加強經濟合作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

總之,在此階段,資本主義各國經濟高速發展,但由於1974-1975年的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的打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速度一度減緩。

五、新經濟時代

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出現了一系列新現象,即世界經濟的網路化、數字化以及以此為推動力的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其主要特徵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⑷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簡史

夏商西周時期

當黃河流域出現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國之際,代表新的生產力的文字、青銅器和城市已經在北方的遼河流域、長江以南地區紛紛出現,從而使中國大陸的奴隸制王朝得以鞏固和發展,成為東方世界的經濟發展中心。

春秋戰國時期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迅速,判斷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這里所說的勞動資料主要指生產工具而言。由於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先進的生鐵冶鑄技術,即出現了鑄鐵,促進了鐵器的普遍使用,並由此推動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使中國在經濟發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秦漢時期

由於中國早在公元前3 世紀就建立了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迫使封建統治集團對古代社會的自然經濟狀態進行干預,以使社會經濟朝著有利於鞏固封建統一的軌道運行,於是形成了封建經濟的自然發展與封建國家經濟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

魏晉南北朝

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專制集權較弱,政治上相對寬松的時代。因而對經濟活動的控制也相對寬松,經濟活動也比較活躍。這在南朝表現得尤為明顯。

隋唐五代時期

唐的經濟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南北經濟均有發展,更主要的是南方經濟已逐漸成為中國中央政權的主要支柱,成為經濟中心。

(二)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新的技術給生產帶來突破性變化。如造船、建築、農田水利、造紙印刷術、瓷器、絲織都有創造性發明並向海外流傳。

(三)與外國經濟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與非洲、西歐、中亞、西亞、東南亞、日本、朝鮮等國,都有貿易往來,陸上、海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五代十國時間很短,實際是唐代的繼續,經濟雖因戰亂而受影響,但仍然有很大進步,正因為經濟的發展才有全國統一的迫切要求,分裂很快被宋統一起來了。

宋遼夏金時期

其主要標志是,以農業為主、以手工操作為基礎的社會生產體系及其相應的制度保證體系已經趨於完善;從對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而言,已經接近甚至幾乎達到了古代的技術條件所能允許的最高水平。

元朝時期

元代經濟歷史提供的經驗和教訓在中華民族經濟管理歷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卓越的軍事、經濟管理謀略運籌思維,忽必烈多元一體化的國民經濟管理思想模式,元代長期影響後世的經鞏固、各族人民的團結交往、封建社會後期經濟的進步性發展都有重要的、深遠的影響。

明清時期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聲有色的時代。明代經濟是中國古代經濟發展史上處於變革的重要時期,有諸多新現象、新特點,值得認真總結,深刻分析、取其精華,以資借鑒。

封建末期

甲午戰爭後的中國,不僅遠遠落後於西方先進工業國家,而且被歷史拋在了東方的日本後面。

(4)經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遠古暨三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歷史長河的源頭,也是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經濟的發展是以越來越快的步伐前進的,舊石器時代經歷了上百萬年的漫長道路,新石器時代只有幾千年,進入文明時期以後,各個王朝的更替不過數百年的時間。

每一個時期的經濟發展都有一定的特點,也都遵循著中國傳統文化和農業經濟的共同規律。經濟基礎對政治、軍事、文化藝術乃至人們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是極其重大的,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不言而喻。

⑸ 發展歷史和發展歷程的區別

簡單講 發展歷史就是發展過程的記載;已過去的發展和事跡的痕跡 發展歷程就是發展所經歷的過程 可以說發展歷史是發展歷程的一個記錄 一個是宏觀 一個是微觀

⑹ 美國經濟發展史大概是怎樣的

1607到1753年是屬於殖民期,經濟很不發達;1754到1783年是美國的獨立運動時期,當時經過了波士頓茶事件、列剋星敦槍聲後,美國成為獨立國家,經濟開始獨立。

1850到1869年美國南北戰爭,此時美國北部屬於城市化進程中,經濟發展迅速,南部還是奴隸制庄園管理,經濟相對落後許多,統一全國後,經濟步入一體化。

1870到1929改革時期,其中一戰後經歷了柯立芝繁榮,1929到1932經濟危機,1933開始羅斯福新政,此後至二戰一直處於復甦階段。

二戰後美國經濟一躍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龍頭老大,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現在美國經濟地位不變,卻因西歐一體化和日本崛起,世界經濟開始有了多級分化。

(6)經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石油危機

美國和蘇聯的冷戰至這段時期仍未停止。其間美國和蘇聯展開了一連串的太空競賽,蘇聯派出了世界首個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而美國則派太空人首次登陸月球。

七十年代越南爆發戰爭,北越與南越開戰,美國為阻止蘇聯和共產勢力擴張,毅

美國參與的越戰中的畫面。

然介入越戰。其間美軍傷亡人數不斷增加,最終北越統一了越南,美國的企圖未能實現。

70年代初期,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歷來最嚴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一度復甦。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3年10月以色列與中東一系列國家關系惡化,觸發中東戰爭。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了打擊對手的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1974年美國還要派發汽油定量配給票。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機。

原油價格暴漲,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增長在這段期間就下降了4.7%。

過了數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而後伊朗和伊拉克開戰,原油日產量銳減,國際油市價格飆升,每桶原油的價格從14美元漲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引起了西方工業國的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大概下降了3%。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蘇聯。1981年4月12日,美國成功發射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⑺ 經濟學建立之後經歷了怎樣的歷史發展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及如何將有限或者稀缺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社會內科學。

經濟學發展中產生的學容派:

重農學派
李嘉圖學派
馬歇爾學派 - 新古典學派 - 新劍橋學派 - 凱恩斯學派 - 新凱恩斯學派
德國歷史學
奧地利學派 - 新奧地利學派 - 貨幣學派
供給學派 - 供給面學派
一般均衡學派
芝加哥學派
公共選擇學派
美國制度學派 - 新制度學派

⑻ 中國歷史經濟發展道路

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並不違背世界歷史發展
的一般規律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闡明了社會主義代
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他們設想,社會主義革命將首先在西方發達資
本主義國家取得勝利。後來的社會主義者對於社會主義將會在哪裡首先
由理想變為現實的問題,「通常都這樣回答:在工業比較發達的地方,在無
產階級佔多數的地方,在文化水平較高的地方,在民主成分較多的地方。」
(《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86頁)但是,歷史發展的客觀進程並不是這樣。
社會主義革命首先在生產力比較落後、資本主義不發達的國家獲得勝利。
怎樣看待這個客觀的歷史事實?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探討過不發達國家走
向社會主義的問題,他們從兩個方面論述過這個問題。一是把不發達國家
走向社會主義作為特殊規律來看待。馬克思在1877年答復米海洛夫斯基
的信和1881年給俄國女革命家查蘇里奇的復信中,恩格斯1890年給奧
托·伯尼克的信中,都曾提出,資本主義不發達國家不一定要走西歐的老
路,它們有可能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超越完備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免
除資本主義發展所必然帶來的災難而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二是聯繫世
界革命的進程論述過不發達國家走向社會主義問題。他們認為,落後國家
爆發民主革命,這個革命作為發達國家社會主義革命的序幕,並可能和這
個革命合並成一個革命過程,從而實現社會主義革命。在19世紀40年
代,他們設想德國革命可以起這樣的作用。在19世紀最後25年裡,他們
又把希望寄託在俄國身上。「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
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末現今的俄國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為共產
主義發展的起點。」(《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31頁)列寧在一個經
濟不發達國家首先把社會主義由理想變成了現實,他通過對十月革命的
理論論證,深刻闡述了不發達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的問題。在《論我國革命》
中,列寧從三方面進行論證:(一)歷史發展是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辯證
統一。他指出:「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
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列寧選
集》第4卷第690頁)他還強調,這些特殊性並不越出世界發展的共同路
線。歐洲的歷史發展就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原始公社解體以後,希臘、羅馬
等國進入了奴隸社會,而另一些民族和國家,如斯巴達人、日爾曼人,還有
羅馬尼亞等多瑙河流域的國家則由原始社會直接轉入了封建農奴制社
會,它們並沒有經歷奴隸社會的發展階段。(二)不發達國家跨過資本主義
充分發展階段而進入社會主義,是和特殊的國際國內條件相聯系的。列寧
認為十月革命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聯系的革命,戰爭造成了革命形勢,
使俄國成了帝國主義鏈條中的薄弱環節。同時,俄國又具備了革命的主觀
條件,有成熟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有十倍增長的工農力量。在存在革
命形勢和具備革命主觀力量的條件下,是放棄機會去等待物質前提成熟,
還是抓住時機先奪取政權呢?革命的辯證法告訴我們,當然應當選擇後
者。(三)要辯證地對待社會主義革命的物質條件問題。列寧並不否認社會
主義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不是越落後越好,沒有一定的現代經濟,
社會主義革命是不會成功的。但列寧提出,我們可以首先用革命手段奪取
政權,然後在工農政權和蘇維埃制度的基礎上去發展文明,這不過是改變
一下歷史順序而已.

閱讀全文

與經歷史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