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

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

發布時間:2021-02-10 07:12:15

① 神奇的小雁塔為什麼會三次開裂又三次合攏

古城西安,文物古跡眾多,最著名的是兩對「雙子星」,即鍾、鼓樓和大、小雁塔。

鍾樓、鼓樓最有代表性,而大雁塔和小雁塔則和兩座樓交相輝映,它們共同見證了西安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鍾、鼓樓建於明代,大、小雁塔年代更久遠,均始建於唐代,小雁塔比大雁塔遲建五十五年,兩座塔一東一西,都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並且作為「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小雁塔和薦福寺是唐代長安城保留到今天的重要歷史古跡,是珍貴的唐代佛教建築藝術瑰寶,「雁塔晨鍾」的悠遠鍾聲將永遠回盪在古城上空。

② 這個區域將被劃入小雁塔改造范圍 看看改造完啥樣

雖然小雁塔與大雁塔齊名,可小雁塔周邊的配套建設遠遠落後於大雁版塔。近日小雁塔歷權史文化片區綜合改造即將開啟。此次改造范圍是:東起長安北路,西至朱雀大街,南起體育場北路,北至友誼西路,具體范圍以規劃定點圖和測量成果表為准。改造范圍內不再審批除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綜合改造項目之外的任何建設項目,原有開發項目應在相關部門指導下有序退出;暫停辦理房屋新建、改建、擴建和改變房屋用途及分戶手續;暫停辦理工商營業執照手續。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4-07,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③ 關於小雁塔的作文

西安,一座古老而又有歷史文化的名城。這兒歷史悠久,有很多的名勝古跡都坐落在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環境幽雅的興慶宮;關中八景之一"驪山晚照"的驪山……而我,對小雁塔特別感興趣。今天,我有幸到薦福寺小雁塔進行考察。
小雁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友誼西路東段南側。唐文明元年睿宗李旦為其父高宗死後獻福而建的,原名"獻福寺"。武則天天授元年改名為"薦福寺"。薦福寺是唐代重要佛經翻譯場所之一。唐中宗景龍年間於薦福寺所在的開化坊之南的安仁坊浮圖院中修造了15層的佛塔。因比慈恩寺的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標志之一。小雁塔雖不及大雁塔規模宏大,但這里環境清幽,風景優美,在古城中別有一番韻味。原為15級,約45米高,現存13級,約43.3米高。其平面呈正方形,各層南北兩面均開有半圓形拱門,塔內設有木梯,遊人由此登上塔頂可以飽覽西安市內風光。每層疊澀出檐,南北各開一門,塔身從下而上,每一層都依次收縮,愈往上愈小,全部輪廓呈現出嬌媚舒暢的錐形形狀,造型優美,比例均勻。小雁塔為密檐式中空磚構建築,塔壁不設柱額,每層磚砌出檐,檐部迭澀磚,間以菱角牙子。塔形秀麗,別具風格,塔身結構堅固,是我國唐代精美的建築藝術遺產。
在漫長的歲月中,小雁塔還有一段「神合」的歷史呢!公元1487年,陝西發生了6級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間從上到下震裂了一條一尺多寬的縫。然而時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縫在一夜之間又合攏了。人們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攏叫「神合」。建國後修復小雁塔時,才發現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來古代工匠根據西安地質情況特地將塔基用夯土築成一個半圓球體,受震後壓力均勻分散,這樣小雁塔就象一個「不倒翁」一樣,雖歷經70餘次地震,仍巍然屹立,這不能不令人嘆服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建築技藝的高超。
遊人在薦福寺內可以見到一口逾萬斤的大鐵鍾。這口鐵鍾是金代明昌三年鑄造的。以往薦福寺的僧人每天清晨都要去撞鍾,清脆悠揚的鍾聲響徹長安上空,5000米之外都聽得清清楚楚,人稱「神鍾」。此鍾高4.5米,口沿周長7.4米,重10噸。上面刻有「皇帝萬歲,臣佐千秋,國泰民安,**常轉」16字吉祥語。 「初破曉來霜,落月遲遲滿大荒。枕上一聲殘夢醒。千秋勝跡總蒼茫。」就是對關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鍾」的生動描寫。
考察結束了,在小雁塔里邊看邊想。中國古代社會道德運動的核心是仁義忠孝,孝者,強調家庭本位,進而達到社會穩定,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效的治國辦法與理念,在很多情況下,單純強調或拔高法律的作用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看著小雁塔,彷彿就在告訴自己:仁孝治天下。

④ 西安大雁塔歷史文化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天竺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長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層磚塔。和寶雞的法門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
北魏道武帝時在此建凈覺寺,隋文帝在凈覺寺故址修建無漏寺,後廢。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後(即長孫氏)祈求冥福,報答慈母恩德,奏請太宗敕建佛寺,賜名「慈恩寺」。寺建成之初,迎請高僧玄奘擔任上座法師,玄奘於此創立了大乘佛教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對真實(相)和絕對真實(性)而得我,又因強調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亦稱唯識宗。由於創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窺基常住慈恩寺,故又稱慈恩宗),此寺遂成中國大乘佛教的聖地。唐顯慶元年(656年),唐高宗御書《大慈恩寺碑記》,從此寺名為「大慈恩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內,故又名「慈恩寺塔」。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玄奘法師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希望妥善安置經像舍利為由,擬在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於唐永徽三年(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由於玄奘所規劃浮屠(佛塔)總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願法師辛勞為由,恩准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
新建佛塔名雁塔,由於後來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稱為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稱為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最初的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層皆存舍利。玄奘法師親自主持建塔,歷時兩年建成。
除了保存從天竺取回的貝多羅樹葉梵文經,大雁塔內還存有舍利子萬余顆。

⑤ 西安的歷史文化

西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里已經出現了城垣的雛形;2008年,西安高陵楊官寨出土距今6000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跡,被選為當年中國考古發現之首,這是中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遺址,也將西安地區城市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建國以來,世界上已經有200多位國家首腦和政要訪問古都西安,包括聯合國秘書長、美國總統、俄羅斯總統、德國總理、法國總統、英國女王、日本天皇、韓國總統等。

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經濟生活中,農業生產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們焚毀樹木,開墾農田,種植粟等旱地作物。當時人們從事生產活動所使用的工具是石頭、獸骨、鹿角和陶片等製造的。除糧食生產外,半坡人也已開始種植蔬菜。家畜飼養業在當時已出現了,當時養的牲畜有豬和狗兩種,以豬為主。打獵、捕魚也是當時一項重要的生產活動。

1957年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就地建成了西安半坡博物館,於1958年4月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是中國第一座新石器時代遺址博物館,也是新中國第一座史前聚落遺址博物館。博物館面積約3000平方米,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欄及起防護和泄洪作用的大圍溝等遺跡,比較完整的保留的半坡原始社會村落的原貌。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營建豐京,將臣民從岐山周原遷於此。又命子姬發(周武王)在灃水東岸營建鎬京。後者為政治中心,前者為宗教、文化中心,合稱「宗周」,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後,以豐鎬為都,為西安作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標志著中國奴隸制社會進入鼎盛時期。公元前841年,鎬京「國人暴動」是中國歷史是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暴動驅逐國王事件。

都城咸陽,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在今西安市境內,兵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內(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秦的宗廟在渭河南岸,荊軻刺秦王,就發生在秦章台宮(後來的漢未央宮前殿);廉頗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宮殿布局還沒有形成宮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陽城地跨渭河南北。

公元前202年,劉邦取得政權,在長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漢城)建立西漢王朝。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漢長安城位於渭河以南的關中平原上,面積約36平方公里。在西漢時期,作為首都的長安城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居民眾多的城市。漢長安是在秦咸陽遺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史記》:「漢長安,秦咸陽也」,張衡《西京賦》雲:西漢長安「乃覽秦制,跨周法」,《三輔黃圖·序》也雲:「武昭,治咸陽,因以漢都」。《舊唐書 地理志》說:「京師,故秦之咸陽,漢之長安也。」秦咸陽從惠文王以後,就不斷向南擴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興樂宮、甘泉宮、信宮、阿房宮及七廟等建築。劉邦奪得天下後,經婁敬、張良等的勸說,建都長安。修繕秦的興樂宮而改為長樂宮,在秦章台基礎上建未央宮。即漢長安城是在秦都咸陽基礎上建立的,說明在都城選址上是漢承秦制的。 漢朝宮闕均在今西安市漢城保護區內,位於北二環以北,而漢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陽市境內。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

西漢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馬王莽正式稱帝,曾改都城長安為「常安」。

公元582年,隋文帝頒令在漢長安城東南的今西安城址營建新都大興城。隋開國之初,都城仍在長安舊城,因久經戰亂,殘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棄龍首原以北的故長安城,於龍首原以南漢長安城東南選擇新址,建造新城大興城。

唐定都長安後,改隋大興城為長安城,並進行了增修和擴建。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東北龍首原上營建大明宮。之後年間又不斷修建城牆、城樓、興慶宮等建築。宮城完全與今西安市重合,皇宮與今西安市明城牆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則大部分在今咸陽市境內。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轄縣內,乾陵是京兆府奉天縣。

自隋文帝開皇二年(公元582年)開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緒,歷時72年。城市面積84.1平方公里,布局規劃整齊,東西嚴格對稱,分宮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結構布局充分體現了封建社會巔峰時期的宏大氣魄,在中國建築史、城市史上具有劃時代影響。

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宋代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趙匡胤統一中國後,曾經有意遷都長安,最後由於部下反對,只得放棄金代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

元初,長安城的范圍依然沿用韓建「新城」,並使用京兆府的名稱。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為安西王,鎮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遂該京兆府為安西路。後來由於發生安西王叛亂,安西國被撤。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又改安西路為奉元路。據李好文在《長安志圖》中所繪《奉元城圖》,四面僅各一門,南門偏東,北門偏西,東西兩門也不對稱,城內建築也無對稱格局。市場集中在城內西北隅,有馬市、羊市和秦川驛等。東北隅有太子府(明秦王府)、城隍廟、察院等。馬可波羅於至元十二年(1275年)游歷於此,寫到:「城甚壯麗,為京兆國之都會……此城工商繁盛,產絲多,居人以制種種金錦絲絹……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價值甚賤。」

明代形成了今天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稱也源於明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將軍徐達進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為西安府。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東北隅開始營建秦王府。秦王府時稱「王城」,後訛為「皇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分別修建鼓樓鍾樓,其位置也與元代的敬時樓和鍾樓無異。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標西巡西安後,曾經提議遷都西安,不過他回到南京之後便病死。

清代西安城內設置依舊,但在城東北修建一座滿族駐防城,在城東南修建了漢軍駐防城,以及增加了鍾樓西南的總督布院署等。庚子之變時,慈禧和光緒西逃駐蹕西安長達一年時間。

1911年10月22日,在辛亥革命爆發後西安也爆發了武裝起義,佔到總城面積約四分之一的滿城被起義軍攻陷並焚毀,成為西安城內的一處死角。

1921年馮玉祥第一次督陝,在原秦王府城(八旗教場)修改房屋,駐扎軍隊。

抗戰前夕,國民政府曾經建立國民政府西京籌備委員會。

抗戰時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難民沿隴海路湧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車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帶。尚仁路迅速發展成為新的商業區,西安城內的商業重心也開始集中到了城市的東部。

在中共長征之後,陝北地區成了蘇區,西安成為國民黨的重要前線,在此發生了西安事變。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屬陝甘寧邊區轄市。

1950年改由西北軍政委員會領導,1953年1月27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改為西北行政委員會管轄,西安市屬西北行政委員會。

1953年3月12日,改為中央直轄市,為全國12個中央直轄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為省轄市。

⑥ 陝西的歷史文化遺產也太多了吧,兵馬俑、華清池、大雁塔、小雁塔、法門寺、昭陵、茂陵、乾陵等等

陝西的歷史文化抄遺產多是很正襲常的,在中國古代陝西是非常重要的區域,尤其是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是很多王朝的定都所在地,從西周開始到先秦兩漢陝西都是我國最重要的核心區域,直到宋朝以後陝西的中心位置才慢慢衰落。

⑦ 有關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的資料

1、大雁塔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築。

2、小雁塔

2014年0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小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7)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擴展閱讀:

大雁塔歷史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天竺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 在長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層磚塔。和寶雞的法門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

北魏道武帝時在此建凈覺寺,隋文帝在凈覺寺故址修建無漏寺,後廢。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後(即長孫氏)祈求冥福,報答慈母恩德,奏請太宗敕建佛寺,賜名「慈恩寺」。

⑧ 參觀小雁塔後的後感

巍然屹立的巨人----小雁塔
小學六年級作文
大家好,我是這次大家來到西安的導游----邵子煊。大家都知道,西安是個歷史文化大寶庫,這次旅行就要去一處西安的旅遊景點,那就是小雁塔。
來,請大家和我一起走。我們要去的小雁塔就在這裡面,請游覽時不要亂丟垃圾,聽我一一介紹。
小雁塔位於西安薦福寺內。進了薦福寺,我們就能在茂密的樹叢中看到小雁塔的上半部分塔身。大家可以看到,雖然表面上脫了一些牆皮,但還是屬於保存較好的唐代古塔。這里風景優美,鳥語花香,周圍環抱著青山綠水,每當去那裡玩的時候心情都很舒暢。走進來看,小雁塔的她們獨具特色。門框上不滿精美的線刻,尤其是門楣上的神仙圖,更加美觀了。從塔下向上看,一層比一層稍小一點兒;整體輪廓刻圓則圓,刻直則直。下面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一起到塔的後面去看一看。仰起頭,向上看,在塔的上方有一點小裂痕,這道一厘米左右的小裂痕還有一段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故事呢。
明朝二十三年,也就是1487年,陝西發生了6級大地震,讓小雁塔從上到下裂開了一道一尺余寬的「傷痕」。而又過了34年,在1521年又一次的大地震中,小雁塔在一天一夜的時間內合攏了。原來1555年的9月,一位小京官在修復小雁塔時發現,小雁塔是「人合」而不是「神合」。古代的工匠們根據西安的地質情況,特地將塔基用夯土築成一個半圓球體,像樹根一樣,緊扒著土地。受震後壓力均勻分散,就像一個不倒翁一樣,雖歷經70餘次地震,仍巍然屹立。這不得不令人嘆服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建築技藝高超!
這次旅遊就到這里了,再見。歡迎大家以後有機會再來小雁塔!

⑨ 西安小雁塔要門票嗎

西安小雁塔是免費開放的,散客每日限3000名,包括薦福寺古建築群、西安博物館。

位於碑林區南門外友誼西路東段南側的薦福寺,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高宗死後百日,皇戚為其「獻福」而在唐長安城開化坊南部原隋煬帝作晉王時的王府舊址修「 大獻福寺」。武則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稱「大薦福寺」,此後高僧義凈在此主持佛經譯場。

中宗景龍年間(公元707~710年)在隔街安仁坊的薦福寺別院中修「 薦福寺塔」,與大雁塔遙相對應,故又稱「小雁塔」。

現小雁塔平面呈方形,頂殘,底層邊長11.38米、通高43.38米,坐落在邊長23.8米、高3.2米的方形磚石基座上。塔的底層特高,二層以上高度均逐層遞減,愈上愈促,整體輪廓呈自然而圓和的卷殺曲線,造型秀麗。

(9)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擴展閱讀

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綜合改造項目房屋徵收工作啟動:

作為西安市重大的文化工程、生態工程、民生工程和城市改造工程,12月11日,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綜合改造項目房屋徵收動員大會舉行,標志著該項目房屋徵收工作全面啟動。據悉,該項目將建設包含小雁塔古建築群、唐文化風貌展示區、生態遺址公園和商業服務設施的城市公共空間新格局。

該項目是西安皇城復興及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組成,對完善遺址保護、改善區域環境、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將本著「尊重歷史、不留遺憾」的理念和「保護、再生、創新」的思路,以傳承和保護城市歷史文脈為切入點,全面整合歷史、文化、旅遊、文物資源,建設包含小雁塔古建築群、唐文化風貌展示區、生態遺址公園和商業服務設施的城市公共空間新格局。

閱讀全文

與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