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

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2 21:32:58

1. 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

紅軍長征勝利有著很重要的歷史意義,長征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使中國共產黨有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實現了我黨北上抗日的總方針;通過長征也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導。

 偉大的紅軍長征,翻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新篇章。長征途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正確解決了關乎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三個全局性問題,即引領紅軍向哪裡去的戰略方向問題,使黨和紅軍擺脫被動局面的軍事指揮問題,結束「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問題,從思想上確保了紅軍長征勝利。
    
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適合國情的革命道路,實行符合實際的戰略策略,這一我們黨在血的教訓和生死存亡考驗中認識並確立起來的思想路線及其取得的重大思想成果,對中國革命產生了深遠影響。
  
偉大的紅軍長征,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紅軍長征勝利,使黨中央領導中國革命大本營奠基於西北,鞏固和發展了陝甘寧革命根據地,使其成為中國革命的政治中心,為黨和紅軍的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  紅軍長征的磨難和考驗,鍛煉了中國革命力量,黨員和紅軍質量顯著提高,為黨的隊伍和革命力量的壯大、為革命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基本骨幹。
  
紅軍長征實現了我們黨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鼓舞了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信心和勇氣。紅軍長征勝利,為中國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進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偉大的紅軍長征,培育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
  
紅軍長征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弘揚偉大革命精神的勝利。紅軍長征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而且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2. 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意義:

1、通過紅軍長征確立了毛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導地位。

2、紅軍長征勝利實現了我黨北上抗日總方針。

3、紅軍長征的勝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勝利。

4、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5、紅軍長征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有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了穩固的後方。

(2)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史詩。它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3. 紅軍長征勝利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

一 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二 紅軍沖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險阻,戰勝黨內分裂的危機,最後到達陝北不足三萬人。但這是經過千錘百煉保存下來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精華。它們構成了以後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幹。
三 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廣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大規模的轉移是歷史上最盛大的武裝巡迴宣傳。紅軍經過的省份有二億多人民。在戰斗的間隙,他們每佔一個城鎮,就召開群眾大會,舉行戲劇演出,重「懲」富人,解放許多「奴隸」(其中有些參加了紅軍),宣傳「自由、平等、民主」,沒收「賣國賊」(官僚、地主、稅吏)的財產,把他們的財產分配給窮人。現在有千百萬的農民看到了紅軍,聽到了他們講話,不再感到害怕了。在漫長的艱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萬的人——農民、學徒、奴隸、國民黨逃兵、工人、一切赤貧如洗的人們——參加進來充實了行列。
不能不承認長征是人民對抗不平等,對抗自然的偉大業績。長征無疑是一場戰略微退。因為紅軍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其軍心士氣和政治意志的堅強顯然一如往昔。共產黨人認為,而且顯然也這么相信,他們是在向抗日前線進軍,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這幫助他們把原來可能是軍心渙散的潰退變成一場精神抖擻的勝利進軍。後來的歷史證明,毛澤東主張進軍到戰略要地西北去,無疑是正確的,他正確的預見到這個地區要對中、日、蘇的當前命運起決定性作用

4. 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

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

1.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實現了我黨北上抗日的方針。

3.符合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勝利。

4.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我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領導地位。

5.使中國共產黨有了有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了穩固的後方。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4)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933年10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動員近100萬國民革命軍圍剿各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農村根據地,並以50萬兵力重點進攻中央蘇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要控制地區)。

在前四次戰役中,由於實施毛澤東的運動戰方針,國民政府軍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均以撤退告終。

在第五次戰役中,由於毛澤東失去領導權,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原名秦邦憲)採納蘇聯軍事顧問李德的建議,放棄過去四次反「圍剿」斗爭的積極防禦方針,將這場戰爭定性為國共之間的決戰。

採用軍事冒險主義,提出了「御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要求紅軍在根據地之外抵抗國民革命軍,決定在國民黨之前搶先行動,發動所有紅軍展開全面進攻,並爭取蘇維埃在全中國的勝利。

但中央蘇區只有10萬左右的正規軍和數萬游擊隊,在搶先進攻後不久即遭到巨大損失。這時共產黨方面決定進行陣地防禦,輔以「短促突擊」(短距攻擊),意圖抵擋國民革命軍的前進。但這個行動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不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府瑞金的北大門廣昌陷落,紅軍死傷一萬餘人。

此後,開始了兩萬里長征。

5. 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毛澤東戰略思想的偉大勝利,是廣大紅軍指戰員英勇奮戰的結果。它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及其偉大的意義: 第一, 長征是歷史的新記錄,是世界上空前未有的。中國紅軍在長征途中,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戰勝人間稀有的艱難困苦,開辟了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 第二,長征是宣言書,它宣告紅軍師不可戰勝的力量。在長征途中,國民黨蔣介石妄圖把紅軍一口吃掉。紅軍在毛澤東領導下,四渡赤水,佯攻貴陽,威逼昆明,擊潰國民黨軍許多追殲部隊。接著,又向北勝利前進。在長征中紅軍共擊潰國民黨軍410個團和無數土匪、地主武裝,佔領五六十個城市,一路浩浩盪盪,所向無敵,是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圍追堵截遭到破產。這充分證明了紅軍是英雄好漢,是不可戰勝的力量。 第三,長征是宣傳隊,它在中國廣大地區內宣告:紅軍的道路就是人民解放的道路。紅軍不但是一支不可戰勝的軍隊,而且又是一支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宣傳隊。紅軍在長征途中隨時向群眾宣傳抗日道理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尤其是紅軍進入大別山彝族少數民族地區時由於歷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閡,以及反動派的造謠欺騙,曾受到彝族三個家族的襲擊,致使紅軍長征一度受阻。紅軍便向他們宣傳、解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劉伯承還與彝族首領結拜兄弟盟友。此後,紅軍不但安然通過,而且在沿途得到彝族人民的幫助,有些彝族人民還參加了紅軍。紅軍的宣傳,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覺悟,使各族人民深切認識到紅軍是人民解放者,認識到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能獲得真的的解放。 第四,長征是播種機,他散播了許多革命的種子。紅軍長征中所經過的地區,廣大人民群眾英勇地向反動統治階級進行斗爭,組織革命武裝,這都是紅軍長征散播的革命種子所獲得的結果。 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它使全國人民對革命前途和抗日前途有了希望;長征的勝利促使抗日戰爭得以實現,也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長征的勝利,保存了紅軍的基乾和黨的大批優秀幹部。特別是在遵義會議上形成了毛澤東在全黨的市級領導地位,為中國共產黨正確地領導人民革命到勝利奠定了基礎。

6.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

紅軍長征: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7. 紅軍長征勝利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什麼是長征精神,它在今天還有什麼意義

對於長征的意義,毛澤東在陝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所作的報告中,有一個精闢的評價:長征是歷史記錄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從這一點生發開來,我們便可看到長征之所以被載入史冊的歷史意義。1.長征勝利,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序幕如果把長征放到中國革命全局去考察,就可看到,長征是中國革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由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是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轉變到抗日戰爭中興起的關鍵,是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有人說:「長征簡直是將革命劃分為『公元前』和『公元後』的一條分界線。」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14年以後,中國共產黨就取得了全國勝利,把國民黨趕下大海。這樣,長征在性質上就由走投無路的撤退,變成走向勝利的序幕。2.長征造就了中國革命的領導骨幹正像1919年的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作了理論上和幹部上的准備一樣,紅軍長征所造就的中國革命領導骨幹,為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勝利作了政治上和幹部上的重要准備。30萬紅軍,經過25000里長征,剩下25000人。這25000人,是經過千錘百煉的中國革命的精英,是具有豐富斗爭經驗的黨和紅軍的骨幹。中國革命就在這批骨乾的帶頭沖鋒陷陣下,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就推翻了國民黨政府。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予軍銜時,一千多名戰功顯赫的將軍,90%以上都是參加過長征的紅軍指戰員。單就這個數字就足以說明,長征是錘煉一代中國革命骨乾的熔爐。宋慶齡稱頌中國共產黨是「誕生在上海,生長在江西的叢林里,在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困苦中百煉成鋼,在農村的泥土裡成熟的領導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紅軍長征造就了中國共產黨一批傑出的領袖人物,特別是在長征途中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同時,長征還為毛澤東創造了一個千錘百煉的領導班子。應該說,在長征路上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中國共產黨選擇毛澤東為領袖,是正確的歷史性選擇。毛澤東領導地位的確立也不是偶然的,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也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西方學者評述說:紅軍長征「是歷史的史詩之一,並給予一次鍛煉,使共產黨人更為堅強,使他們為未來的勝利做了准備」。這個准備既包括幹部上的准備,也包括政治上的准備。有了這些准備,也就為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勝利奠定了基礎。3.長征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真理。撒播下革命的種子1935年11月5日,毛澤東率紅一、三軍團到達陝北象鼻子灣,出發時擁有8萬之眾的中央紅軍,此時只剩8000多人。但是,毛澤東從這些經歷了無數苦難而衣衫襤褸的戰士身上,不僅看到了長征對於中國革命的現實意義,還敏銳地意識到了長征對於人類社會的精神意義,他發表了著名的演講:長征,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它將被載入史冊。星星之火已經燎原,昔日的8000多人現在已經紅透中國,紅遍了全世界。4.紅軍長征顯示了共產主義運動無比頑強的生命力長征是中共黨史、中國現代史上最壯麗的一頁,也是國際共產4.紅軍長征顯示了共產主義運動無比頑強的生命力長征是中共黨史、中國現代史上最壯麗的一頁,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聞之令人感喟的史詩般的壯舉。5.長征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的內涵長征精神實際上是無數革命先輩用理想、信念、熱血直至生命編織而成的,是留給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精神財富。實際上,在對民族精神的弘揚過程中,長征精神又成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憂國憂民精神的充分體現,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境界。長征精神,成為了個人積極向上乃至中華民族整體奮進的一種精神,成為了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的新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講,弘揚長征精神,就是弘揚民族精神。
以上回答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杭州圖書館
參考資料:
傅治平著.精神的升華:《中國共產黨的精氣神》.人民出版社,2007.9.

8. 紅軍長征勝利對中國革命有何歷史意義

一 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二 紅軍沖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險阻,戰勝黨內分裂的危機,最後到達陝北不足三萬人。但這是經過千錘百煉保存下來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精華。它們構成了以後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幹。
三 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廣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大規模的轉移是歷史上最盛大的武裝巡迴宣傳。紅軍經過的省份有二億多人民。在戰斗的間隙,他們每佔一個城鎮,就召開群眾大會,舉行戲劇演出,重「懲」富人,解放許多「奴隸」(其中有些參加了紅軍),宣傳「自由、平等、民主」,沒收「賣國賊」(官僚、地主、稅吏)的財產,把他們的財產分配給窮人。現在有千百萬的農民看到了紅軍,聽到了他們講話,不再感到害怕了。在漫長的艱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萬的人——農民、學徒、奴隸、國民黨逃兵、工人、一切赤貧如洗的人們——參加進來充實了行列。
不能不承認長征是人民對抗不平等,對抗自然的偉大業績。長征無疑是一場戰略微退。因為紅軍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其軍心士氣和政治意志的堅強顯然一如往昔。共產黨人認為,而且顯然也這么相信,他們是在向抗日前線進軍,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這幫助他們把原來可能是軍心渙散的潰退變成一場精神抖擻的勝利進軍。後來的歷史證明,毛澤東主張進軍到戰略要地西北去,無疑是正確的,他正確的預見到這個地區要對中、日、蘇的當前命運起決定性作用。

9. 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是什麼

一、長征勝利的政治意義
1、長征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紅軍長征,是震驚中外的偉大事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粉碎了國民黨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跨越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縱橫十四省,轉戰數萬里,終於相繼在陝甘地區會師,勝利完成了戰略大轉移。從此,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中國共產黨以陝北作為根據地,將中國革命的勝利推向全國。
2、紅軍長征勝利實現了我黨北上抗日總方針。長征的偉大勝利,實現了把黨中央領導全國革命的大本營奠基在西北、紅軍主力轉移到抗日前沿陣地的戰略任務,為黨和紅軍的大發展創造了條件,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在陝北,中國共產黨召開一系列有歷史意義的、關系抗日全局的會議,如洛川會議、瓦窯堡會議,發出全民族抗日的偉大號召,妥善地解決了西安事變,積極聯合國民黨抗日,最終取得了全民族抗日的偉大勝利。
3、紅軍長征的勝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勝利。毛澤東同志在總結長征經驗時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沒有照抄照搬國外理論,而是立足本國實際制度、政策、方針、路線,並與盲目照抄、照搬國外理論的博古、李德等人做了堅決而持久的斗爭,最終將中國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革命路線和斗爭路線的勝利,證明了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正確性。
4、通過長征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導地位。在革命危急關頭,黨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是我們黨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正因為有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我們黨才能堅持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緊密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走上順利發展的道路。
5、長征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有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了穩固的後方。中國共產黨在陝北建立陝甘寧抗日根據地,以陝甘寧抗日根據地為基點,將革命輻射到全國。紅軍到達陝北後,與陝北紅軍一道致力於根據地的建設鞏固,最終將延安建設成中國的"紅色之都"。陝甘寧抗日根據地建設經驗,對全國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在全國范圍內有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晉綏抗日根據地、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開創了抗日戰爭的新局面。在解放戰爭期間,陝甘寧邊區政府的建設和鞏固"三三制"原則的確立、土地改革地進行,一方面團結了最廣大的中間力量共同革命,另一方面,邊區政府的建設也為我黨後來取得政權、進行政權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0. 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以自身行動弘揚長征精神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毛澤東戰略思想的偉大勝利,是廣大紅軍指戰員英勇奮戰的結果。它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極其偉大的意義:
第一,長征是歷史的新紀錄0是世界上空前未有的。中國紅軍在長征途中,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戰勝人間稀有的艱難困苦,開辟了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
第二,長征是宣言書,它宣告紅軍是不可戰勝的力量。在長征途中,國民黨蔣介石妄圖把紅軍一口吃掉。紅軍在毛澤東領導下,四渡赤水,佯攻貴陽,威逼昆明,擊潰國民黨許多追殲部隊。接著,又向西北勝利前進。在長征中紅軍共擊潰國民黨軍410個團和無數的土匪、地主武裝,佔領五六十個城市,一路浩浩盪盪,所向無敵,使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圍追堵截遭到破產。這充分證明了紅軍是英雄好漢,是不可戰勝的力量。
第三,長征是宣傳隊,它在中國廣大地區內宣告:紅軍的道路就是人民解放的道路。紅軍不但是一支不可戰勝的軍隊,而且又是一支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宣傳隊。紅軍在長征途中隨時向群眾宣傳抗日道理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尤其是紅軍進入大涼山彝族少數民族地區時,由於歷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閡,以及反動派的造謠欺騙,曾受到彝族三個家族的襲擊,致使紅軍長征一度受阻。紅軍便向他們宣傳、解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劉伯承還與彝族首領結拜兄弟盟友。此後,紅軍不但安然通過,而且在沿途得到彝族人民的幫助,有些彝族人民還參加了紅軍。紅軍的宣傳,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覺悟,一使各族人民深切認識到紅軍是人民的解放者,認識到只有踉著共產黨走,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放。
第四,長征是播種機,它散播了許多革命的種子。在紅軍長征中所經過的地區,廣大人民群眾英勇地向反動統治階級進行斗爭,組織革命武裝,這都是紅軍長征散播的革命種子所獲得的結果。
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它使全國人民對革命前途和抗日前途有了希望;長征的勝利促使抗日戰爭得以實現,也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長征的勝利,保存了紅軍的基乾和黨的大批優秀幹部。特別是在遵義會議上形成了毛澤東在全黨的實際領導地位,為中國共產黨正確地領導人民革命到勝利奠定了基礎。

當代大學生在培養自身集體主義價值觀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正確認識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劃清正當的個人利益與個人主義的界限。在一些大學生看來,提倡集體主義就是泯滅個性、否定自我,強調集體利益就是否認個人利益。正確認識集體主義、轉變思想,首先就要實事求是地分析過去幾十年對集體主義的宣傳和解釋上的偏頗之處,正確認識集體與個人的辯證關系。集體主義在強調集體利益時,並不抹殺個人利益的合理性,它強調集體利益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積極性的發揮,強調個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的義務感和責任心,在貫徹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原則時,重視個人的正當利益,維護個人的尊嚴、價值和權利,並努力促進個人的進步和發展。

2、擺正金錢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這是當今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培養中不可迴避的問題。對此,應該正確看待金錢問題。金錢並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准,金錢獲得再多,也不能等同於一個人價值的完全實現。大學生不應當將獲得金錢作為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標。否則,就會失去理智,從而走向自我毀滅的深淵。

三、 培養艱苦奮斗精神

不然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著偉大的事業。歷史經驗證明:一切偉業的成功,任何奇跡的創造,沒有崇高的精神支撐是不可能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3]長征途中,戰士們沒有衣服穿,就將獸皮披在身上,沒有鞋子穿,自己動手編制草鞋,沒有吃的,就用野菜、樹皮充飢。沒有房子宿營,他們就抱成一團,靠彼此的體溫禦寒……,艱苦奮斗精神是紅軍長征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也是我們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光輝典範。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征程中,在大學生群體中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首先是繼承革命傳統的需要。當代大學生作為跨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肩負著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重任。樹立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對當代大學生來說,具有終生受用的戰略意義。大學生只有把艱苦創業的接力棒接過來,才能不辜負老一輩的期望。其次,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紀人才素質的需要。知識經濟的悄然興起可以說是一場無聲的革命,無論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中堅力量的大學生,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貫穿其中的紅線是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質的人才,也可能僅僅是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第三,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是實現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條件。實踐證明,一個人年輕時受一些挫折、磨難並不一定是壞事,「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是人生寶貴的精神財富。上世紀80 - 90 年代出生的大學生,經常被稱之為「抱大的一代」,由於是在風平浪靜的社會環境中,在父母老師的層層呵護中長大的,我們得到的是太多的寵愛與溫暖,使這一代人自立能力較差,心理上比較脆弱,缺乏的正是艱苦奮斗的思想准備和心理准備。正是因為如此,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就顯得尤為迫切。

四、加強組織紀律性

嚴明戰斗紀律、群眾紀律和組織紀律是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又一重要法寶。長征途中的紅軍,在戰斗中,爭當先鋒、前赴後繼、勇於犧牲。組織上,實行民主集中制,個人服從集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在和群眾的關繫上,更是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親民之歌」。長征之初,由於敵軍散布的謠言以及群眾的不了解,一些群眾對紅軍存在畏懼、疑惑的心理,不知道紅軍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組織,代表的是誰的利益。因此,當他們看到紅軍路過時,有的紛紛逃入深山,有的閉門不出,有的甚至存在敵對情緒。面對這種情況,紅軍一方面對群眾進行積極的宣傳工作,用通俗的語言,極大的耐心同群眾接近,糾正他們對我軍的誤解。另一方面,紅軍也以自身的行動向群眾展示了自己是一支「正義之師」,是同群眾心連心,代表他們利益的軍隊。他們對待群眾親密友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幫助群眾組織生產、尊重各少數民族的民族信仰,更有劉伯承與彝族的部落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的感人事跡。正是紅軍嚴明的組織紀律性,打動了沿途的群眾,他們最終把紅軍當作自己的親人,用各種形式表達對紅軍的支持和愛戴。紅軍也正是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才最終克服困難,勝利會師。

嚴明的組織紀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正是當代大學生所必須加強的。在當前大學生群體中還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以下現象。如部分大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與大學生形象不符,不講社會公德,行為粗野,談吐庸俗,個別人還走上搶劫殺人等犯罪的道路;戀愛方式上,責任意識低,少有真實的感情投入,只是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虛榮;消費行為上,不考慮自身的消費實力,片面追求名牌,盲目跟隨潮流;把紀律當做束縛人的咒語,把個人無原則的行為當做准繩,行為習慣充滿一種反理性的因素。紀律觀念薄弱,組織形式渙散,行為習慣隨意使當代大學生的理想志向失去了支撐和保證。大學生時期正是人生形成自覺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因此,當代大學生要通過認真學習校紀校規、《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行為規范,通過學習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從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閱讀全文

與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