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南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宋之前,其來代表人物有葛洪、陶自弘景、顧愷之、陸機、陸雲、蕭衍、劉義慶、鮑照、張旭、李煜等等,宋元時期有范仲淹、秦少游、陳後山、范成大等人可躋身於名家之列。
明清時期文化名人有高啟、王世貞、顧憲成、徐霞客、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祝允明、吳承恩、歸有光、馮夢龍、陳子龍、鄭板橋、金聖嘆、顧炎武、錢謙益、趙翼、劉鄂、徐悲鴻、梅蘭芳,真可謂群星璀燦、不勝枚舉。
㈡ 江南有哪些名人
1、徐文長
徐渭(1521—1593)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民間也普遍流傳他的故事傳說,關於他年輕時如何聰明,後來如何捉弄官宦等。
2、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現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
3、沈萬三
本名富,字仲榮,世稱萬三,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今浙江湖州南潯)人,祖上遷居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東蔡村。民間傳說沈萬三致富的原因是因為「聚寶盆」,說沈氏獲得了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
4、魯迅
5、徐志摩
6、朱自清
7、金聖嘆
金聖嘆(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一說本姓張,名喟。蘇州吳縣人。享年五十四歲。清初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明代,在富庶的江南,特別是蘇、松地區,出現了很多文壇、畫壇名人,人們按照他們的籍貫、作品風格等分類。其中著名的有,吳中四傑:指明初居於蘇州府的詩人高啟、楊基、張羽、徐賁;吳門四家:指明中葉居於蘇州的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他們也被稱為「明四家」;吳中四才子:指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禎卿四人,他們均為蘇州人,於弘治、成化年間以詩文聞名;畫中九友:指明末畫家董其昌、李留芳、楊文驄、程嘉燧、王時敏、王鑒、張學曾、卞文瑜、邵彌。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㈢ 誰知道江南地區有哪些現代名人有什麼事跡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書法家,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江蘇長洲(蘇州)人,出生於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明代 「四大才子」或 「江南四大才子」——一說是祝枝山、文徵明、唐伯虎、周文賓。另一說唐伯虎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他們才思敏捷,才華橫溢,詩詞曲賦,樣樣精通。
江南四大才子其實就是「吳中四才子」的演變,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禎卿四人。電視劇《金裝四大才子》講四大才子是蘇州的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歷史上確有其人其事。而周文賓乃至「王老虎搶親」的故事,是文人後來虛構的。歷史上的「吳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禎卿,徐是明代文學家,與李夢陽等人並列「前七子」,其詩風格清朗,但不通書畫,性格也與另外三位不同。大概這個緣故,後來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賓來湊數。之所以將周文賓代替徐禎卿,還因為徐禎卿相貌比較丑,所以最初不受世人注目的緣故。徐禎卿就被貌佳的周文賓所代替。可見民間傳說之為傳說,並不可靠,可嘆的是今天的我們大多時候就要靠這些傳說甚至是流言來認識和發現古人,欣賞藝術。
歷史上的唐伯虎
在舊時的讀書人中,唐伯虎的知名度可數是很高的,他的趣事逸聞至今還流傳民間,被人們津津樂道。提到唐伯虎,人們都道他是個風流才子,尤其是他那「三笑」和「唐伯虎點秋香」的風流韻事,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舊時的一部《四傑傳》風靡於民間,評彈「三笑姻緣」更是遍傳於大江南北的茶樓酒肆,唐伯虎的風流荒唐形象正是通過這些曲藝的流傳而形成的。
其實歷史上的唐伯虎完全不是這個樣子,真正的唐伯虎,他的私生活是嚴肅的,並沒有那麼多的妻妾,而是奉行著一夫一妻過日子的。
唐伯虎一生坎坷潦倒,並非如稗官野史中所說的那樣過著豪華闊綽的生活。他出生於明朝成化年間的蘇州閶門,是個商業繁華之地。父親唐廣德是在閶門皋橋開小酒食店的商人。那正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寫的「最後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唐伯虎生長在這樣一個「紅塵富貴」之地,對其後來的詩歌與繪畫藝術不無影響,賦予了他一個得天獨厚的創作詩畫的環境。
早年的唐伯虎也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曾經熱衷於功名。他熟讀四書五經,又才華橫溢,少年時曾初露頭角,高中了第一名案首,譽為「童髫中科第一」,唐伯虎成了全城讀書人議論贊嘆的中心人物。繼而赴南京鄉試,高中第一名解元,這是他一生中獲得功名的最高峰。但後來就迭遭不幸,一件是會試冤案,被誣為科場舞弊而遭囚禁。第二件遭遇是應南昌寧王朱宸濠之職去了寧王府。他原望此去在仕途上能東山再起,獲得建功立業的機會,好施展自己的才能,不料不但沒有得到重用,卻差一點遭到謀反的株連,幸而以裝瘋騙過了寧王才得以脫身,躲過了這場大禍。
經此兩次打擊,唐伯虎心灰意懶,已不對仕途再抱什麼希望了。但是他畢竟是有才華有抱負的,不甘庸碌地了此一生,因此心情是沉重而痛苦的。
歷史上的唐伯虎確實有一些狂放不羈的行為,如酗酒、狎妓、倨傲、玩世不恭,他的自暴自棄實際上反映著對當時社會的不滿。這正如徐文長的狷介被人們曲解視為「狂生」一樣,那都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扼殺了人才,是在人格上的一種變態反應。
其實在讀書人中這樣的例子又何止唐伯虎、徐文長兩個,只是在唐伯虎身上比較集中典型地具備了這些品格素材。這些素材恰好為通俗小說所用,並加以渲染附會,從而在民間廣泛流傳。這里不免有許多低級庸俗,迎合民間趣味的東西。數百年來唐伯虎就是以這樣一個優游於山水、閑情於風月的玩世不恭的形象出現的,把唐伯虎的真實形象極大地歪曲了。
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於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後潦倒而死,年僅55歲。
唐伯虎的悲劇,實際上是封建社會有抱負不甘心淪落的讀書人共同的悲劇。
真 實 歷 史 的 唐 伯 虎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蘇州經商,父母在皋橋開設酒肆。唐寅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喜愛繪畫,稍長即拜名畫家周臣為師,又與文徵明同師沈周。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後縱酒澆愁,傲世不羈。
唐寅31歲開始「千里壯游」,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詩詞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他的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於此。唐寅晚年,精神空虛,「皈心佛乘,自號六如」,思想趨向解脫頹唐,又將自己的屋舍改稱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歲。唐寅墓位於虎丘區,經整修,1986年10月22日對公眾開放。由於其瀟灑飄逸、傲世不羈,又治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章,仕女畫登峰造極,故被後人誤解,留傳許多風流傳說,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其實他坎坷一生,貧困凄苦。可謂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無以報國的典型。
風 趣 灑 脫 的 祝 枝 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書法家,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江蘇長洲(蘇州)人,出生於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7歲即中秀才,32歲中舉人,曾任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等官。由於生性佚盪,不滿官場腐敗之風,遂借故辭官回蘇,廣交朋友,召客豪飲,燒酒解愁,以泄憤世之情。祝枝山集各書家之長,領一代風騷,是吳門書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其書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趙孟頫書法之神,揚晉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唐懷素草書之勢,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發展為自己的獨特狂草,被譽為「明朝第一」,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祝允明雖無名畫,但也能畫畫,唯很少動筆,傳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為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由於祝允明有不勝枚舉的趣事軼聞,是極現成的創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樂於助人的形象出現於《三笑》、《王老虎搶親》等眾多的戲曲藝術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殲渠記》、《新聞記》、《九朝野記》、《枝山前聞》、《浮物》、《老怪錄》、《蘇材小纂》、《懷星堂集》等書傳世,並編有《興寧縣志》。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歲。祝枝山死後葬於蘇州近郊橫山祝氏祖墳,但滄海桑田,墳已夷平。
書 畫 雙 絕 的 文 征 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文徵明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及父親都是文學家。但文徵明幼時並不聰慧。稍長,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終於「大器晚成」。 文徵明擅長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畫風細謹,中年較粗放,晚年漸趨醇正。傳世佳畫有《千岩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石湖草堂》、《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游圖》、《靈岩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等。文徵明還工行草書,尤擅小楷,篆、隸、正、草無所不能。所書四體千字文,成為後人臨摹的範本。他與祝允明、王寵,同被譽為明代中或書法「三大家」。他的傳世書作有《醉翁事記》、《股王閣序》、《赤壁賦》等。
文徵明卒於1559年,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墓在吳縣陸墓文陵村。現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
徐禎卿簡介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16歲著《新倩集》,即知名於吳中。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徵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台行》。同年中進土,後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徐禎卿在詩壇佔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及第後與明文學家李夢陽、何景明交遊甚密,悔棄少作,齊倡復古。與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並稱「前七子」。所作《談藝錄》,只論漢魏,六朝以後不屑一顧,闡述重在復古之論。其詩格調高雅,縱橫馳騁於漢唐之間,雖刻意復古,但仍不失吳中風流之情。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其墓葬於虎丘山西麓萬點橋的郁家浜北端。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異林》等。
㈣ 南京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在古代,南京籍的狀元有20餘位,其名單如下: 南唐的盧郢; 北宋的葉祖洽、秦檜、秦熺、俞栗; 南
宋的吳潛、張孝祥;明朝的黃觀、焦竑、朱之蕃。明清的武狀元有周旋、袁士、文質、尹鳳、董永遂、
解元; 清朝的胡任輿、秦大士、黃思永、林本直(武狀元)。(清朝的任長華,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回
族探花);太平天國的傅善祥,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 ...
中華偉大文學巨星、《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於康熙50年(1771年)出生在江寧織造府(今南京市內);
唐朝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王昌齡,生於南京,是寫作七言絕句的聖手。和李白同為唐詩七絕之冠,被譽
為"詩家天子王江寧";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和他兒子王獻之譽滿古今,祖籍臨沂(今山東臨沂),出生
於南京烏衣巷王氏的高門大族;清朝的秦大士,江寧人,雙料狀元(文狀元、武狀元),著名書法家。
乾隆二十七年,充任福建鄉試正考官;江南的花鳥畫始於南唐畫家徐熙,他是南京人,創立了"水墨淡彩
"的風格;五代、宋初畫家巨然,江寧人,善山水畫,與董源"淡墨輕嵐"為一體,畫史並稱"董巨";現代
江蘇書壇,影響最大的是被稱為"四老"的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適、肖嫻,其中林散之是南京江浦人,
胡小石祖籍浙江嘉興,生於南京。林散之的書法名重當代,尤以草書成就最著,有"草聖"之譽;南京師
范大學唐圭璋,地道的南京人,畢生研究詞學,成績斐然,被稱譽為"當代中國詞壇宗匠"。
具有世界影響的科學巨匠祖沖之(生於南京)。他最長於數學和天文學。他對園周率的研究,遠遠超過
了我國古人,比歐洲科學家的推算也早一千年,在數學史上放射著燦爛的光輝;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
,"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江寧(南京)人王貞儀刻苦努力,才華出眾,成為清朝女天文學家。對某些
地區,特別是對家鄉天氣預測,其准確率達到驚人的程度;丹陽秣陵(今南京)人陶弘景,南朝齊、梁
間道教理論家、醫葯學家。齊高帝時為堵王侍讀,拜左衛殿中將軍,封為奉朝請。齊永明十年(492),
辭職隱居句曲山(今句容茅山)修道。後來,梁武帝禮聘不出,但朝庭每有徵討大事,總是向他咨詢,
他總是耐心解答,獻計獻策,有"山中宰相"之稱。
在現代,有被稱為"東南大學之父"的江浦人郭秉文;被稱為"台灣現代催生者"的南京人李國鼎;生於南京
的教育家陳裕光,建立新中國後,續任金陵大學校長至1951年;先後出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改革》雜志主編等要職的南京人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江寧人愛國報人史良才,在上海辦《申報》20
余年,跟邵飄萍、鄒韜奮齊名。他與蔣jie石針鋒相對,提出"以百萬讀者對抗百萬大軍",終引來sha身之
禍;在我國宗教史上,寶志的名聲如雷貫耳。他生於約481年,卒於514年,本姓朱,句容北鄉東陽(現
劃歸南京棲霞區)人。在現代,隨著"帽兒破,鞋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歌聲,濟公這位故作feng顛
、濟世救民的藝術形象飛進千家萬戶。濟公的原型就是南朝高僧寶志。寶志葬於南京鍾山南麓。在靈谷
寺松風閣西側叢林中,有志公墓塔、三絕碑、志公殿
㈤ 江南的歷史文化名人有哪幾位
嗚嗚嗚嗚嗚嗚…
㈥ 江南的古今名人故事
魯迅(1881——1936),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詩人。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
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有玄珠、方璧、郎損等。浙江桐鄉人。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堯棠,字芾甘。文學家。祖籍浙江嘉興。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伯隅,號觀堂,浙江海寧人。近代中國著名學者,國學大師,傑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家,哲學家,中國新學術的開拓者,連接中西美學的大家。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壽,後改名槐樹,字啟明,起孟,號知堂。浙江紹興人。錢君陶(1907—1998)祖籍浙江海寧,生於浙江桐鄉屠甸鎮。名玉堂、錦堂,字君陶,號豫堂、禹堂、午齋,室名無倦苦齋、新羅山館、抱華精舍。著名藝術家、音樂出版家。 魯迅之二弟。現代散文家、詩人。
艾青(1910-1996),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
梁實秋(1903-1987年)原籍浙江杭縣,生於北京。學名梁治華,字實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曾與徐志摩、聞一多創辦新月書店,主編《新月》月刊。
郁達夫(1895~1945)現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劇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國電影事業拓荒者。
章太炎(1869-1936年),學者,清末民初的革命家。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更名絳,號太炎,後又改名炳麟,浙江餘杭人。
陶行知(1891-1946),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於安徽歙縣。祖籍浙江紹興陶堰。
馬寅初(1882~1982)字元善,浙江嵊縣人早年留學美國,獲得經濟博士著名經濟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學家。浙江嵊縣浦口鎮人。
蔣夢麟(1886年—1964年),原名夢熊,字兆賢,別號孟鄰,浙江省餘姚縣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鶴卿,別號孑民,中國近代革命家、教育家。
豐子愷(1898-1975)現代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
錢玄同(1887-1939),原名錢夏,字中季,號疑古、逸谷、德潛,浙江吳興人。語言文字學家,早年留學日本,師事章炳麟
範文瀾(1893—1969)字雲台、芸台、仲紜、仲沄,筆名武波。浙江紹興人。中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是現代中國詩壇上負有盛名的「雨巷詩人」。
㈦ 出自江南的名人
徐孺子,東漢人,一生博學多識而淡泊名利、不離勞作,被人們千秋傳頌為「人傑地靈之典範」。相傳豫章太守陳蕃極為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為其專設一榻,去則懸之,別人不能享用。於是在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中便有了「人傑地靈,徐孺子陳蕃之榻」這不朽的名句,並且千古傳為佳話。
鄧琬(407—466),字元琬,一作元琰,南昌人。四代為官,初為州西曹主簿,後為南海郡太守。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助晉安王劉子勛在當陽稱帝,任鎮軍長史兼潯陽內史,行江州軍政大權。當時皇族諸王奪位劇烈,孝武帝死,他擁戴劉子勛在潯陽稱帝,建號義嘉元年(466),封左將軍、尚書右僕射。
黃庭堅,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晚號涪翁,洪州(南昌)分寧(今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創始人。
陳恕(946—1004),字仲言,南昌人。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進士,任澧州通判。後被召入朝,升為工部郎中、知大名府。大宋一代名臣。
熊良輔(1310—1380),字任重,號梅邊居士,南昌人。元朝文學家。他是當時譽滿江南的文學家,且精通易經。所著《小學入門》、《風雅遺音》、《周易本義集成》等書,名重一時。
魏良輔(1489—1566),字師召,晚號尚泉,南昌府新建縣沙田魏村人,明代戲曲音樂家。
舒芬(1487—1531),字國裳,號梓溪,明進賢縣人(今屬南昌),經學家,正德狀元。
汪大淵字煥章,南昌人。元代民間航海家、旅遊家。汪大淵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他自幼懷有大志,欲效法司馬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游歷祖國名山大川,考察風俗,記載物產。至順元年(1330),年僅二十歲的汪大淵來到南方最大的商港福建泉州,這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他首次搭乘商船出海遠航,歷經幾十國,渡地中海出紅海,橫渡印度洋,前後歷時五年。至元三年(1337),汪大淵又進行第二次遠航,歷時兩年回到泉州。汪大淵廣見博聞,沿途作有詳細記錄,並作古體詩百韻,至正九年(1349)整理編成《島夷志》,為中國古代航海家親歷而手記之始。汪大淵回到南昌後改成《島夷志略》印行。《島夷志略》分為一百條,涉及國家和地區二百二十多處,史料的真實性和范圍的廣泛性,超過歷代官、私著述,對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及海道諸國歷史、地理有重要價值。西方許多學者研究此書,並譯成多種文字。在汪大淵到澳洲近二百年之後,歐洲人才知道有這一大陸。被西方人稱為東方的馬可·波羅。
傅炯(1502—1585),字朝晉,號石淵,進賢縣人。明正德十一年(1516)中舉,嘉靖二年(1523)殿試進士。歷任山東監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刑部尚書等職。他為官清正,疾惡如仇,是大明一代名臣。
魏良弼(1492—1575),字師說,號水洲,新建縣人。明朝理學家。
朱耷,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個山驢、人屋、良月、道朗等。江西南昌人,為明朝皇族江寧獻王朱權的後裔,是第九世孫。明亡後,遭國毀家亡之難,心情悲憤,便裝啞扮傻,在門上貼個大啞字,不與人語。23歲削發為僧,取法名傳綮。由於長期積憂抑鬱,遂患顛狂之疾,顛態百出。清代著名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號之一。
陳弘緒(1597—1665),字士業,號石庄,南昌府新建縣人。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藏書家。
程懋筠(1900—1957),字與松,新建縣人,近現代中國最著名音樂家之一,前朝《中華民國國歌》作者!
劉和珍,女,江西南昌人。民國學生運動領袖,「三一八」慘案。她不幸遇難,年僅21歲。4月1日,魯迅寫《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贊揚她是一位具有「干練堅決、百折不回」氣概的「真的猛士」,是「為了中國而死」的青年。
胡先驌,(1894~1968),號步曾,江西新建人,植物學家,曾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東南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現代生物學的奠基人胡先驌,被譽為「植物分類學之父」。
黃秋園(1914—1979),名明琦,號大覺子、半個僧、清風老人、退叟,南昌縣人。現代山水畫大家。
㈧ 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書法家:
李斯、蔡邕、王羲之、王獻芝、鄭道昭、歐陽詢、楮遂良、版張旭、顏真卿、懷權素、蔡襄、黃庭堅、蘇軾、米芾、宋徽宗、董其昌、劉鏞、康有為、翁同禾、
文學家:
老子、左丘明、孔子、墨子、孟子、莊子、屈原、荀子、呂不韋、韓非、賈宜、司馬相如、東方朔、司馬遷、張衡、孔融、蔡文姬、曹操、謝道韞、陶淵明、謝靈運、酈道元、駱賓王、王勃、宋子問、陳子昂、賀知章、張九齡、高適、杜甫、韋應物、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隱、李後主、范仲淹、歐陽修、蘇洵、蘇軾、李清照、陸游、朱熹、辛棄疾、文天祥、關漢卿、王實甫、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湯顯祖、馮夢龍、徐霞客、蒲松齡、孔尚仁、鄭板橋、曹雪芹、龔自珍、等
㈨ 從古到今江南有那些名人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書法家,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江蘇長洲(蘇州)人,出生於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明代 「四大才子」或 「江南四大才子」——一說是祝枝山、文徵明、唐伯虎、周文賓。另一說唐伯虎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他們才思敏捷,才華橫溢,詩詞曲賦,樣樣精通。
江南四大才子其實就是「吳中四才子」的演變,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禎卿四人。電視劇《金裝四大才子》講四大才子是蘇州的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歷史上確有其人其事。而周文賓乃至「王老虎搶親」的故事,是文人後來虛構的。歷史上的「吳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禎卿,徐是明代文學家,與李夢陽等人並列「前七子」,其詩風格清朗,但不通書畫,性格也與另外三位不同。大概這個緣故,後來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賓來湊數。之所以將周文賓代替徐禎卿,還因為徐禎卿相貌比較丑,所以最初不受世人注目的緣故。徐禎卿就被貌佳的周文賓所代替。可見民間傳說之為傳說,並不可靠,可嘆的是今天的我們大多時候就要靠這些傳說甚至是流言來認識和發現古人,欣賞藝術。
歷史上的唐伯虎
在舊時的讀書人中,唐伯虎的知名度可數是很高的,他的趣事逸聞至今還流傳民間,被人們津津樂道。提到唐伯虎,人們都道他是個風流才子,尤其是他那「三笑」和「唐伯虎點秋香」的風流韻事,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舊時的一部《四傑傳》風靡於民間,評彈「三笑姻緣」更是遍傳於大江南北的茶樓酒肆,唐伯虎的風流荒唐形象正是通過這些曲藝的流傳而形成的。
其實歷史上的唐伯虎完全不是這個樣子,真正的唐伯虎,他的私生活是嚴肅的,並沒有那麼多的妻妾,而是奉行著一夫一妻過日子的。
唐伯虎一生坎坷潦倒,並非如稗官野史中所說的那樣過著豪華闊綽的生活。他出生於明朝成化年間的蘇州閶門,是個商業繁華之地。父親唐廣德是在閶門皋橋開小酒食店的商人。那正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寫的「最後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唐伯虎生長在這樣一個「紅塵富貴」之地,對其後來的詩歌與繪畫藝術不無影響,賦予了他一個得天獨厚的創作詩畫的環境。
早年的唐伯虎也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曾經熱衷於功名。他熟讀四書五經,又才華橫溢,少年時曾初露頭角,高中了第一名案首,譽為「童髫中科第一」,唐伯虎成了全城讀書人議論贊嘆的中心人物。繼而赴南京鄉試,高中第一名解元,這是他一生中獲得功名的最高峰。但後來就迭遭不幸,一件是會試冤案,被誣為科場舞弊而遭囚禁。第二件遭遇是應南昌寧王朱宸濠之職去了寧王府。他原望此去在仕途上能東山再起,獲得建功立業的機會,好施展自己的才能,不料不但沒有得到重用,卻差一點遭到謀反的株連,幸而以裝瘋騙過了寧王才得以脫身,躲過了這場大禍。
經此兩次打擊,唐伯虎心灰意懶,已不對仕途再抱什麼希望了。但是他畢竟是有才華有抱負的,不甘庸碌地了此一生,因此心情是沉重而痛苦的。
歷史上的唐伯虎確實有一些狂放不羈的行為,如酗酒、狎妓、倨傲、玩世不恭,他的自暴自棄實際上反映著對當時社會的不滿。這正如徐文長的狷介被人們曲解視為「狂生」一樣,那都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扼殺了人才,是在人格上的一種變態反應。
其實在讀書人中這樣的例子又何止唐伯虎、徐文長兩個,只是在唐伯虎身上比較集中典型地具備了這些品格素材。這些素材恰好為通俗小說所用,並加以渲染附會,從而在民間廣泛流傳。這里不免有許多低級庸俗,迎合民間趣味的東西。數百年來唐伯虎就是以這樣一個優游於山水、閑情於風月的玩世不恭的形象出現的,把唐伯虎的真實形象極大地歪曲了。
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於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後潦倒而死,年僅55歲。
唐伯虎的悲劇,實際上是封建社會有抱負不甘心淪落的讀書人共同的悲劇。
真 實 歷 史 的 唐 伯 虎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蘇州經商,父母在皋橋開設酒肆。唐寅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喜愛繪畫,稍長即拜名畫家周臣為師,又與文徵明同師沈周。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後縱酒澆愁,傲世不羈。
唐寅31歲開始「千里壯游」,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詩詞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他的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於此。唐寅晚年,精神空虛,「皈心佛乘,自號六如」,思想趨向解脫頹唐,又將自己的屋舍改稱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歲。唐寅墓位於虎丘區,經整修,1986年10月22日對公眾開放。由於其瀟灑飄逸、傲世不羈,又治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章,仕女畫登峰造極,故被後人誤解,留傳許多風流傳說,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其實他坎坷一生,貧困凄苦。可謂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無以報國的典型。
風 趣 灑 脫 的 祝 枝 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書法家,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號枝指生。江蘇長洲(蘇州)人,出生於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7歲即中秀才,32歲中舉人,曾任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等官。由於生性佚盪,不滿官場腐敗之風,遂借故辭官回蘇,廣交朋友,召客豪飲,燒酒解愁,以泄憤世之情。祝枝山集各書家之長,領一代風騷,是吳門書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其書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趙孟頫書法之神,揚晉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唐懷素草書之勢,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發展為自己的獨特狂草,被譽為「明朝第一」,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祝允明雖無名畫,但也能畫畫,唯很少動筆,傳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為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由於祝允明有不勝枚舉的趣事軼聞,是極現成的創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樂於助人的形象出現於《三笑》、《王老虎搶親》等眾多的戲曲藝術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殲渠記》、《新聞記》、《九朝野記》、《枝山前聞》、《浮物》、《老怪錄》、《蘇材小纂》、《懷星堂集》等書傳世,並編有《興寧縣志》。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歲。祝枝山死後葬於蘇州近郊橫山祝氏祖墳,但滄海桑田,墳已夷平。
書 畫 雙 絕 的 文 征 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
文徵明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及父親都是文學家。但文徵明幼時並不聰慧。稍長,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終於「大器晚成」。 文徵明擅長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畫風細謹,中年較粗放,晚年漸趨醇正。傳世佳畫有《千岩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石湖草堂》、《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游圖》、《靈岩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等。文徵明還工行草書,尤擅小楷,篆、隸、正、草無所不能。所書四體千字文,成為後人臨摹的範本。他與祝允明、王寵,同被譽為明代中或書法「三大家」。他的傳世書作有《醉翁事記》、《股王閣序》、《赤壁賦》等。
文徵明卒於1559年,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墓在吳縣陸墓文陵村。現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
徐禎卿簡介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16歲著《新倩集》,即知名於吳中。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徵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台行》。同年中進土,後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徐禎卿在詩壇佔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及第後與明文學家李夢陽、何景明交遊甚密,悔棄少作,齊倡復古。與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並稱「前七子」。所作《談藝錄》,只論漢魏,六朝以後不屑一顧,闡述重在復古之論。其詩格調高雅,縱橫馳騁於漢唐之間,雖刻意復古,但仍不失吳中風流之情。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其墓葬於虎丘山西麓萬點橋的郁家浜北端。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異林》等。
㈩ 我想知道從古至今江南的名人,有知道的麻煩告知,謝謝!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彬,
江南才子多啊。
謝安,謝玄,謝靈運,王羲之,王導,周瑜,魯迅,周恩來,
劉伯溫,孫權,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