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奧運會發展史
1924年5月,法國巴黎第八界奧運會
中國有3名自行去參賽的網球選手,參加了這屆奧運會的網球表演比賽,盡管他們在預賽時即被淘汰。但這卻是中國人首次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上。
1928年5月,荷蘭阿姆斯特丹第九界奧運會
中國這次派了觀察員宋如海出席。當時正在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學院留學的宋如海受中華體育協進會的指派,由美國乘船前往荷蘭,出席了賽會。這是中國首次正式派人參與奧運會。
1932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十界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共6人,分別為劉長春、沈嗣良、宋君復、劉雪松、申國權、托平,但運動員僅劉長春一人。劉長春原擬參加3個短跑項目,因旅途勞頓,放棄了400米跑,在100、200米預賽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此次參賽開創了中國參加奧運會比賽的歷史,對中國體育的發展影響深遠。
1936年8月,德國柏林第十一界奧運會
中國共派出69名運動員(男67人,女2人)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拳擊、自行車、籃球和足球6個大項的比賽,除符保盧一人通過撐桿跳高及格賽(決賽中也被淘汰)外,其餘均在預賽中遭淘汰。另外還派了一個武術表演隊(男6人,女3人)和一個體育考察團(男35人,女2人)。這個考察團曾赴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考察。中國運動員盡管在正式競賽項目中戰績不佳,但武術表演令西方人看得發呆,特別是雙人對練深受觀眾歡迎。
第十二界、第十三界因世界大戰取消。
1948年7月,英國倫敦第十四界奧運會
中國派出了33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籃球(10人)、足球(18人)、田徑(3人)、游泳(1人)和自行車(1人)共 5個項目的比賽,未能取得名次。其中足球比賽參賽的共有16隊,中國隊首輪便以0-4負於土耳其隊而早淘汰。籃球隊在預賽中3勝2負,在落選賽中2勝1負,在全部23隊中名列第18。游泳選手、印尼華僑吳傳玉在100米自由泳比賽中落選。荷蘭華僑、自行車選手何浩華在1000米爭先賽中因摔傷而落選。
新中國參加歷程:
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第十五界奧運會
新中國成立之後,原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改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並行使中國奧委會的權利。但在本屆奧運會之前,新的中國奧委會未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承認。由於已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芬蘭政府及其他友好國家的努力,新中國在本屆奧運會開幕前的國際奧委會第48屆年會上終於取得了參加本屆奧運會的資格。新中國代表團一行40人趕到赫爾辛基時,大會已進行了10天,故而只趕上男子游泳的1項比賽和最後的閉幕式。當時大概沒有人意識到,這支遲到的隊伍日後將會成為奧運舞台上的勁旅。
1956年11月,澳大利亞墨爾本第十六界奧運會
195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年會中以23:21的票數承認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中國奧委會,但同時卻保留了台灣的所謂「中華民國奧委會」,開了在一個國家中承認兩個國家奧委會的先例。國際奧委會後來又作出允許這兩個奧委會同時參加第16屆奧運會的決定,並規定兩個代表團使用的名稱一個是「台灣中國」,一個是「北京中國」。
新中國奧委會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政治立場,堅決反對國際奧委會搞「兩個中國」的陰謀,在得知國際奧委會允許台灣參加這屆奧運會時,立即致電國際奧委會表示抗議,並明確表示:如果允許台灣參加,新中國將拒絕參加本屆奧運會。11月17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討論中國問題,後來統一了意見,即:以政治為理由的抗議,都不予理會。有的委員甚至建議中國應像民主德國、聯邦德國一樣能聯合組隊。結果可想而知,台灣體育組織被邀請參加比賽,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於1956年1月發表聲明,強烈抗議國際奧委會分裂中國的做法,並宣布拒絕參加第16屆奧運會。
1960年8月,義大利羅馬第十七界奧運會
鑒於國際奧委會的少數人堅持「兩個中國」的政策,中國奧委會於1958年8月19日宣布退出國際奧委會,故自本屆奧運會起,中國中斷了對奧運會的參與。
1964年10月,日本東京第十八界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64年10月10日,日本東京十九界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68年10月,墨西哥墨西哥城第二十界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72年8月,德國慕尼黑第二十一界奧運會
中國繼續拒絕參與奧運會。
1980年7月,蘇聯莫斯科第二十二界奧運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奧委會的合法席位本來已在國際奧委會1979年10月的名古屋會議上得以恢復,從本屆奧運會開始,中國運動員就可以正式參加奧運會了。正式而完整地參加奧運會是中國運動員自建國以來多年的夙願,但為了維護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的國家利益,他們也服從了中國奧委會於1980年4月24日發布的公告,放棄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1984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二十三界奧運會
中國奧委會派出了一個大型體育代表團參加這次盛會。52年前,舊中國首次參加的第十屆奧運會,地點也是在洛杉磯。當時運動員僅劉長春孑然一身。而這次運動員達225人,參加了除足球、曲棍球、拳擊、馬術、現代五項以外的其餘16個大項的比賽。中國台北奧委會也派出67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等項的比賽,這是海峽兩岸中華兒女首次在夏季奧運會上相逢。
重返奧運賽場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後的第一天,便展示出新興世界體育強國的風采。許海峰在男子手槍慢射比賽中所獲的金牌不僅是本屆奧運會決出的第一塊金牌,更實現了炎黃子孫在奧運會上金牌及獎牌「零的突破」,一雪百餘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此後,中國體育健兒再接再厲,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共獲15 金牌、8銀牌、9銅牌,列金牌榜第四位。
1988年9月17日韓國漢城奧運會第二十四界奧運會
中國這次選派301名選手參加比賽。由於蘇聯、民主德國及東歐等國家都參加了本屆奧運會,競爭比上屆激烈得多,中國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上最終只獲得5枚金牌、11枚銀牌和12枚銅牌,總分數居第8位。
1992年7月25日西班牙巴塞羅納第二十五界奧運會
中國此次選派男運動員118人、女運動員133人參加除足球、曲棍球、棒球、手球及馬術以外共20個項目的比賽。中國代表團在經過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失意後,本次重新發揮出高水平,結果共獲金牌16枚,銀牌22枚,銅牌16枚,成績超過了此前最高的1984年奧運會時 ,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
1996年7月19日美國亞特蘭大第二十六界奧運會
中國派出由495人組成的體育代表團參賽,其中運動員309人(女運動員199人),運動員人數居各國和地區體育代表團的第12位。 中國代表團是以年輕選手、新選手為主組成的,運動員平均年齡21.7歲,其中85%的人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參加了本屆奧運會26 個大項中22個大項153個小項的比賽,共獲得金牌16枚,獎牌總數50枚。
2000年7月19日澳大利亞悉尼第二十七界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此次派出311名運動員參賽,以金牌28枚、獎牌總數59枚的優異成績一舉躍入了獎牌榜世界三強行列,這兩項指標不僅都創下了中國自參加奧運會以來的單屆最高紀錄,而且均名列世界第三位。僅9月22日一天,中國就日收6金,創下了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歷史上單日奪取金牌數的最高紀錄。
2004年8月13日希臘雅典第二十八界奧運會
中國此次派出了包括407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269名,男運動員138名)的代表團參加了除棒球和馬術外的其他所有26個大項的比賽,取得了空前出色的戰績,以金牌32枚、獎牌總數63枚的優異成績一舉登上了獎牌榜的第二位(其中獎牌總數列第三位),金牌數和獎牌總數兩項指標都創下了中國自參加奧運會以來的單屆最高紀錄,均超過了在四年前悉尼奧運會上創造的歷史最好成績。而且奪金牌面也達到了歷史新高,獲得金牌的項目增加至13個大項
㈡ 奧運會歷史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除了宗教這一古老的社會文化現象外,奧林匹克運動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歷史最為悠久的社會文化現象。奧林匹克運動的起源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但在此以前,古奧運會可能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奧運會」,是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性綜合運動會。
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於古希臘,因舉辦地點在奧林匹克而得名。傳說古代奧運會是由眾神之王宙斯所創始的。第1屆古代奧運會於公元前776年舉行,到公元394年共舉行了293屆。運動會每隔1417天即4年舉行一屆。後來人們將這一周期稱為奧林匹克周期。隨著近代體育的興起,希臘人民希望恢復古代奧運會。在1859――1889年,希臘曾舉辦過4屆奧運會,做了初步嘗試。自1883年開始,法國人顧拜旦致力於古代奧運會的復興。經他與若干代人的努力,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於1894年6月23日成立。顧拜旦制訂的第一部奧林匹克憲章強調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業余性,規定在奧運會上只授予優勝者榮譽獎,不得以任何形式發給運動員金錢或其他物質獎勵。1896年4月6――15日,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舉行。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基本上是每四年舉行一次,這一周期被稱為「奧林匹亞德」。按此周期算,則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間共應舉辦293屆;但實際上召開的次數要少得多。不過,古代奧運會有規定,一個奧林匹亞德為一屆,不管舉行與否次數照算。
古奧運會初期,競賽項目不多,所以前22屆時間僅一天。後來隨著比賽項目的增加,又延長為兩天。從第37屆增加少年比賽項目後,時間又延長到5天。其中第一天是開幕式,舉行獻祭和宣誓儀式,第二、三四天是比賽的具體內容,第五天是閉幕式,進行發獎和敬神活動。
目前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有(未含冬奧會項目):田徑、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樣游泳)、射擊、舉重、自行車、射箭、籃球、排球、足球、手球、曲棍球、體操(含藝術體操)、擊劍、國際式摔跤(自由式和古典式)、拳擊、柔道、賽艇、皮艇和劃艇、帆船(含帆板)、馬術、現代五項、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棒球等。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不論從發展規模,還是從發展水平上來看,都已為舉世所矚目。奧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廣泛傳播。人們看到,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奧林匹克主義以競技的形式,將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對人類的社會活動,對人類的文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作為一種體育現象,奧運會是人類探索體能極限的最引人入勝的賽場,奧運會紀錄、獎牌成為運動員追求的崇高目標,奧林匹克運動已成為參與國家和地區眾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項全球性活動。
1893年,根據「奧運之父」顧拜旦的建議,在巴黎舉行了討論復興奧運會問題的國際性體育會議。1894年1月,顧拜旦草擬了復興奧運會的具體步驟和需要探討的10個問題,致函各國體育組織和團體。6月16日,"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在巴黎索邦神學院開幕,到會代表79人,代表著12個國家的49個體育組織。有2000人參加了開幕式。大會通過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決議。6月23日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
㈢ 奧運會的發展歷史
(1)公元前776年——前388年,古代奧運也會興起
公元前776年,伯羅奔尼撒的統治者伊菲圖斯,努力使宗教與體育競技合為一體。它不僅革新宗教儀式,還組織大規模的體育競技活動,並決定每4年舉行一次。時間定在閏年的夏至之後。
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正式載入史冊,成為古代奧運會的第1屆。當時僅有一個比賽項目,即距離為192.27米的場地跑。
這一時期各城邦之間雖有紛爭,但希臘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政治丶經濟丶文化都較發達,是運動會的黃金時期。
特別是公元前490年,希臘雅典在馬拉松河谷大敗波斯軍之後,民情奮發,國威大振,興建了許多運動設施丶廟宇等,參賽者遍及希臘各個城邦,奧運會盛極一時,成為希臘最盛大的節日。
(2) 公元前388年——公元前146年,古奧運會開始衰落。
由於斯巴達和雅典長期的伯羅奔尼撤戰爭(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臘國力大減,馬其頓逐漸吞並了希臘。馬其頓君王菲利普還親制自參加了賽馬。隨後亞歷山大帝雖自己不喜愛體育活動,仍積極支持,並視奧運會為古希臘的最高體育活動開幕式,為其增添設施。不過,這一時期古奧運會精神已大為減色,並開始出現職業運動員。
(3) 公元前146年——公元394年,古奧運會由衰落走向毀滅。
羅馬帝國統治希臘後,起初雖仍舉行運動會,但奧林匹亞已不是唯一競賽地了。這時職業運動員已開始大量出現,奧運會成了職業選手的比賽,希臘人對之失去了興趣。
公元2世紀後,基督教統治了包括希臘在內的整個歐洲,主張靈肉分開,反對體育運動,使歐洲處於一個黑暗時代,奧運會名存實亡。
公元393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認為古奧運會有違基督教教旨,是異教徒活動,翌年宣布廢止古奧運會。
公元895年,拜占廷人與歌德人的阿爾菲斯河發生激戰,使奧林匹亞各項設施毀失殆盡。公元426年狄奧多西二世燒毀了奧林匹亞建築物的殘余部分。公元511、522年接連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使奧林匹亞遭到了徹底毀滅。
就這樣順延了1000餘年的古奧運會不復存在了,繁榮的奧林匹亞變成了一片廢墟。
(4)1896年至今,現代奧運會
1883年,法國人顧拜旦第一次提出舉辦類似古奧運會的比賽,它不是簡單的繼承,而是把過去只限於希臘人參加的運動會擴大到世界范圍去。
在他不懈努力下,1894年6月16日,20個國家派代表在法國巴黎大學召開了第一屆「重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會議」。會議作出決定,將於1896年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㈣ 中國奧運發展史
1、發展史
1932年,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派員參加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奧運會。劉長春成為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
195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年會中以23:21的票數承認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中國奧委會,但同時卻保留了台灣的所謂「中華民國奧委會」,開了在一個國家中承認兩個國家奧委會的先例。
1984年7月,許海峰在男子手槍慢射比賽中所獲的金牌不僅是本屆奧運會決出的第一塊金牌,更實現了炎黃子孫在奧運會上金牌「零的突破」,一雪百餘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2001年7月13日22時,北京申奧成功。
2、奧運淵源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傳入中國,並取得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1894年籌備第一屆奧運會時,國際奧委會便向中國發出了邀請。當時的清王朝因對奧運會不了解,沒有答復。1904年許多中國報刊曾報導過第三屆奧運會消息。1906年,中國的一家雜志介紹了奧林匹克歷史。1907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在天津學界運動會發獎儀式上,以奧林匹克為題發表了著名的演說。他指出:雖然許多歐洲國家獲獎機會甚微,但仍然派出選手參加奧運會。他建議中國組隊參加奧運會。1908年倫敦奧運會後,天津的一家報紙再次介紹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還提出了要爭取這個盛會,舉辦了奧林匹克專題演講會。1910年10月18日~22日,在「爭取早日參加奧運會」和「爭取早日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口號的鼓舞下,在南京舉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運動會——「全國學校區分隊第一次體育同盟會」。1913年開始舉辦的遠東運動會(最初名為「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奧林匹克運動在亞洲的先驅,中國是發起者之一。在遠東運動會上中國運動員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表現了良好的體育道德。1915年國際奧委會致電遠東運動會組委會,承認了遠東體協,並邀請中國參加下屆奧運會和奧委會會議。1922年,我國的王正延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1924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成立後。中國陸續加入了田徑、游泳、體操、網球、舉重、拳擊、足球、籃球等8個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在第8屆奧運會上,我國3名網球手參加了表演賽。1928年第9屆奧運會上,我國派觀察員宋如海參加。並進行了考察工作。1931年,當時的中華全國體育協參加奧運會的歷史由此開始。
㈤ 奧運會發展史
奧運史
奧運會自公元 776 年於希臘的奧林匹亞舉行以來,已經有 1200 年的歷史版。當時的運動項目權有五項全能(包含鐵餅、標槍、跳遠、賽跑和摔跤)、賽跑、拳擊、摔跤、Pankration(拳擊和摔跤的混合運動)、四輪馬車賽跑和騎馬。
奧林匹克的復興始自 1896 年,當時希臘的雅典舉辦了第一次現代奧運會,當時有來自 14 個國家的 245 名運動員參加。 此後,參賽運動員、參賽國家和比賽項目與日俱增,在 2000 年澳大利亞的悉尼奧運會上,有來自 199 個國家的 10,000 多名運動員參賽。冬季體育項目最早在 1908 年添加到奧運會中,當時是花樣滑冰運動。冰球項目自 1920 年加入。在 1924 年,冬奧會第一次在法國的查米尼斯單獨舉行。 自 1994 起,冬奧會定於不和夏季奧運會同年舉行,因此目前奧運會為每兩年一屆,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交替進行。
㈥ 試述奧運會歷史發展歷程
舊中國時期的三次奧運
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前夕,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發起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第一任秘書長皮埃爾·德·顧拜旦致函清政府,邀請中國參加將在1896年希臘雅典舉行的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清政府接到奧運會邀請書後,因慈禧太後及其幕僚不懂得「田徑」一詞的含義而未派隊參加。
1922年,國際奧委會選舉我國王正廷為國際奧委會委員,這是國際奧委會第一位中國委員。王正廷是當時中國體育界的名流,曾經擔任過中國駐美國大使,他和基督教青年會的關系十分密切。1915年和1921年他曾兩次擔任在上海舉行的遠東運動會會長。在中國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體育組織的情況下,國際奧委會選舉當時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王正廷為其委員的目的,就是想通過他去推廣中國的奧林匹克運動。
1924年8月,中國第一個全國性體育組織——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正式成立,王正廷被選為會長(後擔任名譽會長)。同年政府派出三名網球運動員,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八屆奧運會上作了表演賽(奧運會無正式網球賽)。4年後,中國又派宋如海觀光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九屆奧運會。這樣,宋如海就成了繼1924年3名網球手赴巴黎奧運會參加表演後中國正式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人,盡管是作為觀光者出席。他當時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名譽幹事。此後,中國正式參加了第十、十一、十四屆奧運會。由於舊中國國家經濟落後,內戰不斷,體育是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運動員談不上有什麼系統訓練,在三屆奧運會上均未能取得任何成績。
第一次:一人參賽
1932年,第十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我國本不想派選手參加,僅由全國體育協進會總幹事沈嗣良前往觀禮。而日本帝國主義扶持的「偽滿洲國」,為了騙取世界各國的承認,竟然電告國際奧委會:擬派劉長春、於希渭作為「滿洲國」選手參加奧運會。舉國一片嘩然,劉長春也予以拒絕。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國民黨政府決定,劉長春、於希渭作為運動員,宋君復為教練員,沈嗣良為領隊,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後因時間緊迫,東北大學體育系教職員找到張學良將軍,請求支持。張學良當即撥給1000美元,後來又加600美元,作為中國運動員參加第十屆奧運會的經費。在開幕入場式中,代表中國的運動員只是劉長春一人持旗前導,在他後面的有三名工作人員,即宋君復、劉雪松(留學生)、申國權(教練)。在比賽場上,劉長春作為中國唯一的一名田徑選手參加了比賽,這是中國運動員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比賽。劉長春沒能發揮平日的水平,預賽時就被淘汰。其中百米預賽居第五名,成績是11秒;200米居第六名,成績是21秒9。而1933年他在舊中國第五屆全運會上,創造了男子100米跑10秒7的全國紀錄,並將此紀錄保持了25年。劉長春雖未能取得決賽權,但他以我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選手而留名於中國奧運史。第二次:「零蛋」成績
1936年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舉行時,舊中國也組織了一個140人的代表團參加,除考察人員外共有運動員69人,參加項目有田徑、游泳、籃球、足球、舉重、拳擊、自行車及武術表演。比賽中,除了符保盧的撐竿跳高以3.85米取得比賽資格外,其他選手都在預賽時即遭淘汰。符保盧在決賽時也未能取得名次,所以有人稱中國在這屆奧運會上取得了「零蛋成績」。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的選手,因受經費所限,不能乘坐飛機而改乘輪船前往柏林。從1936年6月26日,在上海坐船經香港、孟買駛入阿拉伯海,穿過亞丁灣後又進入紅海,在長達17000餘公里的航程中,中國選手在船上頭暈腦脹,體力消耗極大。就連慣於水性的「美人魚」楊秀瓊也鬧起病來。更為可怕的是,第十一屆奧運會剛剛完畢,中國代表團就無錢再住在奧運村了,當時大家只得遷入一家小旅館內,不但膳宿費成了問題,回國路費也無著落。最後還是由當地華僑、學生募捐,加上馬華僑匯去的足球賽門票款,才勉強使這些運動員回到祖國。
在這次奧運會上,當時國民黨政府的官方通訊社社長肖同茲權衡再三決定派南昌分社主任馮有真隨團采訪,馮有真也就成了中國采訪奧運會的第一位記者。
第三次:傷殘兵敗
1948年第十四屆奧運會時,正是蔣家王朝崩潰的前夕。蔣介石為了安定人心,決定派代表團參加這屆奧運會。國民黨政府搜羅了一些資本家,讓他們出錢,給他們護照,作為體育代表團的「顧問」去倫敦參加奧運會。其實,真正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只有36人。
這屆奧運會,中國仍然沒有取得任何名次。我國長跑運動員樓文敖是個聾啞人,在參加此屆奧運會時,原來只准備參加5000米和10000米兩項中距離賽跑,而領隊卻硬要他再參加馬拉松比賽。憨厚老實的樓文敖一上跑道就拚命地跑起來,不久他就落後了,腳也起了泡,接著就流血。由於劇痛鑽心又不願退場,終於暈倒在跑道上,被抬上了救護車。他躺在宿舍里好幾天,但當時代表團的頭目誰也沒來看望他,氣得他指手拍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居住在荷蘭的華僑、自行車名將何浩華。他自費報名代表中國參加第十四屆奧運會自行車比賽,發誓要為祖國爭奪榮譽。比賽中,當他將到終點時,被別人的自行車撞倒,左臂嚴重骨折,代表團和國民黨大使館認為他是自費運動員,竟無一人去看望他。這位愛國華僑怎麼也想不到會這樣慘遭不幸。他哭著打電話給身居荷蘭的妻子,他妻子趕來倫敦後才把他送進醫院治療。一波三折重返奧運舞台
新中國第一次奧運之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年10月改組原中華體育協進會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即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這是新中國惟一法定的全國性體育組織,但由於某些國際體育組織中的少數人企圖製造「兩個中國」,致使新中國與國際奧委會的關系出現一些波折,中國參加國際體育活動受到阻撓。中國奧委會的發展與國際奧委會關系正常化經歷了一段曲折的過程。1952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第十五屆奧運會,中國作為國際奧委會的成員國理應有權參加。可是某些人要蓄意在中國席位問題上製造事端,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埃德斯特隆承認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領導著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國青年」,但又無理聲稱「由於中國的混亂,在困難解決之前,任何運動員不得參加比賽」。在世界輿論和國際社會、國際奧委會中正義人士的廣泛斗爭下,國際奧委會直到第十五屆奧運會開幕前夕,才做出了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員參加這次奧運會的決議。在周總理的支持下,7月29日,中國體育代表團40人,(其中參加游泳、籃球、足球比賽的運動員26人),由團長榮高棠率領,匆匆前往赫爾辛基。結果到達赫爾辛基時,比賽賽程業已接近尾聲。只有游泳運動員吳傳玉參加了第二天的100米仰泳預賽。但由於旅途疲勞和時間差,未能進入復賽。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參加奧運會競技,第一次走進奧運會賽場,雖未取得成績,但維護了中國參加奧運會競技比賽的合法權利。中國爭取奧運的艱難歷程
1954年,國際奧委會第四十九屆會議在希臘舉行,在這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終於得到承認。但是,對於剛剛成立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仍有個別人持敵視的態度,竟然偷偷地把中國台灣省地方體育組織列入國際奧委會所承認的各國奧委會名單。仍堅持「兩個中國」的錯誤態度。1956年,國際奧委會在某些人的操縱下,繼續蓄意製造「兩個中國」。中國人民堅決反對這種行為。在多次提出抗議無效的情況下,中國奧委會於同年11月6日正式宣布不參加第十六屆奧運會,以實際行動表示抗議。此後,國際奧委會中的某些人繼續堅持製造「兩個中國」的錯誤態度。一些國際單項運動聯合會也仿效這種錯誤做法。這種做法大大損害了中國奧委會的權利,踐踏了中國奧委會的尊嚴。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奧委會毅然做出決定,於1958年8月19日發表關於同國際奧委會斷絕關系的聲明,並且宣布退出國際田徑、籃球、舉重、游泳、射擊、摔跤、自行車聯合會以及亞洲乒乓球聯合會8個國際體育組織,同年6月7日宣布退出國際足球聯合會。中國奧委會與國際奧委會斷絕關系前後,國際奧委會在某些人的操縱下,非法地承認中國台灣省的體育組織,並在1970年選舉了台灣省徐亨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在此期間,中國台灣省的運動員先後參加了五屆夏季奧運會。
此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和國際體育界的朋友們,特別是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等人為恢復我國在奧委會的合法席位,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1979年11月26日,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議上,國際奧委會終於正式恢復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合法席位,並決定此後台灣只有以「中國台北奧委會」的名義出現在奧運國際大舞台,並將改變原來的旗和歌等,才能參加奧運會。
1980年我國第一次參加了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行的第十三屆冬季奧運會。後又參加了在南斯拉夫薩拉熱窩舉行的第十四屆冬季奧運會。
中國台灣省的奧林匹克運動
1980年前,台灣運動員曾參加了第十六至第十九屆夏季奧運會和第八屆冬季奧運會。田徑運動員楊傳廣、紀政曾一度震動世界體壇。
1960年羅馬第十七屆奧運會上,有「亞洲鐵人」之稱的中國台灣運動員楊傳廣在十項全能比賽中以8334分(原計分標准)獲得銀牌。這是中國運動員贏得的第一塊奧運會獎牌。1963年他又以9121分再創這一項目的世界紀錄,被評為當年「世界最佳運動員」。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中國台灣24歲的女子田徑運動員紀政在80米欄比賽中獲得了銅牌,她與銀牌獲得者、澳大利亞選手基爾本的成績同為10秒4。這是中國女運動員在奧運會中取得的第一枚獎牌。兩年以後,在1970年6月至7月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她接連6次打破或平了5個項目的世界紀錄,被評為「1970年世界最佳女子運動員」。走向體育強國
中國全面參加第23屆奧運會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第一次派大型代表團正式參加夏季奧運會應該是1984年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有140個國家和地區的7960多名運動員參加。中國派出了229人的隊伍,參加了21個比賽項目中的15個比賽項目。這是中國在闊別奧運會32年之後第一次重返國際大家庭,也是中國有史以來派出的規模最大的體育代表團。與奧運會隔絕的時代結束了。中國台北體育代表團也參加了這屆奧運會,海峽兩岸運動員第一次同時參加夏季奧運會。正是在這屆奧運會上許海峰在男子自選手槍比賽中以566環的成績奪得了本屆奧運會決出的第一塊金牌,實現了中國在奧運會歷史上零的突破。
來自廣西的李寧正是在這一屆奧運會上獨得3枚金牌,不愧於體操王子稱號;在擊劍項目上女子運動員欒菊傑獲得第一枚奧運女子擊劍金牌,是中國女子奧運史上第一枚金牌。
在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隊作為全部37個參賽國中為數不多的吃「零蛋」的國家,滿懷遺恨地離開了洛杉磯。52年後,同樣是這個地方,中國隊獲得226塊金、銀、銅牌中的15塊金牌,8塊銀牌,9塊銅牌,金牌數僅次於美國、羅馬尼亞、西德等世界體育強國,位居第四。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義勇軍進行曲》一遍遍奏響。如此成績引起國外媒體的注意,改變了人們對中國體育舊有的認識,世界開始重新認識中國。有媒體稱中國是正在覺醒的世界體育巨人。奧運金牌,輝煌與汗水
第二十四屆奧運會1988年9月17日在韓國的漢城舉行。共有160個國家和地區的9581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2476人)參加了23個大項237個單項的比賽,中國奧委會派出299名運動員參賽。最終中國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上獲得5枚金牌、11枚銀牌和12枚銅牌。總分數居第8位。是中國近幾屆奧運會成績較差的一次。1992年第二十五屆西班牙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共有170個國家和地區的9364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中國派出251名運動員參加了20個項目的比賽,中國台北有37名運動員參加7個項目的比賽。 由於1988年漢城奧運的失利,中國對於這一次巴塞羅那之行格外重視。而中國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上也表現出色,共獲16枚金牌,22枚銀牌,16枚銅牌,位於金牌榜第四名,成功占據第二集團首位位置。來自河南的鄧亞萍獲得了女子乒乓球單打及雙打冠軍,從此開創了在女子乒乓界無敵的神話;年僅13歲的年輕小將伏明霞取得女子10米跳台桂冠,成為了奧運史上最年輕的金牌獲得者;張山的二百發二百中的成績也創下了世界射擊紀錄;更可喜的是女子運動員陳躍玲為中國在奧運史上贏得田徑的第一枚金牌。1996年是現代奧運的百年誕辰,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二十六屆奧運會實現了奧運家庭的大團圓。金牌榜上,美國、俄羅斯、德國分獲前三,中國派出310名運動員,面對種種不利條件,團結拼搏,獲得了16金22銀12銅的可喜成績,金牌、獎牌榜均列第四,實現了保持第二集團首位的預定目標。中國代表團還有兩人4次打破4項世界紀錄,乒乓球囊括4金。鄧亞萍繼續保持著上一屆的名次獨得女子單打金牌和女子雙打金牌。來自馬家軍的小姑娘王軍霞代表中國在田徑場上跑出了一枚分量很重的金牌,獲得了「東方神鹿」的美譽。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代表團的男運動員們經過不懈努力,突破性地奪得7金9銀5銅,向世界展現了我國男子運動員的實力。香港和中國台北運動員在此次奧運會上分別奪得一金一銀。
2000年,中國體育代表團在第二十七屆悉尼奧運會上共奪得28枚金牌、16枚銀牌和15枚銅牌,在199個參賽國家和地區中首次列獎牌榜第三位。這是中國在參加奧運會歷史上取得的新突破,實現的巨大跨越。
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奧運會上成功實現新老交替,其中,乒乓球繼續囊括四金,羽毛球收獲全部五枚金牌中的四枚,跳水獲得五枚金牌,創造歷史新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伏明霞退役復出,仍然獲得3米板跳水金牌,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連續三屆奧運會都贏得金牌的女運動員。中華健兒在奧運會的出色表現,讓世界真切地認識到中國開始步入體育強國。至2000年底中國選手共獲得奧運會金牌80枚,銀牌89枚(其中冬奧會10枚),銅牌68枚(其中冬奧會4枚)。截至悉尼奧運會,我國運動員共奪得世界冠軍1345個,超破世界紀錄1038次。中國舉辦奧運,從夢想到現實
1987年,薩馬蘭奇應邀出席了我國第六屆全運會的開幕式。他看到,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蘊藏著奧林匹克運動的巨大潛力。於是他向中國體育界領導人提出了申辦奧運會的建議。
當時的中國,申辦奧運會的條件尚不成熟,然而,這確實是一聲真誠的提醒。在中國,對申辦奧運會有巨大影響力的是鄧小平同志。1990年9月3日,年過八旬的鄧小平興致勃勃地來到國家奧林匹克中心,參觀剛落成的田徑場和游泳館。走到高架橋上,他問伍紹祖和張百發:「辦了亞運會,還要辦奧運會,你們下決心了沒有?」1991年3月18日,北京奧申委宣告成立,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新聞發布會。此後,中國奧申委便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開始了艱苦的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工作。但此次幸運沒有降臨北京,在1993年9月23日的蒙特卡洛國際奧委會第101次會議上,中國以兩票之差落選。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北京作為首都代表中國申辦奧運會的條件日益成熟:一是具備舉辦奧運會的經濟實力。北京是一座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近十年來經濟始終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二是政治穩定,社會安定。在世界主要首都城市中,北京是刑事犯罪率、交通死亡率、火災發生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城市安全保障體系具備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能力。三是北京具有舉辦大型運動會的經驗。北京多年來積極參與奧林匹克事務和諸多國際體育賽事,成功地舉辦了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1994年第六屆遠南殘運會。四是北京具備舉辦奧運會的設施條件。北京擁有現代化的通訊、交通、飯店及其他社會服務設施,體育設施也達到了較高水平。全市共有體育場館5千多個,其中可容納5千人的體育場8個,可容納2千人的體育館15個。還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中型體育場館正在建設之中。1999年9月6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由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相關部門組成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再次申辦奧運。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得到了中國政府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2000年5月8日,朱釒容基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表示:中國政府對這次申辦十分重視,全力支持,並將從各個方面為北京申辦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北京申奧得到了全國人民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北京奧申委徵集到2000多件北京奧申委會徽設計稿和3萬余條申奧口號;各地群眾通過簽名、旅行等方式表達對北京申辦奧運會的支持,奧申委網站開通首日,訪問量就突破萬人大關,網上支持率達94.6%。中外許多企業出資贊助北京申辦奧運會。2001年7月13日,經過國際奧委會的兩輪投票,最後,北京以56票的絕對優勢獲得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在北京舉辦奧運會,有利於弘揚奧林匹克精神,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㈦ 從古代奧運會到現代奧運發展史(詳細)
希臘人於公元前776年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運動會。 運動會舉行期間,全希臘選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於奧林匹亞這個希臘南部的風景秀麗的小鎮。
公元前776年在這里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多利亞人克洛斯在192.27 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他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桂冠的人。後來,古希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從公元前776年開始,到公元394年止,歷經1170年,共舉行了293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公元394年被羅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國庫蒂烏斯人在奧林匹克遺址發掘了出土文物, 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為此,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認為,恢復古希臘奧運會的傳統,對促進國際體育運動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在他的倡導與積極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舉行了首次國際體育大會。國際體育大會決定把世界性的綜合體育運動會叫做奧林匹克運動會,1896年4月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以4年一次,輪流在各會員國舉行。到1992年,已經舉行了25屆奧運會。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基本上是每四年舉行一次,這一周期被稱為「奧林匹亞德」。按此周期算,則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間共應舉辦293屆;但實際上召開的次數要少得多。不過,古代奧運會有規定,一個奧林匹亞德為一屆,不管舉行與否次數照算。
古奧運會初期,競賽項目不多,所以前22屆時間僅一天。後來隨著比賽項目的增加,又延長為兩天。從第37屆增加少年比賽項目後,時間又延長到5天。其中第一天是開幕式,舉行獻祭和宣誓儀式,第二、三四天是比賽的具體內容,第五天是閉幕式,進行發獎和敬神活動。
目前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有(未含冬奧會項目):田徑、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樣游泳)、射擊、舉重、自行車、射箭、籃球、排球、足球、手球、曲棍球、體操(含藝術體操)、擊劍、國際式摔跤(自由式和古典式)、拳擊、柔道、賽艇、皮艇和劃艇、帆船(含帆板)、馬術、現代五項、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棒球等。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不論從發展規模,還是從發展水平上來看,都已為舉世所矚目。奧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廣泛傳播。人們看到,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奧林匹克主義以競技的形式,將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對人類的社會活動,對人類的文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作為一種體育現象,奧運會是人類探索體能極限的最引人入勝的賽場,奧運會紀錄、獎牌成為運動員追求的崇高目標,奧林匹克運動已成為參與國家和地區眾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項全球性活動。
古代奧運會的由來
在半島上的阿爾菲斯河之濱,克羅菲斯山麓,屬於伊林斯地區的奧林匹亞村,被認為是諸神聚居之所。因此在這里建築廠宙斯神廟,其附近被稱為阿爾齊斯神域。當時每年七、八月間,各城邦都要來此祭祀宙斯。除獻納祭品、舉行儀式外,競技運動也被列為—種祭神活動。4年一次的閏年擴大祭祀,後來形成制度,這就是奧運會4年舉行一次的由來。4年一次的古代奧運會周期,被稱作「奧林匹亞德」。
關於古代奧運會的最早的誕生,有不少的神話傳說,其中.最為噲炙人口的神話傳說是:海神之子伯羅普斯為娶公主希波達米亞,在賽馬車中戰勝了國王俄諾馬依斯,因而得到了公主和王位。為了慶祝勝利和感謝神靈佑護,在奧林匹亞舉行了競技盛會。
當然神話井非歷史。事實上,古代奧運會所以在古希臘出現,是由地理環境,經濟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價值觀念,審美觀點等多種歷史文化因素鑄造成的一個客觀歷史現象。—般歷史學家都認為,從公元前776年始,競技表演以比賽形式出現,因而人們通常把這作為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始年代。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興起於歐洲資本主義工業時代,但其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古奧運會每四年一屆,從公元前776年有文字紀錄的第一屆奧運會到公元393年,共舉辦了293屆,歷時1169年,經過了產生,發展和衰弱幾個階級。
第一, 古希臘自然環境與竟技運動習俗的形成。
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古希臘成為多種文化的交匯之處,並因此加快了社會發展的進程,在科學,文化,藝術和體育等領域里為人類做出了多方面的卓越貢獻,成為西方文明的發祥地。竟技運動是希臘人生活的重要內容。
第二, 奧運會初期的比賽項目也反應了戰爭與古奧運的發展關系。從公元776年開始長達500年期間,奧運會項目逐步擴大,從單一的賽跑發展為有摔跤,混斗,拳擊,四馬戰車,馬車賽,角力,賽馬,五項運動項目等的綜合運動會,這些比賽項目,多與軍事技能有關,反應了戰爭對奧運會比賽項目發展的驅動作用。雖然古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有明顯的軍事烙印,但是奧運會本身卻是整個希臘民族歡聚一堂的盛會。雖然各城邦間的沖突經常發生,但是它們之間聯系也是十分密切的,特別自公元前8世紀開始,隨著古希臘殖民運動的興起,在地中海區域形成了一個希臘文明圈。
第三, 古希臘的宗教習俗與奧運會模式的形成。
古奧運會是一種泛希臘的宗教慶典,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對奧林匹斯山諸神的膜拜;二是有一獨特的祭祀制度;三是有豐富的宗教神話傳說。
第四,古奧運會的盛衰。
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發展為各希臘城邦參加的盛會,第二階段(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世紀)為古希臘城邦奴隸制的全盛期,古奧運會達到鼎盛。第三階段(公元前4世紀-----公元4世紀)古希臘先後被馬其頓和羅馬帝國征服,古奧運會進入衰落期。
二:奧林匹克運動的動因:
體育國際化發展的需要,19世紀下半葉,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現代體育的發展出現了兩個明顯的傾向。一是竟技運動的迅速發展,二是體育的國際化趨勢,1881年第一個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國際體操聯合會成立。隨著國際體育交往的擴大,建立一個綜合的國際體育交流的大舞台,建立一個協調各單項組織活動的國際體育組織以發揮管理作用,已成為時代的迫切需要。
終於在1893年根據顧拜旦的建議,法國田徑協會聯合會舉行了一次國際性體育會議。討論復興奧運會的問題。
1894年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在巴黎索邦神學院隆重開幕。並通過了一個重要文件----(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決議。由於首屆奧運會將於1896年在古奧運會的發源地希臘雅典舉行,因此希臘人維凱拉斯任第一任主席,顧拜旦為秘書長。大會規定每隔四年在哪個國家的大城市舉行奧運會。
三:現代奧運會與古代奧運會主要特點的比較
1. 沿用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名稱。
2. 繼承了「奧林匹亞」每四年一個周期的傳統
3. 借用和發展了古代奧運會的某些儀式。
4. 吸收和發展了古代奧運會的傳統思想。
㈧ 奧運會的歷史簡介
奧運匹克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強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除了宗教這一古老的社會文化現象外,奧林匹克運動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歷史最為悠久的社會文化現象。奧林匹克運動的起源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但在此以前,古奧運會可能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奧運會」,是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性綜合運動會。
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於古希臘,因舉辦地點在奧林匹克而得名。傳說古代奧運會是由眾神之王宙斯所創始的。第1屆古代奧運會於公元前776年舉行,到公元394年共舉行了293屆。運動會每隔1417天即4年舉行一屆。後來人們將這一周期稱為奧林匹克周期。隨著近代體育的興起,希臘人民希望恢復古代奧運會。在1859—1889年,希臘曾舉辦過4屆奧運會,做了初步嘗試。自1883年開始,法國人顧拜旦致力於古代奧運會的復興。經他與若干代人的努力,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於1894年6月23日成立。顧拜旦制訂的第一部奧林匹克憲章強調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業余性,規定在奧運會上只授予優勝者榮譽獎,不得以任何形式發給運動員金錢或其他物質獎勵。1893年4月6—15日,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舉行。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基本上是每四年舉行一次,這一周期被稱為「奧林匹亞德」。按此周期算,則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間共應舉辦293屆;但實際上召開的次數要少得多。不過,古代奧運會有規定,一個奧林匹亞德為一屆,不管舉行與否次數照算。
古奧運會初期,競賽項目不多,所以前22屆時間僅一天。後來隨著比賽項目的增加,又延長為兩天。從第37屆增加少年比賽項目後,時間又延長到5天。其中第一天是開幕式,舉行獻祭和宣誓儀式,第二、三、四天是比賽的具體內容,第五天是閉幕式,進行發獎和敬神活動。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不論從發展規模,還是從發展水平上來看,都已為舉世所矚目。奧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廣泛傳播。人們看到,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奧林匹克主義以競技的形式,將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對人類的社會活動,對人類的文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作為一種體育現象,奧運會是人類探索體能極限的最引人入勝的賽場,奧運會紀錄、獎牌成為運動員追求的崇高目標,奧林匹克運動已成為參與國家和地區眾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項全球性活動。
1893年,根據「奧運之父」顧拜旦的建議,在巴黎舉行了討論復興奧運會問題的國際性體育會議。1894年1月,顧拜旦草擬了復興奧運會的具體步驟和需要探討的10個問題,致函各國體育組織和團體。6月16日,「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在巴黎索邦神學院開幕,到會代表79人,代表著12個國家的49個體育組織。有2000人參加了開幕式。大會通過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決議。6月23日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舉行時,國際單項體育組織還很少,奧運會項目無嚴格規定,基本上由東道國決定。因此,頭幾屆奧運會不僅一些項目中的單項變化較大,而且大項也不穩定,還曾列一些在世界范圍內開展不很廣泛的項目,如馬球、拉考斯球、汽船、壁球等。隨著各種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的先後建立,奧運會項目逐漸趨向穩定。
為了使奧運會在項目的設置上符合世界體育運動的發展,國際奧委會規定,每一屆夏季奧運會至少應包括下列大項目中的15個,才能舉行。1963年,國際奧委會確定了這些夏季奧運會大項目的比賽順序是:田徑、游泳、摔跤、體操、舉重、曲棍球、馬術、擊劍、賽艇、拳擊、射擊、現代五項、帆船、籃球、皮劃艇、自行車、足球、排球、射箭、手球、柔道等21項。
從1972到1984年,奧運會比賽大項一直固定為21項。第24屆奧運會則有歷史性的突破,增加了乒乓球、網球兩大項目,使夏季奧運會的大項目達23個,單項數達237個,其中男子佔151個,女子佔72個,男女混合項目為14個。
目前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有(未含冬奧會項目):田徑、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樣游泳)、射擊、舉重、自行車、射箭、籃球、排球、足球、手球、曲棍球、體操(含藝術體操)、擊劍、國際式摔跤(自由式和古典式)、拳擊、柔道、賽艇、皮艇和劃艇、帆船(含帆板)、馬術、現代五項、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棒球等。
被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批准條件是:夏季奧運會男子項目至少要在4大洲75個國家廣泛開展,女子項目至少要在3大洲40個國家廣泛開展。
現代奧運會誕生以來,經過100多年的曲折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國際生活中一項重要活動。當今,奧林匹克運動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奧林匹克運動會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高水平綜合性運動會,"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成了世界體壇響亮的口號。
㈨ 奧運會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公元前776年,希臘人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運動會。同年,第一屆奧版運會舉行,多利亞人克洛斯在權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他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桂冠的第一個人。後來,古希臘運動會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公元前776年~公元394年,歷經1170年,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共舉行了293屆。公元394年被羅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國人庫蒂烏斯在奧林匹克遺址發掘了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認為,恢復古希臘奧運會的傳統,對促進國際體育運動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在他的倡導下,1894年6月,在巴黎舉行了首次國際體育大會。國際體育大會決定把世界性的綜合體育運動會叫做奧林匹克運動會,並於1896年4月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每4年一次,到2004年,已經成功舉行了28屆奧運會。第29屆奧運會將會於2008年在中國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