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rfid的發展歷史

rfid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0 04:43:42

① 什麼是RFID

請提供URL ---> http://www.rfidworld.com.cn
英文全稱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

目前使用狀況等介紹 --->
未來的設想是「物聯網」,即每一樣物品都會貼上一張電子標簽,可以想像應用潛力之廣。 目前國內主要應用為低頻或高頻(門禁、考勤、電子巡更、停車場、消費一卡通等),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是目前最大的RFID應用。超高頻UHF的應用方面,在圖書管理、醫院也有初步試用,在物流、防偽、資產管理等領域還在試驗實施階段。
相比起來,國外的RFID技術與應用都要領先不少,最為出名的是美國WALMART的強勢推廣RFID,美國國防部DOD的RFID實施,從2003年到現在,已取得很大的進展和成果。

另外我想了解一下目前RFID的應用有哪些 --->
可以參考一下這個專題:RFID應用與解決方案http://www.rfidworld.com.cn/rfid_application_topic.htm

在現金支付等方面可有特別的應用? --->
非接觸的交通卡(香港的八達通,深圳的深圳通,廣州的羊城通等可以支付公交、便利店、輪渡)
非接觸的信用卡,美國已開始發放RFID信用卡,以提高使用的快捷性。
可以參考一下這個網址:http://www.rfidworld.com.cn/sub_news.asp?keyword=RFID信用卡&condition=news

② rfid 的優點缺點

自2004年以來,與RFID技術相關的文章在各個媒體上不斷涌現,相關的報道讓這個歷史其實並不短的技術在短時間內成為國際追逐的焦點。從全球巨型商業帝國沃爾瑪,到國際IT巨頭IBM、HP、微軟等等,從美國國防部到中國國家標准委,全都在RFID魔棒的指揮下舞蹈起來。

RFID是什麼?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

什麼是RFID技術?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 操作快捷方便。

埃森哲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弗格森認為RFID是一種突破性的技術:"第一,可以識別單個的非常具體的物體,而不是像條形碼那樣只能識別一類物體;第二,其採用無線電射頻,可以透過外部材料讀取數據,而條形碼必須靠激光來讀取信息;第三,可以同時對多個物體進行識讀,而條形碼只能一個一個地讀。此外,儲存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什麼是RFID的基本組成部分?

最基本的RFID系統由三部分組成:

·標簽(Tag):由耦合元件及晶元組成,每個標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

·閱讀器(Reader):讀取(有時還可以寫入)標簽信息的設備,可設計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線(Antenna):在標簽和讀取器間傳遞射頻信號。

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麼?

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並不復雜:標簽進入磁場後,接收解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晶元中的產品信息(Passive Tag,無源標簽或被動標簽),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Active Tag,有源標簽或主動標簽);解讀器讀取信息並解碼後,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是什麼讓零售商如此推崇RFID?

據Sanford C. Bernstein公司的零售業分析師估計,通過採用RFID,沃爾瑪每年可以節省83.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為不需要人工查看進貨的條碼而節省的勞動力成本。盡管另外一些分析師認為80億美元這個數字過於樂觀,但毫無疑問,RFID有助於解決零售業兩個最大的難題:商品斷貨和損耗(因盜竊和供應鏈被攪亂而損失的產品),而現在單是盜竊一項,沃爾瑪一年的損失就差不多有20億美元,如果一家合法企業的營業額能達到這個數字,就可以在美國1000家最大企業的排行榜中名列第694位。研究機構估計,這種RFID技術能夠幫助把失竊和存貨水平降低25%。

RFID技術的典型應用是什麼?

·物流和供應管理

·生產製造和裝配

·航空行李處理

·郵件/快運包裹處理

·文檔追蹤/圖書館管理

·動物身份標識

·運動計時

·門禁控制/電子門票

·道路自動收費

③ IC卡 發展史

卡定義
IC-integrate circuit,集成電路。[1]
IC卡是指集成電路卡,我們一般用的公交車卡就是IC卡的一種,一般常見的IC卡採用射頻技術與IC卡的讀卡器進行通訊。IC卡與磁卡是有區別的,IC卡是通過卡里的集成電路存儲信息,而磁卡是通過卡內的磁力記錄信息。IC卡的成本一般比磁卡高,但保密性更好。
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電路卡)是繼磁卡之後出現的又一種新型信息工具。IC卡在有些國家和地區也稱智能卡(smart card)、智慧卡(intelligent card)、微電路卡(microcircuit card)或微晶元卡等。它是將一個微電子晶元嵌入符合ISO7816標準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已經十分廣泛地應用於包括金融、交通、社保等很多領域。
IC卡讀寫器是IC卡與應用系統間的橋梁,在ISO國際標准中稱之為介面設備IFD(Interface Device)。IFD內的CPU通過一個介面電路與IC卡相連並進行通信。IC卡介面電路是IC卡讀寫器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根據實際應用系統的不同,可選擇並行通信、半雙工串列通信和I2C通信等不同的IC卡讀寫晶元。
非接觸式IC卡簡介又稱射頻卡,成功地解決了無源(卡中無電源)和免接觸這一難題,是電子器件領域的一大突破。主要用於公交、輪渡、地鐵的自動收費系統,也應用在門禁管理、身份證明和電子錢包。
……
IC卡原理: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射頻讀寫器向IC卡發一組固定頻率的電磁波,卡片內有一個IC串聯協振電路,其頻率與讀寫器發射的頻率相同,這樣在電磁波激勵下,LC協振電路產生共振,從而使電容內有了電荷;在這個電荷的另一端,接有一個單向導通的電子泵,將電容內的電荷送到另一個電容內存儲,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2V時,此電容可作為電源為其它電路提供工作電壓,將卡內數據發射出去或接受讀寫器的數據。
[編輯本段]接觸式IC卡介面技術原理
IC卡讀寫器要能讀寫符合ISO7816標準的IC卡。IC卡介面電路作為IC卡與IFD內的CPU進行通信的唯一通道,為保證通信和數據交換的安全與可靠,其產生的電信號必須滿足下面的特定要求。
1.1 完成IC卡插入與退出的識別操作
IC卡介面電路對IC卡插入與退出的識別,即卡的激活和釋放,有很嚴格的時序要求。如果不能滿足相應的要求,IC卡就不能正常進行操作;嚴重時將損壞IC卡或IC卡讀寫器。
(1)激活過程
為啟動對卡的操作,介面電路應按圖1所示順序激活電路:
◇RST處於L狀態;
◇根據所選擇卡的類型,對VCC加電A類或B類,
◇VPP上升為空閑狀態;
◇介面電路的I/O應置於接收狀態;
◇向IC卡的CLK提供時鍾信號(A類卡1~5MHz,B類卡1~4MHz)。
在t』a時間對IC卡的CLK加時鍾信號。I/O線路應在時鍾信號加於CLK的200個時鍾周期(ta)內被置於高阻狀態Z(ta 時間在t』a之後)。時鍾加於CLK後,保持RST為狀態L至少400周期(tb)使卡復位(tb在t』a之後)。在時間t』b,RST被置於狀態H。I/O上的應答應在RST上信號上升沿之後的400~40 000個時鍾周期(tc)內開始(tc在t』b之後)。
在RST處於狀態H的情況下,如果應答信號在40 000個時鍾周期內仍未開始,RST上的信號將返回到狀態L,且IC卡介面電路按照圖2所示對IC卡產生釋放。
(2)釋放過程
當信息交換結束或失敗時(例如,無卡響應或卡被移出),介面電路應按圖2所示時序釋放電路:
◇RST應置為狀態L;
◇CLK應置為狀態L(除非時鍾已在狀態L上停止);
◇VPP應釋放(如果它已被激活);
◇I/O應置為狀態A(在td時間內沒有具體定義);
◇VCC應釋放。
1.2 通過觸點向卡提供穩定的電源
IC卡介面電路應能在表1規定的電壓范圍內,向IC卡提供相應穩定的電流。
1.3 通過觸點向卡提供穩定的時鍾
IC卡介面電路向卡提供時鍾信號。時鍾信號的實際頻率范圍在復位應答期間,應在以下范圍內:A類卡,時鍾應在1~5MHz;B類卡,時鍾應在1~4MHz。
復位後,由收到的ATR(復位應答)信號中的F(時鍾頻率變換因子)和D(比特率調整因子)來確定。
時鍾信號的工作周期應為穩定操作期間周期的40%~60%。當頻率從一個值轉換到另一個值時,應注意保證沒有比短周期的40%更短的脈沖。
[編輯本段]IC卡的分類
①按照IC卡與讀卡器的通信方式,可將IC卡分為接觸式IC卡和非接觸式IC卡兩種。接觸式IC卡通過卡片表面8個金屬觸點與讀卡器進行物理連接來完成通信和數據交換。非接觸式IC卡通過無線通信方式與讀卡器進行通信,通信時非接觸IC卡不需要與讀卡器直接進行物理連接。
②按照是否帶有微處理器,比卡可分為存儲卡和智能卡兩種。存儲卡僅包含存儲晶元而無微處理器,一般的電話IC卡即屬於此類。將指甲蓋大小的帶有內存和微處理器晶元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嵌入到塑料基片中,就製成了智能卡。銀行的IC卡通常是指智能卡。智能卡也稱為CPU(中央處理器)卡,它具有數據讀寫和處理功能,因而具有安全性高、可以離線操作等突出優點。所謂離線操作是與聯機操作相對而言的,它可以在不連網的終端設備上使用。離線操作不僅大大減少了通信時間,也能夠在移動收費點 (如公共交通)或通信不順暢的場所使用。
③按照應用領域來劃分,IC卡可以分為金融卡和非金融卡兩種。金融卡又分為信用卡和現金儲值卡;非金融卡是指應用於醫療、通信、交通等非金融領域的IC卡。
[編輯本段]IC卡的優點
IC卡的外形與磁卡相似,它與磁卡的區別在於數據存儲的媒體不同。磁卡是通過卡上磁條的磁場變化來存儲信息的,而IC卡是通過嵌入卡中的電擦除式可編程只讀存儲器集成電路晶元(EEPROM)來存儲數據信息的。因此,與磁卡相比較,IC卡具有以下優點:
①存儲容量大。磁卡的存儲容量大約在200個數字字元;IC卡的存儲容量根據型號不同,小的幾百個字元,大的上百萬個字元。
②安全保密性好。IC卡上的信息能夠隨意讀取、修改、擦除,但都需要密碼。
③CPU卡具有數據處理能力。在與讀卡器進行數據交換時,可對數據進行加密、解密,以確保交換數據的准確可靠;而磁卡則無此功能。
④使用壽命長。
[編輯本段]IC卡的主要技術
IC卡核心是集成電路晶元,是利用現代先進的微電子技術,將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嵌在一塊小小的塑料卡片之中。其開發與製造技術比磁卡復雜得多。IC卡主要技術包括硬體技術、軟體技術及相關業務技術等。硬體技術一般包含半導體技術、基板技術、封裝技術、終端技術及其他零部件技術等;而軟體技術一般包括應用軟體技術、通信技術、安全技術及系統控制技術等。
①EEPROM技術。電擦除式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是IC卡技術的核心。該技術使晶體管密度增大,改善了性能,增加了容量,達到在同樣面積上存儲更大數據量的目的。
作為數據或程序的存儲空間,EEPROM的數據可以至少保持 10年的時間,擦寫次數達10萬次以上。EEPROM技術還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通過設置不可修改的標志位,能夠將EEPROM單元轉變成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只讀存儲器或不可讀的保密存儲單元。
該技術的先進性使得帶有保密存儲器的IC卡得到快速發展和應用。例如,在各種收費系統(公用電話、電表、公路收費等等)及訪問控制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以EEPROM為核心的 CPU卡也廣泛應用於行動電話、銀行部門、多應用卡及要求有公共密鑰演算法的高安全性應用領域。
②RFID技術。射頻識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是一種利用電磁波進行信號傳輸的識別方法,被識別的物體本身應具有電磁波的接收和發送裝置。RFID系統使用的通信頻段范圍為<135kHz或>300MHz~GHz級。
射頻識別IC卡是一種使用電磁波和非觸點來與終端通信的 IC卡。使用此卡時,不需要把卡片插入到特定讀寫器插槽之中。一般來說,通信距離在幾厘米至1米范圍內。射頻識別卡使用得較多,而且發展潛力較大。
射頻識別IC卡有主動式和被動式之分。主動式卡是指卡片需要主動靠近讀卡器,用戶需要將卡在讀卡器上晃過才完成交易;被動式卡不用出示卡片,只要走過讀卡器的范圍,即可完成交易。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非接觸IC卡就採用了獨特的RFID技術。預計此種技術將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③加密技術。IC卡中的CPU卡採用特殊的加密技術,不僅可以驗證信息的正確性,同時還能檢查通信雙方身份的合法性,從而保證信息傳送的安全性。這是通過IC卡中存儲的銀行密鑰與讀卡器兼黑盒子中存儲的銀行密鑰的相互校驗來實現的,從而保證了持卡者本身和讀卡器雙方都具有合法身份。總之,採用先進的加密技術後,不僅具有高度安全性、嚴謹性,還具有靈活便捷、成本低等優勢。
除上述技術之外,還有Java卡技術、IC卡ISO標准化技術、IC卡生物認證技術及數據壓縮技術等軟、硬體新技術。由於IC卡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強,使得IC卡的應用領域不斷向縱深方向拓展。
[編輯本段]IC卡的主要應用
IC卡的開發、研製與應用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計算機、通訊、網路、軟體、卡的讀寫設備、應用機具等多種產品領域的多種技術學科。因此,全球IC卡產業在技術、市場及應用的競爭中迅速發展起來。IC卡已是當今國際電子信息產業的熱點產品之一,除了在商業、醫療、保險、交通、能源、通訊、安全管理、身份識別等非金融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外,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影響十分深遠。
IC卡雖然進入我國較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迅速。 1995年底,國家金卡辦為統籌規劃全國IC卡的應用,組織擬定了(金卡工程非銀行卡應用總體規劃)。為保證IC卡的健康發展,在國務院金卡辦的領導下,信息產業部、公安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管理局等各個部委紛紛制定了IC卡在本行業的發展規劃。
①IC卡在銀行系統的應用。銀行卡大體分為兩類:信用卡和儲值卡。
信用卡,即貸記卡,有小額信貸功能,即可以小額透支。它要求持卡人有較高的信譽度,透支的錢應及時存入。
儲值卡,即借記卡,不需要建檔案,不需要擔保,不能夠透支,一般用於小額提取或消費。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所發放的銀行卡大多數為借記卡。
據統計,發達國家的現鈔流通量僅占流通實力的8%,基本上是信用卡及各種金融卡主宰金融市場。而我國的現鈔流通量則高達25%以上,大量現金的「體外循環」為腐敗現象的滋生和各種經濟犯罪提供了生存土壤,不僅擾亂了經濟秩序,還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及人民幣的價值和信譽。電子貨幣或銀行IC卡的普遍應用,正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辦法。
目前的銀行卡大多數仍為磁卡,在塑料卡片上有磁條和凸印字。磁條中記錄賬號和密碼等基本信息,而實際款項存儲在由網路連接的銀行計算機硬碟上。用戶提取或存入的款項在不同的銀行賬戶之間進行資金往來。用戶消費的款項由銀行和商戶之間進行結轉和清算。這種磁卡在使用時需要訪問主機賬戶,因此只能在聯機處理時間內使用,其速度和穩定性取決於通信線路的質量,在網路達不到的場所則無法使用。
我國發展金卡的方針是「兩卡並用,磁卡過渡,發展IC卡為主」。未來的發展趨勢必將是IC卡逐步取代磁卡。
IC卡既可以由銀行獨自發行,又可以與各企事業單位合作發行聯名卡。這種聯名卡形成銀行IC卡的專用錢包賬戶。例如,醫療保險專用錢包不得消費,不得提取現金,只能在指定醫院等場所使用。當前,聯名卡主要有保險卡、財稅卡、交通卡、校園卡等多種。由於IC卡既方便又快捷,因此在發達國家已相當流行。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大量採用IC卡電子錢包,以支付交通、通訊、稅收等費用。
②IC卡收費系統。它包括電費、水費、煤氣費、通信費等各種消費資源費用的收取。該類系統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可靠性。通過預先收費,可以增加管理部門的可用資金,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改變對資源先消費後收費的不合理狀況。對於用戶而言,IC卡收費可消除收費人員入戶的騷擾和准備現金零錢的煩惱;同時,還有利於用戶根據自家用電、用水、用煤氣的情況,進行計劃消費。
③IC卡醫療保險系統。隨著我國醫療體制的改革,居民持保險公司發行的IC卡到醫院就醫,就醫費用將由保險公司支付。醫療IC卡除了具有醫療費用的支付功能外,卡內還可以存儲病人的病歷。病人看病可以到不同的醫院,醫生可根據卡內的病歷信息快速進行診斷和治療。
④公交管理系統。乘客持公交管理部門發行的預先付費IC卡乘車,上車時只需在汽車門口的收費機前晃一下(主動式卡),收費機自動完成收費。這樣,能有效地減少上下車時間,加快車輛周轉速度,提高管理效益,杜絕貪污、假幣現象。
其它,還有交警管理系統、工商管理系統、IC卡電子門鎖、IC卡稅務管理系統、高速公路收費系統等多種IC卡應用系統。
IC卡隨著半導體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的發展而產生,也必將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等的高速發展而迅速發展壯大。不斷擴大IC卡的應用領域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
在全球IC產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情況下,IC卡必然向更高層次方向發展。諸如從接觸型IC卡向非接觸型IC卡轉移,從低存儲容量的IC卡向高存儲容量發展,從單功能IC卡向多功能 IC卡轉化,從單系統的IC卡向多系統IC卡轉化,由非銀行系統轉向銀行系統應用,由民用轉向軍用,由區域網向網際網路遷移等。新技術不斷涌現,IC卡品種繁多,這充分說明了IC卡的強大生命力。在未來的幾年中,IC卡將會越來越多地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編輯本段]IC卡安全
作為電子貨幣的IC卡,其上記錄有大量重要信息,安全性是很重要的,作為IC卡應用系統開發者必須為IC卡系統提供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以保證IC卡及其應用系統的數據安全。影響IC卡及應用系統安全的主要方式有:使用用戶丟失或被竊的IC卡,冒充合法用戶進入應用系統,獲得非法利益;用偽造的或空白卡非法復制數據,進入應用系統;使用系統外的IC卡讀寫設備,對合法卡上的數據進行修改,改變操作級別等;在IC卡交易過程中,用正常卡完成身份認證後,中途變換IC卡,從而使卡上存儲的數據與系統中不一致;在IC卡讀寫操作中,對介面設備與IC卡通信時所作交換的信息流進行截聽,修改,甚至插入非法信息,以獲取非法利益,或破壞系統。常用的安全技術有: 身份鑒別和IC卡合法性確認,報文鑒別技術,數據加密通訊技術等。這些技術採用可以保證IC卡的數據在存儲和交易過程中的完整性,有效性和真實性,從而有效地防止對IC卡進行非法讀寫和修改。總體上,IC卡的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和邏輯安全兩方面:
(一)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包括:IC卡本身的物理特性上的安全性,通常指對一定程度的應力、化學、電氣、靜電作用的防範能力;對外來的物理攻擊的抵抗能力,要求IC卡應能防止復制、竄改、偽造或截聽等。常採用的措施有:採用高技術和昂貴的製造工藝,使無法偽造;在製造和發行過程中,一切參數嚴格保密;製作時在存儲器外面加若干保護層,防止分析其中內容,即很難破譯;在卡內安裝監控程序,以防止處理器或存儲器數據匯流排和地址匯流排的截聽。
(二)邏輯安全
常用的邏輯安全措施有:存儲器分區保護,一般將IC卡中存儲器的數據分成3個基本區:公開區、工作區和保密區;用戶鑒別,用戶鑒別又叫個人身份鑒別,一般有驗證用戶個人識別PIN,生物鑒別,手寫簽名。下面只介紹生物鑒別技術中的一種———指紋識別技術:
指紋識別技術是利用指紋唯一、不變、不可偽造、隨身攜帶等的特點和IC卡作為個性化數據載體及大容量內存的優勢,既實現了人物合一的真實身份認證,又滿足了各種應用系統對數據載體卡片化、離線化的需求,是用軟硬結合方式確保信息安全可靠實用的途徑。
用IC卡保存指紋特徵數據、使用人員信息、私鑰等關鍵信息、通過指紋識別認證持卡人真實身份,解決網路信息安全瓶頸最有效的手段,是對信息安全(軟體)認證、密鑰體系最有效的補充。既是IC卡應用更高層次的系統創新,又是用戶真實身份認證領域的一次*。智能卡讀卡器驗證卡的有效性,後指紋身份驗證,通過雙重驗證,確保系統安全可靠。
可根據需要將指紋信息儲存在IC卡內,通過輸入用戶的活體指紋信息與卡內的指紋資料進行比對,實現用戶真實身份的認證及IC卡的各種應用。亦可將指紋資料儲存在計算機或網路系統內,通過輸入用戶的活體指紋信息與儲存的指紋信息資料進行比對,實現用戶真實身份的認證,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指紋IC卡鑒別技術可廣泛應用於網路通信、資料庫管理、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中的許可權設置、數據存取、密鑰管理等。包括計算機系統、互聯網、電子商務系統、政府、企業區域網系統中管理員的身份認證以及金融、保險、證券等行業重要系統及部門職員的授權管理,證券交易所、信用卡用戶、保險受益人的身份認證以及安防業等應用。
[編輯本段]常見IC卡型號
以下列舉常見IC卡型號,以供參考:
1Kbit非邏輯加密卡,無分區只可進行讀、寫數據操作;工作電壓5V±10%;數據保存期:100年;循環擦寫1,000,000次;主要使用於電話卡、預付費水電表等行業。溫度范圍:-25℃-70℃。

④ 物聯網的發展史

物聯網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聯網的英文名: 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稱為Web of Things。被視為互聯網的應用擴展,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的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2005年,在突尼西亞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
1990年物聯網的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樂公司的網路可樂販售機——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路國際會議提出了「感測網是下一個世紀人類面臨的又一個發展機遇」。會議上提出物聯網這個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時最早提出來的。提出了結合物品編碼、RFID和互聯網技術的解決方案。當時基於互聯網、RFID技術、EPC標准,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射頻識別技術、無線數據通信技術等,構造了一個實現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實物互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物聯網),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輪華夏物聯網熱潮的基礎。
2003年,美國《技術評論》提出感測網路技術將是未來改變人們生活的十大技術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西亞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引用了「物聯網」的概念。物聯網的定義和范圍已經發生了變化,覆蓋范圍有了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於RFID技術的物聯網。
2008年後,為了促進科技發展,尋找經濟新的增長點,各國政府開始重視下一代的技術規劃,將目光放在了物聯網上。在中國,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移動政務研討會「知識社會與創新2.0」提出移動技術、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代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形成,並帶動了經濟社會形態、創新形態的變革,推動了面向知識社會的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下一代創新(創新2.0)形態的形成,創新與發展更加關注用戶、注重以人為本。而創新2.0形態的形成又進一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健康發展。
2009年1月28日,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與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作為僅有的兩名代表之一,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建議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當年,美國將新能源和物聯網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重點。
2009年2月24日,2009IBM論壇上,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錢大群.公布了名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經提出,即得到美國各界的高度關注,甚至有分析認為IBM公司的這一構想極有可能上升至美國的國家戰略,並在世界范圍內引起轟動。IBM認為,IT產業下一階段的任務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築、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並且被普遍連接,形成物聯網。 在策略發布會上,IBM還提出,如果在基礎建設的執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僅僅能夠在短期內有力的刺激經濟、促進就業,而且能夠在短時間內為中國打造一個成熟的智慧基礎設施平台。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互聯網」浪潮之後的又一次科技產業革命。IBM前首席執行官郭士納曾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認為計算模式每隔15年發生一次變革。這一判斷像摩爾定律一樣准確,人們把它稱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後發生的變革以大型機為標志,1980年前後以個人計算機的普及為標志,而1995年前後則發生了互聯網革命。每一次這樣的技術變革都引起企業間、產業間甚至國家間競爭格局的重大動盪和變化。而互聯網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國「信息高速公路」戰略所催熟。20世紀90年代,美國柯林頓政府計劃用20年時間,耗資2000億-4000億美元,建設美國國家信息基礎結構,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而今天,「智慧地球」戰略被不少美國人認為與當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被他們認為是振興經濟、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戰略。該戰略能否掀起如當年互聯網革命一樣的科技和經濟浪潮,不僅為美國關注,更為世界所關注。

⑤ 電子標簽的歷史

1937年,美國海軍研究試驗室(U.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NRL))開發了敵我識別系統(Identification Friend-or-Foe(IFF) system),來將盟軍的飛機和敵方的飛機區專別開來。這種技屬術後來在50年代成為現代空中交通管制的基礎。並且是早期RFID技術的萌芽,而優先地應用在軍事、實驗室等。
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早期,電子物品監控(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EAS))系統,就是常見的商場防盜系統。
80年代,早期商業應用,包括鐵路和食品。
90年代,開始標准化,並提出了EPC的理念,全球每個物品唯一識別。

⑥ RFID是射頻識別技術的歷史是什麼啊

RFID技術實際上復是自動制識別技術在無線電技術方面的具體應用於發展。該項技術的基本思想是通過採用一些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人們對各類物體或設備在不同的自動識別和治理。
RFID技術最早的應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敵我目標識別,但是由於技術和成本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網路通信、信息安全等技術的發展,RFID技術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由於具有高速移動物體識別、多目標識別和非接觸識別等特點,RFID技術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與應用空間,被認為是21世紀的最有發展前途的信息技術之一。

⑦ 電子標簽系統的發展歷程

電子標簽直接來繼承了自雷達的概念,並由此發展成為一項生機勃勃的新技術——RFID技術。20世紀中期,無線電技術的理論與應用研究是科學技術發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發表的理論文章「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頻識別RFID的理論基礎。由此可知,RFID技術的發展已走過了整整60年的歷程,以10年為界可劃分如下。
1941~1950年。雷達的改進和應用催生了RFID技術,1948年奠定了RFID技術的理論基礎。
1951~1960年。早期RFID技術的探索階段,主要處於實驗室的實驗研究。
1961~1970年。RFID技術的理論得到了發展,開始了一些應用嘗試。
1971~1980年。RFID技術與產品研發處於一個大發展時期,各種技術的測試加速,出現了一些最早的RFID應用。
1981~1990年。RFID技術及產品進入商業應用階段,各種規模的應用開始出現。
1991~2000年。RFID技術標准化問題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RFID的產品得到廣泛採用,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1年至今。RFID產品種類更加豐富,電子標簽成本不斷降低,規模應用行業擴大。

⑧ 物聯網應用技術的發展歷史

1990年,施樂公司推出的網路可樂販售機——Networked Coke Machine,是物聯網最早的實踐。
199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聯網的概念。
1995年,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中,提及「物互聯」這一概念。
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立了「自動識別中心(Auto-ID)」,提出「萬物皆可通過網路互聯」,闡明了物聯網的基本含義。
2003年,美國《技術評論》提出感測網技術將是未來改變人們生活的十大技術之首。
2004年,日本總務省(MIC)提出u-Japan計劃,該戰略力求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連接,希望將日本建設成一個隨時、隨地、任何物體、任何人均可連接的泛在網路社會。
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在突尼西亞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提出「物聯網IoT」的概念,並發布《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
2006年,韓國確立了u-Korea計劃,該計劃旨在建立無所不在的社會(ubiquitous society),在民眾的生活環境里建設智能型網路(如IPv6、BcN、USN)和各種新型應用(如DMB、Telematics、RFID),讓民眾可以隨時隨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務
2009年 歐盟委員會發表《物聯網:歐洲行動計劃》,系統提出發展物聯網的規劃和行動藍圖。 溫家寶總理視察無錫,提出「感知中國」計劃,拉開中國物聯網發展的帷幕。 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出台了《物聯網基礎設施構建基本規劃》,將物聯網確定為新增長動力,提出到2012年實現「通過構建世界最先進的物聯網基礎實施,打造未來廣播通信融合領域超一流信息通信技術強國」的目標。 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與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作為僅有的兩名代表之一,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建議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同年,美國將新能源和物聯網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重點。 IBM論壇上,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錢大群公布了名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經提出,即得到美國各界的高度關注,甚至有分析認為IBM公司的這一構想極有可能上升至美國的國家戰略,並在世界范圍內引起轟動。 2010年,吳邦國參觀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表示要培育發展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確保我國在新一輪國際經濟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該《規劃》分現狀及形勢,指導思想、發展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5部分。

閱讀全文

與rfid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