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助!西北大學考古學考研,不同的方向,初試,復試,考試科目一樣嗎初試哪些科目復試哪些科目
網址是http://yjs.nwu.e.cn/article/show.php?itemid=1061&page=1
西北大學考古學
01中國考古研究
初試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624考古學綜合
初試參考書目:
624考古學綜合:1.《考古學十八講》張宏彥,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2. 《中國史前考古學導論》,張宏彥,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漢唐考古學講稿》,冉萬里,三秦出版社2008年。
復試科目:考古學綜合知識
參考書目同初試
02外國考古研究
初試科目:和方向01相同
初試和復試參考書目和01方向相同
03科技考古研究
初試科目:和方向01相同
初試和復試參考書目和01方向相同
04文化遺產管理研究
初試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625文化遺產基礎綜合
初試參考書:
625文化遺產基礎綜合1.《考古學十八講》張宏彥,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2.《文化遺產報告-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運動的理論與實踐》,顧軍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3.《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王景慧等編著,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年.
復試科目:文化遺產綜合知識。
參考書目同初試。
復試時加試制圖技術,如cad、photoshop等
05文物保護研究
初試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
③626文物保護學綜合
初試參考書目:1.《科技考古學概論》趙叢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文物與化學》,宋迪生、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3.《文物保存環境概論》郭宏,科學出版社2001
復試科目:復試科目:文物保護學綜合
參考書目同初試
② 關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參考文獻都有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國家建委、國家文物局、國家城建總局向國務院提交的《關於保護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請示》
③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歷程
20年前的一次重要會議
20年前,正值煙花三月的時候,國務院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經濟學院的領導和專家學者,24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領導與專家,齊集歷史文化名城揚州,以歷史文化名城的經濟社會發展為專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研討。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建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許多專家學者和領導都作了非常重要的發言。
會議進行了5天,來自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154位代表,百家爭鳴各抒己見,一致認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建設不能脫離經濟社會的發展,如果結合得好可使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兩全其美,反之則會相互對立,兩敗俱傷。
這次會上還有許多專家和代表很好的發言和意見。文化部文物局的代表郭旃(時任文物處副處長)在會上也做了《關於歷史文化名城發展戰略研究工作的幾點意見》發言,著重提出:「要牢固確立文物必保和保護文物古跡同發展經濟相統一的觀點……把完善地保護優秀的文化遺產,實現城市生產、生活的現代化和繁榮社會主義經濟,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發展的目標。」確立了這個觀點,歷史文化名城就會在良性循環中健康地發展。那麼,怎樣把文物保護和發展經濟統一起來呢?郭旃說:「 要把文物古跡保護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在摸清各項資源和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制定出全面、科學的總體規劃來,合理地管理、開發和利用各項文物資源。對任何一個事物,如果沒有宏觀的認識,不能全面地分析與這一事物有關的縱、橫各個方面,就不能有高水平的指導,也就不利於有效地把握這一事物的進程。目前把文物古跡保護作為名城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內容來討論,並從規劃的角度,針對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論證保護文物古跡的重要性和合理有效的保護方法,提出實施的設想,這一切無疑都是很好的。這將可以逐步消除名城保護工作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事論事、四處救火的被動現象。可以相信,有了文物必保的意識,把文物保護事業合理地納入名城的總體規劃,就不難走出一條協調發展的道路。」
郭旃在發言中還提出了「如何在歷史文化的發展中保護文物古跡」、「保護和發展名城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而又長期的支持」的意見,現在看來仍然是很重要的。
這次會議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如機構調整、人事變動等等,國務院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未能繼續關心、指導、支持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發展工作,特別是未能把經濟社會的發展與歷史名城的保護與建設統一協調起來,是一件很大的憾事。比如大的經濟項目的安排、房地產的開發,甚至工農業、三產的規劃布局等等都掌握在經濟社會發展部門的手裡,如果他們繼續關心歷史名城的保護,對此予以合理的安排,城建和文化文物部門花費天大的氣力也難辦到的一些事就可以很好地解決了。如果形成了對立,事情就難解決了。20多年來,我們常說「累戰累敗」的事情太多了,造成文物的極大損失。
真正貫徹「兩重兩利」方針
關於「兩重兩利」方針的認識,我曾經在一篇《有中國特色的文物建築保護理論與實踐科學》的文章中回顧了建國以來的經過和實例,認為:「保證重點,分等分級、分別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是文物建築保護管理的重要經驗。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千差萬別的,完全一樣的很少,或是根本找不到這是客觀的存在。對待不一樣的事物,處理的方法也不同。根據這一客觀的存在,40多年來,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在解決文物建築保護與各種情況下所產生的矛盾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要真正貫徹「兩重兩利」方針,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客觀地權衡文物保護和新建設兩者之間的輕重,合理地解決。有下列幾種不同的解決辦法:當某一古建築和文物古跡十分重要而又不能搬動,如果與新的建設發生矛盾時,這一新的建設就要為保護重要文物古跡讓路。如果某一新的建設工作十分重要而又必須在這一古建築或文物古跡的位置上進行時,這一文物古跡就要為新建工程讓路。如果這一文物古跡的價值不是很大,即在做詳細的測繪、記錄之後,予以拆除,把記錄資料留作研究參考。如果這一文物古跡價值重大,即把它遷移他處重建保護。如果古建築和文物古跡的價值重大,又不能搬遷他處,新建工程也必須在古建築所在位置進行時,就要採取工程技術上的措施把文物古跡在原地保護起來。
文物、古建築、古城鎮 保護史上的三個里程碑
城市更是人類文明集中的焦點,因而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是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環節。但是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是逐步在我們的文物保護工作中明確和深化的。回顧一下我國文物、古建築、古城鎮保護的歷程,大約可分為三個階段,也可以說是三個里程碑。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首次把古建築列入了文物保護的范疇。中國的文物保護有著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從前把文物稱之為古董、骨董,指的是金石、陶瓷、書畫、簡牘、印章、雕塑、玉器、琴書等等,而古建築則為工匠之作,不能進入文物的行列,因此也就不去加以保護了。19世紀末期和上世紀初期,我國一些開明人士、進步學者們認為中國的古建築和其他文化遺產一樣,同樣是「國粹」,應該由中國人自己來進行調查研究,整理出版,發揚光大。於是,由朱啟鈐等人發起成立了中國營造學社,並相繼由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等主持。
建國前中共中央派人請梁思成等編制發到解放軍中的《全國重要文物建築簡目》,要求在解放全國各地時,注意保護文物建築。在這些項目中,就把當時的北平作為一個完整古城來保護。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把古城、古鎮作為文物來全面加以保護,未能受到重視,以致引起了對大量古城風貌和文物古跡的破壞。絕大多數的城牆、城樓和街市公共建築,如城樓、鍾鼓樓、牌樓等等被拆除。而後由原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國家城市建設管理總局提出了報告和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名單,經國務院審定後公布了。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的公布,不僅使古建築文物的保護能更好地納入城市建設的范圍,而且擴大了文物保護單位的界限,可以更好地考慮周圍環境和彼此之間的聯系,組成完整的歷史文化名城風貌。這一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措施,是一次重大的發展,可以說是古建築文物保護工作的第二個里程碑。
古建築文物保護工作的第三次發展,就是這次以經濟學界為主所倡導的,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進行的討論。這對歷史文化名城(包括文物古建築、文化傳統)的保護、規劃、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的發展。
歷史文化名城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雖然很多,有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交通的、游樂的(如承德避暑山莊)等等,但是其中由於經濟發展而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為數甚多。在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無一是離開了經濟基礎而發展的。今天的首都北京,雖然性質是政治和文化中心,但同時也十分重視經濟的開發。杭州、桂林、遵義、延安、西安、洛陽、昆明、成都等等,雖然它們作為形成歷史文化名城的條件有所不同,現在所賦予的城市性質也不完全一樣,但它們都同樣不能脫離經濟基礎而存在。
正因為歷史文化名城還在使用著、發展著,那麼它的經濟和社會也必然同時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著。社會在前進,經濟在發展,居民的生活要改善,這是不能阻止的歷史潮流。我們的文物保護和城市規劃工作者,過去主要是從「體形環境」方面去考慮的,如文物本身的保護維修、城市傳統格局、城市建築風貌等等很少也很難從經濟方面去考慮,因為分工不同,各有側重。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確是歷史文化名城存在和發展的生命線,沒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歷史文化名城也就不能繼續存在和發展了。
歷史文化名城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支柱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又以《歷史文化名城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支柱》為題,再次重點闡述了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經濟基礎及其發展的意見,對協調保護與建設矛盾以及解決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矛盾提出了如下建議:在傳統的經濟基礎及其發展方面,經濟是基礎,這是人所共知的。我們考察了一下,所有歷史文化名城的產生、成長、發展,大多數是在經濟發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說明了揚州當年的經濟繁榮。西安、洛陽、南京、開封,這幾座古都,當時經濟繁榮的情況歷史上記載很多。就是今天我們的首都北京,雖然也曾經做過遼、金、元、明、清幾代王朝的首都,但是考察其產生和發展,正是由於她南臨大海、西依太行、東接運河、北通草原,是在通向蒙古高原和東北地區的交通樞紐的地位和商品生產、經濟貿易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就是一些本來為政治、軍事需要建立的城市、為了維持其城市的供應,也要發展經濟。如像長城沿線的軍事重鎮,本為屯兵駐防的需要,為了軍需供應,發展了屯田和移民實邊,很快充實了經濟基礎。例如西漢時期的張掖、武威、酒泉、敦煌河西四郡,2000多年一直是經濟的中心,例子很多不能一一舉出。因此,歷史文化名城必須要發展經濟。
歷史文化名城的經濟優勢,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原有的經濟基礎,二是歷史文化傳統。原有的經濟基礎除了一般的交通運輸、商業貿易、金融企業、工農業生產之外,我想應抓住土特名產這個環節。如像宜賓就應該抓著五糧液酒的生產,現在國內外的需求量都很大,供不應求,經濟效益也大,但我想要提起注意的是質量很要緊,如果質量敗下來就很危險了,還應挖掘傳統技術,改良提高。又如景德鎮,陶瓷生產這一優勢一定要抓住。有些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特產還要挖掘,如徐州市從已失傳多年酒的傳統產品中,發掘出了「沛公酒」,增加了生產,豐富了歷史文化名城的內容。許多歷史文化名城的老字型大小、老店面、老產品,有的已經失傳或停業了的,也應挖掘恢復,不僅可以增加生產也可為歷史文化名城豐富內容。
發展旅遊是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重要經濟項目。歷史文化名城一般都具有這一優勢。據了解,國外的旅遊者,凡來中國旅遊的主要是看中華的古老文明、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因此,首先必須要保護和修整好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不僅要發揮民族文化藝術傳統的優勢,還要注意對歷史文化名城的宣傳介紹、導游講解。旅遊服務設施是很關鍵的一環,旅館、飯店、影劇院、音樂廳、通訊以及博物館、展覽館、圖書館等均很重要。在旅遊收入上,旅遊產品是一個很重要的成分,必須加以重視。旅遊產品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這裡面有很多的學問,要很好地研究。
20年來的經驗證明,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沒有得到經濟社會發展部門、科技、旅遊等部門的足夠重視,損失之大難以估計。為此,建議國家發改委、旅遊、環保、科教等部門都直接參加到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中來,在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時候,把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同時考慮。經濟學、社會學、科學技術、旅遊等等各方面的專家學者也直接參加到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中來。
④ 歷史街區保護理論具體指什麼
歷史街區的保護
1982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這一時期還沒有形成歷史街區的概念,但已經注意到了文物建築以外的建築環境的保護問題。
針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中的不足和來勢兇猛的舊城改建的熱潮,國務院在1986年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時,正式提出了保護歷史街區的概念,這標志著歷史街區的保護政策得到了政府的確認。1997年建設部轉發了《黃山市屯溪老街保護管理辦法》,這是對歷史街區保護的原則方法給予了行政法規的確認。
保護的基本原則:
歷史真實性原則。反映歷史風貌的建築、街道等必須是歷史原物。雖然在整個街區內允許有一些後人改動的建築存在,但應只是小部分且風格上基本統一,一般情況下,歷史街區中能體現傳統風貌年代的歷史建築的數量或建築面積占街區建築總量的比例應達到50%左右。
生活真實性原則。生活真實性原則要求歷史街區不僅是過去人們生活和居住的場所,而且現在仍然並將繼續發揮它的功能,是社會生活中自然而有機的組成部分。生活真實性有兩個評判標准,一是原有居民的保有率,二是原有生活方式的保存度,即歷史街區應該是該城市或地區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保存最為完整、最有特色的地區。一般來說,歷史街區的人口保有率應在60%左右,這樣基本可以保證歷史街區的社會生活結構和方式不被破壞,保持完整的社會網路。
風貌完整性原則。要使歷史街區能夠形成一種環境,使人從中感受到歷史的氣氛,就要有一定的規模,在該區域視野所及范圍內風貌基本一致,有較完整和可整治的環境,但規模也不宜過大。根據目前國內歷史街區的一般狀況,核心保護區一般控制在15-30ha,歷史街區的總面積一般在30-50ha左右。
保護的基本方法:
保護外貌,整修內部。歷史街區的歷史建築大部分不是文物保護單位,就不必像文物那樣一切維持原狀,可以進行室內的更新改造,以適應現代的生活需要。
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歷史街區的主要功能還是滿足人民的居住與生活。基本的基礎設施不能保證,不但影響到保護的積極性,而且勢必導致街區失去活力和進一步的損壞,使原有居民大量流失,不能延續原有的社會生活信息。
小規模、漸進式地逐步整治。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整治切忌大拆大建,原有的東西拆掉,所附著的歷史信息也就消失了。逐步整治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從容籌集資金,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精心設計、精心維修,保存更多的歷史信息。
歷史街區保護與整治的某些誤區:
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整治在我國還是一個較新的課題,由於許多部門對這項工作還不是非常熟悉,出現了一些錯誤的理解與做法,這些錯誤往往會對歷史街區的保護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1將歷史街區僅僅看作是旅遊資源。
一種情況是為發展旅遊為名拆舊建新,使歷史街區淪為"假古董",這種形式的開發建設是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原真性"原則相抵觸的,是對真正的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另一種情況把原有的居民全部遷出,改為旅遊和文娛設施,使歷史街區失去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習俗,也就是去了"生活的真實性",這種以表演性的仿古活動來替代依附在這些歷史場所里的真實的人的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另一種造假行為,街區因此失去了歷史韻味。
2把歷史街區看作是房地產項目進行開發。
由於房地產開發的目的就是以利潤為前提,而不是以保護為目的,因此,依靠房地產開發公司去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是難以奏效的,這也許是許多歷史街區受到破壞的症結所在。
3規劃設計單位把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整治規劃等同於一般的詳細規劃。
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整治規劃沒有正式的國家標准,而規劃的編制所涉及問題的專業性又比較強,需要一批功力深厚的專業規劃師操作。正是由於這樣的一些實際困難,許多規劃設計單位(包括業主)將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整治規劃等同於一般的城市舊區改建或旅遊景點的規劃設計,編制了一些控制性詳規和修建性詳規,導致了規劃欠科學合理,從源頭上誤導了歷史街區的保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貽害匪淺。
⑤ 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研究生考試科目及所需輔導書籍
081303
城市規劃基礎:
《城市規劃原理》,李德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第三版,2001
《中國城市建設史》,董鑒泓,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外國城市建設史》,沈玉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第二版,1996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王景慧,阮儀三,王林編著,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9
《歷史城市保護學導論》,張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區域研究與區域規劃》,彭震偉,同濟大學出版社,1998
《現代城市規劃理論》,孫施文,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804 城市規劃相關知識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戴慎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
《城市給水排水工程規劃》,戴慎志,安徽科技出版社,1999
《城市基礎設施規劃手冊》,戴慎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2
《城市對外交通》,同濟大學編,建工出版社,1982
《道路工程》,徐家鈺,程家駒,同濟大學出版社,1995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和講解材料(GB50220-95),國家技術監督局,建
設部
《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上),徐循初,湯宇卿,建工出版社,2005
《城市規劃》、《城市規劃學刊》,1995年後有關論文
《大都市地區快速交通和城鎮發展》,潘海嘯,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⑥ 如何考取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的交互設計碩士
603 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規劃原理》,李德華,建築工業版社,第三版,2001 《城市規劃哲內》,孫施文,建築工業版社容,1997 《城市建設史》,董鑒泓,建築工業版社,2004 《外城市建設史》,沈玉麟,建築工業版社,第二版,1996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王景慧阮儀三,王林編著,同濟版社,1999 《歷史城市保護導論》,張松,海科技術版社,2001 《區域研究與區域規劃》,彭震偉,同濟版社,1998 804城市交通與基礎設施規劃: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戴慎志,建築工業版社,1999 《城市給水排水工程規劃》,戴慎志,安徽科技版社,1999 《城市基礎設施規劃手冊》,戴慎志,建築工業版社,1982 《城市外交通》,同濟編,建工版社,1982 《道路工程》,徐家鈺,程家駒,同濟版社,1995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講解材料(GB50220-95),家技術監督局,建設部 《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徐循初,湯宇卿,建工版社,2005 《城市規劃》、《城市規劃刊》,1995 關論文 英語政
⑦ 考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研究生,應該准備哪些內容,主攻的書是哪些
研究方向
01 人居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02 城市發展戰略與政策
03 城市和區域規劃理論與方法
04 城市交通與工程系統規劃
05 城市設計、社區規劃與遺產保護
06 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
初試 科目
①101 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202俄語 203日語 242德語 241法語 (任選)
③603 城市規劃原理 ④804 城市交通與基礎設施規劃 (研究方向不
限)
③301 數學一 ④408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811 工程地質學
816 工程熱力學 818 管理學概論 819 普通化學 824 通信原理 838
交通工程學(任選一門,只能選04方向)
③302 數學二 ④820 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只能選04方向)
09年招生數:74
603 城市規劃原理
《城市規劃原理》,李德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第三版,2001
《城市規劃哲學》,孫施文,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7
《中國城市建設史》,董鑒泓,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外國城市建設史》,沈玉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第二版,1996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王景慧,阮儀三,王林編著,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歷史城市保護學導論》,張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區域研究與區域規劃》,彭震偉,同濟大學出版社,1998
804 城市交通與基礎設施規劃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戴慎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
《城市給水排水工程規劃》,戴慎志,安徽科技出版社,1999
《城市基礎設施規劃手冊》,戴慎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2
《城市對外交通》,同濟大學編,建工出版社,1982
《道路工程》,徐家鈺,程家駒,同濟大學出版社,1995
《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和講解材料(GB50220-95),國家技術監督局,建設部
《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 (上),徐循初,湯宇卿,建工出版社,2005
《城市規劃》 、 《城市規劃學刊》,1995年後有關論文
⑧ 我想請問一下在大學里城市規劃大一到大五分別要學哪些課程
不同學校要求不一樣。同濟包括:城市規劃原理、區域經濟與規劃、城市回建設史、城市歷史與文化保答護。不考美術,但是會考快題設計,復試的時候。
書單包括:
《城市規劃原理》,李德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第三版,2001
《中國城市建設史》,董鑒泓,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外國城市建設史》,沈玉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第二版,1996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王景慧,阮儀三,王林編著,同濟大學出版社,1999
《歷史城市保護學導論》,張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區域研究與區域規劃》,彭震偉,同濟大學出版社,1998
《現代城市規劃理論》,孫施文,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⑨ 同濟大學城市與規劃設計研究生
http://yz.tongji.e.cn/tjyzw/visitor/main_visitor.jsp
這里復面制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