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井岡山戰役的歷史意義

井岡山戰役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0 04:04:29

A. 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歷史背景和重大歷史意義及啟示是什麼

1、歷史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中國革命進入低潮。八七會議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並發動和領導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後,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當機立斷,毅然改變原定部署,決定到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求立足地。

2、歷史意義:

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從城市到農村的偉大戰略轉移,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開辟了新的道路。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這在中國革命斗爭史上的意義是無法估量的。如果沒有井岡山這塊革命根據地的接應,則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余部以及後來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部隊,都很難立足。

3、啟示:

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中國特色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正確道路。

(1)井岡山戰役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經「三灣改編」後的秋收起義部隊到達寧岡,先後在寧岡、永新、茶陵、遂川等縣恢復和建立了黨組織,發展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爭,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創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介於湖南酃縣和江西寧岡、遂川、永新四縣之交,總面積約四千平方公里。大革命時期,這幾個縣都建立了黨的組織和農民自衛軍,群眾基礎比較好;山由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莊,周圍各縣農業經濟可供部隊籌措給養。

這里離中心城市較遠,交通不便,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崇山峻嶺,地勢險要,森林茂密,只有幾條狹窄的小路通往山內,進可攻,退可守。

這里過去長期有"山大王",現有袁文才、王佐兩支綠林式的農民武裝,各有一百五六十人、六十支槍。王佐部駐在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等處,袁文才部駐在井岡山北麓的寧岡茅坪,互相配合,互相呼應。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地武裝斗爭樹立了榜樣,成為中國革命走上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的開端。

在總結茶陵戰斗經驗時,毛澤東提出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和三大紀律。三大任務是:第一,打仗消滅敵人;第二,打土豪籌款子;第三,做群眾工作,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三大紀律是: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第三,打土豪要歸公。

與此同時,重建了寧岡、永新縣委,恢復了蓮花、酃縣黨的組織活動。一九二八年一月,部隊佔領遂川,建立了黨的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以及暴動隊、赤衛隊、農民協會、工會等群眾組織。

在遂川,毛澤東對部隊提出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

經過三個多月的游擊戰爭,井岡山區和寧岡、永新、遂川、茶陵、酃縣靠近井岡山的地區,都為工農革命軍所控制。袁文才、王佐領導的兩支地方武裝,經過團結改造,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2團。二月,工農革命軍攻佔新城,於二十一日在礱市成立了寧岡縣工宵兵政府。

至此,井岡山根據地初步建成。毛澤東點燃的」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創了在革命轉入低潮的形勢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裝奪取政權的新局面,為中國革命照亮了勝利前進的航程。

B. 井岡山會師有什麼重大的歷史意義

井岡山會師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和賀龍領導的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在井岡山(原寧岡縣龍市鎮)[1] 的勝利會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根據中共湘南特委決定,兩軍會師後,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會師確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種,後來可以燎原。
井岡山會師極大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保存了一大批堅定的紅軍政治幹部和軍事幹部,聚集了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華,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堅定了邊界黨和群眾建立和發展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信心和決心,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極其深遠的偉大意義。
壯大武裝力量
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井岡山會師匯集了湘贛邊界革命的武裝力量,井岡山業已成為中國革命武裝力量的匯合點、中國革命的立足點和中國勝利的出發點。井岡山會師的主要武裝力量包括:①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②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隊伍;③湘南起義農軍;④井岡山袁文才、王佐領導的兩支地方武裝;⑤根據地內各縣組織的暴動隊、赤衛隊等各種地方革命武裝等等。1928年5月4日宣布成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統轄3個師9個團計1萬餘人(後取消建制,紅四軍縮編為4個主力團,計6000餘人),是當時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規模最大、兵員最多、影響最深、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革命武裝部隊。
保存、培養和鍛煉了紅軍事幹部
井岡山會師後,一大批堅定信仰馬列主義的工農紅軍指戰員,經歷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在艱難困苦的戰爭年代他們得到了鍛煉和磨礪,增強了革命信念,培養了革命意志,提高了實際工作能力和對敵作戰水平。在偉大的井岡山斗爭中,一大批優秀紅軍指揮員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歷經艱辛磨礪,遍嘗甜酸苦辣,脫穎而出,鍛造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代開國元勛。歷數井岡山斗爭的參加者,朱德、彭德懷、林彪、陳毅、羅榮桓5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元帥,占所有元帥的二分之一;栗裕、譚政、黃克誠3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將,占所有大將的三分之一;鄧華、朱良才、李聚奎、楊至成、楊得志、肖克、宋任窮、宋時輪、張宗遜、陳士榘、陳伯鈞、趙爾陸、黃永勝、賴傳珠14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上將;王輝球、王紫峰、畢占雲、楊梅生、李壽軒、肖新槐、張令彬、張國華、陽毅歐、趙鎔、姚喆、周玉成、唐天際、曹里懷、韓偉、賴毅、譚甫仁、譚希林、譚冠三、譚家述20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中將;王雲霖、王耀南、龍開富、張平凱、賴春風、劉顯宜、黃連秋、鄭效峰、陳雲中、曾敬凡、龍潛、彭龍飛12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少將;毛澤東、譚震林、滕代遠、何長工、陳正人、江華、劉型、李立、李克如、吳仲廉、楊立三、張際春、周里、賀敏學、賀子珍、高自立、黃達、曾志、彭儒、段子英、熊壽祺、譚政文、肖明等擔任了中央地方重要領導職務。井岡山會師,保存了一大批紅軍政工幹部和軍事幹部,造就了一大批國家棟梁和民族精英。
開創了革命根據地的嶄新局面
朱毛井岡山會師和紅四軍的成立,加快了井岡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勢,推動了井岡山的革命斗爭繼續向縱深發展,迅速取得了「四至七月四個月的各項軍事勝利和群眾割據的發展。」(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
井岡山會師後,極大地增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實力。4月底,紅四軍首戰五斗江,擊破了敵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二次「進剿」,紅四軍一占永新城,成立了永新縣工農兵政府。5月中旬,紅四軍取得了草市坳戰斗勝利,二占永新城,擊破了贛敵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進剿」。1928年6月23日龍源口大捷,「打敗江西兩只羊」,擊破了敵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進剿」,紅四軍隨即佔領永新、蓮花,紅色割據區域得到廣泛推廣。這時,「割據區域計有寧岡全縣,永新全縣,蓮花全縣,吉安一小部分,安福一小部分,遂川之北鄉,酃縣之東南鄉一部,橫直數百里」(楊克敏:《關於湘贛邊蘇區情況的綜合報告》1929年2月25日),面積達7200平方公里,人口約50餘萬。繼茶陵、遂川、寧岡、永新工農兵政府成立之後,井岡山會師促進了紅色區域的推廣,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應運而生,酃縣、蓮花工農兵政府宣告誕生。邊界各縣在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邊界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邊界黨組織得以壯大。邊界的地方武裝和赤衛隊、少先隊、兒童團等群眾組織得以迅速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此進入全盛時期。

C.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和有什麼歷史意義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宣告了我黨堅持把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了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也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南昌起義與之後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極大的擴大了我黨的影響力,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也掀起了一波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革命浪潮。

南昌起義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不畏強敵,前赴後繼的革命精神。沉重的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的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

南昌起義對創建人民軍隊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1933年7月11日,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決定將8月1日作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的紀念日。從此,8月1日就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秋收起義是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師,毛澤東主持前委會議,及時作出從進攻大城市轉向農村進軍的決定,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

是繼南昌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是中共黨史軍史上的三大起義之一(另一個是1927年中共黨人發動反抗國民黨右派的起義——廣州起義)。中國人民革命史開始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井岡山會師歷史意義:

井岡山會師極大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保存了一大批堅定的紅軍政治幹部和軍事幹部,聚集了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華,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堅定了邊界黨和群眾建立和發展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信心和決心,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極其深遠的偉大意義。

D. 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歷史意義

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歷史意義:

1、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從城市到農村的偉大戰略轉移,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開辟了新的道路。

2、說明中國共產黨的力量還很弱小,敵人很強大,革命的道路還很長。也說明中共開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證明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3、毛澤東領導井岡山地區的土地革命,帶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村社會大變動。它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廣大貧苦農民分得了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土地,連永新縣有些出家多年的尼姑也下山嫁人分了地。

4、廣大貧苦農民從分得土地這個活生生的事實中,看清了紅軍確實是為他們的利益奮斗的,就從各方面全力支持紅軍和根據地發展。這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基礎。

(4)井岡山戰役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1、紅四軍主力撤離了井岡山,第三次反"會剿"不久也遭到失利,湘贛邊界的斗爭依然在進行,井岡山"工農武裝割據"的烈火並未因此而熄滅。

2、黨組織仍舊在領導當地人民群眾進行頑強的搏鬥。被破壞的湘贛邊界特委,時隔不到一個月即得到恢復,並且,根據當時的形勢,制訂了各項正確的政策,還以"戰勝困難,堅持到底"的口號,激勵人民百折不撓地開展斗爭。

3、各種武裝力量依舊活躍在邊界的崇山峻嶺。彭德懷領導的紅五軍,紅四軍的袁、王部隊,以及各縣地方武裝,繼續在湘贛邊界堅持斗爭。

4、小塊紅色政權依然存在,土地斗爭依然在進行。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在3月恢復了小塊紅色政權。之後,又不斷得到擴展。在割據區域內,進行了第二次土地的分配。

E. 井岡山會議的歷史意義

井岡山會師的偉大意義

井岡山會師極大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保存了一大批堅定的紅軍政治幹部和軍事幹部,聚集了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華,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堅定了邊界黨和群眾建立和發展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信心和決心,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極其深遠的偉大意義。

1、井岡山會師壯大了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

雄師會井岡,激流歸大海。毛澤東曾經指出:「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無產階級和共產黨如果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就不可能有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務。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一文中指出:「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是紅色政權存在的必要條件。……若沒有相當力量的正式武裝,便決然不能造成割據局面,更不能造成長期的和日益發展的割據局面。」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井岡山會師匯集了湘贛邊界革命的武裝力量,井岡山業已成為中國革命武裝力量的匯合點、中國革命的立足點和中國勝利的出發點。井岡山會師的主要武裝力量包括:①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②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隊伍;③湘南起義農軍;④井岡山袁文才、王佐領導的兩支地方武裝;⑤根據地內各縣組織的暴動隊、赤衛隊等各種地方革命武裝等等。1928年5月4日宣布成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統轄3個師9個團計1萬餘人(後取消建制,紅四軍縮編為4個主力團,計6000餘人),是當時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規模最大、兵員最多、影響最深、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革命武裝部隊。在以後的革命斗爭中,紅四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2、井岡山會師保存、培養和鍛煉了一大批堅定的馬列主義者及優秀的紅軍政治幹部和軍事幹部。

山川資俊傑,時勢造英雄。古人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煉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井岡山會師後,一大批堅定信仰馬列主義的工農紅軍指戰員,經歷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在艱難困苦的戰爭年代他們得到了鍛煉和磨礪,增強了革命信念,培養了革命意志,提高了實際工作能力和對敵作戰水平。正如毛澤東同志在會師大會的講話中指出的那樣:「我們的軍隊,不只是要會打仗消滅敵人,而且還要會做群眾工作,擔負起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重大的政治任務。只要我們善於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有群眾的支持,我們就一定能夠勝利。」(李小三:《解讀井岡山》)。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兩支部隊各有所長,各有千秋。南昌起義部隊(後編為二十八團)擅長對敵作戰,軍事戰斗能力強。秋收起義部隊(後編為三十一團)特別善於做群眾工作,思想發動工作成績突出。兩軍會師後,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部隊的戰鬥力得到了有力加強,紅軍指戰員的指揮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了充分提高。在偉大的井岡山斗爭中,一大批優秀紅軍指揮員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歷經艱辛磨礪,遍嘗甜酸苦辣,脫穎而出,鍛造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代開國元勛。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的偉大預言得到了應證。毛澤東、朱德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井岡山人民,在湘贛邊界開創了偉大的井岡山道路,中國人民在井岡山道路的基礎上,浴血奮戰,終於取得了全國革命的勝利。歷數井岡山斗爭的參加者,朱德、彭德懷、林彪、陳毅、羅榮桓5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元帥,占所有元帥的二分之一;栗裕、譚政、黃克誠3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將,占所有大將的三分之一;鄧華、朱良才、李聚奎、楊至成、楊得志、肖克、宋任窮、宋時輪、張宗遜、陳士榘、陳伯鈞、趙爾陸、黃永勝、賴傳珠14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上將;王輝球、王紫峰、畢占雲、楊梅生、李壽軒、肖新槐、張令彬、張國華、歐陽毅、趙鎔、姚喆、周玉成、唐天際、曹里懷、韓偉、賴毅、譚甫仁、譚希林、譚冠三、譚家述20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中將;王雲霖、王耀南、龍開富、張平凱、賴春風、劉顯宜、黃連秋、鄭效峰、陳雲中、曾敬凡、龍潛、彭龍飛12位榮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少將;毛澤東、譚震林、滕代遠、何長工、陳正人、江華、劉型、李立、李克如、吳仲廉、楊立三、張際春、周里、賀敏學、賀子珍、高自立、黃達、曾志、彭儒、段子英、熊壽祺、譚政文、肖明等擔任了中央地方重要領導職務。井岡山會師,保存了一大批紅軍政工幹部和軍事幹部,造就了一大批國家棟梁和民族精英。井岡山既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又是紅軍將帥的搖籃和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3、井岡山會師開創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嶄新局面。

朱毛井岡山會師和紅四軍的成立,加快了井岡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勢,推動了井岡山的革命斗爭繼續向縱深發展,迅速取得了「四至七月四個月的各項軍事勝利和群眾割據的發展。」(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呈現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割據地區一天一天擴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眾政權一天一天推廣,紅軍和赤衛隊一天一天擴大」(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的喜人局面,井岡山斗爭形勢蓬勃發展。

井岡山會師後,極大地增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實力。4月底,紅四軍首戰五斗江,擊破了敵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二次「進剿」,紅四軍一占永新城,成立了永新縣工農兵政府。5月中旬,紅四軍取得了草市坳戰斗勝利,二占永新城,擊破了贛敵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進剿」。1928年6月23日龍源口大捷,「打敗江西兩只羊」,擊破了敵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進剿」,紅四軍隨即佔領永新、蓮花,紅色割據區域得到廣泛推廣。這時,「割據區域計有寧岡全縣,永新全縣,蓮花全縣,吉安一小部分,安福一小部分,遂川之北鄉,酃縣之東南鄉一部,橫直數百里」(楊克敏:《關於湘贛邊蘇區情況的綜合報告》1929年2月25日),面積達7200平方公里,人口約50餘萬。繼茶陵、遂川、寧岡、永新工農兵政府成立之後,井岡山會師促進了紅色區域的推廣,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應運而生,酃縣、蓮花工農兵政府宣告誕生。邊界各縣在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邊界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邊界黨組織得以壯大。邊界的地方武裝和赤衛隊、少先隊、兒童團等群眾組織得以迅速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此進入全盛時期。

4、井岡山會師開啟了毛澤東和朱德革命友誼的壯麗篇章。

朱德率領南昌起義部隊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兩位歷史巨人,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為了一致的革命目標,為了中國革命的解放事業,走到一起來了。從此,毛澤東和朱德兩位扭轉歷史乾坤的歷史巨人作為一個堅如磐石的政治聯盟活躍在中國革命的舞台上。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他們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共同挑起了民族救亡的重任;他們手牽手、肩並肩、心連心領導中國工農紅軍不斷走向中國革命的勝利創造了中國現代史和國際共運史上許多奇跡和神話。朱毛合二為一,形領神會,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其威猛神奇出乎人們的預料,超乎人們的想像,甚至令人難以置信。朱毛紅軍成了敵軍聞風喪膽的英勇部隊,成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革命鐵軍,成了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堅強柱石。在血與火的戰斗中、在靈與肉的博擊中、在心與神的結合中,毛澤東和朱德締結了深厚的革命戰斗友誼。這種友誼,是任何艱難困苦、任何外界力量、任何時代都分割不了的。毛澤東和朱德這種志同道合、情同手足的友誼為中國工農紅軍的發展壯大,為中國革命的克堅破難,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取得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定的基礎。這種友誼與日俱增、與時俱進,伴隨這兩位歷史巨人走到了人生的暮年。「文革」期間,朱德受到「四人幫」的迫害,毛澤東割捨不了與朱德在革命戰爭年代就締結的這種無產階級感情。1971年12月20日,78歲高齡的毛澤東在北京中南海的書房裡接見全國八大軍區司令員時,指著坐在自己身邊的、時年85歲的朱德充滿感情地說:「這是我們的好司令、紅司令,不是黑司令。朱毛,朱毛,沒有朱哪有毛,朱毛是連在一起的。」言談舉止中間,無不彰顯兩位偉人的深厚友誼。毛澤東和朱德從井岡山會師開始締結的這種純潔的戰斗友誼,是共產黨人的楷模,同時也是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攜手並進、並肩戰斗的一個縮影,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F. 井岡山革命道路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井岡山革命道路歷史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二是初步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三是找到了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途徑。

井岡山精神的多重價值及其當代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井岡山精神中蘊涵的中國革命道路的獨創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先導意義
從井岡山這片紅土地上開辟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這條獨創性的革命道路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對半個世紀以後以鄧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有著巨大的借鑒和啟示意義的。鄧開辟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前提是:以蘇聯模式為樣板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僵化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體制及其在中國實踐的失敗,這和毛開創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歷史前提即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模式為標本而不從國情出發、加以無條件套用的先取城市、後取鄉村的武裝起義實踐的失敗,是極為相似的。
二、井岡山精神中蘊涵的實事求是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最本質內涵,它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客觀基礎
井岡山革命道路的成功開辟,是以毛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能夠堅持實事求是思想的結果。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毛首先提出的。我們黨就是在這條思想路線的指引下,才從勝利走向勝利。以鄧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恢復和發展了黨的思想路線,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確定為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但最本質的仍是實事求是。進入新世紀,以江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又進一步豐富了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把與時俱進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道確立為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但最根本的仍是實事求是。
三、井岡山精神中體現的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是引領當代人價值取向的一面旗幟
井岡山精神中體現的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不失為引領當代人價值取向的一面旗幟。在當前,面對金錢物慾的誘惑,很多人沒有了信仰,因此,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問題再一次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它不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現實問題了。用紅色資源中蘊涵的寶貴精神財富教育人民,引領當代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四、井岡山精神中體現的艱苦奮斗作風仍是當代人應發揚的優良作風,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之一
井岡山精神中體現出的艱苦奮斗作風,始終是支撐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強大力量。
在當前,由於改革開放政策帶來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提高使很多人忽視甚至忘記了艱苦奮斗的重要性。因此,加強革命傳統中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已勢在必行,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教育,要多管齊下,讓青少年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不斷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最近,胡又提出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思想,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可見,弘揚井岡山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仍是當代人的道德准則。

G.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有何歷史意義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和鞏固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即「 農村包圍城市內、武裝奪取政權的容道路」。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這在中國革命斗爭史上的意義是無法估量的。如果沒有井岡山這塊革命根據地的接應,則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余部以及後來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部隊,都很難立足。而井岡山上有了朱德、彭德懷這兩位行伍出身、久經戰陣的優秀軍事指揮員指揮作戰,就猶如猛虎添翼,大大增強了紅軍的戰鬥力。井岡山上的紅旗不倒,極大地鼓舞了共產黨人進行武裝斗爭的鬥志,堅定了革命必勝的信念。在井岡山紅旗的指引下,各地被打散了的革命力量又紛紛聚集起來,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H.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有何歷史意義

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湖南安源領導工農革命軍進行收秋起義。起義軍在進攻長沙時,回遭到數倍敵人的圍攻,損答失慘重。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開始創建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
井岡山地處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海拔多在800~1000米之間,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這里的幾個縣都建立過共產黨組織和農民協會,群眾基礎好。井岡山遠離國民黨控制的大城市,敵人的統治力量在這個地區比較薄弱。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部隊輾轉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兩支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朱德、陳毅率部隊上井岡山後,擔任紅四軍軍長。他平易近人,以身作則,親自挑糧上山。從此,「朱德扁擔」的故事在紅軍隊伍中流傳開來。
井岡山會師後,朱德和毛澤東的名字緊緊連在一起,朱毛紅軍威名遠播。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

I.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有什麼重要意義

點燃了抄「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從城市到農村的偉大戰略轉移,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開辟了新的道路。

拓展資料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外文名:Jinggangshan Revelutionary Base Area),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經「三灣改編」後的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先後在寧岡、永新、茶陵、遂川等縣恢復和建立了黨組織,發展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爭,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創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閱讀全文

與井岡山戰役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