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餘姚的故事,簡短一些,50字左右
餘姚歷史悠久,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位於境內的河姆渡遺址距今已有七千多內年的歷史容,是長江流域母系氏屬的代表性遺址。從秦代以來,涌現了許許多多的歷史文化名人,如東漢時期高風亮節的嚴子陵,明代著名哲學家王陽明以及當代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等,因此享有「東南最名邑」,文獻名邦」的美譽。
『貳』 餘姚的由來
餘姚歷史見於文獻記載從虞舜開始,先後有「舜耕歷山」、「禹藏秘圖」之說。春秋時期餘姚屬越國,戰國中期餘姚成為楚國轄地。餘姚秦時置縣,建縣已有 2200 多年歷史。 1985 年,經國務院批准,餘姚撤縣設市, 1995 年,餘姚被國務院升格為二類市。 餘姚城素為縣治所在,古城由南、北兩城組成,雙城合璧,別具一格。北城始建於東漢建安五年( 200 ),南城築於明嘉靖年間。直至今日,餘姚歷史城區內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網水系仍有相當部分保存完好,並與成片的民居構成了較完整的古城區風貌。
餘姚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以三大歷史文化聞名於世。一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 1973 年,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它的稻作農業、干欄式建築、劃槳行舟和崇鳥敬日等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遺存,足以讓人們嘆為觀止, 被人們譽為「七千年前的文化寶庫」。 二是「姚江文化」。自漢以來,餘姚名家輩出, 群彥爭輝, 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譽。三國的虞翻,是著名的《易》學家;東晉時的虞喜,最早發現了「歲差」;隋唐時虞世南,被唐太宗譽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在眾多的名家中,首推嚴子陵、王陽明、朱舜水和黃宗羲,被譽為「四先賢」,王陽明和黃宗羲被列入中國十大思想家。餘姚也因此被稱為「東南最名邑」和「文獻名邦」;三是浙東紅色文化。 抗日戰爭時期,餘姚梁弄成為全國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的浙東抗日根據地的領導中心,中共浙東區委,新四軍浙東縱隊司令部、政治部等領導機關均設在餘姚梁弄。浙東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浙東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譜寫了壯麗的詩篇。
『叄』 餘姚博物館參觀記
我最近聽說新建的餘姚博物館已經向遊人開放了。今天我終於如願以償地來到了博物館。
一進博物館,「迎接」我們的是一位頭戴笠帽,手拿撐竿的老人塑像。這位老人正站在一葉小舟上,小舟似乎正行駛於一條彎彎曲曲的藍色「水路」上,我們就沿著這條「水路」進入博物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刻有「舜耕歷山」這四個大字的浮雕。在浮雕下,則是餘姚古人造出來的石器工具。順著「水路」,兩邊的櫥窗里陳列著各種各樣的銅器、陶器、瓷器等等。走過一些古代書畫作品的展廳,我們便來到一個大屏幕前,那裡正在介紹古代鹽的製作過程,旁邊擺放著許多工具:耙子、水車、織布機、風箱、石磨等。
我們登上「通濟橋」就到了二樓。這時,我來到一個學堂,只見桌上端端正正地擺放著文房四寶。出了學堂,經過介紹餘姚四賢的走廊,我就來到了「古城餘姚」。古橋上有一隊人正在舞龍,前面鳴鑼打鼓,一位坐在轎上的官人正在巡遊。岸上的一個鐵匠鋪里傳來一陣陣「當當」的打鐵聲。戲台上正演得精彩,肉鋪、中葯店、茶館和布店裡的店主正等待著顧客的光臨。各種新鮮蔬菜攤臨街擺放,一艘運著蔬菜的小船剛剛靠岸,攤主用餘姚土話吆喝著:「和飯買嗎?」「和飯好買了。」整個古城顯出一派繁榮的景象。
時間過得可真快,出了「古城餘姚」,我就參觀完了整個博物館。
『肆』 餘姚歷史
餘姚歷史見於文獻記載從虞舜開始,先後有「舜耕歷山」、「禹藏秘圖」之說。春秋時期餘姚屬越國,戰國中期餘姚成為楚國轄地。餘姚秦時置縣,建縣已有 2200 多年歷史。 1985 年,經國務院批准,餘姚撤縣設市, 1995 年,餘姚被國務院升格為二類市。 餘姚城素為縣治所在,古城由南、北兩城組成,雙城合璧,別具一格。北城始建於東漢建安五年( 200 ),南城築於明嘉靖年間。直至今日,餘姚歷史城區內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網水系仍有相當部分保存完好,並與成片的民居構成了較完整的古城區風貌。
餘姚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以三大歷史文化聞名於世。一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 1973 年,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它的稻作農業、干欄式建築、劃槳行舟和崇鳥敬日等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遺存,足以讓人們嘆為觀止, 被人們譽為「七千年前的文化寶庫」。 二是「姚江文化」。自漢以來,餘姚名家輩出, 群彥爭輝, 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譽。三國的虞翻,是著名的《易》學家;東晉時的虞喜,最早發現了「歲差」;隋唐時虞世南,被唐太宗譽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在眾多的名家中,首推嚴子陵、王陽明、朱舜水和黃宗羲,被譽為「四先賢」,王陽明和黃宗羲被列入中國十大思想家。餘姚也因此被稱為「東南最名邑」和「文獻名邦」;三是浙東紅色文化。 抗日戰爭時期,餘姚梁弄成為全國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的浙東抗日根據地的領導中心,中共浙東區委,新四軍浙東縱隊司令部、政治部等領導機關均設在餘姚梁弄。浙東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浙東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譜寫了壯麗的詩篇。
餘姚市首批歷史風貌建築名錄
(共50處)
序號 名 稱 時 代 地 址
1 桐嶺涼亭 清 丈亭鎮鳳東村桐嶺自然村
2 官房任氏進士第 清 丈亭鎮匯龍村上徐塔自然村
3 明山廟 清 大嵐鎮雅庄村大陳自然村
4 甘竹庵 清 大嵐鎮新嵐村甘竹自然村
5 陳宮廟 清 大嵐鎮戴糜村糜山自然村
6 俞氏宗祠 清 大嵐鎮大俞村
7 青陽亭 清 三七市鎮葉家灣村(青陽山小嶺頂)
8 張氏老宅 民國 三七市鎮三七市村老街13號
9 郭王廟 清 三七市鎮二六市村後房自然村
10 陳氏廿七房大宅 清 三七市鎮二六市村官橋自然村
11 姜氏九房老宅 清 梨洲街道姜家渡村西姜自然村
12 黃氏老宅 清 梨洲街道雁湖村何勝自然村
13 興隆廟 民國 梨洲街道金冠村冠佩自然村
14 雙喜橋 民國 梨洲街道金冠村冠佩自然村
15 徐氏老宅(陳雲來姚避居處) 明 陽明街道龍泉社區遜埭路
16 魯氏祠堂 民國 陽明街道北郊村
17 源茂老宅 清 陽明街道老方橋老街
18 趙氏啟承堂 清 蘭江街道馮村
19 金山新墅 民國 鳳山街道同光村蘇家
20 徐氏洋樓 民國 鳳山街道憲卿第社區府前路
21 唐家牆門 清代 四明山鎮棠溪村
22 唐氏祠堂 清 四明山鎮棠溪村
23 天興廟 清 四明山鎮北溪村
24 翁氏老宅
清 大隱鎮大隱村山王殿路
25 三官殿 清 臨山鎮臨山村
26 邵氏老宅 清 臨山鎮臨城村新邵家弄
27 陶氏老宅 民國 臨山鎮臨山村南二弄
28 胡氏三房大宅 清 馬渚鎮斗門村山前胡家自然村
29 陳氏老宅和積谷倉
清 馬渚鎮渚北村後陳自然村
30 樂安寺 清 馬渚鎮樂安湖村寺前自然村
31 介眉堂 民國 朗霞街道朗霞村朗霞中街
32 干氏老宅 清 朗霞街道幹家路村東干六房漕
33 施氏老宅 清 泗門鎮海南村施家
34 謝氏六房宅院 清 泗門鎮東大街社區
35 蔡元房 清 泗門鎮東大街社區
36 泰和里謝宅
民國 泗門鎮西大街社區
37 諸氏老宅
民國 泗門鎮汝湖社區紅桂路
38 吳氏舊宅 清 牟山鎮魏家村吳昂頭自然村
39 魏家祠堂 清 牟山鎮牟山村後方自然村
40 雙桂樓 清 低塘街道低塘村
41 黃家牆門
清 低塘街道低塘村鎮北路68號
42 胡家大院-通議第 民國 黃家埠鎮五車堰村
43 斷塘廟
清 黃家埠鎮黃家埠村馮家自然村
44 謝家牆門 民國 陸埠鎮上街樹場弄
45 項氏老屋 清 陸埠鎮蘭山村項家
46 章氏老宅 清 陸埠鎮干溪村
47 趙家祠堂 清 陸埠鎮五馬村
48 錢氏擂鼓牆門
清 河姆渡鎮蘆山寺村浪墅橋自然村
49 雨花庵 清 河姆渡鎮車廄村後岸自然村
50 福泉橋 清 河姆渡鎮河姆村
『伍』 浙江省目前的七個歷史文化名城是那幾個
浙江省內國家級、省級、市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6個):杭州、紹興、寧波、衢州、臨海、金華
全國歷史文化名鎮(6個):嘉善縣西塘鎮、桐鄉市烏鎮、湖州南潯區南潯鎮、紹興縣安昌鎮、寧波江北區慈城鎮、象山縣石浦鎮
全國歷史文化名村(2個):武義縣俞源鄉俞源村、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第一批1991年10月公布,6個):溫州、餘姚、湖州、舟山定海、金華(已升國家級)、東陽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第二批,2000年1月21日公布,6個):嘉興、蘭溪、天台、松陽、瑞安、龍泉
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991年10月日公布,15個):餘杭塘棲鎮、蕭山衙前鎮、寧波江北慈城鎮、餘姚梁弄鎮、象山石浦鎮、永嘉岩頭鎮、湖州南潯鎮、海寧鹽官鎮、桐鄉烏鎮、紹興東浦鎮、紹興柯橋鎮、紹興安昌鎮、諸暨楓橋鎮、江山二十八都鎮、溫嶺市箬山鎮(已並入石塘鎮)
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991年10月日公布,4個):樂清仙溪鎮南閣村、永嘉岩頭鎮蒼坡村、餘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遂昌縣焦灘鄉獨山村
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0年1月21日公布,25個):蕭山進化鎮、建德市新葉、富陽市龍門鎮、臨安市河橋鄉、寧海縣前童鎮、慈溪市鳴鶴鎮(現屬觀海衛鎮)、永嘉縣楓林鎮、平陽縣騰蛟鎮、嘉善縣西塘鎮、嵊州市崇仁鎮、諸暨市斯宅民居、金華縣曹宅鎮、武義縣俞源鄉、義烏市赤岸鎮、浦江縣鄭宅鎮、仙居縣皤灘鄉、台州市路橋、溫嶺市新河鎮、舟山市馬嶴鎮、平湖市當湖鎮南河頭、金華縣孝順鎮山頭下村、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縉雲縣新建鎮河陽村、慶元縣松源鎮大濟村、松陽縣大東壩鎮石倉村
省級歷史文化村鎮(2006年6月2日公布,33個):桐廬縣深澳鎮(現與窄溪、石阜2鎮合並為江南鎮)、淳安縣浪川鄉芹川村、奉化市溪口鎮岩頭村、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的水碓坑村和黃坑村、瑞安市飛雲鎮林垟、永嘉縣岩坦鎮嶼北村、蒼南縣橋墩鎮碗窯村、蒼南縣金鄉鎮、泰順縣雅陽鎮的百福岩村和塔頭底村、德清縣新市鎮、嘉興市新塍鎮、嵊州市金庭鎮華堂村、嵊州市竹溪鄉竹溪村、義烏市佛堂鎮、永康市石柱鎮厚吳村、蘭溪市女埠街道虹霓山村、蘭溪市永昌街道、武義縣大田鄉嶺下湯村、浦江縣白馬鎮嵩溪村、江山市清湖鎮、江山市石門鎮清漾村、龍游縣湖鎮鎮、龍游縣石佛鄉三門源村、開化縣霞山鄉、溫嶺市溫嶠鎮、天台縣街頭鎮、仙居縣白塔鎮高遷古村落、麗水市蓮都區西溪鄉、青田縣阜山鄉、松陽縣赤壽鄉界首村、遂昌縣王村口鎮、龍泉市龍南鄉上田村、岱山縣東沙鎮
省級歷史文化街區(2006年6月2日公布,2個):海寧市南關廂、台州市椒江區章安
溫州市級歷史文化街區(第一批,2006年12月21日公布,1個):平陽縣昆陽鎮坡南街區
溫州市級歷史文化村鎮(第一批,2006年12月21日公布,12個):平陽縣鳳卧鎮、平陽縣青街畲族鄉、文成縣南田鎮、泰順縣筱村鎮、瑞安市高樓鄉、樂清市仙溪鎮北閣村、樂清市城北鄉黃檀硐村、樂清市淡溪鎮黃塘村、永嘉縣大若岩鎮埭頭村、永嘉縣潘坑鄉岩龍村、文成縣嶺後鄉雅庄村、泰順縣新浦鄉庫村
寧波市級歷史文化村鎮(第一批,2005年8月日公布,10個):奉化市溪口鎮岩頭村、餘姚市大嵐鎮柿林村、餘姚市梨洲街道金冠村、寧海縣深甽鎮清潭村、象山縣曉塘鄉黃埠村、象山縣西周鎮儒雅洋村、鄞州區茅山鎮走馬塘村、鄞州區章水鎮蜜岩村、江北區慈城鎮半浦村、東錢湖旅遊渡假區東錢湖鎮韓嶺村
浙江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8處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富春江—新安江風景名勝區 雁盪山風景名勝區 普陀山風景名勝區 天台山風景名勝區 嵊泗列島風景名勝區 楠溪江風景名勝區 莫干山風景名勝區 雪竇山風景名勝區 雙龍風景名勝區 仙都風景名勝區 江郎山風景名勝區 仙居風景名勝區 浣江—五泄風景名勝區 方岩風景名勝區 百丈祭飛雲湖風景名勝區 方山—長嶼硐天風景名勝區 浙江省的天姥山風景名勝區
西湖 宋城 雷峰塔 杭州樂園 未來世界 東方文化園 野生動物世界 雙溪竹海 千島湖 瑤琳仙境 浙西大峽谷 安吉竹子博覽園 烏鎮 西塘 大慈岩 大明山 南潯 太湖 富春桃源 桐廬垂雲通天河 鹽官觀潮 嘉興南湖
魯迅故里 柯岩 蘭亭 會稽山 五泄 新昌大佛寺 普陀山 溪口
滕頭 寧波天一閣 天下玉苑 雅戈爾動物園 丹山赤水 五龍潭 中國漁村 寧波松蘭山海濱
天台山 仙都 八面山影視城 長嶼硐天 臨海江南長城 雁盪山 楠溪江 天目山 溫州江心嶼 龍游石窟 仙居 江郎山 義烏國際商貿城 諸葛八卦村 仙華山 雙龍
『陸』 餘姚市最近幾年怎麼規劃
今日餘姚 餘姚,地處美麗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南翼,位於工商經濟發達的寧紹平專原中心。面積屬1527平方公里,人口83萬。全域為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裕,雨量豐沛。餘姚秦時置縣,史有「東南最名邑」、「文獻名邦」之譽,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
『柒』 書城杯:感受歷史文化名城餘姚
餘姚市,浙江省寧波市代管縣級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南岸,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1]
餘姚市轄6個街道、14個鎮、1個鄉,總人口約120萬,市人民政府駐蘭江街道北蘭江路1號。餘姚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東南名邑」和「文獻名邦」。[2]1歷史沿革編輯由來『捌』 求 一篇寫餘姚文化的文章 300字以上
餘姚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以餘姚先人為主體創造的光輝燦爛的姚江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史前文化,璀璨奪目。
距今七千年前,餘姚先民創造了輝煌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使餘姚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河姆渡遺址位於餘姚河姆渡鎮,因遺址所處的姚江河姆渡口而得名。1973年6月,當時的羅江公社在建造排澇站時發現。經調查,該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經過1973年和1978年的兩次科學發掘,共揭露面積2800平方米,出土了大批重要遺物、動植物遺存、大片木結構建築遺跡和大量的人工載培稻穀。經碳 14測定,該遺址的最早年代在7000年前,河姆渡遺址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和罕見的珍品而聞名於世,被人們譽為「七千年前的文化寶庫」。1977 年,我國已故著名考古學家夏鼎先生將該文化類型命名為「河姆渡文化」。經過20幾年的考古實踐,可以發現河姆渡文化是以姚江流域為中心,廣泛分布於寧紹平原,並跨越東海,直至舟山群島。至今,在姚江流域,已發現了20幾處河姆渡文化類型遺址,大多位於餘姚市境內,比較著名的有丈亭鎮鯔山遺址、三七市鎮田螺山遺址、河姆渡鎮鯗架山遺址等。河姆渡文化在中國考古史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良渚文化一起被稱為浙江史前文化的「兩朵奇葩」。
二、千年古城,歷史悠久。
餘姚城素為縣治所在,具有近2000年的建城史,為浙東地區著名的古城之一。古城由南、北兩城組成,雙城合璧,別具一格。北城始建於東漢建安五年(200),南城築於明嘉靖年間。直至今日,餘姚歷史城區內原有的里巷格局、街道尺度、河網水系仍有相當部分保存完好,並與成片的民居構成了較完整的古城區風貌。
三、名人輩出,光耀中華。
餘姚歷代名人輩出,群星璀燦,光耀中華。漢代高士嚴子陵,以高風亮節著稱於世。晉代有天文學家虞喜,他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歲差」。唐代有「初唐四書家」 之一的虞世南,元代有名醫滑壽。至明清時期,姚江人物甲天下,僅明朝一代餘姚中進士387人,其中狀元3人,並有武進士43人。其間有一代心學大師王陽明、被日本奉為「勝國賓師」的中日文化交流先驅朱舜水、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家黃梨洲等。梁啟超曾說:「餘姚區區一邑,而自明中葉迄清中葉二百年間,碩儒輩出,學風沾被全國及海東」。
四、紅色搖籃,譜寫壯麗。
餘姚也是一方紅色的土地。抗日戰爭時期,餘姚梁弄成為全國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的浙東抗日根據地的領導中心,中共浙東區委,新四軍浙東縱隊司令部、政治部等領導機關均設在梁弄。浙東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浙東大地燃起了抗日烽火。從1942年至1945年,浙東軍民組織大小戰斗643次,攻克日偽大小據點110餘個,擊斃、擊傷、生俘日偽軍萬餘人,取得了輝煌的戰績,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譜寫了壯麗的詩篇。梁弄也因而被稱為「浙東延安」而載入史冊。
五、文獻名邦,遺澤豐厚。
餘姚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有「東南名邑」和「文獻名邦」的美譽,歷史文化的積淀十分豐厚。至今,餘姚市境內擁有各類人文勝跡500多處,其中較為重要的有100餘處,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另外,市文物部門還收藏有新石器時代至解放戰爭時期的金石、陶瓷、書畫等文物8000餘件,古籍近40000冊。這些豐富的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是餘姚數千年燦爛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