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不同歷史發展階段

不同歷史發展階段

發布時間:2021-02-10 02:02:05

① 選出填入下列空白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不同地域的人們,由於生活經驗的范圍和性質


B

② 指出不同歷史階段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特徵

中國人文主義的思想來可以追自溯到三代時期。商周之際,原來神靈崇拜風氣濃厚的殷商宗教社會在周代逐漸產生出理性思想,有了「天命靡常」、「惟命不於常」乃至「天不可信」等觀念,周公提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敬天愛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等思想,這些便是早期的人文主義思想的雛形。到了春秋時期,自然天道觀進一步發展,孔子的「仁」、「智」、「泛愛眾」、「君子和而不同」等等思想,進一步奠定了人文主義思想。 在西方,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也提出了一些早期的人文主義思想觀點。 現代的人文主義開始於歐洲思想啟蒙運動,在啟蒙運動中人文主義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來回答道德問題的答案。在啟蒙運動的人文主義中,超自然的解釋一般被忽略,人們將這種人文主義也稱為「世俗人文主義」。

③ 社會主義社會在不同歷史階段都要進行改革

當今世界,社會主義學說的流派很多。我們所說的「社會主義」,是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是19世紀40年代在批判資本主義舊社會的基礎上勾畫出的一個嶄新的未來社會形態。通過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斗爭,實現工人階級進而實現全人類的解放,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主題,也是共產黨人的偉大理想。建設這一社會,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工人階級在奪取國家政權以後,在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同時要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組織社會生產,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社會成員的體力和智力獲得自由的發展和運用;在社會主義的低級階段必須承認差別,實行「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的分配製度;至於消滅社會差別,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製度,則有賴於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和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 由於沒有親身經歷過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馬克思、恩格斯不可能也不願意對未來社會的細節作更多的描述。因此,他們一再反復強調,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要隨時隨地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實際上就是為後人的探索和深化認識留下了廣闊空間。 我國的國情、革命道路和歷史環境,是塑造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的主要因素。舊中國是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獨立發展的農業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任務遠未完成。資本主義的世界性擴張,將中國捲入「世界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也隨之傳播到中國,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由此也產生了如何正確處理人類社會的共性與個性、「世界歷史」與「國別史」、社會主義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關系問題。 在追求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實踐中,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增添了許多新鮮血液。其中,通過以農村包圍城市、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為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創造了政治前提。這條革命道路,既與西方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實踐有區別,也不同於俄國十月革命的方式。新中國成立後,開展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大規模建設活動。這一進程,盡管或多或少地沿襲了「蘇聯模式」的某些做法,但在對私有制改造的方式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上,具有許多中國自己的特點。在改革開放實踐中,黨領導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健全和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一次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的有機統一。 事實上,歷史環境和20世紀社會主義實踐的特點,也使得現實社會主義與理想社會主義有著很大差別。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社會主義是一個消滅了階級、國家自行消亡的社會;而中國的社會主義還沒有達到「自由人聯合體」的發展程度,仍以國家的形式存在,因此需要切實發揚民主,健全法治,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此外,在迅猛發展的現代科技、經濟危機、世界大戰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交錯影響下,一些有代表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內部結構和經濟社會狀況,已不同程度地發生了明顯變化,國與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因此,社會主義的發展需要與其他文明和社會制度長期並存。 作為一種社會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有別於傳統計劃經濟和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也不同於民主社會主義和其他改良社會主義。從經濟上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在鄧小平同志看來,公有制為主體、按勞分配、共同富裕,就是科學社會主義根本原則的體現。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改革,根據我國生產力水平較低且不平衡、多層次的特點,逐漸形成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這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在這個制度基礎上,用市場經濟的方式配置資源、組織生產,從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就是「中國特色」。 從政治上看,社會主義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在我國是有機統一的。就政黨制度而言,既不是前蘇聯的「一黨制」,也不是西方的多黨制,而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此外,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在相關特殊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些內容,都體現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 在文化上,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奉行集體主義價值觀。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又繼承傳統,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包容多樣,注重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此外,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政策爭取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構想和實踐,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社會主義探索和發展的內涵。這些「特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得以越走越寬的生命力源泉。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踐中的偉大創造,是對科學社會主義、人類文明的新貢獻。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築和社會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適應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客觀要求,代表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和現實的需求

④ 在不同發展歷史階段,不同地區的人民

B 無

⑤ 不同歷史階段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特徵

中國人文主義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三代時期。商周之際,原來神靈崇拜風氣濃厚版的殷商宗教社會在周代逐漸權產生出理性思想,有了「天命靡常」、「惟命不於常」乃至「天不可信」等觀念,周公提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敬天愛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等思想,這些便是早期的人文主義思想的雛形。到了春秋時期,自然天道觀進一步發展,孔子的「仁」、「智」、「泛愛眾」、「君子和而不同」等等思想,進一步奠定了人文主義思想。 在西方,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也提出了一些早期的人文主義思想觀點。 現代的人文主義開始於歐洲思想啟蒙運動,在啟蒙運動中人文主義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來回答道德問題的答案。在啟蒙運動的人文主義中,超自然的解釋一般被忽略,人們將這種人文主義也稱為「世俗人文主義」。

朋友你好,如果我的回答幫到你了,請萬忙之中抽出一兩秒的時間,採納一下,謝謝!O(∩_∩)O~~~

⑥ 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中磚雕藝術的風格特點

磚雕是在特製的質地細密的土磚上雕刻物象或花紋的工藝。主要用於回寺塔、墓室、房答屋等建築物的壁面裝飾。戰國時已有花磚,漢代畫像磚更是聞名遐邇。但多為模印磚雕。唐代花磚在經模印後還加雕刻。宋時墓室磚雕盛行。雕法從減地平(金及)法逐漸轉為多層浮雕法。明清磚雕表現內容豐富,技法更精湛,除單層浮雕外,還有多層浮雕、堆磚等技法。民間磚雕的一般製作程序是修磚(以磚蘸水磨平)、上樣(在磚面上貼上圖樣)、刻樣(用小鑿描刻出花紋輪廓)、打坯(先鑿出四周線腳,再鑿主紋、次鑿底紋)、出細(進一步細雕)、磨光(用糙石細細磨光)。如磚質有砂眼,還用豬血調磚灰修補。最後完成。

⑦ 中國古代不同歷史階段商業發展的概況、特點及成因。

1 、先秦:商業產生 ① 原因: 商朝人以善於經商著稱, 形成一個固定的職業, 後世將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稱為商人。 春秋戰國時期, 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會地位提高。 ② 概況:商 朝:「商人」出現,商業由官府控制 春秋戰國: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會地位提高, 各地出現 了許多商品市場和擁有雄厚資產的大商人。 例如范蠡 2 、秦漢:商業初步發展 ① 原因:秦始皇統一貨幣、度量衡,修建馳道。漢初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主要原因),兩漢開通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 ② 概況: 「 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 」說明商業在壓抑中得到發展。外貿開始。 3 、隋唐:商業進一步發展 ① 原因:農業、手工業發展,大運河開通,政治相對穩定,民族團結,對外開放。 ② 概況:城市發展:城市中「市」「坊」分開,政府嚴格管理;長安、洛陽商業發展快;農村集市發展。 對外貿易:廣州;市舶使。 金融方面:櫃坊和飛錢出現。 4 、宋元:商業繁榮 ① 原因:政治方面加強中央集權,國家趨向統一,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經濟方面農業、手工業的進步,經濟重心南移南方經濟發展,為商業的興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政策方面政府逐漸放鬆對商品交易的限制;交通方面絲綢之路和大運河有利於商業與對外貿易的發展;金融方面紙幣的出現和應用,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② 概況: 兩宋商業情況: 城市繁榮: ( 一)、 市場變遷 , 突破了原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A 、空間: a 、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市」不再局限在政府規定的牆垣之內,而是分散在城中各處。b 、 城郊和鄉村的 「草市」也更加普遍。 B 、時間: 官府取消了商品交易日中為市的時間限制,早市、夜市晝夜相接。 (二) 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吏直接監管 (三)商業交換品種迅速增加,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轉向市場 (四)世界上最早紙幣交子出現並推廣 (五)各族政權之間的邊境貿易市場(榷場)發達;海外貿易發達,兩宋時中國同東南亞、南亞、阿拉伯以及非洲的幾十個國家進行貿易。 (六)出現了四大商業名鎮: 、 、 、 古代 、 、 、 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時期的政治中心,軍事重鎮,也是著名商業中心。南方 、 等成為當時最繁華的大都會, 有「 」的說法。 元朝商業情況: 城市繁榮:大都成為繁華的商業大都會,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元朝外貿發達,泉州被譽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 5 、明清:商業進一步繁榮並出現商人群體 商幫 ① 原因:國家統一,農業手工業進一步發展,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 ② 概況: 農產品商品化得到了發展,棉花、茶葉、甘蔗、染料等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成為商品;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貨幣的作用越來越大;城鎮經濟空前地繁榮,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涌現出許多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二、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變化有哪些表現? (1)商業活動的場所的變化:先主要在城市中進行,由坊市分開到北宋開始逐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農村集市貿易也發展起來。 (2)交易內容的變化:開始時以土特產品,經營統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為主要內容,以後為一般百姓所需要的主要農副產品等 (3)交易媒介的變化:物物交換,後出現以貝殼等為代表的一般等價物。北宋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4)商業活動過程:開始一般都局限於流通領域,到封建社會末期(明清時)才逐漸參與生產過程。 (5)商人組織的變化:最初與宗族親緣組織重合,後發展為商人的地緣組織和業緣組織等, 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三、影響我國古代商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1、國家政局是否穩定統一;2、農業手工業水平;3、交通情況;4、貨幣是否便利;5、政府政策是否得當。如抑商與寬松;朝貢貿易與商業貿易;閉關鎖國與開明開放等等。

⑧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歷史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在各個階段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歷史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恢復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1957年)。

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國營經濟領導下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中國共產黨運用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僅用三年的時間就奇跡般地在戰爭廢墟上恢復了國民經濟,並在此貧窮落後的基礎上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

「一五」時期開展了以「156項工程」為中心的大規模工業建設,為我國基礎工業體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大大縮短了中國與發達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距離。

2、動盪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1958~1978年)。

1958~1966年,是全面進行經濟建設的時期,是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的時期,前幾年是失誤,後幾年糾正和彌補失誤。

總的來說,1958~1978年的20年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帶著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和「一五」計劃成功的喜悅開始,經歷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最後帶著對「文化大革命」痛苦反思、對計劃經濟體制的困惑而結束。

3、經濟體制轉型初期的中國經濟(1979~1991年)。

中國20年單一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所經歷的曲折、挫折、災難、困惑,孕育著一場新的探索。國民經濟經歷了1986~1987年的「軟著陸」,1988年價格「闖關」和1989~1991年治理整頓的曲折。

4、全面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時期的中國經濟(1992~2002年)。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的召開,統一了全黨關於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方面的認識,明確了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在各個階段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第一階段

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承上: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問題。啟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1)鞏固了人民政權;

(2)1956年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

(4)一五計劃制定及超額完成;

(5)召開全國一屆人大,制定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由於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過於迅猛,在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偏差 。

2、第二階段

中共八大制定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以滿足人了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開始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

(1)鋼、煤、原油、發電等主要工業品產量都有很大增長。大慶油田建成,結束了靠「洋油」過日子的時代;

(2)涌現出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社會主義建設的傑出代表;

(3)新興的電子計算機工業、原子能工業和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1958年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3、第三階段

以階級斗爭為綱國民經濟在曲折中前進,糧食、鋼、煤、原油持續增產,成昆鐵路、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十年間,使我國經濟損失約五千億元。

4、第四階段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工業上,建成了上海寶山鋼鐵公司、湖北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亞灣核電站、京九鐵路、南昆鐵路等一批重點工礦企業。建立起獨立的現代化工業體系。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方針-強國之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

新中國成立以來50多年的歷史昭示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8)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擴展閱讀: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據此我們可以認為,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著社會發展的主線。

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的社會基本矛盾的判斷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今年是中共八大勝利召開60周年。

60年前,八大明確提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這一矛盾的實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八大對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的社會基本矛盾的判斷是基本正確的,但是由於當時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思想准備不足,八大提出的正確意見後來沒有能夠堅持下去。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實現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1981年作出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正確地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32年特別是10年「文化大革命」的歷史。

再次明確指出:「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必須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大大發展社會生產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這一提法一直沿用下來。6年之後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更為成熟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指出:「我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這個階段,既不同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尚未奠定的過渡時期,又不同於已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我們在現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還會長期存在,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

既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那麼不斷解決這一矛盾就構成這個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線。經濟是基礎,是手段,落實到社會層面就是要著眼於民生問題的解決,這也是與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完全一致的。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把新中國60餘年的歷史分作六個階段加以討論。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之前是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革故鼎新,為新中國未來的社會建設奠定環境基礎和制度基礎。

從1956年中共八大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是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歷經曲折,但是大規模開展的工業化建設為下一步的民生改善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經濟基礎,而且人們從親身經歷的探索和曲折的反思中獲得了開辟新路、改革開放的精神動力。

之所以將這20年放在一起來看,主要是基於這一時期的民眾生活變化不大,相關體制包括計劃經濟、二元結構、單位體制等等也一直延續下來,還有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化戰略和越來越「左傾」的指導思想等。

從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到1982年是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時間不長,是一個結束動亂後休養生息、撥亂反正的階段,執政黨的工作重點重新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並從醞釀、徘徊、躁動中逐步形成改革開放的新思路,中國再次迎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春天。

從1982年到1992年是第四個階段。這個階段開啟了全面改革的新征程,基本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從1992年到2002年是第五個階段,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接下來的10年是第六個階段,提出要建設更高水平更為全面的小康社會,民生建設民生保障受到空前重視。

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中國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各階層利益多元化,社會矛盾易發多發且極為復雜,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需要實現更加和諧更加協調的發展,因而社會建設的地位大大提高。

新中國60餘年的社會發展史,也就是圍繞民生主線開展的社會建設史。特別是改革以來幾個階段的民生進步和發展取向,也暗合著馬斯洛揭示的人類需求層次階段性台階式提升的基本走勢。

⑨ 簡述法在不同歷史發展時期的特點

法律的歷史和文明的發展之間有著很密切的關連,在不同歷史發展時期的特點有所不同。
(一)古代法律的特點。世界上最早的法是西元前3000年古埃及頒布的一部約可被分成十二篇的民法典。這部民法典是基於瑪特的概念,傳統、修辭語法、社會公平為其特色。古希臘法包含了對雅典式民主發展政制上的革新,它一承認公民的平等權利為核心,強調由公民通過各種制度和措施直接維護民主制度。羅馬法受希臘學說的影響,突出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觀念。但真正完整的成文法典出現在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法典竭力維護不平等的社會等級制度和奴隸主貴族的利益,這和古中國法律核心內容一樣,如傳世的中國古代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唐律》 ,特點是維護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宗法制度,加強皇帝的權力,統治和鎮壓農民為主要內容。在封建社會,法是維護封建秩序、維持封建禮教和對人民進行鎮壓的工具。
(二)資產階級法的特點。在資本主義社會,羅馬法形成了當代法律世界的橋梁,盡管不同時空以及不同國家有眾多差異,但資本主義法的特點概括有強調國家主權作為其發展的政治制度保障;保障公民權利和人權,對權力進行分立制衡。同時,因為法的實施不可避免打上政治影響的烙印,目的都包含要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如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拿破崙法典》,就是為保衛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而制定。
(三)社會主義法的特點。1918年7月俄國頒布的根本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主義的憲法。其以現有社會制度和政治為基礎,保障國有化,保障全部政權歸蘇維埃;規定勞動者享有信仰、言論、集會、結社和免費受教育的權利和自由,剝奪剝削階級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我國在建國初期,法律架構很大程度地受到蘇聯的社會主義法律所影響,其特點主要在於犧牲私法而擴大了行政法的領域。不過,隨著工業化的加速進行,中國的法律架構不斷變革, 走上完善,在立法的特點方面,體現出立法體制的一元性;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重在控權性,保證人民權力的集中統一;注重協調性,使公法與私法、國家法與社會法、實體法與程序法等協調發展。

⑩ 中國不同歷史階段社會廣告發展的過程與特點急急急……

就廣告業務形式的發展歷程而言,中國與世界范圍內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著重要的差異: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和市場大都有一個自然成熟發展的歷程;而中國的市場發展由於歷史原因,曾經歷過幾十年的計劃經濟過程,對於廣告業務形式而言,也有了比較特殊的發展斷層,以及在此之後迅速恢復的特徵。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十餘年的歷史中,廣告的命運是極富有戲劇性。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廣告從社會舞台消失了,而在另一個時期,廣告突然重新出現,並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廣告的這種消失與復活的命運及其原因是非常耐人尋味的。

1、廣告市場的轉化

近代報紙而產生的中國近代廣告業,在中華人民共和成立時,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在經營人才和經營手法上,也有相當的積累,然而,進入五十年代,這個產業就經歷了一番革命的洗禮。

回顧這一時期我國廣告業的發展,各大城市的革命政權一旦成立,首先是取締了國民黨政府發布的廣告管理法規,公布一系列新的廣告管理法規。我國於1953年實施過渡時期總路線,逐步開始社會主義改造,並於1955年達到高潮,期間進行了大規模的公私合營,計劃經濟得到高度發展。而對於廣告代理業,政府的管理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同業公會進行同業管理,另一種管理方式是由政府及其所屬的行政管理機關的直接管理,將分散的私營廣告公司合並成為具有一定規模和業務能力的廣告社,解散一些經營作風不正、業務能力低,瀕於破產的廣告社。

同樣對於廣告媒介,針對不同的性質也採用了不同的整頓手法。對於國民黨政府的廣播電台和報社,採用軍事接管委員會直接接管的方式,對於私營商業電台和報社,則採用組織管理方式。而且在進入社會主義之後,對於廣告產業的看法就有所不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廣告不僅僅是一種經濟活動,而且也是政治宣傳".從此,廣告業被帶上濃厚的政治色彩。

由於1958年的"大躍進",計劃經濟所有製得到全面的升級,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單一封閉的計劃供應體系中。1959年,為"社會主義廣告"所作的定義為:廣告是通過美術的手法,向人們介紹商業知識,並指導人們的基本消費,起促進城市與農村的物質交流、商品生產以及提高社會經濟文化的重要任務。

2、廣告市場的消失

在文革期間,工商廣告甚至在中國消失。對於廣告產業來說,1966年發生的"文化大革命"無疑是一場災難。紅衛兵的"破四舊、立四新"運動,則是這場災難的啟端。

首先,第一個受到沖擊的是戶外廣告。一系列的商場、老字型大小的招牌都換成了具有革命色的新名稱,最後商品本身也受到了直接的影響,僅北京百貨大樓1966年8月被停止出售的"有問題"商品達六千多種。

第二個遭受沖擊的是廣告媒體。主要表現為報紙,雜志、圖書的出版數量急劇下降。

當所有霓虹燈招牌搗毀,路牌廣告改為政治宣傳版牌和語錄牌時,廣告代理公司的情況也相當嚴峻。許多廣告設計人員被下放勞動,不少技術檔案資料被銷毀或當作廢紙出售。許多廣告公司靠承辦畫稿設計、政治宣傳牌施工等業務,才得以維持下來。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紅衛兵運動沖擊的是戶外廣告和若干廣告媒體,廣告的"美化市容"的文化機能被摧毀殆盡,但廣告的商業信息傳播機能還得到保留。此後的廣告市場的消費和廣告活動的停止,顯然還應該從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的變動中探求原因:

1953至1978年之間,我國城鄉居民基本是一種典型的"滯後型消費",其特點是消費品構成變化緩慢,生活必須需品持續佔有較大比例,非生活必需品增長速度緩慢。廣告在"誘導消費"方面的機能不斷減弱,但其在"文化傳達"和"商品信息傳達"方面的機能則有所強化和保留。

正因為這個原因,在六十年代的初期和中期,重工業優先的經濟政策至使城鄉居民消費受到很大的抑制,結果是消費品廣告首先退出了流通領域。進入六十年代,消費品的廣告市場迅速萎縮,最早走向消失。

到了七十年代初期,隨著計劃經濟的進一步強化,企業自主權的喪失,生產資料廣告雖然未經任何政治意識形態的批判,也自動地從社會舞台上消失了。生產資料廣告的消失,意味著廣告市場的完結。

廣告市場的消失,不單是由於政治運動的沖擊和批判,更主要的應該歸因於中國的經濟體制。隨著計劃經濟的高度發展,中國經濟進入一個單一封閉的計劃供應體系中,商業廣告的作用在消失,特別是"左"的思想路線的泛濫,廣告越來越被看成資本主義的產物,"文革"的開始使廣告業務幾乎完全停滯,只剩下樣板戲和電影廣告等文化廣告,工商廣告在中國消失。

3、廣告市場的恢復

改革開放後,伴隨著八十年代產品市場化的過程,我國的工商廣告得以迅速恢復發展。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隨著"四人幫"的倒台,鄧小平的復出,中國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革時代",繼而進入"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改革時代。商業廣告正式在中國社會露面是在1979年,中央電視台、文匯報、人民日報、上海電台、中央人民電台相繼恢復或開播廣告,中國廣告業開始邁出歷史性的跨越,這一年成為現代中國廣告業發展的"元年".

在廣告恢復之初,大量的廣告是生產資料廣告。生產資料廣告占據主要的位置,成為中國廣告的一個特色。中國廣告市場再開的動力,與其說是來自"大眾消費",不如說是來自"大量生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進入試點階段,在國家集中力量整頓企業的過程中,對企業實行放權讓利,企業獲得了初步的經營自主權,而面對信息渠道的不暢,一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尋找銷售渠道。而一些企業開始發現廣告對開拓銷售渠道的作用,它們迫切開始在報紙,廣播,電視上做廣告。

在這個時候,廣告對於企業是一個推銷,宣傳、情報交換集一身的救命稻草,報紙上也常常可以看到"一個廣告救活一個工廠"的現代廣告神話。

4、廣告發展的歷史階段(案例:玉蘭油美的約會)

廣告業恢復之初,美工性質的廣告設計製作等工作最先得到恢復和發展。整個80年代,應該說是處於一種以設計創意為主線的工作狀態中,還不是以策劃為主線的階段。80年代初的廣告工作狀態,大都就是一張白紙,用水粉筆,用手工去表現。

在廣告恢復初期,當企業認識到廣告的作用的時候,他們採取了這樣簡單明了的廣告方式:從廠門到車間機械,到廠長演說,三段式的公式,沒有太多創意,但它代表了中國廣告發展的起點。的確在經歷了多年的國家統包統銷以後,企業第一次面臨市場,面臨用戶,於是"我是誰,我在哪?生產什麼"成了他們最渴望傳達的聲音,畢竟廣告疏通了信息。在這種短缺經濟的年代,中國處於有廣告就有銷售的階段。為了滿足國內企業的迫切需要,一大批1979年前後剛剛恢復或新建的廣告公司都積極投入到廣告製作當中。他們與電影廠合作,攝制了大量的廣告作品。(案例:80年代)

80年代末,中國廣告在摸索中繼續前行。在我國廣告界恢復與國際廣告界的交流之後,逐漸接觸到了西方現代廣告的工作方法及運行方式,這對中國廣告業務形式的確立直接起到了作用。日本第一家跟中國聯系的就是向陽社,最積極的就是電通,接著就是博報堂。美國的廣告界反應稍慢,但是在79年也實現了對中國廣告界的訪問。

國際廣告的交流開拓了視野,中國的廣告人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廣告設計與發布工作了。1985年以後,中國的廣告公司服務再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開始走向了一個以創意為中心,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發展階段。(案例:不規范的廣告)

我國引入"廣告策劃"的概念大約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當時有部分學者撰文呼籲,要把現代廣告策劃引入中國的廣告實踐中,樹立"以調查為先導,以策劃為基礎,以創意為靈魂"的現代廣告策劃觀念。這是自廣告業恢復之後,對廣告理論的一次觀念上的沖擊。廣告策劃的業務形式因此得以確立,並乘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策劃熱(點子熱)之風,使得廣告策劃的概念得到廣告界的普遍接受。

進入九十年代以來,合資廣告公司大批出現,外來資金帶來的行業發展與整合,使得本土廣告公司的觀念和業務操作深受影響;另外,調查、監測等廣告行業相關的資訊服務領域的建設迅速發展;跨國策劃咨詢公司也逐步踏入中國,中國廣告行業進入了空前繁榮的階段。在這個過程里,廣告運作各個環節中,策劃、創意、製作等業務操作能力不斷得到了規范和提升。

1979年中國廣告市場再邁步時,廣告費的總額為1500萬元,然而,十年後的1989年,廣告費的總額已經達到20億元。1990年,廣告費總額為25億元。從1979年至1989年,國民生產總值(GNP)每年平均以9%的速度遞進,而廣告費則以每年平均30%到40%的速度增長。廣告行業在全方位均得到了發展。還有不懂的 可以去福建廣告網看看 都有

與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