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泰安好玩的地方,歷史文化氣息濃厚的
爬泰山來回需要至少需要十來個小時,上山我最快3小時,下山2小時,還有休息時間。專
岱廟半天就夠,屬快的話三個小時
天外村沒什麼東西,都是人造的轉一圈一小時足以
新泰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你得計劃好路線,時間,盡量高效率,用時少看的景點多。來以前看看泰安地圖,搜搜景點,多了解了解,別錯過了或是看了不知道沒感覺。如果不知道景點的來歷、背後的故事就沒意思了。
旅途愉快啊,呵呵。
⑵ 泰山的歷史文化
泰山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圍就被我們祖先所開發,泰山南麓的大墳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便是佐證。再早還有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
戰國時期,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築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泰山與孔子活動有關的景點有孔子登臨處坊、望吳聖跡坊、孔子小天下處、孔子廟、瞻魯台、猛虎溝等。 神山、文化寶庫泰山有「五嶽之首」、「五嶽獨尊」的稱譽。它是政權的象徵,成為一座神聖的山。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時期有 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禪;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皇帝的封禪活動和雄偉多姿的壯麗景色,歷代文化名人紛至泰山進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以干計的詩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馬遷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岩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
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畢至,是中國歷代書法及石刻藝術的博覽館。泰山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2)泰安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泰山文化
泰山研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大致分為古代至1949年、1949年至上世紀末及新世紀三個階段。《泰山通鑒》該書由曲進賢主編,齊魯書社2005年出版(先秦至清代卷)這一專著成果。
該專著從全新的角度論述了泰山文化的形成、發展、演變的脈絡,闡明了在各個歷史時期出現的文化特徵。
論證了泰山文化與中華文化的淵源關系,揭示了泰山從一座自然山,到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再到精神山的演進軌跡,凸顯了泰山文化的精神內涵與現實意義,集中展現了當前泰山研究的最新成果。
⑶ 泰山的歷史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安市之北,為我國五嶽之東岳。古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之譽。早在夏、商時代,就有72個君王來泰山會諸侯、定大位,刻石記號。 秦始皇統一中國封禪泰山後,漢代武帝、光武帝,唐代高宗、
玄宗,宋代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也都相繼仿效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 歷代著名的文人學士,也都慕名相繼來此,贊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餘首。杜甫的<<望岳>>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詩。
泰山同時又是佛、道兩教之地,因而廟宇、名勝遍布全山。因此泰山不僅有雄奇壯麗的山勢,而且有眾多的文物古跡,也是一座道教名山。山頂更有四大奇觀: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實乃一處名冠世界的文物寶庫和游覽勝地。1987年底,世界保護自然與文化資源委員會已將泰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游泰山,一般先游岱廟。岱廟位於泰安城內,南起泰安門、通天街,北抵泰山盤道、南天門的中軸線, 為歷代封建帝王到泰山封禪時舉行大典的場所。從秦、漢起歷經修建,留有很多珍稀文物。岱廟主殿天貺殿為我國三大宮殿建築之一,始建於北宋。殿內正中奉祀「東岳泰山神」像,殿壁繪「東岳泰山神出巡」大型壁畫。東為出巡,西為返回,畫面以儀仗人物為主,場景陣勢浩大,人物生動逼真。壁畫長62米,高3.3米。殿東漢柏院內有五株漢柏,傳為漢武帝手植。岱廟碑刻林立,由秦至清共160餘塊,多藏於漢柏院內。大殿前還有秦始皇的無字碑。院北東御座是帝王來泰山封禪時休息的地方。北廳陳列泰山部分文物。院內有秦李斯小篆<<泰山刻石>>。 岱廟實為歷史文物、詩文、繪畫、書法、雕刻藝術之綜合博物館,而碑刻藝術之書 法,可謂集我國書法藝術之大成。
登泰山有東西兩路,一般從東路上山至極頂,再回到中天門,循西路的公路下山。 東路從岱宗坊開始,至極頂共有9000米,上山蹬道計6293級石階。中天門是遊人小 憩或食宿之處,這里還有索道可直上岱頂月觀峰。
⑷ 泰安的泰山文化
泰 山 文 化
■ 泰山封禪文化
封禪文化是泰山最重要的歷史文化現象,泰山的顯赫名氣正是源於此。
從自然的角度看,泰山的美是一種雄渾、粗曠、壯闊、博大之美,但泰山的自然之美有局限,比不了黃山。黃山除了擁有泰山的雄渾壯闊之美外,還多了一些秀麗陰柔、精巧雅緻、變幻多端、博大精深之美。所以雖然有「泰山歸來不看岳」之說,但更有「黃山歸來不看山」之說。
假設泰山沒有了歷朝皇帝的頂禮膜拜,僅憑泰山的自然姿色,還能稱得上是「聖山」和「國山」嗎?還會是「五嶽之首」嗎?還能被選為世界雙重遺產嗎?恐怕這些都要打上一個問號。
黃山與泰山這兩個中國冠有「雙遺產」稱號的名山,黃山的世界自然遺產當之無愧,而泰山世界文化遺產的名號更加名副其實。從這一意義上講,泰山遊程的文化色彩更加濃厚一些,「五嶽之首」也更多地強調了泰山在中國名山中的政治和文化地位,而封禪則正是這政治文化意義中最最厚重的一筆!
• 詳細了解泰山封禪文化
■ 泰山宗教文化
泰山是道教名山,但儒、佛兩教在泰山的影響亦不可小覷,三教合一的情形比比皆是。
道教在泰山是最為彰顯的文化現象,登山途中處處可見的幾乎都是香火鼎盛的道觀。
釋迦牟尼在和元君老母的千年鬥法中最終處在了下風,佛教後來被道教勢力逐出了泰山的主要區域之外,只能在山之陽或山之陰的山麓邊緣覓到幾處領地,頑強地顯示著它們的存在。
儒教仰仗著國教的地位,又有著孔子遠在泰山名揚海內外之前的歷史性登臨,再加之歷朝統治者對泰山無以復加的頂禮膜拜,才得以獲得了與道教分庭抗禮的平等地位。
從泰山的角度觀察道、儒兩教的的關系,是極有趣味的一件事情。表面看,中國的統治者與人民大眾可以在泰山找到共鳴與和諧,於是產生了「泰山安則天下安」之說,這大概是「國泰民安」的最早版本。但兩者祀奉的偶像卻仍然有著絕然差別:統治者嚮往的是東岳大帝的至高無上威儀,老百姓企盼的是泰山老母的寬厚仁慈胸懷。時至今日,影響猶存。您不妨在泰山遊程中仔細觀察朝拜泰山的熙熙攘攘人群,品味身處社會不同階層人士攀登泰山的不同心態與動機。
■ 泰山石刻文化
石刻文化不是中國獨有的文化形式,但可以這樣說,石刻文化在中國發育的最為完善,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泰山得以獲得世界雙遺產的美名,其中石刻文化功不可沒。當年泰山申報世界遺產時,國家文化部是擬按自然遺產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批的。因為當時世界上還沒有一處「雙遺產」。不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盧卡斯先生親臨泰山考察後,不僅對泰山的自然風光大加贊賞,更陶醉於泰山的豐厚文化遺產,盧卡斯先生下山後興奮地為泰山題詞:「泰山把自然與文化獨特地結合在一起,並在人與自然的概念上開闊了眼界,這是中國對世界人類的巨大貢獻。」果然,1987年底的世界遺產大會,泰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改寫了世界遺產的分類。
盧卡斯先生和聯合國評委們當年所陶醉的泰山文化,石刻文化是其中很重要的的一項,因為若沒有了登山盤道兩旁幾乎步步可見的刻石文化,泰山的文化氛圍就會大打折扣,泰山也就與普通大山沒有了區別。石刻文化是一種自然與文化結合最為直觀的形式。它升華了物質——使本來毫無生氣的石頭有了靈氣;它又物化了精神,把人們對自然產生的美感表達了出來並告知別人和後世人。
泰山石刻源遠流長,分布廣泛,數量眾多,現存碑刻500餘座、摩崖題刻800餘處,碑刻題名之多冠中國名山之首,成為一處天然的書法展覽,具有很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一方面,泰山石刻涵括了整個中國的書法史,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形變神異、一脈相承的發展脈絡,而且珍藏了像秦朝的《李斯碑》、漢代的《張遷碑》、《衡方碑》、晉代的《孫夫人碑》,以及北齊的經石峪《金剛經》大字和唐朝的《紀泰山銘》等一大批名碑。另一方面,泰山石刻還有極高的文獻史料價值,從秦始皇的一統天下,到南北朝的戰亂紛爭,從漢唐盛世到北宋朝的沒落,乃至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元明清各代,無論是帝王將相的封禪祭祀之舉,還是平民百姓的朝山之願;無論是文人墨客對秀山麗水的吟唱,還是官逼民反、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從泰山石刻的文字中都有準確、可靠的記載,這些都是研究中國社會發展和傳統文化的珍貴資料。此外,泰山沿途眾多的摩崖石刻,或托物詠志,或題景留名,或贊泰山拔地通天之雄,或頌幽奧旖旎之秀,使自然之美融合在石刻藝術之中,石刻藝術又渾然於自然之景,成為連結遊人與自然山水的紐帶,充實豐富了泰山美的內涵。
■ 泰山建築文化
泰山是中國古建築的薈萃之地,其中不乏精華所在。岱廟與北京故宮、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古建築群。靈岩寺自古為「域中四絕」之一。在泰山看古代建築,岱廟當然是必去的,從岱廟出北門後,莫忘從東路徒步攀登, 王母池、孔子登臨處、十八盤、南天門、碧霞寺……均堪稱傑作,泰山南麓的普照寺為著名佛教廟宇、泰山之北的齊長城更是世界之最,比八達嶺為代表的明長城古老上千年。
■ 泰山民俗文化
在歷朝統治者的眼裡,泰山是凜然不可冒犯的,漢武帝當年登泰山時,一路驚呼「大矣!極矣!駭矣……」他們對泰山的崇怵之情,蓋因「君權神授」。說白了,他們登封泰山的目的,是想討好泰山神,讓神仙幫助他圓皇位永固、江山永駐之夢。
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泰山沒有那麼威嚴,泰山諸神也是親切有加。如果您稍微關注一下泰山的文化和歷史,就會發現皇帝和統治者尊崇的是東岳大帝,東岳大帝是男性化、孔武有力、神力無邊的化身。而老百姓對權利象徵的東岳大帝只是敬而遠之,他們幾乎傾全力敬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俗稱泰山老奶奶,一位慈眉善目的女性。在泰山,最好的廟宇是供奉泰山女神的碧霞祠,香火最旺的地方也是碧霞祠。無論建築的規模、檔次、數量等等,東岳廟都比不上元君廟。細細品位這其中的差異,研究一下統治者與普通人為何對泰山神有著不同的選擇與敬奉?是不是很有意思?
由於距孔子誕生地曲阜很近,泰安人的日常風俗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最大。同時,泰山是道教名山,對泰安人的民間信仰影響最大。下面簡單介紹一些比較常見的風俗。
泰山老奶奶的生日 陰歷的3月15日是泰山老奶奶的生日,這是泰安最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年這時拜山的人來自四面八方,泰城的人更是幾乎每家必去。如果旅遊者時間恰當,可不要錯過,你能從中感受到古代百姓進香盛況的影子。
東岳廟會 東岳大帝的誕辰是3月28日,自宋朝起,每年此時立泰山廟會,以祭東岳大帝。地點在東岳廟即岱廟。除祭祈活動外,後世逐漸增加了商貿、娛樂活動等內容,服務於來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水滸傳》中燕青打擂就是在泰山東岳廟會上。
另外元君生日為4月28日,與東岳大帝生日僅僅晚一個月,而且後世碧霞元君的影響超過了東岳大帝,因此東岳廟會拖長了時間,增加了祭祀碧霞元君的內容。文革期間一度取消了東岳廟會。
現在的東岳廟會會期在5月6日至12日,一般在岱宗坊西側的廣場舉行。廟會內容除正常的宗教活動以外,主要是經貿活動、旅遊觀光和文化娛樂。近年來,八方人士紛至沓來,國外客商及遊客也不斷增加。
王母生日 陰歷的3月3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進香的人絡繹不絕,其中海外、港澳的香客不在少數。
喪事 泰安喪事的辦理講究不少。首先要向親朋好友報喪。訂好日子設靈棚,門口有專門負責上帳的人,親朋好友捐的錢要上榜公布,來的人越多,捐的錢越多,說明主家的人緣越好。直系親屬捐的錢越多說明家庭團結。被人高看一眼。每有喪事自家直系親屬要在旁哭喪,人越多聲音越大,說明孝心越多,最後主家要設宴招待賓朋,以示感謝。
酒席 泰安人乃至山東人酒桌上的講究特別多,在鄉下尤其如此。首先是座次,一定不能搞錯,座位有主賓副賓、主陪副陪之分,一般面對門的座位是正座,應為主賓副賓坐,背對門的座位為主陪副陪坐。喝酒時一般用幾錢的小酒杯,但花樣繁多,「哥倆好」「四喜發財」「六六大順」「十二周全」等等,一不留神,就不知喝多少了。全國有一半的白酒產自山東,山東人酒量大多很好。
打招呼 如果你在泰安問人:「您是哪人?」老泰安人一般說自己是「泰城的」。由於受孔子的影響,泰安人打招呼一般尊稱一聲「老師」。
生小孩 自己家有小孩出生先要通知親朋好友。親朋好友會來看望,一般由家中女性出面接待,過去,每家大多是用一對小籃子,裝上雞蛋等物品在用紅布蓋上,挑者送去,現在,大多是送雙數的營養品即可,在鄉下,還經常可以看到幾個大嬸挑著蓋紅布的挑子排著隊的身影。之後主家會回請,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吃面」。
許願還願 這一民俗是泰山周圍方圓幾百里的古俗。據民國時的泰安縣志記載:「泰山為五嶽首,而聖田之廟在焉,既有求而必應,亦無感之不通。上山祈願一般在山頂碧霞祠向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祈訴」。「貪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歲,賈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祈嗣。」並向元君許下承諾。一旦實現就必須要還願,既落實所許之承諾。一旦沒有實現目的,就再次祈求,最終滿意後再行還願。
許願還願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供奉獻禮者,有掛袍送匾者,有捐資修廟者,也有植樹造林者。
進香 進香的准備工作很復雜。聯絡會員、收斂會費、購置祭品等。進香有「春香」、「秋香」之分。由於東岳大帝的生日是陰歷3月28日,碧霞元君的生日是4月18日,所以這一期間香火最盛。准備妥當後就開始啟程上山進香。進香的一般程序是:「啟程,沿路焚祠,沖火,落宿,登山,報號(到泰山娘娘殿前報到),朝頂,守架,進貢,進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駕,謝山」。
上山進焚的香紙有三種:一是黃草紙(當地稱火紙),二是印有玉皇大帝為行長,東岳大帝為別行長的大面額冥幣,三是元寶,用錫箔、裱糊、金銀成對。碧霞祠有一方「碧霞元君璽」,有錢的香客可請道士在紙上加蓋璽印。
求子 進山求子的最多,天南海北的都有。求男孩者在碧霞祠拴一個金男娃,求女孩拴一個金女娃。並以此向泰山老奶奶許願。
生育禮俗 岱下方圓幾百里曾有一套完整的生育程序。
一是擇定吉日。欲求生子,須由妻子出面,帶上禮品去求當地的「神媽子」擇定吉日,安排求子儀式。
二是籌備供事。主要是購置香燭、火紙、供品等。供桌的擺放是兩碗饅頭,兩個盤子——魚和雞蛋,兩個果碟——棗和栗子。供品前擺三個香爐一字排開。紅布條寫上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裝入火紙折成的紙盒中,將供桌抬往神媽子家。
三是舉行儀式。由求子的婦女點燃三炷香,插在香爐上,與神媽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由神媽子祈禱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後將紅布條焚燒。接著,神媽子續香,再由求子婦女訴說求子的心願後進香,並各取一隻棗和栗子吃下,與神媽子一起跪至香全部燃盡。
四是還願。如果果真得子,要到附近的泰山老奶奶行宮還願(最好是到泰山碧霞祠還願)。
若祈子未成,則再來一次,但「求子不過三」。
石敢當 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甚至國外中華文化圈都有源於泰山的石敢當信仰。將寫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或石人立於路、橋要沖之處,或者砌於房屋牆壁之內,起到避妖邪、壓災殃的作用。日本、新加坡等國也有此風俗。
節令習俗 泰山腳下除了我國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端午、乞巧(7月7日)、中秋、重陽等節日外,還有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天貺節和浴佛節。
天貺節源於宋真宗封禪泰山,公元1008年的舊歷6月6日天降書於泰山,於是宋真宗大舉封禪。為感謝上天,不僅在岱廟修建天貺殿,而且定6月6日為天貺節。這一節日現已沿襲演繹成嫁出去的閨女回娘家看望雙親的節日,或者曬衣、曬書的日子。
浴佛節為4月8日,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是日,用水灌浴佛像。泰山附近此節又增加了慶賀東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生日的內容,三位一體,佛道融合,古代十分隆重。
■ 泰山神話傳說
• 盤古之死
• 盤古開東岳為首
• 何首烏
• 黑虯升天
• 萬丈碑
• 泰山牧羊老人
• 石門洞
• 懸雲寺
• 司馬遷與「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 碧霞元君的來歷
• 泰山奶奶游徂徠
• 岱宗坊
• 東岳上卿茅神仙
• 泰山女兒茶的來歷
• 竹林寺
• 姊妹松
• 有眼不識泰山
• 雲步橋
• 遊仙樂
• 仙泉
• 汶河倒流
泰山神話傳說詳情請打開:
http://www.ytrip-ts.com/hang/wenhua.htm
再點擊有關鏈接
⑸ 泰安歷史故事
早在五千年前,在它境內的大汶河畔就有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位於泰山南麓的泰安市郊區大汶口鎮,是著名的大汶口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據考證,這片古文化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已出土的陶、石、玉、骨等不同質地的用具和祭品都異常精美,晚期的陶尊上還有象形文字樣的刻畫符號,專家們認為是中國文字的祖源,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證明,這一帶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泰安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這里孕育了燦爛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反映了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及原始社會解體的整個過程。夏商以後,汶河流域出現了牟、鑄、遂、宿等古國,經濟文化率先發展,春秋時期,這里又成為齊魯必爭之地,著名的「長勺之戰」就發生在泰山東麓,齊國修築的軍事防線齊長城,殘牆猶在,在中國歷史上,這里曾設置過郡、路、州、府、人員輻輳,是區域性政治、經濟中心。西漢赤眉,東漢黃巾,唐代黃巢,都曾來這里安營紮寨。
泰山被尊為「五嶽之首」,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春秋戰國時,泰山南北齊魯文化泱泱大觀。秦漢以來,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康熙、乾隆等12位帝王先後登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祀天地神靈,祈求國泰民安。歷代文人墨客也多登臨抒懷,李白「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杜甫「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都成為千古絕唱。泰山擁有2000多處摩崖石刻,其規模之大,精品之多,時代之久,書體之全,在國內外名山當中是無語倫比的,堪稱天然的書法藝術博物館。岱廟在泰安城中,廟內古木參天,碑刻林立,其天貺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並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築。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古老的泰安城由於帝王封禪、民眾禮神、文人騷客的游歷漸漸地發展起來,並漸漸地形成了山不壓城,城不佔山,而又「山城一體」的獨特格局
⑹ 泰安在古代被稱為什麼
泰安應該一直就叫泰安,這個城市是跟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下來的,最早把泰山封神的就是黃帝。
⑺ 泰山歷史文化軸線是哪兩軸
再現「厚土大來德—人間源鬧市—天堂仙境」三重空間
本報泰安3月9日訊(記者閆秀玲)為了挖掘和展示泰山文化內
涵及城市文脈,保護泰安這一歷史文化名城,泰安決定恢復泰山歷史
文化軸線,並已向國內外公開招標。
恢復泰山歷史文化軸線就是要再現厚土大德—人間鬧市—天堂仙
境「三重空間」的歷史風貌,充分展示泰山獨有的帝王封禪文化和民
間優秀文化。所謂「三重空間」中的「厚土大德」指的是以蒿里山為
中心,包括社首山,規劃范圍有:北、東至鐵路,南至靈山大街兩側,
西至泰山大街東首;「人間鬧市」(指古泰城),規劃控制范圍包括
靈應宮、靈山大街、古泰城南門、通天街、岱廟、紅門路、紅門及通
天街南部的南關大街及其以南;「天堂仙境」指的是自一天門到岱頂
及相關的景點(線)。具體建設項目初步計劃有:恢復社首壇、開發
蒿里山;復建泰安古城南門;通天街及其兩側按明清民居的風格建設;
實施大岱廟工程;再現古帝王封禪氛圍及登山路線等等。
泰山是世界上首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是馳名中外的旅遊
勝地,泰安市是山東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恢復泰山歷史文化軸
線,將延長登泰山遊客在泰安的駐留時間,提高泰山旅遊的水平和檔
次。
⑻ 泰安縣 歷史
泰安,是山東省來地級市,國務院批源復確定的中國著名風景旅遊城市[1]。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2個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7761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30.7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64.0萬人,城鎮人口348.95萬人,城鎮化率61.87%。[2]
泰安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中部,北依省會濟南,南連濟寧市,東連商城臨沂,西濱黃河,北距省會濟南市66.8千米,南至三孔聖地曲阜市74.6千米,是魯中地區中心城市之一。[3][4]
泰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國泰民安之意,城區位於泰山腳下,依山而建,山城一體。境內的泰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譽,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安市於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對外開放旅遊城市,還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⑼ 山東泰安市名的來歷
泰安-泰山來地區是華夏文明的自東部發祥地,東夷海岱文明的源頭區,儒家文化的承載區。早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存、繁衍,5萬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階段;5000多年前這里孕育了燦爛的大汶口文化,成為華夏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由於古人對太陽和大山的崇拜,自堯舜至秦漢,直至明清,延綿幾千年,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佛道兩家、文人名士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追憶往昔,泰安有三遷的歷史。春秋時期,泰安為無鹽邑,城市坐落在今徂徠境內官路村一帶。後來遷往舊縣{原奉符縣},大宋時又遷往谷縣。到明朝才定居泰安。泰安也因泰山而得名,從古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中來,寓意「國泰民安」。
⑽ 請幫我一下、告訴我泰安的歷史文化、主要包括歷史名人、歷史故事、歷史古跡、大概三種簡練的說一下吧
新泰市位於山東省中部,取新甫山、泰山首字而得名,
。年在新泰烏珠台村發現一枚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牙齒化石。
上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多與新泰一地有著密切的關系。如黃帝軒轅氏部族以龜為圖騰,其族主要活動在泰山與汶泗流域,新泰之龜山便是軒轅族的一個地理標志。世傳之堯都平陽,亦當在新泰,而非舊說之山西臨汾。
相傳,夏代曾將全國劃為九州,新泰屬於徐州之域。商周時期,今新泰地曾分別有杞國、菟裘、淳於等小國先後存在。杞作為一個東方小國,在大國爭霸、弱肉強食的局面下艱難生存,未免凄凄惶惶,因此「杞人憂天」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有名故事。
在春秋戰國,新泰成為齊、魯兩國頻繁爭奪的地區。魯定公十年,魯定公與齊景公會於夾谷,孔子以相禮的身份隨同魯君出席盟會,迫使齊人歸魯龜陰等田。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夾谷會盟」。夾谷即在今新泰境內。
先秦時期,是新泰英傑競出、群星璀璨的時代。和聖柳下惠、樂聖師曠、奴隸起義領袖柳下跖、名儒林放、名相鮑叔牙,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
秦漢時期,新泰的經濟也趨於繁榮。自戰國以來,齊魯以盛產桑麻著稱,至漢愈盛,有「齊魯千株桑麻」之稱,其種植量居全國第一。新泰即為其主要產地之一。漢武帝時,於泰山下築渠以引汶水,灌溉田地萬頃,小汶河流域的新泰農業得到較大開發。
三國鼎立,新泰在魏境。魏沿置東平陽縣,仍屬兗州泰山郡。
晉朝代魏後,羊祜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表改平陽為新泰縣,屬泰山郡。自此開始出現新泰之名,並一直沿用至今。
在明代,新泰城得到大規模修建,建成周圍四里,連女牆高三丈五尺,廣六尺的城池。舊城只有東、南二門,弘治間知縣吳禧始辟西門,共三門,東曰通齊、南曰望魯、西曰瞻岱,至此城池規模大備。後正德、萬曆、天啟間屢加修葺。今新泰城區的規模,基本上就是在明城的格局上發展而成的。
清初,新泰仍屬泰安州。雍正二年(1724)泰安升為隸州,雍正十三年再升泰安為府,新泰仍為泰安州、府的轄縣之一,直到清末而未改。又雍正時新泰置三十三保,至乾隆時增為三十七保。
新泰在清代有一個重要的事件,這便是新泰驛道的開通。清初為了加強南北之間的聯系,設立了自東南各省至京的驛道,民間俗稱「九省御道」。這條驛道便穿經新泰,據《新泰縣志·驛站》記載:「按邑在元明時,僻處山徑,非孔道也,原無驛路。……國朝(清)定鼎,始於涿州城南,分東西兩路,順治十年()以東南全閩、兩浙、吳會、淮揚諸路至京由泰、沂為捷,羊流置驛從此始」。除了九省驛道,新泰西南手車路、西南支路、正南支路、東南支路、東北支路、正北支路等也相繼開通。其中正北支路南通費、沂,北通萊、博,亦為要衢。由於交通的暢通,使新泰在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日漸佔有較為重要的地位。
歷史進入近代後,捻軍數次轉戰於新泰大地,更在新泰歷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咸豐十年(1860)九月,捻軍大部進入新泰,火光燭天,部隊東西縱橫五十餘里,廩生沈慶祜糾集地主武裝,於名公窪邀擊捻軍,被捻軍擊潰,沈慶祜亦被擊斃,捻軍取得首攻新泰的輝煌勝利。此後,捻軍在同治年間又數次攻入新泰,與清僧格林沁等部激戰,前後八年,對清軍及新泰地主武裝予以沉重打擊。在捻軍起義的影響下,幅軍、白蓮教軍、劉德沛起義軍也都曾活動於新泰。
由於近代列強加劇對中國的侵略,新泰境內的反洋教斗爭也此起彼伏。光緒六年(1880),英國聖公會在新泰建立教堂,受到南王莊鄉民的抵制,引發了著名的「新泰教案」。在新泰鄉民與正直官員李秉衡、徐致愉的密切合作下,終於打破了英人的圖謀。「新泰教案」作為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勢力斗爭勝利的光輝一頁永載史冊。
隨著近代革命高潮的出現,一些新泰愛國志士也走上民族革命的道路。新泰北寨人董少羲加入「同盟會」並曾參加同盟會領導的煙台起義,在辛亥革命的史冊上留下新泰志士的足跡。在民族革命的巨變中,新泰歷史也隨之翻開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