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學經典是經過上千年歷史的什麼
國學經典是經過上千年歷史長河沉澱下來的文化經典。
❷ 歷史系(國學)是什麼
歷史學系是文學院的分科之一,主修人人類各朝朝代以來的政治事件為主,並整理歷專史資料以分析屬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而培養歷史人才以編修文獻也為歷史學系的主要方向之一。
國學,泛指中國歷史以來修身、齊家、治國的學問,涵蓋經史子集兵法道等。
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國立學校。 自 「西學東漸」後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指以先秦的經典與諸子學說為根基,並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及同時期的詩經、楚辭、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等等各類文化學術及同時期的以二十四史為主的史學。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
❸ 國學與歷史的先後次序
這樣的話你可以先到葯店買早孕試紙測試一下,如果是陽性就是懷孕了.陰性可能要考慮是否是月經不調,這樣可以到醫院做B超檢查一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月經不調。
❹ 近代國學作為一個歷史范疇始於哪個朝代
額……=。=你都問「近代」了,肯定是清末啊!
……20C初。
❺ 國學發展史
國學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至今眾說紛紜,許多讀者也不甚了解。在黃玉石看來,「當前社會上對國學概念、國學主要內容、國學的意義還處於一個探索的狀態。如果從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來看,國學應該是指推動我國持續發展的正統學術和主流文化的總稱。如果從中華國學的發展史來看,五千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的、以培養昂揚向上民族精神和全面傳承中華文明為宗旨的儒學,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學主體,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黃玉石著述《國學五千年》的初衷,就是力圖多層次、多角度地再現儒家思想文化的歷史面貌,並藉此糾正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造成人們對儒家思想的誤讀,使今天的讀者能夠在一幅展開的歷史畫卷中輕松地了解中國國學的主體——儒家思想文化。
國學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四書》、《五經》,這種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長期以來形成的固定概念,黃玉石認為理解過於狹窄。「國學也是與時俱進的,它所包含的主要內容應該還包括經濟學、法制學、科技學等,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就是說「三學」和《四書》、《五經》等,就是今天大家都能看得見、學得來、用得上的國學主要內容。「弘揚國學不僅僅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提高國人的道德修養等,更重要的是,她對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國家文化安全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黃玉石認真地說。
現在國內的國學學習,基本上處於一種民間自發進行的階段,所以,在日前北京召開的《國學五千年》研討會上,黃玉石已誠懇地向國家教育部提出建議,盡快把國學正式完整地納入國家教育發展規劃和各類學校的教育體系中。他的最大期盼,就是希望能以通俗易懂的話本語言,引領大家走進國學之門。 要想更了解國學 介紹一本書給你: 《國學五千年》是中國作協會員、莆田市文學院院長黃玉石歷時8年完成的一部多卷體長篇文化讀本。作者本著「釐清被誤讀的儒家歷史,引領讀者走進國學之門」的宗旨,力圖全方位地展示國學發展史。該書自出版後,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還專門舉行了《國學五千年》作品研討會。謝謝採納!
❻ 國學的來歷
國學經典的由來
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鼎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范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編撰於乾隆年間,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四庫」指經、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
❼ 國學的歷史有哪些
「國學」一詞,古已有之。《周禮·春官宗伯·樂師》言:「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禮記·學記》曰:「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孫詒讓在其所著《周禮·正義》中指出:「國學者,在國城中王宮左之小學也。」由此可見,「國學」在中國古代,指的是國家一級的學校,與漢代的「太學」相當。此後朝代更替,「國學」的性質和作用也有所變化。
唐代貞元中,李勃隱居讀書於廬山白鹿洞,至南唐時,在其遺址建學館,以授生徒,號為「廬山國學」(亦稱「白鹿洞國學」、「廬山國子監」、「廬山書堂」等),首次使用了「國學」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稱「白鹿洞書院」,為藏書與講學之所。宋代書院興盛,涌現出白鹿、石鼓(一說嵩陽)、睢陽和嶽麓四大書院。由此來看,「廬山國學」實際上是一所既藏書又講學的「學館」,亦即後來的「書院」。在當時的境域下,所藏之書和所講之學,自然是中國的傳統學術文化。從宋代四大書院的實際情況來看,也是如此。可見此時「國學」這一概念的使用,與「國醫」是一樣的。
但是,真正把「國學」同諸多「外學」相提並論,即作為一門統攬中國學術的概念提出來,則是在西學東漸、我國社會和學術文化處於空前轉型的清末民初。[1]
19世紀末,面對西學和「歐化主義」的刺激,日本學界從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識本國文化,發出了提倡「國粹」、「國學」的呼聲,從此「國學」一詞在近現代流行開來。這就自然感染並刺激了處境相似的中國學人。1902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啟超曾與黃遵憲等人商議,在日本創辦《國學報》。但黃主張先作「國學史」,使梁放棄了創辦《國學報》的設想。而國粹派學者則趁機力倡「國學」。1904年,鄧實在上海的《政藝通報》發表《國學保存論》,論述了保存「國學」的重要性。次年,鄧實、黃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國學保存會」,以「研究國學,保存國粹」為宗旨,發行《政藝通報》、《國粹學報》,標志著「國學」在國內的立足。
「國學即中國固有的或傳統的學術文化」。這一釋義經過幾代學者的努力堅守,成為「國學」的通常定義。如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國學」一詞的解釋就是沿用了這樣的定義:「稱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等。」這可以說是自清末民國初至今,一直沿用下來的比較通用的定義。
❽ 傳統《國學經典——周易》的發展歷程
易學發展歷程—易術、易德、易道
易學是以《易經》發其端緒的。《易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經典,它是由符號系統與文字系統組成的一部完整體系,而符號系統應在文字系統之前形成,也就是說,在我國文字出現之前,就有了《易經》的符號系統。
《易經》產生於人之預測行動吉凶的需求,而預測吉凶是人之有目的活動的表現,人之行動有目的性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標志之一。也就是說,從人之所以為人開始,其行動都有目的性,即行動之前都要預測其行動的吉凶。《易經》就是我國上古預測吉凶實踐中形成的一個預測系統。這一預測系統是由陰陽兩個符號組成八卦,由八卦兩兩相重而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計有三百八十四爻,構成一個完整的符號系統。在長期的預測實踐中,不斷總結筮占的命中率而又形成卦辭、爻辭的文字系統。由符號系統與之相配的文字系統而形成的《易經》,不僅在中國,而是在世界上可以說也是獨一無二的。
《易經》原初是用以筮占預測吉凶的,所以朱熹《朱子語類》中說:「《易》乃卜筮之書,古者則藏於太史太卜以占吉凶」。《周易》為筮占之書,但其中包含著道德內容。因此,孔子對《易》極為重視。他曾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據最新考古發掘出帛書《易》中的《二三子問》、《易之義》、《要》等篇中,都記載了孔子與《易》的關系。帛書《要》中說:「夫子老而好《易》,居在席,行在囊」,這與《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的說法是相同的。當孔子的弟子對孔子老年喜《易》提出疑問:「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孔子在回答時指出:「我觀其德義耳也」,說明孔子是從德義方面研究《易》的。相傳為孔子所作的《易傳》中道德思想是對易德的繼承與發展。
《周易》中不僅包含著道德內容,還蘊涵著深刻的哲學思想。道家創始人老子揭示了《周易》的哲學內涵,從易道方面對《周易》作了新發展。
由此可以看出,《周易》的發展歷程是由易術發展為易德、易道。
❾ 從國學發展史上看,中國古代的學術有什麼特徵
中國古代學術寓於中國古代學問之中。這包含兩層意思:其一,中國古代學術是中版國古代學權問的一種自覺形態,是對歷史上或當時現存的學問的一種反思形式;其二,中國古代學問有其內在的學術理路,即其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邏輯來思考和研究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