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行鎮的歷史沿革
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設市舶提舉司及榷貨場,是為上海鎮之始,屬嘉興府華亭縣,原高南鄉界南地區屬上海鎮;界北隨高橋屬兩浙路蘇州府崑山縣江東地區。
北宋嘉定十年(1217年), 析崑山縣東境置嘉定縣,隸於浙江路平江府,今境域北隨高橋屬臨江鄉,隸於嘉定縣。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割華亭東北5鄉為上海縣,境域為上海縣高昌鄉所屬;鎮南村屬臨江鄉(鎮南村1998年從東溝鎮劃歸高橋鎮)。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 高南界浜以南地區改隸屬高行市,屬上海縣。界北屬嘉定縣臨江鄉地區改屬蘇州府。
明朝孝忠弘治年間(1488~1504年) ,高行、東溝命名為市,隸屬松江府上海縣。
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5年), 在高行北鎮盧九溝、咸塘浜十字交口建四通橋。
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 3月,清帝入北平,改元順治,設江南布政使,原高南鄉界南改屬松江府上海縣東溝市,界北仍屬臨江鄉。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 ,析嘉定東南境置寶山縣,原臨江鄉稱依仁鄉;江東(即高橋地區)屬依仁鄉,隸寶山縣;原高南鄉界北地區隨屬依仁鄉。
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 置高橋鄉,依仁鄉原轄八都(內七、八、九、十、十一、北十一都)由嘉定隸寶山,至是改依仁鄉為高橋鄉。高南界北(原高南鄉鎮南村)地區屬高橋鄉。
民國元年(1912年) 11月 ,上海縣撤銷高昌鄉建制,劃北部建立高行鄉,成立高行鄉公所,界北仍屬高橋鄉,均隸屬江蘇省。
民國十六年(1927年) 3月, 國民革命北伐軍抵上海,接管上海高行和寶山高橋等地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 7月, 高行鄉劃歸上海特別市,改鄉為區,潘鴻鼎任區政委員。寶山縣、高橋等7市鄉劃入上海特別市,高橋界浜以南地區屬上海特別市高行區,界北地區屬上海特別市高橋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高行區與高橋區合並為高橋區,鎮隨之隸屬上海市高橋區。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設高橋區接管委員會。下設5個辦事處,東溝為第二辦事處、高行為第三辦事處。廢除保甲制,建立25個行政村。
2002年,全鎮共轄13個村民委員會,61個村民小組;居民委員會8個,居民小組121個。
⑵ 上海高橋的歷史!急!急!急!
高橋,又名翁家橋,跨黃潼港(始建年不詳,同治年間重建),橋不高而名頗著,鎮以橋得名。鎮東北一公里處有清浦鎮,清初清浦港淤積,集市南移,遂興高橋鎮。鎮處黃浦江下游,位於縣境的西北隅,距縣城西北20.5公里,為縣直屬鎮之一。鎮呈「凸」字形。東西長1.1公里,南北縱深1.4公里。南與高南鄉的鎮南村毗連,東、北、西三面均和高橋鄉接壤;鎮西所屬中興鎮距鎮3公里,全鎮面積1.198平方公里。中共高橋鎮黨委、鎮人民政府設在小浜路。轄東街、南街、西街、北街、石油新村、中興鎮、高橋一村、高橋二村、上煉一村、上煉二村、白洋灘等11個居民委員會,159個居民小組,5403戶,18408人。
高橋地區,原屬崑山縣臨江鄉,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改屬嘉定縣。元、明隸屬不變。清初高橋鎮屬依仁鄉,仍隸嘉定縣,雍正三年改隸寶山縣,乾隆二十四年曾設寶山分縣縣署,宣統二年屬高橋鄉。民國17年屬高橋區隸上海特別市。建國初,仍屬高橋區隸上海市。1956年屬東郊區,1958年屬浦東縣,1961年並入川沙縣。鎮區水運以界浜為主,西接高橋港通黃浦江,東接浦東運河,橫貫鎮區。陸上客運以大同路東站為樞紐;81路公共汽車通宵行駛於滬高之間,高川線通往川沙縣城,高高線抵達高行,高中線西連中興鎮,高三線北通凌橋及三岔港等地。
高橋鎮的西南地區為石化工業基地。市、縣屬工廠和鎮辦工業都分布在鎮區。1985年底鎮辦工業企業5個,職工617人,年產值973萬元。網花、絨綉是該鎮傳統手工工藝品,高橋松餅為傳統的名特產。國營商業49個、集體商業56個、個體戶338個。市場繁榮,文教衛生設施有:高橋、育民2所完全中學,小學2所,幼兒園4所及文化館、圖書館、電影院、體育場、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等。高橋鎮文物古跡有:明永樂帝御碑,現存高橋中學校園內,並建亭為護;雙井,古高橋拆除後,舊址北堍建雙口井得名。民國17年《遷橋築路記》石碑1塊,現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
⑶ 上海市高行中學怎麼樣
簡介來:上海市高行中學始建於自1947年,目前為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即區重點)。六十年來,數代高行人櫛風沐雨、艱苦創業、與時俱進、教書育人,為社會各界輸送了二萬余名畢業生。學校具有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背景。其中已故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現任上海市政協主席馮國勤同志、資深畫家李寄僧先生都曾在學校任過教。學校現有教職工126名,其中碩士研究生6名,高級教師20名,一級教師68名、區學科帶頭人3名,區骨幹教師6名,市名師後備教師1名、浦東新區學科領軍人才後備1名。學校辦學規模日益擴大,目前擁有36個教學班,學生1500餘名。
⑷ 深圳市銘高行商貿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銘高行商貿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03月1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日用百貨、五金、電子內產品、文化用容品、辦公用品、機械設備(不含特種設備)的購銷,國內貿易(不含專營、專控、專賣商品)等。
法定代表人:杜鎮宇
成立時間:2009-03-18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389639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紅荔西路市政大廈1-8層(24棟)-4層406.408室
⑸ 有誰浦東高行鎮的歷史
民國元年(1912年) 11月 ,上海縣撤銷高昌鄉建制,劃北部建高行,均隸屬江蘇省,民國十七年(1928年) 7月, 高行鄉劃歸上海特別市,
⑹ 歷史名將高行周簡介
高行周(885-952年),字尚質,幽州人。五代時,後唐名將,著名的騎兵將領。 後唐建立前,專高行周一直在屬李嗣源帳下效力,開始只是裨將,後來擔任幽州節度使的趙德鈞對李嗣源說:「高行周相貌敦厚,做事小心謹慎,以後一定有大出息,應當給予優厚待遇。」
後唐庄宗滅梁,以功領端州刺史。同光末出守絳州,天成中遷潁州團練使。長興初改振武軍節度使,歷鎮彰武、昭義。晉祖時加同平章事,為西京留守。鎮天雄,徙鎮歸德。出帝時加兼侍中。漢祖入立,加守太傅兼中書令,代李守貞為天平節度使。改鄴都留守,加守太尉,封臨清王。乾佑中加守太師,進封鄴王。周祖入立,改封齊王。廣順二年卒,贈尚書令,追封秦王,謚武懿。
⑺ 上海浦東的歷史 (最好有圖片)
浦東新區位於上海市東部,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地帶的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緊靠基礎雄厚的上海市區、北倚物豐人傑的長江三角洲、面對浩瀚無垠的太平洋,年平均氣溫16.2℃,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從此浦東發展掀開了新的篇章。在19年的發展歷程中,浦東新區堅持勇於創新、求真務實的精神,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以國際化思路結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發展新模式,高起點規劃建設基礎設施,高標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打造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努力建設成為國際區域性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短短19年間浦東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從阡陌農田到高樓林立、從冷僻鄉間到繁榮市區,成為世界矚目的「東方明珠」,被譽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2009年4月24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為這一國家戰略拓展空間、增強動力,更好地發揮浦東在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以此為起點,浦東開發開放進入了二次創業的新階段。南匯劃入浦東後,浦東新區區域面積達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萬人,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2008年合並後的生產總值3676億元,占上海市的26.8%;0.8:47.4:51.8的三次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以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格局。在新浦東區域內,集聚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外高橋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洋山保稅港區等5個國家級開發區以及國家級的臨港裝備產業基地,集聚了先進製造業、臨港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現代產業要素。浦東是上海重要交通樞紐,在100多公里的江海岸線上布局了洋山深水港、浦東國際機場和外高橋港區等重大功能性樞紐,先進的國際物流港口,航空運輸、鐵路軌道運輸、城際高速路共同建構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體系,使浦東距世界僅「一步之遙」。浦江大橋、海底隧道、磁懸浮列車、地鐵線路織成密集的交通網路,將浦東與全國、與世界更緊密地融合為一體。伴隨著浦東經濟的高速增長,新浦東的生態環境建設得到極大改善,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區」、「國家衛生城區」、「國家環保模範城區」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浦東堅持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努力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環境良好的生態城區。浦東正日益成長為一個中外文化交流的舞台,一個彰顯海派文化的大市場,一個具有文化發展潛力和前景的新城區。19年來,浦東先後興建了一批有相當知名度的文化設施和旅遊景點,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科技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海洋水族館、東方藝術中心、臨港滴水湖等正成為豐富上海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改善了浦東綜合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提高了浦東的城市文明程度,各方賓朋紛至沓來。2010年,有著150多年歷史的經濟文化與科技領域的世界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浦東是世博會主場館的所在地。這一全球盛會是浦東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並向世界展示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契機,也將給浦東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必對浦東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世博會將使浦東開發開放又一次站在世界的平台上。以南匯區劃入浦東新區為標志,浦東開發開放進入二次創業新階段。浦東開發開放二次創業,處處凸顯浦東新的使命、新的作為、新的突破、新的跨越。浦東將弘揚只爭朝夕、勇立潮頭、崇尚科學、開放包容的二次創業精神,圍繞建設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戰略定位,在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環境優勢、創新優勢和樞紐功能、服務功能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四個中心」的核心區、綜合改革的試驗區、開放和諧的生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態區,用10年左右的努力拚搏,到2020年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在優化結構、提升功能、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市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使浦東努力成為聯系國內外經濟的重要樞紐。區人民政府駐世紀大道2001號。郵編:200135。行政區劃代碼:310115。區號:021。拼音:PudongXinqu,英譯:PuDongNewArea。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浦東新區現轄13個街道、25個鎮及1個自然保護區:濰坊新村街道、陸家嘴街道、周家渡街道、塘橋街道、上鋼新村街道、南碼頭路街道、滬東新村街道、金楊新村街道、洋涇街道、浦興路街道、東明路街道、花木街道、申港街道、川沙新鎮、高橋鎮、北蔡鎮、合慶鎮、唐鎮、曹路鎮、金橋鎮、高行鎮、高東鎮、張江鎮、三林鎮、惠南鎮、康橋鎮、周浦鎮、航頭鎮、新場鎮、宣橋鎮、六灶鎮、祝橋鎮、大團鎮、老港鎮、書院鎮、萬祥鎮、泥城鎮、蘆潮港鎮和九段沙自然保護區。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浦東新區(不含原南匯區部分)舊稱川沙。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墾的海疆。751年屬華亭縣。1292年歸屬於上海縣。1725年後分隸南匯和上海縣。1810年開始由上海、南匯兩縣劃出,設川沙撫民廳。1911年辛亥革命時改廳為川沙縣,直隸江蘇省。1958年改屬上海市管轄。1984年將塘橋、陸家嘴、洋涇一帶劃歸黃浦區,把周家渡至楊思等沿江地區劃歸南市區。1990年4月1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國函[1992]145號)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的黃浦江以東部分,南市區的黃浦江以東部分(周家渡街道、塘橋街道、南碼頭街道、上鋼新村街道及楊思鎮),楊浦區的黃浦江以南部分(楊高中路—龍東公路—迎賓大道一帶、東昌路街道、歇浦路街道及欽洋鎮)。[2]2000年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同時,浦東新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浦東新區政協又相繼成立。2005年浦東迎來成立開發開放十五周年。2005年6月國務院辦公會議批准浦東新區為中國第一個綜合改革示範區。2009年4月24日,國務院(國函[2009]52號)批復同意撤銷南匯區,將南匯區行政區域整體並入浦東新區。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報》頭版發表文章《十個第一和五個倒數第一說明了什麼?》:工業總產昔日浦東
值佔全國八分之一強,全國第一;出口總產值佔全國四分之一強,其中本市產品佔60%,創匯之多,居全國第一位;財政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六分之一,上繳國家稅利佔中央財政支出三分之一,上繳之多,居全國第一位……;但上海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人均道路面積最少、缺房戶比重最高……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篇報道在上海引起強烈反響,上上下下對改造上海、振興上海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尋找上海新的發展方向,從80年代開始,上海從東進(浦東)、南下(以金山石化為核心的南部),北上(江灣、吳淞和寶山一帶)等三個不同的方向,展開深入研究,80年代中期,時任上海市市長汪道涵率先提出開發浦東,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贊同,上海的思路開始集中到了東進上面,開發浦東成為大家的共識,而且思路從最初考慮把浦東作為上海中心城區第二產業的擴散地,轉移到了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上來。今日浦東
1990年3月28日至4月7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姚依林帶隊,對浦東進行專題調研,並迅速形成《關於上海浦東開發幾個問題的匯報提綱》。僅11天後的4月1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即在上海大眾汽車投產儀式上宣布:中國政府決定開發開放浦東。隨後,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制定了「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開發方針。
希望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