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曇華林歷史文化

曇華林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9 19:49:38

A. 武漢曇華林有什麼好玩的

1、大水的店,老武漢畫本。對於一個武漢文藝青年來說,沒有到過大水的店,就不叫去過曇華林。在曇華林駐扎了一年多,大水的店已經成為豆瓣文藝青年,來武漢旅遊的必經之地。而它的創意,都是圍繞兩個字:武漢。大水的店並不起眼,如果第一次到這里,很容易就錯過深院里的招牌。穿過庭院,推開窄小的玻璃門,一家別致的咖啡小店便在眼前。

2、融園咖園,百年大宅北歐風。在胭脂路與曇華林三岔路口,鳳凰山南麓,聳立著一座氣勢宏大的大坡頂北歐風格建築,古樹環繞,綠草如茵,廊燈幽明……百米之外喧嚷擁塞的城市亂象,哪怕幾米外文化街人來人往、電動車的尖喇叭,都好像不關它什麼事,它兀自纖塵不染,遺世獨立。

3、羅克慢遞 。曇華林73號的這家店,經營的是給未來某個人寫信的服務,而投遞的時間完全由寄信人決定,可以是1年,也可以是10年,甚至更久。你可以在這里給未來寫一份計劃、一種期望,又或者只是記錄下此時的心情,由羅克慢遞的慢遞員傳遞到你手上。

B. 誰能介紹一下武漢曇華林呢

曇華林地址:曇華林是武昌區糧道街的一個老街區,位於武昌城東北部,地處城牆內版的花園山北麓和螃權蟹岬之間,隨兩山並行,呈東西走向。
現在的曇華林主要指東起中山路,西至得勝橋,包括戈甲營、馬道門、太平試館、三義村以及花園山和螃蟹岬兩山在內的狹長地帶,全長1.2公里。
這里隱沒著西方傳教士在漢設立的最早的文華書院(華中師范大學的前身)和天文台、修建於1895年的仁濟醫院、石瑛故居、錢基博(錢鍾書之父)老宅、瑞典領事館等眾多近代歷史建築。
坐車可以坐307路 315路 511路 514路 530路(內環)530路(外環) 539路 542路 584路 606路 607路 717路 729路 804路到武昌積玉橋站下車 差不多就到了

C. 武漢曇華林要門票嗎

武漢曇華林只是一個文藝聚集地而已,不需要門票。全天開放,而且遊人如織。
但是每一家文創店賣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東西,裡面賣的東西華而不實。所謂假文藝真商業也不過如此了。

D. 曇華林老街距今已有多少年歷史

武昌歷史來老街——曇源華林在擁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城湖北武漢,有著各個時期,各種式樣的古老建築和街巷。武昌曇華林殖民建築群就是一處隱秘在深處的寶藏。曇華林作為武漢唯一一條"活的"近代史書,不但存留大量體現當年武昌的舊城風貌的中外歷史建築,而且形成了區域化的近現代文化生態環境,曇華林歷史老街是傳承地方歷史不可多得的"實物標本",而這條擁有百年歷史的老街,現位於武昌城的東北角。自1861年漢口開埠以後,人們在這里興建了大批學校、教堂、住宅。該地

E. 武昌一條百年古街,濃縮了整個武漢的文藝情懷,可以免費遊玩嗎

現在的曇華林,被高樓大廈所包圍,但它始終靜靜守候在繁華深處。作為一個很適合拍照的地方,在這里,你會感覺是那種大城市生活里的慢節奏。工作日累了,周末去這里放鬆一下最好不過。點一杯咖啡,笑看人來人往。

曇華林這個名字是說這里有很多小庭院,而且都種植了曇花,慢慢的後面就叫成了“曇華林”。曇花開放、閉合一瞬間,但是這條街確實已經有百年歷史,希望可以更好的保存下去。

你聽說過武漢的曇華林嗎?曇華林形成於明清兩代,被譽為活的武漢近代史書。在這里散落和分布著許許多多歷史古建築,穿行在曇華林蜿蜒的小巷深處,各式各樣的咖啡小店等著你進去一坐,這些小店都有自己的獨特裝修,使得曇華林成為文藝青年來武漢旅遊的打卡聖地。在春暖花開的時候,特別適合去這里逛逛。

F. 曇華林有什麼好玩的

曇華林自然抄文化
歷史上,曇華林街區有「一湖三山」之說,即北臨沙湖,西靠鳳凰山,懷抱花園山和螃蟹岬。
現存的歷史建築大多依山而建或散布於三座山體之間,營造了自然宜人的氛圍。
曇華林古城文化
武昌老城牆沿螃蟹岬山脊而建,曇華林依城牆而展,構成了獨特的古城文化,
至今螃蟹岬還有當年炮台遺跡、城牆遺跡和正衛衙門遺址。特別是帝國主義文化
入侵武昌城的宗教建築群,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紀念地,
政要名人故居、公館、寓所等建築,賦予了古城文化的歷史價值和具有深刻革命意義的紀念價值。

G. 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歷史傳說嗎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古至今各種或凄慘或悲壯或感動的傳說數不勝數,課本上熟知的孟姜女哭長城,歷史中熱血沸騰的蒼天已死,黃巾當立,每個城市都會有自己的傳說,如重慶的紅衣小男孩,但在口耳相傳中卻越變越詭異,還有上海犯了龍脈的立交橋,他們可能發生過,但是即便發生地近在咫尺你也很難去查證。歷史太久遠了,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我所知道的歷史它已經有646歲了,它留下來的歷史傳說涵蓋了武漢近代歷史及文化的一個縮影,其較為完整地反映了武漢開埠以來的文化歷程。從鴉片戰爭後西方文化對武漢的滲透開始-武昌第一座基督教教堂(1865),包括之後辛亥革命、早期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活動、抗日戰爭,都在曇華林留下了深刻印記。

H. 武漢歷史景點都有什麼呀

1、黃鶴樓
黃鶴樓是蜚聲海內外的名勝,瀕臨長江之濱,雄踞蛇山之首,登樓遠眺,極目千里;俯瞰江漢,氣勢磅礴。樓姿之雄偉,居江南三大名樓之首。自古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2、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位於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麓,月湖東畔,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幾年以後,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後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築台以紀念。古琴台湖景相映,景色秀麗,幽靜宜人,文化內涵豐富,是武漢的著名音樂文化古跡,也是湖北省、武漢市重點文物保護文物。

3、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的櫻花道,位於前理學院和老圖書館的下方。道兩旁的櫻花樹枝幹壯實、排列整齊。每年的3 月至4 月初,繁花滿枝。櫻花花期僅為一周,每到落花時節,落英繽紛的櫻花又為大地鋪上了一層淺淺的「花毯」。每年開花時節,賞花的遊人絡繹不絕。

4、東湖
東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比西湖大三倍,素有「春蘭、秋桂、夏荷、冬梅」之美譽。三月蘭花四月櫻,湖面平如鏡,鳥雀唱山林;七月流火,湖水之浸潤,秋高氣爽,桂蕾綻放, 隆冬嚴寒,瑞雪紛揚,磨山百畝梅花吐蕾綻放。

5、漢口江灘
漢口江灘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休閑廣場,臨近的漢口江灘與武漢長江大橋,龜山電視塔一起交相輝映,夜景尤為迷人。在武漢三鎮的水景中,武漢江灘是這座濱江城市中一道最美麗的風景。正應了一位詩人對武漢江灘美景的贊頌「兩江四堤八林帶,火樹銀花不夜天」。

6、武漢長江大橋
整座大橋異常雄偉,上層是公路,下層是鐵路,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萬噸巨輪也能通行無阻。底層有電梯可直達公路橋面,站在橋上可以全覽武漢三鎮,氣勢非常豪邁。

I. 武漢有趣的地名的來歷

武漢有趣的地名的來歷:

J. 曇華林的主要景點

仁濟醫院
西式教會醫院 ,是最早為英國基督教倫敦會慈善機構楊格非和中華基督教會創建的醫院,也是近代西方醫院傳入武漢後保存完好的醫院。
仁濟醫院原名英國倫敦教會醫院。這所醫院與一位英國傳教士楊格非的名字聯在一起——1861年,該教士在與曇華林臨近的戈甲營建禮拜堂,爾後開設診所和義塾為教眾和附近的居民服務;7年後,傳教士將診所和義塾遷至曇華林並加以擴建成;1883年正式改名仁濟醫院。醫院的建築是中西合璧式樣的磚木結構,既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廊柱,又有中國式樣的下沉迴廊,附樓石拱門的浮雕圖案也很別致。
文華書院
文華書院 ,由美國聖公會創辦於1871年10月20日武昌,初為男童寄宿學校,名叫文惠廉紀念學堂,中文校名為文華書院,英文名Boone Memorial School。
1890年增設高中,成為六年制完全中學。1901年翟雅各任院長之後,發展迅速,1903年又增設大學部, 逐步發展成文華大學。1924年改名為華中大學。1951年組建公立華中大學,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華大學的化學、國文兩系與私立華中大學等高校合並成立華中高等師范學校(即華中師范大學)。 1953年定名為華中師范學院,1985年學校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一直至今。
文華書院校址在武昌曇華林街111號,現址湖北中醫葯大學。校內存有大量的歷史建築。
聖誕堂
該建築位於湖北省中醫葯大學的校園內5號樓,建造於1870年,為西式建築,其廊柱造型為仿古希臘廊柱風格。2002年維修,木板地面改為大理石,三拱卷門改方門。該建築系美國基督教聖會在文華大學內建造的校園禮拜堂,1958年停止校園宗教活動,現產權屬省中醫院,為醫院俱樂部禮堂。
該建築為省內獨有,且是鄂校園中興建最早和使用時間最長的禮拜堂。辛亥革命期間,日知會成員劉靜庵、胡蘭亭、余日章等在此宣傳反清革命思想。1906年,由張統一作詞、余日章作曲的《學生軍軍歌》在此誕生。
文華公書林輔樓書庫(文華大學)
該書庫位於曇華林138-139號,建造於1920年前後,為平面方形、三層,磚木結構,坐南朝北,越街正對夏斗寅公館大門(已拆)。建築原為文華大學公書林(公共圖書館)書庫,是湖北武漢最早的公共圖書館,為歷史優秀建築保護單位,現存的書庫便成為見證圖書館事業發展歷史的實證了。
翟雅各健身房
該建築位於湖北省中醫葯大學校園內,以原文華大學首位校長翟雅各(英)的名字命名,建造於1921年,系混磚木結構中西合璧二層建築,中式屋面,西式屋身。該建築所在地原系美國基督教會聖公會創辦的大學,1871-1903年稱文華書院 ,1903年在美注冊為文華大學,在1924年並入華中大學,1952年為華中師大,現屬湖北中醫葯大學。 曇華林32號
是一棟獨門獨院歐式洋樓 ,保存較完好,在這里曾經拍過電視劇。從門里看天井,彩色玻璃、雕花欄桿,無不顯示出異國情調。
共進會領導人劉公,在這幢老房子里,領導趙師梅等湖北工業中學堂的三位青年學生,設計製作出了辛亥革命軍旗——「九角十八星旗」。
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
位於武漢市第十四中學內,系國初年的學校建築。1938年,國共合作,政治部遷入武漢,三廳在此成立,郭沫若任廳長,屬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直接領導,在此薈萃了文化界精英300多人。三廳當時的用房大多已毀,僅存磚木結構二層樓房一幢,為當年工作人員住房。
十四中校園為湖廣總督林則徐興建的豐備倉遺址,1903-1907年,張之洞先後開辦公立小學和中學堂,1912年為省立第一中學,現產權屬第14中學。
花園山
花園山嚴格的說是一個小山包,山上樹林茂密,東、南面都有小路上去。因為附近有湖北中醫葯大學,所以不時會看見一些坐在草坪、樹下和石階邊勤奮的讀書郎。
加諾撒仁愛修女會禮拜堂:花園山上的加諾撒仁愛修女會禮拜堂是一幢保存完好的建築。原建築分為禮拜堂和修女居所兩部分,總部設在羅馬。1868年該修女會應湖北教區主教明位篤邀請,派遣人員來漢。在花園山置地創建分院,開辦教理班、工藝所、育嬰堂等公益性事業。
育嬰堂萬嬰墓
位於花園山2號,建於1928年,為磚木結構建築。該堂由艾原道主教創設,委託德籍女士主持,開始將收進的嬰兒送到堂外,雇請奶媽托養,成活率較高。以後不斷發展,集中堂內撫養。1929年聖若慧善功修女會成立,其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本育嬰堂。「1951年該堂大量死亡事件被揭露,引起社會各界憤慨,6月4日政府接管該堂。」修建萬嬰墓,掩埋在山上搜集的白骨,銘刻碑文。現為市兒童福利院。
該地修建的萬嬰墓,並立「死難嬰兒紀念碑」,有張平化等領導同志題詞,為市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翁守謙故居1912年
位於曇華林75號,建造於1895年前後,為二層磚門結構,原有結構及形式均有較大改變。
沿革:原為清末北洋水師翁守謙住宅,是1895年前後購置的房產,現為私人住宅。
翁守謙,福建人。曾是北洋水師官員。甲午戰爭中兄弟多人戰死。作為倖存的翁公,後來棄官隱居於此,潛心修佛,大概是為了尋求心靈的一份長久的安寧。
瑞典教區舊址1890
一個拱門口,里弄內的房子可以看到房屋舊時輪廓。這些建築是2層和4層的磚木結構。當時基督教瑞典行道會創立瑞典教區,在武漢成立湖北總會,駐地就選在此。
此後行道會在武漢先後建教堂、主任牧師樓、真理中學等,當時瑞典教區的武漢信徒之眾。抗戰期間,汪精衛在武漢成立偽政府,瑞典駐華領事便一度將領事館遷到這里,不僅處理本國外事,居然還代理英美等西方國家與汪偽政府的事務。
石瑛故居
石瑛先生是孫中山的親密戰友和忠實信徒,是歐洲同盟會支部的創建人、負責人,為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石瑛在創建國立武昌大學任校長時,始在武昌區三義村置私人住宅一幢二層小樓。故居是辛亥首義革命前輩在武漢市內難得的一處故宅,對研究和展示辛亥革命歷史和武漢名城發展軌跡具有極高的價值。
這幢房子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曾有董必武、陳獨秀、陶鑄、李四光等名人來往。
朴園
朴園是著名國學大師、教育家錢基博先生(錢鍾書之父)的故居。
朴園誕生於1936年,是當時的私立華中大學(現華中師范大學)修建的新公寓之一。它的第一位主人是碧眼勾鼻的美國教授。那時和朴園類似的小樓有近百棟;抗日戰爭中,這里一度成為日軍的憲兵司令部,房內也改成了可以推拉的日式門廊;到1946年,錢基博走進這棟歷經更迭的小樓,成為住戶之一,在這里度過了他人生最後的11年。 錢基博過世後,這里逐漸變成了學生、教工的宿舍,最多時兩層樓里住了20多戶人家。
錢基博所居住的房間被改造成了「藝術沙龍」。如今在深沉的咖啡色背景中,考究的桌椅擺設和野生的蘆葦蒿草相映成趣,保留原貌的壁爐和仿古的吊扇、窗戶遙相呼應,在這里,藝術的典雅向歷史的滄桑致敬,它們一見傾心的邂逅立刻迸射出了無限風華。老師和學生都樂於沉浸在這里所營造出來的氛圍當中。曾有湖北美術學院的教授說:「師生在這里聊藝術,常常會聊得忘記了時間。」
如今,小樓門口,那棵300多歲的朴樹樹陰垂青,把窗口染得碧綠。2005年3月4日,在武漢市政府公布的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目錄中,錢基博故居被評定為一級保護建築項目。
徐源泉別墅
該別墅位於曇華林141號(公認的徐源泉公館坐落在武漢新洲,並非此別墅),現存三棟建築,建造於1930年前後,甲棟為西式(法國別墅)風格雙層建築,乙棟為中式風格單層建築,丙棟為中式磚混結構庭堂建築,半山有琉璃瓦六角亭。三處建築保護較好。三棟建築皆為徐源泉當年房產。文革前為武漢軍區勝利文工團用房,現為武警醫院家屬住房。 該教區為義大利、英國天主教區,位於曇華林街中部以南的花園山山頂上,是所有曇華林歷史遺跡中面積最大,同時存留建築物最多的文物區,目前共有四座宗教建築物。一是位於湖北中醫院內西邊的嘉諾撒小教堂,建於1888年;二是1880年有義大利主教江成德設計修建的主教公署大樓;三是花園山天主堂,1891年修建,據說同武漢市上海路的天主堂為姊妹堂;四是1928年由武昌主教艾原道創設的育嬰堂大樓。
從穿過花園山的胭脂路左側上山,沿著湖北中醫院職工住宅區的小路前行,幾經輾轉,在一片廢墟之中,孤獨地矗立著一棟破敗的老房子。從外牆上依稀可見的雕花裝飾,以及大門結構,可以看出是歐式建築,多年來在這里任由雨打風吹。這就是嘉諾撒小教堂。
其他老建築
榆園、孫茂森花園、曇華林34號、曇華林81號、教士公寓樓……

閱讀全文

與曇華林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