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巢起義爆發的影響是什麼
起義軍在黃巢的率領下,轉戰南北。,並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2. 世人對黃巢一生功過的評價
黃巢,沒有文治,只有武功。就是稱帝也是兔子尾巴長不了,太急功近利了。大凡成功成帝的王者,都是高築牆廣積糧先打仗緩稱王安四方…
3. 黃巢起義的原因
黃巢起義
從大中十三年(年)裘甫浙東起義開始,到中和四年(884年)黃巢起義失敗結束,歷經25年,席捲山東、河南、安徽、江西、江蘇、福建、兩廣、兩湖、陝西等12省,沉重地打擊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的世族門閥勢力和唐未藩鎮勢力,唐朝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唐朝後期,中央集權勢力衰微,各地藩鎮勢力興起,唐廷與地方藩鎮之間進行了長期集權與分權斗爭。朝廷內部宦官專權,政治腐敗,地方藩鎮爭戰擾攘。然而,不論是中央政權統治,還是藩鎮割據勢力統治,同樣都很黑暗。地方藩鎮與朝廷宦官、大臣相勾結,形成不同政治派別,相互傾軋,政局動盪混亂,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這時的唐王朝已是百孔千瘡,凋敝不堪,人民大眾煎熬在死亡線上,最終逼得百姓揭竿而起。859年,襲甫在浙東領導起義;868年,龐勛領導徐泗地區的戍兵在桂林起義。這兩次起義雖然被唐朝鎮壓下去,但卻鼓舞了人民群眾的鬥志,為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起義拉開了序幕。
黃巢起義是發生在875年至884年間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農民起義。公元873年,唐懿宗死,僖宗立,政治更加黑暗,財政虧空年達300萬貫。這一年又逢黃河中下游遭受旱災,夏季麥收一半,秋季顆粒不收。農民只好以野菜、樹皮充飢。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徭役,賦稅仍未減輕,逼得農民無法生活。憤怒的群眾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拿起武器進行斗爭。唐末農民起義爆發了。公元874年,王仙芝在長垣(今河南長垣縣東北)聚眾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發布文告,號召人民起來推翻唐朝。第二年夏天,黃巢在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北)率眾響應,舉行起義。起義軍一開始就提出了改變現狀,以推翻唐王朝為目標的口號。
4. 分析黃巢起義發生的原因,失敗原因和歷史意義。
唐末人民生活的困苦。唐代後期,江南的社會經濟雖有某些發展,但從皇帝到各級官吏,對人民的壓榨「惟思竭澤,不慮無魚」。僖宗時翰林學士劉允章指出當時國有「九破」,民有「八苦」,人民無法生活,只有起來反抗地主階級及其政府。
859年(大中十三年)十二月,裘甫領導浙東農民起義;868年十月,龐勛領導桂林戍卒起義;揭開了唐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大起義的爆發與流動作戰。874年(乾符元年)末, 濮州(河南范縣濮城)人私鹽販王仙芝在長垣(河南長垣東北)起義,發布檄文,指斥唐政府官「吏貪沓,賦重、賞罰不平」。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這表明他要替天行道,改變財富不均的社會現實。同年六月,起義軍攻陷濮州、曹州(山東曹縣),擊敗唐天平節度使薛崇。次年,黃巢亦聚眾響應。
黃巢為曹州冤句人,世代販鹽為業。幼年讀過詩書,學過騎射,科舉不第。他對當時社會的黑暗很不滿,曾賦《題菊花》和《不第後賦菊》詩,表達了要改變現實的決心。
義軍在攻克洛陽之後,迅速統兵西進,通過潼關,於881 年一月八日(廣明元年十二月)進入唐都長安。僖宗率宦官田令孜等逃奔成都。義軍「甲騎如流,輜重塞途」。尚讓撫慰百姓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勿恐」。
黃巢在長安即帝位,國號大齊,改元金統,以尚讓等為宰相,朱溫為諸衛大將軍,立起農民政權。
當882年(中和二年)唐軍進行反攻時,形勢急轉直下。在這千鈞一發之際, 大將朱溫叛變投唐,長安防線崩潰,戰斗失利。黃巢率軍撤離長安,進入河南,因渡汴河時遭到官軍襲擊,隊伍潰散。尚讓等人投敵,黃巢率千餘人進入山東。 884的(中和四年)六月十七日,在泰山狼虎谷自刎身死,起義失敗。
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但它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領袖以天補平均大將軍、沖天大將軍為號召,反映義軍具有模糊的平均、平等要求,標志農民起義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義軍在斗爭中注意分化敵人,避實就虛,運用流動戰術,在前後十年間,經過十二個省,行程兩萬余里。這是農民戰爭史上的一個創舉。
唐末農民戰爭基本上瓦解了唐政府的腐朽統治,打擊了大地主莊田經濟,掃盪了門閥殘余,使殘存的士族門閥「喪亡且盡」。土地集中和農民逃亡的問題因而緩和,自耕農增多,佃客的身份地位稍有改變。這就為五代、北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5. 評價一下黃巢起義對歷史的影響.
意義
作為一場比較成功和偉大的農民起義運動,即使是其中有巨大的錯誤和不妥,對於它的正確性和革命性,我們的史籍本應該本著歷史的客觀性給予它一個較公正的記載與評價。但是,翻閱被標榜為准確歷史的二十四史和一些封建文人的個人記錄卻幾乎一致的給予了相當惡劣的評價,完完全全地抹殺其先進性和正確性,將起義軍妖魔化,將他們描述為食人肉,飲人血的惡魔。是的,在起義過程中起義軍是做過不少濫殺無辜的事,但請問一支這樣的起義軍又如何能沉重打擊的封建統治,並且把唐統治者驅趕出長安,使其狼狽地逃亡四川?如果是像歷史記載的那樣,答案自然是不能的,但是起義軍卻做到了。這就說明歷史的記載至少來說是不完全准確的,那些被記載說是被起義軍所屠殺的百姓中,一定有一部分是被唐軍所殺,然後被強加在起義軍的頭上,反正起義軍已然失敗,在封建統治的時代,將不會有人替他們翻案,即使加在他們身上,他們也是不能辯駁的,「歷史將由勝利者寫出」、「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恐怕才會是真相吧?但那些封建統治這恐怕不會想到,有一天,當封建統治完全瓦解的時候,歷史就將會吐露深藏的真相。「三十年前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問,獨倚危欄看落暉。」,傳說中逃脫的黃巢當了和尚,在等待著唐朝吐出它的最後一口氣了。
局限性
但是,在這一系列的農民階級的優秀品質和智慧的背後,不可避免也暴露了中國古代農民階級的巨大的局限性,整個黃巢起義雖屬浩大,實際上卻只能算一次流動性的農民起義,從來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起義根據地,即使已經攻入唐朝的統治中心長安,建立了一個看起來體制完整的農民起義政權,但在實際上,卻只是一個空架子,沒有從事過經濟、文教建設,只進行過軍隊的建設和糧草的徵收而已,是的,你可以說,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奪取政權,盡快打敗敵人,才是最重要的任務,同時也沒有那個時間來進行經濟、文教建設,但是黃巢起義中,佔領長安後,起義軍卻沒有進行進攻敵人這個的主要任務,放任封建統治者在四川地區恢復力量,最終被其打敗。同時,黃巢起義也缺乏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革命綱領和革命計劃,致使農民起義更像是一場偉大的搶劫運動和無組織性的軍事運動,軍隊所過之地,只顧著吃糧,百姓凈盡、赤地千里,使天下百姓最終對這次寄予厚望的推翻封建殘暴統治的農民起義失去信心。另外,起義過程中,起義軍的觀念狹隘,嗜好濫殺無辜和攻克長安之後的不思進取和留戀富貴,以及起義軍內部的爭斗,不吝說也是這種局限性的體現。
6. 黃巢起義的背景及影響
唐朝末年,因為政治腐敗、藩鎮割據嚴重,民不聊生,
爆發了大大小小不同版規模的農民起義。
其中,權黃巢起義是規模最大的一次,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動盪,
加速了唐王朝的滅亡。
黃巢起義的爆發和短暫的勝利,暴露出唐朝統治的不可救葯。
這場戰爭延續了七年之久,波及從北到南的廣大地域,嚴重動搖了唐朝的統治基礎。
但是,黃巢起義軍有著天生的局限性,無法維持長久穩定的政治局面,
所以最後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敗。
7. 黃巢起義 影響
意義
作為一場比較成功和偉大的農民起義運動,即使是其中有巨大的錯誤和不妥,對於它的正確性和革命性,我們的史籍本應該本著歷史的客觀性給予它一個較公正的記載與評價.但是,翻閱被標榜為准確歷史的二十四史和一些封建文人的個人記錄卻幾乎一致的給予了相當惡劣的評價,完完全全地抹殺其先進性和正確性,將起義軍妖魔化,將他們描述為食人肉,飲人血的惡魔.是的,在起義過程中起義軍是做過不少濫殺無辜的事,但請問一支這樣的起義軍又如何能沉重打擊的封建統治,並且把唐統治者驅趕出長安,使其狼狽地逃亡四川?如果是像歷史記載的那樣,答案自然是不能的,但是起義軍卻做到了.這就說明歷史的記載至少來說是不完全准確的,那些被記載說是被起義軍所屠殺的百姓中,一定有一部分是被唐軍所殺,然後被強加在起義軍的頭上,反正起義軍已然失敗,在封建統治的時代,將不會有人替他們翻案,即使加在他們身上,他們也是不能辯駁的,「歷史將由勝利者寫出」、「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恐怕才會是真相吧?但那些封建統治這恐怕不會想到,有一天,當封建統治完全瓦解的時候,歷史就將會吐露深藏的真相.「三十年前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問,獨倚危欄看落暉.」,傳說中逃脫的黃巢當了和尚,在等待著唐朝吐出它的最後一口氣了.
局限性
但是,在這一系列的農民階級的優秀品質和智慧的背後,不可避免也暴露了中國古代農民階級的巨大的局限性,整個黃巢起義雖屬浩大,實際上卻只能算一次流動性的農民起義,從來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起義根據地,即使已經攻入唐朝的統治中心長安,建立了一個看起來體制完整的農民起義政權,但在實際上,卻只是一個空架子,沒有從事過經濟、文教建設,只進行過軍隊的建設和糧草的徵收而已,是的,你可以說,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奪取政權,盡快打敗敵人,才是最重要的任務,同時也沒有那個時間來進行經濟、文教建設,但是黃巢起義中,佔領長安後,起義軍卻沒有進行進攻敵人這個的主要任務,放任封建統治者在四川地區恢復力量,最終被其打敗.同時,黃巢起義也缺乏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革命綱領和革命計劃,致使農民起義更像是一場偉大的搶劫運動和無組織性的軍事運動,軍隊所過之地,只顧著吃糧,百姓凈盡、赤地千里,使天下百姓最終對這次寄予厚望的推翻封建殘暴統治的農民起義失去信心.另外,起義過程中,起義軍的觀念狹隘,嗜好濫殺無辜和攻克長安之後的不思進取和留戀富貴,以及起義軍內部的爭斗,不吝說也是這種局限性的體現。
望採納謝謝
8. 如何評價黃巢起義
這個農民起義,就是活不下去起來造反,沒有一個理念或者理想導向。但在爭奪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領袖人物,不管是成功的,還是不成功的,真正出身於農民階層者,真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勞動者,是並不多的。通常,都產生自農村中好逸惡勞的躁狂一族,也就是農村流氓無產者。由於他們具有堅定的「革命」性,野蠻性,破壞意識,盲動力量,亡命的痞子精神,所以,很容易在斗爭中脫穎而出。而黃巢,更屬於這類痞子中訓練有素的亡命徒、急先鋒,起義前,他就是一個私鹽販子,起義後,追隨的那個渠首王仙芝,也是一個私鹽販子。鹽作為封建王朝重要稅收來源,歷來統治者對其生產銷售的管制,採取極嚴密的措施。然而,極大的利潤,自然誘發極大的冒險;而極強的鎮壓,也就難免遇到極強的反抗。所以,私鹽販子乾的是把腦袋掖在褲腰帶上,以生命為賭注的危險行當。殘忍,狠毒,亡命,冒險,破壞,毀滅,嗜殺,劫掠,便成為職業習慣。
整個黃巢起義雖屬浩大,實際上卻只能算一次流動性的農民起義,更像是一場偉大的搶劫運動和無組織性的軍事運動,軍隊所過之地,只顧著吃糧,百姓凈盡、赤地千里,使天下百姓最終對這次寄予厚望的推翻封建殘暴統治的農民起義失去信心。但它加速了唐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