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在什麼背景下寫的
1949年4月20日,全面內戰已進入尾聲,國民黨軍隊全線潰敗,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4月21日,回毛澤東和朱德發出《答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號令全軍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
當夜,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在東起江蘇江陰、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餘里的戰線上分三路強渡長江。23日晚,東路陳毅的第三野戰軍佔領南京。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後歡欣鼓舞,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1)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詩中首聯描繪了解放軍渡江解放南京的雄偉場面;頷聯贊頌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歷史性勝利,抒發了歡慶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
頸聯概括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思想;尾聯闡明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對全詩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總結。全詩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徹底打垮國民黨反動派的信心和決心,表達了詩人解放全中國的必勝信念,格調雄偉,氣勢磅礴,雄壯有力。
2.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市 詩意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毛澤東 一九四九年四月
鍾山風雨起倉黃,
百萬專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屬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題解]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國民黨反動派盤踞了22年的南京。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毛澤東在人民的「薄海歡騰」聲中揮筆寫成此篇。
[注釋]
(1)風雨:指戰爭形勢。
(2)倉黃:變化翻覆。
(3)今勝昔:如今勝過以往。
(4)情:指情感用事而沽名釣譽。
(5)老:朽。
(6)滄桑:引申為革命。
[賞析]
這首詩不僅描述了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義,表現了它的激動人心,不只是窮盡了理、事、情;而且還顯示了詩人的高瞻遠矚、破格創新、揮灑自如、神旺氣足,還表現了詩人的才、膽、識、力。正是「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為作者之文章。」
3. 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歷史意義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毛澤東 一九四九年四月
鍾山風雨起倉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內今勝昔容,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題解]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國民黨反動派盤踞了22年的南京。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毛澤東在人民的「薄海歡騰」聲中揮筆寫成此篇。
[注釋]
(1)風雨:指戰爭形勢。
(2)倉黃:變化翻覆。
(3)今勝昔:如今勝過以往。
(4)情:指情感用事而沽名釣譽。
(5)老:朽。
(6)滄桑:引申為革命。
[賞析]
這首詩不僅描述了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義,表現了它的激動人心,不只是窮盡了理、事、情;而且還顯示了詩人的高瞻遠矚、破格創新、揮灑自如、神旺氣足,還表現了詩人的才、膽、識、力。正是「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為作者之文章。」
4.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有怎樣的標志意義
你好:
標志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統治完全崩潰。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答案」按鈕,謝謝您!
5.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賞析
《七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賞析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首詩作於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後,最早發表於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澤東詩詞〉〉。
這首詩的大意是:南京突然遭受了革命風雨的襲擊,數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地勢優異的南京已改變了往日的模樣,天地翻覆,感慨而激昂。應該從項羽的失敗中得到教訓,將革命進行到底,把敵人堅決,徹底,干凈,全部的消滅掉,不可為了「和平」的虛名給敵人以卷土重來的機會。天若有情,見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殘酷,也要因痛苦而變衰老,身受反動派統治的人民,自然要徹底推翻反動派的統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業。
這首詩從詩歌的角度看,對仗工整,氣勢不凡,嚴格按照律詩的章法,應用多種手法,使詩歌文句非常優美。「蒼黃 」同倉皇,這里用了雙關,。同時,全文多次用典,「虎踞龍盤」出自〈〈太平御覽〉〉,三國時,諸葛亮看到吳國都城建業的地勢說:「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也。」「宜將剩勇追窮寇,」引自〈〈後漢書.望甫嵩傳〉〉:「兵法,窮寇莫追。」這里改變了這個用法。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蒼桑。「則借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詩句。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號令全軍堅決,徹底,干凈,全部的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在西起江西湖口,東至江蘇江陰的一千餘里的戰線上強渡長江,並於四月二十三日佔領國民黨反動派政府的首都南京,打破了國民黨反動派劃江而制的美夢。這標志著中國革命和中國革命戰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為建立一個人民民主共和國鋪平了道路。
這時候詩人的心境是什麼樣的?是對勝利的喜悅?是對往事的追憶?還是對未來的憧憬?也許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當時詩人的想法,我們只能猜想.
中國自鴉片戰爭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長期受到帝國主義,封建官僚主義,資本主義三重壓迫.五四運動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中國共產黨還是一個力量薄弱的小黨派,但共產黨人在北伐戰爭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經過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領導了秋收起義,並建立了紅色政權,從此開始了國共兩個政權的對抗,經過艱苦的五次反圍剿,紅軍被迫進行了兩萬五千里的戰略大轉移,並在陝北站穩了腳跟,西安事變使國共兩黨重新走到了一起,中國共產黨建立起了強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展開對外敵的抵抗戰爭,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但國民黨挑起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根據地軍民堅決反擊,解放了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在這個過程中,詩人失去了無數親人和戰友,今天終於佔領了反動派的巢穴,詩人怎能平靜。
6.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有什麼意義
渡江戰役中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所屬第35軍是惟一部署在長江北岸於南京正面的軍,內22日對浦口地區發起容攻擊。22日晚,第35軍先頭部隊103師偵察連進入南京。此前不久,代總統李宗仁跑回桂林「休息」,中華民國政府要員乘坐飛機離開南京,中華民國政府中下層官員也慌忙撤離,22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布撤離首都南京遷往廣州。23日晚,第35軍開始渡江,未經激烈戰斗就於次日佔領南京。24日凌晨,104師312團3營9連佔領總統府。(亦有2營率先攻佔的說法)24日晨,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新聞,宣布國民政府「已於昨日宣告滅亡」。
7.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反映的事件有何歷史意義
第一層(第1、2句)寫解放軍渡江解放南京。這兩句是倒裝,是」百萬雄師過大江」才促成了「鍾山風雨起蒼故」,它們是全詩的總起,形象地描繪了人民解放軍強波長江攻佔南京的雄偉場面,既寫出我軍渡江進軍的神速,又寫出渡江進軍的勇猛氣勢。正當敵人還夢想卷土重來的時候,我軍已浩浩盪盪渡過了長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敵人巢穴。在我大軍壓境的隆隆炮火聲中,南京反動政府猶如黃葉驚飛鳥獸走散。此詩的開頭異峰突起氣魄不凡,有如泰山壓頂,雷霆萬鈞。語言簡潔有力、形象鮮明。「蒼黃」兩宇生動地表現了革命的暴風雨迅猛異常,「雄師」兩字生動地刻畫出強大的解放軍威武雄壯銳不可當的英姿。「過大江」三字生動地描述了解放軍強渡長江那種排山倒海的英雄氣概和浩浩盪盪的生動場面。 第二層(第3、4句)謳歌南京的解放。 這里的「今勝昔」三字,凝結著愛與恨的深邃感情,想著過去百孔千瘡的「帝王州」,人們對反動統治極端的仇恨;南京,這座龍盤虎踞的歷史名城,在軍事上自古就是那麼形勢險要,今天已經掌握在人民解放軍的手裡,更加顯得雄偉壯麗;在政治上,過去這里是反動統治者統治根深蒂固的地方,今天它成為人民的英雄城市,換了人間,出現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真正顯示出其雄姿秀色,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雄偉,英姿勃發。 南京的解放,宣告蔣家王朝的覆滅,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中樞的摧毀,標志著中國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終了被推翻。這的確是一次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渴望勝利的全國軍民都在為這旋轉乾坤的巨大變化和空前偉大的歷史事件而慷慨激昂、鼓舞振奮。 「天翮地覆」這成語既寫出變化的巨大,又顯出事件意義的偉大。「慨而慷」一方面贊揚了人民解放軍的壯志和英勇,一方面表達舉舊歡鴨聞風而起的豪情。這些語言剛健有力,豪情奔放。 上面四句是歷史紀實,著重敘述,寫得有聲有色,氣勢雄壯,凝聚著贊美歌頌的深情。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第三層(第5、6句)指出要將革命進行到底。這兩句是毛澤東「將革命進行到底」偉大戰略思想的集中表現,址個詩的核心,是全詩的靈魂。詩篇借用了兩個典故來表達詩人的戰略思想。南京解放後,是「追窮寇」還是「窮寇勿追」呢?是將革命進行到底,還是使革命半途而廢呢?這是兩條路線的斗爭。在人民解放軍渡江解放南京的前夕,國內外都有入主張劃江為界,南北分冶,以免惹起帝國主義的干涉。他們的主張無異是使革命半途而廢。毛澤東當時在《將革命進行到底》一文中嚴肅地指出:「如果要使革命進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千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不動搖地堅持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官僚資本主義。在全國范圍內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廢,那就是違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國侵略者相中國反動派的意志,使國民黨贏得養好創傷的機會,然後在一個早上猛撲過來,將革命扼死,使全國回到黑暗世界。」在這關鍵時刻,毛澤東主張的堅持革命的正確路線戰勝了錯誤路線,使革命沿著正確的航道勝利前進,不僅渡江解放了南京,而且乘勝前進解放了全中國。 「宜」字用得特別好,不但指出應該「追窮寇」,而且指出在適當的情況下應當追窮寇。否則就會重蹈楚霸王的覆轍。這里使用典故是要我們注意接受歷史教訓,並有力地批判了當時出現的錯誤傾向,這樣就把歷史典故和現實情況天衣無縫地結合起來,既達到「占為今用」的目的,又使議論達到形象化的藝術境界。 第四層(第7、8句)揭示不斷革命、不斷改革、不斷前進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規律。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原是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小的句子,相傳金銅仙人因被從漢宮移往魏都而「臨載乃潸然淚卜」。李賀原句的含意是:天如果有情感,看到因辭別漢宮而哭泣的金銅仙人,也一定會因悲傷而衰老。這是渲染「仙人」遷移的極度悲哀,正是表現出李賀眼看人間如此滄桑變化的無限感慨。毛澤東借用它寫在這首詩里賦予了新的意義:自然界四季變化,運行不息,使天地萬物新陳代謝水不休止,這是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而不斷向前發展,不斷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類社會的正常規律。這里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歷史事件,即蔣家王朝的覆滅和中國華命的勝利,是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的規律,揭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一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不僅這佯,而且也指明了前面所提出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論點是完全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真理。革命人民響應毛洋東的號召,將革命進行到底,徹底消滅國民黨反動派,正是行天下之「正道」,是完全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 後面這四句是議論說理,但不是概念的理論,而是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和語言來表達。 此詩氣勢恢宏,語言鏗鏘有力,它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徹底打垮國民黨反動派的信心和決心,表達了解放全中國的必勝信念!
8.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有什麼意義
【原文】
作者:毛澤東
鍾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毛澤東同志這首詩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詩詞》。
[編輯本段]【注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號令全軍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即在西起江西湖口、東至江蘇江陰的一千餘里的戰線上強渡長江,並於四月二十三日佔領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首都」南京。
鍾山風雨起蒼黃:鍾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東面。蒼黃,同倉皇。本句是說南京突然遭到了革命暴風雨的襲擊。蒼黃兼有變色的意思。這是修辭上的所謂「雙關」。
虎踞(jù)龍盤:形容地勢優異。三國時諸葛亮看到吳國都城建業(今南京市南)的地勢曾說:「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見《太平御覽》引《吳錄》)石頭即石頭山,在今南京市西。
慨(kǎi凱)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剩勇,餘勇。窮寇,走投無路的敵人。《後漢書·皇甫嵩傳》:「兵法(指《司馬兵法》),窮寇勿追。」這里改變了這種說法,號召將革命進行到底,把敵人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掉,不要留下後患。
不可沽名學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種手段獵取名譽。秦朝末年,項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劉邦(後來的漢高祖)同時起兵反秦。劉邦先據秦都咸陽拒項羽。項羽殲滅了秦兵主力,擁四十萬大軍入咸陽。他當時為了避免「不義」之名,沒有利用優勢兵力消滅劉邦,後來反為劉邦所消滅。這里是說應從項羽的失敗得到教訓,不可為了「和平」的虛名,給敵人以卷土重來的機會。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上句借用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詩句,原詩說的是漢武帝時製作的極貴重的寶物金銅仙人像,在三國時被魏明帝由長安遷往洛陽的傳說。原句的意思是,對於這樣的人間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傷而衰老。這里是說,天若有情,見到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黑暗殘酷,也要因痛苦而變衰老;身受反動派壓迫的人民,自然要徹底推翻反動統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業。人間正道,社會發展的正常規律。滄桑,滄海(大海)變為桑田,這里比喻革命性的發展變化。古代神話:女仙麻姑對另一仙人王方平說,他們相見以來,東海已經三次變為桑田(見葛洪《神仙傳》)。
[編輯本段]【解釋】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革命的暴風雨震盪著蔣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軍以百萬雄師突破長江天險,直搗南京城。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以雄奇險峻而著稱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時候都美好。這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是令人慷慨高歌和歡欣鼓舞的。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應該趁現在這大好時機(敵衰我盛)痛追殘敵,解放全中國。不可學那貪圖虛名,放縱敵人而造成自己失敗的楚霸王項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會體察到興盛與衰敗這條不可改變的法則。不斷地變異、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前進,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編輯本段]【題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國民黨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當夜,解放軍在東起江蘇江陰,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長江上,分三路強行渡江。二十三日晚,東路陳毅的第三野戰軍佔領南京。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異常振奮於是寫下了有名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本詩氣勢恢弘,語言鏗鏘有力,它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徹底打垮國民黨反動派的信心和決心,表達了解放全中國的必勝信念!
9.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反映的事件有什麼歷史意義
攻佔南京,解放中國,意味著解放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