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騰沖介紹的內容是什麼
在雲南西部,高黎貢山西麓,有一個美麗的高原盆地,這就是騰沖。騰沖有長達1408.07公里的國境線與緬甸接壤,歷來是通往緬甸、印度、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商貿口岸。聞名於世的「史迪威公路「穿過騰沖腹地一直延伸到緬甸依洛瓦底江畔的密支那。特定的區位使有」極邊第一城」之譽的騰沖成為雲南工商業的發祥地,自宋元以來這里就是珠寶玉石集散地,首開翡翠加工的先河。十九世紀中葉、二十世紀初這里就商賈雲集商號林立。騰沖是全省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對外經濟文化交流較早,華僑眾多遍及東南亞、日本、美國、加拿大等23個國家和地區。
騰沖山川秀麗,自明代大旅行家餘霞客考察記述以來逐漸被世人視為旅遊勝地而聲譽斐然,國內唯一的火山地熱並存奇觀分布在750平方公里范圍,60多座新生代火山雄峙蒼穹,80餘處熱泉珠濺玉,壯麗神奇的國家級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和來鳳森林公園國家級北海濕地保護區等自然景觀,與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殤墓園及和順圖書館,艾思廳故居,南詔古城等人文景觀珠聯璧合。道教名山雲峰山飲譽東南亞,吸引了天下遊人。
騰沖是一塊綠色寶地。是聞名世界的大樹杜鵑王的家鄉和雲南山茶的原生地。境內薈集了2000多種高等植物和80多種珍稀有植物,豐富的森林植物群令中外專家、遊客嘆為觀止。騰沖邊貿繁榮活躍,史迪威公路的重新修復,16條邊境通道相繼開通,國內外客商紛至沓來,100多個邊境商行公司如雨後春筍……年完成邊貿進出口總額3.3億元,在全省邊境口岸中位居第二,騰沖是個多民族聚居地,傣族象腳鼓舞,拳術棍術、瓦族清戲以及皮影劇、洞經古樂、漁燈、高蹺等民族傳統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最具特色,富有魅力的要數僳僳族的刀九桿。上刀桿是僳僳族人民在刀桿節舉行的一項古老的傳統體育活動。在每年農歷二月(或三月)初七傍晚,頭纏天藍布包頭,肩挎長刀的僳僳漢子,身著藍、黃、紅、黑、綠、白彩色衣裙的僳僳婦女就從村村寨寨,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圍住一片火海。熊熊燃燒的烈焰映紅了天際,火星四濺,熱烈激昂的氣氛籠罩了大地。夜幕降臨時,鋩鑼驟響,鞭炮震天,在動人心弦的吶喊聲中,只見幾條勇猛的僳僳族漢子蹦出人群,跳進火海,在火海中跳躍、翻滾、如山鷹、似蛟龍,攪得火星飛濺……令觀者驚嘆不已。「闖火海」結束後,集聚的男女便紛紛起舞,歡歌笑語通宵達旦。
翌日,一群剽悍的僳僳漢子隨著鋩鑼、鞭炮響聲,來到刀桿下赤手抓住鋼刀,赤腳踩著刀刃,依次敏捷沉穩地攀上刀桿。手腳到處寒光閃閃,令人不敢喘息半分。上至桿頂,只見他們倒立懸空,博得陣陣掌聲。當他們從桿頂向四周擲標旗時,空中炮聲陣陣,地上人群歡樂。身著成盛裝、頸纏珠貝的阿比(小伙),阿迷(姑娘)彈著歡快的琴弦,跳起了「三弦」、「口琴」舞。他們肩並肩、臂挽臂,親呢地摟在一起,交頸共飲象徵幸福、美好的「撒谷打」(即同心灑)。歡歌笑語,回盪在檳榔江畔、回盪在邊地騰沖的上空……
❷ 騰沖有什麼歷史
騰沖縣位於雲南省保山市西南部,西部與緬甸毗鄰,歷史上曾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要沖。騰沖縣是著名的僑鄉、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騰沖在西漢時稱滇越,大理國中期設騰沖府。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
騰沖,這座南方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文化名城,歷經滄桑,積淀了豐實深厚的歷史文化,邊陲古道的馬鈴聲,記錄著中、緬、印的商貿歷史;春秋戰國時期的銅案、銅鼓凝集著兩千多年悠久燦爛的文明;石雕佛像,閃爍著中原與東南亞文化交流的光芒;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軍民在這片縶土上抗擊日本侵略軍,首創全殲侵略者的戰例,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庄嚴肅穆的國殤墓園里安息著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數千座墓碑向後人昭示著民族精英抵禦外辱的浩然正氣。在古老的僑鄉和順,還有一座建於1928年,至今仍然是全國規模最大、藏書最多的鄉村圖書館。
騰沖道教有悠久歷史,雲峰山是道教聖地之一。當年徐霞客游歷到雲南時發現,雲南各地都是佛教寺庵居多,道教宮觀為少。然而,騰沖是一個例外,在騰沖道教宮觀居多,佛教寺庵為少。現在雲南的道教宮觀中,騰沖的宮觀占其一半,超過巍寶山宮觀的數量。境內的道教宮觀有:雲峰山道觀 雲南省騰沖縣瑞滇鄉 玄天觀、朝陽寺、松峰寺 、洪恩寺 、仙樂觀 、三棋宮 、玉皇閣、觀音寺、盤龍寺、甘露寺、觀音寺(桿蘭坡)、觀音寺(紅豆樹 )、觀音寺(石公坪)、慈光寺、龍台寺 、文昌宮、華嚴寺、西寧寺、金家寺、永壽寺 、回龍寺 、琅琊山 、元龍閣。
❸ 關於雲南騰沖介紹
騰沖隸屬雲南省,由保山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地處保山市西部,東與隆陽區相連,南與龍陵縣、梁河縣接壤,西與盈江縣、緬甸聯邦共和國毗連,東北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相鄰。市區距省會昆明606公里,距緬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是中國通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和節點。
騰沖是著名的僑鄉、文獻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騰沖在西漢時稱滇越,大理國中期設騰沖府。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
(3)騰沖歷史文化簡介擴展閱讀
騰沖風景名勝:
1,滇緬抗戰博物館
滇緬抗戰博物館於2005年7月7日建成開館,館址設在原中國遠征軍20集團軍司令部的舊址上。博物館藏有3500多件二戰文物,包括中國遠征軍、中國駐印軍、美英盟軍、民眾眾抗戰等方面的文物。
2,騰沖文廟
騰沖文廟亦稱學宮、黌學,位於騰沖城區,為一規模宏大的組群建築。始建於明成化十六年,光緒五年進行了重修,是怒江以西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學宮,且為騰沖城內在抗日戰火中遺留下的唯一的古建築群。
❹ 騰沖縣的民族歷史文化有哪些
騰沖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世代生息繁衍在這里的各族人民,在漫長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比如漢民間的騰越古樂、皮影戲、花燈、仙燈、魚燈、茶燈、揚琴、台閣、魚鼓等。佤族的清戲,傣族的嘎光、傣戲、麒麟舞、白象舞,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絕技及跳嘎、三弦舞,阿昌族的蹬窩羅等。以及遍布各民族的山歌、情歌、小調、敘事詩、民間故事、諺語、歇後語、童謠、農民畫(民間繪畫)等。無不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魅力,為當地群眾喜聞樂見,有的甚至聲播海內外。這些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風格獨特的民間藝術樣式,宛如一簇簇色彩繽紛的花朵,盛開在騰沖這片如詩如畫的熱土上,成為騰越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騰越古樂,皮影戲,「上刀山、下火海」和農民畫(民間繪畫)等是其中最為馨香和璀璨的奇葩. 清音縹緲談洞經 從明洪武年間開始,明朝中央政府在雲南實行軍屯、民屯制度,將數十萬南征將士留守雲南,之後數十年間,又有大量中原移民進入雲南。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極邊重鎮騰沖,理所當然地成為軍屯、民屯的重要目的地。大規模的人員遷移,必然會把中原各地的音樂文化帶到騰沖。這些樂曲既保持著莊重典雅的中原古樂韻味,又融入了生動活潑的邊地曲種聲調,從而形成了具有騰沖地域 音樂風格的騰越古樂——洞經音樂。 洞經音樂是騰越古樂中流傳最久影響最深的曲種,經文精深、音律莊重、優美動聽,是高尚、吉祥的象徵。因為洞經音樂一直是祭拜文昌帝君、關聖人、孔聖人的廟堂音樂,所以歷史上洞經會的參與者都是些有身份、有地位、有功名的文人雅士。騰沖人敬仰洞經,喜愛洞經音樂,民間諸多禮儀活動都有洞經參與。洞經音樂不是道教音樂,應該說它是雲南特有的地方民間音樂品種,是以民俗祭祀為主要內容的民間音樂藝術活動,因談演《文昌大洞仙經》(簡稱「洞經」,此經典為兩晉時期中國道教「上清派」所創,是國家資料庫中四大洞經傳本之一)而得名,談演經典時奏唱的詩贊音樂,習慣上稱之為「洞經音樂」。 洞經何年由何地經何人傳入騰沖,在騰沖各地有不同的說法,縣城洞經據說是明正統年間,騰沖石城竣工舉行慶祝活動,從大理請來一堂洞經助興,此為城保洞經之兆始。和順洞經據載系乾隆年間大理鶴慶人蔣拔所授。固東劉家寨洞經據傳系光緒年間從鶴慶傳入。盡管傳入途徑各異,但各地洞經的曲牌、樂隊、配置、演奏風格等都大同小異。 騰沖洞經的演奏樂器以中國民族樂器絲弦、管弦、吹奏、彈撥、打擊等相組合。洞經會談演唱誦的經籍主要有《太上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和《關聖帝君覺世真經》,俗稱「文經」、「武經」。曲牌分腔曲與樂曲兩類,曲調名稱來源於唐宋詞牌、元曲,以及明清時調小令,也有少數道樂曲牌。總數為四十多支。演奏方式以經典為主導、唱奏結合,並賦予一定的宗教儀式,莊重肅穆、文雅古樸。代表性曲子有《大舞隊》、《鎖南枝》、《一江風》、《鮮花腔》、《咒腔》、《大洞腔》、《京八卦》等。《大舞隊》是洞經奏樂調,原為古代祭祀、重大慶典或迎接貴賓時演奏的禮樂,全曲氣氛熱烈、隆重;《鎖南枝》與《一江風》、《鮮花腔》等,都是玄靈文昌大洞禮獻十供養科儀中必不可少的曲牌。被稱為寶供養,旋律優美,聞之如沐春風。《鮮花腔》在十供養中被稱為花供養,高亢嘹亮;《咒腔》也叫大洞經神咒,是整部經典的總結性曲子,莊重肅穆、文雅古樸。 歷史上洞經極為普及,幾乎所有鄉村都有洞經組織活動。解放後,曾一度受到排斥,「文革」中甚至遭到取締。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才恢復正常活動。近年來,騰沖城鄉洞經組織恢復、發展較快,已有騰沖縣女子洞經樂團、騰越鎮城保桂鄉會、洞山桂鄉會,和順桂鄉會,界頭洞經會,馬站三聯(碗窯)洞經會,固東劉家寨洞經會,中和下村洞經樂團及騰沖洞經樂團、騰越古韻樂團等群眾組織在活動。
❺ 騰沖的歷史沿革
漢時,騰沖屬於乘象國「滇越」,依據是《史記·大宛列傳》、《史記·西南夷列傳》,「滇越」國中之「越」字乃騰越一名中「越」字之最早見於史書者。
三國時,騰沖屬盤越國。國名來源於《三國志·魏書》,「盤越國亦名漢越,王在天竺之東南數千里,與益都(益州郡)相近。」隋唐時,騰沖屬藤越國。騰沖一名始於《舊唐書》、《新唐書》,亦作「藤沖」、「藤充」,騰沖屬於騰越大地的核心地帶。「騰越」,亦作「藤越」,亦首見於唐時。
南詔時有藤越國。按南詔行政區劃,藤越國為南詔屬國,在永昌節度轄下。現在騰沖縣地域內有「湯浪」、「藤彎」、「越禮城」、「越賧」、「申賧」,「騰沖」亦作「藤沖」、「藤充」等初次出現於樊綽所著的《雲南志》一書,均為並列地名。
宋時,大理國設立騰沖府。大理國初期,沿襲南詔建制。至太中國時(高相國專權時期),將永昌節度所轄地域分為兩片,在怒江以東設立永昌府,在怒江以西設立騰沖府,由其子孫高泰賢、高泰運分別治理。「藤越國」至此不再存在。
元時,有藤越州、騰越縣、騰越府,甚至也曾被蔑稱為「軟化府」。元憲宗三年,高泰運之後世高救內附於元朝。元朝在騰越大地上分別設立過藤越州、藤越縣、騰越府(騰沖府)。元人把騰沖視作軍事重地,懼大理國時「騰沖府」一名中「騰沖」二字力度太大,便蔑稱之為「軟化府」。
明時,騰沖軍民指揮使司管轄到西雙版納、寮國。《明史·地理志》:「騰越州,元騰沖府,洪武十五年三月屬布政司,尋廢(麓川軍占據)。永樂元年九月置騰沖守御千戶所,……正統十年三月升為騰沖軍民指揮使司,嘉靖三年十月置騰越州,……十年十二月罷司(軍民指揮使司)為騰沖衛。」轄地包括「三宣」、「六慰」之地,「三宣」即干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南甸宣撫司;「六慰」即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車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寮國宣慰司、孟養宣慰司。
清時設騰越衛、騰越州、騰越廳。清朝初期,置騰越衛;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騰越衛為騰越州;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升為直隸廳(設騰越直隸同知,屬迤西道);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降為廳(騰越廳)。騰越廳領七土司,即南甸、干崖、盞達、隴川、勐卯、戶撒、臘撒。
民國以後設騰沖縣。1911年10月27日,張文光、劉輔國等發動騰越起義,打響雲南辛亥革命第一槍。民國元年(1912年)在騰沖設騰沖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設騰沖縣。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日軍侵佔騰沖,在滇西設騰越省和騰沖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14日,中國遠征軍光復騰沖。騰沖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部隊收復的第一個有日軍駐守的城鎮。
1949年12月15日,邊縱七支隊三十六團進駐騰沖,23日成立騰沖縣臨時人民解放委員會。1950年2月21日,成立騰沖縣人民政府,屬保山專區。1956年4月,騰沖縣隨保山專區並入德宏自治州。1963年8月,騰沖縣隨保山專區從德宏州內分出。1971年1月1日,保山專區改為保山地區,騰沖縣屬保山地區。保山地區改為保山市後,騰沖縣屬保山市。
2015年8月4日,撤銷騰沖縣,設立縣級騰沖市,騰沖市由雲南省直轄,保山市代管。
❻ 騰沖的歷史文化
騰沖農民畫
騰沖農民畫是以傣族、傈僳族、佤族等少數民族為主體創作者的少數民族農內民容畫,民族特徵鮮明。騰沖農民畫善於從民間藝術和現實生活中擷取題材,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
騰沖斗笠
騰沖斗笠主產於騰沖小西、打苴2鄉鎮,用荊竹、大竹等竹子編成,以荊竹斗笠為上品。笠分3層,笠面用細篾精心編織,底層為花胎,中襯塑料紙,遮陽防雨,也可作室內掛飾,集實用與裝飾於一身。
騰沖餌絲
騰沖餌絲以秈稻、漿米為原料,經淘洗、浸泡、一次蒸煮、分飯(漂漿)、二次蒸煮、擠壓攪拌、壓片、切絲(切片)等工藝精製而成。2012年,獲得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❼ 騰沖有什麼歷史
騰沖的歷史沿革如下:
漢時,騰沖屬於乘象國「滇越」,依據是《史專記·大宛列傳》屬、《史記·西南夷列傳》,「滇越」國中之「越」字乃騰越一名中「越」字之最早見於史書者。
三國時,騰沖屬盤越國。
南詔時有藤越國。按南詔行政區劃,藤越國為南詔屬國,在永昌節度轄下。
宋時,大理國設立騰沖府。大理國初期,沿襲南詔建制。
元時,有藤越州、騰越縣、騰越府。
明時,騰沖軍民指揮使司管轄到西雙版納、寮國。
清時設騰越衛、騰越州、騰越廳。
民國以後設騰沖縣。
1950年2月21日,成立騰沖縣人民政府,屬保山專區。1956年4月,騰沖縣隨保山專區並入德宏自治州。1963年8月,騰沖縣隨保山專區從德宏州內分出。1971年1月1日,保山專區改為保山地區,騰沖縣屬保山地區。保山地區改為保山市後,騰沖縣屬保山市。
2015年8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騰沖縣,設立縣級騰沖市。
❽ 騰沖抗日歷史
民國三十一年,日軍侵佔騰沖,在滇西設騰越省和騰沖縣。民國三十三年9月內14日,中國遠征容軍光復騰沖。
騰沖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部隊收復的第一個有日軍駐守的城鎮。1949年12月15日,邊縱七支隊三十六團進駐騰沖,23日成立騰沖縣臨時人民解放委員會。
1950年2月21日,成立騰沖縣人民政府,屬保山專區。1956年4月,騰沖縣隨保山專區並入德宏自治州。
1963年8月,騰沖縣隨保山專區從德宏州內分出。1971年1月1日,保山專區改為保山地區,騰沖縣屬保山地區。保山地區改為保山市後,騰沖縣屬保山市。
(8)騰沖歷史文化簡介擴展閱讀:
騰沖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相撞交接的地方,地質史年代發生過激烈的火山運動。正是由於兩個大陸的漂移碰撞,使騰沖成為世界罕見並且是最典型的火山地熱並存區。方圓1000平方公里,有99座火山,88處溫泉。
騰沖境內多高山,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海拔930米。其中,高黎貢山是橫斷山脈的組成部分。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壩區面積占總面積的16%,山區、半山區面積佔84%。
❾ 騰沖的介紹
騰沖隸屬雲南省,由保山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地處保山市西部,回東與隆陽答區相連,南與龍陵縣、梁河縣接壤,西與盈江縣、緬甸聯邦共和國毗連,北與瀘水縣相鄰。市區距省會昆明606公里,距緬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是中國通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和節點。截至2014年,騰沖市幅員面積5845平方公里,國境線長148.075公里,轄11鎮、7鄉,2014年,總人口(常住人口)65.99萬人;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3.4億元。騰沖是著名的僑鄉、文獻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騰沖在西漢時稱滇越,大理國中期設騰沖府。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1騰沖主要旅遊景區有火山群國家公園、疊水河瀑布、北海濕地保護區、國殤墓園、艾思奇故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