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手電筒發展歷史

手電筒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9 15:40:51

❶ 手電筒的歷史

康拉德·休伯特來100年前從源俄國移民到美國後發明了手電筒。
一個典型的手電筒有一個經由電池供電的燈泡和聚焦反射鏡,並有供手持用的手把式外殼。
雖然是相當簡單的設計,但它必須結合電池與電燈泡的發明。在早期因為電池的蓄電力不足,因此在英文中它被稱為"flashlight",意即短暫的燈。
最近愈來愈多的手電筒改用發光二極體取代傳統的電燈泡。發光二極體已發明了數十年,在1999年,位在美國加州聖荷西Lumileds公司發明了白色高能量的鹵素發光二極體。2001年時,Arc
Flashlight公司將這種鹵素燈應用到手電筒上。
發光二極體可以用較少的電量但散發出更強的光源,因此它比傳統燈泡更省電。這類的手電筒有較長的電池壽命,有的可達數百個小時。
一個關於發光二極體的錯誤觀念是認為它們不會發熱。雖然低能量的發光二極體的確散發出很低的熱量,但高能量的發光二極體仍可放出高熱。手電筒是由電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的.

❷ 照明的歷史介紹

光,有這樣的魔力,讓人類不畏艱難堅持不懈地走在追尋著它的漫漫長路上。燈的出現,為我們點亮了前進道路,告別黑暗,讓黑夜變得更舒適、美麗和安全,在燈與光的世界裡,經過人們持續不斷的改進,燈成為了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物,
照明經歷了從火、油到電的發展歷程。照明工具經歷過無數的變革,出現過火把、蠟燭、煤油燈到白熾燈、日光燈,發展到琳琅滿目的照明燈、節能燈、裝飾燈、景觀燈、取暖燈,導航燈,指示燈,信號燈,小夜燈、曬圖燈、消毒燈、養植燈等。
燈的發展史是人類文明歷史的見證,這也是一部追尋光明的歷史,在燈具的發展歷史中,留下許多有趣的故事,燈光之家將採用倒序的方法帶大家走進這一歷史長廊。 自20世紀60年代世界第一個半導體發光二極體誕生以來,LED照明因具有壽命長、節能、色彩豐富、安全、環保特性,被譽為人類照明史上的希望之光。
發光二極體LED發展歷史:
1907年,Henry Joseph Round第一次在一塊碳化硅里觀察到電致發光現象。
1936年,GeorgeDestiau的一份關於硫化鋅粉末發射光的報告。隨著電流的應用和廣泛的認識,最終出現了」電致發光」這個術語。
1955年,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的Rubin Braunstein發現了砷化鎵(GaAs)與及其他半導體合金的紅外線放射作用
1962年,GE、Monsanto、IBM的聯合實驗室開發出了發655nm紅光的磷砷化鎵(GaAsP)半導體化合物,從此發光二極體進入商業化發展進程。
1965年,Monsanto和惠普公司推出了用GaAsP材料製作的商用化紅色LED,當時這種LED燈的效率為每瓦大約0.1流明。
1968年,LED燈的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氮摻雜工藝使GaAsP器件的效率達到了1流明/瓦,LED節能燈並且能夠發出紅光、橙光和黃色光。
1971年,推出了具有相同效率的GaP綠色晶元LED,LED開始廣泛應用於數字與文字顯示技術應用領域區。
80年代早期的技術突破是開發出了AlGaAs的LED,能以每瓦10流明的發光效率發出紅光。LED燈開始應用於室外信息發布以及汽車高位剎車燈(CHMSL)設備。
1990年,開發出了能夠提供相當於最好的紅色器件性能的AlInGaP技術,這比當時標準的GaAsP器件性能要高出10多倍。
1994年,日本科學家中村修二在InGaN(氮化銦鎵)基片上研製出了第一隻藍色LED,由此開啟了GaN基LED燈研究和開發熱潮,藍光的出現使得白光LED成為可能。
20世紀90年代後期,研製出通過藍光激發YAG熒光粉產生白光的LED燈,但色澤不均勻,使用壽命短,價格高。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進入21世紀後白光LED的發展非常迅速,白光LED節能燈的發光效率提高得越來越快,大大超過白熾燈,向熒光燈逼近,材料技術、晶元尺寸和外形工藝的進一步發展使商用化LED燈的光通量提高了幾十倍。曾經微弱發光的LED正預示著LED燈新時代的來臨。 電的出現,讓人類的生產力得到一次飛躍,而白熾燈的出現,也開創了人類用電來照明的歷史。
一般認為白熾燈是由美國人托馬斯·愛迪生發明的,其實在愛迪生之前很多其它人亦對電燈的發明作出了不少貢獻。1801年,英國一名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他在1810年亦發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光。他的發明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可維持400小時,但是並沒有及時申請設計專利。
1850年,英國人約瑟夫·威爾森·斯旺(Joseph Wilson Swan)開始研究電燈。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得到英國的專利,並開始在英國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裝電燈。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他們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氦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是他們無足夠財力繼發展這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愛迪生。愛迪生購下專利後,嘗試改良使用的燈絲。1879年他改以碳絲造燈泡,成功維持13個小時。到了1880年,愛迪生在試驗了1600種材料後,終於用炭絲做成的燈絲成功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盞白熾燈,成功在實驗室維持1200小時。從此人類進入用電照明時代。
電氣照明的發展歷程豐富多彩由各種類型的電燈具所組成,燈光之家從前往後為你一一介紹。
1、白熾燈
1909年美國科學家柯里奇發明了鎢絲做燈絲,提高了白熾燈的亮度和壽命。使用通電的方式加熱玻璃泡殼內的燈絲,導致燈絲產生熱輻射而發光的光源,燈頭是白熾燈電連接和機械連接部分,按形式和用途主要可分為螺口式燈頭,聚焦燈頭及特種燈頭。常用於住宅基本照明及裝飾照明,具有安裝容易,立即啟動,成本低廉等優點。 有較寬的工作電壓范圍,從電池提供的幾伏電壓到市電電壓,價格低廉,不需要附加電路。其主要應用是家庭照明及需要密集的低工作電壓燈的地方,如手電筒、控制台照明等。僅有10%的輸入能量轉化為可見光能,典型的壽命從幾十小時到幾千小時不等。
2、鹵鎢燈
1959年發明了鹵鎢燈使白熾燈的技術達到了一個新境界並提高了白熾燈的壽命,同額定功率相同的無鹵素白熾燈相比,鹵鎢燈的體積要小得多,並允許充入高氣壓的較重氣體(較昂貴),這些改變可延長壽命或提高光效。同樣,鹵鎢燈也可直接接電源工作而不需控制電路。普通白熾燈的使用壽命是1000小時,鹵鎢燈要比它長一半,發光效率提高30%。鹵鎢燈廣泛用於機動車照明、投射系統、特種聚光燈、低價泛光照明、舞台及演播室照明及其他需要在緊湊、方便、性能良好上超過非鹵素白熾燈的場合。
3、熒光燈
20世紀40年代熒光燈出現了,它利用氣體放電原理產生光能。由於發出的光主要是紫外線,紅外輻射少,因此發光效率比白熾燈高,這種燈替代白熾燈,將節能75%,壽命提高8~10倍。我們常用的熒光燈主要有日光燈、高流明單端熒光燈、節能燈(緊湊型熒光燈),至今已經使用非常廣泛,主導商業和工業照明。常用於辦公室,商場、住宅等一般公用建築,具有可選光色多,可達到高照度兼顧經濟性等優點。它也會發出許多美麗有色的光。這就是由熒光粉里所含的化學葯品的性質來定了,例如塗上鎢酸鎂的,發藍白色光,塗上硼酸鎘的發淡紅色光。通過設計的革新、熒光粉的發展,及電子控制線路的應用,熒光燈的性能不斷提高。
4、低壓鈉燈

蒸汽燈出現,是由密封在玻璃管里的各種元素蒸汽通以電流而發光的。蒸汽燈有水銀蒸汽燈、鈉蒸汽燈。光效最高,但僅輻射單色黃光,這種燈照明情況下不可能分辨各種顏色的。主要應用是:道路照明,安全照明及類似場合下的室外應用。其光效是熒光燈的2倍,鹵鎢燈的10倍。與熒光燈相比,低壓鈉燈放電管是長管形的,通常彎成」U」型,把放電管放在抽成真空的夾層外玻殼內,其夾層外玻殼上塗有紅外反射層以達到節能和提高最大光效的目的。
5、高強度氣體放電燈(HID)
這類燈都是高氣壓放電燈,特點是都有短的高亮度的弧形放電管,通常放電管外面有某種形狀的玻璃或石英外殼,外殼是透明或磨砂的,或塗一層熒光粉以增加紅色輻射。分為高壓汞燈(HPMV)、高壓鈉燈(HPS)、金屬鹵化物燈(M-H)
6、感應燈
剛出現不久的無極氣體放電燈。所需要的能量是通過高頻場耦合到放電中的,變壓器的次級線圈就能產生有效的放電。從形式看來,感應燈是緊湊型熒光燈的另一種形式,但高壓部分也許不同。這種燈不局限於長管形(如熒光燈管),同時還能瞬時發光。工作頻率在幾個兆赫之內,並且需要特殊的驅動和控制燈燃點的電子線路裝置。
7、場致發光照明
包括多種類型的發光面板和發光二極體,LED為最新的光電照明技術,應用范圍很廣,集合以上光電技術的多個優點。 燈的起源來自於人類對光的追求和火的發現。火的出現讓人類開始獨立於萬物,掌握了光與熱。自從人類學會鑽木和燧石取火後,火不僅讓人類告別飲血茹毛的野蠻時代,更能驅散黑暗,帶來光明和溫暖。原始人把松脂或脂肪類的東西塗在樹皮或木片上,捆紮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成為人類創造的意義上第一盞」「燈」。相當長一段時間後出現了使用各種植物油作燃燒來照明,將油盛放在容器中,加入燈芯點燃就成為油燈的鼻祖。人類開採石油後,出現了煤油燈,上面增加一個玻璃燈罩,可發出,,還出現了煤氣燈。
油燈照明在人類歷史上占據很重要的一段歷史,在這期間,油燈經過了多次改進。油燈用油從動物油改為植物油,最後又被煤油取代。燈芯也經歷了草、棉線、多股棉線的變化過程。為了防止風把火吹滅,人們給油燈加上了罩。早期的罩是用紙糊的,很不安全,後來改用玻璃罩。這樣的油燈不怕風吹,在戶外也照樣使用,並且燃燒充分,不冒黑煙。公元前 3世紀左右,用蜂蠟作成的蠟燭出現了,到了18世紀,改進用石蠟製作蠟燭,並且開始使用機器大量生產。19世紀中葉英國人發明了煤氣燈,使人類的照明技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是最初這種燈很不安全,室內使用容易發生危險,因此只當做路燈使用。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白色的亮光成為一種比較不錯的照明燈具。 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人類並沒有滿足,在使用油燈照明的同時,仍然在尋找其他的照明方法。也曾有人利用大量的螢火蟲發出的螢光來照明,雖不實用,也算是人類的照明史上奇特的方法。火作為燈具的革命隨著人類電氣化時代的來臨,完成了它的使命,逐步退出人類照明的歷史。
中國作為源遠流長的古文明,燈的技術和文化也是獨具特色,燈的發展和演變已經有一個相當長時期。據考古資料,早在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北京猿人已經開始將火用於生活之中,而至遲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成型的燈具出現,在史書的記載中,燈具則見於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周禮》中亦有專司取火或照明的官職。燈作為照明的工具,實際上只要有盛燃料的盤形物,加上油和燈芯就能實現最原始的功用。而具有一定形狀的燈出現,則是人們將實用和審美結合的成果。
早期的油燈,類似陶制的盛食器」豆」。」瓦豆謂之登(鐙)」,上盤下座,中間以柱相連,雖然形狀比較簡單,卻奠立了中國油燈的基本造型。此後經青銅文化的洗禮,鑄造技術的提高,油燈和其它器物一樣,在造型上得到了重要的發展,創造了中國油燈藝術的輝煌。
從春秋戰國至兩漢,油燈的高度發展,已經脫離了實用的具體要求,它和其它器物一樣,成為特定時代的禮器,」蘭膏明燭,華鐙錯些」,折射了當時人工照明的盛況。社會政治的規章法度。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河北平山三汲出土的戰國銀首人形燈和十五枝燈;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西漢龍形燈;河北滿城出土的西漢長信宮燈、羊形燈和當戶燈;廣西梧州大塘出土的西漢羽人燈;江蘇邗江甘泉山出土的牛形燈;湖南長沙發現的東漢卧人形吊燈;山西襄汾縣出土的東漢雁魚燈。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青瓷技術的成熟,青瓷燈開始取代了此前的青銅燈。
由於青瓷燈造價低廉易於普及,具有一定造型和裝飾的油燈開始為民間廣為使用。又由於青瓷的技術特點,一種和這種技術相應的造型和裝飾也隨之出現。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南京清涼山吳墓出土的三國青瓷熊燈;浙江瑞安出土的東晉青瓷牛形燈;山西太原出土的北齊瓷燈;此後直至隋末唐初的白瓷蟠龍燈及唐三彩獅子蓮花燈,新材質不斷運用到油燈的製作中,銅、鐵、錫、銀、玉、石、木、玻璃等,而品種繁多。由於唐代經濟高度發達,實用兼裝飾或純裝飾性質的燈開始大量出現在宮廷和燈節之中,像燈籠、燈輪、燈樹、燈樓燈婢、走馬燈、松脂燈、孔明燈、風燈等。這些新奇獨特的燈具或燈俗烘託了那個時代盛世,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
宋代的燈具繼續著盛世的輝煌,」每一瓦隴中皆置蓮燈一盞」,」向晚燈燭熒煌,上下映照」。由於陶瓷業的發達,各個窯口都有各具特色的陶瓷油燈。」書燈勿用銅盞,惟瓷質最省油」,始於唐代的省油燈到宋代則廣為流行,」蜀中有夾瓷盞,注水於盞唇竅中,可省油之一半。」(陸游《陸放翁集》),而遼代的」摩羯燈」則表現出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特色。到明清時青花和粉彩油燈逐漸成為新的燈具潮流,此後油燈的發展下接外來的洋油燈,直至電燈的出現,一個有著幾千年燈的歷史文化,在20世紀隨著外來的洋油燈和電燈的出現,翻開了新的一頁。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也出現了不少體現中華民族智慧和創意的油燈。

❸ 電的發展史中有趣的小故事

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從課本里認識了「電」字,在老師面前,也能不眨眼地把書上那句「有了電,多方便,電的用處說不完」當成順口溜背下來,後來上了圖畫課,還能歪七扭八地畫出電燈電視的大概形狀。可是,村裡真正通上高壓電,是在我上初三的時候。在此以前,村人一直過的是點煤油燈的日子。

現在的年輕一輩肯定想不通,黑咕隆咚長夜漫漫的日子是怎麼熬過來的,其實十幾年前或者更早幾年的鄉村,普遍都還沒有牽上高壓電。人們走夜路靠手電筒或者馬燈,家裡照明用煤油燈,慣用的是那種有玻璃燈罩的美孚燈,既美觀又可以擋風,圖省錢也可以自製,大多拿萬能膠罐子或者葯瓶子的蓋子鑽一個洞,找點鋁片圈好棉芯,一盞簡易的煤油燈就做成了。

當時鄉政府有個打鈴的幹部,我們那管幹雜七雜八的事的幹部叫打鈴的。像給食堂買菜打菜,防著隔壁村子的豬牛進政府院子,幫送電影下鄉的放映員打打下手幫幫襯,這類瑣事他都做。有次到村裡來通知村長去開會,村長下田裡去了,他就坐在村口的一塊青石板上等,我們小孩子也在一旁玩耍,看見他拿出一個可以兩頭按的東西「吧嗒吧嗒」地把玩著,後來知道其實就是一個電燈開關,可當時我們看得稀奇,有膽大的湊過去問那是什麼,他懶散地回答我們,測電用的,有這個就知道有沒有電。說著話他嗒地按了一下開關,嚴肅地說,現在有電。我們都覺得挺神,又有點怯。因為大家總聽過一些關於電殺人的傳聞,諸如誰摸了一根帶電的電線,在旁人看來,也是完完整整的一個人,只是姿態僵著,推他一下,人卻像被風吹散一般,化成灰塵。我們就問他,那你怎麼沒被電到。他說,我是大人,扛得住,你們就不行,沒這個抵抗力。說著虛張聲勢地把那個開關朝我們按了一下,我們立即嚇得作鳥獸散。後來大家聊起,對這么一件「兵器」眼紅得很。

同是農村,牽線發電的村子仍會有先有後,我的家鄉發電晚是因為地形太偏,其實我們那個鄉實現普遍通電應該是在八十年代末,我快上完小學的時候。有親戚來做客,村人問起發電的事,親戚們就會說得眉飛色舞,只要把開關線一拉,屋裡頭各個旮旯都有光,你一百盞美孚燈加起來也沒得比。但又會說,也不讓人省心,你正炒菜的時候,忽然電滅了,又要找洋火又要找燈,有時剛好燈里沒有加洋油,搞得你手忙腳亂,菜都要燒掉。村人聽到這里,總會哈哈大笑起來,嘴裡說著嗬嗬,還會還樣呀,心裡也找到了一點平衡。

那時停電是一件惱人卻又經常的事,當時的鄉供電站掌握生殺大權,別提多牛了,我曾親眼看到供電站的人下鄉時用汽水洗手,羨慕得不得了,至今印象深刻。我上初中的時候,鄉里還發生過群眾大鬧供電站的事。一夥村民拿著扁擔,把供電站的電燈電杠閘刀全給砸了個稀巴爛,他們質問供電站的人,白天有光,我們又在外面做事,誰要你的電,這時倒一直有電。夜間要做飯吃飯,這個時候卻沒有電,電視也沒得看。等困醒一覺,下半夜電倒來了。你們這電到底給哪個菩薩鬼用?有一年冬天一直這樣,人民群眾意見能不大?

我上初中的時候也深受停電的苦,晚上上自習,停了電老師就要我們買蠟燭,一晚一根蠟燭,點不起呀。所以我們都要削尖腦袋想點變廢為寶的招數省錢,那時候潤膚產品沒有現在這般五花八門,雅霜算高級貨,做工作的人才用,鄉下人一般用螺殼油,好點的也僅限於買盒百雀翎,我們土話叫「面面油」,那是一種扁圓的鐵盒子,有大有小,小孩子喜歡收集這個,裝硬幣,養蠶寶寶都可以,再有就是可以點蠟燭油,把過年過節過喜事點剩的大蠟燭油存放在裡面,做個紙捻子,就可以當蠟燭點,一點都不浪費。很多人在學校都點這個,比買蠟燭省多了。

當然,現在單以回憶的姿態來看待,停電也帶給我們很多快樂。也是在晚上上自修的時候,往往一片漆黑的瞬間,整個校園都會歡呼起來,叫喊的,鼓掌的,吹口哨的,捶桌子的,整個一狂歡節。有老師在都不怕,反正黑咕隆咚的,一片混亂也捉不到是誰。有些認真的,點亮蠟燭,也會被調皮搗蛋的跑過去吹滅。即便在黑暗中不言不語,也能感受到快樂分子在整個教室里肆意飄盪。因為停電我的老師還鬧過笑話,有次晚上考試,忽然停電,於是大亂,有人在叫,快抄書,快抄書呀。黑暗中老師的聲音氣急敗壞,誰敢抄?誰抄我都看得一清二楚,我馬上給他記零分。後來我們送了老師一個外號:黑貓警長。

大概我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村裡有了第一台電視機,但沒電看什麼電視?這個主人平時愛鑽研電器,他想到利用太陽能發電,大家也不知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反正就聽他說,只要白天天晴,有太陽,晚上就有電視看。於是,我們就像迅哥兒盼閏土一樣日日盼著天晴,天晴就有太陽,有太陽就有電視看了。那些個驕陽似火的夏日,在我們一幫小孩子的眼裡竟都變得可愛異常,因為這么大的日頭,晚上看電視的電該足了吧。這種只顧眼前利益的享樂思想後來挨到大人們批頭蓋臉的訓斥:「天晴天晴,是電要緊還是肚子要緊?旱死稻禾你們去啃薯干。」後來村裡的電視又漸漸多了幾台,但電始終沒有發起來,他們有的買電瓶,有的買充電器,各自運用自己的關繫到外村牽了高壓電的親戚家去充。電視放映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電瓶充電的多少,所以村人個個居安思危,惜電如金,放映中一看到新聞或者廣告,馬上撥掉插頭關上電視,以為這樣就能省好多電。算算約摸到了正片放映時間再打開電視,這也成為村裡心照不宣的慣例。

初三那年冬天,村裡牽線發電的事終於有了眉目,村長到鄉里開了一個會,回來跟村人傳達,鄉長在全鄉三級幹部會上捶桌子,一再強調,要爭取在年底實現全鄉村村牽上高壓電。村人也似乎受到震撼,都說應該牽了應該牽了,但村長提起買變壓器的那筆錢,大家又都黑著臉不作聲了。那段時間正時興海峽兩岸認親,鄰村一位台胞也借這股風,跟家中弟弟接上了頭。鄰村和我村都小,合起來算一個生產隊,做事自然有商有量。當時村人都把台胞作為發展對象,由村長出面去找他商量捐贈的事。那台胞少小離家,在台灣也一直打著單身,老大回時也還是孑然一身,不想弟弟這邊卻是兒孫滿堂。他的幾個侄子在旁虎視眈眈,如臨大敵。按台胞的意思,本要捐贈一萬元人民幣,不想幾個侄子在一邊旁敲側擊,暗示養老問題。最後台胞被迫讓步,五千元捐贈,五千元無息貸款。事後,台胞的三個侄子對那筆錢仍耿耿於懷,在牽線發電的那天,他們也以此為由,要求最先把電在他們家安家落戶,他們嚷嚷著說,五千元,五千元買個第一,往年買個狀元也有多呀。

今年春節我回老家給奶奶和兩個叔叔拜年,順便也到自己的房子看望華大伯,華大伯是父親的本家,他們同一個太祖父。因腳有殘疾,終身未娶,脾氣古怪得很,但一直很偏愛我。讀高中時我幾年沒回過故鄉,有次父親回去在他面前提起我,說我已經長得好高了,華大伯立即驕傲地說:「那還要說。」倒好像他親眼看見一般。當年我家搬離故鄉時,留下一棟剛建不久的樓房未作處理。父親考慮到華大伯的那間矮房陰暗潮濕,也感激他曾經給我家的幫助,就把房子的看護權交給華大伯,轉眼都快十年了。那次閑談中我看到華大伯的床邊放著一個裝雪碧的塑料瓶子,裡面的液體色澤很暗,顯然不是雪碧。華大伯神秘地笑著,問我還認不認得這是什麼,我聞了一下,一股久違的氣味,原來他現在不照電,改點煤油燈了。他跟我比較電和煤油的費用,得出的結果是點煤油燈比用電一年要節省一百多元。華大伯得意地說,把頭探給供電站那幫兔崽子宰,這種事我才不幹。臨走的時候,我向華大伯告別,等我都走出了大門,他又喊住我,叫我進房間來,他從床鋪的席子下拿出一個油紙袋,從中拿出40元新鈔,說是給我的壓歲錢。我心裡本來就不好受,哪能拿他的錢,推辭了幾下,他竟白眼一翻,喝斥我:「叫你拿你就拿著。」等我囁囁伸手,他才語調緩和點說,雖然不多,總是我的心意。再說,以後你出來工作再還給我就是。這樣說著,他剛才還滿是煞氣的臉上,又有了笑容。

❹ 女生防身防狼工具發展史,如何發展到如今戰術手電筒

社會在進步

❺ 手電筒的歷史。

最佳自從人類學會鑽木取火以來,移動照明經歷了從火、油、蠟燭到手電筒的發回展歷程。移答動照明工具經歷過無數的變革,出現過火把、油燈、蠟燭、煤油燈到白熾燈泡手電筒、氙氣燈泡手電筒,發展到現在琳琅滿目的LED手電筒等。油燈經過了多次改進。油燈用油從動物油改為植物油,最後又被煤油取代。為了防止風把火吹滅,...

❻ 簡述手機的發展歷史,說出智能手機有那些功能

1902年,一個叫做「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的美國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鄉下住宅內製成了第一個無線電話裝 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置,這部可無線移動通訊的電話就是人類對「手機」技術最早的探索研究。
193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為美國軍方製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手機
1973年4月,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馬丁·庫帕」從此也被稱為現代「手機之父」。

1G
第一代手機(1G)是指模擬的行動電話,也就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香港、美國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大哥大。最先研製出大哥大的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 Cooper博士。由於當時的電池容量限制和模擬調制技術需要碩大的天線和集成電路的發展狀況等等制約,這種手機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為可移動算不上便攜。很多人稱呼這種手機為「磚頭」或是黑金剛等。
這種手機有多種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頻分復用方式只能進行語音通信,收訊效果不穩定,且保密性不足,無線帶寬利用不充分。此種手機類似於簡單的無線電雙工電台,通話是鎖定在一定頻率,所以使用可調頻電台就可以竊聽通話。
2G
第二代手機(2G)也是最常見的手機。通常這些手機使用PHS,GSM或者CDMA這些十分成熟的標准,具有穩定的通話質量和合適的待機時間。在第二代中為了適應數據通訊的需求,一些中間標准也在手機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業務的GPRS和上網業務的WAP服務,以及各式各樣的Java程序等。
3G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一般地講,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路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

所謂智能手機是指
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體、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通過此類程序來不斷對手機的功能進行擴充,並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路來實現無線網路接入的這樣一類手機的總稱。現在有幾大平台的智能手機,IOS,安卓,塞班,WM,黑莓等,主要功能就是比一般手機多了些軟體游戲之類的,更人性化,可玩性也比一般手機強很多。現在手機的趨勢是越來越接近於電腦,各種模擬器,殺毒軟體之類的都不斷出現。自己買個試試就知道了。

❼ 強光手電筒的手電筒史

移動照明工具的發展可追溯至人類社會發展的初期——原始社會。自從人類學會鑽木取火以來,移動照明經歷了從火、油、蠟燭到手電筒的發展歷程。移動照明工具經歷過無數的變革,出現過火把、油燈、蠟燭、煤油燈到白熾燈泡手電筒、氙氣燈泡手電筒,現在琳琅滿目的LED手電筒等。 油燈經過了多次改進。油燈用油從動物油改為植物油,最後又被煤油取代。為了防止風把火吹滅,人們給油燈加上了罩,從早期的紙糊罩到後來改用玻璃罩,這樣的油燈不怕風吹,便於戶外移動照明。 在使用油燈照明的同時,人類仍然在尋找其他的移動照明方法。公元前3世紀左右,有人用蜂蠟做成了蠟燭。到了18世紀,出現了用石蠟製作的蠟燭 ,並且開始用機器大量生產。 100多年前英國人發明了煤氣燈,使人類的照明方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火把、蠟燭、油燈、煤氣燈這些可移動照明工具,都沒有離開火,都是靠物質燃燒發出的光來照明的。19世紀末,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從此改寫了人類照明的歷史,人類走向了用電照明的時代。 特徵:內置開放式可編程智能控制晶元,可通過專用軟體自定義發光模式——智能手電筒全新一代手電筒——納麗德myTorch智能手電筒(Smart Torch),將傳統手電筒調光技術與IT技術相結合,內置開放式可編程智能控制晶元,用戶可通過專用軟體定製個性化的手電筒發光模式的新一代手電筒的總稱。

❽ 電池的歷史

在古代,人類有可能已經不斷地在研究和測試「電」這種東西了。一個被認為有數千年歷史的粘土瓶在1932年於伊拉克的巴格達附近被發現。它有一根插在銅制圓筒里的鐵條-可能是用來儲存靜電用的,然而瓶子的秘密可能永遠無法被揭曉。不管製造這個粘土瓶的祖先是否知道有關靜電的事情,但可以確定的是古希臘人絕對知道。他們曉得如果摩擦一塊琥珀,就能吸引輕的物體。在十八世紀的四五十年代,發電裝置的改善和大氣電現象的研究,吸引了物理學家們的廣泛興趣,
1745年,普魯士的克萊斯特利用導線將摩擦所起的電引向裝有鐵釘的玻璃瓶。當他用手觸及鐵釘時,受到猛烈的一擊。
可能是在這個發現的啟發下,荷蘭萊頓大學的馬森布羅克在1746年發明了收集電荷的「萊頓瓶」。因為他看到好不容易收集的電卻很容易地在空氣中逐漸消失,他想尋找一種保存電的方法。有一天,他用一支槍管懸在空中,用起電機與槍管連著,另用一根銅線從槍管中引出,浸入一個盛有水的玻璃瓶中,他讓一個助手一隻手握著玻璃瓶,馬森布羅克在一旁使勁搖動起電機。這時他的助手不小心將中另一隻手與槍管碰上,他猛然感到一次強烈的電擊,喊了起來。馬森布羅克於是與助手互換了一下,讓助手搖起電機,他自己一手拿水瓶子,另一隻手去碰槍管。
1780年,義大利解剖學家伽伐尼(Luigi Galvani)在做青蛙解剖時,兩手分別拿著不同的金屬器械,無意中同時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彷彿受到電流的刺激,而如果只用一種金屬器械去觸動青蛙,就無此種反應。伽伐尼認為,出現這種現像是因為動物軀體內部產生的一種電,他稱之為「生物電」。
伽伐尼的發現引起了物理學家們極大興趣的,他們競相重復枷伐尼的實驗,企圖找到一種產生電流的方法,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在多次實驗後認為:伽伐尼的「生物電」之說並不正確,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起作用。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伏特把兩種不同的金屬片浸在各種溶液中進行試驗。結果發現,這兩種金屬片中,只要有一種與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金屬片之間就能夠產生電流。
1799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把一塊鋅板和一塊錫板浸在鹽水裡,發現連接兩塊金屬的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於是,他就把許多鋅片與銀片之間墊上浸透鹽水的絨布或紙片,平疊起來。用手觸摸兩端時,會感到強烈的電流刺激。伏特用這種方法成功地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池──「伏特電堆」。這個「伏特電堆」實際上就是串聯的電池組。它成為早期電學實驗,電報機的電力來源。
1836年,英國的丹尼爾對「伏特電堆」進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電解液,解決了電池極化問題,製造出第一個不極化,能保持平衡電流的鋅─銅電池此後,這些電池都存在電壓隨著使用時間延長而下降的問題。
當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後電壓下降時,電池電壓回升。因為這種電池能充電,可以反復使用,所以稱它為「蓄電池」。
然而,無論哪種電池都需在兩個金屬板之間灌裝液體,因此搬運很不方便,特別是蓄電池所用液體是硫酸,在挪動時很危險。
也是在1860年,法國的雷克蘭士(GeorgeLeclanche)還發明了世界廣受使用的電池(碳鋅電池)的前身。它的負極是鋅和汞的合金棒(鋅-伏特原型電池的負極,經證明是作為負極製作材料的最佳金屬之一),而它的正極是以一個多孔的杯子盛裝著碾碎的二氧化錳和碳的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插有一根碳棒作為電流收集器。負極棒和正極杯都被浸在作為電解液的氯化銨溶液中。此系統被稱為「濕電池」。雷克蘭士製造的電池雖然簡陋但卻便宜,所以一直到1880年才被改進的「干電池」取代。負極被改進成鋅罐(即電池的外殼),電解液變為糊狀而非液體,基本上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碳鋅電池。
1887年,英國人赫勒森發明了最早的干電池。干電池的電解液為糊狀,不會溢漏,便於攜帶,因此獲得了廣泛應用。
1890年愛迪生(Thomas Edison)發明可充電鐵鎳電池。

❾ 小家電的發展史

世界上第一台電飯煲,是由日本人井深大發明於1950年代。電飯煲又稱作電鍋版,是利用電能轉權變為熱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潔衛生,還具有對食品進行蒸、煮、燉、煨等多種操作功能。
中國第一台簡易電飯煲則是1976年生產出的。從機械式控制,到電子式控制,再到微電腦控制,再是將要成為主流的電磁電飯煲和微壓力電飯煲,電飯煲的控制技術也經歷了幾個重要的階段。 電熱水壺基本就是有水壺到電加熱的一個過程,結構相比而言簡單一些,電熱水壺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現不僅有自動控溫功能,更增添了童鎖等安全設計,如特設黃色警告式鎖蓋,全方位保障用戶使用安全。
西式小家電電水壺正被中國市場逐步接受。據極品傳播機構調研數據,2006年,中國國內電水壺市場容量達到了900萬台。2007年1~4月份,國內電水壺銷售量平均增幅為35%,預計下半年電水壺市場還繼續保持這個增長速度,高於2006年的30%。參照海外市場80%以上城鎮家庭普及率,中國的電水壺市場遠未飽和,發展空間巨大。

❿ Tank007的的照玉手電筒有很多年歷史了么

這個就不清楚了哦,你看看官網上有沒有介紹,或者問問客服

閱讀全文

與手電筒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