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西合浦的歷史!
漢初,今合浦縣境屬南越國轄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劃出南海、象郡交界地方置合浦郡,郡治徐聞(今廣東省海康縣地域),同時設合浦縣。合浦縣轄地為今合浦、浦北、北海、靈山、欽州、博白、廉江、容縣、北流以及邕寧、橫縣的一部分。
三國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孫權派步騭任交州刺史,合浦屬孫吳轄地。吳黃武五年(226年),分合浦以北歸廣州管轄,黃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稱珠官郡,同年劃分出合浦縣南境設置珠官縣,與合浦縣同屬珠官郡。
吳太元二年至太平三年(252年一258年)復稱合浦郡。吳永安三年(260年),劃出合浦縣西北部設置昌平縣(今橫縣),隸屬合浦郡。
西晉太康元年(281年),撤珠崖郡並入合浦郡,同年劃出合浦縣東北部設盪昌縣(今容縣),建武元年(317年)以後,又析合浦縣地置新安縣。合浦郡隸屬交州,郡址在合浦縣城(今浦北縣舊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廉州府。合浦縣直屬欽廉軍政府轄。同年欽
解放後,1949年合浦縣隸屬廣東省南路專區。
1949年合浦縣隸屬廣東省南路專區。1950年合浦縣改屬廣東省欽廉專區。1951年合浦縣隸屬廣東省欽州專區,同年5月10日將合浦縣轄的東鎮、西鎮、高德鄉、潿洲鄉設北海市。1952年合浦縣隸屬廣西省欽州專區。
同年5月31日將合浦縣北部析置浦北縣。1953年欽州專署遷合浦縣廉州鎮。1955年欽州專區劃歸廣東省,改稱合浦專區,合浦縣屬合浦專區。1958年撤銷合浦專區,將所屬縣市並入廣東省湛江專區。合浦縣屬湛江專區,同時將北海市和浦北縣並歸合浦縣。
1959年6月設北海鎮(縣級),1965年復設浦北縣,同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專區。1970年欽州專區改稱欽州地區,合浦縣屬欽州地區。1987年7月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1994年12月,劃出南康鎮、營盤鎮設立北海市鐵山港區,劃出福成鎮歸北海市銀海區管轄。
(1)合浦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合浦縣的景點
漢文化博物館
合浦漢文化博物館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廉州鎮(南寧至北海二級公路旁邊),主館面積約2000平方米,共分三層,底層設有「青銅館」、「陶器館」,二層是「玉器館」,三層是多功能的學術演講廳,整個藏館布展的文物與「海上絲綢之路」和古代中外交通有關
作為漢代郡治駐地的合浦,當時還是個繁華的港口,是中國南疆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兩千多年前就為「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始發港之一。
有21件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銅鳳燈、銅屋、銅提梁壺、三足銅盤、銅魁等具有南方青銅器精巧細致的地方特色;
帶有干欄式結構特徵的陶樓,顯示出當地的氣候環境和日常居住條件;漢墓出土的完好的玻璃杯、玻璃碟、銅屋、銅井、銅灶、金帶鉤、玉壁和傳世的鐵斗、銅鍾等更是珍貴。銅鳳燈、銅屋、銅匾、三足盤等文件等五件文物在往日本、加拿大等7個國家展出。
東山寺廣西合浦縣廉州鎮的東山寺是北宋時期安南王李日尊在靈覺寺
大士閣又名四牌樓,位於合浦縣城東南85公里的山口鎮永安村內。大士閣因過去在閣樓上曾供奉觀音大士而得名。大士閣現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該閣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清道光年間曾重修一次,為中國距海最近的古建築之一,是合浦縣保存最長久的一座古建築物。
海角亭位於合浦縣城西南。北宋時為紀念漢代曾任合浦太守的孟嘗「去珠復還」的政績而建。始建於北宋景德年間(1004年—1007年),經明成化、嘉靖多次遷建,至隆慶年間遷定於今廉州中學校內。
『貳』 合浦縣的歷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置南海、桂林、象郡。今合浦縣境屬象郡轄地。
漢初,今合浦縣境屬南越國轄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劃出南海、象郡交界地方置合浦郡,郡治徐聞(今廣東省海康縣地域),同時設合浦縣。合浦縣轄地為今合浦、浦北、北海、靈山、欽州、博白、廉江、容縣、北流以及邕寧、橫縣的一部分,統屬交州。高涼縣、臨允縣隸合浦郡;統屬交州。在今新興縣地域設置臨允縣(縣治在今新興縣城,因縣治臨近允水即今回龍河而得名),屬合浦郡(郡治在今徐聞縣),此為新興縣置縣之始 。
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設州(或部)以統郡,臨允縣屬交趾部合浦郡 。
東漢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部改稱交州,治廣信(今封開縣)。赤壁大戰後,建安十五年(210年)交州遷到南海郡番禺縣(今廣州市),臨允縣屬交州合浦郡 。
漢末,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 。
三國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孫權派步騭任交州刺史,合浦屬孫吳轄地。吳黃武五年(226年),分合浦以北歸廣州管轄,黃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稱珠官郡,同年劃分出合浦縣南境設置珠官縣,與合浦縣同屬珠官郡。
吳太元二年至太平三年(252年一258年)復稱合浦郡。吳永安三年(260年),劃出合浦縣西北部設置昌平縣(今橫縣),隸屬合浦郡。西晉太康元年(281年),撤珠崖郡並入合浦郡,同年劃出合浦縣東北部設盪昌縣(今容縣),建武元年(317年)以後,又析合浦縣地置新安縣。合浦郡隸屬交州,郡址在合浦縣城(今浦北縣舊州)。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合浦郡屬交州。元嘉九年至大明八年(432年--464年),劃出合浦縣東北部置臨漳郡,屬廣州。泰始七年(471年),劃出廣州臨漳郡和交州的合浦、宋壽二郡,同時增設百梁、龍蘇、安昌、南流、永寧、富昌六郡,統稱越州。越州和臨漳郡駐地在今浦北縣泉水鄉境內。合浦郡管轄合浦、徐聞、盪昌、朱官、朱盧、晉始、新安6縣。郡治在合浦縣城。初屬交州後改屬屬廣州。
齊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治遷徐聞縣。合浦郡轄徐聞、合浦、朱盧、新安、晉始、盪昌、朱豐、宋豐、宋廣等9縣。永明六年(488年),劃出合浦縣東北部置北流郡,屬越州。合浦郡駐地由徐聞遷合浦縣城。此時,越州管轄的郡增至20個。梁、陳,梁天監元年(502年)後,撤銷臨漳郡及其屬縣,並歸合浦縣。越州治所遷合浦縣城。
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合浦郡並入越州。大業元年(605年),越州改稱祿州。大業三年(607年),祿州與合州(今雷州半島)合並,稱合州。同年合州改稱合浦郡,隸屬揚州,轄11縣,其中,合浦、龍蘇、封山3縣在今合浦、浦北縣境內。郡址在合浦縣,隸屬揚州。
唐合浦郡屬嶺南道,唐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稱越州。同年析合浦縣部份轄地設置安昌、高城、大廉、大都4縣,與合浦縣同屬越州。貞觀六年(632年),在今營盤鄉境內設珠池縣。劃出大都縣隸屬白州(今博白縣)。唐貞觀八年(634年),越州改稱廉州。貞觀十二年(638年),撤銷安昌、珠池二縣並歸合浦縣。天寶元年(742年),廉州改稱合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稱廉州,轄合浦、封山、蔡龍、大廉4縣。駐地在合浦縣城。
五代南漢乾亨元年(917年),在今常樂圩附近設置常樂州,並劃出合浦縣部份轄地,新設博電、零綠、鹽場3縣為其轄地。是時,廉州轄合浦、封山、蔡龍、大廉4縣,廉州駐地在合浦縣城。南漢大寶五年(962年),後主劉在海門鎮(今廉州鎮)設置媚川都,專管採珠。
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撤銷媚川都。開寶五年(972年)將封山、蔡龍、大廉3縣並入合浦縣。同年撤銷常樂州,將其所屬博電、零綠、鹽場3縣合並置石康縣(縣城在今石康鎮境內),隸屬廉州。同年廉州駐地遷長沙場(今石康鎮順塔村)。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撤銷廉州,改設太平軍,駐地海門鎮。同年撤銷合浦縣,並入石康縣。太平軍僅轄石康縣。咸平元年(998年),撤銷太平軍,復設廉州,稱廉州合浦郡。同時復設合浦縣。廉州合浦郡和合浦縣駐地均在海門鎮。廉州合浦郡轄合浦、石康二縣。
元十四年(1277年),廉州合浦郡改為廉州路安撫司。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為廉州總管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廉州路轄合浦、石康2縣,駐地在合浦縣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廉州路為廉州府,轄合浦、石康2縣,屬廣東布政司。洪武七年(1374年)廉州府降為州,撤銷合浦縣,廉州轄石康一縣。洪武十四年(1381年),廉州升為府,復置合浦縣,欽縣復為州。合浦縣城為廉州府駐地。廉州府轄欽州和合浦、靈山、石康3縣。明成化七年(1471年),將石康縣並入合浦縣。廉州府轄欽州和合浦、靈山3縣。
清順治元年(1644年),廉州府轄欽州和合浦、靈山2縣,駐地合浦縣城,隸屬廣東行省。光緒十四年(1888年),欽州升為直隸州。廉州府轄合浦、靈山2縣。光緒二十年(1894年)以後,劃出遂溪縣的涸洲島隸屬合浦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廉州府隸屬廉欽道。宣統三年(1911年)八月,將廉欽道改稱欽廉軍政府。廉州府屬欽廉軍政府,仍轄合浦、靈山2縣,駐地合浦縣城。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廉州府。合浦縣直屬欽廉軍政府轄。同年欽廉軍政府改稱欽廉綏靖處(駐地今欽州市)。合浦縣隸屬欽廉綏靖處。3年撤銷欽廉綏靖處,改設欽廉道。合浦縣隸屬欽廉道。9年撤銷欽廉道,合浦縣直屬廣東省。19年合浦縣隸屬廣東省南區綏靖公署(駐地在今茂名市)。25年合浦縣隸屬廣東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在合浦縣。
解放後,1949年合浦縣隸屬廣東省南路專區。1950年合浦縣改屬廣東省欽廉專區。1951年合浦縣隸屬廣東省欽州專區。同年5月10日將合浦縣轄的北海東鎮、西鎮、高德鄉、潿洲鄉設北海市。1952年合浦縣隸屬廣西省欽州專區。同年5月31日將合浦縣北部析置浦北縣。1953年欽州專署遷合浦縣廉州鎮。1955年欽州專區劃歸廣東省,改稱合浦專區,合浦縣屬合浦專區。1958年撤合浦專區,將所屬縣市並入廣東省湛江專區。合浦縣屬湛江專區。同時將北海市和浦北縣並歸合浦縣。1959年6月份設北海鎮(縣級),1965年復設浦北縣,同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專區。1970年欽州專區改稱欽州地區,合浦縣屬欽州地區。1987年7月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海開放縣。
『叄』 廣西合浦縣沙崗鎮大樹根村有什麼歷史文化
怎麼隱藏我的悲傷,失去你的地方
『肆』 「合浦還珠」故事的來歷
「合浦還珠」的典故
在東漢時期,西南地區的合浦郡(今廣西合浦縣)由於盛產珍珠,遠近聞名,那裡產的珍珠又圓又大,色澤純正,一直譽滿海內外,人們稱它為「合浦珠」。
當地漁民都以採珠為生,然後將賣珠的錢向鄰郡種糧的百姓交換取糧食。由於採珠的收益很高,一些貪官污吏就乘機貪贓枉法,巧立名目設置各種苛捐雜稅盤剝採珠的漁民。為了撈到更多的油水,違背珠蚌的生長規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採集捕撈。
結果,大珠蚌越來越少,剩下的都是些小珠蚌了,在合浦能捕撈到的珠蚌越來越少,越來越小了。如今產珠少,收入大量減少,漁民們連買糧食的錢都沒有,不少人舉家搬離甚至因餓死。
漢順帝劉保繼位後,派了一個名叫孟嘗的人當合浦郡太守。孟嘗到任後,很快找出了當地漁民沒有飯吃的原因;於是下令革除弊端,廢除盤剝的苛捐雜稅,禁止漁民濫捕亂采,規定了捕撈的時間,以及捕撈珠貝的大小,以便保護珠蚌的資源。很快,珠貝的生存環境就變好了,漸漸大批珠貝又遷回了老家,並且大量繁殖。
不到一年時間,合浦郡的珍珠產量又恢復到原來的樣子。老百姓都恢復他們的本業,商人開始來往,貨物開始流通,老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安定下來。他們歡天喜地,把太守奉為神明,紛紛到太守衙門門前磕頭拜謝,認為是他感動了上天,用神力召回了合浦珠。
合浦還珠
讀音:hé pǔ huán zhū。
解釋: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引證:明代沈鯨《雙珠記·母子分珠》:「今分一顆與你帶去,我自留一顆,以寓合浦還珠之意。」
例句:我當時雖失的一件無足重輕的東西,究竟能夠合浦還珠,我心裡總覺喜歡得很。
(4)合浦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近義詞
1、物歸原主
解釋:把物品還給原來的主人。
讀音:wù guī yuán zhǔ。
引證: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兒女,就過繼著你家兒子,承領了這家私,物歸舊主,豈非天意。」
引用:老舍《茶館》第三幕:「不是沒收吧?又物歸原主啦?這可是喜事!」
例句:我把這個東西給你也算得上是物歸原主了。
2、原璧歸趙
解釋:用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典故。指原物歸還,並無損失。
讀音:yuán bì guī zhào。
引證:清代王浚卿《冷眼觀》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麼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邊,原璧歸趙么?」
例句:幾天後,那條無人認領的項鏈終於原璧歸趙了。
『伍』 合浦古漢墓的歷史記載
合浦古漢墓發掘出的文物,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鑒賞價值。它們是研究版當時政治、軍事權、經濟、文化、工藝、生活和風俗的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從側面反映了漢代時期合浦一帶的繁榮景象,其中大量的舶來品如香料、琉璃、瑪瑙、琥珀和水晶器物的出土,又一次佐證了合浦港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也是研究我國海外貿易史不可或缺的資料。合浦在西漢元鼎6年,即公元前111年就已經是管轄南到海南,東到廣東開平,西到東興等地的合浦郡,成為當時中國南方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從所挖掘出來的文物可以看出,北海合浦並不像某些人所說的缺乏文化底蘊,相反,甚至可以這樣說,北海合浦的古文化在廣西歷史上是最深厚的。
『陸』 合浦漢文化博物館是多少年的歷史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以收藏、研究、修復、陳列合浦漢墓出土文物為主,回兼藏本地傳世文物,藏答品的種類豐富、歷史悠久。館藏文物多達5200餘件,一級文物21件,二級文物177件,三級文物289件。文物年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起至兩漢、唐宋、元、明、清、民國,以及當代的重要文物。種類涵蓋陶器、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玻璃器、鐵器、水晶瑪瑙、琥珀松石、書畫扇面、歷代錢幣、古瓷器、明清傢具、古冊籍、碑刻、竹木象牙工藝品等。館藏文物以漢墓出土的帶酒銅提梁壺、玻璃杯、六字銘文出廓玉璧、金、玉帶鉤、紫水晶長串穿珠等聞名於世,反映了漢代合浦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悠久 歷史。
『柒』 歷史:了解珠還合浦的典故,合浦珍珠古代採集和現代養殖業的興起,發展和衰落
珠還合浦,成語,作賓語、定語,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出自 《後漢書·專循吏傳·孟嘗》屬:「(合浦)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
珠還合浦的典故來源: 東漢時期,合浦郡盛產珍珠聞名海外,當地老百姓以採珠為生,貪官污吏趁機盤剝,使得珠民大肆捕撈,珠蚌產量越來越低,餓死不少人。漢順帝劉保派孟嘗當合浦太守,他革除弊端,不準濫捕。不到一年,合浦又盛產珍珠了。
『捌』 北海市合浦縣有哪些名勝古跡
合浦有悠久的歷史,其名勝古跡也很多:東坡亭位於合浦師范學校內,建於乾回隆四十一答年,歇山頂二進亭閣式磚木結構建築,因記念蘇東坡而得名。四周綠相環繞,景色非常優美。古海角亭在合埔的西南隅。始建於北宋景德年間,距今已將近一千年了!除此之外,還有惠愛橋等名勝古跡,都歷史遠久,其中許多都是有故事,有來厲的。
『玖』 廣西合浦縣漢墓群的歷史資料
合浦漢墓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廣西北海市合浦縣城東郊,南寧至北海二級公路可直達景區。是漢代合浦郡治所及合浦港的重要文化遺存,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它見證了作為「南珠之鄉」的合浦縣早在西漢就已經成為嶺南地區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較大的漢墓博物館。
合浦漢墓群主要分布在合浦縣城東南郊的丘陵地帶,東西長約12.5千米,南北寬約5.5千米,總面積60多平方千米。經勘探編號立標的漢墓有1200多座,包括封土堆已消失而隱蔽於地下的漢墓總數則有近萬座。 以「珠還合浦」聞名的合浦縣,自漢元鼎六年(111)設郡,縣城所在的廉州鎮一直是歷代郡縣、州、府治所,縱觀那累累的漢墓,可窺見當年古郡的繁華。
漢墓群規模宏大,保存完整,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出土文物已逾萬件,其中不乏具有很高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精品。這里漢墓的墓葬結構以磚石居多,土坑較少。合浦曾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王朝使者,帶著翻譯和應募的商人,常常攜帶大批絲綢、黃金,從合浦港乘船下海遠航,與越南、緬甸、印度、馬來半島、爪畦、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等地區和國家進行交往貿易。由於這種特殊的歷史、交通、文化和經濟背景,合浦成為漢代嶺南的重要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是達官顯貴、富豪巨賈雲集之地。由於漢繼秦盛行厚葬之風,南來的官吏、將佐及富豪巨賈等死後葬於合浦,陪葬品較多。因此,在合浦縣城郊就遺留下了大批珍貴的漢代墓葬。現在,已在文昌塔附近南北二級公路旁建有漢墓博物館和漢墓保護棚,成為印證漢代合浦郡治和港口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拾』 合浦縣歷史
合浦縣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置南海、桂林、象郡,今合浦縣境屬象郡轄地。
漢初,今合浦縣境屬南越國轄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劃出南海、郡交界地方置合浦郡,郡治徐聞(今廣東省海康縣地域),同時設合浦縣,合浦縣轄地為今合浦、浦北、北海、靈山、欽洲、博白、廉江、容縣、北流以及邕寧、橫縣的一部分。
三國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孫權派步騭任交州刺史,合浦屬孫吳轄地;吳黃五年(226年),分合浦以北歸廣州管轄,黃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稱官郡,同年劃出合浦縣南境設官縣,與合浦同屬珠官郡。
吳太元二年至太平(252-258年)復稱合浦郡,永安三年(260年),劃出合浦縣西北部設置昌平縣(今橫縣),隸屬合浦郡。
西晉太康元年(218年),撤珠崖郡並入合浦郡,同年劃出合浦縣東北部設盪昌縣(今容縣),建武元年(317年)以後,又析合浦縣地置新安縣,合浦郡隸屬交州,郡址在合浦縣城(今浦北縣舊州)。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合浦郡屬交州;元嘉九年至大明八年(432-464年),劃出合浦縣東北部置臨漳郡,屬廣州。;秦始七年(471年),劃出廣州臨漳郡和交州的合浦、宋壽二郡,同時增設百粱、龍蘇、安昌、南流、永寧、富昌六郡,統稱越州。越州和臨漳郡駐地在今浦北縣泉水鄉境內。合浦郡管轄合浦、徐聞、盪昌、朱官、朱盧、晉始、新安6縣。郡治在合浦縣城。齊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治遷徐聞縣。合浦郡墨守成規徐聞、合浦、朱盧、新安、晉始、盪昌、朱豐、寧廣等9縣;永明六年(488年),劃出合浦縣東北部置北流郡,屬越州。合浦郡駐地由徐妝遷合浦縣城;梁、陳,梁天監元年(502年)後,撤銷臨漳郡及其屬縣,並歸合浦縣。越州治所遷合浦縣城。
隋開皇九年(589年),交合浦郡並入越州。大業元年(605年),越州必稱祿州。大業三年(607年),祿州與合州(今雷州半島)合並,稱合州。同年合州必稱合浦郡,隸屬揚州,轄11縣,其中,合浦、龍蘇、封山3縣在今合浦、浦北縣境內。郡址在合浦縣。
合浦縣城區(10張)
1950年合浦縣改屬廣東省欽廉專區。
1951年合浦縣隸屬廣東省欽州專區,同年5月10日將合浦縣轄的北海東鎮、西鎮、高德鄉、潿洲鄉設北海市。
1952年合浦縣隸屬廣西省欽州專區,同年5月31日將合浦縣北部析置浦北縣。
1953年欽州專署遷合浦縣廉州鎮,1955年欽州專區劃歸廣東省,改稱合浦專區,合浦縣屬合浦專區。
1958年撤合浦專區,將所屬縣市並入廣東省湛江專區,合浦縣屬湛江專區,同時將北海市和浦北縣並歸合浦縣。
1959年6月份設北海鎮(縣級),1965年復設浦北縣,同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專區。
1970年欽州專區改稱欽州地區,合浦縣屬欽州地區。
1987年7月,合浦改隸北海市轄。
1988年3月,合浦縣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海開放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