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阜寧縣益林鎮有多少年的歷史
歷史文化名鎮益林鎮始建於雍正九年(1731年),距今已有270多年歷史。益林鎮內之名,可追溯自明朝洪武容十八年(1385年),因避流寇之亂,江南蘇州等地百姓陸續來
益林鎮地圖
今益林一帶開墾務農,史稱洪武趕散。當時有陶益林自蘇州流遷於本地當時為山陽縣),地以人名,稱望族焉。 益林鎮位於阜寧縣西南邊緣,西鄰淮安,東南接近鹽城,值射陽河大支流之末,交通極為方便。陶姓族人,佔半數以上,乃有「益林的桃子吃不得」之諺。
② 江蘇省阜寧中學的歷史沿革
江蘇省阜寧中學的前身是1923年陳伯盟先生在阜寧溝墩創辦的阜寧縣立初級中學。
1928年秋專縣立初中遷到阜城。
1929年秋開始屬招收女生。
1948年合並為蘇皖邊區五分區區立中學(簡稱「區中」),由駁柴港遷至阜寧城。
1949年高中部遷至鹽城,留在阜寧的初中部稱為區中分校。
1950年更名為阜寧縣立初級中學。
1952年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正式命名為江蘇省阜寧中學。
③ 阜寧歷史高溫
阜寧縣
編輯
同義詞 阜寧一般指阜寧縣
阜寧縣,屬江蘇省鹽城市所轄縣之一。地處江淮平原中部,縣域介於北緯33°26′~33°59′、東經119°27′~119°58′之間,南北長52.5公里,東西寬48公里,面積1438.29平方公里;人口110.9萬,轄4個街道,13個鎮,「兩區兩園一湖」。阜寧縣背倚蘇北平原,面臨蘇中水網,南與建湖縣毗鄰,北與濱海縣接壤,東與射陽縣相連,西與淮安市、漣水縣隔廢黃河相望,西南與淮安市淮安區交界。
阜寧是歷史悠久的縣份。古稱黃浦,宋稱廟灣,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縣,史載阜寧「阜明水秀,鄉坊稠密,土地肥饒,民灶輻輳」,素有「江淮樂地」之稱。
阜寧人文薈萃,人傑地靈,是著名的「散文之鄉」、「淮劇之鄉」、「雜技之鄉」、「全國建築之鄉」和「長壽之鄉」。
中文名稱
阜寧縣
外文名稱
FuNing County
別 名
黃浦、廟灣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江蘇省鹽城市、蘇北地區
下轄地區
4個街道13個鎮
政府駐地
新城街道
電話區號
0515
郵政區碼
224400
地理位置
江蘇省江淮平原中部
面 積
1439平方千米
人 口
84.3萬(常駐)
方 言
江淮官話洪巢片濱阜小片
氣候條件
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氣候
著名景點
廟灣八景、鐵軍廣場、白天鵝公園、金沙湖、桃花源、馬家盪等
機 場
鹽城南洋機場、淮安漣水機場
火車站
阜寧站、阜寧東站、阜寧南站
車牌代碼
蘇J
行政代碼
320923
特 產
阜寧大糕、碩集卜頁、板胡卜頁等
地區生產總值
330.62億元人民幣(2014)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環境
▪ 地理位置
▪ 氣候特徵
▪ 地形地貌
4 自然資源
▪ 土地資源
▪ 水資源
▪ 礦產資源
▪ 生物資源
5 經濟概述
▪ 綜述
▪ 農林牧漁業
▪ 工業建築業
▪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
▪ 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6 人口民族
▪ 人口
▪ 民族
7 交通運輸
▪ 公路
▪ 鐵路
▪ 航空
▪ 航運
8 政治
9 歷史文化
▪ 風土人情
▪ 文化遺存
▪ 紅色名勝
▪ 民間傳說
10 社會
▪ 科技
▪ 教育
▪ 文化
▪ 衛生
▪ 體育
▪ 人民生活與社會保障
11 設施建設
12 城市榮譽
▪ 國家榮譽
▪ 江蘇省榮譽
13 地方特產
14 名人
▪ 政界
▪ 軍界
▪ 文藝界
▪ 學術界
▪ 商界
15 自然災害
歷史沿革
編輯
古阜寧境域,海岸線在今日縣境西北部北沙一線。淮河流經境域從北沙出海。新石器晚期,境域已有先民生息繁衍。春秋戰國時,境域先後為吳國、越國、楚國轄地。西漢時屬古射陽縣;晉時屬山陽縣。
金昌明年間黃河開始奪淮,黃水夾帶大量泥沙沉積於淮河出海口外,海岸線逐漸東移,境域面積日益擴大。明朝洪武年間,一批蘇州居民遷移境域。
至清朝雍正年間,海岸線已東移90公里。雍正九年(1731年),清政府劃出山陽縣東境馬邏、羊寨等40個「圖」、鹽城縣北境廟灣、草堰等19個「里」,加上廣袤的海灘,建阜寧縣,隸屬淮安府。縣域總面積為5766.75平方公里,包括今濱海縣全部,射陽縣大部分,建湖縣、響水縣、淮安市之楚州區、漣水縣各一部分。
民國初年,阜寧縣隸屬江蘇省淮揚道,民國21年(1932年)隸屬江蘇省第十督察區。
廟灣古城
民國29年(1940年),蘇北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阜寧縣隸屬淮海專區。民國30年(1941年)隸屬鹽阜行政區,民國34年(1945)隸屬鹽阜分區。同年,抗日戰爭勝利,年底,阜寧縣隸屬蘇皖邊區第五行政區,民國36年(1947年)2月隸屬蘇中行政公署第五分區,民國38年(1949年)5月隸屬蘇中行政公署鹽城行政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阜寧縣隸屬鹽城專區,1983年隸屬鹽城市。
自1941年9月起,阜東縣(今濱海縣)、射陽縣、建陽縣(今建湖縣)、漣灌阜邊區(今響水縣)相繼建立,阜寧縣面積逐漸縮小,爾後鄰縣之間又幾度調整區劃,至1956年12月,直至現在。[1]
行政區劃
編輯
截止2015年6月,阜寧縣行政區劃為溝墩鎮、陳良鎮、三灶鎮、
郭墅鎮、新溝鎮、陳集鎮、羊寨鎮、蘆蒲鎮、板湖鎮、東溝鎮、益林鎮、古河鎮、羅橋鎮,共13個鎮;阜城街道、新城街道、吳灘街道、花園街道4個街道和「兩區一園一湖一港」(江蘇省阜寧經濟開發區、東益經濟區、澳洋工業園、金沙湖、阜寧港物流集聚園區)。[2]
地理環境
編輯
地理位置
阜寧縣隸屬江蘇省鹽城市,背倚蘇北平原,面臨蘇中水網,南與建湖縣
阜寧自然風景 (80張)
毗鄰,北與濱海縣接壤,東與射陽縣相連,西與淮安市、漣水縣隔廢黃河相望,西南與淮安市淮安區交界。縣域介於北緯33°26′~33°59′、東徑119°27′~119°58′之間,南北長52.5公里,東西寬48公里,面積1438.29平方公里。[3]
氣候特徵
阜寧縣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氣候
阜寧油菜花高清大圖 (53張)
其特點是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雨熱同季;日光充足,氣候溫和。因地處氣候過渡區,災害性天氣種類比較多,常見的有洪澇、乾旱、連綿陰雨、高溫、寒潮、大霧等。[4]
地形地貌
阜寧縣域大體上呈南北向粗短左鉤形;西部高亢,向東南、向東、向東北,漸趨低窪。
阜寧縣分屬3個地貌單位:
白天鵝公園 (38張)
縣域西部,即廢黃河以東、射陽河——沿崗河以西地區屬黃淮平原,系因黃河奪淮後,大量泥沙覆蓋而形成的黃泛區,面積為843平方公里,占阜寧縣總面積58.5%。最西部廢黃河堆堤及灘地地面真高為8~12米,由此向東地面真高逐步下降。
縣域東北部,即串場河──沿崗河以東地區屬濱海平原,地面真高1~1.5米,面積240平方公里,占阜寧縣總面積16.68%,
縣域南部、西南部,屬里下河平原,面積為356平方公里,占阜寧縣總面積24.74%,地面真高一般1.5~2.5米,西南端馬家盪一帶僅0.8米左右。[5]
自然資源
編輯
土地資源
阜寧縣總面積143877.95公頃。2011年耕地面積為89928.19公頃,水域面積29193.02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18030.4公頃,交通用地5050.76公頃,園地面積152.01公頃,林地931.98公頃,其他用地591.75公頃。
水資源
阜寧縣地處里下河下游地區,境內河網稠密,雨水充沛,本地徑流,外來水資源較好。阜寧縣境內有大小河流100多條,加上馬家盪,阜寧縣水域面積達35000多公頃。主要河流有3條:西部的廢黃河、蘇北灌溉總渠,中部東北部的射陽河。
礦產資源
阜寧縣境喻口、溝墩等地有泥炭礦、粘土礦等。泥炭礦蘊藏量298.5萬噸.粘土礦蘊藏量1581.9萬立方米。縣境施庄的沙崗、新溝的北沙灣等地有優質黃沙,面積826.67公頃,相當於阜寧縣土地總面積的0.57%。黃沙質地純凈,沙粒均勻。顆粒為70—120目,是工業、建築業的理想材料。石油礦藏在縣境永興等地勘查。
生物資源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中,有野兔、草狐、黃鼠狼、黃鱔、虎頭鯊、野雞、野鴨、杜鵑、貓頭鷹、灰喜鵲、白頭翁、畫眉、百靈、鴛鴦、青蛙、蝸牛、地鱉蟲、青草蛇、赤練蛇等。野生植物資源豐富,馬蘭、牛蕾子、半支蓮、地黃、枸杞、柴胡、半夏、紫蘇、車前子、益母草、芡實、王不留行、黃花、鋪地錦,柴、蒲、柳、蘆葦等,可用於中葯和廣泛發展編織業。
經濟概述
編輯
綜述
2014年阜寧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330.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64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48.35億元,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129.63億元,增長12.1%。按常住人口計算,阜寧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39423元,比上年增加3420元。產業結構不斷調優,二、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84.1%,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的構成比例已由上年的16.4:46.6:37調整為15.9:44.9:39.2。經濟效益持續改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佔GDP比重達10.2%,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2014年,依據《江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2013年修訂,試行)》計算,2014年阜寧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得分為88.2分,在五大類22項36個指標中,實現程度達到80%以上的指標有30個,其中已達目標值的指標有22個。在五大類中社會發展類實現程度最好,實現程度為100%,其他依次為民主法治類、生態環境類、經濟發展類、人民生活類,實現程度分為99.3%、99.3%、83.4%、66.9%。
2014年末阜寧縣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17930家,注冊資本535.77億元,從業人員22.27萬人,其中本年新增私營企業2852家,新增注冊資本58.79億元,新增從業人員1.75萬人;年末實有個體工商戶40445戶,注冊資本30.97億元,從業人員5.11萬人,其中本年新開業個體工商戶9305戶,新增注冊資本13.66億元,新增從業人員1.27萬人。組織各類返鄉創業懇談推介活動34場,簽約項目233個,發放全民創業小額擔保貸款1250萬元,一般納稅人企業398家。新建10個全民創業集聚區、20.3萬平方米標准廠房,盤活閑置土地3320畝、廠房36.3萬平方米,獲評省高標准廠房建設和使用先進地區。
2014年阜寧縣新增就業8470人、新增轉移農業勞動力9573人,幫助4938名失業人員和854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組織城鄉勞動者技能培訓988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87%以內。2014年阜寧縣從業人員51.37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17.44萬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6.5萬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7.43萬人。[6]
農林牧漁業
2014年,阜寧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3.27億元,比上年增長
阜寧金沙湖
4.7%。全年糧食總產94.4萬噸,比上年增長1.5%,棉花總產79噸,油料總產1.67萬噸,水果總產3.61萬噸;全年肉類總產量18.82萬噸,比上年增長1.5%;生豬出欄量160.18萬頭,比上年增長5.5%;全年水產品總產量7.37萬噸。2014年,阜寧縣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
阜寧縣新增流轉土地11.34萬畝、累計76.78萬畝,占總承包地面積的77.2%;新增高效農業10.1萬畝,其中設施農業新增2.4萬畝,設施農業累計22.28萬畝,高效設施農業面積比重16%,。全縣新建萬頭生態豬場5個,新建10萬只規模禽場3個,新建萬只羊場1個,千隻羊場5個。新增高效設施養殖池塘1.2萬畝,高效設施漁業面積比重23.2%。成功招引農業「三資」項目134個,完成投資16.36億元,縣農產品加工園獲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稱號。24家企業成功申報市政府認定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6家,新入社成員4826個,新培植市級「五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31家。「七彩阜寧」農業公園建設正式啟動。全年登記注冊家庭農場196個、流轉土地3.89萬畝、注冊資本15221萬元。
2014年末阜寧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83.18萬千瓦,增長4.8%。大中型拖拉機2533台,增長29.2%;聯合收割機2621台,增長12.3%;農產品初加工動力機械9522台,增長3.5%;農村用電量6.69億千瓦時。農業機械化水平82%,農田水利現代化水平80.5%,糧食收儲現代化水平62.5%。[7]
工業建築業
2014年,阜寧縣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560.83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輕工業總產值185.09億元,增長18.4%;大中型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56.49億元,增長14.5%;股份制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1.06億元,增長16.4%;私營企業472.39億元,增長18.6%。完成工業增加值130.8億元,增長12.9%。全年工業用電量25.3億千瓦時,增長8.7%。
2014年,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3.54億元,比上年增
長12.1%,利稅總額48.02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利潤總額25.76億元,增長22.9%。全縣開票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34個,超10億元企業2個;入庫稅金超百萬元企業117個,超千萬元企業11個。新培植工業定報企業22個。擁有馳名商標3件,著名商標22件,其中當年新增3件;知名商標67件,其中當年新增12件。擁有省級名牌產品32個,其中當年新增4個;擁有市級名牌產品25個。
2014年,全縣擁有資質建築施工企業157家,其中特級資質企業2家,一級資質企業6家,二級資質企業28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33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省外建築業產值152億元,增長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671.8萬平方米,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343萬平方米;建築企業從業人員105337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3134人。2014年省優工程10項、省文明工地21個;市優工程14項,市文明工地11個。城南大廈B座工程、天鵝湖國際大酒店工程入選江蘇省「揚子杯」優質工程。上海路南延工程獲全國市政金杯示範工程。鹽阜建設集團和江蘇三箭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中石油大慶石化公司節能改造項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鹽阜建設集團晉升總承包特級資質,江蘇偉廈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晉升總承包一級資質,江蘇德惠建設集團取得國家房地產開發一級資質。[8]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
阜寧縣2014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26.18億元,比
阜寧金沙湖旅遊度假區高清大圖 (80張)
上年增長23.4%。其中,國有及國有經濟控股投資1.77億元,下降3.2%;外商港澳台投資3.29億元,下降3.8%;民間投資193.65億元,增長23.4%,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85.6%。分類型看,完成項目投資187.13億元,比上年增長36.9%;房地產開發投資27.24億元,增長12%。全年共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292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79個;實施億元以上30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5個;實施5億元以上3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個;實施10億元以上2個。[9]
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2014年阜寧縣縣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63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城鎮實現零售額98.65億元,增長13.3%,鄉村零售額5.98億元,增長9.5%。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批發業8.17億元,增長13%;零售業90.38億元,增長13.3%;住宿業0.21億元,增長10.5%;餐飲業5.87億元,增長9.9%。[10]
人口民族
編輯
人口
2014年末阜寧縣戶籍總戶數36.42萬戶,總人口112.09萬人,比上年凈增1.0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63萬人;年末常住人口83.8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3.3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為17099人,出生率15.2‰,全年死亡人口為12188人,死亡率10.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3‰。[11]
民族
縣境內居民以漢族為主。2010年阜寧縣有少數民族36個,少數民族
阜寧紅韻廣場高清大圖 (14張)
居民1723人。2010年少數民族常駐人口占阜寧縣常駐人口數的0.18%,其中蒙古族22人,滿族13人,苗族183人,水族9人,彝族98人,土族18人,壯族118人,畲族4人,布依族93人,黎族40人,景頗族1人,瑤族38人,仫佬族1人,白族21人,土家族31人,哈尼族158人,傣族44人,羌族3人,佤族46人,布朗族31人,藏族9人,朝鮮族1人,回族148人,哈薩克族114人,基諾族2人,仡佬族2人,傈僳族17人,柯爾克孜族1人,布朗族31人,拉祜族169人,納西族2人,阿昌族3人,京族5人,仡佬族2人,烏茲別克族1人。
望採納
④ 鹽城市歷史發展的過程
從民國起:
1946年鹽城城區一度改名為葉挺市,其餘改名為葉挺縣,1949年恢復鹽城原名。
1949年4月21日,成立蘇北人民行政公署鹽城專區,轄濱海(由原阜寧、漣水、灌雲3縣各一部分地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東坎鎮)、漣東(為原漣水鹽河以東的部分地區,縣人民政府駐大程集)、阜寧、淮安、射陽(由原阜寧、鹽城的串場河以東,射陽河以南的部分地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合德鎮)、建陽(由原阜寧、鹽城的串場河以西及皮岔河以北的地區所組成,縣人民政府駐湖垛鎮)、鹽城7縣。專員公署駐鹽城縣。
1950年1月11日,原泰州專區的東台、台北2縣劃歸鹽城專區。同年撤銷漣東縣,並入淮陰專區的漣水縣。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高清組圖(48張)
1951年7月11日,台北縣因與台灣省台北縣(今新北市)重名改名為大豐縣,建陽縣與福建省建陽縣(今南平市建陽區)重名改名為建湖縣。鹽城專區轄8縣。
1952年,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與南京市合並恢復江蘇省建制,並於1953年1月1日正式合並成立江蘇省。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設江蘇省鹽城專區。鹽城專區轄濱海、阜寧、淮安、射陽、建湖、鹽城、大豐、東台8
鹽城自然風光(80張)
縣。
1954年,將淮安縣劃歸淮陰專區。鹽城專區轄7縣。
1966年,以濱海縣中山河以北地區設響水縣(駐響水鎮)。鹽城專區轄8縣。
1970年,鹽城專區改稱鹽城地區,轄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鹽城、大豐、東台8縣。[5]
1983年實行省管市,市領導縣的新體制,撤銷鹽城地區和鹽城縣,設立地級鹽城市,下轄城區、郊區2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台7縣。
1987年後,東台、大豐先後撤縣設縣級市,1996年,郊區撤銷,設立鹽都縣。2003年,城區更名為亭湖區;亭湖區轄原鹽城城區以及原鹽都縣的步鳳、伍佑、便倉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人民中路。撤銷鹽都縣,設立鹽城鹽都區,以原鹽都縣潘黃、大縱湖、北龍港、樓王、學
江蘇省鹽城市地圖
富、義豐、尚庄、葛武、北蔣、秦南、龍岡、郭猛、大岡1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鹽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潘黃鎮。2007年,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將鹽城亭湖區張庄街道辦事處劃歸鹽都區管轄。
2010年,隨著鹽城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故將亭湖區、鹽都區部分區劃做調整,亭湖區撤銷伍佑鎮,設立伍佑街道辦事處,將南洋鎮西半部鄉鎮組建新城街道辦事處,鹽都區撤銷潘黃鎮,設潘黃、鹽龍街道辦事處。2014年7月19日,以劃出原新都街道的福才、劉朋、萬勝、新伙、福利、野丁、興民、伍康、興城9個居委會區域,另設立鹽瀆街道辦事處。
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大豐市,設立大豐區。至此鹽城市下轄3個區、1個縣級市和5個縣。
⑤ 阜寧縣的歷史沿革
古阜寧境域,海岸線在今日縣境西北部北沙一線。淮河流經境域從北沙出海。新石器晚期,境域已有先民生息繁衍。春秋戰國時,境域先後為吳國、越國、楚國轄地。西漢時屬古射陽縣;晉時屬山陽縣。
金昌明年間黃河開始奪淮,黃水夾帶大量泥沙沉積於淮河出海口外,海岸線逐漸東移,境域面積日益擴大。明朝洪武年間,一批蘇州居民遷移境域。
至清朝雍正年間,海岸線已東移90公里。雍正九年(1731年),清政府劃出山陽縣東境馬邏、羊寨等40個「圖」、鹽城縣北境廟灣、草堰等19個「里」,加上廣袤的海灘,建阜寧縣,隸屬淮安府。縣域總面積為5766.75平方公里,包括今濱海縣全部,射陽縣大部分,建湖縣、響水縣、淮安市之楚州區、漣水縣各一部分。
民國初年,阜寧縣隸屬江蘇省淮揚道,民國21年(1932年)隸屬江蘇省第十督察區。
民國29年(1940年),蘇北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阜寧縣隸屬淮海專區。民國30年(1941年)隸屬鹽阜行政區,民國34年(1945)隸屬鹽阜分區。同年,抗日戰爭勝利,年底,阜寧縣隸屬蘇皖邊區第五行政區,民國36年(1947年)2月隸屬蘇中行政公署第五分區,民國38年(1949年)5月隸屬蘇中行政公署鹽城行政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阜寧縣隸屬鹽城專區,1983年隸屬鹽城市。
自1941年9月起,阜東縣(今濱海縣)、射陽縣、建陽縣(今建湖縣)、漣灌阜邊區(今響水縣)相繼建立,阜寧縣面積逐漸縮小,爾後鄰縣之間又幾度調整區劃,至1956年12月,直至現在。
⑥ 關於阜寧的歷史
古阜寧境域,數度「陵谷互易,滄桑改觀。」大海奪田時,「怒潮嘯涌,百里為墟」,陸地遂成淺水灣。海潮東退,水灣又成陸地。新石器時代,距今約6000年前的一次海潮東退,海岸線始長期穩定在北沙、羊寨、施庄一線。此後,滄海變桑田,海岸線逐漸東移。黃河奪淮後,黃水夾帶大量泥沙於河口附近沉積,「淤墊日遠,增地日多,」至清雍正九年(1731)立縣時,海岸線已東移90公里。古阜寧境域,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群活動。春秋戰國時,阜寧境域是吳國的轄地,吳亡屬越,越亡屬楚。西漢時屬古射陽、鹽瀆縣,晉屬山陽、左鄉、鹽城縣。此後,歷朝屬山陽、鹽城縣。清雍正九年(1731)析山陽縣東境馬邏、羊寨等圖,鹽城北境仁義、長樂諸里,合場灶及海灘新漲之地設縣,名阜寧縣,屬淮安府。彼時阜寧地域廣闊,東臨黃海,西以蘇嘴與山陽相連,南至草堰河與鹽城接壤,北以雲梯關與安東毗鄰,總面積5766.75平方公里。民國初年,隸江蘇省淮揚道,民國21年(1932)隸江蘇省第十督察北部分地區。民國29年(1940)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隸淮海區,民國30年(1941)隸鹽阜區。是年析縣境東北部分地區,建立阜東縣。民國31年(1942)析東南部分地區建射陽縣。民國34年(1945)隸鹽阜分區,是年12月,隸蘇皖邊區第五行政區。
⑦ 江蘇鹽城阜寧縣的由來 有幾次大的遷徙來源於何處
歷史沿革
縣治阜城鎮古名黃浦,隋以前為射陽湖入海口,宋嘉定年間於射陽河軛灣處建真武廟,得名廟灣,明處時產鹽稱廟灣鹽場。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為防倭患,壘土築城,稱廟灣鎮,立縣後稱阜寧城,民國時稱城廂鎮,民主建政後稱阜城鎮。
古阜寧境域,數度「陵谷互易,滄桑改觀。」大海奪田時,「怒潮嘯涌,百里為墟」,陸地遂成淺水灣。海潮東退,水灣又成陸地。新石器時代,距今約6000年前的一次海潮東退,海岸線始長期穩定在北沙、羊寨、施庄一線。此後,滄海變桑田,海岸線逐漸東移。黃河奪淮後,黃水夾帶大量泥沙於河口附近沉積,「淤墊日遠,增地日多,」至清雍正九年(1731)立縣時,海岸線已東移90公里。
古阜寧境域,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群活動。春秋戰國時,阜寧境域是吳國的轄地,吳亡屬越,越亡屬楚。西漢時屬古射陽、鹽瀆縣,晉屬山陽、左鄉、鹽城縣。此後,歷朝屬山陽、鹽城縣。清雍正九年(1731)析山陽縣東境馬邏、羊寨等圖,鹽城北境仁義、長樂諸里,合場灶及海灘新漲之地設縣,名阜寧縣,屬淮安府。彼時阜寧地域廣闊,東臨黃海,西以蘇嘴與山陽相連,南至草堰河與鹽城接壤,北以雲梯關與安東毗鄰,總面積5766.75平方公里。
民國初年,隸江蘇省淮揚道。民國 21 年 (1932 年 ) 隸江蘇省第十督察區。
民國 29 年 (1940 年 10 月 10 日 ) ,建立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隸淮海區。民國 30 年 (1941) 隸鹽阜區 (1941 年 9 月 1 日,鹽阜區行政公署在阜寧縣陳集成立 ) 。同年 6 月 3 日,析縣境西南部蘇嘴、大沖、條黃等 6 鄉,與淮安、漣水各 2 個鄉建立淮 ( 淮安 ) 、漣 ( 漣水 ) 、阜 ( 阜寧 ) 邊區,隸屬淮安縣;同年 9 月,析縣境東北部 2 、 3 、 6 、 12 區建立阜東縣;析北部 11 區和 8 區部分建立漣 ( 漣水 ) 、灌 ( 灌雲 ) 、阜 ( 阜寧 ) 邊區,後改為潮南縣,於 1942 年改為濱海縣。民國 31 年 (1942 年 5 月 ) ,析縣境東南部射陽河以南,串場河以東的 6 、 9 區及 7 區、 12 區各一部分建立射陽縣。民國 34 年 (1945 年 ) ,隸鹽阜分區;同年 12 月,隸蘇皖邊區第五行政區。
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立後,隸鹽城行政區。 1983 年隸鹽城市。
⑧ 阜寧縣的名人
朱訓: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秘書長,中共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黨組成員、機關黨組書記。兼任中國礦業協會會長,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地學哲學委員會理事長,中國地質災害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地質大學校長。現任河南理工大學名譽校長。
王文哲:曾任國家經委輕工業局局長,輕工業部副部長
周傑:原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錢冠林:曾任國家海關總署署長(正部級),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
江國棟:山東省政協第四屆副主席。
楊詠沂:歷任南京工學院團委書記、黨委副書記,江蘇省副省長。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王光亞: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
許雲昭:曾任湖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省政協黨組副書記。
朱維芳: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徽中華職教社主任,安徽省第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
於廣洲:現任國家海關總署署長(正部級)。
陳震寧:現任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周克玉:上將,曾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後勤部政委、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
戴浩:專業技術三級,中國工程院院士,總參某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
戴必正:少將,現任公安部警衛局副局長(副軍職),2007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洪以佑:少將,二炮政治部副主任(正軍職),1992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
鄧 培: 少將,海軍工程大學政委(正軍職)
於克文:少將,浙江省軍區副政委,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周日揚:少將,江西省軍區原副政委
郭林本:少將,上海警備區政治部原主任(副軍職)
郭呂福:少將,任解放軍炮兵學院政委。
仇學富:少將,南京軍區聯勤部副部長。2006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
馬立達:少將,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
沈克恆:少將,海軍航空兵部原副參謀長(副軍職)
黃偉燦:少將,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 梁志成:著名年輕電影製片人,演員。2014年憑借投拍電影《二蛋狂奔》入圍北京青年影展,並獲著名青年製片人殊榮.電影《二蛋狂奔》的全部場景都在阜寧,也是阜寧縣歷史以來第一步本土電影。
蔡健雅:新加坡人,祖籍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華語著名歌手、詞曲兼作詞人。三度榮膺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
梅汝愷:一級作家,曾先後任中國翻譯家協會協理事,中國作協江蘇分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政協常委兼文化組組長,江蘇省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等職。1984年波蘭政府曾授予其波蘭人民共和國文化藝術金質獎章。
夏振亞:國家一級導演,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世界傑出人物勛章」獲得者、上海市文藝創作協會副會長、南京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南京大學終身教授、浙江電影製片廠名譽顧問、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振亞影視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總導演和藝術總監。 趙連城: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首屆院長,現任「精密熱加工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點學科帶頭人。社會兼職為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中國金屬學會材料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滕維藻:曾任南開大學校長(副部級)。著名教育家,著名世界經濟學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教授,世界經濟博士導師。
韓星臣:曾任南京大學黨委書記。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江蘇省委委員。
王自力:工學博士,教授。現任江蘇科技大學校長。
李剛: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曹衛東: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陳必廷:曾任江蘇省副省長,現任神華集團總裁
戴俊:民營企業家,資產過千萬。在西安為救一名遭搶打工妹而獻身。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肖春虎:現任江蘇鹽城二建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冠成:中鋁(稀土)江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朱共山:現任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創辦人、董事長、常務董事及首席常務官。2009至2014年一直榮登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單。
⑨ 阜寧縣的介紹
阜寧縣,屬江蘇省鹽城市所轄縣之一。地處江淮平原中部,縣域介於北緯回33°26′~33°59′、東徑答119°27′~119°58′之間,南北長52.5公里,東西寬48公里,面積1438.29平方公里;人口110.9萬,轄4個街道,13個鎮,「兩區兩園一湖」。阜寧縣背倚蘇北平原,面臨蘇中水網,南與建湖縣毗鄰,北與濱海縣接壤,東與射陽縣相連,西與淮安市、漣水縣隔廢黃河相望,西南與淮安市淮安區交界。阜寧是歷史悠久的縣份。古稱黃浦,宋稱廟灣,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縣,史載阜寧「阜明水秀,鄉坊稠密,土地肥饒,民灶輻輳」,素有「江淮樂地」之稱。阜寧人文薈萃,人傑地靈,是著名的「散文之鄉」、「淮劇之鄉」、「雜技之鄉」、「全國建築之鄉」和「長壽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