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渭南的歷史文化

渭南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9 07:47:01

『壹』 渭南有什麼名勝古跡

光陵,是唐穆宗李恆墓,位於蒲城縣。
橋陵,為唐睿宗李旦之墓,位於蒲城縣城西北版15公里的權豐山。
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之墓,位於蒲城縣蒲城縣東北十五公里處。
韓城的文廟、司馬遷祠和墓、黨家村民居,合陽的洽川、處女泉,華陰的華山、西嶽廟(陝西故宮),華縣的少華山、潛龍寺、郭子儀祠堂,白水的倉頡廟,白居易故居,寇準故居等。

『貳』 渭南有它代表特點的別名嗎

一、渭南市,隸屬於陝西省,古稱下邽、蓮勺。早在秦漢之際,渭南就已享有「省垣首輔」,「形勝甲於三秦」的美譽。

二、渭南市簡介:

總面積約13134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60萬(2010年六普數據)為陝西省農業大市和人口第二大市。轄臨渭區、華州區2個市轄區,大荔、富平、白水、潼關、蒲城、澄城、合陽7個縣以及韓城、華陰2個縣級市,其中韓城為省內計劃單列市試點,享有設區市的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行政級別升格為副市廳級建制,財稅體制省直管。

渭南位於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華夏」之稱即來源於渭南,「華」即取自西嶽華山之「華」,「夏」則取自夏陽之「夏」,而對於中國歷史文化進程產生十分重要影響的三聖(詩聖司馬遷,字聖倉頡,酒聖杜康)也都從渭南走出並終於華夏文明史大舞台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渭南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中原地區通往陝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歐亞大陸橋的重要地段,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段的關鍵組成部分,還是西北唯一一個擁有三大國家級經濟區疊加政策(「關天經濟區」,「陝甘寧革命老區」、「晉陝豫黃河金三角」)的地級市。

渭南是國家授時中心所在地,中國重要的商品糧農業基地,也是西北糧食產量第一大市。工業以冶金、能源化工為支柱,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鉬礦儲量位居亞洲第二,中國第一。

『叄』 渭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渭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約在2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大荔人」頭骨化石和新石器時代的沙苑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共100多處。這里還有壯美雄奇的華山黃河奔騰咆哮的龍門以及氣勢恢宏的唐帝王陵墓。五千年文明傳承不息,孕育了燦爛的民族文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燦爛的文化造就了傑出的人才,字聖倉頡、酒聖杜康、史聖司馬遷、詩人白居易等是古代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他們是渭南的驕傲和自豪。渭南市悠久的歷史和主要的文化積淀造就了瑰麗多姿而又獨具特色的渭南文化,亦稱東府文化。近年來渭南市委、市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大搶救和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經申報,阿宮腔、合陽提線木偶戲、華陰老腔、華縣皮影戲、堯頭陶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級保護名錄;穀雨祭祀倉頡典禮、杜康酒釀造技藝、司馬遷民間祭祀、合陽提線木偶製作技藝等26項入選省級保護名錄。渭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豐富,保護工作任重道遠。當地政府計劃在已經取得成績的基礎上,把這項工作進一步推向深入,使其在建設新型工業大市、現代農業強市、特色旅遊名市、文明綠色新市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一、傳統音樂(1項)

韓城行鼓 韓城市文化館

二、傳統戲劇

華縣皮影戲 渭南市群眾藝術館

華陰老腔 華陰市華山老腔藝術保護發展中心

阿宮腔 富平縣劇團

合陽提線木偶戲 合陽縣文化館

華陰迷胡 華陰市迷糊劇團

同州梆子 大荔縣文化館

合陽跳戲 合陽縣文化館

三、曲藝

韓城秧歌 韓城市文化館

四、傳統美術

澄城刺綉 澄城縣文化館

五、傳統手工技藝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澄城縣文化館

蒲城桿火技藝 蒲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肆』 陝西渭南的歷史文化

渭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周、秦到漢、唐兩千多年間,一直是十二個朝代的京畿之專地,農牧業屬、手工業、商業、交通都比較發達,形成許多名城古鎮。經歷代變遷,到公元1723年,清政府在渭南設八縣一州一廳,基本形成了目前各市縣的輪廓。新中國成立後在今渭南轄區設立渭南分區和大荔分區,後大荔分區並入渭南分區,1970年改為渭南地區,1994年12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渭南市。這標志著渭南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同時為渭南加快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伍』 渭南有哪些民俗文化

方言與民俗密不可分。在渭南話中,以婚育類方言中反映的民俗事象最多,其次為飲食。現簡記如下:

婚育類
換餛飩與吃餛飩。前者所稱「餛飩」並非通用意義,而是澄城縣一帶對造型饃的別稱。新婚之日,男女雙方互換,成為結婚儀式的一部分。通常男方送給女方的是雞形饃,喻意為雞鳴即起,勤於耕織:而女方送給男方的是虎形饃,希望丈夫虎虎有生氣。後者所稱餛飩才是真正的餛飩。在渭北地帶,凡男子到女家相親時,必吃一頓餛飩,故在有的地方把「吃了餛飩沒有」作為是否訂婚的代用語。

色囚子。這是舊時對婦女極度鄙視的劣俗,流行於韓城、澄城一帶。囚子,指媳婦,舊時視媳婦為囚犯,入門之後不得隨意外出,即是娘家送親離別時,新娘送別亦不得越過水眼(即滴檐處)。因此稱訂婚為訂囚子,娶婦為色囚子。「色」本字為「尋」,受尖團聲變和 、ei韻變影響,由 過渡為sei(色),華陰、白水一帶取其本義用「索」字,至今仍稱索媳婦。

燎媳婦。舊時流行於富平、潼關、蒲城一帶。新婚前夜,先由新郎同輩男青年在新房中嘻鬧一夜,名曰烘房。次日新娘花轎到娘家時,又用火把在轎內外烘烤一遍。新娘坐轎到婆家時,先用石灰撒轎一周,繼以火把、燒紅的鐵鏵、鞭炮繞轎一周,而後在大門內置一火堆,由新娘從火上跳過方可入洞房。此習為歧視婦女陋俗,但也包含有驅除病邪的願望。

拉花童。舊時婚事儀式中的一種職事,由新郎之弟或親戚中的男童擔任。其職責是手持系有12條紅布綹的荊棘,於花轎進村前出村迎候並將其導引入新郎家門。流行於韓城、合陽一帶。

戴頭條。頭條為鑲嵌有九隻銀雞或銅雞的條形頭飾,成親時佩戴於新娘頭上,以求吉利。舊時流行於澄城一帶。

拍掃帚。以紅頭繩將兩只石榴系於一把新笤帚上,於新婚之夜由男儐相面對坐在洞房炕上的新郎新娘,邊拍掃帚邊念誦兒歌,大意為:「拍拍拍,撣撣撣,鄉親聽我把歌念。紅頭繩,綠手帕,明年生個胖娃娃。扎扎角,紅頭繩,滿院跑得噔噔噔。拍一拍,生一百;撣一撣,生一萬。不拍咧,不撣咧,生了兩個就算咧。」此俗至今仍流行於澄城一帶。

送角子。「角子」是一種帶餡的饃,為「腳止」的諧音。婦女臨產前20日,由其母自娘家送去角子數十個,為勸止女兒走動,以保產前安全之意。此習流行於韓城、合陽一帶。

轉場。祝賀新生兒滿月的一項喜慶活動,流行於華陰、潼關等地。於嬰兒滿月後次日,由祖父母抱往麥場轉一圈,而後去學校轉一圈再回家,意為帶其見世面,長見識,以祈長大後事業有成。

扎牙饃。新生兒轉場後被母親抱回娘家小住,返回時由外婆縛一串扎牙饃掛在嬰兒脖上,祝願他早長牙齒。此種扎牙饃由動植物造型的小饃串成,下墜長命鎖。

飲食類
大刀面。渭南地區食品以麵食為主,故重視面條製作,不惜費時費力。大刀面系指將揉好的硬面擀成薄片後,用重達10公斤的大刀切成面條,故名。流行於華陰、潼關一帶。

椽頭饃。蒲城一帶的傳統食品,一說因揉製成形前須用椽(杠子)擠壓八次故稱椽頭饃;一說因形狀似椽頭得名。

喝湯與喝的饃。渭南地區不少地方將喝湯作為每日飲食的重要內容,故將喝湯作為吃早飯(韓城)、吃晚飯(全地區)的代稱。而華縣則將早點時吃的饃泡在粥中,稱為喝的饃;潼關則稱早點為泡饃。

吃湯水。蒲城農村「吃席」的代稱。舊時當地舉辦宴會時,菜餚以湯為主,且用碗盛,故稱席面為湯水,現已逐步改為以炒菜為主,但稱呼仍沿用舊習。

老碗會。舊時因農民生活水平低,飲食少菜,每日三餐均將飯碗端至門外,冬曬太陽夏乘涼,眾戶聚食閑聊,故名老碗會。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後,漸廢此習,改為圍桌吃飯。

其它
烘莊子。莊子即住宅。新居落成後,主人必設宴慶賀,並燃放鞭炮,謂之烘莊子。流行於渭南市一帶。

會和集。古代渭南地區有集市專門從事貿易。明清時,廟會漸次演變為商業性集會,並由寺廟移至村鎮。此後會與集並存:前者每年舉行一次,規模大,交易物品多,是當代物資交流會的前身。後者規模小,專門從事經營,如糧食集、牲口集等,各鎮每月固定數日為集。各地現通常將集、會混同,多數地方稱趕集為上會,澄城稱跟會,富平則稱趕廟。

『陸』 為什麼渭南被稱為三聖故里

因為古代有三位聖人出生在渭南、因此有三聖故里之美稱。

三聖三賢:三聖是指字聖倉頡,酒聖杜康,史聖司馬遷;三賢是指宋代名相寇準,唐代大將張仁願,唐代詩人白居易。


三聖介紹:

杜康(酒聖)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漢《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道家名人。」

《左傳·哀公元年》載:「後緡方娠,逃出自竇,歸於有仍,生少康焉……逃奔有虞,為之庖正。」 少康就是在有虞國國都虞城(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利民鎮)擔任庖正期間釀造出了酒。 由此可見,杜康不僅是中興夏朝的一代明君,而且是位了不起的發明家。

主要成就:

從歷代典籍的記載看,杜康的貢獻主要是作秫酒:

關於杜康造酒,歷史文獻多有記載,如《世本》雲:「杜康作酒。少康作秫酒。」

《尚書·酒誥》「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孔穎達疏引漢應劭《世本》:「杜康造酒。」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晉代,江統著的《酒誥》中有這樣的記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16]

宋,朱翼中《酒經》:「杜康作秫酒。」

明,許時泉《寫風情》:「你道是杜康傳下瓮頭春,我道是嫦娥擠出胭脂淚。」

清,陳維崧《滿江紅·聞阮亭罷官之信並寄西樵》詞:「使漸離和曲,杜康佐釀。」

張華《博物志》雲:「杜康作酒。」

顧野王《玉篇》雲:「酒,杜康所作。」

李瀚《蒙求》雲:「杜康造酒,倉頡制字。」

朱肱《酒經》雲:「酒之作尚矣。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豈以善釀得名,蓋抑始於此耶?」

《類書纂要》雲:「儀狄作。杜康造。

司馬遷介紹: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主要成就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記》全書完成。 全書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對後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並稱為「史學雙璧」。

倉頡介紹: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主要成就

從歷代典籍的記載看,倉頡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完善文字,所謂的「蒼(倉)頡作書」,並不是說倉頡一個人完全地將文字發明創造出來,而是說倉頡將民間既有的圖畫文字進行廣泛搜集,並加以認真整理,從而創制出一套成體系的規范的象形文字。

二、受洛書,河圖、洛書上詳細記錄古代帝王的興亡之數,和統民治國的道法。只有天授命的帝王才能得到,倉頡登基為帝後,向南巡狩自己的領土,登上陽虛山,隨著洛河向東來到了洛水與黃河交匯處的洛汭,發現靈龜背負著神秘圖案,獻給倉頡。八卦就是洛書演化而來,後為《周易》來源。

(6)渭南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渭南介紹:

渭南地處關中平原東部最寬闊地帶,是陝西的「東大門,轄1區(臨渭)2市(韓城、華陰)8縣(華縣、潼關、大荔、澄城、合陽、蒲城、富平、白水)和國家級高新區、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鹵陽湖現代產業綜合開發區、華山風景名勝區,其中韓城市為陝西省唯一副廳級計劃單列市。總面積1.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56萬,是陝西省第二人口大市。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渭南地處祖國版圖幾何中心,「北京時間"從這里的國家授時中心發出,是中國航天測控事業發祥地,神舟系列飛船在這里得到全程遙測。渭南東襟黃河與山西運城、河南三門峽毗鄰,西與西安、咸陽相接,南倚秦嶺與商洛為界,北靠橋山與延安、銅川接壤。

距古城西安60公里,距咸陽國際空港80公里。鄭西、大西2條高鐵在此並站交匯,隴海、西南等6條鐵路與連霍、京昆等3條高速公路和9條國道省道縱橫貫穿,是中東部地區進入西北門戶的交通要道。縣縣通鐵路、通高速,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高速公路總里程居全省各市之首。

『柒』 渭南的歷史

渭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考證,中華民族的又稱「華夏」即源於渭南回:「華」即答華山,「夏」指「夏陽」(今韓城市),特指橫亘於這區間的狹長地域。由這里產生的文明即就是「華夏文明」。因其卓著,故延伸為後世中華民族之典。距今約20萬年前的「大荔人」曾經在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種。沙苑文化,龍山文化,西嶽廟,太史祠,倉頡廟等,如絕本的經典,記載著華夏文明悠久的歷史;韓城倆周古墓群,蒲城橋陵等數十座唐帝王陵墓,如遙遠的星座,閃爍著神奇的亮光。這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名人薈萃,倉頡、杜康、司馬遷、楊震、隋煬帝、寇準、郭子儀、白居易、楊虎城、李義祉等在這里粉墨登台。《詩經》開篇之作《關關雎鳩》即產生在這里。這里亦是「鄭」姓、「楊」姓之祖籍之地。

『捌』 陝西省渭南市簡介

渭南市簡介

渭南市地處陝西省東部、隴海鐵路沿線,東瀕黃河,西臨西安,南倚秦嶺,北接延安,渭水橫貫其中,是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中原地區通往陝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歐亞大陸橋的重要地段。全市轄1區(臨渭區)、8縣(華縣、潼關、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大荔、富平),代管兩市(韓城市、華陰市),總面積13134平方公里。現已成為陝西省和國家生產布局中初具規模的農業生產基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

渭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周、秦到漢、唐兩千多年間,一直是十二個朝代的京畿之地,農牧業、手工業、商業、交通都比較發達,形成許多名城古鎮。經歷代變遷,到公元1723年,清政府在渭南設八縣一州一廳,基本形成了目前各市縣的輪廓。新中國成立後在今渭南轄區設立渭南分區和大荔分區,後大荔分區並入渭南分區,1970年改為渭南地區,1994年12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渭南市。這標志著渭南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同時為渭南加快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古老的黃河孕育了渭南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從大荔猿人到沙苑、龍山文化遺址;從春秋時代的古長城殘垣到隋唐時代的帝王陵冢;從秦漢時期的王室行宮到元明清的古建築群,文物古跡遺存1200多處,僅國家和省市保護的文物就有619處。偉大的歷史造就了偉大的人才。渭南自上而下地靈人傑,歷史上作出過重要貢獻的著名人物數以百計。有世界歷史文化名人、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有結束南北朝長期戰亂、統一中國的隋文帝楊堅;有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有「功蓋天下,再造唐室」的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有宋代名相寇準;有現代愛國名將楊虎城以及著名水利專家李儀址;有當代著名作家杜鵬程。

優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壯麗的山川河流,使渭南的旅遊資源斑斕多姿,得天獨厚。著名的華山風景區譽滿中外,奇險峻秀居五嶽之首,目前進出道路暢通,高空索道已經建成,初步成為融休養、度假、娛樂、游覽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勝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韓城,琉金映彩的古建築與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交相輝映,遊客可瞻仰、謁拜司馬遷祠墓,欣賞元代建築「禹王廟」,觀賞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元、明古建築群和被譽為「東方民居村寨活化石」的黨家村。宏大的渭北帝王陵墓群,特別是唐睿宗橋陵、唐玄宗泰陵,令遊客為修復了的盛唐石雕慨嘆不已,引發思古之幽情,激起振興中華之豪情。

多樣的地質結構和豐富的礦藏資源為渭南發展工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全市已探明的礦藏有30多種,其中儲量大、易開採的有20多種。煤、鉬、金、石為優勢礦種。全市煤炭地質儲量225.84億噸,已探明儲量50.33億噸,年產量1100萬噸。鉬礦已探明儲量為10.69萬噸,居全國第二位,金堆城鉬業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鉬精粉生產基地。黃金儲量豐富,產量居陝西第一位、全國第三位。地熱水和醫飲兼用礦泉水資源豐富,其中大荔礦泉水日出水5.6萬噸,被譽為「中國之冠,世界罕見」。

渭南素以農業著稱,土地廣闊,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降水適中,可耕地佔總面積的96%,為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實現農業的區域化、商品化、現代化提供了有利條件,其中糧食、棉花、油料總產量居中全省前列,號稱「陝西糧倉」。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在全國馳名的糧食、棉花、蘋果、烤煙、花生、秦川牛、奶山羊、籠養雞、生豬、漁業10大商品基地。

『玖』 陝西省渭南市簡介是什麼

渭南市簡介

渭南市地處陝西省東部、隴海鐵路沿線,東瀕黃河,西臨西安,南倚秦嶺,北接延安,渭水橫貫其中,是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中原地區通往陝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歐亞大陸橋的重要地段。全市轄1區(臨渭區)、8縣(華縣、潼關、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大荔、富平),代管兩市(韓城市、華陰市),總面積13134平方公里。現已成為陝西省和國家生產布局中初具規模的農業生產基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

渭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周、秦到漢、唐兩千多年間,一直是十二個朝代的京畿之地,農牧業、手工業、商業、交通都比較發達,形成許多名城古鎮。經歷代變遷,到公元1723年,清政府在渭南設八縣一州一廳,基本形成了目前各市縣的輪廓。新中國成立後在今渭南轄區設立渭南分區和大荔分區,後大荔分區並入渭南分區,1970年改為渭南地區,1994年12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渭南市。這標志著渭南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同時為渭南加快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古老的黃河孕育了渭南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從大荔猿人到沙苑、龍山文化遺址;從春秋時代的古長城殘垣到隋唐時代的帝王陵冢;從秦漢時期的王室行宮到元明清的古建築群,文物古跡遺存1200多處,僅國家和省市保護的文物就有619處。偉大的歷史造就了偉大的人才。渭南自上而下地靈人傑,歷史上作出過重要貢獻的著名人物數以百計。有世界歷史文化名人、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有結束南北朝長期戰亂、統一中國的隋文帝楊堅;有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有「功蓋天下,再造唐室」的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有宋代名相寇準;有現代愛國名將楊虎城以及著名水利專家李儀址;有當代著名作家杜鵬程。

優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壯麗的山川河流,使渭南的旅遊資源斑斕多姿,得天獨厚。著名的華山風景區譽滿中外,奇險峻秀居五嶽之首,目前進出道路暢通,高空索道已經建成,初步成為融休養、度假、娛樂、游覽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勝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韓城,琉金映彩的古建築與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交相輝映,遊客可瞻仰、謁拜司馬遷祠墓,欣賞元代建築「禹王廟」,觀賞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元、明古建築群和被譽為「東方民居村寨活化石」的黨家村。宏大的渭北帝王陵墓群,特別是唐睿宗橋陵、唐玄宗泰陵,令遊客為修復了的盛唐石雕慨嘆不已,引發思古之幽情,激起振興中華之豪情。

多樣的地質結構和豐富的礦藏資源為渭南發展工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全市已探明的礦藏有30多種,其中儲量大、易開採的有20多種。煤、鉬、金、石為優勢礦種。全市煤炭地質儲量225.84億噸,已探明儲量50.33億噸,年產量1100萬噸。鉬礦已探明儲量為10.69萬噸,居全國第二位,金堆城鉬業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鉬精粉生產基地。黃金儲量豐富,產量居陝西第一位、全國第三位。地熱水和醫飲兼用礦泉水資源豐富,其中大荔礦泉水日出水5.6萬噸,被譽為「中國之冠,世界罕見」。

渭南素以農業著稱,土地廣闊,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降水適中,可耕地佔總面積的96%,為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實現農業的區域化、商品化、現代化提供了有利條件,其中糧食、棉花、油料總產量居中全省前列,號稱「陝西糧倉」。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在全國馳名的糧食、棉花、蘋果、烤煙、花生、秦川牛、奶山羊、籠養雞、生豬、漁業10大商品基地。

閱讀全文

與渭南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