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醋在中國有多少年歷史
醋在3000年前的夏商時期杜康的兒子杼娃 在用水浸泡酒占發酵21天後 就是醋了
⑵ 醋的來歷
相傳古代的時候醋是酒聖杜康的兒子黑塔發明的。杜康發明了酒,他兒子黑專塔在作坊里提水、搬缸什麼都干屬,慢慢也學會了釀酒技術。後來,黑塔釀酒後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來,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從來沒有聞過的香氣撲鼻而來。
在濃郁的香味誘惑下,黑塔嘗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便貯藏著作為「調味漿」。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來命名這種調料叫「醋」。
(2)歷史文化醋擴展閱讀:
公元前1058年周公所著《周禮》一書,就有「醯人掌五齊、七菹」的記載,醯人就是周王室掌管五齊、七菹的官員,所謂「五齊」是指中國古代釀酒過程五個階段的發酵現象,醯人必須熟悉制酒技術才能釀造出醋來。
醯人的官制規模在當時僅次於酒和漿,這說明醋及醋的相關製品在帝王日常飲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由於山西人好吃醋,所以人們也稱山西人為「老醯」。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專門的釀醋作坊,《論語》中就有醋的記載。
⑶ 中國醋文化的發源地在哪
中國醋文來化的發源地是在河南自
中原歷史文化悠久,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中原的西南部有一座歷史名城---寶豐縣城。西依伏牛,東瞰平原,沙河潤其南,汝水藩其北,菽麥盈野,地涌甘泉,為中州靈秀之地。追溯寶豐的釀酒起源,有歷史根據的是儀狄造酒。
據歷史記載:儀狄,是我國的造酒鼻祖。史籍中,有多處儀狄造酒的記載。《戰國策·魏策》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酒經》載:儀狄作酒醪。因此,是夏禹時期的儀狄釀造了酒,距今有4100多年的歷史。
⑷ 食醋的歷史起源
醋在中國烹飪史上誕生得晚一些,但酸味早就被列為調味中的五味之一。在醋沒誕生之前,古人先用梅作為調味之酸。《尚書》:「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梅子搗碎後取其汁,做成梅漿,也就是「醷(yì)」。《禮記·內則》:「漿水醷濫。」在製作梅漿以後,發現粟米也可製成酸漿,「熟炔粟飯,乘熱傾在冷水中,以缸浸五七日,酸便好用。如夏月,逐日看,才酸便用」。在製成酸漿的基礎上,又加上曲,做成苦酒:「取黍米一斗,水五斗,煮作粥。曲一斤,燒令黃,搥破,著瓮底。土泥封邊,開中央,板蓋其上。」這已經利用曲發酵,實際上已是早期的醋。
早期的醋稱「酢(cù)」,《廣韻》:「酢,漿也,醋也。」《齊民要術》有「作酢法」,自註:「酢,今醋也。」又稱「醯(xī )」。《說文》:「『醯』,酸也。」《論語·公冶長》:「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疏:「醯,醋也。」宋史繩祖《學齋占畢》:「《九經》中無『醋』字,止有醯及和用酸而已,至漢方有此字。」
《齊民要術》里,這樣記「酢」的做法:
1、如制「大酢」法
「七月七日取水作之。大率麥稞一斗,勿揚簸,水三斗,粟米熟飯三斗,攤令冷。任瓮大小,依法加之,以滿為限。先下麥稞,次下水,次下飯,直置勿攪之,以綿幕瓮口,拔刀橫瓮上。一七日旦(第一個七天的早晨),著(倒)井花水一碗,三七日旦,又著一碗,便熟。常置一瓠瓢於瓮,以挹(yì 舀)酢。若用濕器咸器內瓮中,則壞酢味也。」
2、如制「秫(shú 黏高粱)米神酢法」
「七月七日作,置瓮於屋下。大率麥稞一斗,水一石,秫米三斗。無秫者,粘黍米亦中用。隨瓮大小,以向滿為限。先量水,浸麥稞訖。然後凈淘米,炊為再餾(炊成飯再蒸一次),攤令冷。細掰曲破(把曲掰碎),勿令有塊子。一頓下釀(一次下曲),更不重投。又以手就瓮里,搦(nuò用力按壓)破小塊,痛攪令和,如粥乃止,以綿幕口。一七日,一攪;二七日,一攪;三七日,亦一攪。一月日,極熟。」
北魏時,可見醋的製作已完全成熟,《齊民要術》中,同時還記有「大麥酢法」、「燒餅酢法」、「回(huí)酒酢法」、「糟糠酢法」、「酒糟酢法」等多種方。
「酢」字比「醯」字出現得晚。《禮記·內則》:「脂用蔥,膏用韭,三牲(牛羊豚)用藙(yì 茱萸),和用醯,獸用梅。」《周禮·天官·醯人》:「醯人掌共五齊七菹,凡醯物。以共祭祀之齊菹,凡醯醬之物。」盧諶《祭法》:「四時之祠,皆用苦酒。」《禮記·檀弓》:「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瓮。」《吳地誌》:「吳王築城以貯醯醢,今俗人呼為『苦酒城 』。」都用「醯」而不用「酢」。
《說文》中,始有「酢」字。「酢」:醶(yàn)也。《說文》:「醶:酢漿也。酸:酢也。關東謂酢曰酸。」段玉裁註:「漿、酨(zài)、醶三者同物。曲直作酸。凡味酸者皆謂之酢。」
有說醋始於晉劉伶之妻吳氏。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酷嗜酒,曾作《酒德頌》,自稱「惟酒是務,焉知其餘」。據說「其妻吳氏因夫嗜酒敗事,欲其節飲,每釀酒則以鹽梅辛辣之物投之酒內,致其酸蓋不欲其飲,後人效其所為,因以作醋」。
另有說醋與酒都是杜康創造的。杜康造酒之說見於《世本》,後人轉稱酒為「杜康」。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據說杜康最初把釀酒後的酒糟都做廢料扔掉,久而久之,越扔越多,便感可惜,想要能利用起來,再釀出一些有用的東西才好。於是就把酒糟攢在一隻缸里,試探著攙上水。過了二十一天,缸內始有香味,他開缸,伸手指嘗嘗缸中的糟汁,又甜又酸,於是就把其中的汁逼出來,另放在一個缸里,杜康稱它為「調味漿」。他試探著把這種「調味漿」出賣,結果很受歡迎。生意後來越做越大,杜康就認為應給這種「調味漿」起個名字。他想來想去,想到自己是在第二十一天的酉時發現這種「調味漿」的,把「酉」和「二十一日」合起來,就成了「醋」字。
事實上,《說文》已有「醋」字。「醋」:「客酌主人也。」酬賓的意思,並不是現在的「醋」意。查史書,至隋,醋乃用「酢」字。《隋書》中有這樣一句民謠: 「寧飲三升酢,不見崔弘度。」崔弘度當初為幽州總管,為政酷甚,審問囚徒時,多以酢灌鼻。
用「醋」字似起於唐,唐代《朝野僉載》記有這么一段故事:唐朝宰相房玄齡的夫人好嫉妒,唐太宗有意賜房玄齡幾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太宗知是房夫人執意不允,便召玄齡夫人令曰:「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意思是,若要嫉妒就選擇死,並給她准備了一壺「毒酒」。房夫人面無懼色,當場接過「毒酒」 便一飲而盡。其實李世民給她的毒酒只是一壺醋。李世民給這位房夫人開了個玩笑,於是就有了「吃醋」之典。
唐時另有一個食醋的故事。唐軍使李景略設宴招待屬下將領,其中,判官任迪簡遲到了。按例,遲到者要罰酒一巨觥,結果倒酒的軍吏粗心,把醋甏錯當酒甏,給任迪簡倒了一巨觥醋。任迪簡深知李軍使生性嚴酷,如聲明觥中是醋,倒酒的軍吏必死,於是只好把一巨觥醋一飲而盡。結果,他離席時吐了不少血。軍中壯士聞聽此事,都很感激他。李景略死後,軍中便報請朝廷讓迪簡為主帥。任迪簡從此平步青雲,一直官至節度使。他的陞官由於起因於喝醋,所以被稱做「呷醋節度」。
在調味品中,陶谷《清異錄》稱:「醬,八珍主人也;醋,食總管也。」他把醬列為第一,醋列為第二。李石《續博物志》:「仙家謂醋為華池左林。」
醋之名品,唐有「桃花醋」,元有「杏花酸」,明有「正陽伏陳醋」。明以後,醋的品種日益增多。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有「米醋」、「糯米醋」、「粟料醋」、「小麥醋」、「大麥醋」、「餳醋」、「糟糠醋」等多種配方。辨醋的好壞,古人告之:「取其酸而香,陳者色紅,越陳越好。」袁枚《隨園食單》中論作料時說:「廚者之作料,如婦人之衣服首飾也。雖有天姿,雖善塗抹,而敝衣藍縷,西子亦難以為容。」他認為, 「善烹調者,醬用伏醬(在伏天製成的面醬),先嘗甘否。油用香油,須審生熟。酒用酒釀,應去糟粕。醋用料醋,須求清冽。且醬有清濃之分,油有葷素之別,酒有酸甜之異,醋有陳新之殊,不可絲毫錯誤」。他認為,「鎮江醋顏色雖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江蘇灌雲縣北一市鎮)醋為第一,浦口醋次之」。
古人告知:醋要是不酸,用大麥炒焦,投入,包固,即將得味。做米醋不入炒鹽,可以久貯不生白衣。又有「收醋方」:「頭醋濾清,煎滾入壇,燒紅火炭一塊投入,加炒小麥一撮,封固,永不敗。」
⑸ 誰知道醋的來歷
傳說在古代的中興國,即今山西省運城縣有個叫杜康的人發明了酒。他兒子黑塔也跟杜康學會了釀酒技術。後來,黑塔率族移居現江蘇省鎮江的地方。在那裡,他們釀酒後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來,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從來沒有聞過的香氣撲鼻而來。在濃郁的香味誘惑下,黑塔嘗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便貯藏著作為「調味漿」。這種調味漿叫什麼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來命名這種酸水叫「醋」。
據說,直到今天,鎮江恆順醬醋廠釀制一批醋的期限還是二十一天。食醋古代又稱為醯、酢、苦酒等,因其在烹調中位居「五味之首」 ,酷愛食醋的古人給它起了一個擬人的稱號--「食總管」。按食醋生產方法的不同,食醋可分為釀造醋和配製醋。配製醋是以食用冰酸醋,添加水、酸味劑、調味料,香幸料、食用色素勾兌而成,僅具有一定的調味功用。而釀造醋,是以糧食為原料,通過微生物發酵釀造而成,其營養價值和香醇味遠遠超過配製食醋 ,具有調味、保健、葯用、醫用等多種功用。
中國是世界上穀物釀醋最早的國家,早在公元前8世紀就已有了醋的文字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專門釀醋的作坊,到漢代時,醋開始普遍生產。南北朝時,食醋的產量和銷量都已很大,其時的名著《齊民要術》曾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勞動人民,從上古到北魏時期的制醋經驗和成就,書中共收載了22種制醋方法,這也是我國現存史料中,對糧食釀造醋的最早記載。
⑹ 誰能給講講醋的歷史
你好!!
一: 什麼是醋:
醋,古漢字為「酢」,又作「醯」。《周禮》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記載,可以確認,我國食醋西周已有。晉陽(今太原)是我食醋的發祥地之一,史稱公元前8世紀晉陽已有醋坊,春秋時期遍及城鄉。至北魏時《齊民要術》共記述了大酢,秫米神酢等二十二種制醋方法。唐宋以來,由於微生物和制曲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至明代已有大麴、小曲和紅曲之分,山西醋以紅心大麴為優質醋用大麴,該曲集大麴、小曲、紅曲等多種有益微生物種群於一體,所釀之醋最馳名者應首推中華老字型大小《益源慶》,史稱明太祖之孫朱濟煥被封太原府為寧化王,《益源慶》名醋被指定為寧化王府的專釀醋,因改部分白醋為熏醅,其風味大增,後世稱為寧化府熏醋。清順治元年(1644年),梗陽(今清徐)中華老字型大小《美和居》又改高梁大麴熏醋為老陳醋,突出了「夏日曬、冬撈冰」的新醋陳釀工藝,形成該字型大小食醋的獨特品味,並將產品定名為「老陳醋」,從此名聲大振,被後世稱為「山西老陳醋」,因其歷史悠久,風味獨特,被列為我國「四大名醋」之首。已故著名微生物學家方心芳先生,早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就對《美和居》山西老陳醋的工藝進行了總結和肯定,指出「清源醋之發酵溫度高至40℃以上,其酪酸菌、乳酸菌必起作用,山西醋之氣味別致亦可證明醋酸菌以外的細菌作用。」已故著名微生物學家陳騊聲先生則在各種著作中明確指出:清徐《美和居》至今已經歷了300餘年的風雨滄桑,由山西老陳醋集團繼承和發揚這一寶貴的民族遺產。
二: 醋的歷史及起源:
人類食用醋的歷史非常悠久,有人認為約有一萬多年。有關醋的文字記載的歷史,至少也有三千年以上,是和食鹽一樣屬於最古老的調味品。因此,正如茶文化、酒文化一樣,醋也是一種文化。
我國在數千年前已經可以掌握穀物釀醋的技術。公元1058年周公所著《周禮》一書,就有有關釀的記載,春秋戰國時代已出現專門釀醋作坊。《齊民要術·作酢法》,「酢,今醋也」。我國古代稱醋為酢、酐、苦酒或醯,《齊民要術》中有詳細釀醋過程的記載。歷史學家郝樹候經過對太原的考證後認為,在公元前479年,晉陽城建立起來時就有了醋的製造者了。外地人稱山西人為「老西兒」,這「西兒」就是古字醋的諧音,把古代的醋字作為山西人的代名詞也可反映出歷史上釀造醋的時間之早和人數之多。因此,可以說山西是釀醋的發源地,醋的釀造至少也有2480多年的歷史。
春秋時的周朝,晉陽一帶的制醋作坊已遍及城鄉,其中又以梗陽(今清徐)的醋為最佳。清順治元年(1644年),梗陽的「美和居」醋坊結合當時的釀醋工藝特點,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生產工藝。因為整個生產過程需時長且產出的醋醇厚如陳酒,所以,人們把「美和居」所產的醋命名為老陳醋,「美和居」也藉此而發展成為顯赫一時的大商號。直到本世紀30年代,中國的微生物鼻祖馮心芳老先生騎毛驢到清徐實地考察後乃著書稱老陳醋為中國最好的醋。
在太原市區,至今仍保留著嘉慶二十二年七月成造的蒸料鐵甑。傳說「益源慶」老字型大小開設於明朝,是專供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寧化王朱濟煥王府釀酒、磨面、制醋的作坊。「益源慶」釀制的醋配料講究,製做精細、味道甜綿、香酸,久存不變質。寧化王除了本府食用外,還把它作為珍品,不斷敬奉皇宮御用,至民國時,「益源慶」的醋仍然是達官顯貴饋贈親朋的佳品,號稱「官禮陳醋」,俗稱「寧化府」醋,一直到解放前夕,其產品仍受到上層人物、社會名流的青睞,如閆錫山的「八大高幹」,晉劇名家丁果仙、丁巧雲府上常年食用「益源慶」的醋。
山西制醋歷史悠久,山西人愛吃醋遐邇聞名。《尚書》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殷高祖武丁為聘請一位叫傅說的人出來做他的宰相,致詞曰:「若作酒醴,爾惟曲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這里所說的梅,就是酸梅子,當時是當作醋來使用的。殷武丁這幾句話的意思是:你的才幹多麼卓絕呀——假若是作甜酒,你就是那關鍵的曲和櫱;假若是作羹湯,你就是那必不可少的鹽和醋。可見,早在公元前12世紀以前,山西人不但已經有了吃醋的習慣,而且把醋作為贊許人的高超品格和卓越才能的象徵。
辭源記載:「醋本作『酢』,是一種酸性調味品。」醋「一名苦酒,周時稱醯,漢時稱醋」(《物原事考》)。周代有「醯人」之官,醯者,醋也。「醯人」就是管理釀醋一類的官。春秋戰國時醋還是比較貴重的調味品,漢代才普遍生產。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崔是的《四民月令》也都有制醋的記載。因此,歷史學家郝樹侯教授推斷:至少在公元前497年以前,即「晉陽古城」建立以前就有釀醋者了。
山西的醋由於釀製得法,所以它不但品種繁多,而且質量精美,成為山西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它從牌號分有老陳醋、陳醋、普醋、雙醋、特醋、名特醋、味醋等;從生產工藝分有熏醋、黃醋、迴流醋、封缸醋、淋醋等;從所用主要原料分有高粱醋、玉米醋、小米醋、柿子醋、果醋、紅薯醋等;從所用曲的類別分,還有大麴醋、快曲醋、自然發。
三:醋的種類:
醋又稱食醋,是一種含醋酸的酸性調味料。醋有米醋、陳醋、香醋、麩醋、酒醋、白醋、各種果汁醋、蒜汁醋、薑汁醋、保健醋等。因原料和製作方法的不同,成品風味迥異。醋是用得較多的酸性調味料。每100mL醋中的醋酸含量,普通醋為 3.5g以上,優級醋為5g以上。由於醋能改善和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作為飲食調料,需要量不斷增長。
醋的原料和製作方法有4類。
(1)中國傳統的釀醋原料,長江以南以糯米和大米(粳米)為主,長江以北以高粱和小米為主。現多以碎米、玉米、甘薯、甘薯干、馬鈴薯、馬鈴薯乾等代用。原料先經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澱粉轉變為糖,再用酵母使發酵生成乙醇,然後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使醋酸發酵,將乙醇氧化生成醋酸。
(2)以含糖質原料釀醋,可使用葡萄、蘋果、梨、桃、柿、棗、番茄等釀制各種果汁醋,也可用蜂蜜及糖蜜為原料。它們都只需經乙醇發酵和醋酸發酵兩個生化階段。
(3)以乙醇為原料,加醋酸菌只經醋酸發酵一個生化階段。例如以低度白酒或食用酒精加水沖淡為原料,應用速釀法制醋,只需1天~3天即得酒醋。
(4)以食用冰醋酸加水配製成白醋,再加調味料、香料、色料等物,使之成為具有近似釀造醋的風味的食醋。
謝謝!!
⑺ 醋的歷史
醋,古漢字為「酢」,又作「醯」。《周禮》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記載,可以確認,我國食醋西周已有。晉陽(今太原)是我食醋的發祥地之一,史稱公元前8世紀晉陽已有醋坊,春秋時期遍及城鄉。至北魏時《齊民要術》共記述了大酢,秫米神酢等二十二種制醋方法。唐宋以來,由於微生物和制曲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至明代已有大麴、小曲和紅曲之分,山西醋以紅心大麴為優質醋用大麴,該曲集大麴、小曲、紅曲等多種有益微生物種群於一體,所釀之醋最馳名者應首推中華老字型大小《益源慶》,史稱明太祖之孫朱濟煥被封太原府為寧化王,《益源慶》名醋被指定為寧化王府的專釀醋,因改部分白醋為熏醅,其風味大增,後世稱為寧化府熏醋。清順治元年(1644年),梗陽(今清徐)中華老字型大小《美和居》又改高梁大麴熏醋為老陳醋,突出了「夏日曬、冬撈冰」的新醋陳釀工藝,形成該字型大小食醋的獨特品味,並將產品定名為「老陳醋」,從此名聲大振,被後世稱為「山西老陳醋」,因其歷史悠久,風味獨特,被列為我國「四大名醋」之首。已故著名微生物學家方心芳先生,早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就對《美和居》山西老陳醋的工藝進行了總結和肯定,指出「清源醋之發酵溫度高至40℃以上,其酪酸菌、乳酸菌必起作用,山西醋之氣味別致亦可證明醋酸菌以外的細菌作用。」已故著名微生物學家陳騊聲先生則在各種著作中明確指出:清徐《美和居》至今已經歷了300餘年的風雨滄桑,由山西老陳醋集團繼承和發揚這一寶貴的民族遺產。
⑻ 有關醋文化的知識
醋文化定義:
所謂醋文化,是以醋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醋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就是與醋相關的法典,制度,傳說,風俗習慣,禮儀禮節,語言文學,典章故事,以及其所帶來的心理反射和聯想的總和,它不僅包括價值觀,語言,知識等精神層面,還包括所有相關的物質對象。
醋,又稱酢、醯、苦酒、米醋,起源於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周禮》記載「醯入主醯」,「醯」是指醋和其它各種酸味品,由此推算,醋有3000多年歷史。中國各地物產氣候不同,產生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食醋,保持至今最著名的江蘇鎮江香醋、山西老陳醋、福建永春老醋等。
性能:味酸、甘,性平。歸胃、肝經。能消食開胃,散淤血,止血,解毒。
成分:
因原料和製作方法的不同,醋的成品風味迥異。醋是用得較多的酸性調味料。每100mL醋中的醋酸含量,普通醋為3.5g以上,優級醋為5g以上。由於醋能改善和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作為飲食調料,需要量不斷增長。醋的熱量極低,可不計。
醋的主要營養素:枸櫞酸、醋酸、氨基酸。
醋作為一種調料品,具有激起食慾、刺激胃酸分泌、幫助消化等好處。
醋,在古代稱醯,醯在《說文》中解釋為酸,也稱酢。《禮記》中稱「以烹以炙以為醴酪」,此處酪時為醋。《周禮》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記載,可以確認,我國食醋西周已有。《漢書·食貨志下》記載「……其三及醩酨(醋)灰炭給工器薪樵之費」,說明醋在漢代已廣為食用,進入民間。 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一味很普通的調味品。糖醋排骨、醋熘白菜、老醋花生米、酸辣湯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菜餚,不僅如此,吃餃子、包子,做涼拌菜,泡菜等,都少不了要放一些醋提味兒。其實,醋不單是有調味的作用,在生活中醋還能以多種作用來保護人們的健康,比如最近興起的醋療、果醋等,都得到人們的追捧。醋之所以這樣「紅」,與醋的營養密不可分。醋中含有氨基酸、醋酸、乳酸、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鉀、鈣、鈉、鐵、銅等營養物質,還含有維生素B1、B2、B6等。醋更是一種文化人類食用醋的歷史非常悠久,有關醋的文字記載的歷史,至少也有三千年以上。因此,正如茶文化、酒文化一樣,醋也是一種文化。眾所周知,山西是我國食醋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久負盛名的醋鄉。俗話說,「山西面好吃,還得醋來調。」其實,雖然醋的口感總的來說是酸,但是因為原料和製作方法不同,不同的醋也是風味迥異。從生產工藝上醋分為熏醋、黃醋、迴流醋、封缸醋、淋醋等;從所用原料劃分有高粱醋、玉米醋、小米醋、柿子醋、果醋、紅薯醋等;從所用曲的類別分,有大麴醋、快曲醋、自然發等。比如,我國「四大名醋」之首的「山西老陳醋」,就是採用高粱大麴熏制而成,形成其獨特品味。中醫上,醋大概從漢代起入葯,名為「苦酒」。醋在葯物中的應用主要在於葯物的炮製,以改變其葯性,比如醋柴胡等。促消化、減脂肪北京中醫葯大學東直門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李志紅說:「醋,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必備的調味品,而且國際上近來對醋的保健作用也有很多研究。」作為調味品的醋,大多是糧食釀造的,比如米醋等。「其中的主要成分醋酸、氨基酸等,都是對人體十分有益的。」李志紅說。醋的保健作用有很多,最為常見的就是改善食慾、促進消化。「醋屬於弱酸,適量攝入食醋能調節胃液的酸度,幫助消化。」一般來說,在菜餚中加入醋調味即可達到這個作用。醋還有消耗脂肪的功效。李志紅介紹,「醋中含有有機酸、氨基酸以及其他的揮發性物質。其中,氨基酸可以促進體內堆積的過多脂肪轉化為熱量,還可以促進糖、蛋白質代謝,長期堅持在餐後或睡前服用10ml左右的醋,能夠起到消耗脂肪、改善肥胖的作用。」促進營養物質吸收很多家庭平時做菜的時候都喜歡放些醋,燉肉時加點醋,可以使肉更爛,口感更好;做魚時加點醋可以去除腥味;炒土豆絲時加點醋,可以使土豆絲嚼起來比較脆。其實,做菜時多用醋調味,不僅增強口感,還有助於食物營養物質的吸收。北京中醫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齊京說:「烹調菜餚時加點醋,可以使食物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和維生素C的化學結構更穩定,減少蔬菜中維生素的損失。」而且還能促進鈣、磷、鐵等營養物質的溶解。「燒魚、燉肉、燉排骨時放些醋,能溶解其中的鈣質,利於身體吸收,從而提高食物營養的利用率。」殺菌、保鮮、防腐從中醫角度來說,醋性味酸苦溫,具有散淤、解毒、殺蟲等功效,可以抑制有害細菌的繁殖。像夏天把布用醋浸泡,蓋在肉上;多吃醋調味的涼拌菜,對預防腸道感染很有好處;冬天在屋子裡熏些醋可以預防感冒等;都是利用的殺菌、保鮮、防腐的效用。護肝、軟化血管「中醫認為,酸入肝,因此少量的醋還有養肝護肝的作用。」李志紅說,「菜餚中加入醋調味,或者是口服少量的醋製品,可以促進肝臟的新陳代謝。」醋被人體吸收後,可促進脂肪分解,防止膽固醇類物質在血管壁沉積,因此對老年人預防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作用。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⑼ 山西老陳醋到底有哪些歷史淵源和文化典故
山西地處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外緣有山脈環繞,受海風影響較小,形成版了比較強烈的溫帶大權陸性季風氣候。受氣候影響,山西的水土鹼性大,當地人稱之為「水土硬」。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鹼性,起到軟化作用。多吃醋,可以維持人體內的酸鹼平衡,有利於身體健康。
⑽ 中國醋文化有哪些
我國是醋的故鄉,食醋的使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用穀物釀醋的國家。前人有句話叫做「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明自古以來醋就在我國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據傳說,在古代的中興國(今山西省運城縣)有個叫杜康的人發明了酒,他兒子黑塔跟他也學會了釀酒技術。後來,黑塔率族移居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在那裡他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浸泡在缸里存放起來。放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未曾遇到的香氣撲鼻而來,在濃郁香味的誘惑下,黑塔不禁嘗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便貯藏著作調味酸漿,這種調味漿叫什麼名字呢?他想正置第二十一日的酉時,就用二十一日加酉字來命名這種調味酸水即為「醋」字。據說直到今天鎮江恆順醬醋廠釀制一批醋的期限還是二十一天。
國人釀醋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058年的《周禮》中就有記載。周朝時朝廷設有管理醋政之官——「醯人」。南北朝時醋被視為奢侈品,有醋調味成為宴請檔次的一條標准。唐宋時制醋業有了較大發展,醋進入了百姓之家。公元前479年晉陽(太原)城建立時就有一定規模的醋作坊(郝樹侯考證)。公元5世紀的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對醋等發酵製品的工藝方法有詳細記述。明清時,釀醋技術出現高峰,洪武初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孫子寧化王朱濟煥創建了著名醋坊「益源慶」專門釀制宮廷食醋。清初順治年間(1644 年~1661 年) ,山西王來福創辦了「美居和」作坊,不斷創新,採用夏伏曬、冬撈冰方法增加醋的酸味和風味,將隔年陳釀醋定名為「老陳醋」。之後在「淋醋」工序之前增加「熏制」工藝,改白醋為熏醋,風味發生了質的變化,香氣倍增,色澤濃郁。王來福還參照汾酒釀造技術,選用當地最好的高粱作原料,總結出一套高粱釀醋的工藝方法,至今被老陳醋生產企業所保留[ 。
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南北氣候不同,各地按照其歷史、地理、物產和習慣,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造出多種富有特色的制醋工藝和品牌食醋,如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福建紅曲老醋、四川保寧麩醋、江浙玫瑰醋、喀左陳醋、北京熏醋、上海米醋、丹東白醋、四門貢醋等著名食醋。我國傳統食醋的釀造工藝在選料和操作方面各具特色, 但與國外製醋工藝相比有如下共同特點:以穀物類農副產品為主料(如高粱、糯米、麩皮等),以大麴或葯曲為發酵劑,大多採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 )固態自然發酵工藝,發酵周期長, 酸味濃厚,酯香濃郁,並採用陳釀或熏醅方法強化了食醋的色香味體。
我們的祖先在不知道何謂微生物的過去,卻能夠成功地釀制出各種食醋?這是因為他們通過長期實踐再加上聰明與勤奮使其摸索並掌握了通過製作大麴或葯曲來富集發酵微生物的工藝技術和包括溫度、水分、通氣等在內的釀造條件。但是,其手工作坊式的釀制工藝,感觀經驗式的工藝管理,簡單落後的生產設備,季節性很強的生產周期,勢必造成衛生條件差、勞動強度達、生產力低下、質量不穩定的落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