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紙媒的發展歷史

紙媒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9 05:19:16

㈠ 報紙的歷史由來

1、來歷
公元前60年,古羅馬政治家愷撒把羅馬市以及國家發生的事件書寫在白版色的木板權上,告示市民。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漢代的邸報是中國最早的報紙,但目前爭論很大,還有周朝和唐朝之說,還有東晉說等,尚無定論。
2、報紙newspaper(s)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眾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
3、報紙之最
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藏有我國的敦煌唐歸義軍《進奏院狀》,該報被認為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報紙。
在我國出版的第一張漢文日報,是1858年在香港創辦的《外中新報》。林則徐,現代有人說他是清王朝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辦的《澳門新聞紙》,是我國最早的譯報。《澳門新聞紙》和《澳門月報》(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所用名)雖然名為報紙,但不公開發行。
1872年廣州出版的《羊城采新實錄》,是我國內地出版的第一家近代化報紙。
《昭文新報》:1873年艾小梅、漢口創辦,國人自辦的第一家近代報紙。

㈡ 報紙的發展歷史

1、來歷來
公元前60年,古羅馬自政治家愷撒把羅馬市以及國家發生的事件書寫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漢代的邸報是中國最早的報紙,但目前爭論很大,還有周朝和唐朝之說,還有東晉說等,尚無定論。
2、報紙newspaper(s)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眾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
3、報紙之最
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藏有我國的敦煌唐歸義軍《進奏院狀》,該報被認為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報紙。
在我國出版的第一張漢文日報,是1858年在香港創辦的《外中新報》。林則徐,現代有人說他是清王朝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辦的《澳門新聞紙》,是我國最早的譯報。《澳門新聞紙》和《澳門月報》(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所用名)雖然名為報紙,但不公開發行。
1872年廣州出版的《羊城采新實錄》,是我國內地出版的第一家近代化報紙。
《昭文新報》:1873年艾小梅、漢口創辦,國人自辦的第一家近代報紙。

㈢ 造紙術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自2009年來,我國造紙行業進入整合期,一大批不符合要求的落後產能被淘汰,兼並重組加快,隨著產業整合的深入,已經完成產能布局以及擴張的企業具有規模經濟優勢和議價能力,將會成為產業整合中的中堅力量。未來,造紙企業誰在環保上走得更遠誰贏得市場的可能性就大。


我國造紙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取得長足進步,於201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造紙國,且總產量仍在不斷擴大,行業整體進入了供過於求的時代。2011年,我國共有造紙企業2620家;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714.12億元,同比增長21.54%;銷售利潤699.62億元,同比增長17.95%;利潤總額362.13億元,同比增長6.20%。


我國造紙業雖然取得了快速發展,但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是造紙產業大國,遠不是造紙產業強國,中國企業與世界前100名企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造紙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幾年我國造紙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涌現出9家百萬噸級的紙業公司,但行業平均規模卻僅有2.3萬噸。據統計,2011年全國2600餘家造紙企業,年生產能力10萬噸以上的僅100餘家。而2008年全球造紙100家企業排名中,超過100萬噸有87家,其中全球最大的造紙企業漿紙產量達到1800萬噸,中國2011年最大的造紙企業產量也不過760萬噸。


隨著我國造紙工業的快速發展,纖維原料的供給不足,已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在今後一段時期,造紙原料短缺可能將成為一個最嚴重的大問題。加上國內企業還未建立起有效的銷售配送系統,缺乏持續穩定市場的能力,難以保證獲利和規避風險。


此外,目前制約行業發展還受到地域性集中度過高造成資源短缺;產品結構不合理,難以滿足市場需要;造紙機械落後困擾產品水平提高;造成嚴重污染有礙可持續發展等因素的制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㈣ 佛山日報的歷史沿革

置身於珠三角這片改革開放熱土中,《佛山日報》以服務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為己任,勇於改革創新,不斷探索黨報發展新路,突出權威性、貼近性、服務性、有用性,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迅速崛起,成為佛山主流政經大報,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市場覆蓋面越來越廣,受到佛山各級黨政部門的信賴和廣大讀者的喜愛。各項指標位居國內地市紙媒前列。
60年前,南粵大地剛剛迎來新中國的曙光,佛山所屬的珠江專區便在專區黨委領導機關所在地中山縣石岐鎮,創辦了4開4版的綜合機關報《珠江人民報》,1951年9月15日又改版為4開4版《珠江農民報》。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粵中行政區、佛山專區及佛山市,先後創辦過《粵中農民報》、《佛山報》、《佛山日報》、《新佛山報》、《紅佛山報》、《佛山三代會報》等報紙。這些報紙均為4開4版,或為雙日刊、周三刊,或不定期出版,僅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很短時間內出過日報。1972年2月~1975年9月,佛山地委又主辦了面向佛山地區所轄12個縣兩個市的4開4版、周三刊《佛山報》。
1983年6月,佛山市委決定恢復已停辦8年的市委機關報,並於1983年10月1日正式出版4開4版、周二刊的《佛山市報》,1984年9月10日更名為《佛山報》,1985年元旦起改為周3刊,1986年1月改版為對開4版大報,1992年1月1日更名為《佛山日報》並擴版為周六刊,1993年1月1日擴版為天天出版的日報,1994年擴版為對開8版。
1992年1月1日,《佛山報》正工更改為《佛山日報》。
1983年6月,佛山市委決定恢復已停辦8年的市委機關報,並於1983年10月1日正式出版4開4版、周二刊的《佛山市報》。當時報社只有20多人,辦公樓是一棟建造於新中國成立前的老危房,人走在樓上,整個樓層都感覺到震動,下大雨時要用水桶來接漏雨,報社沒有自己的印刷廠……可以說,大部分地市級報紙起步階段所遇到的窘境,佛山日報人都經歷過。
1994年1月2日,《佛山日報》擴大為對開8版。這不是簡單的數量增加,而是質的飛躍。復刊10年打下的基礎,使新構想有了實現的可能。

1995年2月28日,報社在辦好《佛山日報》的同時,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創辦了《佛山晚報》。《佛山晚報》為對開4版周2刊,獨立發行,1996年1月1日改為周3刊,1998年1月1日改為周5刊。
1999年1月1日起,《佛山日報》與《佛山晚報》配套出版、自辦發行,當年報紙發行量比上年增加近一成。佛山日報社早就從1999年徹底斷奶(之前政府每年差額撥款26萬元),從1997年起至今納稅近1.29億元,員工已達350人。
2003年11月中旬起,《佛山日報》與《佛山晚報》結束配套出版發行,《佛山日報》日出版對開16版,《佛山晚報》日出版四開24版(至2004年5月11日刊出最後一期)。2003年,報社制訂未來五年發展綱要,在傳承過去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提出新聞為本和三個負責的辦報理念,即用新聞實現輿論引導,用新聞強化品牌張力,用新聞夯實經營基礎;三個負責就是要對黨委政府、對讀者和對社會負責。
2004年5月,佛山日報社的部門設置分為采編、經營、行政三大板塊,其中采編類設總編辦、編輯中心、時政新聞中心、都市新聞中心、地方新聞部、經濟新聞部、文體新聞部、攝影部等部門。在采編系列裡推行主編負責制,建立高效、快速、合理的新聞采編出版機制,提出新聞優先、扁平化管理、動態化管理的辦報新理念,以適應報業市場的競爭。部門設置也越趨合理,管理力度更為加大。三次編前會實行新聞生產流水線似的動態管理,初步實現了對新聞的精耕細作,報道時效與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2004年7月29日,《佛山日報》悄然邁進「厚報時代」,工作日平均達到24版。

2004年10月18日起,《佛山日報》進行擴版,版面總數增至每周共對開172版,平均每天24.57版。此後,《佛山日報》又多次進行改版,保持在日均出版對開24版的規模,每周另有《今日高明》和《今日三水》兩個專刊共24版。
2007年3月,佛山日報社搬進了地處新城區中心的佛山地標式建築--新聞中心大樓;2009年6月榮膺2008~2009中國地市報經營管理十強。作為佛山傳媒集團的主報和旗艦,《佛山日報》為成就全國少有的跨媒體集團的先行者作出積極的貢獻。
2008年8月6日,增設封面導讀版。「桌面化」、「窗口化」的導讀版閃亮登場,使《佛山日報》傳統的黨報面孔有了徹底改觀,演繹了網路時代新型都市黨報的華麗變身。
2009年初,佛山傳媒集團對報業實施了深化整合,《佛山日報》、《珠江時報》、《珠江商報》進行了重新定位,確定要集中優勢把《佛山日報》打造成一份超強的報紙。在黨報龍頭的帶領下,其他報紙錯位發展,更好地為市、區的中心工作提供服務。報業還成立了發行公司和印務公司,統一發行、統一印刷。
2009年3月,受佛山傳媒集團委託,佛山日報社籌建的廣佛都市網上線,在佛山在線的基礎上整合集團網站,努力打造佛山最大的門戶網站和集團的第四媒體。
2012年6月19日,順應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浪潮,在佛山傳媒集團廣佛都市網的基礎上,佛山日報復辦官方網站——佛山在線。佛山在線此次重新上線,為重樹影響力,對網站重新定位,它拋開了綜合網站的枷鎖,回歸新聞網站的本質。內容上,佛山在線主打精選與權威,以《佛山日報》為後盾,確保消息來源的可靠性,為佛山市民提供獲取官方信息的便捷渠道。同時,信息內容經過精選提煉,避免新聞資訊同質化和龐雜,讓網友更便捷獲取息息相關的新聞熱點、周邊資訊。時效上,佛山在線首推滾動新聞及民生熱點,第一時間播報佛山新鮮熱辣新聞,提供最貼身實用的生活信息。
2013年1月1日,《佛山日報》正式變身「瘦報」。從這天起,您第一眼看到的是《佛山日報》變「苗條」了。採用「瘦報」這一國際流行的「黃金報型」,是本次改版給您的最直觀的印象。當然,我們所變的,不只是形式,更重要的還有內容。新的改版,繼續提升時政新聞板塊質量,增強新時期黨報的影響力;進一步打造佛山思想、觀點新聞第一紙,更好發揮現代大報的思想文化引導力;重點加強對市民讀者的服務,更加貼近本土社會和基層,提升城市主流媒體的親和力。
2014年8月28日,佛山日報進行全新改版,順應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流潮,佛山日報客戶端佛山日報APP「佛山在線」正式上線。佛山日報APP「佛山在線」是佛山日報社新媒體集群中的一員,致力於提供最新、最全的佛山新聞資訊;致力於提供貼心、實用的佛山生活信息。這里有來自官方的權威信息資訊,這里有來自坊間的聲音訴求,這里有明天的佛山新聞預告……我們還搜羅全城各類實用信息、美食信息,給您提供生活信息服務指南。客戶端內有佛山日報數字報,還匯集報料、查詢功能等服務。
2015年2月3日,佛山日報移動客戶端「佛山在線」app試運行5個月後,在佛山市委書記劉悅倫的點擊下正式上線,為800萬佛山人民提供服務,全面拉開「佛山日報全媒體」的大幕。

㈤ 你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報紙雜志會徹底完全消失嗎

也許有一天,這世界上最後一張報紙停止印刷,從此人們再也聞不到那股熟回悉的油墨香,無法享受答到早餐桌上那份熟悉的愜意,但是那並不意味著全世界的人早晨起來就沒有新聞可讀了,網路時代的快時光,我們要的速度、效率;紙媒時代的慢時光,帶給我們的回憶,如今要放在心裡,慢慢品味。

㈥ 京華時報的歷史沿革

2001年5月28日,《京華時報》創刊 ,從創刊初期的每日32版。
2001年5月28日,人民日報旗專下的京華時報,屬在北京報業市場率先試水,集納社會資金,以全新的機制引領中國報業改革,獲得巨大成功。
2011年9月2日,京華時報完成了她的十年積累和鋪墊,全新融入北京,成為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管主辦的新聞類綜合性都市日報。
2012年5月17日,京華時報雲報紙全球首發,京華時報成為第一家將圖像識別技術與紙媒相結合的媒體,徹底顛覆了紙媒的展現形式、傳播方式及運營模式,標志著全新雲媒體時代的到來。雲報紙的誕生被評為中國傳媒十大新聞事件。

㈦ 求中國近代雜志的歷史

中國潮流雜志發展觀察報告


撰寫此文,事因踏入2006年,多本潮流雜志的涌現使潮流雜志得到業界廣泛注意與客戶認同,預示著潮流雜志成為影響中國新生代的讀物。本人身為一名潮流雜志編輯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思考或與別人談論:何為潮流雜志?它的讀者心態?怎樣才是一本好的潮流雜志?潮流雜志如何發展?紙媒未來格局等問題。經過日常的思考與觀察,自己得出了一些想法並將其集合成報告,謹以此文作拋磚引玉,希望和各方好友共同探討一下潮流雜志(消費類雜志)在未來的發展方向。
歡迎大家對小弟的拙作提出任何意見,並希望大家不要介懷我的文字水平和文章結構,文中大部分內容為所想即寫,結構十分不嚴謹,需要花點時間去細讀消化,更大量使用粵式中文來描寫,望見諒。

目錄
何為潮流雜志?
了解你的讀者
讀者購買雜志行為分析
聽對意見
潮流雜志的掙扎求存
潮流雜志之江湖地位
潮流雜志,如何做好
內容為王,還是廣告為王
從展示、體驗到概念性
潮流雜志進化與轉變
網路、紙媒相爭,漁人得利?

何為潮流雜志?
提筆前我就在想,何為潮流雜志?不知從何時開始雜志出現了時尚與潮流之分(在業界此定位的雜志被稱為:低端時尚雜志)。以我個人的理解,潮流雜志按籠統的說法包含以下特質:
一、以報道快速消費的流行文化為主,每天都會涌現出最新的資訊;
二、沒有永遠的經典,只有更好的東西;
三、無論版式與內容都打破常規雜志,取而代之是更新銳、更活躍;
四、主讀者群為80後的新一代年輕人群;
五、80後以此來區分與上一代人的閱讀習慣。
談潮流雜志當然要從其出現開始,潮流雜志的誕生源於消費類雜志的細化,還有受到日本、香港消費文化以及80後價值觀所影響。這群成長在經濟起飛的新一代讀者,受到西方思維的熏陶,無論生活以至閱讀習慣都明顯與以外不同。加上網路生活、快餐文化、讀圖時代等快速的生活節與奏琳琅滿目的商品選擇,使他們對這個時代所涌現出的大量訊息目不暇接,更對傳統雜志產生「老土」感覺,覺得大量新潮資訊、排版靈活、充滿新銳視覺的潮流雜志更合他們的口味。

了解你的讀者
讀者,是雜志的上帝,也是雜志的米飯班主,廣告客戶所關注的聲音。掌握了讀者就等於掌握了客戶,搞好一本雜志就要先從讀者著手。
一些潮流雜志對現今讀者是這樣描寫的:「新一代的文化消費者不盲目跟風、追求名牌。更懂得運用對品牌的認知和敏銳觸覺,配合自有的風格及實際消費能力,選擇出自己的個性化消費形式。」情況真是如此嗎?在我的觀察當中,情況卻恰恰相反,能有如此成熟想法的80後讀者只算小眾,實際情況是現今常進行品牌消費的年輕人,對雜志上所說的潮流文化缺乏分辨與分析能力,不知道那些才適合自己,對明星偶像的穿著打扮還存在盲目跟風,缺乏高層次的品味認知。加上社會攀比的嚴重,尤其80後是心智並不成熟的一代,會通過現今各種媒體(雜志、電視、網路等)上獲取潮流訊息。在他們心裡認為一身名牌和最潮流的服飾就能得到同輩的認同。雖然有所偏激,但也從側面反映了潮流雜志市場與讀者的不成熟。
這些80後的讀者,為何會普遍存在這種情況,這要從他們的族群去了解,這些年輕一族,有個有趣的名字:Yeppies(Young Experimenting Perfection Seekers意譯為:尋求完美的年輕試驗者,暫稱:野皮士[1]),繼Yuppies(優皮士)後的新族群。這些新一代的人群無論在選職業、戀愛對象以至各項生活方式的時候,都抱有一種以類似「瀏覽」或「逛街購物」的心態,他們沒有明確而鮮明的目標或方向,他們相信通過不斷「試驗」才找到最理想的工作、對象和生活方式,並將人生重要的決定(如:結婚、成家立業等)壓後,自覺嘗盡所有選擇才停止。他們相信只有經過多年試驗才會找到「完美」,與優皮士一開始有目標建立專長、追求財富和地位明顯有別。根據預期在2012年,我們思想成熟、變得穩定的成人階段由二十歲推遲到三十歲,因此大家將來有共識三十歲前無論工作抑或戀愛均是大家的試用期,趁這段期間盡量試真、試到自己喜歡的。反而有著明確目標地建立自己專業專長的Yuppies才是不合時宜。這群愛好試工試戀、以瀏覽態度去找尋自己人生目標的年輕一族,與潮流雜志的目標人群不謀而合。
作為具有領導意識的雜志,當然要掌握讀者的消費以及其人生價值觀。先不論這群 「野皮士」人生態度的對與錯,總結出他們的特徵:貪新厭舊、缺乏耐性;另一個角度可以理解為:容易接受新事物、較容易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從而成就出一些掌握多方面知識的誇行業人員或媒體創作人,或者這些體質就是在社會流行cross-over、multimedia等大潮流下應運而生。提出這點就是要提醒大家,潮流雜志讀者群體的心態,它們處於野皮士形成初期,其不穩定性與不成熟性是我們應關注的重點。
那為何讀者如此不成熟還要做潮流雜志?正因為讀者的不成熟才造就潮流雜志的發展與生存空間,當讀者還需要指導穿著、需要引導消費的時候,廣告客戶才需要潮流雜志來帶動消費。試想像一下,當大部分讀者都成熟到不再盲目消費,不再相信雜志上的軟文推介,每位讀者都是精打細算的逛街精,這些人還需要雜志嗎?廣告商還會投錢給雜志嗎?所以現在雜志上硬廣在漸漸消失,取而代之是更多的軟文或專題廣告策劃。讀者已經變得更精明、更能分辨出那些是廣告。只有更新鮮、互動、好玩的東西才能吸引他們的眼球,只有這樣的廣告才能吸引到他們。這種情況也出現在最具權威性的報紙業界身上。(因為商業競爭激烈,許多商家利用媒體的正面形象去疑惑消費者,更甚者為推銷其產品,不惜利用媒體誇大其詞欺騙消費者,而媒體為了能得到廣告利潤,沒有對商品的真實性進行評定,令消費者懷疑媒體的真實性與公正性。)

讀者購買雜志行為分析
明白那些才是潮流雜志的所需讀者後,就要去了解這些讀者購買雜志的消費心理,通過他們的行為與心理,我們就能明白到什麼東西才能吸引到讀者。
一般而言,促使讀者購買潮流雜志主要原因:
一、想在雜志上獲取最新的潮流資訊;
二、需要雜志的幫助打造成被同齡人認同的形象;
三、能與朋友有共同語言與話題,不再被視為「老土怪」;
四、通過雜志營造的物質世界,滿足自己對其的追求與渴望。
了解並把控好以上四點,能大大幫助每一位雜志從業員更好地去策劃自己潮流雜志上的內容。

聽對意見
意見,作為每份潮流雜志以至雜志都尤為重要,但意見往往來源於多方面,同一期雜志、同一篇稿對於不同人都會有各自見解。雖然聽取意見是好事,但這些意見是否適合或有利雜志發展卻最為重要。
雜志人最常聽到的意見來源於圈中人和親朋好友,這類意見的出現率是最高的,卻往往最容易被他們所誤導。聽起來好象有點聳人聽聞,最信任的人卻會誤導自己?我們不仿看看以下分析:這些人是真正的讀者還是因為你而讀雜志?他們是出於喜愛雜志去購買而不是你提供?他們是客戶所需要的讀者?這些問題的答案,身為雜志人應該心裡有數,不該信而去信是因為我們與這些人的關系親密度與信任度,往往被潛移默化將他們的意見當成了全部。
作為潮流雜志,只有兩類人的意見雜志人才最應該聽:客戶與讀者,前者為副後者為主,雜志與客戶都是圍繞讀者的。或者你會問,圈中人和親朋好友不能是潮流雜志的讀者嗎?我可以告訴你,可以,如果他們是客戶所需要的讀者,是那些經常進行消費行為的人。作為雜志人的你,身邊是那些人嗎?
潮流雜志作為消費類雜志,所帶出的消費資訊是雜志中最多的,客戶希望讀者能在閱讀雜志後進行相關消費。潮流雜志的讀者定位應該是與目標客戶的消費者一致的,如果有所偏差就證明了雜志的定位有錯誤,從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公式:
潮流雜志讀者=目標客戶消費者
由此推斷出我們應該聽從的意見是出至那些人,若然還是不明白,我建議你到目標客戶的店鋪或銷售場所,去看看他們的消費者是怎樣的,問問他們對你所工作的雜志有何意見,或者站在書報攤問問店家和購買你雜志的人,這些方法簡單而直接。

潮流雜志的掙扎求存
潮流雜志在中國雜志歷史上充其量只有短短的四五年歷史,只能算是發展初期,數量上對比起時尚雜志更是小毛見大毛。雖然只有如此短的歷史,但已經出現變革與優勝劣汰,其中不乏被業界認為質量上乘的出品。在國內潮流雜志發展的過程中,這些前車之鑒與港台地區較成熟的潮流雜志模式,值得我們去學習與研究。
現今在中文潮流雜志主要包括:
《1626》、《雙休日Touch》、《流行色》(Milk內地版)、《Socool》、《M世代》、《YOHO!潮流志》等(內地區);
《Milk》、《Touch》、《Monday》、《Tea》、《Jet》、《Cool》、《Smart Max》、《Mini Girl》、《Joker》等(港台區);
還有一些如《可樂生活》之類的潮流報刊和許多DM或獨立製作的潮流雜志(如:Urban)。

潮流雜志之江湖地位
中國消費類雜志江湖之上,潮流雜志絕對只是個新丁,但其成長的速度比起其他雜志群體都要來得快,何以見得?首先從讀者方面去分析,潮流雜志的主讀者群是中國主城市中的80後年輕人,他們大部分人生長在幸福強盛的中國蓬勃發展期,他們並不能完全繼承那些刻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更是父母萬般疼愛的獨生子女,他們父母為他們的讀書、工作、生活都打點好,甚至為他們購買了一般市民最大的消費投資——住房,這些人生重大支出他們的父母大多已經為他們解決了, 80後的薪金就可以用來盡情享樂和購物。加上他們不願輕易背上責任的性格,要成功結婚並生育子女的機會也隨之而大減。當這群如此花費沒顧慮的人群,隨著年資的增加,收入自然隨之而增多,未來將成為最主要的消費群體,而陪隨著他們成長,影響著他們閱讀習慣的潮流消費雜志,將成為他們首選的雜志媒體。(當然潮流雜志在此過程中也隨著不斷變化發展,不變的是那先鋒性、實用性與消費指導性)
從雜志上分析,潮流雜志區別於時尚雜志上的規矩版式,潮流雜志的多變而偏向設計類的版式,更適合那些不斷要求創意的客戶,創作出更能吸引眼球的廣告。說明了那本雜志能幫客戶吸引到消費者,那本雜志在他們心目中才有份量、才有江湖地位。
潮流雜志具備了讀者與客戶這兩大塊的潛在優勢,其未來發展形勢十分樂觀,絕對能在消費類雜志界佔一席位,而且更有可能令消費類雜志的排位重新洗牌。

潮流雜志,如何做好
如何做好一本潮流雜志,成為許多潮流雜志決策層和對其市場有所野心的人最為關心的問題。在我的了解與研究當中,我覺得一本潮流雜志方向發展的好與壞關鍵在於其發布形式、發展戰略和客戶與讀者關系三大點。

全國與城市、月刊還是周刊?
時下潮流雜志在內容發布的形式上主要分為:城市和全國雜志、周刊與月刊。對於潮流雜志我個人十分堅持以城市為單位,而且更以周刊為佳。原因有三:
第一,從讀者群來分析,時下的潮流雜志主流群體為80後人群,他們對雜志的新鮮度和前瞻性是歷來要求最多最大的,耐性反而是歷來最小的,他們心裡的潮流不比以往的時尚風潮跟著歐洲走,而是更為個性化更為繁雜;
第二,從消費類雜志來分析,消費類雜志屬於休閑類,平均閱讀時間約為15~20分鍾,屬於快速消費品之一,在不論周刊的質量和厚度情況下周刊更適合這一閱讀習慣性;
第三,從客戶市場分析,現今商品的流通性和更新率比以往都來得更快更急,只有更具時效性的周刊才能適應這一市場需要。
所以即使是全國發行的潮流雜志而言,周刊的優勢遠比月刊來得多,只是投入需要更多,為了減輕成本可以採用60%為全國共用內容,40%為各地獨立采編內容,風格上要做到統一而各有特色,資源的共享要得到很好的控制,否則會出現資源浪費和錯過時效性。

戰略重點:快速消費品
在我任職的雜志公司,十分提倡「態度」這關鍵詞,雖然我不反對更認同一本雜志該有它個性而鮮明的態度,但雜志的態度應是用來區分雜志之間的個性,不應該成為潮流雜志發展的戰略重點。要知道以一本平均只會閱讀20分鍾左右的雜志,能有多少讀者會對一本潮流雜志有深入的了解?他們有多少人對雜志內涵有興趣?他們購買消費雜志是想找到生理上的滿足還是心理上的認同?把握好潮流雜志同屬快速消費品這一特質,才能更好的部署自身的發展重點。
對於潮流文化這種快速消費文化,從對口商家角度,它們主要生產消費產品而非高價奢侈品,走的是「款式多而非天價」的戰略,不斷推出新產品來滿足消費者,賺量與佔有市場才是他們的銷售策略。如果每個消費者都只購買那些數量極小的限量精品,而非那些款式多多的量產品,這樣的話許多品牌可能一早已經關門大吉了。(說句題外話,現在所銷售的產品你不難發現款式注重了選擇也多了,但質量卻越來越差了,以往一台能用數年的手機,現在不到一兩年已經因各種毛病而提早退役。因為商家都知道產品可以用太久、功能太完善,他們就難以打你荷包的主義了。)所以促進商家的量產品銷售,才能帶來更多的廣告收入。

潮流雜志:客戶、讀者消費關系科
那麼以讀者的角度而言,他們是如何肯定一本潮流雜志?一本潮流雜志能令到讀者追隨與慕拜,無非三點:權威性、先鋒性與實用性,當中以權威性最為重要,而且更不是本本雜志都能輕易辦到,需要廣泛的情報與人際網路,更需要得到品牌的偏愛,要做到與品牌「識英雄重英雄」般的關系,而並不是整天討價還價爾虞我詐的利益關系。建立這樣的關系需要一定的付出,許多潮流雜志能否有此胸懷已成問題,即使有此等胸懷,又有否實力去支持也成為不可或缺的條件。
處理好客戶與讀者之間的微妙關系,成為潮流雜志以至雜志界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

內容為王,還是廣告為王
辦好一本潮流雜志除了要有正確的方向外,當然還要有可圈可點的內容與不俗的廣告,才能保證其能長盛不衰。內容與廣告之間緊密相連互相依靠,但又存在著許多矛盾,往往失之交臂難以兩全其美。
在國內潮流雜志發展前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編輯發掘了一個好的潮流選題或潮流事件,這個時候無論編輯或者雜志的角度都想將其搶先曝光,但其潮流雜志的新聞性往往與客戶廣告直接掛鉤,如若搶先報道就會影響了雜志廣告的收入,為賺取廣告收入而放緩報道就會錯失時效性,失去時效性等於失去了讀者對潮流雜志的最大關注,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當然,潮流雜志發展進入成熟期,具有一定知名度時,這種情況會得到改善,品牌會尋找它們認為值得投放的雜志發布最新潮流訊息。這種情況彷彿既能報道又能得到廣告收入,問題好像迎刃而解,但卻忽略了一個很致命性的時效性問題,礙於國內品牌還在發展中期,產品在地區的上市時間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港台地區的產品上市要比國內要早,在報道時效性上,港台潮流雜志往往能搶得先機,造成國內雜志好像永遠要比港台雜志報道得慢來得out,甚至形成在讀者心目中抄襲的印象。
這種矛盾情況在潮流雜志尤其嚴重,因為潮流雜志的客戶比較注重「軟文」方面的發布,而非時尚雜志的品牌形象廣告。潮流編輯所做的潮流主題往往與客戶對軟文的要求十分接近,導致廣告的流失,當中尺度難以把控,需要雜志或編輯本身對潮流內容的敏感度、市場走勢、發布尺度與方法、什麼專題有機會成為「廣告軟文」等均要求能進行近乎商業般的操控。

從展示、體驗到概念性
在潮流雜志以至消費類雜志的發展至今,已經從當初把商品單純介紹的展示性,發展到現今雜志最為普遍強調幫助讀者感受商品的體驗性,還有正在進化當中的概念性。
出現這些轉變同樣因為競爭的出現,雜志之間的競爭、商家之間的競爭、社會上人與人的競爭。有了競爭自然優勝劣汰,誰能更好地把產品推銷出去,誰就是贏家。作為商家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消費雜志在這方面要做得好,才能得到這兩位米飯班主的眷顧。展示性與體驗性作為過去與現在推銷方法,大家都有所了解,而進化當中的概念性更值得我們去探討。雜志上的概念性其實是源於眾多品牌現時推行的概念性相關,作為配合商家的廣告平台,當然要對商家的做法作出配合,而雜志的具體做法體現在如何為商家的產品推銷方式上。回顧過去的模式,將商品拍得美倫美煥褒其優但缺乏體驗,為讀者去感受或作出配搭介紹等的體驗方式卻缺乏互動與認同,而「互動」與「認同」成為了雜志概念性的關鍵詞。
現在的品牌在做廣告的時候已經難以滿足,他們想廣告出來的效果已經非單純的買賣關系,是能夠與消費者之間有著互動而深遠的影響。各種新穎而有趣的廣告形式也隨著出現,它們無論形式怎樣,目的都是想消費者能投入進去,在過程中認同商品,並讓商品成為消費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而肯定了品牌。這些廣告例子包括:攝影比賽、繪畫或設計、搜集活動等。
要做到滿足這些品牌的需要,以往單純依靠編輯部與廣告部的力量已經變得不切實際,組織一個具創意想法與執行力於一身的部門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才能更好地打客戶廣告費用的主義,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不能依靠客戶去告訴你怎做,了解雜志的只有雜志自己,客戶需要雜志去告訴他們怎樣做,廣告費才花得值。
如何不動聲色地將客戶信息灌輸入消費者腦中,成為概念性時代的必修課。

潮流雜志進化與轉變
這邊廂潮流雜志在蓬勃發展,另一邊比爾•蓋茨已經宣布新視頻媒體將在5年內取代傳統電視媒體。那潮流雜志會被新興媒體取代嗎?將面臨怎樣的轉變?
對於消費類雜志而言,其收入已經完全依靠廣告收入,能在發售上賺取利潤的已經是冰山一角,更有人預言雜志界未來發展會趨向免費投放或定向派送,加上網站的更新速度、資訊搜集能力及其免費的威脅和相似媒體的競爭,都大大影響了消費類雜志的收入。
根據WGSN公司[2]研究得出的《全球流行與消費10大趨勢》報告,提到三點與潮流雜志息息相關,並且也預示了潮流雜志在未來發展中的特點。
一 即時時尚、快速流行(Fast Fashion)
即時時尚將更影響深遠,是未來十年內最重要的時尚發展趨勢:更快地翻新產品、更快地投入市場、更快地回應市場。在歐洲,他們稱即時時尚「Fast Fashion」,在美國稱「speed to the market」,不管怎樣稱呼,這就是未來。掌握這個趨勢最好的企業就是來自西班牙、擁有Zara品牌的Inditex集團。根據紐約Bain & Co市場研究機構調查指出,那些可以藉由提供當下最流行的、數量有限的,吸引消費者固定到店的零售商,是最大贏家。Bain & Co北美區零售業主管米勒(Kris Miller)說:「快速流行可以為店面製造更多的興奮。消費者知道:我立刻就得買(I have to buy NOW!)。這讓他們不再那麼等待降價。」
二 消費者勢力變大,蝴蝶行為出現
網路購物普及、網路可以廣泛搜尋,比較價格、品質、聽取專家建議,讓他們在購買前就已經擁有充分資訊,成為非常聰明的買家。同時消費者也愈來愈沒有忠誠度,他們從一樣產品換到另一樣產品,行為就像蝴蝶一樣。所以企業應該要提供價值好、與服務好的產品,否則會失去消費者。
三 崛起的新市場:中國大陸、印度、俄羅斯、巴西
中國大陸的成長不用多說,尤其中國大陸崛起的新興中產階級是有購買力的,因此是很好的市場機會。印度經濟近幾年成長,政府也逐漸開放外資在印度經營零售事業。目前印度只有2%是屬於有秩序的零售交易市場,想想看這是多大的機會!

以上三條分別證實了未來消費類雜志的應走的方向:
一 時效性,為了適應未來的「即時時尚、快速流行」,消費類雜志需要更快速的反應,周刊更能突顯出這一優勢;
二 網路掛鉤,網路對購物行為的影響已經日益廣泛,網路對購物的便利性已經成為品牌對未來發展的研究課題,雜志要作出適當的反應,才能不被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網路所拋棄;
三 中產階級,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新興中產階級將成為最大的消費群,無論是商家和雜志都將注意力放在這群人身上。
潮流雜志作為消費類雜志最先鋒最直接的媒體,無論在創新上和廣告創意上都比起現今主流的時尚雜志要來得更快更新。在未來的發展當中,隨著潮流雜志的壯大,尤當潮流雜志現今讀者群成長為社會主消費群的時候(約為6年後,同時這群讀者也是最強的網路群體,年青一輩對網路的接受力、依賴和忠實都是所有群體之中最強的),潮流雜志有機會成為消費類雜志的主力軍。
以我的大膽預測,未來雜志(紙媒)的發展將進入兩極分化,分別為:以主題型的期刊(季度或月刊),具深度、分析、閱讀品味和收藏等價值;以周(甚至以日)為單位推出的消費類刊物,內容上媲美現在主流月刊的精度與覆蓋面,以更快的速度作資訊提供給讀者。

網路、紙媒相爭,漁人得利?
我不想再討論網路雜志是否能取代潮流雜志這等老掉牙的問題,這些問題等於當年人們在討論電視能否取代電台、數碼能否取代菲林那樣陳腔爛調,真要問我可以答你,絕對無法取代,我關心的只有一點——主流。只有成為主流媒體,你才能分得到市場上最大的蛋糕,如果只懂得抱住美好過去而不放,那麼倒霉的只會是自己。電視與電台到今天還是各自有它的市場與需要,數碼與菲林到今天還是各自存在市場,但它們之間誰才是現今市場的主流?誰在領導著市場?
從現狀去分析,紙媒與網路當然前者主導著市場,才是市場上的主流,但後者會迎頭趕上嗎?沒有人能答行與不行。但據我的觀察與猜測在這場21世紀的媒體相爭中,一種新興的媒體將在當中冒起並漁人得利。對於這個新興媒體的具體形式,本人暫時只得一個比較概念性的想法,所以未敢在此大言不慚。它應該會是綜合了網路與紙媒優勢的結合品,在功能服務上更為個性化,令客戶對消費者的推銷命中率更高,它的出現應該會使媒體格局重新洗牌。

㈧ 華爾街日報的歷史

這個有著116年歷史的財經紙媒,它本來是被競爭對手嘲笑為「極端右派、極端保回守」的報紙,直答到2002年4月9日的頭版上首次出現了一些彩色圖片才結束了它百年來一直未變的「黑白」歷史。而現在,它似乎開始朝另一個方向狂奔。

㈨ 紙媒會不會被取代你怎麼看.

嗯,這是一個現代的辯題,「新傳媒是否必將取代傳統傳媒」。我認為是的。所以就這個辯題寫了一篇東西給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媒體的定義
傳播信息的媒介
二、關於新媒體和傳統媒體
首先,在目前,可以被稱為傳統媒體的是電視、報刊、廣播三種傳統媒體。而新媒體主要指網路。如果把時間線拉長,那麼很多年後的傳統媒體又可能包括網路,又會有新的媒體產生。所謂新所謂傳統,我認為是相對而言的。
三、什麼是取代?為什麼會被取代?
其次,我們來看取代這個詞。什麼是取代?即取而代之。指的是排除別人或別的事物而佔有其位置。區別取代和代替的概念。 取代是一個主觀能動性很強的詞,而相對被動。一般來說,A取代B,則A一定比B佔有絕對的優勢,不管優勢所在在哪裡,A更有能力或者A更有後台,這都是取代的因素,而替代則不然,替代可以是等水平的替代,也就是換換樣子。
我認為取代只是取代其主流位置,淘汰被取代者而並不是抹殺。也可以理解為接過擔子。我們要明確的第一點是,A取代B成為。。。的主流,並不意味著B灰飛煙滅。
然後第二點,A對另B的取代並不是說 A在所有方面都比B要好,而是在絕大多數方面或者最關鍵的方面。 比如說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這是一種取代,但並不代表取代者比被取代者所有方面都好。再比如說A取代B而做班長,並不是說A比B所有方面都完美,而是在工作能力,協調管理等方面更突出。聯繫到媒體,新媒體是否取代傳統媒體最關鍵的地方在於新媒體是否比傳統媒體的履行的職能更加出色。
四、新媒體有更大的優勢!在職能上!
然後我們來分析,新媒體,他有什麼樣的魅力或者能力能夠相對於傳統媒體在職能上有絕對的優勢。
媒體的職能就是 傳播信息!
只要能更快更廣更准確的傳播信息,那就是履行職能好的媒體。
就現代媒體狀況區分來說。我們把電視,廣播,報紙作為傳統媒體,把網路看做新媒體

閱讀全文

與紙媒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