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閱讀材料三指出西域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漢朝與匈奴在西域的爭霸中,除了公主出塞和親外,真正決定性的勝利是在戰場上取得的。漢武帝對西域發動了幾次軍事行動,最大的一次出動了十幾萬兵力、十幾萬頭牲口和十幾萬民工,征服了大宛。由於交通線太長,補給困難,漢朝雖然控制了天山南路,但對天山以北還不能經常控制,那裡的國家還受到匈奴的威脅,不敢完全服從漢朝。又經過多次戰爭,到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漢朝終於取得決定性勝利,完全控制了天山北路,設置了西域都護府,漢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西域都護府的轄境包括自玉門關、陽關以西的天山南北,直到今巴爾喀什湖、費爾干納盆地和帕米爾高原以內的范圍,初期有三十六國,以後增加到五十國,治所設在烏壘城(今新疆輪台縣東野雲溝附近)。西域都護府既是漢朝的軍事駐防區,也是一個特殊的行政區。一方面它與內地的正式政區不同,不設置郡、縣,依然保留原來的國,漢朝一般不幹預它們的內部事務,但掌握它們的兵力和人口等基本狀況;另一方面,都護代表朝廷掌管這些國家的外交和軍事權,可以調動它們的軍隊,決定它們的對外態度,必要時還可直接廢立他們的君主,甚至取消某一個國。正因為如此,西域都護府也是漢朝疆域的一部分。西域都護的設置,使西域正式成為了漢朝版圖。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
Ⅱ 西域都護府設立的作用及意義是什麼
其主要職責在於守境安土,協調西域各國間的矛盾和糾紛,制止外來勢力的侵擾,維護西域地方的社會秩序,確保絲綢之路的暢通。
歷史意義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志著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的版圖,中央政權在這里開始行使主權。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行政管理機構、任命官員,派兵駐守並屯田,統計當地戶口,推行漢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國家行使主權的重要內容,它由此奠定此後歷代中央政權管理西域的基礎。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國林立、互不往來的隔離狀態,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統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進了西域諸城邦國、各民族間的相互了解與信任,同時也增進了西域與內地的密切聯系,增強了西域各地對中央政權的認同。
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西域局勢發生動盪,但西域一些小國仍派人至中原,請求中央政府派遣西域都護,反映了西域諸國對中央政權的信賴與對中央政權的忠誠。甚至在東漢滅亡以後,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許多城邦國仍保留著漢朝頒發的印信。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保障了東西商路的暢通,加強了中原地區和西域廣大地區的交流,以及對西域地區的管理。
(2)西域都護府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歷史
在西域都護出現前,西域諸國役屬於匈奴;匈奴於冒頓單於和老上單於在位期間(公元前209年-前161年)征服了西域,初期時以奴役方式統治西域諸國。其後匈奴設置僮僕都尉一職,該職為西部的日逐王先賢撣在狐鹿姑單於(公元前96年-前85年)在位時期前後時間所設置,其職責是在西域徵收賦稅。
公元前60年至前59年前後,左部出身的日逐王與右賢王屠耆堂不和,遂率領其部屬數萬騎歸順漢朝;漢朝便在烏壘國設置西域都護,以取代僮僕都尉一職,將天山南部第一次置於漢廷的勢力范圍之下。
西域不屬漢朝郡縣范圍,與僮僕都尉不同的是,西域都護的職責主要以保護當地城邦國為主,因此西域都護並不像匈奴的僮僕都尉一樣在西域有徵收賦稅的職責。
在對匈奴的戰爭取得重大勝利後,尤其是在張騫通西域、漢攻大宛之戰之後,為西域此後納入漢朝的勢力范圍創造有利條件,此時為保障西域通商之路的通暢,於是「自敦煌西至鹽澤(今羅布泊),往往起亭。
而輪台、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漢武帝開始在渠犁和輪台二地屯田以供應往返河西四郡的使者;此時絲綢之路南北兩道的西域諸國仍役屬於匈奴,諸國也必須向匈奴僮僕都尉交賦稅。
西域都護一職初設於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都護府設在烏壘國都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台策大雅南),西域都護設置後,結束了匈奴在西域長達百餘年的支配與影響,將天山南部第一次置於中央朝廷的勢力范圍之下,鄭吉被任命為首位都護。
除了保護塔里木盆地和吐魯番盆地的西域諸城各小國,都護也有「督察烏孫、康居諸外國」的責任,但這些外部的西域諸國不屬漢朝勢力范圍內,《漢書·西域傳》將這些諸外國列入監護名單外。鄭吉之後,西漢時代擔任西域都護職位的共有18位;已知姓名的共有10位。
公元10年,新朝王莽與匈奴斷絕關系後,匈奴大舉攻入西域;公元13年焉耆王起兵斬殺由西漢任命的西域都護但欽,於是「西域亦瓦解」,新朝勢力退出西域;公元16年,王莽以李崇為西域都護討伐焉耆失敗,李崇還保龜茲國;公元23年王莽死後「(李)崇遂沒,西域因絕」。
東漢時期,匈奴在西域徵收重稅,一些西域諸國向漢光武帝提出設置西域都護。東漢於公元74年重設西域都護,以陳睦為都護,但次年焉耆王廣和龜茲王建圍攻西域都護,殺西域都護陳睦及吏士二千餘人,遂罷西域都護;
公元91年,班超平西域,東漢遂以班超為西域都護,駐龜茲國境內的它乾城(今新疆庫車附近,其址未詳)焉;公元94年,班超斬焉耆王廣、尉黎王泛於前都護陳睦駐扎過的烏壘城,又於公元97年派甘英出使羅馬帝國,公元102年班超回朝,任尚、段禧接任西域都護;
至公元107年7月29日,因西域諸國反,龜茲國人叛白霸和東漢與羌的戰爭,「朝廷以其險遠,難相應赴」,從此廢置西域都護,北匈奴重新佔領了西域。123年班勇收復西域,改置西域長史府。
十六國前涼建興二十三年(335年)再次設置西域都護,治所在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市東),歷經前涼、前秦、後涼、北涼(段氏)、西涼、北涼(沮渠氏)沿置。
Ⅲ 西域都護府建立時間和意義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設西域都護府】。
意義:首先是使西域諸國擺脫了匈奴的殘酷統治,轉向生產技術先進,經濟比較發達的漢王朝,從而加強了與內地經濟、政治與文化的聯系。這種聯系無疑是有利於當地社會發展的,對於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有著深遠的影響。匈奴是個奴隸制國家,在西域設置「僮僕都尉」,目的是向各國勒索奴婢和財物,「備其逋租,高其價值,嚴以期會」(《後漢書·班勇傳》),以最大限度的剝削強加在各族人民頭上。漢開西域後情況迥然不同,諸國不需向漢貢賦納稅,漢派駐在西域的戍卒和官員,其給養供奉完全取之於屯田和內地朝廷,不要各國負擔。同時,內地的農業灌溉技術和冶煉工業等由此而傳播到西域,促進了當地生產力的提高。漢朝的統一有效的治理,使西域有了一個比較安定的生活環境,這也符合於各族人民的願望。因此,西域各國「不樂匈奴」而「慕漢」。每當漢不在西域設置都護,匈奴勢力卷土重來的時候,西域諸國無不「區區東望扣關者數矣」(《後漢書·西域傳》),熱切地嚮往著內地,希望能重開玉門關、陽關,恢復漢的管轄。
西域都護府使被匈奴切斷了的「絲綢之路」得以恢復發展,暢通無阻,各國人民在這條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誼的種子。西域的胡麻(芝麻)、胡豆(蠶豆、豌豆等)、胡瓜(黃瓜)、胡蔥(大蔥)、胡蘿卜等植物和駱駝、驢、馬的優良品種傳入中原,內地的絲綢織品和鐵器等工藝品、生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往西域,東西方的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地豐富了各國人民的生活。
漢西域都護府這種管轄方式,也為中國後世王朝開創了先例,十六國後涼呂光在統一西域後,曾仿效漢代,設置西域大都護,行使主權。唐代,在邊區各族先後統轄在一個政府下之後,也分別設置了都護府。唐東北有「安東都護府」;北邊有「安北」、「單於」等都護府;西北有「安西」、「北庭」等都護府;西南有「保寧」、「支南」都護府。這都借鑒於漢代,適應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形成和鞏固的需要,有著積極的歷史作用。
Ⅳ 西域都護的設立有什麼歷史意義
漢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有著重要意義。首先是使西域諸國擺脫了匈奴的殘酷統治專,轉向生產技術先進屬,經濟比較發達的漢王朝,從而加強了與內地經濟、政治與文化的聯系。這種聯系無疑是有利於當地社會發展的,對於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有著深遠的影響。
Ⅳ 西域都護府設置的意義,簡練點
漢朝與匈奴在西域的爭霸中,漢武帝對西域發動了幾次軍事行動,最大的專一次出動了十屬幾萬兵力、十幾萬頭牲口和十幾萬民工,征服了大宛。
西域都護府的轄境包括自玉門關、陽關以西的天山南北,直到今巴爾喀什湖、費爾干納盆地和帕米爾高原以內的范圍,初期有三十六國,以後增加到五十國,治所設在烏壘城(今新疆輪台縣東野雲溝附近)。
西域都護府既是漢朝的軍事駐防區,也是一個特殊的行政區。一方面它與內地的正式政區不同,不設置郡、縣,依然保留原來的國,漢朝一般不幹預它們的內部事務,但掌握它們的兵力和人口等基本狀況;
另一方面,都護代表朝廷掌管這些國家的外交和軍事權,可以調動它們的軍隊,決定它們的對外態度,必要時還可直接廢立他們的君主,甚至取消某一個國。正因為如此,西域都護府也是漢朝疆域的一部分。西域都護的設置,使西域正式成為了漢朝版圖。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
Ⅵ 西域都護的設立及其意義
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有以下意義:
1.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志著西域正式納入漢內朝的版圖,中容央政權在這里開始行使主權。
2.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國林立、互不往來的隔離狀態,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統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進了西域諸城邦國、各民族間的相互了解與信任,同時也增進了西域與內地的密切聯系,增強了西域各地對中央政權的認同。
3.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更是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它使西域與中原的經濟之間產生了持久而良性的互動,從而使西域地區的區域經濟納入到整個漢朝的經濟體系之中。
Ⅶ 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有什麼意義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志著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的版圖,中央政權在這里開始版行使主權。
西漢政權府在西域設立行政管理機構、任命官員,派兵駐守並屯田,統計當地戶口,推行漢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國家行使主權的重要內容,它由此奠定此後歷代中央政權管理西域的基礎。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國林立、互不往來的隔離狀態,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統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進了西域諸城邦國、各民族間的相互了解與信任,同時也增進了西域與內地的密切聯系。
隨著西域都護府的建立,西域與中原地區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中原地區的文化制度對西域產生了很大影響,如龜茲王絳賓從中原返回龜茲後,將中原的禮儀制度帶回龜茲並加以實施。而西域地區的音樂、舞蹈也傳入內地,從而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
首先是使西域諸國擺脫了匈奴的殘酷統治,轉向生產技術先進,經濟比較發達的漢王朝,從而加強了與內地經濟、政治與文化的聯系。
這種聯系無疑是有利於當地社會發展的,對於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有著深遠的影響。
Ⅷ 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有何歷史意義
「都護」是漢西域地方最高長官,「秩比二千石」,相當於內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腦太守的副職,掌管軍事.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設「都護」,實際上與郡級區劃相等.其主要職責在於守境安土,協調西域各國間的矛盾和糾紛,制止外來勢力的侵擾,維護西域地方的社會秩序,確保絲綢之路的暢通.
漢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有著重要意義.首先是使西域諸國擺脫了匈奴的殘酷統治,轉向生產技術先進,經濟比較發達的漢王朝,從而加強了與內地經濟、政治與文化的聯系.這種聯系無疑是有利於當地社會發展的,對於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有著深遠的影響.匈奴是個奴隸制國家,在西域設置「僮僕都尉」,目的是向各國勒索奴婢和財物,「備其逋租,高其價值,嚴以期會」(《後漢書·班勇傳》),以最大限度的剝削強加在各族人民頭上.漢開西域後情況迥然不同,諸國不需向漢貢賦納稅,漢派駐在西域的戍卒和官員,其給養供奉完全取之於屯田和內地朝廷,不要各國負擔.同時,內地的農業灌溉技術和冶煉工業等由此而傳播到西域,促進了當地生產力的提高.漢朝的統一有效的治理,使西域有了一個比較安定的生活環境,這也符合於各族人民的願望.因此,西域各國「不樂匈奴」而「慕漢」.每當漢不在西域設置都護,匈奴勢力卷土重來的時候,西域諸國無不「區區東望扣關者數矣」(《後漢書·西域傳》),熱切地嚮往著內地,希望能重開玉門關、陽關,恢復漢的管轄. 西域都護府使被匈奴切斷了的「絲綢之路」得以恢復發展,暢通無阻,各國人民在這條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誼的種子.西域的胡麻(芝麻)、胡豆(蠶豆、豌豆等)、胡瓜(黃瓜)、胡蔥(大蔥)、胡蘿卜等植物和駱駝、驢、馬的優良品種傳入中原,內地的絲綢織品和鐵器等工藝品、生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往西域,東西方的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地豐富了各國人民的生活. 漢西域都護府這種管轄方式,也為中國後世王朝開創了先例,十六國後涼呂光在統一西域後,曾仿效漢代,設置西域大都護,行使主權.唐代,在邊區各族先後統轄在一個政府下之後,也分別設置了都護府.唐東北有「安東都護府」;北邊有「安北」、「單於」等都護府;西北有「安西」、「北庭」等都護府;西南有「保寧」、「支南」都護府.這都借鑒於漢代,適應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形成和鞏固的需要,有著積極的歷史作用.
Ⅸ 西域都護府的歷史意義
「都護」是漢西域地方最高長官,「秩比二千石」,相當於內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腦太守的副職,掌管軍事。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設「都護」,實際上與郡級區劃相等。其主要職責在於守境安土,協調西域各國間的矛盾和糾紛,制止外來勢力的侵擾,維護西域地方的社會秩序,確保絲綢之路的暢通。
漢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有著重要意義。首先是使西域諸國擺脫了匈奴的殘酷統治,轉向生產技術先進,經濟比較發達的漢王朝,從而加強了與內地經濟、政治與文化的聯系。這種聯系無疑是有利於當地社會發展的,對於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有著深遠的影響。匈奴是個奴隸制國家,在西域設置「僮僕都尉」,目的是向各國勒索奴婢和財物,「備其逋租,高其價值,嚴以期會」(《後漢書·班勇傳》),以最大限度的剝削強加在各族人民頭上。漢開西域後情況迥然不同,諸國不需向漢貢賦納稅,漢派駐在西域的戍卒和官員,其給養供奉完全取之於屯田和內地朝廷,不要各國負擔。同時,內地的農業灌溉技術和冶煉工業等由此而傳播到西域,促進了當地生產力的提高。漢朝的統一有效的治理,使西域有了一個比較安定的生活環境,這也符合於各族人民的願望。因此,西域各國「不樂匈奴」而「慕漢」。每當漢不在西域設置都護,匈奴勢力卷土重來的時候,西域諸國無不「區區東望扣關者數矣」(《後漢書·西域傳》),熱切地嚮往著內地,希望能重開玉門關、陽關,恢復漢的管轄。 西域都護府使被匈奴切斷了的「絲綢之路」得以恢復發展,暢通無阻,各國人民在這條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誼的種子。西域的胡麻(芝麻)、胡豆(蠶豆、豌豆等)、胡瓜(黃瓜)、胡蔥(大蔥)、胡蘿卜等植物和駱駝、驢、馬的優良品種傳入中原,內地的絲綢織品和鐵器等工藝品、生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往西域,東西方的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地豐富了各國人民的生活。 漢西域都護府這種管轄方式,也為中國後世王朝開創了先例,十六國後涼呂光在統一西域後,曾仿效漢代,設置西域大都護,行使主權。唐代,在邊區各族先後統轄在一個政府下之後,也分別設置了都護府。唐東北有「安東都護府」;北邊有「安北」、「單於」等都護府;西北有「安西」、「北庭」等都護府;西南有「保寧」、「支南」都護府。這都借鑒於漢代,適應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形成和鞏固的需要,有著積極的歷史作用。
Ⅹ 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有什麼意義
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有以下意義:
1.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志著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的版圖,中專央政權在這里開始行屬使主權。
2.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國林立、互不往來的隔離狀態,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統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進了西域諸城邦國、各民族間的相互了解與信任,同時也增進了西域與內地的密切聯系,增強了西域各地對中央政權的認同。
3.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更是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它使西域與中原的經濟之間產生了持久而良性的互動,從而使西域地區的區域經濟納入到整個漢朝的經濟體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