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同是歷史文化名城,揚州發展為什麼比不上南京和蘇州
依你所言,那豈不是北京不能超過西安?上海永遠只能是蘇州府下的小縣城?
❷ 為什麼稱蘇州和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
截止到目前國務院共公布了135座城市(縣)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凡是曾經是古內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容心,且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即可入選,稱為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82年02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城市名單,蘇州名列第5,揚州名列第6位,從此蘇州和揚州和其他被列入名單的城市可以稱為歷史文化名城。
❸ 揚州名勝古跡
揚州來名勝古跡
自龍虯庄遺址
【龍虯庄遺址】1993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高郵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高郵市一溝鄉一溝鎮北龍虯庄。遺址湮沒在地下和水下,目前已暴露面積約25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1970年3月,經南京博物院考古鑒定為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距今約五六千年。出土文物主要有夾砂紅陶釜、畫彩陶缽、紅衣陶豆、陶壺等器物殘片,與淮安青蓮崗、邳縣大墩子文化遺址下層出土陶器相同。
❹ 揚州的風土人情
1,觀音山香會
觀音山香會起源於明代,興旺於清代。據農歷六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得道之日,這天觀音山香火最為旺。亦為揚州最盛的廟香會。
2,春節
舊時,新年初一子時一過,便有人帶上豬頭三牲、香燭、鞭炮,趕到土地廟去燒頭香,燒完香回家不再睡覺,等待天亮。天剛一放亮便天「財門」(大門),點燃香燭、鳴放鞭炮「接年」。接著晚輩起床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吃桔子和雲片糕,叫「走大局」、「步步高」。
然後吃早飯「湯圓和面條。早飯後,中青年人出門向街坊鄰居拜年,家中備有香煙、瓜子、糖果、糕點等食物,由老年人接待來拜年的客人。中午不做新飯菜,吃除夕晚餐餘下的飯菜,叫「隔年陳」(「隔年陳」有的一直吃到正月初四)。
新中國成立後,燒香敬神之俗在不少家庭中已經不見,初一這天,有些單位舉行團拜,人民群眾還開展向烈軍屬拜年及各種文化活動。
3,清明節
清明節這天早晨,不少人家吃自製的燒餅,有的燒餅還和嫩柳葉和面做,說是吃了不生災,此俗現今仍然可見。不少家庭還有清明上墳祭掃和踏青(野外郊遊)的習慣。
4,重陽節
揚州人愛在重陽節登高祛邪。這天,不少人爬上平山堂、觀音堂或文峰塔等高處,欣賞秋景,不出門登高的便在家以吃重陽糕象徵登高。舊時每逢重陽節,作坊老闆都要辦酒請工人,席間每人最少兩只螃蟹。工人們吃了重陽酒,更加勁地做工。舊有「吃了重陽酒,日夜不停手」之說。
5,揚州婚俗
揚州習俗稱訂婚為「下茶」。訂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稱」穩親」,是在男女尚年幼情況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現在自由戀愛,只要雙方談定了,男方請女方父母上門聚宴,便算是定婚。
❺ 揚州有什麼歷史淵源,導致了古人們都很鍾情於揚州
揚州自古以來就與美景、佳人、詩詞融為一體,上至封建君王下至黎民百姓,無一不對揚州這座千年古城青睞有加。如果將歷史比喻成一個花枝招展的少女,那麼揚州就一定是她頭上最美艷的花簪。
相信很多人對揚州這座歷史古城的了解,基本上都源於唐宋時期的詩詞作品,以及很多歷史名人與揚州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名人軼事。一行行詩句中盡顯古代詩人們,對揚州無以言表的熱愛;一闕闕詞句難掩文人墨客們,對揚州由內而外的喜愛之情。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從這首詩歌中可以得知,揚州不僅美景甲天下,而且青樓妓館也顯赫於世。這其實才是揚州深受,唐宋詩詞大家們青睞的主要原因。
結 語
筆者認為縱然大家沒有在煙火三月之時下過揚州,也不曾親睹「二十四橋明月夜」。但是揚州城歷經了2500多年的風霜雨雪之後,卻依然能夠屹立於不敗之地。這說明揚州這座千年古城,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個,集歷史、美景、文化於一體的重要「符號」。
❻ 揚州那些朝代作為都城
揚州歷史上一共有14次作為首都:
春秋初干國國都、春秋吳國首都、項羽江都、西漢荊國國版都、西漢吳權國國都、西漢江都國國都、西漢廣陵國國都、東漢廣陵國國都、隋朝煬帝江都、隋末李子通吳國國都、五代十國南吳國都、五代十國南唐東都、南宋高宗行都、元末張士誠大周國早期國都。
(6)揚州歷史文化名城擴展閱讀:
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時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相當於現在的「省」。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揚州地域內,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
這個揚州雖然包容了隋朝後的揚州(今揚州),但和隋朝後那個繁華的揚州城(今揚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2016年11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揚州高郵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為全國第130座、江蘇省第1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揚州第2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❼ 根據拼音在下面的括弧內寫出相應的漢字。千年古城揚州是中國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鼎奠賦彰 |
❽ 揚州的人文歷史
一、揚州的文化遺產:
1、海上絲綢之路
揚州地理位置獨特,唐代的揚州依託運河,瀕臨長江,面向大海,是南北物資的集散地、「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多元文化的大熔爐和「富甲天下」的國際貿易中心。
2、中國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揚州段)
揚州是大運河的發祥地,是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聯合沿線34座城市,歷經8年努力,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揚州境內現有10處遺址、6段河道被列入世界遺產,在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中數量最多、種類最全。
二、揚州婚俗:
訂婚:揚州習俗稱訂婚為「下茶」。訂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稱」穩親」,是在男女尚年幼情況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現在自由戀愛,只要雙方談定了,男方請女方父母上門聚宴,便算是定婚。
結婚:結婚選擇「吉日」,舊時選黃道吉日,現在選在農歷逢雙(尤喜逢六,不選十四)的日子,或「五一」、國慶、元旦這些法定節日。
迎親前一天,新郎的兄弟等人到女家去發鋪蓋(嫁妝)。到了女家後,要先吃三道茶(甜茶、清茶、點心),然後發鋪蓋。鋪蓋中的馬桶、腳盆由新郎弟弟挑。
馬桶(現改為痰盂)內放五子:子孫蛋(紅雞蛋)、紅棗、染成紅綠色的白果、蓮子、花生、象徵「五子登科」。
箱子里除衣物外,還放有:為公婆做的孝順鞋,為丈夫和小叔子做的新鞋,給姑子的手帕和給未來孩子做的「小狗鞋」。
由新娘的舅父或弟兄背新娘上轎。花橋抬起後在門前轉三轉,女家向轎子潑水(示意新娘不要再留戀娘家)、撒筷子(預祝新娘快生貴子)。轎子回轉,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跟著送親。送親人進門和新娘下轎後,要坐下吃三道茶。
三、地方方言:
揚州話是江淮官話的代表方言,它的存在至少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了。它曾經是明朝時期的官話,至今還有很多古漢語詞彙,以及一些生動的、有意思的口頭語。以揚州方言為載體的曲藝有揚州清曲、揚州評話、揚劇等。這些曲藝已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8)揚州歷史文化名城擴展閱讀:
楊州的人口和民族組成:
揚州境內第一次有完整的人口記錄為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當時廣陵國領縣人口達14萬人,到南北朝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下降到4.5萬人。唐天寶到貞元年間,揚州府人口達47萬人,宋崇寧年間又降至10萬人,到宋大觀年間僅剩6.3萬人。
元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揚州路領8縣,人口達98萬人。元末戰亂,揚郡人口銳減。明洪武九年(1376年)為57萬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揚州府領10縣,人口達74萬人。
明末清初的戰亂,例如「揚州十日」,又使揚州人口下降,雍正六年(1728年)揚州府領7縣,僅有25萬人。
此後,清王朝實行一系列有利於人口發展的政策,使人口猛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人口突破200萬人,嘉慶十三年(1808年)突破300萬人,後來由於戰亂災荒,人口再度下降。
19世紀初,全世界有10個擁有50萬以上居民城市,中國就有6個,即北京、江寧(今南京)、揚州、蘇州、杭州、廣州。
據《揚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揚州市常住人口為4459760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672684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12924人,減少4.56%,年平均增長率為-0.47%。
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戶1402969戶,家庭戶人口為420665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1人減少0.1人。
截至2017年末,揚州市常住人口450.8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05%,比2016年提高1.65個百分點。
截至2017年末,揚州市戶籍總人口459.98萬人,比2016年末減少16851人。全市登記出生人口4.54萬人,出生率9.87‰;死亡人口5.28萬人,死亡率11.4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61‰。截至2017年末,揚州市區戶籍總人口為233.00萬人,增長0.23%。
漢族占總人口的99%以上。
現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數民族分布。
少數民族總人口2萬多,佔全市總人口的0.6%。高郵下屬的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民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