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918事變的歷史意義

918事變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9 03:40:09

『壹』 歷史九一八事變的影響

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這次事件爆發後的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但這一天只是局部侵華戰爭的開始,不是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始於1937年七七事變。

『貳』 九一八事件的歷史意義

1931年的今天,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這場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和損失,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歷史血鑒。今天,面對第76個「九一八」,勿忘國恥,我們思考的應當更多、更深。
其一,勿忘國恥當思國運。走進沈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讓人深思再三的莫過於「國運」二字。從高聳的殘歷碑到蜿蜒的展廳,如同是用一串串「難」字勾畫出的國難圖,國家的災難、民族的苦難、抗爭的磨難……撫今追昔,百感化作一念:當苦日子離去的時間越久遠,當富日子光臨的越急匆,我們心系國家、民族的命運,如何才能讓國恥一去不復返?歷史實踐告訴我們,國家與民族的興衰成敗,需要全國人民的人心支撐,而要把十三億人的力量凝集起來,惟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其二,勿忘國恥當思發展。76年前,我國經濟落後也是造成國門洞開、生靈塗炭的一個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國恥,看今天想國興,看明天盼國強。只有致力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強食」,我們必須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以科學發展來大踏步地向前追趕。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我國經濟總體規模雖然比較大,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排在世界100位之後。面對現實,倍感發展之急迫,不思發展就如同當年的不抵抗,有發展才談得上民族尊嚴,才能在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中,使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國恥當思憂患。古往今來,我們的民族不乏「憂論」:憂國憂民、居安思危、先憂後樂、進亦憂退亦憂,等等。憂,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然而,這個道理,似乎沒有「直奔主題」,沒有「坐落」到目的上——憂患是為了圖強,而圖強又必須先進。如今,我國人民先進意識大大增強,國家也正在欣欣向榮地強大起來。這是個大醒、大幸。然而,世界風雲變幻,「落後就要挨打」還將是一個長久而嚴酷的現實。因此,面對76年後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領導同志指出,「居安思危」應成為我們須臾不可忘卻的憂患意識。

史路迢迢,多有一鑒:「兢兢以強,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奮發圖強」。惟有人人不怠,才有舉國不怠;惟有舉國不怠,我們民族才能長盛不衰,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叄』 九一八事變的歷史意義

九一八事變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發生在中國東北的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把侵略戰火,它的爆發標志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揭開,同時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

毛澤東曾明確指出:「自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以後,中國又變成了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華北地區擴展,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華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覺醒和團結。

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國人民敲起警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越來越成為華夏兒女的共識。在民族危機感逐步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並付諸實踐。

許多愛國知識分子積極發表政見和主張,呼籲全國人民「徹底明了國難的真相!」「人人應視為與己有切膚之痛,以決死的精神,團結起來作積極的掙扎與苦鬥」,廣大民眾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3)918事變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的中國社會,是一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其主要矛盾是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矛盾。

「九一八」事變以後,特別是1935年華北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與中國的矛盾變得特別突出、特別尖銳。日本帝國主義實行完全征服中國的政策,企圖把整個中國從幾個帝國主義國家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狀態改變為日本獨占的殖民地狀態,從而加深了日本帝國主義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由此而來的中國軍閥割據和軍閥內戰的潛在矛盾,在中日矛盾面前也起了變化:日本帝國主義加力推進中國的割據和內戰,以便利其獨佔中國;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維護各自在華權益,則暫時對中國的統一與和平表示支持。

中日民族矛盾遂演變成為主要矛盾,國內階級矛盾和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由此變動了中國國內的階級關系。「九一八」事變後中國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所不斷發生的變化,一直持續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歷經10多年,中日民族這個主要矛盾才得以解決。

『肆』 銘記九一八事變的歷史意義

銘記九一八事變的歷史意義如下:

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國人民敲起警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越來越成為華夏兒女的共識。在民族危機感逐步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並付諸實踐;許多愛國知識分子積極發表政見和主張,呼籲全國人民「徹底明了國難的真相!」「人人應視為與己有切膚之痛,以決死的精神,團結起來作積極的掙扎與苦鬥」,廣大民眾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國共兩黨是當時中國的兩大政黨,九一八事變後,隨著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民族團結也日益增強,兩黨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強,有力的促進了兩黨的再次合作,從東北地區到西北地區,最後發展到全中國,終於開創了團結禦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的新局面,實現了民族大團結。

(4)918事變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9月18日被不少中國人認為是「國恥日」,而中國民間要求將9月18日訂為國恥日的訴求也不時出現。沈陽從1995年始,每年在9月18日晚上鳴響防空警報3分鍾,以警示民眾勿忘國恥。

當前,已有哈爾濱、長春、昆明、合肥、杭州、烏魯木齊、南昌、齊齊哈爾、金華、本溪、太原、西安等百餘座城市選在每年9月18日進行防空警報鳴放。

『伍』 九一八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九一八」來事變揭開了日本對源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1、九一八事變後,國難日益深重,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的呼聲。蔣介石卻實行不抵抗政策。不甘做亡國奴、富有民族感和愛國心的中國各階級。各階層人民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抗日救亡運動。
2、首先是中共宣言表達了全國人民的正義呼聲,給全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目標和方向。接著是淪陷區東北人民自發組織抗日義勇軍和在黨的領導下組成抗日聯軍,英勇打擊日本侵略者。日本帝國主義步步進逼和國民政府連連退讓,引起民主人士和國民黨內愛國力量的不滿,他們紛紛舉起了抗日反蔣的旗幟。這些都反映了在民族矛盾上升時期,中國各派政治力量出現了新的分化與組合,為後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奠定了社會基礎。

『陸』 盧溝橋事變 與918事變的歷史意義

盧溝橋事變是日帝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開始。中國人民的抗戰是專在中國共產黨倡屬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發起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戰。

由於國民政府實行片面抗戰的路線,使中國丟掉了華北,華中的大片領土。從南京大屠殺,認識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殘暴。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變中國為其殖民地的開始,此後東北三省被蹂躪、奴役達14年之久。也是中國各階層人民在民族危機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規模的抗日救國高潮的開始,對中日兩國歷史均具重大影響。

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國人民敲起警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越來越成為華夏兒女的共識。在民族危機感逐步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並付諸實踐。

『柒』 九一八事變重大意義是什麼

九一八事變意義就是日本正式侵佔我國東北。讓中國人知道了日本人的野心。

『捌』 九一八事變的歷史意義,它標志著什麼

1931年,日本軍部秘密制訂了有關侵略我國東北的方針、步驟和措施。在完成了發動侵略戰爭的周密准備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揭開了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玖』 918事變的意義

揭開二戰序幕:九一八事變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發生在中國東北的震驚中外的重內大歷史事件。它不容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把侵略戰火。

它的爆發標志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揭開,同時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

社會性質轉變:毛澤東曾明確指出:「自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以後,中國又變成了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華北地區擴展,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華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覺醒和團結。

『拾』 九一八事變重大意義是什麼

對中國的國內人民來而言,這次的「源九一八」事變,也標志著我國人民開始積極地投入抗戰當中,並且還成功地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開始紛紛要求進行抗日活動,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主義。
並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東北人民奮起抵抗,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先後出現了東北義勇軍和各種抗日武裝。曾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各抗日部隊就統一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開展了廣泛持久的抗日武裝斗爭。
九一八事變之後整個中國的人民心中的警鍾都被敲響,越來越多的人都意識到了自己的國家現在正處於最危險的時刻。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民族危機感越來越深,同時整個中華民族的責任感也在增長。

閱讀全文

與918事變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