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希臘神話的意義
希臘文化源於古老的愛琴文明,他們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時代,他們對自然現象,對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難解,於是他們不斷地幻想、不斷地沉思。在他們想像中,宇宙萬物都擁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亞人入侵愛琴文明後,因為所生活的希臘半島人口過剩,他們不得不向外尋拓生活空間。這時候他們崇拜英雄豪傑,因而產生了許多人神交織的民族英雄故事。這些眾人所創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經由時間的淬鏈,就被史家統稱為「希臘神話」,西元前十一二世紀到七、八世紀間則被稱為「神話時代」。神話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傳,直至西元前七世紀才由大詩人荷馬統整記錄於「史詩」中。
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個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類的起源、神的產生及其譜系等內容。相傳古希臘有奧林匹斯十二大神:宙斯——眾神之主,赫拉——天後,波塞冬——海神,哈得斯——冥王,雅典娜——智慧女神,阿波羅——射術、藝術即光明神,阿爾忒彌斯——助產、狩獵與月亮女神,阿佛洛狄忒——美與愛女神,阿瑞斯——戰神,赫菲斯托斯——火與工匠之神,赫爾墨斯——諸神的傳令官,德墨忒爾——農事和豐產女神,狄俄尼索斯——酒神(經爐灶女神赫斯提讓位)。他們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匹斯神統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普斯神統體系。
英雄傳說起源於對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臘人對遠古歷史和對自然界斗爭的一種藝術回顧。這類傳說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與人的後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們體力過人,英勇非凡,體現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豪邁氣概和頑強意志,成為古代人民集體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傳說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希臘神話中的神與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體態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慾,懂得喜怒哀樂,參與人的活動。神與人的區別僅僅在於前者永生,無死亡期;後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臘神話中的神個性鮮明,沒有禁慾主義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義色彩。因此,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文學的土壤,而且對後來的歐洲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Ⅱ 古希臘文化在歷史上有什麼意義
C.鼓勵農業、取消商
Ⅲ 古希臘故事現實意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1bd07d0100lcr6.html
古希臘文化,尤其是其絢爛之至的神話千百年來總吸引著世界各地無數愛好者的目光,對其研究不計其數。本小組欲以今日眼光,重臨謬斯的盛宴,淺嗅宙斯的氣息,就古希臘神話的現實意義,作一番淺薄的探究,在此小談所得。
在西方文明的發展史上,古希臘文化和希伯來文化被稱做哺育西方文明的兩只乳房,所以說,兩希文化是了解和研究西方文明的一把開門鑰匙。對於古希臘文明來說,它的史詩和神話記載著這文明的豐富信息,因此從史詩和神話開始的探究是研究這種文明的基本的、也是首要的探究。這里我們將討論古希臘神話和奧林匹斯神統在人類文化學上的豐富內涵,修正長期來人們對於神話的簡單化的膚淺的認識,從而管窺希臘神話原有的品格和身份。
初拜謬斯望滄海,重識易安聆波瀾。起先對此的熱愛,源自對其神話本身美好意境的單純追求。長期以來,一般的人都接受過馬克思關於神話的看法,認為神話發育於生產力水平低下的人類的童年時期,它的瑰麗的故事和充滿幻想的思維偏向乃出自原始人類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願望。高爾基說:「一般說來,神話乃是自然現象,對自然的斗爭,以及社會生活在廣大的藝術概括中的反映。」
在我看來,馬克思和高爾基們的論述很精闢,他們揭示了神話的本質特點,然而他們的看法似乎還有待於進一步闡述和補充。他們的觀點比較注重於神話中人與自然和社會的關系,而比較忽略神話中人對自身的精神文化的關系。正如馬克思自己所說:「人類是社會動物。」人與社會本來就是一體的,研究問題是厚此薄彼難免會有偏頗。這也就是我們此次研究的側重點。既然神話是人的創造,神話自然也體現人自身的文化性格和精神面貌。而希臘神話,作為一個極其復雜完備而又絢爛多彩的系統,具有無可比擬的現實意義。
如果滿意我的回答請及時採納,
謝謝支持~
一、現實基礎
古代希臘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希臘人的活動范圍主要包括現今的巴爾干半島南部、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地區和地中海東部各島嶼。此外,他們很早便與黑海沿岸地區的居民交往,向義大利半島南部沿海和西西里島等地區移民,足跡遠至西地中海和北非。古希臘人在其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創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傳下豐富的遺產,神話傳說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神話的產生歷史久遠,它乃是處在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時期的遠古人類藉助想像征服自然力的產物。由此,古代神話必然包括神的故事和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和沖突的故事,即英雄傳說兩個方面。神的故事更明顯地反映了古代人類把強大的自然現象形象化的豐富想像力,英雄傳說則主要是對可能具有某種歷史性的傳奇人物及相關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反映了遠古人類的生存活動和與自然進行的頑強斗爭。古希臘神話也是包括了這兩個方面。
古希臘神話故事的形成時期很早,是遠古一代代人集體創作的結晶。神話起初口傳,後來見之於書面文字。它的最早的傳世書面文獻當推荷馬史詩。史詩中除了主體故事外,還提及了許多其他的神話故事,那些故事顯然在當時已是廣為流傳、普遍知曉的。在荷馬之後不久有古希臘詩人赫西奧德的長詩《神譜》,扼要地記述了許多神話故事,並立力圖把那些故事譜系化。古希臘悲劇的題材基本都是取材於神話,是作家對那些神話故事的現實理解的戲劇體現。公元前3世紀之後希臘化時期的亞歷山大里亞學者們在對古典作品的收集和註疏中,對古希臘神話的收集和保存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一些詩人則在學識性原則的指導下,發掘出許多鮮為人知的神話典故。
與所有已知的民族神話相比,古希臘神話最為豐富多彩。不僅如此,古希臘神話還具有別的民族神話無法比擬的人性內容和系統結構,構成了它獨特的世界景觀。這種獨特的神話世界景現是古希臘人的偉大創造,但不可否認,它還與前希臘文明即愛琴文明相關,與以克里特一邁錫尼為核心的地中海周邊地區的文明相關。
從紀元前四——三千年開始,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和地中海地區的文明揭開了人類在歐亞非三大洲交界地區的歷史,這就使得地中海地區和希臘地區處在幾大文明交匯的優越位置,因而,民俗文化的多元化首先使這個地區的居民及其流動人比印度或中原更具有寬容大度的容納性。雖然這里各民族,各部族之間的沖突此起彼伏,但這是在異質文化的交際之中進行的,而異質多元的文化使這個地區的人民具有開放的心態,由此,在所有的前希臘文明被消滅以後,多元異質的的文明記憶在新的希臘民族心中依然存在,並且還據之以新的歷史創造。古希臘神話長久以來被人們當作一種泛靈的表現,或者被當作是夢幻的象徵,或者被當作對自然的變形模仿,或者被看成是神明的傳言。
總之,泛靈論的神秘主義思想和自然崇拜的狹隘唯物主義思想流行多時。然而在前蘇各拉底時代,古希臘人卻從來沒有懷疑過神話與真實歷史之間的聯系,而在十九世紀後期,隨著謝里曼,得費爾德等人古跡發掘和考古工作的展開,線型文字A和線型文字B的發現及對線型文字B的解讀與闡釋,前愛琴文明的輝煌燦爛的文化就沖破了歷史的黑幕,輪廓清晰地出現在人們面前。於是,關於古希臘神話和史詩的內容就成為一種紮根於民族土壤的厚重的歷史文化而不是虛幻飄渺的遠古夢囈而被人們重新認識。十二世紀多利安人侵入希臘地區以前的歷史文化,在茲拉特科夫斯卡雅的小而有趣的著作《歐洲文化的起源》里有引人入勝的介紹。然而關於多利安人侵入希臘地區以後到荷馬時代的四百年的歷史卻杳然而渺茫。然而,從歐洲整個歷史文化的發展來看,這黑暗時代的四百年,卻猶如婦人懷胎,孕育了一個人類文明中從沒有出現過的怪胎—— 希臘文明—— 逐漸形成了的獨特社會民主政治形態 — — 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要是說人類的歷史從什麼時候開始了現代,那麼我們可以說從公元前六到五世紀的希臘開始。因為過去的一切文明歷史,都是王權專制的歷史,而所謂現代時代,也就是社會民主政治的時代。雖然希臘羅馬以後,人類歷史又走進一千幾百年的王權專制時代,但是在今天看來,希臘與我們的時代卻似乎非常接近。而希臘的神話和史詩的豐厚的人文內容依然是我們今天 「認識你自己」的邏輯起點。
二、是神或是人?
希臘諸神不似中國的神明般高高在上,而是高度人格化現實化,有其喜怒哀樂和私慾紛爭,後人才詫異從中竟看到了原始的人文主義思想萌芽。希臘神話對人對神都作了真實的展現,不粉飾光明,也不掩蓋黑暗。對人對神,它都同等對待。不因為他是英雄而遮蓋其卑鄙,不因為他是神而掩蓋其虛偽。若要略談與中國神話的差別,大致可概括為三點:
1、中國古代神都是,斷絕七情六慾,不食人間煙火,充滿神秘色彩。希臘神與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體態神個性鮮明,沒有禁慾主義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義色彩。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慾,懂得喜怒哀樂,參與人的活動。
2、對神的評判標准不一樣,中國尚德,希臘更側重於智慧。
3、中國的含有祖先、宗教崇拜成分,希臘的沒有。
面向海洋的民族開放自由、富有冒險探求精神,而深居內陸的民族則拘謹保守、有自安心態;這在神話中也表現無遺。這既是由當時社會現實和人們真實的思想文化差異所決定,又對這兩個世界的統治力量、人們的價值觀念起了深遠影響。
以下淺提希臘諸神,以窺一斑:
在奧林匹斯神統中,有數不勝數的各種各樣的神,一般認為其中有十二主神,但有不同的版本,其中之一是:
1) 宙斯:天神之父.雷電之神,天地間萬物的最高統治者,正義而任性、好色
2) 赫拉:宙斯的正妻。是女性的代表,掌管婚姻和生育。性格特徵嫉妒。
3) 雅典娜:起初被視為女戰神,後逐漸變為智慧女神和雅典城的守護女神。
4) 阿波羅:太陽神,在詩與藝術中表現為光明、青春和音樂之神。
5) 阿爾忒彌斯:月神,又是狩獵之神、處女之神,是女性純潔的化身。
6) 狄俄倪索斯(又稱巴古斯):是灑神與狂飲歡樂之神。
7) 阿佛洛狄特(又稱維納斯):美和愛之女神。她的忠實隨從小愛神厄洛斯(又稱丘比特)手持弓箭,被射中者即跌入情網。
8) 波塞冬:海神。
9) 哈得斯:冥王。
10) 赫斐斯托司:火神和匠神。
11) 阿瑞斯:戰神。
12) 赫斯提:灶神。
十二個主神都有鮮明的性格與七情六慾。他們具有人的性格和情緒,具有超人的特殊本領。古希臘除了神的故事以外,還有許多由神與人交媾而生的半人半神的「英雄」。關於英雄的傳說,最為有名的是阿喀琉斯的故事、奧德修斯的故事、赫拉克勒斯立十二大功的故事和伊阿宋率領英雄奪取金羊毛的故事等等。這個得到統一的系譜,結束了神與神之間的征戰和相互仇殺,每一位神都有他獨特的職權及其管轄范圍。這個組織起來的新的世界秩序成為神和人在其中活動和安享的宇宙。雖然此後還有提豐等惡神試圖擾亂這個秩序,但終究沒能得逞。在這個神話系譜里,我們看到,即使是十二主神,他們有管轄天、海和地中冥府的神,也有星宿之神,有管轄人間主要活動領域的灶神,有人類得以自立的火神匠神,有處女神和愛神婚姻女神,有起干戈鬥智慧的戰神和智慧女神。可見,在各個可能的領域,都有著它的主宰,並且他們相互之間並不老死不相往來,而是頻繁接觸。奧林匹斯是他們每日歡娛嬉戲的神聖場所。
這樣的神話觀念,可以說植根於古希臘尤其是雅典盛極一時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人們的民主觀念,又在潛移默化中對希臘人灌輸奴隸制民主和自由思想的意識。將神人格化,絕不僅僅是文化本身的需要;因為這樣使人認為,神——或者說它所象徵著的權威,並不是不可觸及的。用現在的話說:「神之所以成為神,只是因為他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便成了神。」換句話說,從思想上出現了否定一切權威的傾向。甚至在人之中也出現了英雄,這說明連英雄崇拜也帶有「民主」色彩;正是在這種觀念指引下,西方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慾望特別強烈,這也早早地為後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經濟的繁榮提供了精神土壤。這就不難理解拿破崙的那句經典名言:「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以說,作為一個剛剛從沿海洞穴搬入內地的奴隸制文明來說,在生產力條件落後、糧食油布等生存資料基本上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下,綻放出如此一朵驚艷的奇葩,也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奇跡了。這不由得令我們想到了年代相近的春秋戰國,也是奴隸社會,也處於大動盪大變革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產生的思想和文化也成了中華民族乃至東方許多國家的思想文化源泉,卻總能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類的語句,不住讓人感嘆歷史的相似與迥異。只是正是在這樣的時期,也就註定了東西方文化要就此徹底分道揚鑣。而神話,就正是一片三秋的葉子,可以「一葉知秋」。
三、深遠影響及啟示
古希臘神話里強烈的人本思想不僅為當時繁榮一時的民主政治提供了思想來源和理論依據,而且成為近現代西方世界的資產階級革命及民主運動的有力武器。既然神都是有七情六慾的,那麼,作為君主,即使像路易十四那樣宣揚「朕即國家」的理論,也顯得多麼蒼白無力:那麼,作為教會,即使極力宣揚禁慾思想和來世說,又能禁得起多大挑戰?所以,當千百年後人們打出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明的旗號的時候,封建主和教會才會感到無比的恐懼;而事實也證明,他們的恐懼很有道理。既然人應該有自己的位置和尊嚴,那麼,在這種精神鼓舞下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思想家、變革者們才能不憚於前驅,爭相在歷史的拐角處書寫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即使就對文化本身的影響而言,其作用也是非比尋常的。許多文學作品、藝術作品,以之為題材,承襲其遺風。古代西方早有「光榮屬於希臘,偉大歸於羅馬」之說。希臘文化可以說是絢爛奪目的浪漫主義藝術的源泉。而文化特色與現實意義交匯融合,形成了完整的統一體,寄寓於這些神話之中,更是成為人類精神世界的瑰寶,讓後人忍不住細心凝視,深深陶醉。其文化內核既明顯與婆羅門教等強烈的等級觀念對立,又與很多聲稱「人生而平等」的宗教的干澀說教和蒼白論調不同。它聲言正義而用樸素的語言緩緩道來,其文化魅力和現實色彩讓人陶醉不已。這也引發了人們另一個自然的思考: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些什麼嗎?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決不是教條上「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那麼簡單。作為文明本身,它兼收並蓄,既繼承了原始的穴居文化,又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廣泛吸取亞歐非各地的文化精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若能以虛懷而待八方文化,我們自己民族的文化也一定能發展壯大。而對於思想上而言,發揚以人為本的精神,尊重個人權利和思想自由,既是時代的必然趨勢,又是人類漫長歷史的一貫追求。
所以,古希臘神話具有非同尋常的現實意義,根源在於它既是時代的精華,又是人類永遠不朽的寶貴財富。它傳達著古人對世界對人生的觀點,也啟示我們思考對今人應有的對世界對人生的態度。這,就是它真正魅力所在,是它永恆不朽的閃耀光芒。
主要資料參考:《希臘羅馬史》、《希臘神話與傳說》
Ⅳ 古希臘的詳細歷史
古希臘是西方歷史的開源,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位於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今巴爾干半島南部、小亞細亞半島西岸和愛琴海中的許多小島。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歷史、建築、文學、戲劇、雕塑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的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希臘具有豐富的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歐洲最早的人類化石。當歷史進入愛琴文明即克里特、邁錫尼文化時期(公元前2000~前1100年),希臘文化已經走在了西方歷史的前面。
古希臘在人類歷史上最早實行了奴隸主民主政治,這對於希臘的社會發展曾經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與古代東方國家高度集中統一和專制主義的奴隸制相比較,希臘的城邦奴隸制,特別是在雅典,相對來說是較為民主的(當然這只是奴隸主的民主)。
總之:古希臘文明:古希臘位於地中海東北部,除了現在的希臘半島外,還包括愛琴海、馬其頓、色雷斯、義大利半島和小亞細亞等地。這片土地見證了歐洲最早的兩大文明:米諾斯文明及邁錫尼文明。公元前五六世紀,產生了璀璨的希臘文明。
Ⅳ 希臘歷史對世界有何影響
0愛琴海是古希臘文明的搖籃,古代希臘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曾經在科技、數學、醫版學、哲學、文學、戲劇、雕權塑、繪畫、建築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成為後代歐洲文明發展的源頭.希臘文明對我們如今的社會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說,如果沒有希臘文明,就幾乎沒有我們今天現代社會的一切。現代的許多科學學科、技術發明以及民主制度,早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產生出了其雛形。
Ⅵ 古希臘歷史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它的地域范圍比今天希臘共和國的版圖大一些:除了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愛奧尼亞群島之外,還包括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帶。
讀圖學史
仔細觀察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聯系第一單元的內容,你認為希臘的地理環境有什麼特點?這種環境對於古代希臘文明的發展具有什麼影響?
古希臘地圖
愛琴文明是古代希臘文明的開篇,克里特島和邁錫尼是愛琴文明發展過程中先後出現的兩個中心,代表著愛琴文明的兩個發展階段。大約公元前12世紀,多里安人的入侵導致邁錫尼文明的毀滅,也宣告了愛琴文明的終結。
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9世紀,希臘人在希臘本土及愛琴海周邊地區的分布格局基本定型,希臘社會逐漸由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
希臘城邦的形成
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古代希臘城邦制度開始形成。在氏族社會組織逐漸解體的基礎上,希臘各地相繼形成了200多個城邦。
古代希臘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為中心、連帶周邊鄉村地區而形成的獨立國家,以小國寡民為基本特徵。它們的國土面積一般只有百餘平方公里、人口數萬,最大的城邦8000多平方公里國土、數十萬人口。
古代希臘城邦在形成之初,政權一般都由原來的氏族貴族把持。原由氏族貴族成員組成的長老議事會轉化為城邦的貴族會議,掌握著決定城邦事務的大權。部落軍事首領演變為城邦的執政官,負責處理城邦的行政事務。部落民眾大會則轉變為城邦的公民大會,在形式上保留了對貴族會議的提議進行表決的權力。這樣的城邦政權組成形式被稱為貴族政治。
由於社會歷史條件和各自力量對比的差異,後來各個城邦的政權形式發生了不同的變化。有的城邦從貴族政治演化為民主政治,有的城邦則長期維持著貴族政治。
古代希臘城邦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是當時希臘社會經濟發展和文化進步的結果,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經濟和文化的進一步繁榮。城邦制度與希臘當時的社會發展相輔相成。
希臘人在繼承邁錫尼文明歷史遺產的基礎上,學會了使用鐵器,完成了產業分工,較早地迎來了經濟的大發展。與此同時,他們還初步萌發了對「希臘」的認同意識。
希臘人自古就有共同的語言,大約公元前10世紀初起創制了完備的字母文字。希臘文字與其他古代字母文字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發明了母音字母。這對文字的演變和希臘文化的發展,都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它便於希臘人間的交流,也強化了他們內部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
反映古希臘社會生活的陶瓶
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古代希臘人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海外移民熱潮。希臘移民在海外聚居地按照母邦的模式建立殖民城邦,並與母邦保持著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系,但政治上並不依附於母邦,而是獨立自主的。這次移民運動涉及整個地中海區域和黑海沿岸地區,不僅推動了整個地區范圍內經濟的互動發展,也促進了希臘城邦制度在海外的普及,擴大了希臘文化的影響。
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是古代希臘歷史上的「古典時代」。這是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高度發展的繁榮時期,也是古代希臘城邦制度的全盛時期。
這一時期希臘經濟的繁榮,既來源於其自身生產力進步的長期積累,也直接獲益於希波戰爭[①]的勝利。希波戰爭的勝利是全體希臘人團結奮戰的結果,它捍衛了希臘的民族獨立,擴大了希臘半島與小亞細亞和黑海沿岸一帶的經濟聯系,確保了希臘人在東地中海地區的政治優勢和商業霸權,增強了希臘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熱情,鞏固了城邦社會的基礎。
希波戰爭以後,希臘世界內部逐漸形成爭奪霸權的政治格局,陷入了長期的內部紛爭,並導致伯羅奔尼撒戰爭[②]的爆發,古代希臘城邦制度也就開始由盛轉衰。
雅典民主政治
在古代希臘人建立的眾多城邦中,影響最大而又最具典型意義的是雅典。雅典城邦以其民主政治、經濟發達和文化繁榮而著稱。
雅典城邦位於希臘中部的阿提卡半島,主要居民是愛奧尼亞人和阿卡亞人。境內多山,礦產豐富,海岸線曲折,多良港,卻缺乏良田,適於發展航海業和工商業,而不利於農業發展。公元前8世紀,阿提卡全境開始形成以雅典城為中心的統一的城邦。
雅典城邦的公民由貴族和平民兩部分組成。建邦之初,實行貴族政治,原來的氏族貴族掌握著政治和經濟特權。隨著新興工商業者階層經濟實力的日益壯大,要求打破氏族貴族獨攬政權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他們聯合其他平民,一起展開了向氏族貴族的奪權斗爭,而斗爭的結果則使雅典城邦走上了古代民主政治的道路。
梭倫頭像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體公民的直接參與為核心。它是在廣大平民與氏族貴族長達100多年的斗爭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確立起來的,是平民在斗爭中逐漸戰勝氏族貴族的結果。公元前594年的「梭倫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是民主政治建立過程中的兩個里程碑。
梭倫改革的目的,在於打破血緣門第和重新調整公民內部不同階層的利益關系。其主要內容如下:廢除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債務;以財產的多寡為標准重新劃分城邦公民的等級;設立四百人會議和陪審法庭,作為最高行政和司法機關。這次改革削弱了貴族會議的權力,擴大了城邦政治的社會基礎,首開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克利斯提尼改革旨在進一步消除血緣關系和財產對城邦政治的影響。其主要內容如下:按照地域原則對全體公民進行重新劃分和組合;以五百人會議取代四百人會議,而且它的許可權有所擴大;創設「五十人團」,負責處理日常行政事務;創立十將軍委員會,制定陶片放逐法。這次改革徹底掃除了氏族制度的殘余,基本上清除了全體公民參與城邦政治生活的障礙,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終確立。
實施陶片放逐法時使用的陶片
公元前5世紀以後,尤其是經過希波戰爭之後,雅典的古代民主政治迎來了全盛時期。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連續當選為雅典十將軍委員會的首席將軍,開創了雅典歷史上的「伯里克利時代」。
圖為伯里克利在葬禮上發表演說。公元前431年冬,雅典人為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戰死的將士舉行葬禮,伯里克利在演講中號召雅典人為民主政治而戰。
伯里克利執政期間,在保留原有各種機構的基礎上,從三個方面對雅典的政治制度進行了補充調整:第一,除了十將軍委員會成員以外,所有公共權力機構的公職對全體公民開放,以抽簽方式產生;第二,擴大陪審法庭的規模和許可權,使之成為最高司法和監察機關;第三,實行公職津貼制度,以保證人人可以擔任公職。
以伯里克利時代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臘城邦社會中先進的政治制度,它有利於調動城邦公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推動社會經濟和文化的進步。然而它畢竟只是城邦公民內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權利,婦女和外邦人則都被排斥在外。
希臘古典文化的高度繁榮是古代希臘城邦制度充分發展的產物。
在城邦制度下,人們普遍具有較強的政治參與意識,思想活躍,重視個性發展,從而營造了一種有利於精神文化自由發展的社會氛圍。城邦時代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積累也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上的保障,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則為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專業人員基礎
求最佳,謝謝~~~
Ⅶ 希臘歷史
梭倫改革設立了新的政府機關——四百人會議,類似公民會議的常設專機構,由雅典屬的四個部落各選一百人組成,除第四等級外,其它各級公民都可當選。克里斯提尼改革,建立「五百人會議」,代替原來的「四百人會議」,五百人會議從10個部落的任何等級公民中,經抽簽各選出50人組成,五百人會議享有很大權力,並且對所有等級公民開放。這時所有公民可進入五百人議事會,並非可以擔任雅典一切官職。不要把五百人會議向所有公民開放和各級官職向所有公民開放搞混了。
書上說伯利克里時期各級官職對所有公民開放是指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擔任幾乎一切官職。除十將軍以外,各級官職向所有公民開放,並都以抽簽方式產生他們也都可以參加公民大會,商定城邦重大事務。
至於克里斯提尼時期哪些是不能對全部公民擔任,我只能說不清楚,古希臘年代久遠,又是國外,資料沒那麼齊全,克里斯提尼時期的官職全列出來太難。況且如果是高中歷史階段,沒必要這么糾結,克里斯提尼時期哪些官職是不能對全部公民擔任這個問題我相信不是考察重點。
Ⅷ 古希臘為什麼在世界歷史中很重要
古希臘是西方歷史的開源,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位於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今巴爾干半島南部、小亞細亞半島西岸和愛琴海中的許多小島。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歷史、建築、文學、戲劇、雕塑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的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古希臘地處地中海東部,它的地理范圍大致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愛奧尼亞群島和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帶。愛琴文明是希臘最早的文明,它是愛琴海及周邊地區青銅文明的統稱,其中心先後在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島出現了最早的國家。
希臘愛琴地區很早就有人類活動。在北希臘的卡爾息狄斯地區曾發現早期人類頭骨,有的學者認為屬於尼人類型。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散見於希臘半島。南希臘阿哥利斯地區的弗朗克提洞穴,有約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時代遺址,居民用黑曜石製作的石器捕捉海魚。新石器時代的居住地分布於希臘本土和愛琴海各島,最早可推至公元前6000年前,著名遺址有馬其頓新尼可米底亞、色薩利塞斯克羅和克里特克諾索斯等。新石器時代各處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種大麥、小麥和豆類等作物,馴養綿羊、山羊等家畜,崇拜象徵豐產的泥塑女神像。農業技術大概從西亞通過小亞半島由海陸兩方面傳來,可能伴以農業移民。值得注意的是,希臘缺乏堅硬的燧石,新石器文化各處居民多以黑曜石製造具有較鋒利邊緣的石器,而黑曜石只產於基克拉迪斯群島的米洛斯島。這說明至少在公元前6000—7000年間,愛琴海上就開始了互通有無的貿易往來。 公元前3000年,愛琴海地區進入青銅時代,出現了奴隸制國家。青銅器的使用使當時的克里特文明出現了宏偉的建築物,19世紀出土的克諾索斯王宮遺址是當時的典型建築。克里特人的文字一般稱之為Eteocretan(「原克里特文」),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線性文字A書寫。後期文化中,由於邁錫尼文明的入侵,他們轉用線性文字B,一種早期希臘語字母來記事。 約公元前1200年,另一支希臘人(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此後300年,希臘完全陷入沉寂狀態,封閉又貧窮,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因為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所以又稱「荷馬時代」。在荷馬時代末期,鐵器得到推廣,取代了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希臘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前776年召開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也標志著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前750年左右,隨著人口增長,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希波戰爭
在希臘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擴展的同時,西亞的波斯帝國也在擴張,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艾奧尼亞希臘諸邦。前499年,小亞細亞半島上的米利都等希臘城邦發動起義,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鎮壓起義後,就准備進攻雅典。前490年,波斯大軍渡海西侵,但在馬拉松戰役中被人數居於劣勢的雅典重裝步兵擊敗。希臘人贏得了第一次希波戰爭的勝利。 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50萬大軍再次進攻希臘。希臘各城邦也結成同盟,共御強敵。希臘聯軍的陸軍以斯巴達人為主力,海軍則以雅典艦隊為主。希臘陸軍在溫泉關阻擊波斯陸軍,雖然兵敗,但為希臘海軍的集結贏得了時間。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將全城焚毀,但希臘海軍在薩拉米海戰中一舉擊潰波斯海軍,波斯人面臨補給被切斷的危險,不得不撤退。希臘人乘勝追擊,解放了小亞細亞的希臘諸邦。第二次希波戰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
伯羅奔尼撒戰爭
希波戰爭以後,雅典成為希臘的霸主。雅典海軍是希臘各城邦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雅典的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執政時期達到黃金時代。希波戰爭中,希臘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戰後逐漸成為雅典實現其霸權的工具。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不滿雅典的霸權,雙方爆發多次摩擦。前431年,斯巴達的同盟底比斯進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依靠其強大的海軍進行封鎖,斯巴達則攻入雅典,試圖迫其決戰。雙方互有勝負,但都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遂於前421年締結和約。和平未能維持很久,前415年,雅典對西西里島斯巴達的盟邦敘拉古發動大規模遠征,結果以慘敗告終。西西里遠征使雅典元氣大傷,無力抵禦斯巴達的攻勢。前405年,雅典海軍被全殲。次年,雅典向斯巴達投降,斯巴達成了希臘的新霸主。斯巴達的霸權也未能長久,希臘各城邦陷入混戰之中。
馬其頓的崛起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馬其頓位於希臘的北部,處於希臘文明的邊緣,被希臘人視為蠻族。但從公元前4世紀起,馬其頓逐漸成為希臘北部的重要國家。前395年,菲利普二世即位。在菲利普的治下,馬其頓成為巴爾乾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面對馬其頓的崛起,希臘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反馬其頓同盟。前338年,馬其頓在喀羅尼亞大敗希臘聯軍,取得了對整個希臘的控制權。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即位。亞歷山大即位後很快就平定了希臘城邦的起義,鞏固了政權。前334年,亞歷山大率大軍渡海東征,拉開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亞歷山大最大的敵人是強大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先後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蘇斯擊敗波斯軍隊,從波斯人手中奪取了敘利亞和埃及。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試圖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拒絕。前331年,亞歷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間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高加米拉戰役爆發。亞歷山大再一次取得了勝利,並乘勢攻下巴比倫,波斯帝國滅亡。亞歷山大繼續東進,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死,他龐大的帝國也隨之分裂,古希臘歷史結束,希臘化時代開始。
Ⅸ 希臘有著什麼樣的歷史在世界歷史上有著什麼作用
古希臘是西方歷史的開源,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位於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今巴爾干半島南部、小亞細亞半島西岸和愛琴海中的許多小島。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歷史、建築、文學、戲劇、雕塑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的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同名的還有圖書作品。古希臘地處地中海東部,它的地理范圍大致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愛奧尼亞群島和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帶。愛琴文明是希臘最早的文明,它是愛琴海及周邊地區青銅文明的統稱,其中心先後在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島出現了最早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