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歐洲歷史發展對城市景觀的影響

歐洲歷史發展對城市景觀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09 02:07:32

Ⅰ 古代歐洲城市興起的重要影響

對日後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奠定作用

Ⅱ 西歐城市興起給西歐歷史帶來了哪些深遠影響

經濟上,資本復主義經濟發展,導制致了海外殖民活動的加劇、工業革命的興起。政治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逐漸形成,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產生。思想上,城市市民的壯大,使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興起,出現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從社會轉型來說,西歐從農業文明開始步入工業文明時代。

Ⅲ 歐洲工業革命對當時建築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640年開始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世界歷史進入了近代階段。而到了十八世紀末首先在英國爆發了工業革命,繼英國之後,美、法、德等國也先後開始了工業革命。到十九世紀,這些國家的工業化從輕工業擴展到重工業,並於十九世紀末達到高潮。西方國家由此步入工業化社會。

這個時期,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城市與建築都發生了種種矛盾與變化:建築創作中的復古主義思潮與工業革命帶來的新的建築材料和結構對建築設計思想的沖擊之間的矛盾;建築師所受的傳統學院派教育與全新的建築類型和建築需求之間的矛盾……以及城市人口的惡性膨脹和大工業城市的飛速發展等。這是一個孕育建築新風格的時期,也是一個新舊因素並存的時期。

材料和新技術

開始於十八世紀中期的英國工業革命導致社會、思想和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對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工業革命是社會生產從手工工場向大機器工業的過渡,是生產技術的根本變革,同時又是一場劇烈的社會關系的變革。一方面是生產方式和建造工藝的發展,另一方面是不斷涌現的新材料、新設備和新技術,為近代建築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途。正是應用了這些新的技術可能性,突破了傳統建築高度與跨度的局限,建築在平面與空間的設計上有了較大的自由度,同時影響到建築形式的變化。這其中尤其以鋼鐵、混凝土和玻璃在建築上的廣泛應用最為突出。

初期生鐵結構

以金屬作為建築材料,早在古代建築中就已開始,而大量的應用,特別是以鋼鐵作為建築結構的主要材料則始於近代。隨著鑄鐵業的興起,1775~1779年第一座生鐵橋(設計人:Abraham Darby)在英國塞文河上建造起來,1793~1796年在倫敦又出現了更新式的單跨拱橋——桑德蘭橋,全長達236英尺(72米)。在房屋建築上,鐵最初應用於屋頂,如1786年巴黎法蘭西劇院建造的鐵結構屋頂(設計人:Victor Louis)以及1801年建的英國曼徹斯特的薩爾福特棉紡廠(設計人:Watt and Boulton)的七層生產車間,這里鐵結構首次採用了工字形的斷面。另外,為了採光的需要,鐵和玻璃兩種建築材料配合應用,在十九世紀建築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如巴黎舊王宮的奧爾良廊(1829-1831,P.Fontaine)、第一座完全以鐵架和玻璃構成的巨大建築物——巴黎植物園的溫室(1833,Rouhault),而最著名的則是1851年建造的倫敦「水晶宮」

鋼鐵框架結構

框架結構最初在美國得到發展,其主要特點是以生鐵框架代替承重牆,外牆不再擔負承重的使命,從而使外牆立面得到了解放。1858--1868年建造的巴黎聖日內維夫圖書館,是初期生鐵框架形式的代表。此外還有:英國利茲貨幣交易所、倫敦老火車站、米蘭埃曼爾美術館、利物浦議院、倫敦老天鵝院、耶魯大學法爾南廳等。美國1850-1880年間「生鐵時代」建造的大量商店、倉庫和政府大廈多應用生鐵構件門面或框架,如聖路易斯市的河岸上就聚集有500座以上這種生鐵結構的建築,在立面上以生鐵樑柱纖細的比例代替了古典建築沉重穩定的印象,但還未完全擺脫古典形式的羈絆。在新結構技術的條件下,建築在層數和高度上都出現了巨大的突破,第一座依照現代鋼框架結構原理建造起來的高層建築是芝加哥家庭保險公司大廈(1883-1885,William Le Baron Jenney),共十層,它的外形仍然保持著古典的比例。

一種主張城市平面布局呈狹長帶狀發展的規劃理論。「帶形城市」的規劃原則是以交通干線作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產用地,平行地沿著交通干線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橫向地來往於相應的居住區和工業區之間。交通干線一般為汽車道路或鐵路,也可以輔以河道。城市繼續發展,可以沿著交通干線(縱向)不斷延伸出去。帶形城市由於橫向寬度有一定限度,因此居民同鄉村自然界非常接近。縱向延綿地發展,也有利於市政設施的建設。帶形城市也較易於防止由於城市規模擴大而過分集中,導致城市環境惡化。

較有系統的帶形城市構想,最早是西班牙工程師A.索里亞·伊·馬塔在1882年提出的。他認為有軌運輸系統最為經濟、便利和迅速,因此城市應沿著交通線綿延地建設。這樣的帶形城市可將原有的城鎮聯系起來,組成城市的網路,不僅使城市居民便於接觸自然,也能把文明設施帶到鄉村。

1892年,索里亞為了實現他的理想,在馬德里郊區設計一條有軌交通線路,把兩個原有的鎮連接起來,構成一個弧狀的帶形城市,離馬德里市中心約5公里。1901年鐵路建成,1909年改為電車。經過多年經營,到1912年約有居民4000人。雖然索里亞規劃建設的帶形城市,實質上只是一個城郊的居住區,後來由於土地使用等原因,這座帶形城市向橫向發展,面貌失真。但是,帶形城市理論影響卻深遠。

蘇聯在20年代建設斯大林格勒時,採用了帶形城市規劃方案。城市的主要用地布置於鐵路兩側,靠近鐵路的是工業區。工業區的另一側是綠地,然後是生活居住用地。生活居住用地外側則為農業地帶。帶形城市理論可以同其他布局結構形式結合應用,取長補短。幾十年來,世界各國不少城市汲取帶形城市的優點,在城市規劃中部分地或加以修正地運用。

產業革命後的城市化

產業革命以後,城市化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城市人口高速度增加。1851年,英國居住在各大城市的人口已佔總人口的10.5%。美國在1790~1890年的100年中,城鎮數目由24個激增至1348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5.1%上升到35.1%。世界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1800年的3%上升到1900年的13.6%
19世紀末英國社會活動家E.霍華德關於城市規劃的設想提出了田園城市的概念,20世紀初以來對世界許多國家的城市規劃有很大影響。

霍華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條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認為應該建設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他稱之為「田園城市」。田園城市實質上是城和鄉的結合體。

1919年,英國「田園城市和城市規劃協會」經與霍華德商議後,明確提出田園城市的含義: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能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委員會受託掌管。

霍華德設想的田園城市包括城市和鄉村兩個部分。城市四周為農業用地所圍繞;城市居民經常就近得到新鮮農產品的供應;農產品有最近的市場,但市場不只限於當地。田園城市的居民生活於此,工作於此。所有的土地歸全體居民集體所有,使用土地必須繳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來自租金;在土地上進行建設、聚居而獲得的增值仍歸集體所有。城市的規模必須加以限制,使每戶居民都能極為方便地接近鄉村自然空間。

霍華德對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體的規劃,並繪成簡圖。他建議田園城市佔地為 6000英畝(1英畝=0.405公頃)。城市居中,佔地1000英畝;四周的農業用地佔5000英畝,除耕地、牧場、果園、森林外,還包括農業學院、療養院等。農業用地是保留的綠帶,永遠不得改作他用。在這6000英畝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鄉間。城市人口超過了規定數量,則應建設另一個新的城市。田園城市的平面為圓形,半徑約1240碼(1碼=0.9144米)。中央是一個面積約 145英畝的公園,有6條主幹道路從中心向外輻射,把城市分成6 個區。城市的最外圈地區建設各類工廠、倉庫、市場,一面對著最外層的環形道路,另一面是環狀的鐵路支線,交通運輸十分方便。霍華德提出,為減少城市的煙塵污染,必須以電為動力源,城市垃圾應用於農業。

霍華德還設想,若干個田園城市圍繞中心城市,構成城市組群,他稱之為「無貧民窟無煙塵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規模略大些,建議人口為58000人,面積也相應增大。城市之間用鐵路聯系。

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的設想後,又為實現他的設想作了細致的考慮。對資金來源、土地規劃、城市收支、經營管理等問題都提出具體的建議。他認為工業和商業不能由公營壟斷,要給私營企業以發展的條件。

霍華德於1899年組織田園城市協會,宣傳他的主張。1903年組織「田園城市有限公司」,籌措資金,在距倫敦56公里的地方購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園城市——萊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倫敦西北約36公里的韋林(Welwyn)開始建設第二座田園城市。田園城市的建立引起社會的重視,歐洲各地紛紛效法;但多數只是襲取「田園城市」的名稱,實質上是城郊的居住區。

霍華德針對現代社會出現的城市問題,提出帶有先驅性的規劃思想;城市規模、布局結構、人口密度、綠帶等城市規劃問題,提出一系列獨創性的見解,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城市規劃思想體系。田園城市理論對現代城市規劃思想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對後來出現的一些城市規劃理論,如「有機疏散」論、衛星城鎮的理論頗有影響。40年代以後,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規劃方案和城市規劃法規中也反映了霍華德的思想。

19世紀上半葉至20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折衷主義建築師任意模仿歷史上各種建築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建築形式,他們不講求固定的法式,只講求比例均衡,注重純形式美。
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需要有豐富多樣的建築來滿足各種不同的要求。在19世紀,交通的便利,考古學的進展,出版事業的發達,加上攝影技術的發明,都有助於人們認識和掌握以往各個時代和各個地區的建築遺產。於是出現了希臘、羅馬、拜占廷、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東方情調的建築在許多城市中紛然雜陳的局面。

折衷主義建築在19世紀中葉以法國最為典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是當時傳播折衷主義藝術和建築的中心;而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期,則以美國最為突出。總的來說,折衷主義建築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沒有按照當時不斷出現的新建築材料和新建築技術去創造與之相適應的新建築形式。

折衷主義建築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劇院(1861~1874),它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重要紀念物,劇院立面仿義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築風格,並摻進了繁瑣的雕飾,它對歐洲各國建築有很大影響;羅馬的伊曼紐爾二世紀念建築(1885~1911) ,是為紀念義大利重新統一而建造的,它採用了羅馬的科林斯柱廊和希臘古典晚期的祭壇形制;巴黎的聖心教堂(1875~1877),它的高聳的穹頂和厚實的牆身呈現拜占廷建築的風格,兼取羅曼建築的表現手法;芝加哥的哥倫比亞博覽會建築(1893),則是模仿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建築的風格。

浪漫主義是十八世紀下半葉——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文學藝術領域活躍的一種主要思潮,在建築上有一定的反映。
十八、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不僅是帶來了生產的大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城市的雜亂擁擠、貧民窟滋生、環境惡化等惡果。於是社會上出現了一批烏托邦社會主義者,他們迴避現實,嚮往中世紀的世界觀,崇尚傳統的文化藝術,要求發揚個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同時用中世紀藝術的自然形式反對資本主義制度下用機器製造出來的工藝品,並用它來和古典藝術相抗衡。

浪漫主義始於18世紀下半葉的英國,早期模仿中世紀的寨堡或哥特風格,如艾爾郡的克爾辛府邸(1770-1790)、威爾特郡的封蒂爾修道院的府邸(1796-1814);中期浪漫主義常常以哥特風格出現,所以又稱哥特復興(Gothic Revival),它不僅用於教堂,也出現在一般市俗性建築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英國議會大廈(1836-1868,Sir Charles Barry)和德國新天鵝堡此外,英國斯塔夫斯的聖吉爾斯教堂(1841-1846,A.W.N.Pugin)與倫敦的聖吉爾斯教堂(1842-1844,Scott and Moffatt),以及曼徹斯特市政廳(1868-1877,Alfred Waterhouse)也都是哥特復興式建築較有代表的例子。

古典復興建築

又稱古典主義建築,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流行於歐沒一些國家。

自文藝復興運動以來,歐洲各國始終存在著對古代文化的鍾愛,到18世紀中葉,羅馬古城一個個被發掘,人們發現學院派的古典主義教條與真正的古典作品大不相同。稍晚一些時候對古希臘遺跡的研究發現,古希臘建築同古羅馬建築也存在巨大差異。這個時期的建築理論突破了教條主義一百年的統治,把真正科學的理性精神帶進了建築領域。這理性已不是古典主義者所標榜的先驗的幾何學的比例及清晰性、明確性等,而是公能真實與自然,建築物的一切都要表明它存在的理由。古典主義與理性主義發生了聯系,於是產生了各種新古典主義,即古典復興建築風格。

採用古典復興建築風格的主要是國會、法院、銀行、交易所、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建築和一些紀念性建築。法國是古典復興建築活動的中心,主要代表作品有萬神廟(1755-1792)、雄師凱旋門(1808-1836)、馬德蘭教堂(1806-1842)等,都是羅馬復興的作品。英國在18世紀下半葉興起了羅馬復興的潮流,代表作品有英格蘭銀行(1788-1835);19世紀又興起了希臘復興建築,代表作品有倫敦的不列顛博物館(1823-1829) 、愛丁堡大學校舍(1825-1829)等。德國主要是希臘復興式,代表作品有柏林宮廷劇院(1818-1821)和阿尓塔斯博物館(1824-1828)。美國獨立後,古典復興建築盛極一時,美國國會大廈(1793-1867) 仿巴黎萬神廟,為羅馬復興風格;而林肯紀念堂(1911-1922) 則是希臘復興建築的實例。

Ⅳ 歷史 影響中世紀歐洲和中國城市發展因素

僅從城市建設方面來回答:
1.西歐中世紀的城市是自發形成的——實行自然主義的非干預規劃
橫向比較,這點不同於同時代的我國的封建城市,完全受控於禮制的規劃理念,嚴格按照「營國制度」建造,無不體現著等級、尊卑、禮制和皇權至上的封建思想。而縱向比較,與古希臘、古羅馬古典城市以及之後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唯理主義時期的絕對君權也是不同的,中世紀西歐城市的總體布局非常自然。究其差異原因,主要在於西歐中世紀是在政治上是農村(住在城堡里的封建領主)統治城市,城市極端破落,生產力極度薄弱,幾乎退回到了自給自足的農業自然經濟狀態。城市的選址和發展,自發地尋找地理位置優越的交通要處,或是依附於封建主的城堡和要塞,才能維系城市在這樣一個割據分裂、戰爭頻發的動盪時代生存。這樣的自發性也是後面幾個特徵的根本原因。

2.道路交通系統的不規則——追求有機和背後的內在秩序
不同於希臘和羅馬希波丹姆的規整道路網,開始呈現出環狀、放射狀的道路網,公共區與私人區也不想古典城市那樣嚴格地隔離。道路網常以教堂為中心發射出去,並形成蛛網狀的放射環狀道路系統。道路也是以人為尺度,所以塑造了城市優美肌理,它們就像有機生長的脈絡與血管一般,密布於整個城市中(如圖1)。而中世紀的西歐,已經奠定了大部分歷史類城市的格局(如圖2、3、4)。可以看出中世紀的城市在表面的雜亂背後不可掩飾地都流露著一種整體的、內在的有機秩序,所以中世紀城市的景觀給人的印象是非常統一而美麗的。

3.教堂占據著城市的中心位置——凸顯以教堂為核心的空間組織理念
由於中世紀的歐洲有統一而強大的教權,所以教堂往往以龐大的體積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著整個城市的整體布局。而在教堂前面也會有城市中唯一一個較大的開放空間——教堂廣場,而成為市民集會、狂歡和從事各種文娛活動的中心場所。正因為有教堂的控制,才形成了西歐城市優美而有秩序的天際線,這一點在法國的聖密啟爾山城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Ⅳ 城市的發展對歐洲中世紀後期的政治產生了哪些影響

歐洲 中世紀城市的興起是西歐中世紀歷史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大事,它預示著歐洲未來發展的方版向,是歐洲進步的基權石.城市的發展對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是城市的發展,市民階層出現,世俗文化的出現,早期市民精神的確立,城市文化教育設施的建立與完善,新價值觀念的出現,理性開始向信仰挑戰,才使歐洲出現了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從某種意義上說,城市孕育了文藝復興,中世紀的城市對以後文藝復興產生了深遠影響.文章圍繞城市對文藝復興影響這一主題,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敘述了中世紀西歐城市文化教育的發展;第二部分論述了大學的興起及其對文藝復興的影響;第三部分論述了城市市民階級的形成及其對文藝復興的影響;第四部分論述了城市的政治體制對文藝復興的影響.

Ⅵ 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對歐洲近代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它進一步分化為手工業者、商人和銀行家,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准備了條件。

Ⅶ 歐洲文化及歷史發展對歐洲城市景觀有何影響

比如,因為宗教的關系,教堂在城市的規劃中就處於核心位置,這個在基督教影響下很明顯。而在西比利亞或是巴爾干半島,因為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深刻,因而清鎮寺是核心建築。而因為早期希臘文明的發達,因為希臘式的建築在文明地區有很大影響,比方說神廟,議會之類的公共場所,以及立柱屋頂之類的細節部分,包括之後的羅馬時代也同樣如此。打比方說羅馬喜歡泡澡和看決斗,那麼相應的場所澡堂和角斗場必然會占很大一部分。而在中世紀時期,歐洲的封建時代,城堡林立,高聳的瞭望塔可以提供更加遼闊的視野,以及依憑高度優勢取得戰斗勝利,這種實用的建築風格也為後世所繼承。在這里有必要說明一下,在歐洲並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是石質的,其實他們有相當多的木質建築,主要是居住場所,而富貴人家,宗教以及政治場所則是石質的。城市廣場也是歐洲城市的所有,可能脫胎於早期的群眾辯論一類的場所,漸漸地演變成為綜合性場所。我就知道這些

Ⅷ 城市的興起對西歐歷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城市興起對西歐歷史產生的重要影響1 在西歐城市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社會開始分化為兩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2 城市興起,打破了世界的舊式格局。封建階級的貪婪腐化,上流社會對黃金的異常熱忠,資產階級資本積累的需求,西歐國家開始了海外擴張。西歐人控制了外洋航線,能夠抵達、征服南北美洲和澳大利西亞的人跡稀少的廣闊地區,並移居那裡;從而,改變了世界各種族傳統的地區分布。最後,通過擴張,西歐財富迅速增加、力量大大加強的19世紀時,已能滲入並控制位於中東、印度和中國的古老的歐亞文明中心。 3 同時,西歐社會本身也進行著革命。城市的興起和繁榮,刺激了西歐封建主的貪欲,他們把城市視為財富的源泉進行大肆盤剝.為了爭取自治權利,城市同封建主展開了激烈的斗爭.

閱讀全文

與歐洲歷史發展對城市景觀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