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的歷史發展分為那幾個時期各個時期的教育有什麼特點
一、時期: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現代教育。
1、古代教育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帝國,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建立於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
2、近代教育
近代教育是教育歷史分期的一個階段。與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相對。歐美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7 世紀英國革命至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前的教育。中國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840 年鴉片戰爭到 1919 年五四運動以前的教育。
3、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類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是迄今為止教肓發展的最高階段 ,也是人類教育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 。
中國的現代教育起始於十九世紀下半葉。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一批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便在粵著書立說,主張效法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提倡通過改良和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並促成了學習西方知識的風氣。
二、教育特點:
1、古代教育特點:
教育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教育沒有階級性;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
2、近代教育特點:
以大機器生產為背景,科學技術教育成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普及義務教育受到重視;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產生和傳播。
3、現代學校教育的特點: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教育的科學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1)教育發展歷史形態擴展閱讀: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干什麼」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❷ 學校這一概念隨不同歷史形態下的教育活動產生發展和什麼變遷而逐步演進的
手上這一款也遂不從歷史的形態,教育服裝的現在發展變遷,而速度嚴重的對人
❸ 中國教育的發展歷程
中國教育學百年發展歷程
中國教育學科的百年發展大致分為兩大時期;兩大時期又可根據教育學科發展呈現出的基本狀態和主要特徵分為六個階段。其中出現過三次歷史性中斷和三次大的轉向。
第一階段從1901年到1919年 (或1915年)。他從翻譯、介紹日本學者編寫的教育學始,到國人自己編著教育學呈第一次高潮止。這是直接向日本「引進」以介紹赫爾巴特教育理論為主的發展階段,是近代教育學在中國的初建階段,也是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研究與教育學科建設中斷的開始。
第二階段從1919年到1949年。這是中國教育學界由向日本學習轉為向歐美學習的階段,也是中國教育學界開始形成教育學研究的專門隊伍和代表人物,同時出現結合中國教育實際與問題展開獨立研究的階段。這一階段總體上可稱為積聚和建設的階段。可視為是引進方向的第一次整體轉向。
第三階段從1949年到1957年 (或1956年)。這是教育學界批判杜威、批判解放前國內「資產階級教育思潮」的時期,也是全面引進蘇聯教育學科領域教科書的時期。發生了「引進」方向的第二次整體轉向,由學西方轉向學蘇聯。
第四階段從1957年到1966年。本階段以1958年的「教育革命」為重要事件,出現了教育學作為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解釋和毛澤東有關教育語錄的詮釋的獨特意識形態化的現象。第一次出現的所謂「教育學中國社會主義化」的努力。可稱為教育學科由外學轉為向內樹的第三次大轉向。
第五階段從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教育學領域遭受毀滅性破壞,是十分嚴重的第三次中斷時期。
第六階段從1977年至2000年。總體而言,這一階段學科建設不斷加強,學術觀點趨向多元,學術視野日漸拓展,國際交流日益加強,且形成了教育學科的當代體系。中國教育學科建設因「元研究」的出現而開始進入「自為時期」。這是中國教育學科建設從恢復到繁榮並開始走向獨立化的時期
❹ 教育發展歷史形態
兩生」:一「生」是指教育與生產勞動緊密相結合;二「生」是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生產和生回活。答
「三沒」:一「沒」是指教育還沒有獨立的形態,教育還沒有從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分化出來;二「沒」是指沒有專門從事教育(職業)的人員和相對固定的教育對象,沒有專門的為教育所用的內容和場所,更沒有什麼教育制度可言。三「沒」是指沒有階級性
❺ 教育發展的歷史形態是什麼
新中抄國教育發展的60年大致可以分襲為兩大時期,以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界,分為前30年和後30年。前30年,我國教育發生過三次大的失誤或沖擊,即1957年「反右」擴大化對教育的沖擊,1958年-1960年教育革命中出現的急於求成等嚴重失誤,文化大革命10年對教育的嚴重破壞。這三次大的失誤都是在「左」的指導思想影響下造成的。但不能因為上述失誤就抹殺前30年教育取得的成績。後30年,在中國共產黨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探索是成功的。但是,從國際競爭、國內現代化建設以及人民群眾的多樣化教育需求來看,我國教育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和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是在經濟實力不強的條件下支撐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也決定了現階段教育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創新型國家對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各級各類高素質勞動者和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更好、更多教育的強烈願望,與有質量的教育供給不足尤其優質教育供給能力嚴重不足的矛盾。因此,教育深化改革與創新發展勢在必行。
❻ 求教啊,,,教育學中教育的形態是什麼教育學發展的的歷史階段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
形態: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或教育的本質
歷史階段版:1、原始的教育形態;權2、古代封建社會教育形態;3、現代社會教育形態。
趨勢:越來越關注於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發展,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❼ 按教育的歷史形態劃分,教育可分為哪三種
一,原始的教育:教育未獨立;教育手段簡單;教育機會均等。
二,古代的學校回教育:教育與生產勞動脫離答,獨立出來;教育為統治階級服務,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個別教學,教學內容豐富;封閉式教育。
三,現代的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緊密結合;教育普及,大眾化;班級授課在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教育內容、方法和手段多樣,教育任務改變;開放式教育。
❽ 簡述不同社會歷史形態下教育的不同性質和特點
1、原始社會的教育
由於生產力水平很低,教育還沒有從社會生活中分化成為專門的使用,沒有專門的教育機構和專職教育人員.這個階段的教育內容非常簡單,主要是傳授生活中的經驗和技術.這個階段的教育沒有階級性,所有的兒童和青年都同樣地享受教育的權利.
2、古代的學校教育
奴隸社會出現了專門從事教育事業工作的教師,產生了學校教育,使教育從社會生活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形態,學校教育基本上與生產勞動相脫離.此階段的教育具有階級性,成為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工具.
封建社會的學校教育仍然沒有培養生產工作者的任務,基本上也是與生產勞動脫離的.此階段的教育被地主階級所壟斷,學校大體分為官學和私學兩種,官學具有鮮明的等級性.
古代的學校教育基本上是與生產勞動脫離的;學校教育為奴隸主階級和地主階級所壟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學校成了統治階級培養統治人才的場所;學校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學和治人之術; 教學的組織形式是採用個別教學;學校與社會生活脫離,學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於狹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學校教育是一種封閉式的教育.
4、現代的學校教育
現代的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發生密切聯系,越來越緊密結合;自然科學的教育內容大為增加;學校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培養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還擔負著培養生產工作者的任務;學校教育不再為少數剝削階級所壟斷,而是逐漸走上大眾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漸普及,成人教育日趨發展;班級授課成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越來越被廣泛地採用;學校教育不再受圍牆的限制,走向多種形式辦學,並與社會發生密切聯系,逐漸成為一個開放系統.
資本主義社會的學校教育,既有培養統治人才的任務,又有培養生產工作人員的任務;在教學內容上增加自然科學的科目;在教學方法上,要採用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實驗、演示、實習等方法;學校教育日益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資產階級為了適應生產上的需要,還擴大了教育對象,採用了班級授課的教學組織形式,實施了「普及教育」,給勞動人民的子女以一定的受教育的機會.隨著現代化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資產階級在教育上又逐漸延長了普及教育的年限,加強了職業技術教育,開展了成人教育,採用了電影、廣播、電視、衛星和電子設備等教學手段,教育日趨大眾化.但是,資產階級宣傳他們的教育民主化和受教育的「機會均等」,但是他們的教育現實遠非如此.
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是為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的教育,它是全民性的教育,與宗教分離.
❾ 教育的歷史形態包括
教育發展的歷史形態
:原始形態—古代社會(奴隸、封建)—文藝復興後的歐洲—近代社會—現代社會。
❿ 教育發展的歷史形態
這些題目好難找啊!!我也在找!請問提出問題的樓主是不是也要考老師招聘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