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華夏歷史發展

華夏歷史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08 22:51:42

『壹』 華夏5000年歷史朝代發展進程詩

最全的!!!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東西晉,
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自此完。

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二晉收,
南北隋唐五代繼,
宋元明清皇朝休。

五帝黃顓嚳堯舜,
三代夏商西東周。
春秋戰國秦一統,
西漢三國二晉收。
宋齊梁陳南朝號,
北魏二分又齊周。
隋唐五代十國宋,
遼夏金元明清民。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王,稱三王。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墮。逞干戈,尚游說。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嬴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義之,國乃改。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遼於金,皆稱帝。太祖興,國大明。
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禎。閹亂後,寇內訌。
闖逆變,神器終。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舉總統,共和成。
復漢土,民國興。
——摘自 《三字經》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農,「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貳』 華夏5000年歷史,經歷了許多朝代,有哪些關於中國朝代的口訣

1、第一種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2、第二種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則天皇。


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


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


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


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


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3、第三種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2)華夏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朝代由來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

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新:王莽所創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

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

蜀(漢):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又稱「季漢」。

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

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叄』 華夏的歷史沿革


華夏一詞最初作為漢族文化的前身,以炎帝黃帝為共祖。在周朝出現時,是以是否遵守周禮和禮義來評判是否為華夏的標准,由於當時遵守周禮與周王室親近的諸侯國大多集中在中原地區,所以當時夏也指中原地區,《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有「楚失華夏」。古代華夏的鑒定嚴格以文化禮義為基礎,華夏文化與漢族文化一脈相承。到了後來,華夏則逐漸成為中國大地的代稱,《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羽威震華夏」,郁達夫《滿江紅·閩於山戚繼光祠題壁》:「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欠歇。」 中國歷史上傳說中的三皇也是這樣的神。關於三皇確指何人,史學界一直存在著兩種觀點。一說三皇指燧人、伏羲、神農;一說指伏羲、女媧、神農。不過,通行說法是指燧人、伏羲、神農。
為什麼說燧人、伏羲、神農是天上的神下凡呢?根據史料記載,三人被尊稱為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而「氏」的原始意義是神祇之意。此外,三人皆有異象,皆聰明過人。相傳燧人氏聰明異常。而伏羲的母親叫華胥,因為在雷澤(今屬六盤山下寧夏境內)這個地方踩了大人的腳印而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了伏羲。伏羲的長相是人首蛇身,也有說是人首龍身,他智勇雙全、力大無比。他自稱「龍師」 並將龍作為華夏族的族徽──圖騰,中華民族始稱龍的傳人大概就緣於此。關於神農氏,《春秋緯·元命苞》中說他是「人面龍顏」,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子,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出生三個時辰就會說話,五天以後就可以走,七天以後牙齒就長齊了。再者,從其三人那超越人類智慧的諸多行為看,非是剛剛造出來的人的智慧所可以企及的,一定是背負著教化人類使命而來到人間的神。 從約公元前5000年起,當今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在黃河流域 起源並始逐漸發展,進入了新石器時期並先後經歷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公元前2700年,活動於中原的有熊部落,首領是黃帝,其南面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神農部落。
黃帝治理有方,天下人公舉為新的天子,而炎帝就必須與之較量,於是誕生了有名的阪泉之戰,炎帝和黃帝部族沒兵戈相見,而是通過廟堂的論戰來判定輸贏。阪是古時一種引水的木具,炎帝和黃帝雙方一邊都有一個土池,每一個論點誰贏了,誰就在面前木具之上放玉石雕刻,木具傾斜,木具之上的水就會流入傾斜的一方,直到誰的池水先滿,誰就為最後的贏家!為什麼炎帝和黃帝會產生這樣一種輸贏的方式呢?因為炎帝和黃帝都為一家,後分家治理不同的地域,家族的第一原則就是合族,而不是殺的你死我活,最後炎帝的小宗歸為黃帝的大宗,所以從黃帝開始,尊黃帝為人文始祖,華夏道統的象徵。而後的華夏文明其實就是在炎黃血脈之內的一種解釋,一種陳述,故不強調血脈,以人文判定!所以華夏王朝歷來就有這樣的概念就是清君側,而不是滅族的形式!採取滅族的一定是外來的夷狄,因為他們{不在華夏血脈內}! 華夏族的先民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范圍。華夏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即漢族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遠古傳說,還描述了漢民族先民曾經歷漫長的原始公社制時代。在黃帝以前,經過「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見母系氏族制)的階段;關於黃帝的傳說,則標志著由母系氏族部落轉化為父系氏族部落(見父系氏族制),並已進入部落聯盟階段。黃帝之後相繼以禪讓方式成為大部落聯盟首領的堯、舜、禹,皆是黃帝的直系子孫。 公元前21世紀,中原地區的原始公社制時代走到了歷史的盡頭,階級社會已經出現在黃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從公元前21世紀以後,相繼出現了夏(約公元前21世紀~前16世紀)、商(約前16世紀~前11世紀)、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幾個王朝。西周時,已出現華、夏單稱或華夏連稱的族名, 以與蠻、夷、戎、 狄相區別。但是,這時華夷之辨尚不甚嚴。
春秋(前770~前476)時,華夷貴賤尊卑的觀念已很強烈,當時區分華夏與蠻夷的標准,族類與文化都被重視,文化尤為首要因素。華夷因禮俗、服飾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僅與齊、燕、韓、趙、魏同稱諸夏,而且是兩個最強大的華夏諸侯。七雄合縱、連橫、兼並、爭戰,但族體相同,形成諸夏統一趨勢;於是華夏成為穩定的族體,分布區域也已達東北遼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東南湖湘吳越等廣大地區。 秦始皇統一中國並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隨後漢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建立,並統治中國400餘年,該時期中國版圖空前擴大,此時漢族人口分布仍集中於黃河、淮河流域,從西晉(265-316)末年起,五胡亂華,漢族人口逐漸向長江、珠江及中國東南部大規模遷徙,而從西晉到隋代(581-618)的建立這一段期間,漢族進入中亞和雲南。到明(1368-1662)、清(1636-1911)時,南方漢族人口便超過了北方。明代末年,東北漢人大量死於戰爭,在清代,滿人禁止漢人進入東北,清朝後期為充實邊疆准許漢族進入中國東北,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大量引入山東漢人,有力鞏固了東北主權(日,俄當時正在侵略)。自明朝起開始零星向東南亞移民,從19世紀起又有漢人向歐洲、北美、澳洲等地移民。

『肆』 華夏銀行的發展歷程

1992年10月,華夏銀行在北京成立;
1995年3月,實行股份制改造;
2003年9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版上市交易權(股票600015),成為全國第五家上市銀行;
2005年10月,成功引進德意志銀行為國際戰略投資者;
2008年10月、2011年4月,先後兩次順利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

『伍』 華夏五千年,歷史知多少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

自從歷經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後,人類就進入原始母系社會。之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部落的逐漸形成,父系氏族社會出現,人類社會進入三皇五帝時代,之後堯舜禹禪讓天下,一度被後世稱為美談。後來禹聯合各大部落,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政權——奴隸制的夏朝。

夏朝歷經將近400年的歷史,公元1600年在商部落的首領成湯在伊尹的輔佐下,滅亡夏朝建立商朝。商朝歷經將近600年王位傳到紂王手裡,紂王暴虐無道,公元1046年周部落首領姬發在國師姜子牙的幫助下,滅掉商朝建立西周。西周後來傳位到了周幽王手裡,在「烽火戲諸侯」的鬧劇下,西周滅亡。

之後周平王在諸侯的幫助下擊退犬戎,將都城遷到洛陽,史稱東周。後來周桓王敗給鄭庄公,東周王室從此大權旁落,進入春秋爭霸、戰國七雄的時代。公元前221年,西方的秦國君主嬴政經過十年的征伐,成功滅掉六國統一全國。

之後嬴政建立中央集權的秦朝,自己自稱皇帝,中國從此進入封建社會。但是秦朝施用暴政導致百姓不堪重負,最後農民起義爆發,劉邦和項羽逐鹿中原,最後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建立漢朝。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西漢末年王莽篡漢,之後天下大亂。皇室後裔劉秀臨危受命重整江山,建立東漢。東漢傳位將近200年,迎來了魏蜀吳三國時代,三國鼎立局面一度僵持四五十年,之後司馬炎篡位曹魏,先後滅掉蜀吳統一天下,建立西晉。西晉在經歷「八王之亂」後,緊接著五胡亂華,西晉被滅,北方被少數民族政權先後占據;南方先是司馬睿建立東晉,被劉宋、蕭齊、蕭梁、陳朝先後易主。

後來北方被北魏統一,之後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後來東魏被篡為北齊,西魏被篡為北周。再後來北周滅掉北齊,然後外戚楊堅篡周建立隋朝。

只可惜隋朝隋煬帝施行暴政農民起義蜂擁而起,李世民擊敗群雄,建立唐朝,勵精圖治後,成就了「貞觀盛世」。但是之後武則天一度篡唐立周,索性後來唐玄宗李隆基復國成功,開啟了「開元盛世」。但是好景不長,後來唐玄宗沉溺酒色,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轉衰。

唐朝滅亡後,就進入了五代十國時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中原政權先後出現,而中原以外地區小國林立,前前後後一共出現10個政權。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隨後主義滅掉其他割據政權,統一全國。宋徽宗時北方的金人南下入侵,擄走了徽宗欽宗,北宋滅亡。後來趙構在義軍的擁護下建立南宋,但是趙構只想偏安一隅,最後竟然勾結饞臣秦檜殺害了抗金英雄岳飛。

在金朝和南宋末年,北方的蒙古族興起,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族迅速擴張發展,最後蒙古滅掉了金朝。後來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滅掉了南宋,一統全國。

但是元朝排斥外族,種族歧視很大,所以僅僅過了100多年就被興起的朱元璋給滅掉了。朱元璋即位後建立明朝。他的兒子朱棣篡位後派遣鄭和下西洋,創造了「永樂盛世」。明朝傳位17帝,最後農民起義軍攻佔北京城,崇禎帝弔死萬歲山。

但是農民起義軍並沒有一統天下,他們被北方興起的後金政權給打敗了,最後後金進入關中,掃清了關內各股南明勢力,最後一統天下,改國號為清。

清朝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英明帝王的治理,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但是後來因為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落後於世界,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簽訂了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之後又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加速了清朝的覆滅,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覆滅,中國正式結束了封建時代。

(5)華夏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陸』 中國歷史發展過程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 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 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 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

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 大一統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 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6)華夏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的文化

文學

從先秦始,詩經、楚辭、漢賦、晉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章回小說、民國雜文,描繪了中華古代文學史的燦爛。

經史子集是傳統中國的學問。東晉李充正式確定甲乙丙丁即經史子集次序,但尚未直接用經史子集之名。唐初編成《隋書·經籍志》,這是正式以經史子集為類名的四部分類法中現存的第—部目錄。它分經史子集4部,下分40細類,

經史子集各部書籍六萬九千五百七十餘卷,譯本書千三百二十餘冊,釋藏七千零&八卷,書畫圖象等約二百餘種。其外又有藝術志、道書志、書志、畫志、通為八目。

繪畫

中國畫在中國被稱國畫,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墨和國畫顏色在帛或宣紙上作畫。

中國畫按照內容可分為花鳥畫、山水畫及人物畫;按照技巧可分為工筆畫、寫意畫、重彩畫、水墨畫、白描畫、壁畫、內畫;按照藝術層次可分為具象國畫和抽象國畫等。

中國畫擅長寫意,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強調觀察總結不強調現場臨摹,運用散點透視法不用焦點透視法,重視意境不重視場景。

『柒』 國際認可的華夏歷史多少年

從中國文明的歷史開始說起。先開門見山地闡明這個基本事實:中國最早的文明──商文明,開始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距今3500年左右,地點在今河南安陽一帶。考古依據:中國地區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較為成熟的青銅冶煉術,及出土的冶煉的青銅器;國家形態已出現。

要說明的是:這可不是我的發明,隨便找一本國際學術界的世界史著作或者教科書,上面講述中國文明都是從商王朝為起點開始的。

[如,斯塔夫理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中,就按時間為序,將世界上主要幾個文明發源地排列如下: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文明,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希臘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黃河流域的商文明。可以看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商文明僅僅被排在第五位。]

這還只是按幾個主要文明起源地為序排列,如果將其他幾個與商文明同時期甚至還更早的次要文明如波斯文明,猶太文明,赫梯文明,亞述文明,腓尼基文明也算上,甚至按照歷史學泰斗湯因比的《歷史研究》中所列出的世界上二十多個大小文明的標准,並且按照「文明古國」這種定義,將各個文明地區所包含的眾多國家,逐一排列,那中國連第十位都很難排得上。

當然,中國自己的歷史教科書是從所謂的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開始算起的。但是國際學術界是不承認這個子虛無有的「夏王朝」的,因為沒有任何考古依據:既沒有文字出現,也沒有冶煉的青銅器發現,更沒有表明國家形態存在的任何依據,如城市遺跡,等等。

而中國的這些江湖騙子一樣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雖然把整個中國地區都翻遍了也沒找出什麼能證明所謂的「夏王朝」存在過的證據,但還是要厚著臉皮硬把這個幻想中的「夏王朝」塞到教科書和宣傳資料中去販賣給世人,又硬著頭皮把在二里頭等地發現的一些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跡包裝一番冒充成是「夏王朝」的所謂「都城」遺跡拿出來蒙騙外行人。

我們來看看中國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找到了些什麼?有一次我聽一個《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演講,主講的「考古學者」給我們展示了他們宣稱是所謂的「夏王朝」的二里頭「都城遺跡」復原圖,我仔細一看,原來就是幾個爛草棚子,一個標準的原始村落,他們把這個叫做「偉大的」「夏王朝」的「都城」?還有什麼呢,他們自己在考古現場刨出來的幾個坑,他們宣稱那是「宮殿地基」,而實際上他們沒有在現場發現一磚一瓦。還有就是考古現場的幾個爛泥堆,那是什麼──夯土遺跡,夯土是什麼,就是把泥巴堆在一起壓緊做牆基,原始部落用來建造窩棚的最原始技術,俗稱「干打壘」,現在你在中國的一些邊遠農村地區都還能看到沒有能力蓋磚瓦房子的貧困農民用這種方式搭建窩棚。他們把這個叫做「偉大的」「夏王朝」的「都城」?還有就是一些銅渣子,大量的石器,骨器!這問題不是很清楚了嗎?這只不過是新石器時代的氏族部落遺跡。所謂的「夏王朝都城」純屬胡扯!

要是這算是「都城遺跡」,那世界各地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的「都城遺跡」就太多了,如,瑞士汪金的湖居文化遺址(早於公元前5000年),人們用五萬根木樁作地基建在湖上的大型村寨,那就比「偉大的」「夏王朝」的「都城遺跡」大到不知那裡去了。看來西方人臉皮還是太薄了。而世界上已發掘出來的最早的城市遺址在現在以色列境內,時間是一萬年前。

還有一些考古學家聲稱在中國其他地方發現了一些銅器,完全是欺騙性的宣傳,那是金石並用時代的用天然銅打造而成的銅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出現的產物,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跡中多的是,以此為標準的話,那我前面所提到的那幾個古文明地區的歷史更要往前提前一兩千年。

現在更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問題不僅僅只是沒有所謂「夏王朝」存在的任何證據那麼簡單,而是反倒有大量證據證明其根本不存在。典型的證據就是:在時間上緊隨所謂「夏王朝」其後的商王朝,其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中竟然找不出有關這個前一代「王朝」的任何記載。這不是很荒謬嗎?不是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事情的真相了嗎?你能想像周王朝,秦王朝,漢王朝等在他們的政府文件和檔案中不記載他們的前一代「王朝」的任何情況嗎?只有商王朝這樣的初始文明才會是這種情況,因為在前面什麼都沒有,一片空白。

最可笑的是,中國官方在對國內的宣傳中就用「五千年文明」來愚弄大家,但是在國際上,為了不鬧笑話,還是老老實實地承認中國歷史是從商文明開始的,如外研社出版的英文版《中國通史》,就將所謂的「夏王朝」與黃帝的傳說等乖乖地歸入「神話傳說時代」目錄下。我真是替我們中國人感到悲哀啊,原來我們本國人在官方眼中是比外國人要低賤一等的,連了解本國的歷史,都沒有與外國人同等的知情權。

『捌』 華夏的歷史歷朝歷代分別有多長

中國和漢族的古稱,較多見的是分稱「華」和「夏」,「華」意為「榮」,「版夏」意為「中權國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後,又稱諸夏。古人將華夏與蠻夷或裔對稱,以文化和族類作為區分的標准。遠古時期中國境內分布許多氏族部落。距今四、五千年時西北部的黃帝打敗九黎和炎帝,進入中原。黃帝及其後代堯、舜、禹統一融合了苗、黎、夷、蠻等許多氏族部落,與炎帝、夷族組成了聯盟,在黃河中游兩岸繁衍。 公元前2100

『玖』 華夏五千年歷史朝代

歷史朝代順序:

1、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

2、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3、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6、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7、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8、玄漢:公元23-25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16、十國:公元891-97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

(9)華夏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閱讀全文

與華夏歷史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