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活書店的歷史沿革
創建於1925年10月。1932年7月,在鄒韜奮主編的《生活》周刊社基礎上成立了「生活出版合作社」,對外稱生活書店。生活書店是解放前重要的進步文化機構。前後出版發行了大量進步的社會科學和文藝書籍,達1000多種。生活書店一直自辦發行,有健全的發行機構。除發行本版書刊外,還經售外版的進步書刊,從而成為新出版業的發行中心。生活書店剛成立時還沒有門市,1933年年底,《生活》周刊被迫停刊,生活書店遷移到霞飛路(今淮海中路)桃源坊後,才在那裡建立了最早的門市。1934年生活書店遷到福州路復興里。1938年初,生活書店將福州路復興里的門市部結束,另在福州路378號用「遠東圖書雜志公司」名義開設門市,繼續營業。1940年又將「遠東圖書雜志公司」改稱「兄弟圖書公司」。1943年春又將「兄弟圖書公司」改組為「新光公司」,經營圖書、文具和百貨。翌年新光公司也告歇業。抗日戰爭勝利後,生活書店迅即在重慶南路6號公寓大廈樓下建立門市,於1945年10月開業。在白色恐怖日益嚴重情況下,1947年12月2日,重慶南路門市部被迫結束,遷至福州路復興里四樓繼續營業。1948年2月12日,國民黨上海市執行委員會發出查封生活、讀書、新知三書店密令的前夕,生活書店等三書店緊急撤離上海,遷往香港。郵購工作是生活書店的重要業務。1937年上半年,生活書店擁有郵購戶6萬多戶,郵購戶在書店的存款余額近10萬元。生活書店的批發業務也頗具規模,全國經常有300多個代銷單位分布在各大中小城市。生活書店在全部營業額中,本外版的出版物各佔百分之五十。生活書店在1935年下半年還在上海建立了電話購書服務業務,直到日軍侵佔上海才停止,讀者稱便。抗戰前生活書店只有武漢、廣州兩處分店,後來又陸續在西安、重慶、長沙、成都、桂林等地開設分店,共達55處。生活、讀書、新知三書店於解放前夕同時撤離上海後即在香港實行合並。1948年10月26日,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管理處在香港成立,三店合並任務正式完成。全國解放後,1951年4月,三聯、中華、商務、開明、聯營等5單位的發行機構聯合成「中國圖書發行公司」,上海成立分公司。1954年起,中國圖書發行公司並入新華書店,中圖公司上海分公司並入新華書店華東總分店、上海分店。
『貳』 當當網上書店發展史
發展史:傑弗遜·貝佐斯用世界第一河流「亞馬遜」注冊了自己的網站,如今成為全版球權最知名的網上書店。而俞渝只用了「當當」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字眼命名了自己的網站,目前也成為國內響當當的一家網上書店。俞渝承認沒有亞馬遜或許也就沒有...
『叄』 南京先鋒書店的發展歷程
1996年11月,先鋒書店誕生於太平南路聖保羅教堂對面,面積約17平方米。
1999年7月,先鋒書店搬遷至廣州路(79)號兒童醫院旁,面積約97平方米。
2001年9月,先鋒書店搬遷至廣州路12號二樓,面積約600平方米。
2003年11月20日,先鋒書店東方商城店開業,經營面積300平方米,在新街口地鐵出口,是南京第一家地鐵書店。
2003年4月,先鋒書店夫子廟店開業,經營面積2000平方米。
2004年9月18日,先鋒書店五台山旗艦店開業,經營面積近3680平方米,經營品種7萬多種,並設立了1000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據不完全統計,開張當天的客流高達上萬人,實際銷售圖書碼洋近10萬元。這是學術書店的一個奇跡,也是中國民營書業發展史上一個的重大里程碑。
2006年1月26日,先鋒書店新城市廣場龍江店開業,是先鋒書店的第一家社區店,經營面積600平方米,品種約3萬個品種。
2013年4月21日,先鋒書店無錫惠山古鎮店正式開門揖客,佔地面積近800平方米。
2013年11月6日,由先鋒書店精心打造的具有民國風情南京范的新生活書局在南京博物院正式開張。新生活書局坐落在南京博物院內,位於民國館地下二層民國街上,依託南京博物院建築、歷史和人文之特點,開創了一傢具有完全民國風情和民國味道的書店。書店整體布局以紙質化民國時期專題圖書和民國時期復古創意文化產品為特色,呈現了民國時期書業出版和發行的景況。
2014年9月11日,經過中山陵景區策劃、南京先鋒書店精心打造,先鋒書店在永豐社開張營業,成為中國唯一以詩捨命名的書店——永豐詩舍。
2015年5月3日,南京再添新的人文地標,南京先鋒書店分店入駐頤和路。走進頤和路先鋒書店,可以看到「頂天立地」的大書架上設立了民國專題圖書區,同時書店還開設了南京作家專櫃,陳列本地作家的作品簽名本。
『肆』 寶文堂書店的發展歷程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劉家第三代劉善政任經理。民國二十年(1931),書店購置了十六頁回平版機,開始陸續有排答印唱本問世。九一八事變後,書店陸續出版了《日寇火燒北大營》、《馬佔山江橋抗日寇》、《東北義勇軍》等一批宣傳抗日的唱本,受到各界群眾稱贊。四十年代,劉家第四代劉玉錚任經理。1949年北平解放後,經北京大眾文藝創作研究會組織編寫、出版了反映新生活、新思想的曲藝作品「新曲藝普及本」八十餘種,發行二百餘萬冊,銷往全國各地城鄉。自此,至1954年五年間,共計出版新曲藝唱本近千種。
1954年,該書店公私合營,歸屬通俗文藝出版社,受人民文學出版社領導。
『伍』 新華書店最早創立於哪一年
新華書店是中國共產黨於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創立並領導的文化企業,成立以來始終傳承紅色基因,為推動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最強大的實體書店品牌。
1937年4月24日,新華書店在延安革命聖地清涼山成立。半個世紀以來,它在抗日的火焰中成長,在解放的煙霧中成長,在新中國成立後成長。
從1957年到1966年5月,在「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國開始了全面、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近十年來,新華書店的管理體制經歷了兩次變革。總店成為文化部指導全國圖書發行工作的職能部門,重點做好基礎業務建設、推廣經驗總結、圖書市場整理、清倉驗資等工作。
(5)書店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團被擊潰,我國進入了歷史發展的新時期。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全國新華書店經過混亂和組織重組,各項工作再次興旺發達。
1977年至1986年是新華書店銷售網路、經營規模、員工隊伍、進出口業務繁榮的黃金時期。的正確領導下,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和國家出版,新華書店都集中在企業重組、團隊培訓、分配製度改革、業務建設、經驗交流、識別先進、現代化設備的推廣和其他工作。
『陸』 中國書店的發展歷史
1956年對來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源會主義改造以後,北京的私營古舊書店並入中國書店。根據古籍流傳日益減少的情況,從1978年起,採用古老的木版刷印和膠版影印等方法,復制出版古舊書刊309種,印行690多萬部、冊,其中《龍溪精舍叢書》、《清儒學案》、《詞譜》、《四體大字典》等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實用參考價值。
『柒』 新華書店總店的歷史起源
新華書店於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創立,毛澤東主席為新華書店三次題寫店招。2012年全國新華書店系統舉辦了紀念新華書店成立七十五周年活動。新華書店總店秉承新華書店光榮傳統,按照黨的指示一路從延安、西柏坡,隨黨中央進入北京。在1949年10月3日,共和國誕生之後三天,中央在北京即召開了全國新華書店出版工作會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召開的第一個全國會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在中南海頤年堂接見了全體與會代表。會議通過了《關於統一全國新華書店的決定》,隨後1950年3月25日發布了《關於統一全國新華書店的決定》,並在北京成立新華書店總管理處,下轄出版、發行、廠務三項業務,承擔新中國出版物出版、印製和發行的重要工作。1951年1月1日,根據國家實行專業化分工的決定,將新華書店總管理處的出版處成立人民出版社;總管理處的廠務處成立新華印刷廠總管理處;總管理處的發行處成立為新華書店總店,為負責全國新華書店管理的領導機構,同時還承擔對專營圖書進出口業務的國際書店的領導。在其近36年(截止到1987年)對全國新華書店的管理、協調、調配和發行政策制定中,新華書店總店在國家出版總署(後為文化部出版局、國家出版局、新聞出版署和新聞出版總署)的領導下,為新中國出版物發行事業壯大和社會主義文化市場的繁榮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在1979年——1982年間,總店還從集中京、津、滬三地新華書店的利潤留成中支援內蒙、新疆、雲南、西藏、青海和寧夏發展資金2359萬元(其中總店直接下屬單位北京發行所及儲運公司就支持了1530萬元)。為老少邊窮地區新華書店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1987年10月,根據同年成立的新聞出版署的指示,總店與其在京下屬的北京發行所、儲運公司合並,名稱仍叫新華書店總店,為企業獨立法人,自負盈虧。放棄對全國新華書店的指導權,同時承擔署委託的對全國新華書店的培訓幹部、編寫教材;編輯出版發行刊物;調查研究、反映情況;制訂規章制度;負責全國發行統計工作;對外國際交流及總署委託的其他事項等六大任務。1994年,上述六項工作全部轉交總署。總店作為國有大型圖書批發企業獨立開展經營活動。總店作為全國圖書批發中盤(全國圖書集散地),在成為企業法人後業務不斷上升,直至1997年的發運銷售圖書總額18億元,成為全國發貨量最大的圖書批發企業。並持續五年進入全國銷售五百強企業。
在此期間,總店為全國新華書店系統的協調、合作和組織調研,反映情況,爭取行業優惠政策(增值稅先征後返、縣以下農村發行所得稅返回等)也做出許多努力,為籌備成立中國新華書店協會和行業發展發揮了主導作用。
『捌』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的歷史沿革
三聯書店的前身是本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於中國出版界的三家著名出版發行機構——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
生活書店成立於1932年7月,創辦人是鄒韜奮、胡愈之、徐伯昕等,前身是創辦於1925年的《生活周刊》。讀書出版社成立於1936年,創辦人是李公朴、艾思奇、黃洛峰等,前身是1934年創刊的《讀書生活》半月刊,1937年更名為讀書生活出版社。新知書店成立於1935年,創辦人是錢俊瑞、徐雪寒、華應申等,前身是《中國農村》月刊。
從1928年6月《生活》周刊社開始出版圖書,至1948年10月三店正式合並為止,三店共出版圖書2000餘種,先後共編輯出版期刊約50種。三店先後在上海、漢口、廣州、西安、香港等地開辦過百餘家分店。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重慶的生活、讀書、新知三店合並。1948年10月三家書店全面合並,在香港成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管理處。1949年3月,總管理處遷至北京。
1951年8月,三聯書店並入人民出版社,仍保留「三聯」名義出書,按需要出版「非馬列」或「力圖運用馬列但還不純熟」的著作。1954年4月,三聯獲中央批准有了自己的編輯室,下轄中國歷史、外國歷史、地理等六個編輯組。
1979年,《讀書》雜志創辦起。
1986年1月1日,三聯書店恢復獨立建制。
80年代以來,出版界面臨著巨大的市場誘惑,書店始終保持三聯版圖書的品位和特色,同時對開拓和發展市場做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成立了三聯讀書俱樂部,恢復了《讀書》雜志和《生活周刊》,創辦了《愛樂》雜志。
自2003年年底以後,三聯書店的運營出現了與「三聯傳統」不協調的聲音,為了經濟利益大量出版教材教輔圖書,違反國家規定,以一號兩刊形式發行《三聯財經競爭力·人才與財富版》、《讀書·中國公務員》兩本雜志,與雜志原有的學術品位大相徑庭。三聯書店主要領導人的行為引起了公憤,眾多員工為此聯名起草公開信,表達了他們對「三聯」現狀及前景的憂慮。
2004年3月一號兩刊的違規操作及員工公開信經媒體報道後,三聯風波在學術界、出版界引起巨大震動。楊絳、陳樂民、許紀霖、葛兆光、陳平原、資中筠、邵燕祥等作家學者先後不約而同地寫文章回憶老「三聯」,以另一種方式表達了對「三聯風波」的看法和關注。
2004年4月,北京萬聖書園、上海季風書園等全國42家民營書店聯名遞呈《致三聯書店暨中國出版集團的公開信》,要求對三聯書店總經理兼總編輯進行「彈劾」,此舉引發了中國文化界的「三聯保衛戰」。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9月14日三聯書店召開了全體員工大會,正式宣布總編輯汪季賢調離,歷時180天的「三聯保衛戰」宣告結束。
『玖』 新華書店歷史上的大事
新華書店改革綜述:新華老字型大小 改制破堅冰
作為一個典型的國營老字型大小企業,新華書店的歷史和發展並不太令人陌生。這個由毛澤東親筆題詞的書店建立於1938年的延安,那4個瘦瘦的紅色大字在許多中國人的心中都非常熟悉和印象深刻,因為那是中國幾乎近半個世紀以來惟一可以購買到書看的地方。隨著中國入世承諾的兌現,出版發行行業逐漸開放,新華書店也面臨著市場競爭、開放壓力等問題的困擾。所以改革便成了新華書店必行之路。
輝煌歷史不敵現實的殘酷
——曾經「衣食無憂」的壟斷生活
作為一個典型的國營老字型大小企業,新華書店的歷史和發展並不太令人陌生。這個由毛澤東親筆題詞的書店建立於1938年的延安,那4個瘦瘦的紅色大字在許多中國人的心中都非常熟悉和印象深刻,因為那是中國幾乎近半個世紀以來惟一可以購買到書看的地方。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時間惟一的圖書發行渠道,新華書店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衣食無憂,即使改革開放之後也是如此。這是因為在中國的中小學教材圖書發行市場,長期以來形成的是由出版管理部門指定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總發行的壟斷運營機制,而中小學教材價格的居高不下為新華書店帶來了穩定而豐厚的利潤。
——危機逼近 壟斷堅冰逐漸打破
政策變化。2001年10月,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國家計委共同發布了《中小學教材出版招標投標試點實施辦法》和《中小學教材發行招標投標試點實施辦法》。按照這個時間表,到2003年春季,全國各省市都要進行招投標試點,到2004年,教材的招投標將在全國推行。意味著新華對教材壟斷的堅冰正在一步步被打破。
2003年9月1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了新的《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打破了圖書批發特別是總發行的所有制限制,具備一定資格的民營企業可以申請出版物國內總發行權及批發權,從而使民營圖書發行企業獲得了與新華書店公平競爭的權利。
2003年上半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布了《外商投資圖書、報紙、期刊分銷企業管理辦法》,並於5月1日開始實施,規定從2004年12月起外資和合資企業可以申請從事國內出版物的批發業務。2003年9月1日,新聞出版總署開始實施新的《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進一步放鬆管制,規定境外資本也同樣擁有申請出版物總發行權和批發的資格。
民營書業的迅速崛起。在中國,被稱為「中國特色」的發行「二渠道」的民營書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每年的全國圖書訂貨會上,二渠道的會場雖然和主渠道的會場不在一處,但成交量和在業內的影響卻無人小看。2004年4月20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志鴻教育集團山東世紀天鴻書業有限公司「出版物國內總發行權」和「全國性連鎖經營權許可」,這是國內首家同時獲得「兩權」的民營書業公司,標志著民營資本和境外資本從此與國有新華書店平起平坐,擁有了平等競爭的權利和政策空間。目前,全國有二三十家經營規模上億元的民營書業企業,網點也已經有七、八萬家。
國外資本對出版市場的沖擊。外資的虎視眈眈同樣使新華書店感到了威脅,進入中國最早的德國貝塔斯曼,除擁有上百萬會員的圖書俱樂部和網上書店外,還入股了國內頗具規模的民營連鎖書店二十一世紀錦綉圖書連鎖有限公司,而外資書店在資本、經營管理、運行手段、連鎖擴張等方面的優勢對於長期處於壟斷經營,行業整體管理水平偏低的新華書店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大魚吃小魚之戰不可難免的。先進吃掉落後的,也是規律。一直以「老大」地位沾沾自喜的新華書店,不得不直面即將到來的危機。
「外憂」雖惱人,「內患」先看清
危機不光來自外界,新華書店自身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多數網點經營不景氣
長期以來,城市圖書發行網點建設雖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項目而被列入所在城市的總體規劃,但隨著圖書發行體制的不斷深化,這一特殊待遇消失了。而那個年代發展起來的多數新華書店小型網點,也因種種原因使其生存遇到了問題。幾座大型書城的繁榮掩蓋不了多數網點的蕭條。分析其原因,無外乎店小不成規模,經營點沒有找准,人力成本高等等。
——人力資源有待進一步開發
人才問題已成為約束城市店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務質量的瓶頸。新華書店原有的用人機制已無法適應白熱化的圖書市場競爭的需要,所需人才進不來,進來的也留不住,而現有人員又無進一步提高素質的原動力,故而如何開發人力資源已迫在眉睫。目前,圖書銷售的領域正在擴大,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所佔比重增加,網上銷售的渠道會越來越通暢,而新的銷售領域對員工的要求會更高,而目前新華書店對這部分新型出版物普遍不能把握,原因主要是缺乏這方面的經營人才。照此情形,若干年後,其可能淪為只會經營紙質出版物的大路店 。
——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城市店攜店大地利之便,每每有專題講座、簽名售書、新書發布、讓利銷售等等的活動,這些展示對提高所屬店的知名度、增加銷售無疑有著積極意義。但多數書城在營造讀書氛圍上,仍做的不夠。「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尚未融入到自身的經營理念中來,要改變它,必將涉及到現代經營觀念和運營管理機制的改變 。
——教輔讀物的零售業務需加強
教輔讀物銷售支撐圖書零售市場半壁江山的局面在縣級店如此,城市店亦然,新華書店如此,民營書店亦然。隨著教材出版發行改革的全面啟動及中小學教輔材料管理辦法的出台,教輔讀物將被禁止編入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屆時,其門市零售量還會增加。任何一家書店都不能漠視這一需求。也正是這一需求將一家家自視清高的所謂學術書店、品味書店拉下了水。它帶給書店經營者的是更多的思索。
新華書店改制踏上破冰之旅
——出版業全面進行體制改革
有業內人士將2004年稱之為出版業的「轉制元年」。2004年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表示,全國現有的約570家國有出版社將進行大規模的體制改革,在未來的3至7年中,除人民出版社和各省級人民出版社以外,其他所有出版社都將轉型為經營性企業體制。
2004年11月,上海新華發行集團49%的股權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出讓給綠地集團,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江蘇新華發行集團、浙江新華發行集團如今也已基本完成事業型單位轉企改制工作。
——新華總店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
新華書店總店剝離改制,對中國的出版發行行業的意義深遠,這是將把出版作為國家資源和市場資源的一次試金石。「新華書店總店剝離改制擔負著出版行業破冰船的作用,是否能成功需要歷史的考驗。」新華書店總店辦公室主任張雅山說。
1家外資、2家民企、7家出版社。新華書店總店與人民出版社等7家國有出版單位、北京博恆投資有限公司等2家國內有限責任公司,以及英國派可多投資有限公司將共同組建新華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投資總額和注冊資本3億元,中方投資占總額的73%。該公司經營范圍為國內版的圖書、報紙、期刊和電子出版物的批發零售業務(不含港澳台版),經營期限為30年。據悉新華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將2005年4月24日正式掛牌。
從「絕對控股」到「第一大股東」。「一年前,上面還要求我們必須掌握絕對控股權,也就是100%的控股,但是現在情況變了,我們只要做到第一大股東就可以了,換句話說,我們掌握40%,剩下的60%由他們去掌握也是允許的。」新華書店總店辦公室副主任張雅山說,盡管新華書店總店作為歷史老店在企業管理機制等很多方面與國際上差距頗大,然而入世的腳步和市場的開放並沒有因此而放緩,中國的圖書發行市場不能坐等國外巨頭來瓜分,這也就是為什麼新華書店總店從「絕對控股」到「第一大股東」做出讓步的原因。新華書店總店總經理劉國輝表示,改制後合資公司將主要致力於圖書發行。
用民營和外資拯救新華書店。隨著國內出版物全國總發行權以及中小學教材發行壟斷權的放開,新華書店系統的兩條生存底線被沖破,張雅山表示,這也是為什麼在後壟斷時代新華書店總店與民營和外資企業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製成功後將上市。新華書店總店擁有中央一級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等全國出版物的權利,從500多家出版社進貨,向3000多家全國各級新華書店供貨。此次新華書店總店的重組改制把上游的出版社也吸納進來,業內人士則認為新華書店總店在掌握了一些上游出版社的資源之後,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打通了從上游資源到下游流通的整條產業鏈。 「新華書店總店可以在海外或者是國內上市,哪邊快,我們就會選擇在哪上市。」在回應有關新華書店總店計劃在海外上市一事時,新華書店總店總經理辦公室張先生這樣說。他透露,新華書店總店在國內上市還是在海外上市都有可能,新華書店總店將根據改制後的公司架構和資金狀況進行選擇。
地方新華書店改革爭先恐後
「新華書店系」改制第一家:上海新華發行集團成功轉讓49%股份,並積極籌謀兩三年內完成上市。
四川新華發行集團實現重組 力爭明年A股上市:由四川新華集團、四川出版集團、四川日報報業集團、遼寧出版集團、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以及一家民營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四川新華文軒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公司成立後將爭取明年在國內資本市場發行A股,預計融資10億元。
江蘇新華發行集團:打造規范的文化連鎖企業:作為事業單位的江蘇新華書店,如今已整合資源,整體轉制為企業——江蘇新華發行集團。面對近年來圖書市場競爭主體格局發生變化,外資、民資爭相進入發行市場的局面,新華集團積極探索以集團化、集約化建設為中心的體制改革,推進連鎖經營新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圖書流通體系,穩固確立了在激烈競爭中的市場主導地位。
相關資料
——圖書市場有多大
據新華社報道,全國首次新聞出版行業實現增加值抽樣統計調查顯示,2004年,全行業實現增加值1939.7億元,約佔全國GDP的1.7%,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5%。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出版產值的年均增長率長期保持在10%~20%,有時甚至高達30%~50%,這在當代世界出版業中極為罕見。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出版業的年增長率回落到8%~10%,基本與國民經濟增長同步。但即使如此,在世界出版業中,亦屬高增長。
據統計,2003年,中國出版圖書19萬余種,其中新書11萬余種。同期,英國出版書籍12萬種。美國出版書籍17.5萬種。但是,中國作為人口第一大國,雖然年圖書品種多年來在世界高居第一,然而產值卻只有461.6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不但遠遠落後於美國圖書的年產值300億美元,也落後於英國。也就是說,對圖書而言,中國是大人口,小市場,品種第一,產值卻很低。國際中國文化出版社社長趙曉明認為:「中國大陸圖書市場潛力可觀。2001年,中國大陸人均購書消費32.01元。而美國1999年的人均購書消費93美元,法國人均消費122美元。對照之下,可以看出內地圖書市場的潛力非常之大 。
——立法促進外商投資中國出版業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出台了相關出版行業立法,外商在華投資出版業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和規范,促進了該領域進一步實行對外開放。
出版方面:根據《出版管理條例》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外商目前可以開展版權貿易和出版合作。中國目前實行的政策還是提倡進行版權貿易和合作出版。目前已有8種雜志達成中外期刊合作項目,圖書貿易則非常活躍。
發行方面: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出版管理條例》和《外商投資圖書、報紙、期刊分銷企業管理辦法》、《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中國書報刊分銷市場對外開放。到2004年12月11日,書、報、刊批發市場全面向外資開放。全年外商投資圖書、報紙、期刊分銷企業13家。
印刷方面:外資可以在中國投資設立中外合資、合作出版物印刷企業,也可以設立獨資的包裝裝潢印刷企業。目前已有外商投資印刷企業55家、投資總額達到1.33億美元。
出版物進出口:根據《出版管理條例》,出版物進口由國家批準的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經營,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目前經批準的出版物進出口公司共38家。
『拾』 新華書店的歷史與現在
http://ke..com/view/23355.htm
1937年4月24日,新華書店在革命聖地延安的清涼山創立。半個世紀來,它在抗日的烽火、解放的硝煙里成長,在新中國成立後發展壯大。五十春秋話新華,十萬書林遍神州,螽斯衍慶,欣以為志。新華書店的歷史,大體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一、在延安的十年; 二、勝利發展中的十年; 三、開始全面建議社會主義的十年; 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五、偉大轉折以後的十年。 一、在延安的十年(1937-1947)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領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陝北。1936年,黨中央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1937年1月,黨中央進駐延安。4月,新華書店適應形勢需要誕生於延安。到1947年3月,國民黨胡宗南軍進犯,新華書店總店隨中央機關撤離,在延安整十年。這十年,新華書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陝甘寧邊區到面向全國,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為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貢獻了力量。 二、勝利發展中的十年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八年抗日戰爭和三年解放戰爭,全國各族人民長期夢寐以求的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1日向全世界宣告成立了。全國新華書店進入了迅速發展的嶄新歷史時期。 三、開始全面建議社會主義的十年 從1957年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國開始進行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在這十年期間,新華書店的管理體制先後進行了兩次變動。總店成為文化部指導全國圖書發行工作的職能部門,著重抓了基本業務建設,總結推廣經驗,安排圖書市場,清倉核資等項工作。在1958年大躍進期間,總店盲目提倡高指標,片面強調擴大發行數量,忽視發行質量,是個很大的失誤,給全國新華書店的工作帶來了損失。 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包括總店在內的全國新華書店也遭到了空前浩劫。 五、偉大轉折以後的十年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我們的國家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全國新華書店經過撥亂反正和組織整頓,各項工作重新蒸蒸日上。從1977年到1986年,是新華書店的發行網點、事業規模、職工隊伍和進銷業務得到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和國家出版局的正確領導下,新華書店總店著重抓了企業整頓、隊伍培訓、發行體制改革、業務建設、經驗交流、表彰先進和推廣現代化設備等方面的工作。 十年期間,總店的領導班子曾作過多次調整。1979年7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任命王璟為總店經理,汪軼千、趙國良、程剛楓、魯明為副經理。1981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任命鄭士德為總店副經理。1983年,王璟、程剛楓離休,國務院任命汪軼千為總店總經理;文化部任命趙國良、魯明、鄭士德為總店副總經理。1986年,趙國良、魯明離休,文化部任命高起成為總店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