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詩經衛風》中,木瓜全詩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❷ 詩經 木瓜寫了什麼事表現的主題是什麼
詩經·木瓜
《詩經·木瓜》,是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出自《詩經·國風·版衛風》,是先秦時權期衛國的一首描述愛情的民歌,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
作品名稱
《詩經·木瓜》
作品別名
《衛風·木瓜》《國風·衛風·木瓜》
創作年代
先秦
作品出處
《詩經》
文學體裁
古詩
作者
無名氏
作品原文
詩經·木瓜
木瓜
投我以木瓜①,報之以瓊琚②。匪報也,永以為好也③!
投我以木桃④,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⑤,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詩經·木瓜
① 木瓜:落葉灌木,果似小瓜。古代有一瓜果之類為朋友的信物的風俗。
②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你將木瓜投給我,我將回報你珍貴的佩玉。投,投擲,此作贈送,給予。報,報答。瓊琚,佩玉名,古代的飾物。後邊「瓊玖」、「瓊瑤」同此。
③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並非只是為了回報,而是表示永遠相愛。匪:同「非」。好,愛。
④木桃:薔薇科木瓜屬,落葉小喬木,無枝刺。
⑤木李:果名。即榠樝[míng zhā],又名木梨。
❸ 《詩經》木瓜
《詩經·衛風·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
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翻譯:
你將木瓜投贈我,
我拿瓊琚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桃投贈我,
我拿瓊瑤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李投贈我,
我拿瓊玖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釋:
1.木瓜: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薔薇科,果實長橢圓形,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後供食用。按:今粵桂閩台等地出產的木瓜,全稱為番木瓜,供生食,與此處的木瓜非一物。
2.瓊琚(jū居):美玉,下"瓊玖"、"瓊瑤"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賞析】
《詩經·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發出的成語「投木報瓊」(如託名宋尤袤《全唐詩話》就有「投木報瓊,義將安在」的記載),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可是倘若據此便認為《抑》的傳誦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錯而特錯了,稍微作一下調查,便會知道這首《木瓜》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
對於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語句並不復雜的先秦古詩,古往今來解析其主旨的說法居然也有七種之多(據張樹波《國風集說》統計),實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於漢代的《毛詩序》雲:「《木瓜》,美齊桓公也。衛國有狄人之敗,出處於漕,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物焉。衛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這一說法在宋代有嚴粲(《詩緝》)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詩古微》)等人支持。與毛說大致同時的三家詩,據陳喬樅《魯詩遺說考》考證,魯詩「以此篇為臣下思報禮而作」,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意見與之相同。從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贈答說」開始流行,《詩集傳》雲:「言人有贈我以微物,我當報之以重寶,而猶未足以為報也,但欲其長以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如《靜女》之類。」這體現了宋代《詩》學廢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這一說法受到清代《詩》學獨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際恆的批駁,《詩經通論》雲:「以(之)為朋友相贈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現代學者一般從朱熹之說,而且更明確指出此詩是愛情詩。平心而論,由於詩的文本語義很簡單,就使得對其主題的探尋反而可以有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輕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說是不甚可取的。有鑒於此,筆者傾向於在較寬泛的意義上理解本詩,將其視為一首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
《木瓜》一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一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一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一模一樣,就是前兩句也僅一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一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我們不妨說三章基本重復,而如此高的重復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一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瑤、玖);我以瓊琚(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清牛運震《詩志》評此數語雲:「惠有大於木瓜者,卻以木瓜為言,是降一格襯托法;瓊瑤足以報矣,卻說匪報,是進一層翻剝法。」他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顯然將木瓜、瓊瑤之類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實,其他解此詩者似也有此病。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亘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❹ 詩經「木瓜」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木瓜》一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一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一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一模一樣,就是前兩句也僅一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一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我們不妨說三章基本重復,而如此高的重復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一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瑤、玖);我以瓊琚(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清牛運震《詩志》評此數語雲:「惠有大於木瓜者,卻以木瓜為言,是降一格襯托法;瓊瑤足以報矣,卻說匪報,是進一層翻剝法。」他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顯然將木瓜、瓊瑤之類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實,其他解此詩者似也有此病。
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亘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不要分,勞煩您給個最佳回答唄
❺ 《詩經 衛風 木瓜》的原文和譯文
原文
木瓜(《詩經·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注釋
1.木瓜: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薔薇科,果實長橢圓形,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後供食用。按:今粵桂閩台等地出產的木瓜,全稱為番木瓜,供生食,與此處的木瓜非一物。
2.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3.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4.瓊:赤色玉;亦泛指美玉。
5.琚(jū居):玉佩。
6.匪報也:(美玉)哪能算回報。匪,通「非」。
7.永以為好也:是求永久相好。
8.瑤:美玉;一說似玉的美石。
9.玖:淺黑色玉石。
翻譯
你將木瓜投贈我, 我拿瓊琚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桃投贈我, 我拿瓊瑤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李投贈我, 我拿瓊玖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賞析
《詩經·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發出的成語「投木報瓊」(如託名宋尤袤《全唐詩話》就有「投木報瓊,義將安在」的記載),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可是倘若據此便認為《抑》的傳誦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錯而特錯了,稍微作一下調查,便會知道這首《木瓜》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
對於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語句並不復雜的先秦古詩,古往今來解析其主旨的說法居然也有七種之多(據張樹波《國風集說》統計),實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於漢代的《毛詩序》雲:「《木瓜》,美齊桓公也。衛國有狄人之敗,出處於漕,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物焉。衛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這一說法在宋代有嚴粲(《詩緝》)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詩古微》)等人支持。與毛說大致同時的三家詩,據陳喬樅《魯詩遺說考》考證,魯詩「以此篇為臣下思報禮而作」,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意見與之相同。從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贈答說」開始流行,《詩集傳》雲:「言人有贈我以微物,我當報之以重寶,而猶未足以為報也,但欲其長以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如《靜女》之類。」這體現了宋代《詩》學廢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這一說法受到清代《詩》學獨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際恆的批駁,《詩經通論》雲:「以(之)為朋友相贈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現代學者一般從朱熹之說,而且更明確指出此詩是愛情詩。平心而論,由於詩的文本語義很簡單,就使得對其主題的探尋反而可以有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輕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說是不甚可取的。有鑒於此,筆者傾向於在較寬泛的意義上理解本詩,將其視為一首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
《木瓜》一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一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一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一模一樣,就是前兩句也僅一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一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我們不妨說三章基本重復,而如此高的重復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一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瑤、玖);我以瓊琚(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清牛運震《詩志》評此數語雲:「惠有大於木瓜者,卻以木瓜為言,是降一格襯托法;瓊瑤足以報矣,卻說匪報,是進一層翻剝法。」他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顯然將木瓜、瓊瑤之類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實,其他解此詩者似也有此病。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亘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相關資料】
清·曹溶。《南浦·木瓜》:「庭下結芳心,好移栽碧瓷梧桐雙井。猶記蕊初含,妝痕淡,嬌學棠梨紅靜。金額剪剪,抱技才覺輕衫冷。仙露成團,秋弄色,縹綠做越難定。摘歸珠閣相偎,奈溫柔不改,花時本性。誰忍泛香匝?羅帕里,旋買玉盤高映。余酣乍醒,夜來纖手和香凝。明把春情逗著,還許療人愁病。」
諺語:梨百損一益,木瓜百益一損。
歷史故事:春秋時,王霸爭雄。時狄國較衛國強大,將衛國君打敗。衛國君沿通糧河道而逃,被齊桓公相救。並封之以地,贈之以車馬器服等。衛國人十分感激,於是作歌曰「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實則衛國君此時無力以報,只是表示永遠與齊國相好之意。故衛國與齊國結成聯盟。《詩經》對此曰:「木瓜,美齊桓公也。」即木瓜傳齊桓公美名永芳千古。
❻ 如何賞析詩經《木瓜》
《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你贈送給我的是木瓜果子,我回贈給你的是「瓊琚」,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昂貴得多,這體現了人類的那種高尚情感,這種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親情、友情。這種情感注重的是考慮對方的心理,力求使對方心裡獲得平衡與滿足,以求彼此間心心相印,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看重的是它的象徵意義,表達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是愛慕之情的表露,所以說「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後邊的詩句詩作者採用了與第一節完全相同的句式和格式,只有男女之間互贈的信物有所變化,你送我「木桃」,我便回送你「瓊瑤」;你送我「木李」,我便回送你「瓊玖」,看那意思只要你送我東西,我必要送給你比你送我的更昂貴的東西,從形式上看只不過是第一節的反復出現,疊章易字,而從表達的程度上看則表現出情感在一步一步加深,特別是從表現藝術手法上看,這正是詩經的一大特點,重章疊句的形式,一唱三嘆的詠唱,可謂餘音裊裊,繞梁三日而不絕。
❼ 詩經木瓜的思想感情
教育我們要懂得報答的名句,每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會有許多幫助你、愛護你,助你版成長、權成功的人,他們為你付出辛勞、關愛。你是否也該去關心他們、回報他們對你的關愛呢?例如父母他們把你撫養長大,培養你成長,希望你成為有用的人。他們為你付出,為你辛苦,他們沒有一絲怨言。可是你是否關愛過他們,哪怕是一句微不足道的關心話:爸、媽,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我們一定要懂得投桃報李的道理
❽ 詩經中《木瓜》的含義
《詩經·衛風·木復瓜》
原文:
投我以制木瓜,
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
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翻譯:
你將木瓜投贈我,
我拿瓊琚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桃投贈我,
我拿瓊瑤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李投贈我,
我拿瓊玖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釋:
1.木瓜: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薔薇科,果實長橢圓形,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後供食用。按:今粵桂閩台等地出產的木瓜,全稱為番木瓜,供生食,與此處的木瓜非一物。
2.瓊琚(jū居):美玉,下"瓊玖"、"瓊瑤"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參考資料:網路
❾ 《詩經 衛風 木瓜》要表達何意
《詩經.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對於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語句並不復雜的先秦古詩,古往今來解析其主旨的說法居然也有七種之多(據張樹波《國風集說》統計),實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於漢代的《毛詩序》雲:「《木瓜》,美齊桓公也。衛國有狄人之敗,出處於漕,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物焉。衛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這一說法在宋代有嚴粲(《詩緝》)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詩古微》)等人支持。與毛說大致同時的三家詩,據陳喬樅《魯詩遺說考》考證,魯詩「以此篇為臣下思報禮而作」,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意見與之相同。從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贈答說」開始流行,《詩集傳》雲:「言人有贈我以微物,我當報之以重寶,而猶未足以為報也,但欲其長以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如《靜女》之類。」這體現了宋代《詩》學廢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這一說法受到清代《詩》學獨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際恆的批駁,《詩經通論》雲:「以(之)為朋友相贈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現代學者一般從朱熹之說,而且更明確指出此詩是愛情詩。平心而論,由於詩的文本語義很簡單,就使得對其主題的探尋反而可以有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輕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說是不甚可取的。有鑒於此,筆者傾向於在較寬泛的意義上理解本詩,將其視為一首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
因此,最普遍的解釋就是這首詩是男女相愛,互相贈答之作。
❿ 詩經·衛風·木瓜的主題思想
詩經》中的「國風」本是樂歌,本來是那個時代的通俗文學,經過孔子整理,到漢代被儒家奉為經典並加以解釋之後,就化俗為雅了。周朝有許多民間歌謠,這些歌謠的作者大都是平民。據說這些詩歌經過專人採集後,由掌管音律的樂官、太師修正、加工,再演奏給天子聽,以觀風俗,知得失,這就是《 詩經》中的十五國風。
風即音樂曲調,國風即各地 區的樂調。國是地區、方域之意。十五國風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 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東周王畿洛陽,其餘是諸侯國名,十五國風即 這些地區的地方土樂。國風中,豳風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數產生於西周外, 大部分是東周作品。
國風中的作品,更多針對戰爭徭役,婚姻戀愛等生活抒發詩人 的真實感受,在對這些生活側面的具體描述中,表現了詩人真摯的情感,鮮明的個性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藝術特點,表現在賦、比、興的手法 句式的章法
《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這種創作態度,使其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無論是在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在藝術形象和表現手法上,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
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藝術特徵的重要標志,也開啟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關於賦、比、興的意義,歷來說法眾多。簡言之,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就是比方, 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來作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客 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歌創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創造了詩歌的藝術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賦運用得十分廣泛普遍,能夠很好地敘述事物,抒寫感情。賦是一種基本的表現手法,賦中用比,或者起興後再用賦,在《詩經》中是很常見的。賦可以敘事描寫,也 可以議論抒情,比興都是為表達本事和抒發情感服務的,在賦、比、興三者中,賦是基礎。
《國風》中比的運用也很廣泛,比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擬物手法表達感情的比體詩,如《豳風·鴟鴞》、《魏風·碩鼠》、獨具特色; 而一首詩中部分運用比的手法,更是豐富多彩。《衛風·碩人》,描繪庄姜之美, 用了一連串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分別以柔嫩的白茅芽、凍結的油脂、白色長身的天牛幼蟲、白而整齊的瓠子、寬 額的螓蟲、蠶蛾的觸須來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膚、脖頸、牙齒、額頭、眉毛,形 象細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兩句動態描寫,又把這幅美人圖變得生動鮮活。以具體的動作和事物來比擬難言的情感和獨具特徵的事物,在《詩經》中也很常見。「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王 風·黍離》)。大量用比,表明詩人具有豐富的聯想和想像,能夠以具體形象的詩歌語言來表達思想感情,再 現異彩紛呈的物象。
「興」的運用情況比較復雜,有的只是在開關起調節韻律、喚 情緒的作用,興句與下文在內容上的聯系並不明顯。《國風》中更多的興句, 與下文有著委婉隱約的內在聯系。或烘托渲染環境氣氛,或比附象徵中心題旨, 構成詩歌藝術境界不可缺的部分。《鄭風·野有蔓草》寫情人在郊野「邂逅相遇」: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清秀嫵媚的少女,就像滴著點點露珠的綠草一樣清新可愛。而綠意濃濃、生 趣盎然的景色,和詩人邂逅相遇的喜悅心情,正好交相輝映。興句與所詠之詞通過藝術聯想前後相承,是一 種象徵暗示的關系。《詩經》中的興,很多都是這種含有喻義、引起聯想的畫面。 比和興都是以間接的形象表達感情的方式,後世往往比興合稱,用來指《詩經》 中通過聯想、想像寄寓思想感情於形象之中的創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