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布達拉宮的歷史
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坐落在拉薩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紅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建築。它由白宮和紅宮及其附屬建築組成。布達拉宮自公元七世紀起就成為達賴喇嘛的冬宮,象徵著西藏佛教和歷代行政統治的中心。優美而又獨具匠心的建築、華美絢麗的裝飾、與天然美景間的和諧融洽,使布達拉宮在歷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幾分風采。大昭寺是一組極具特色的佛教建築群。建造於公元18世紀羅布林卡,是達賴喇嘛的夏宮,也是西藏藝術的傑作。
這三處地點風景優美,建築創意新穎。加之它們在歷史和宗教上的重要性,構成一幅和諧融入了裝飾藝術之美的驚人勝景。
布達拉宮坐落於中國西南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市中心的紅山上,「布達拉」為梵語「普陀」的音譯,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布達拉宮始建於吐蕃王朝第32代贊普松贊干布時期(公元7世紀),當時稱「紅山宮」,後來隨著吐蕃王朝的沒落而逐漸毀棄。公元17世紀時,五世達賴喇嘛在紅山宮的舊址上重新修建了宏偉的宮殿,稱「布達拉宮」。此後這里一直作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布達拉宮規模龐大,氣勢宏偉,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36萬余平方米,主建築共13層,高117米。它是著名的藏式宮堡式建築,也是藏族古代建築和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譽。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包括白宮、紅宮以及周邊與之相搭配的各種建築。以白宮為主體的建築群建成於1648年。白宮是歷代達賴喇嘛進行政治、宗教管理的地方,建築坐北朝南共7層;紅宮位於布達拉宮的中部,以紅宮為主體的建築群竣工於1694年,共6層,這里是供奉歷代達賴喇嘛靈塔以及進行各種宗教活動的場所。此外,布達拉宮還包括有山上的僧官學校、僧舍、東西庭院以及山下的雪老城、西藏地方政府馬基康、印經院、監獄、馬廄、布達拉宮後園、龍王潭等附屬建築。
從五世達賴喇嘛開始,布達拉宮就成為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政權的統治中心,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布達拉宮氣勢雄偉、規模宏大的建築中,蘊藏了藏、漢、蒙等民族在文化、藝術、宗教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今天,布達拉宮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成為世所公認的藏民族象徵。 大昭寺位於拉薩市區的東南部,始建於唐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01年)。先後被稱為「惹剎」、「邏些」等,9世紀改稱「大昭寺」,意為「存放經書的大殿」,清代(公元1644~1911年)又稱其為「伊克昭廟」。它是西藏地區最古老的一座仿唐式漢藏結合木結構建築。大昭寺初建時的只有8間殿堂。15世紀宗喀巴在此創建了喇嘛教格魯派,寺廟的香火日漸繁盛起來。17世紀時五世達賴喇嘛對大昭寺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修葺,最終形成了佔地面積2.51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 大昭寺的主要建築為經堂大殿。大殿高4層,建築構件為漢式風格,柱頭和屋檐的裝飾則為典型的藏式風格。大殿的一層供奉有唐代(公元618~904年)文成公主帶入西藏的釋迦牟尼金像。二層供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的塑像。三層為一天井,是一層殿堂的屋頂和天窗。四層正中為4座金頂。佛殿內外和四周的迴廊滿繪壁畫,面積達2600餘平方米,題材包括佛教、歷史人物和故事。此外,寺內還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物,寺前矗立的「唐蕃會盟碑」,更是漢藏兩族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羅布林卡位於布達拉宮西側約2公里的拉薩河畔。「羅布林卡」在藏語中意為「寶貝園林」。它始建於公元18世紀中葉,是歷世達賴喇嘛處理政務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夏宮。自七世達賴以後,歷世達賴喇嘛均曾對羅布林卡進行擴建,其中以八世和十三世達賴進行的擴建規模最為宏大。八世達賴擴建後,使羅布林卡明顯具備了園林特點。十三世達賴主要闢建了「金色林」,並在園林西部修建了金色頗章等建築。
羅布林卡的佔地面積約為360萬平方米。園內有植物100餘種,不僅有拉薩地區常見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異草,還有從內地移植或從國外引進的名貴花卉,堪稱高原植物園。
羅布林卡由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旦明久頗章等幾組宮殿建築組成,每組建築又分為宮區、宮前區和林區三個主要部分。以格桑頗章為主體的建築群,位於第二重圍牆內南院的東南部。以措吉頗章(湖心亭)為主體的建築群,位於格桑頗章西北約120米處,是羅布林卡中最美麗的景區。以金色頗章為主體的建築群,位於羅布林卡西部。各組建築均以木、石為主要材料建成,規劃整齊,具有明顯的藏式建築風格。主要殿堂內的牆壁上均繪有精美的壁畫。此外,羅布林卡內還珍藏有大量的文物和典籍。
◎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號稱「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的宮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屬冶煉、繪畫、雕刻等方面均聞名於世,體現了以藏族為主,漢、蒙、滿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藝和藏族建築藝術的偉大成就。
高度的建築藝術成就
布達拉宮依山建造,由白宮、紅宮兩大部分和與之相配合的各種建築所組成。眾多的建築雖屬歷代不同時期建造,但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勢修建,使整座宮寺建築顯得非常雄偉壯觀,而又十分協調完整,在建築藝術的美學成就上達到了無比的高度,構成了一項建築創造的天才傑作。
藏傳佛教寺廟與宮殿建築相結合的例證
布達拉宮的建築藝術,是數以干計的藏傳佛教寺廟與宮殿相結合的建築類型中最傑出的代表,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例證。
保持了歷史原狀
布達拉宮現存的設計、材料、工藝、布局等均保存自公元7世紀始建以來,歷次重大增擴建和重建的原狀,真實性很高。
建築裝飾藝術的偉大成就
布達拉宮不僅在整體建築上有著創造性的高度成就,而且它的各部分的設計、藝術裝飾(雕刻、彩畫等)都達到很高的成就。
重大的歷史和宗教意義
布達拉宮過去曾是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與西藏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和歷代達賴喇嘛等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因而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和宗教等意義。
❷ 布達拉宮到低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
「布達拉」是梵語(古印度語)音譯,譯作「普陀羅」,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版。故拉薩布權達拉宮世稱「第二普陀羅山」。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即吐蕃第三十三代贊普松贊干布時期。海拔超過3700米,佔地面積超過36萬米2,建築面積超過13萬米2,主樓高115.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文物建築群,被譽為「世界屋脊的明珠」。
❸ 布達拉宮的西大殿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
西大殿內有一對巨大的錦緞綉幔,分別綉有宗喀巴和五世達 賴像。為了回織造這對錦幔,康熙皇帝答特令建造了一座織造廠用金線編織,費工達一年之久,耗銀16,000餘兩。 公元1696年,康熙皇帝特派扎薩喇 嘛登巴色吉將幔帳送到拉 薩,作為紅宮落成的紀念贈 品,這對流光溢彩的華美錦幔,因為它特殊的歷史意義,亦被視為布達拉官的稀世珍寶之一。
❹ 布達拉宮的歷史背景
布達來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自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公元7世紀初,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後,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取名叫布達拉宮。
公元631年(藏歷鐵兔年)布達拉宮由吐蕃松贊干布興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後因雷擊和戰亂遭嚴重破壞。
以後歷代達賴又相繼進行過擴建,於是布達拉宮就具有了今日之規模。獨特的布達拉宮同時又是神聖的。因為在今天的中國,每當提及它時都會很自然地聯想起西藏。
其中有2500餘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文典籍。
❺ 布達拉宮的歷史情況
布達拉宮的歷史情況:
布達拉宮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的白宮及其圓寂後修建的紅宮,「此後歷代達賴又相繼擴建,終成布達拉宮今日之規模。」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公元7世紀初,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後,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取名叫布達拉宮。據史料記載,紅山內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當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毀滅之時,布達拉宮的大部分毀於戰火。
公元631年(藏歷鐵兔年)布達拉宮由吐蕃松贊干布興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後因雷擊和戰亂遭嚴重破壞。
吐蕃王朝滅亡之後,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毀於戰火,加上雷擊等自然災害,布達拉宮的規模日益縮小,甚至一度被納入大昭寺,作為其分支機構進行管理。如今的布達拉宮只尚存有當時的法王洞和帕巴拉康。
1645年(藏歷木雞年),五世達賴喇嘛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由第司索朗繞登主持,重建布達拉「白宮」及宮牆城門角樓等,並把政權機構由哲蚌寺遷來。1690年(藏歷鐵馬年),第司桑傑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擴建了「紅宮」。1693年(藏歷水雞年)工程竣工。以後,歷世達賴喇嘛增建了5個金頂和一些附屬建築。特別是1936年(藏歷火鼠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建成後,形成了布達拉宮今日的規模。
明末,在蒙古固始漢的武力支持下,五世達賴建立葛丹頗章王朝。後來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滅亡之後,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被毀於戰火,直至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建立噶丹頗章王朝並被清朝政府正式封為西藏地方政教首領後,才開始了重建布達拉宮,時年為1645年。以後歷代達賴又相繼進行過擴建,於是布達拉宮就具有了今日之規模。獨特的布達拉宮同時又是神聖的。因為在今天的中國,每當提及它時都會很自然地聯想起西藏。儼然在人們心中,這座凝結藏族勞動人民智慧又目睹漢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築群,已經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絕對地成為了藏民族的象徵。
1690年,在第巴桑傑嘉錯的主持下,修改紅殿五世達賴靈塔殿,1693年竣工。以後經歷代達賴喇嘛的擴建。300餘年來,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餘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文典籍;表時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系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品、瓷器、琺琅器、玉器、錦鍛品及工藝珍玩,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
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築,1933年動工,3年建成。此外還有上師殿、普賢追隨殿、響銅殿、時輪殿、釋迦能仁殿、釋迦百行殿、花師殿、菩提道次第殿、持明殿、世襲殿等殿堂。
❻ 布達拉宮的歷史和傳說是什麼
在中國西藏拉薩的紅山之巔,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宮堡式古建築群,這就是建於公元七世紀,距今已有多年歷史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佔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東西長360米,南北寬270米,主樓13層,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布達拉宮依山而築,宮宇疊砌,巍峨聳峙,氣勢磅礴,其建築藝術體現了藏族傳統的石木結構碉樓形式和漢族傳統的梁架、金頂、藻井的特點,在空間組合上,院落重疊,迴廊曲檻,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體建築,又協調了附屬的各組建築,上下錯落,前後參差,形成較多空間層次,富有節奏美感,又在視覺上加強了高聳向上的感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
相傳,藏族吐蕃王松贊干布好善信佛,遷都拉薩後,經常在拉薩近旁的山上誦經祈禱,給這座山取名為「布達拉」。「布達拉」是梵語音譯,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音菩薩所居之處。公元641 年松贊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後,欣喜之餘,為公主造了布達拉宮。當年所建的布達拉宮高9層,共有999間宮室,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堂皇壯麗。然而世易時移,布達拉宮飽受雷、電、戰火劫難,歷盡滄桑,破敗不堪,僅存法王洞和主殿帕巴拉康。現在的布達拉宮是十七世紀以來重新修建的。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就其功能主要分兩大部分,一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地方,一是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和各類佛殿。
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白宮。白宮始建於1645年,歷時8年,以松贊干布時原有的觀音堂為中心,向東向西修建起一片巨大的寺宇。整個寺宇的牆面被塗成白色,遠遠望去,分外醒目,人們稱之為「白宮」。白宮高7層,位於第4層中央的「措欽夏」(東大殿)面積717平方米,由38根大柱支撐,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歷代達賴喇嘛在此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第5、6兩層是攝政辦公和生活用房。最高的一層(第7層)是達賴喇嘛冬宮,這里採光面積很大,從早到晚,陽光燦爛,俗稱「日光殿」。殿內陳設豪華、金盆玉碗,珠光寶氣,顯示出主人高貴的地位。宮殿外,有一個寬大的陽台,從這里可以俯視整個拉薩城。遠處是起伏連綿的群山,美麗的拉薩河宛如一條緞帶,從天邊飄來。近處是片片田隴阡陌,綠樹村舍,還有古老的大昭寺金碧輝煌的金頂。
第二部分主要集中在紅宮,紅宮建於1690年,當時,清康熙帝還特意從內地派了100餘名漢、滿、 蒙工匠進藏,參與擴建布達拉宮這一浩大的工程。紅宮的主體建築是各類佛堂和達賴喇嘛的靈塔。宮內有8 座存放各世達賴喇嘛法體的靈塔,其中以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最大,最華麗,高14.85米,塔身用金皮包裹,鑲珠嵌玉,據說共用黃金11萬余兩,珍珠、寶石、珊瑚、琥珀、瑪瑙等18677顆。紅宮中最大殿堂「司西平措」(西大殿) 面積725米, 殿內正中上方高懸乾隆所賜「涌蓮初地」匾額,設有達賴喇嘛寶座。殿中還存有清康熙帝贈送的大型錦帳一對,是布達拉宮的珍寶之一。殊勝三界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一旁的經書架上,還置放著雍正皇帝賜與七世達賴喇嘛的北京版《丹珠爾》經書。紅宮最西是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高14米,傳說殿內的壇城是用20萬余顆珍珠串綴而成的。布達拉宮內部精美豪華的裝飾一方面是藏族藝術的寶庫,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舊西藏貴族與占人口95%以上的農奴之間的巨大差別。紅宮主要是宗教活動場所和靈塔祀殿,而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居室和政治活動中心。紅白兩色渾然一體,充分體現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社會特徵。自從白宮落成後,五世達賴喇嘛即由哲蚌寺移居這里,一直到他去世。此後的歷代達賴喇嘛都將布達拉宮作為自己居住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地方,於是布達拉宮成為喇嘛及信教群眾頂禮膜拜的聖地。
300餘年來, 布達拉宮作為西藏「政教合一」政權的中心,收藏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和工藝品,堪稱西藏歷史文化藝術的博物館,其中50000 多平方米色彩鮮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壁畫是布達拉宮的一絕。布達拉宮的壁畫可分為4類:宗教故事;風俗民情;人物傳記;歷史事件。歷史上布達拉宮擴建的場面被壁畫生動地記錄下來;文成公主進藏的壁畫,再現了公元七世紀漢藏兩民族和睦相處的情景; 西大殿一面牆上是1652年五世達賴進京覲見順治皇帝的壁畫;十三世達賴靈塔殿內,則繪有十三世達賴進京覲見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的場面。宮中還有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大量的唐卡以及貝葉經、金珠爾經等珍貴文物典籍。表明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系的明清兩朝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誥命等也珍藏在宮中。這些實實在的文物是中國形成多民族統一國家的歷史見證。布達拉宮中還有許多華美精緻的卡墊、華蓋、法器、帳幔、錦鍛、金銀器皿,瓷器和石器等,令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中央政府十分重視對布達拉宮的保護。1961年,國務院將其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拔專款維修。但是,這座雄偉的宮殿在重建後的300多年間一直沒有大修,險情嚴重。 1985年,國務院決定拔出巨款對布達拉宮進行大規模的維修,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對古代文物建築保護投資最大的工程。
1989年10月11日天氣晴朗,布達拉宮法號長鳴,一個名叫堅贊群覺的色拉寺青年喇嘛揮動了布達拉宮維護工程的開工第一鎬。堅贊群覺作為第一揮鎬人由傳統的西藏占卜擇定,他五官端正,父母健在,生肖屬相吉祥。布達拉宮的整個維修過程都嚴格遵守藏民族的傳統習慣和宗教儀規。在藏漢族工程人員的團結協作下,維修工程於1994年9月順利竣工,共耗資5300萬元人民幣。布達拉宮這顆高原明珠,再次發出奪目的光彩,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前來參觀。現在,布達拉宮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門票:正是由於布達拉宮的偉大,它的門票也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高,至2003年5月1日,門票已上升到100元/人(藏族人除外),這還不包括上布達拉宮的最高頂---金頂的門票,如果要上去,另付10元。(金頂上可以隨便拍攝照片)。
開放時間:9:00-12:00,中午休息,下午15:30再重新開放,至16:30。
游覽:遊客可從正門、後門進入二種方式參觀布達拉宮,效果一樣,但初到拉薩的遊客,為了節約體力,建議乘計程車從後山到達布達拉宮的頂部,然後從頂部沿布達拉宮走下來,車費約10元,可以節約不少時間及體力。
❼ 布達拉宮的歷史和傳說
自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始建布達拉宮作為王宮,在此劃立行政區域,分內官建制、立法定律、號令群臣容、施政全藏。
派遣、迎送來往於周邊各國的使者,或與鄰邦結成姻親關系,加強吐蕃與周邊各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吐蕃社會的繁榮。
公元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重建布達拉宮,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宮為主體的建築群,並將政權中心移至布達拉宮。
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後,第司.桑結嘉措於1690年至1694年主持修建了以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為主的紅宮配套建築群,基本形成布達拉宮的建築規模。
經過1300多年的修建歷史,布達拉宮形成現在的規模。整個建築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主樓高達117米,大小房間二千餘間。
❽ 布達拉宮有什麼意義
由於西藏建築的特殊性,整個宮殿建築群的輪廓令人想起被截斷版了的錐塔,因為樓群的牆微權微有些傾斜。布達拉宮真就像翱翔在拉薩城上,因為它就是同名山丘的自然延伸,反過來,山丘的名稱也就是高聳在印度半島最邊上那個點上的岩壁的名稱。佛教徒認為,這個點就是世界的盡頭,是仁慈之神赤尊贊的住所,也是該神和松贊干布的化身。
❾ 布達拉宮是歷史文化嗎
布達拉宮坐落於中國西南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市中心的紅山上,「布達拉」為梵語「普陀」的音譯,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布達拉宮始建於吐蕃王朝第32代贊普松贊干布時期(公元7世紀),當時稱「紅山宮」,後來隨著吐蕃王朝的沒落而逐漸毀棄。公元17世紀時,五世達賴喇嘛在紅山宮的舊址上重新修建了宏偉的宮殿,稱「布達拉宮」。此後這里一直作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布達拉宮規模龐大,氣勢宏偉,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36萬余平方米,主建築共13層,高117米。它是著名的藏式宮堡式建築,也是藏族古代建築和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譽。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包括白宮、紅宮以及周邊與之相搭配的各種建築。以白宮為主體的建築群建成於1648年。白宮是歷代達賴喇嘛進行政治、宗教管理的地方,建築坐北朝南共7層;紅宮位於布達拉宮的中部,以紅宮為主體的建築群竣工於1694年,共6層,這里是供奉歷代達賴喇嘛靈塔以及進行各種宗教活動的場所。此外,布達拉宮還包括有山上的僧官學校、僧舍、東西庭院以及山下的雪老城、西藏地方政府馬基康、印經院、監獄、馬廄、布達拉宮後園、龍王潭等附屬建築。
從17世紀中葉到1959年以前,布達拉宮一直是歷代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從事政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是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布達拉宮氣勢雄偉、規模宏大的建築中,蘊藏了藏、漢、蒙等民族在文化、藝術、宗教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今天,布達拉宮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成為世所公認的藏民族象徵。
◎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號稱「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的宮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屬冶煉、繪畫、雕刻等方面均聞名於世,體現了以藏族為主,漢、蒙、滿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藝和藏族建築藝術的偉大成就。
高度的建築藝術成就
布達拉宮依山建造,由白宮、紅宮兩大部分和與之相配合的各種建築所組成。眾多的建築雖屬歷代不同時期建造,但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勢修建,使整座宮寺建築顯得非常雄偉壯觀,而又十分協調完整,在建築藝術的美學成就上達到了無比的高度,構成了一項建築創造的天才傑作。
藏傳佛教寺廟與宮殿建築相結合的例證
布達拉宮的建築藝術,是數以干計的藏傳佛教寺廟與宮殿相結合的建築類型中最傑出的代表,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例證。
保持了歷史原狀
布達拉宮現存的設計、材料、工藝、布局等均保存自公元7世紀始建以來,歷次重大增擴建和重建的原狀,真實性很高。
建築裝飾藝術的偉大成就
布達拉宮不僅在整體建築上有著創造性的高度成就,而且它的各部分的設計、藝術裝飾(雕刻、彩畫等)都達到很高的成就。
重大的歷史和宗教意義
布達拉宮過去曾是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與西藏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和歷代達賴喇嘛等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因而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和宗教等意義。
❿ 布達拉宮的建設史及其地位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公元7世紀初,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後,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取名叫布達拉宮。據史料記載,紅山內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當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毀滅之時,布達拉宮的大部分毀於戰火。
公元631年(藏歷鐵兔年)布達拉宮由吐蕃松贊干布興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後因雷擊和戰亂遭嚴重破壞。
吐蕃王朝滅亡之後,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毀於戰火,加上雷擊等自然災害,布達拉宮的規模日益縮小,甚至一度被納入大昭寺,作為其分支機構進行管理。如今的布達拉宮只尚存有當時的法王洞和帕巴拉康。
1645年(藏歷木雞年),五世達賴喇嘛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由第司索朗繞登主持,重建布達拉「白宮」及宮牆城門角樓等,並把政權機構由哲蚌寺遷來。1690年(藏歷鐵馬年),第司桑傑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擴建了「紅宮」。1693年(藏歷水雞年)工程竣工。以後,歷世達賴喇嘛增建了5個金頂和一些附屬建築。特別是1936年(藏歷火鼠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建成後,形成了布達拉宮今日的規模。
明末,在蒙古固始漢的武力支持下,五世達賴建立葛丹頗章王朝。後來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滅亡之後,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被毀於戰火,直至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建立噶丹頗章王朝並被清朝政府正式封為西藏地方政教首領後,才開始了重建布達拉宮,時年為1645年。以後歷代達賴又相繼進行過擴建,於是布達拉宮就具有了今日之規模。獨特的布達拉宮同時又是神聖的。因為在今天的中國,每當提及它時都會很自然地聯想起西藏。儼然在人們心中,這座凝結藏族勞動人民智慧又目睹漢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築群,已經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絕對地成為了藏民族的象徵。
1690年,在第巴桑傑嘉錯的主持下,修改紅殿五世達賴靈塔殿,1693年竣工。以後經歷代達賴喇嘛的擴建。300餘年來,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餘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文典籍;表時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系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品、瓷器、琺琅器、玉器、錦鍛品及工藝珍玩,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
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築,1933年動工,3年建成。此外還有上師殿、普賢追隨殿、響銅殿、時輪殿、釋迦能仁殿、釋迦百行殿、花師殿、菩提道次第殿、持明殿、世襲殿等殿堂。
2015年8月,西藏通過《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條例》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布達拉宮將得到進一步的保護。
布達拉宮是中國首批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十大土木建築之一。集中西藏宗教、政治、歷史和藝術諸方面於一身。可以說,布達拉宮是「西藏歷史的博物館」。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紅幡,交相映輝。紅、白、黃三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