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黨的十五大的歷史功德是什麼
一、深刻論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第一次把它作專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屬
二、深刻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第一次明確提出並科學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三、深刻論述了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戰略,第一次明確提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等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觀點。
Ⅱ 黨的十五大什麼時候開
黨的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大召開時間寫回答有獎勵
黨的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大召開時間
寫回答有獎勵 共10個回答
mit在路上shine
2019-10-28 TA獲得超過1.1萬個贊
關注
十五大: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
十六大: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
十七大: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
十八大: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開。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職權:
(一)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的報告;
(二)聽取和審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
(三)討論並決定黨的重大問題;
(四)修改黨的章程;
(五)選舉中央委員會;
(六)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領導機構:
1、中央委員會(黨中央);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政治局(中央全會閉會期間的黨中央)
2、中央政治局常務常委會(同上);中央書記處;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2)黨的十五大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黨的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大歷史意義:
1、黨的十五大:提出21世紀前50年「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黨的十六大: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13年的基本經驗;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從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勾畫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
3、黨的十七大:全面總結了過去5年的工作和改革開放近30年的偉大進程、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首次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了概括;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全面部署。
4、黨的十八大:回顧和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奮斗歷程及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和總任務;開啟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更加美好未來的嶄新征程。
Ⅲ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各自的時間及意義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意義:
1.形成了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2.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3.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點。
4.使我國進入了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主要任務的歷史新時期。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
意義:
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 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軌道,並以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永遠載入史冊。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
意義:
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共十五大在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意義:
1、 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並載入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2、 大會指出:⑴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進一步闡述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⑵進一步闡述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⑶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⑷確立跨世紀發展宏圖;⑸明確回答了鄧小平逝世後中國怎樣繼續前進這個重大問題。
Ⅳ 高一歷史:中共十五大的歷史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十復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高制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總結了我國改革和建設的新經驗,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確定為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黨和十五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Ⅳ 黨的十七大的重大歷史意義是什麼
黨的十七大的重大歷史意義是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萬眾一心,開拓奮進,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斗。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黨的十五大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黨章修正。
現行黨章是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通過的。根據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1987年11月,黨的十三大對條文作了部分修改。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對總綱和條文作了部分修改。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對總綱作了個別修改。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對總綱和條文作了部分修改。
特別是科學發展觀,作為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及時在黨章中體現這些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有利於更好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
Ⅵ 十五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
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內轉移到社會主義容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施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是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中國從此走上了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之後兩年中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這個偉大轉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全會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 第二,全會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傳統。 第三,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 第四,全會開始了系統地清理重大歷史是非的撥亂反正。
Ⅶ 黨的十五大意義
黨的十五大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承版前啟權後、繼往開來的大會;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保證全黨繼承鄧小平遺志,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勝利前進的大會。它對於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具有重大意義。
Ⅷ 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歷史意義
十二大」(1982):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Ⅸ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什麼重大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可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保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使中國革命有了馬列主義科學的指導思想,並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前途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近代社會經濟、政治發展和思想演變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第一,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第二。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第三,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中國共產黨的出現使當時中國的革命前途煥然一新.
一.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馬列主義,讓中國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二.中國共產黨代表了最廣大的人民利益,讓長期受壓迫的廣大人民有了番身的機會
三.新的革命方向,在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的出現讓在絕望中的國人看到了希望--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
首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沉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不斷的向前發展,由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其次,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它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各種策略,為中國人民指明廠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
第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