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萬州歷史文化

萬州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8 16:58:54

『壹』 萬州八景的八景由來

景觀位置位於現在萬州長江以北,竺溪河(天仙湖)以南的北山。 「都歷摩天」,指的是都歷山高插入雲。
明;沈巨儒詩《都歷摩天》是這樣描寫的:
天際孤峰一柱擎,諸巒羅列仙潮尊。
大江倒影虹跨澗,明月當空玉滿昆。
何用仙人九節鞭,直探素女洗頭盆。
巫峰十二參差立,共仰此山公領孫。
薴溪河東岸的北山腳下,是唐宋故城,明清時縣城也只限於環城路一帶,都歷山在縣城後面,被認為是縣城的主山,因位置在原縣城之北,故之名北山。從縣城仰望都歷山,山勢陡峻,高插入雲,稱作「都歷摩天」,以形容其高。實際上都歷山只是比太白岩、天城山略高一些,由於地處縣城背面,一向為人所看重。都歷山山頂地勢平坦,居高臨下,俯瞰縣城,是縣城之屏障,在古代戰爭中,雙方都要先佔此山,以控制縣城。
北山的半山,曾建道觀,故名「北山觀」。北山踞縣城之頂,俯壓縣城,先踞為勝。明代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就在北山山半建了石城,是軍事性的防禦建築。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至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午)進行了擴建,石城高6公尺左右,城上有兩公尺高的石碟146個,周圍通長400公尺,石城前後均有炮台。清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政府為保護縣城,曾屯兵石城。同治年間,李永和、藍朝鼎起義,縣里又屯兵結營於此。清末民初,石城建了廟宇「昭明宮」。現已改建為「彌陀院」。
從長江下行在江上遠望萬州,都歷山浮若圓珠,這種景觀平時不見,而常出現於雨中。由於煙雨,都歷山腰雲霧繚繞,都歷山頂圓珠似的浮於雲霧之中,呈現出「渾若圓珠」的景象。
清李鼎元有詩雲:「路入巴東好處好,萬州廓外最清奇。南山雲接北山雨,正是寒江欲暮時。」這後兩句的景色,就是都歷山「渾若圓珠」的時候。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後,舊城環城路一帶已經拆遷,都歷山雖然仍在,失去了下面舊縣城的襯托,隨移民遷建原縣城之上的枇杷坪又形成新區,但摩天的感覺就不如原來了。
註:竺溪河為三峽庫區蓄水前的叫法,如今三峽庫區蓄水後,竺溪河水面寬廣,萬州政府在竺溪河口內側狹窄處修建了一處堤壩,這樣,竺溪河變成了現今的天仙湖了。 景觀位於長江以南的南山。
秋屏列畫是指對江的翠屏山,古時綠化很好,鬱郁蔥蔥,疊翠如屏,極目遠眺,恰如屏障,直如一幅圖畫。如孫本卓《南浦八景 秋屏列畫》寫道:
爽挹西山景,屏開玉器浮。茂林迷古詩,小港雜漁舟。
翠列千岩曉,紅深萬樹秋。天然圖畫好,清宓與營丘。
南山正對著舊縣城的南門,縣衙門座北朝南,翠屏山恰似一面綠色屏牆對著縣署,長江河段到了這里轉流向東北。根據這一地形,宋 范成大有詩:
前山如屏牆,得得正當戶。西江朝宗來,循屏復東去。
此景隨著舊縣城城址的消失,而南山已農耕開發殆盡,秋屏列畫就名不符實了。
峨眉磧月在南山腳下,水落時出現一彎大磧壩,形如娥眉,細石斑斑,極為可愛,峨眉磧成為八景之一,與當地民俗有關。據記載,萬州人每年在正月初七日(人日):「鄉市土女渡江南峨眉磧上,作雞子卜擊小鼓唱竹枝歌。」所以人們對峨眉磧十分鍾愛。
清李鼎元詩《峨眉磧》:
仲春暖似夏初時,萬縣桐花開滿枝。
夜半山岈殘月吐,一痕沙磧畫娥眉。
三峽工程二期蓄水水位上升後,峨眉磧已在水下了,
岑洞水簾在南山江邊一個岩嵌,是一個溶洞,《方輿勝覽》記載:「洞廣六十餘丈,深四十餘丈,石岩盤結如華蓋,左右方池泉湧出岩際,松竹藤蘿,真神仙窟也。」隋末時有名岑道願者因避亂由江陵溯江而上至南浦,愛石龕幽靜,遂隱居此洞,遂名岑公洞。岑道願「愛石龕幽靜,遂居其下,片衣粒食,悉無所營,時已百餘歲,肌膚若冰霜,宴坐二十年兀然化去。」活了120多歲。《四川省志》記:「唐(隋末)岑公曾居於此,有石狀如芝,名石芝。又有泉曰:灌芝泉。」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南浦大早,地方官員到岑公洞里求雨後即得了雨。地方衙門稟報朝廷,朝廷封岑道願為沖妙大師虛鑒真人,並遷妙庭觀於洞旁,一時香火鼎盛,岑公洞遂成名區。宋黃庭堅、陸游,清王漁洋均有游岑公洞之詩。現洞內尚存宋以來石刻多幅。
清代丁鳳皋萬縣八景濤《岑洞水簾》:
石室藏真地,丹還不計年。層岩仙瀑瀉,半壁水簾懸。
鉤轉蟾光老,珠跳鶴淚圓。勝游消永日,回首白雲眠。
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後,岑公洞口略高於水,洞門尚存,三期水位蓄水後亦將沒於水下。 景觀位於長江以北的西山。有「西山夕照」和「曲水流觴」兩景,如西山列為西山夕照」和「白岩仙跡」兩景,則共為三景。
「西山夕照」有的稱為「白岩仙跡」前者按自然景觀命名,後者指詩仙李白曾在此讀書一事。
清丁風皋萬縣八景詩《西山夕照》:
西山迎爽氣,霽景夕陽殷。散綺收前壑,餘霞浸一灣。
腳垂新雨歇,舍返片雲閑。明月招邀上,詩仙映醉顏。
清萬縣知縣陸璣登太白岩有詩刻壁,文如下:
丙辰既望獨游太白岩題壁
樹梢高處露瑤宮,梯石層岩曲折通。一道紅闌新補景,春遊宛在畫屏中。
岩谷雲多石氣涼,在山養性出山忙。問誰不愛煙霞痼,隨處安心別有鄉。
咸豐六年仲春陸璣題子承繩侍
曲水指高筍塘邊的流杯池,「曲水流觴」指古代一種風俗,稱「修禊事」,即每年三月上巳日,到流水邊洗足飲酒,以求消災祈福。此處流杯池也是建造於宋代,是當年太守束庄所鑿,備邦人歲修禊事之用。有的人又將魯池與曲池合稱為「魯池流觴」,清同治《萬縣志》題名為「魯池流杯」。古代稱高筍塘為西山北麓,西山公園為西山南麓,故歸於西山。
清劉高培萬縣八景詩《曲水流觴》:
學士重相知,怡情及滸濞。浮杯捉月來,飛羽乘槎至。
酣興峽浪回,傾斗灧澦漬。願與蘇黃偕,臨流載舉觶。 位於北山以東的天城山。兩景,即「天城倚空」和山下薴溪河(天仙湖)上的「仙橋虹濟」。
天城倚空是指天生城。它是一座山,在薴溪河東,與都歷山、太白岩遙遙相峙。天生城奇峰突起,十分險峻雄偉。四周都是絕壁,無路可登,只有前、中、後三座寨門可通,在古代是一個天然的軍事要塞。天生城前寨門上有清咸豐三年(1853年)重建時的門額,題為「天生城」。據《華陽國志》載,劉備曾在此屯兵,因此又名為「天子城」,亦名「天城」。天生城在南宋末年,是南宋守將上宮夔抗元軍的據點。天生城和合川釣魚城、忠縣黃(皇)華城等都是宋軍最後陷落的抗元據點。明代,山上有紀念上官夔的「上官夔祠」。現在天生城石壁上有多幅摩崖石刻,其中楊文安紀功碑,記載了楊文安克萬州的過程,很有歷史價值。在明末清初,天生城上是抗清據點,由三譚駐兵於此。
清丁風皋萬縣八景濤《天城倚空》雲:
萬仞奇峰沒,凌虛氣象雄。如墉憑地險,累卵自天工。
鳥道余丹壁,松關款碧空。星辰梯接步,引覽極巴東。 在市中心的薴溪河上,萬安橋(即大橋)與原萬州橋之間,一塊天然巨百橫跨東西兩岸,駐足萬安橋上清晰可見。巨石天生,宋時稱「天生橋」(並有摩岩石刻「天仙橋」三字)內側瀑布飛懸,如霧似雪,故名「響雪」(清雍正年間,楊本源在橋東西頭題名「響雪」、「石琴」)有「有風因噴雨,無日不聞雷」之句,橋下銀流淙淙,似琴聲不斷,加之「天生橋」象一把平放的古琴,因而得名「石琴」。「仙橋虹濟」亦指此景觀。清劉高培詩:「夾岸影桃浪,凌空結采霧」。相傳李白曾渡此橋,故又名「天仙橋」。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魯班的徒弟趙巧兒一天到薴溪河,把岩石的下部鑿通,使溪水從鑿道流過露出橋身,不到一夜把橋造成,贏得了師傅的贊譽。三十年代美國柯達公司將「仙橋虹濟」照片搜入《世界風景集》,八十年代初,此處風景照片曾在美國舊金山展出。三峽工程蓄水後,它就長埋於水下。
天城下面的薴溪河上的一景稱「仙橋虹濟」,亦名「石琴響雪」,即薴溪上的自然天橋————天生橋,那是一塊橫亘在薴溪上的自然巨石。傳說李白在西山讀書時曾到天生橋漫步,故天生橋又名天仙橋。橋內側有清雍正年間夔州府楊本源題刻「響雪」二字,和摩岩刻「石琴」及「天倦橋」等。薴溪河是一條季節性山溪水,春夏之間,漲水時橋上瀑布飛懸,漬流如霧似雪,枯水時刻,流水叮咚有聲,酷似琴音,故名其為「石琴響雪」。三峽水利工程二期蓄水後,已淹於水下。
明杜應芳《天生橋》詩這樣寫道:
靈根穿地起,神斧畫天通。龍卧雷奔壑,鯨天雪漬空。
平能舒險仄,堅不受磨礲。應與銀河接,還期黃石逢。 大江中一景。即江中一巨石,長數百公尺,寬數十公尺,夏沒冬出,巨石上的積沙可淘金,過去曾有人在此採石,因名千金石,景觀名為「金島印浮」,三峽水利工程二期蓄水後,已淹於水下。
劉高培詩《玉印中浮》
天雯飛寶篆,地脈矗靈蚪。嵌水儼新佩,掖雲如系肘。
唇樓星欲就,虯璧鬣還紐。千載淘金鑒,真文終不朽。
以上景觀共九項,如西山將「西山夕照」及「白岩仙跡」均列入,則為十景了。如寫成八景,西山選列一項,而天城、都歷和翠屏的三項中只選列兩項。
萬州八景是歷史產物,但隨著時代發展,景物變遷和三峽工程修建,城市面貌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時的萬州八景已經很難再如今的萬州尋覓到了。它們中間的大多數,已經被三峽庫區蓄水所淹沒,沉默於長江之中。只有少數還可以見到。例如「曲水流觴」,即為現在的「流杯池」,坐落萬州商業中心高筍塘。與它同時保留下來的,還有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在「曲水流觴」里修完修禊事留下的書法被刻成碑的西山碑,位於流杯池的旁邊。
滾滾的長江水吞沒了一些萬州八景,是一些萬州文人的隱隱之痛。為了發揚萬州的文化底蘊,萬州政府在如今的城市建設中可以融入了「萬州八景」。例如組織了百餘名藝人在北濱大道的石欄上刻上「萬州八景」的畫面。除此之外,萬州政府還在江南新區南濱公園的修建上還原了「萬州八景」,將「萬州八景」的內涵融入南濱公園的建築物,體現了悠久的萬州歷史文化底蘊。

『貳』 重慶萬州以前都有些什麼名

216---羊渠縣 230---南浦縣 553---魚泉縣 584---萬川縣 598---廢萬州郡,改萬川縣為南浦縣 607---歸屬巴東郡 619---南浦郡,領梁山、南浦、武寧 3 縣 634---南浦縣入萬州,領武寧一縣 742---南浦郡 758---恢復萬州 1283---萬州 1317---武寧縣入萬州 1373---降萬州為萬縣 1935---萬縣專區 1992---建制設萬縣市(地級市) 1997---重慶市萬縣區 1998---重慶市萬州移民開發區 萬州地處三峽庫區腹心,長江中上游結合部,因「萬川畢匯、萬商雲集」而得名,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全區幅員面積3457平方公里,轄52個鎮鄉、街道。總人口171.7萬,在重慶40個區縣中人口最多;城市建成區面積41平方公里,城區人口59.5萬,城市規模除主城以外全市最大;動態移民26.3萬,佔三峽庫區的五分之一,占重慶庫區的四分之一,在庫區區縣中移民任務最重。 萬州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新石器時期即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自西周以來,一直為州、郡、縣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後,置萬縣地區,轄九縣一市。1992年撤銷萬縣地區,設立地級萬縣市,轄三區八縣。重慶直轄後,1998年撤銷萬縣市,設立萬州區。萬州文化積淀深厚,巴楚文化、外來文化、三峽文化交匯於此,李白、黃庭堅等眾多騷人墨客在萬州競顯風流,遺跡尚存。一代詩人何其芳、楊吉甫,作家方敬、張永枚、美學家蔣孔陽出自萬州。 萬州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擁有水能、天然氣、岩鹽等優勢資源,開發價值高,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達38種,特別是天然氣儲量達2300億立方米,岩鹽儲量達2860億噸。屬暖濕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立體氣候明顯,森林資源豐富,珍稀動植物品種繁多,分布廣泛。 萬州開放較早,交通便利。歷為商賈雲集之鎮,交通之要津,渝東、鄂西、黔北、陝南、湘西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素稱「川東門戶」。1902年辟為商埠,1917年設立海關。三峽庫區蓄水後,萬噸級船隊可常年直抵萬州。318國道穿越全境;達(州)萬(州)鐵路、萬州機場、渝(重慶)萬(州)、萬(州)開(縣)高速公路建成開通,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基本形成。 萬州機遇眾多,前景美好。西部開發、重慶直轄、三峽移民給萬州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一個時期,萬州將圍繞建設繁榮和諧的重慶第二大城市和三峽庫區經濟中心,努力建設成為重慶「一圈兩翼」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增長極、渝東北地區城鄉統籌發展的先行區、和諧穩定新庫區的示範區。

滿意請採納

『叄』 重慶萬州的傳統美食和傳統文化

重慶萬州的傳統美食和傳統文化
萬縣紅桔

萬州烤魚
萬縣紅桔為「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有果大色紅、易剝皮,果汁多特點,主產於太龍鎮、黃柏鄉等地。
萬縣胭脂魚
萬縣胭脂魚於2011年成功注冊為全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萬州烤魚

萬州烤魚採用「先烤後燉」的做法,融合了烤、燉兩種烹飪工藝。

萬州格格

萬州格格是萬州區特色小吃。把新鮮羊肉加入輔料後,放進蒸籠在旺火上蒸餾而成。

萬州榨菜
萬州魚泉榨菜是萬州區特色食品。分榨紅油、原味、麻辣、下飯菜等口味。是腌制而成。

『肆』 萬州有什麼歷史啊

(一)為什麼說「民國四川萬縣只有走私,並沒有被外國開埠」?

其實,編造萬縣「民國開埠」本身就有悖歷史常識,是一種沒文化的表現!!


近代,中國被迫開埠並非光彩之事,特指「晚清西方列強強佔中國關稅」的一段喪權辱國外交。民國之後,中華民族主義興起,「收復關稅自主權」、「爭取修約或廢約」一直是歷屆民國政府外交首要目標之一,地方軍閥更是千方百計想獨霸一方稅源,怎麼可能會允許外國人再在中國開埠?!

1902年《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英國殖民者曾強迫當時的清政府增開「夔府(今奉節)所轄之萬縣」為新的通商口岸,企圖將「萬縣小碼頭」從「奉節夔關監督」管轄區,劃歸「英屬重慶殖民海關」管轄。但因「經費浩大、手續繁難、非一時所能猝辦」,加之奉節夔府「民眾激憤」,萬縣本地「民情惶恐,萬不可行」,故並未開埠。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清政府垮台,四川長期軍閥割據,最終不了了之。


民國時期,經中央政府正式批准,四川先後設置的稅關僅有「奉節夔關、重慶關、成都關、雅安關、寧遠關」。1917年,少數外國不法商人利用四川軍閥混戰之機,跑到萬縣私自從事進出口交易。據此,部分萬縣人堅持認為民國萬縣是重慶殖民海關的分關。


不過,民國官方檔案清楚表明「依照法定程序,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從沒公開正式宣布萬縣為開放口岸」。關於這一點,萬州本地學者也承認。這意味著「民國萬縣私自開放口岸」並沒得到國家的最終認可,不具法律效力。非法從事進出口交易在法律上屬於「走私」,性質比開埠更惡劣!所以說,所謂的「民國萬縣開埠史」其實只是少數外國不法商人鑽四川軍閥混戰的空子,私建的走私窩點,民國萬縣從未被外國開埠!事實上,民國萬縣也從沒有過外國開埠的領事館,更無外國租界。


民國北京政府末期,北洋軍閥「武力統一四川」之後,為募集軍資曾於1925年短暫「辟萬縣為商埠」徵收關稅,不過,隨著政權更迭,很快不了了之。1929年初,南京國民政府頒布實施新《海關進出口稅則》,宣告中國關稅自主,正式裁撤內地稅局及煤油統稅徵收局。值得注意的是,民國軍閥「辟商埠」與晚清外國強迫中國「開埠」有著本質區別!前者是中國軍閥為募集軍資,強奪民利,純屬中國內政;而後者是外國強迫中國開埠,屬於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民國時期,被四川軍閥辟為商埠的還有成都等其他城市,但都與清末重慶「被外國殖民者開埠」的性質完全不同。換句話說,近代歷史上長江上游只有重慶曾被西方殖民者開過埠!



(二)為什麼說「民國四川萬縣從沒有建市」?

判斷民國萬縣是否有過建市,其實很簡單,只需核查民國檔案,看是否有當時官方的正式批文、程序是否合法、組織機構是否完整有效。但遺憾的是,民國萬縣居然沒有一條符合規定!


眾所周知,民國北京政府時期,四川曾長期軍閥混戰。1922年,原川軍第二軍劉湘因私下勾結外省鄂軍,企圖借外力消滅川軍第一軍,引發四川軍閥聯名聲討,而被迫宣布隱退。楊森由此升任川軍第二軍軍長接替劉湘,開始登上歷史舞台。同年7月,楊森攻擊川軍第一軍失利,從重慶敗退到下川東,割據夔府(今奉節)。川軍第一軍魯平舟部抓住戰機「夜襲夔府」,以少勝多大敗楊森的1萬軍馬。楊森連夜逃出奉節,投奔湖北鄂軍,從此改換門庭歸順北洋軍閥吳佩孚。


1923年,楊森在吳佩孚扶持下打回四川,1924年在成都就任「督理四川軍務善後事宜」,成為四川最高軍政長官。可惜,好景不常。隨著吳佩孚政權垮台,段祺瑞出任民國政府臨時執政,楊森失去靠山,但又不甘心就此讓出四川軍政大權,打算武力統一全川,結果反被劉湘、袁祖銘的「川黔聯軍」逐出成都。1925年11月,楊森在奉節夔府碼頭乘「美灘輪」再次黯然離川,逃往漢口投奔吳佩孚。


1926年1月,重慶劉湘與黔軍袁祖銘因利益紛爭決裂,四川戰事再起。黔軍趁劉湘參加成都會議之機佔領重慶,隨後迅速東進,企圖以重兵封鎖川省門戶夔門,從而控制四川全局。2月18日黔軍攻佔忠縣,與退守萬縣的川軍形成對峙。楊森舊部唐式遵、潘文華、張邦本等人聯名倡議請楊森回川主持大計。楊森借機從漢口乘船返川,3月1日直接抵達川黔兩軍對峙的萬縣小城,隨即宣布成立所謂的「四川討賊軍總部」,開始以萬縣為新基地,重新培植勢力。最終,黔軍在楊森、劉湘等川軍共同夾擊之下退出四川,劉湘也於6月6日返回老巢重慶。

至此,1926年~1928年楊森臨時割據下川東的萬縣小城,與上川東的重慶劉湘抗衡。楊森雖只是個過路軍閥,佔領萬縣的時間也並不長,但仰仗北洋軍支持,居然一番折騰,在萬縣大搞起基地建設,讓萬縣這個小城破天荒開始發跡。野心膨脹的楊森甚至私自把下川東的軍政公署從夔州(今奉節)遷至自己的萬縣基地。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後,包括楊森在內的四川各路軍閥紛紛倒戈,宣布歸順南京政府。1928年6月20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145次會議通過《特別市組織法》與《市組織法》,並於7月3日由國民政府正式公布執行。《市組織法》共計7章42條,其中第二條規定:「凡人口滿20萬以上之都市,得依所屬省政府之呈請暨國民政府之特許建市。」


客觀上,依照這個《市組織法》,民國時期的萬縣根本達不到建市的最低標准!但1928年11月,一貫驕狂的軍閥楊森在既無申報、更無批準的前提下,自己宣稱「萬縣建市」。也就是說,號稱「比1929年重慶建市還早的民國萬縣建市」不過是一個地方軍閥自不量力的「自批」鬧劇。而且,這場鬧劇也只維持了短短的50餘天,隨著「下川東之戰」爆發,「自批市長」楊森就被重慶劉湘趕出了萬縣。楊森狼狽逃往川東北,寄人籬下,從此一蹶不振,「萬縣建市」鬧劇實際就已結束。對於再次成為喪家之犬的楊森,南京政府下令「川軍各將領協同堵截,勿予收容」。


(三)民國重慶、萬州實際都是軍閥「自批」建市,

民國,四川建市者僅有3個:「成都、重慶、自貢」,但只有「成都」是1928年經四川省政府劉文輝申報、獲得國民政府正式批准、程序合法的中國首批、四川唯一一個建市的城市。


重慶、萬縣實際都是地方軍閥「自批」的市。只不過,「重慶1929年劉湘自批建市」在1934年最終獲得國民政府承認,正式成為普通「乙種市」,而「萬縣1928年楊森自批建市」因為自始至終根本達不到建市的最低標准,所以從沒被國民政府承認過,屬非法建市。


至於自貢1939年突然建市,純粹只是因為抗戰時期,四川大後方物質基地建設的需要,將原「富順縣自流井鹽場+榮縣貢井鹽場」合並,主要由大批勞工短時間拼湊成的一個「非農戶口」集聚區。類似於攀枝花、大慶,都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礦區類城市。


另外,民國南京政府時期的地方行政區是「省、縣」兩級制,普通「省轄市」與「縣」同級,都是省轄,並不比「縣」高一等。甚至不如縣。例如,抗戰時期,自貢雖然建市,但一直隸屬「隆昌縣的隆富師管區」軍政府管轄。

『伍』 萬州歷史的故事

夏商屬梁州地,周抄屬巴子襲國,秦屬巴郡朐忍縣。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劉備分朐忍地置羊渠縣,治城今長灘,為萬州建縣之始。蜀漢建興八年(230),省羊渠置南浦縣,治城遷至今萬州區南岸。西魏廢帝二年(553),改南浦為魚泉縣,徙治江北(今萬州區環城路)。北周時期(557-584),先改魚泉縣為安鄉縣,後又改萬川縣,與南州和萬川郡同治。隋開皇十年(598),廢萬州郡,改萬川縣為南浦縣,與南州同治。煬帝大業三年(607),省南州、南浦縣歸屬巴東郡。 唐武德二年(619)置南浦郡,領梁山、南浦、武寧3縣;武德八年改南浦郡為浦州。貞觀八年(634)改浦州為萬州,天寶元年(742)改萬州為南浦郡,乾元元年(758)恢復萬州,仍與南浦縣同治。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省南浦縣入萬州,領武寧一縣。明洪武四年(1317),並武寧縣入萬州,六年(1373)降萬州為萬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設萬縣專區。

『陸』 萬州的悠久歷史

很早以前的四川最著名的城市只有三個,就是成都重慶萬州,史稱【成渝萬三版足鼎立】,可見權當時萬州名氣之大;萬州主城區面積雖不算大,但卻是一座千年古城,其文化歷史悠久程度一點不遜於成都重慶,故有成渝萬三足鼎立一說,古亦叫【萬州】,一度商業(尤其絲綢)很發達,據傳是萬商巨賈匯集之商業集散地,號稱川西南和川東的【絲綢之路】,故【萬州】之名稱,據由此而來;後於清晚期至解放前因為戰亂和港口水利交通發展受到阻塞而逐漸衰落。建國後改名叫【萬縣市】,屬地級市,川東第一重鎮,幅員遼闊,管轄地域較廣,地理上管轄「九縣一市」(』一市』即萬縣市;『九縣』即萬縣,開縣,忠縣,雲陽,梁平,奉節,巫山,巫溪,城口9個縣);重慶直轄後,萬縣市也劃入大重慶,又改名萬州區。重慶叫『山城』,萬州一直叫『小山城』,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萬州又多了個不雅的外號【萬惡之城】和【小香港】,黑道和社會上一直流行一句諺語至今:【熊家出扒手,塘坊出打手,董家出殺豬匠】!

『柒』 萬州古代時候叫什麼

216---羊渠縣 230---南浦縣 553---魚泉縣 584---萬川縣 598---廢萬州郡,改萬川縣為南浦縣 607---歸屬巴東郡 619---南浦郡,領梁山、南浦、武寧 3 縣 634---南浦縣入萬州,領武寧一縣 742---南浦郡 758---恢復萬州 1283---萬州 1317---武寧縣入萬州 1373---降萬州為萬縣 1935---萬縣專區 1992---建制設萬縣市(地級市) 1997---重慶市萬縣區 1998---重慶市萬州移民開發區 萬州地處三峽庫區腹心,長江中上游結合部,因「萬川畢匯、萬商雲集」而得名,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全區幅員面積3457平方公里,轄52個鎮鄉、街道。總人口171.7萬,在重慶40個區縣中人口最多;城市建成區面積41平方公里,城區人口59.5萬,城市規模除主城以外全市最大;動態移民26.3萬,佔三峽庫區的五分之一,占重慶庫區的四分之一,在庫區區縣中移民任務最重。 萬州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新石器時期即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自西周以來,一直為州、郡、縣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後,置萬縣地區,轄九縣一市。1992年撤銷萬縣地區,設立地級萬縣市,轄三區八縣。重慶直轄後,1998年撤銷萬縣市,設立萬州區。萬州文化積淀深厚,巴楚文化、外來文化、三峽文化交匯於此,李白、黃庭堅等眾多騷人墨客在萬州競顯風流,遺跡尚存。一代詩人何其芳、楊吉甫,作家方敬、張永枚、美學家蔣孔陽出自萬州。 萬州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擁有水能、天然氣、岩鹽等優勢資源,開發價值高,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達38種,特別是天然氣儲量達2300億立方米,岩鹽儲量達2860億噸。屬暖濕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立體氣候明顯,森林資源豐富,珍稀動植物品種繁多,分布廣泛。 萬州開放較早,交通便利。歷為商賈雲集之鎮,交通之要津,渝東、鄂西、黔北、陝南、湘西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素稱「川東門戶」。1902年辟為商埠,1917年設立海關。三峽庫區蓄水後,萬噸級船隊可常年直抵萬州。318國道穿越全境;達(州)萬(州)鐵路、萬州機場、渝(重慶)萬(州)、萬(州)開(縣)高速公路建成開通,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基本形成。 萬州機遇眾多,前景美好。西部開發、重慶直轄、三峽移民給萬州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一個時期,萬州將圍繞建設繁榮和諧的重慶第二大城市和三峽庫區經濟中心,努力建設成為重慶「一圈兩翼」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增長極、渝東北地區城鄉統籌發展的先行區、和諧穩定新庫區的示範區。

『捌』 重慶萬州的歷史

萬州歷史悠久,歷史悠久,名人薈萃。 早在西周,其地屬秦,置巴郡。秦一統天下後,分置三十六郡,川東始置縣,以「萬川畢匯」、「萬商畢集」而得名,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

長江三峽西段,跨大巴山、巫山、七曜山和盆東平行嶺谷區,地處三峽工程庫區腹地,舉世聞名的大、小三峽均在其中。它位於長江上游、四川盆地東隅,扼川江咽喉,東臨三峽。

水路上距重慶327公里,下距宜昌321公里,為川東水陸要沖,素有「川東門戶」之稱。遠古時代,我們的先民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大溪文化」。

這里的陽光雨露,造就了巴蔓子、嚴顏、甘寧、秦良玉等歷代忠烈戰將,哺育了劉伯承、林鐵、薛子正、彭詠梧等民族精英,養育了劉詩白、巴識途、何其芳、劉淑芳等天賦學子。

這里的名山大川,吸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黃庭堅、諸葛亮、張飛、張獻忠、李來享等曾在 鍾鼓樓這里演出一幕幕悲壯劇。

夏商屬梁州地,周屬巴子國,秦屬巴郡朐忍縣。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劉備分朐忍地置羊渠縣,治城今長灘,為萬州建縣之始。

蜀漢建興八年(230),省羊渠置南浦縣,治城遷至今萬州區南岸。西魏廢帝二年(553),改南浦為魚泉縣,徙治江北(今萬州區環城路)。

北周時期(557-584),先改魚泉縣為安鄉縣,後又改萬川縣,與南州和萬川郡同治。隋開皇十年(598),廢萬州郡,改萬川縣為南浦縣,與南州同治。

煬帝大業三年(607),省南州、南浦縣歸屬巴東郡。唐武德二年(619)置南浦郡,領梁山、南浦、武寧3縣;武德八年改南浦郡為浦州。

貞觀八年(634)改浦州為萬州,天寶元年(742)改萬州為南浦郡,乾元元年(758)恢復萬州,仍與南浦縣同治。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省南浦縣入萬州,領武寧一縣。

明洪武四年(1317),並武寧縣入萬州,六年(1373)降萬州為萬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設萬縣專區。1917年3月,英國控制的重慶海關在萬縣城東鍾鼓樓上游錦江台處正式設立分關。

1925年7月,段祺瑞政府宣布萬縣正式開埠,從此萬縣成為四川省第二個直接報關出口的通商口岸。楊森於1928年成立萬縣市,自任市長,認為「入其國,田野不辟,教化不修,不可謂之治國。

入其市,道塗泥濘,塵穢山積,不可謂之良市」。他「仿歐美各國,移風易俗」,著力推行其「新政」,大刀闊斧開始市政建設,委任留日學生任海暹為工程師。

在老城的基礎上規劃新城,先後修整環城路、文明路、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西山路、果園前路、果園後路、長城路、望江路、電報路等12條泥結碎石馬路。

動工興建萬安橋、福星橋;開辟鍾鼓樓、南津街兩處新市場;興建西山公園,建成高大的西式鍾樓,為長江沿岸僅次於上海、武漢的第三大鍾樓,至今仍是萬州的標志性建築。

繼而整頓市容,規劃區域,劃定商鋪、住宅地段,修建公廁,古老的萬州面貌一新,商業日臻繁盛,一躍成為四川的三大城市之一,有「成、渝、萬」之稱。

1950年設萬縣專區,屬川東行署區。萬縣專署駐萬縣市,轄萬縣(駐沙河鎮)、開縣、城口(駐復興鎮)、巫溪、雲陽、奉節、巫山、忠縣等8縣。1952年萬縣專區屬四川省領導。

原由川東行署直轄的萬縣市劃歸萬縣專署領導。轄1市、8縣。1953年萬縣市改為省轄市,委託萬縣專署代管。原大竹專區所屬梁平縣劃入萬縣專區。轄1市、9縣。

1970年萬縣專區改稱萬縣地區,地區駐萬縣市。轄萬縣市及萬縣(駐沙河鎮)、開縣、城口(駐復興鎮)、巫溪、巫山、奉節、雲陽、忠縣、梁平等9縣。

2005年,撤銷龍寶、天城、五橋3個移民開發區,由萬州區直接管理鎮鄉、街道,轄13個鄉、28個鎮、11個街道,幅員面積3457平方千米。

2005年6月24日,萬州區人民政府駐地由太白岩街道遷至陳家壩街道(即由高筍塘82號遷至天城大道756號)2010年,重慶三峽移民搬遷安置任務已全面完成。

萬州是最大的三峽移民區,遷入移民26.3萬人,三峽庫區有1/5移民遷移到萬州。萬州因成為三峽移民的主要遷入地,規模擴大,變成重慶第二大城。

(8)萬州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萬州區地處四川盆地東緣,重慶市東北邊緣,面積34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0萬畝,其中田58.49 萬畝;大於25度坡地50.14 萬畝,其中旱地32.49萬畝),城市面積32.5 平方公里。

區內山丘起伏,最高點普子鄉沙坪峰,海拔1762 米,最低點黃柏鄉處長江邊,海拔106 米,西北部高升鄉鳳山材肖埡口,海拔高度為1373.3 米,境內相對高差分別為184.5 米、1266.8 米。

低山、丘陵面積約佔四分之一,低中山和山間平地面積約佔四分之一,極少平壩和台地,且零星散布。境內河流縱橫,河流、溪澗切割深,落差大,高低懸殊,呈枝狀分布,均屬長江水系。

長江自西南石柱、忠縣交界的長坪鄉石槽溪(海拔118米)入境,向東北橫貫腹地,經黃柏鄉白水灘(海拔106米)流入雲陽縣,流程80.4公里。

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江北的薴溪河、渡河、石橋河、汝溪河、浦里河,江南的泥溪河、五橋河、白水溪河共八條,溪溝93條,總水域面積為16.3萬畝(108.66平方千米)。

境內出露地層的地質年代多見於中生代三疊紀和侏羅紀,形成時間距今2.3~1.37億年,以侏羅紀分布最廣,三疊紀次之,局部地方有距今2.85~2.3億年的古生代二疊紀地層。

也有距今250萬年的新生代第四紀地層,境內地質構造線,屬新華夏系第三巨型隆起帶武陵山褶皺帶西緣與大巴山弧形褶皺帶控制的四川菱形構造盆地的北東三北東方向延伸出境外。

消失於七曜山背斜構造的北西側,形成向突向北西的萬縣弧形構造線。萬州區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帶,氣候四季分明,冬暖、多霧;夏熱,多伏旱;春早,氣溫回升快而不穩定。

秋長,陰雨綿綿,以及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氣溫和,無霜期長,霜雪稀少。境內多年平均氣溫17.7 ° C ,最高年平均氣溫19.0 ℃ (1982 年),最低平均氣溫17.6 ℃(1974 年)。

多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1 ℃ (1972 年8月26日),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7 ℃ (1955 年1月27日,1975 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年日照時數1484.4小時,最高年日照時數1713小時。

最小年日照時數924小時,據境內大灘口水文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降水124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為1549.6毫米(1982 年)。最低年降水量為981.9 毫米(1976年)。

『玖』 萬一中建校以來的歷史(萬州)

重慶市萬州第一中學,位於長江二橋頭北濱江路上,是萬州區教委直屬重點中學。學校創辦於1906年,以其悠久的辦學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優良的辦學傳統,豐富的辦學經驗,科學的學校管理,先進的育人設施享譽巴山蜀水。學校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新建有「逸夫教學樓」(每間教室配有大彩電)、科技樓、辦公樓、學生宿舍樓和學生公寓、重慶市示範食堂及大型運動場等供學生學習、生活、鍛煉的各項硬體設施。有適應現代化教學的多媒體微機室、多功能教室,雙向控制教學系統和電子監控系統,實現了班班通。校園綠樹掩映,鳥語花香,環境幽雅,實為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之地。
近百年來,萬州一中為國家培養了3萬多名畢業生,許多棟梁之材遍布五湖四海。原中共中央委員、河北省委書記林鐵,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公室副主任段應碧,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神舟五號控制系統研究員冉隆燧,重慶市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光國,著名詩人、作家、文藝評論家何其芳、張永枚……都曾在這里度過了美好的中學時光。近幾年畢業的學生中又有多人考入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外名校攻讀博士、碩士研究生。
學校現有教學班42個,在校學生2600餘人,在職教職工157人,其中有特級教師2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8人,高級教師39人,全國優秀教師、勞動模範2人,重慶市級優秀教育工作者5人,萬州區「十佳青年教師」1人,萬州區「十佳班主任」1人,以及一大批萬州區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
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萬州一中全面啟動創建重慶市重點中學工作,遵循「為時代創新育才,為發展構建平台」的辦學理念,沿著「傳承百年人文底蘊,打造庫區現代名校」的辦學目標,勵精圖治,與時俱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辦學效益顯著提高。曾先後獲得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萬州區最佳文明單位、萬州區管理示範學校、萬州區德育先進學校、重慶市先進家長學校、重慶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重慶市重點足球學校等榮譽稱號。
近幾年高考連年上台階,2001年上高考線209人,冉書能同學以663的總分居萬州理科第三名,並以148分的高分獲萬州數學單科狀元,張喻棠同學居萬州理科第六名。2002年上線318人,上線率達90.1%;2003年再次突破300人大關,上線率達94.1%;2004年突破400人大關。近年有不少學生升入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大、華東師大、同濟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西安交大等知名高校,充分體現了該校「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辦學特色。是萬州唯一連續四年獲萬州區級重點中學高中教育質量一等獎的學校。2002年被萬州區委和區政府命名為「教育先進集體」。學校代表萬州區參加重慶市二青會,女足獲市第四名,男足獲第六名的好成績,被萬州區政府授予「突出貢獻」獎。
鼓勵優秀學生不斷發展,扶助貧困學生生活,對優秀學生實行獎學金制度,貧困學生實行助學金制度,一直是萬州一中的一項重要政策。學校將繼續執行新生入學獎,對升入高中就讀,並位居萬州區升學考試的前1-5名者獎10000元,6-10名獎5000元,11名—200名獎2000元,201—300名獎1000元,301—500名獎500元,同時學校設有學年獎學金,對學年考試名列年級前茅者實行獎勵。學校設有專門的「愛心助學基金」和「愛心超市」,對學習成績優秀、表現好而家庭貧困的學生實行「助學金制度」,按月資助生活費,免費提供衣物供其完成學業。

『拾』 請問重慶市萬州區有哪些歷史文化盡量詳細點,比如巫文化、巴文化、移民文化之類的。謝謝咯

總體來講,巫溪自然稟賦優越,旅遊資源豐富,具體可用個字來形容,即山大、水靈、地奇、林茂、溫適、點多、史遠、文厚、鎮古、民醇。可以概括為「三老」鑄就了「三神」:

一是老天爺賜予我們的神奇。巫溪地形以山地為主,境內山大坡陡,溝壑縱橫,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其中主峰陰條嶺被稱為「重慶第一峰」; 陰條嶺與神農架共同構成了中國大三峽的「屋脊」,巫溪陰條嶺和「自然國心」之稱的雞心嶺均為探險山地;被譽為「天下第一溪」的大寧河,更是風景秀麗、險峰峽谷遍布,大寧河廟峽被稱為「小三峽之冠」。巫溪地質地貌復雜,境內多險峰峽谷,有著名喀斯特地貌的代表——靈巫洞,其中岩子河大峽谷(巫溪大峽谷)堪稱整個大三峽地區最具視覺沖擊力的大峽谷。巫溪森林覆蓋率達51.8%,是重慶市森林資源第一縣。野生植物有獼猴桃、臘梅、銀杏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水杉等。林內主要野生動物有獐、麂、鹿、野山羊、羚羊、猴、熊、布穀鳥、大鯢等。

二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神秘。巫溪歷史悠遠,五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歷史以來,政區迭更頻繁,隸屬多變,縣、郡、監、州,沿革紛呈。巫溪具有厚重的歷史,從夏、商、周時期開始,形成渝陝鄂三地的鹽馬大道,秦漢時期巫溪縣置鹽官;南北朝時期設置始寧郡;巫溪紅池壩是戰國時期楚國丞相春申君的田園故居;巫溪系大溪文化區域,始於新石器時代,文化厚重。這塊土地因鹽而興,曾經開辟了一方「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的樂土,並以鹽文化、葯文化為主體,創造了與中原華夏文化大約同時誕生的巫文化,成為我國遠古巫文化的主要發祥地。1932年,賀龍元帥揮師西進在巫溪播下紅色的種子,革命先烈彭詠梧也在此留下革命的忠魂,雙槍老太婆原型人物之一陳昌秀在我縣尖山鎮犧牲。巫溪境內的寧廠古鎮是市政府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鎮,是三峽庫區最具文化內涵最古老的古鎮之一,也是三峽工程建成後庫區內唯一保存完整的古鎮。古鎮有5000多年制鹽史,在唐堯時期就是盛極一時的巫咸國首會(或部落)所在地,這里有過「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的輝煌。這里也是三峽地區古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堪稱「上古鹽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

三是老百姓為我們創造的神妙。巫溪民風古樸醇厚,巫風巫俗神秘悠遠。寧廠古鎮龍船賽、寧河纖夫、哭嫁鬧喪、巴山夜唱、民間鼓樂、大河鄉舞獅等民俗民風,龍君廟、雲台觀等宗教禮儀遺跡,白鹿引泉、鹽水女神等傳說,巫山有神女,巫溪有「神仙」。五句子山歌、皮影戲、巫姑舞、健身巫舞、巫歌等民間歌舞與曲藝獨具特色。同時,我們成功創建了市級衛生縣城和文明縣城,啟動實施了老縣城改造工程,建成了三峽庫區最長的人工健身步道——萬步雲梯,寧廠古鎮開發即將啟動。

正是這「三老」鑄就的「三神」,讓我們旅遊資源具備成為國家級、國際級旅遊目的地的基礎,具體優勢表現在「五個最」:

一是最悠遠的歷史。早在上古時期,巫人首領巫咸帶領族人在巫溪的寧廠古鎮埋鍋制鹽,建立巫咸古國,以此成為帝堯之師。據《山海經》記載,人類始祖之一,巫咸等「十巫」便升降於寧廠古鎮寶源山,並孕育了源遠流長的巫文化。巫咸國的本土和首會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巫溪寧廠古鎮。寧廠古鎮因鹽而興,寧廠鹽泉是華夏發現最早的兩大天然鹽泉之一,是世界十大奇泉之一。春秋戰國時期,秦楚巴庸為爭奪該鹽泉進行了長達數百年的戰爭,此地先屬庸、後屬巴、再歸楚,直至秦統一。創造了「利分秦楚域,澤沛漢唐年」,成為我國遠古巫文化的主要發祥地。

二是最神秘的文化。巫溪旅遊資源和文化充滿神秘性。其中以巫術文化的影響最為深遠和廣泛,它不僅影響道教文化,文學藝術,而且影響到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主要在民間流傳,主要表現有:跳端公、化九龍水、上刀山、下油鍋、定根法、喚蛇、水遁、火遁、舔火鉗、告陰狀、穿鏵、頂鍋、繪桃符等。據考證「巫人」就是華夏人類的始祖之一,巫文化就是中國文化和哲學思想的根本源頭。此外,還有有馳名中外的「巫溪三謎」——野人、古棧道、懸棺。巴人懸棺在巫溪境內遺存時間最早,數量最多。荊竹壩岩棺群即是三峽地區發現最早、最集中、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古代岩棺群。而以紅池壩春申君田園故居為代表的巫溪歷史文化也具有悠古與傳奇、浪漫的魅力。

三是最古老的城鎮。寧廠古鎮是三峽庫區唯一沒被淹沒的具有5000多年制鹽史的古鎮,是重慶市政府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十大名鎮之一。古鎮依山傍水而建,沿河岸蜿蜒延伸達3.5公里,俗稱「七里半邊街」。寧廠古鎮是昔日渝陝鄂邊貿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並「以水分股,按份計稅」創造了人類史上最早的「股份制」;以鹽票創造了早於「交子」的人類史上最早的紙幣;而1506年爆發在這里的鹽場灶夫起義,比歐洲產業工人運動早300多年,更應是世界工人運動之源流。

四是最奇美的景觀。巫溪的景觀以谷深、峰險、山奇、石怪、水清、洞幽、禽珍、獸異為特色的自然景觀聞名遐邇,堪稱「先民樂土、世外桃源、人間仙境」,其主要景觀有:「南國第一高山草場」-國家級森林公園紅池壩。「東方天山」――大官山草場,歷史上是著名的「五大葯山」之一。「三峽第一園」——陰條嶺自然保護區,其主峰陰條嶺海2796.8米,為重慶市最高峰。「冬秋冰融,盛夏結冰」的世界奇觀——夏冰洞。大寧河七峽之冠——妙峽景區。「川東古剎之冠」——雲台寺。「三峽庫區第一洞」——靈巫洞景區等等。

五是最原始的生態。巫溪生態系統完備,生物物種繁多。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1.8%,林地面積為全縣土地總面積的60.95%,活立木總蓄積量為850萬立方米,是重慶市森林資源第一縣。主要野生植物有獼猴桃、臘梅、銀杏等40餘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珙桐、水杉、岩柏等。野生動物有獐、麂、鹿、野山羊、羚羊、猴、熊、布穀鳥、大鯢等30餘種。

第二句話:「巫溪不再遙遠」,期待大家挖掘巫溪神韻

一是地理區位不再遙遠。在大家印象中,都覺得巫溪的位置很偏遠,其實我想告訴大家,巫溪並不遙遠。我想從三個時間節點上給大家解讀。一是本月奉節——重慶的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巫溪從奉節過來,車程縮短至5個小時,對於駕駛者來說,5個小時的車程不會很累,也能體驗到駕駛的樂趣。二是市政府已經明確,2012年奉溪高速公路要實現全線貫通,那時巫溪到重慶、到宜昌的時間就會縮短到4小時以內,這將是旅行者和自駕游愛好者的最佳車程,對於重慶主城以及宜昌等地遊客來說,巫溪就是一個休閑玩樂的好去處了。三是十二五期間安張常鐵路將開始建設,奉溪高速公路向北延伸工程將要啟動,加上巫溪、奉節、巫山三地「金三角」機場的規劃建設,屆時,巫溪將形成暢通的立體交通網路。

二是根源文化承襲歷史。本月17日,在市委宣傳部的組織下,我們成功舉辦了中國˙重慶首屆華夏巫文化論壇,來自國內的70餘位專家對巫文化進行了深入解讀研習。在論壇上,專家們對巫文化的根源價值給與肯定,普遍認為他是中華根源文化之一,與黃河文明、中原文明等同屬根源文化。中國著名民俗學家、民間文藝學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認為:「巫文化是遠古文明之一,是母親的文化,是老祖母的文化,巫文化是人類文化的搖籃,是源於人類社會產生最早的根基。落根三峽這一帶,中國兩大流域的文化,長江文化也可以從源頭中間取最精華的三峽文化,誰也抹煞不掉,巫文化在這里根基是非常深厚的」 。

三是遠古記憶依然更迭流芳。寧廠古鎮是一座具有5千年歷史的古鎮,因鹽而興,以鹽著稱於世,這里有很多關於鹽的美妙傳說。循著鹽的歷史,這里孕育了「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的輝煌,並以鹽文化、葯文化為主體,是我國遠古巫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巫溪縣城是一座具有3000歷史的古縣城,建築風格仍然保存著明清風格。在巫溪民間,寧河纖夫、哭嫁鬧喪、巴山夜唱、民間鼓樂等民俗民風,龍君廟、雲台觀等宗教禮儀遺跡,白鹿引泉、鹽水女神等傳說。五句子山歌、巫姑舞等民間歌舞與曲藝獨具特色。

閱讀全文

與萬州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