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我國百萬大裁軍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我國百萬大裁軍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8 15:37:20

Ⅰ 紅軍長征勝利對中國革命有何歷史意義

一 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二 紅軍沖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險阻,戰勝黨內分裂的危機,最後到達陝北不足三萬人。但這是經過千錘百煉保存下來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精華。它們構成了以後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幹。
三 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廣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大規模的轉移是歷史上最盛大的武裝巡迴宣傳。紅軍經過的省份有二億多人民。在戰斗的間隙,他們每佔一個城鎮,就召開群眾大會,舉行戲劇演出,重「懲」富人,解放許多「奴隸」(其中有些參加了紅軍),宣傳「自由、平等、民主」,沒收「賣國賊」(官僚、地主、稅吏)的財產,把他們的財產分配給窮人。現在有千百萬的農民看到了紅軍,聽到了他們講話,不再感到害怕了。在漫長的艱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萬的人——農民、學徒、奴隸、國民黨逃兵、工人、一切赤貧如洗的人們——參加進來充實了行列。
不能不承認長征是人民對抗不平等,對抗自然的偉大業績。長征無疑是一場戰略微退。因為紅軍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其軍心士氣和政治意志的堅強顯然一如往昔。共產黨人認為,而且顯然也這么相信,他們是在向抗日前線進軍,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這幫助他們把原來可能是軍心渙散的潰退變成一場精神抖擻的勝利進軍。後來的歷史證明,毛澤東主張進軍到戰略要地西北去,無疑是正確的,他正確的預見到這個地區要對中、日、蘇的當前命運起決定性作用。

Ⅱ 歷史;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後,中國政府「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員額減少一百萬」的行為向全世界表明了什麼

裁軍100萬向全世界表明中國是愛和平的。同時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國很自信。

Ⅲ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1.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從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間,我國基本上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全面確立,宣布了佔世界人口1/4的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在一個幾億的大國中比較順利地實現如此復雜、艱難和深刻的的社會變革,的確是偉大的歷史性勝利。這個勝利的取得,是由於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執行了毛澤東根據我國情況制定的馬克思主義政策。
第一,社會主義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的經濟基礎。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使我國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

到1956年, 在國民經濟中,國營經濟佔32.2%, 合作社經濟佔54.4%,公私合營經濟佔7.3%,資本主義經濟下降到0.1%,個體經濟則下降到7.1%。總之,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佔92.9%,這表明,幾千年來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剝削制度已被消滅,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

第二,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被消失或正在消亡。

三大改造勝利完成帶來的社會經濟制度的根本變化,必然引起階級關系的根本變化。在建國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過程中,帝國主義勢力、官僚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已被消滅。剩下的剝削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富農階級,由於失去了賴以剝削他人的制度,也正處在消亡的過程中。工人階級已成為國家的領導階級。農民已經由個體農民轉變為合作化的農民。

第三,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已經初步奠定。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使生產關系更加適合生產力水平,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特別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改變了國民經濟結構,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Ⅳ 華升的成就有何重大的歷史意義

意義: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為近代印刷術的發內展奠定了基礎。
(2)為傳播容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做用。北宋慶歷年間,布衣畢升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將原來的正版雕刻改為膠泥雕刻燒制的單字,再排版印刷,省工省力,成本較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所以推廣很快。活字印刷術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歐洲直到400年後才開始使用活字印刷。

Ⅳ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何歷史意義

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內利益所在,對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容和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一,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中華民族富有愛國主義傳統.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推動我國是和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之一.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和基本任務.國家的完全統一是民族復興的重要標志,沒有國家的完全統一,就沒有完全意義上的民族復興
第三,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符合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所有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

Ⅵ 我國百萬大軍栽軍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1、通過裁軍,使軍隊的編成更加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進一步提升了我軍應付現代戰爭的能力。進行編制體制調整,解決臃腫的問題,對於軍隊現代化建設是一個首要的問題。此次裁軍按照《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的原則,主要減少師、團單位4054個,軍級單位31個,大軍區4個,縣市人武部劃歸地方建制2592個,降低了部分單位的登記。同時,撤並了部分軍隊院校,經過體制編制調整後的軍隊,官兵比例達到1:3.3。這次裁軍,增加了電子對抗部隊和組建了新的兵種陸軍航空兵,大大增強了我軍適應未來戰爭的能力,為我軍的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人民解放軍陸軍統一改編為諸兵種合成的集團軍,有利於各種武器裝備、人員在戰斗中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整體威力。
2、在大裁軍過程中,人民解放軍堅決貫徹「軍隊建設要服從整個國家建設的大局」的指導方針,為發展國民經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一是緊縮軍費開支,把節省的資金用於經濟建設。在裁軍的過程當中,國防費在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1984年為11.7%,1985年為10.4%,1986年為8.6%,1987年為8.6%,1988年為7.4%。二是積極支援和參加國家經濟建設。改革開放以來,軍隊既為大局讓路,又為大局服務,特別是在裁軍過程中,部隊的員額減少,直接使軍隊能騰出更多的軍事設施來支持地方經濟建設。據統計,全軍醫院對社會開放僅一年多時間,就收治地方病員135萬餘人,緩解了群眾看病難、治病難等許多問題。三是大批優秀人才投入經濟建設主戰場。人民解放軍歷來是一所培養人才的大學校,特別重視軍地兩用人才的培養。據統計,退伍戰士中,有70%的人掌握了一門以上民用技術,到1987年上半年為止,以軍隊培養的兩用人才為骨幹興辦的商品經濟聯合體已佔全國農村經濟聯合體總數的5%。這些人成為農村基層幹部的主要來源,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力量,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建設。
3、中國主動採取的單方面裁軍,展現了中國政府積極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國際形象,有利於促使當時國際間的軍備競賽和緊張局勢逐步趨向緩和。中國單方面裁軍一百萬,與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加強軍備競賽,在裁軍問題上唱得多做得少的狀況形成了鮮明對照,這一行動向世界表明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和平的誠意,因而受到國際輿論的普遍贊揚。前西德《波恩評論報》上說:「大家都在談裁軍,可是迄今為止只有中國人言行一致。」巴基斯坦《黎明報》評論道:「中國裁軍一百萬的決定將會受到全世界的歡迎,它確實是一次單方面的行動。」實踐證明,這次裁軍,進一步形成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相互信賴與合作的良好氛圍,為我國政府推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發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Ⅶ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到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 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我國實現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義社會,1956年之後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新民主主義社會因為都存在多種經濟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卻在社會性質上存在著明顯差別,從經濟基礎方面看,它們之間的根本區別在於: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否成為社會經濟的主體,從而整個經濟社會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之上;從上層建築看,它們之間的根本區別在於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是否確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在整個社會思想文化領域中的指導地位是否得到確立。我國是在沒有實現工業化的情況下進入社會主義的。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和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一基本制度的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創造性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完成以後,國內的社會矛盾和階級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由於社會主義制度剛剛建立,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和鞏固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大量人民內部矛盾逐步成為政治生活中居於主導地位的矛盾。

Ⅷ 忽必烈的遠征大理,在我國歷史上有何重大的意義

在元朝滅亡宋代之前,忽必烈曾經親率大軍遠征大理,這一事件包含著非常重大的歷史意義,不僅促使了南宋的滅亡,還使得這塊土地再次回歸了內地,形成一統。從此蒙古便形成了對南宋的包抄之勢。也加速了南宋改朝換代的進程。而在我國歷史上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此以後這片原屬大理國的土地結束了政權割據的混亂局面,再一次回歸內地形成了統一。而忽必烈本人因為這場戰爭在軍中的名聲也逐漸增大,為其後來成為蒙古大汗奠定了基礎。

Ⅸ 長征有何重大的歷史意義簡短點

1、確立了毛的領導地位
2、暴露出了野心家——張
3、淘汰出了部分不合格者——意志不堅定的戰專士屬
4、宣傳了我黨的軍隊
5、勝利到達陝北
6、遠離了老蔣統治的核心區和英國的勢力范圍——長江流域
7、跳出了南方,進軍北方。北方軍 伐,在中原大戰都被打殘了。例如馮玉祥。
8、擺脫了老對手,沒有參加長征的——項

Ⅹ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有何重大的歷史意義

它是中華民族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重新走在世界各國前列;它不回僅是某些經濟發展答指標的簡單放大,而且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外交和國防等諸多方面的整體意義上的全面繁榮和進步;它是和平發展,是中華民族重新開始對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而不是對任何別的國家乃至對世界的威脅;它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發展和創新,而不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背離。它是以超過人類總數五分之一的人為主體的偉大實踐和歷史運動,對21世紀人類世界的影響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都將具有極大的穿透力和超越性,因而具有極其重要的世界歷史意義。

與我國百萬大裁軍有何重大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