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元朝行省制的歷史意義

元朝行省制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8 13:28:42

1. 元朝行省制用什麼歷史意義

元世祖忽必烈統一全國後,國家規模超過中原的漢唐,蒙古汗國原來的官制已不回適應變化了的形勢?為了行使有答效的國家管理,元代統治者對中原歷代王朝的官制多有借鑒,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元代官制?元朝不採用隋唐確立的三省制度,而是沿用金朝尚書省制度,更名為中書省,後簡稱為行省?行省制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統一,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方面得到保證?這是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對後世影響巨大?

忽必烈

2. 元朝行省制度的內容 意義

內容: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
省的最高長官為平章政回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答蒙古貴族擔任
行省擁有大權
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宣慰院
影響: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它的創立是地方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3. 列舉元朝行省制度的目的,內容,作用。

目的:

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

內容:

元世祖時,開始設置中書省。中統、至元年間,在各地分置行中書省,作為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後逐漸成為固定的地方行政機構,掌管轄內軍政要務。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設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樞密院掌管軍事,御史台負責監察;在地方設行中書省,行省設丞相一人,掌管全省軍政大事。行省下設路、府、州、縣。

元朝在全國共設10個行省,即嶺北行省、遼陽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陝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肅行省、雲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廣行省。而山東、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則稱為「腹里」,由中書省直轄。

作用:

行省內部權力的相互牽制有利於中央集權元代行省內部實行的是群官負責和圓署會議制,即通過行省官員集體開會共同負責,各官員之間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牽制,每個行省官員都不可能獨立行使權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協助或制約。

同時中央在行省也構制了監察行省、防範其擅權坐大的特殊機制。如江南、陝西行御史台的設置及其與二十二道廉訪使司所構成的地方監察網路,是元代地方監察的創舉,從而正有效的起到了加強中央集權的作用。

(3)元朝行省制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元代行省是行中書省的簡稱,其淵源可追溯到魏晉隋唐的行台和金代行尚書省。蒙古國時期,燕京、別失八里、阿母河三斷事官及歸降的金朝官吏、軍閥等,也稱為行尚書省或行省。不過,這些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行省。

忽必烈建元朝後,正式在朝廷設置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時稱"都省"。不久,又沿用前朝舊例,頻繁派中書省宰執帶相銜臨時到某一地區負責行政或征伐事務。如中統和至元前期的陝西四川行省、河東行省、北京行省、山東行省、西夏中興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雲南行省、平宋戰爭前後的荊湖行省、江淮行省等。

其中,設立於至元十年(127年)的雲南行省等,已帶有地方最高官府的色彩。就是說,這一階段的行省已顯現朝廷派出機構與地方最高官府的兩重性端倪。只不過此類兩重性僅表現在雲南等少數行省范圍內,多數行省的性質仍然是朝廷的臨時派出機構。

大約在世祖末成宗初,隨著江浙、湖廣、江西、陝西、四川、甘肅、遼陽、河南等行省的改置或增設,行省逐漸演化為常設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幾乎與此同時,元廷又對行省的名稱、品秩、事權作了重要調整:其一,"嫌於外重",一律取消中書省宰執"系銜" 。

其二,降行省品秩為從一品,通常以平章政事二名為長官、少數行省特許增置左丞相一員,但品秩仍比都省低一級 ;其三,江南等處行樞密院並入行省,實行"絜兵民二枋而臨制於閫外" 的體制。這三項舉措大體奠定了行省作為地方常設 機構的規模和權力框架。

4. 元朝行省制度的意義

元代的行省制度雖然與唐宋以來漢族社會日益強化的中央集權觀念確實有很大版的抵觸,但它作權為元代社會發展的產物,還是起到了它在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的目的,同時也對後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區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5. 元朝行省制度對後世的影響

行省來一詞,源於金。金自因地方上戰爭的需要,設行尚書省以分任軍民之事,非定製。元世祖時,開始設置中書省。中統、至元年間,在各地分置行中書省,作為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後逐漸成為固定的地方行政機構,掌管轄內軍政要務。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設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樞密院掌管軍事,御史台負責監察;在地方設行中書省,行省設丞相一人,掌管全省軍政大事。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元朝在全國共設10個行省,即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浙江、江西、湖廣。而山東、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則稱為「腹里」,由中書省直轄。
行省制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統一,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方面得到保證。這是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對後世影響巨大。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6. 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有何歷史意義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來郡縣制的一大發展,它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專的鞏固,對明清屬以及後來政治制度有深遠影響,行省從此成為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裡,各民族的接觸和聯系進一步加強,出現了我國歷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採納吧!!在考試吧?

7. 元朝行省制的積極作用

元代的行省制度雖然與唐宋以來漢族社會日益強化的中央集權觀念確實有很大的內抵觸,但它作為元代社會發展容的產物,還是起到了它在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的目的,同時也對後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區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行省一詞,源於金朝。金國因地方上戰爭的需要,設行尚書省以分任軍民之事,非定製。元世祖時,開始設置中書省。中統、至元年間,在各地分置行中書省,作為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後逐漸成為固定的地方行政機構,掌管轄內軍政要務。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設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樞密院掌管軍事,御史台負責監察;在地方設行中書省,行省設丞相一人,掌管全省軍政大事。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元朝在全國共設10個行省,即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省、江西、湖廣。而山東、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則稱為「腹里」,由中書省直轄。

8. 元朝行省制有什麼歷史作用

行省制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統一,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方面得到保證。專這是中屬國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對後世影響巨大。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行省制 源於魏晉時的行台,當時為中央政權處理軍國大事時的臨時派出機構。金朝曾在邊境廣置行台尚書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時仿金制,設行尚書省統轄一個大區的路府州縣,演變成地方最高政治機構。元世祖中 統年間,尚書省並入中書省,地方機構也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從此,地方政治制度進入劃省而治的階段。
1、行省的二元化特點有利於中央集權。
2、中央政府對行省的有效控制有利於中央集權。
3、行省內部權力的相互牽制有利於中央集權。
4、行省大權的歸屬有利於中央集權。
5、行省的劃分特點有利於中央集權

9. 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有何歷史意義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來郡縣制的一大發展,它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對回明清以及後來政治制度有深答遠影響,行省從此成為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裡,各民族的接觸和聯系進一步加強,出現了我國歷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採納吧!!在考試吧?

閱讀全文

與元朝行省制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